武俠小說岳霖
A. 《說岳全傳》中,岳飛的主要結拜兄弟武藝排名如何
《說岳全傳》是根據岳飛的事跡改編成後世的英雄傳說小說,書中第一名將就是屬於岳飛,一生從未征戰過。說到戰場上的廝殺,岳飛天賦異稟,但岳飛身上有很多人。 看看《說岳全傳》中的12位達人。《說岳》中嶽飛的五男分別是岳雲、岳雷、岳霆、岳霖、岳震,與歷史略有不同的是岳霆,岳霆歷史上是五男,小說改為三男。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除岳雲外,四子出場較晚,尤其是岳震年幼,筆桿子也不多,將門虎子的光彩不多見。
伍尚志在潭州之戰中在火牛陣擊敗岳飛,與岳飛取得百十合戰平。 楊么因此接受了結婚,作為駙馬邀請了他。 公主本來是岳飛的表弟,相反,她不想說服伍尚志投降。 岳飛被害後,回家郁悶收場。 但是,缺乏其他過硬的戰績,我很遺憾。 這激怒了化外苗王李述甫。 岳霖被李述甫三四個人抓住了。 後來,我知道岳霖是岳飛的兒子。 李述甫與岳飛有幾分交情,外甥黑蠻龍與岳雲更是八拜交情,冰釋,但同時拒絕釋放岳霖,招為女婿。 後來岳母同意了。 岳霖是來苗王家的女婿,苗王的話,在你父親那麼多兒子《說岳》看來,岳霖贏了岳震,武藝也很一般,李述甫三四合也抵擋不住,戰龍套回馬用槍。
B. 求中國古代女性作家有哪些
衛庄姜
這大概是有文獻記載的最早的一位女詩人了。她是齊國東宮得臣的妹妹,嫁給了衛庄公,故名「庄姜」,《詩經·國風·衛風》中的名篇《碩人》就是描寫她當初嫁到衛國時的情景的。說她是「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而對她的相貌則用了白描的手法——「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些形容美人的辭藻後來廣為流傳,甚至形成了評書中的《美人贊》,近代的武俠小說中也常常用到,至少黃易在《尋秦記》中就一再地把手稱為「柔荑」。
這位美麗的貴族婦女,生活卻很不幸。因為庄姜「美而無子」,衛庄公又娶了陳國之女厲媯,生孝伯,不幸早死;再娶了厲姒的妹妹戴媯,生公子完;又與「嬖人」生子州吁。庄姜將厲媯與戴媯視同姊妹,將公子完視如己出,後公子完之母戴媯亡,完被立為太子,後來即位為衛桓公。但衛庄公卻更加寵愛與「嬖人」所生的州吁,《左轉》記載州吁「有寵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惡之」,雖經石碏勸諫,庄公卻未聽從。後來庄公死後,州吁弒兄自立,最終被衛人所殺。
州吁在弒桓公自立後,將桓公母親的姐姐厲媯遣歸陳國,與厲姒情同姊妹的庄姜為她送行,寫下了後來名垂千古的名篇——《燕燕》。
詩經·國風·邶風·燕燕
燕燕於飛,差池其羽。[1]
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於飛,頡之頏之。[2]
之子於歸,遠於將之。
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於飛,下上其音。
之子於歸,遠送於南。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3]
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4]
2班婕妤
(約公元前48年——公元前6年),漢代大史學家班固的祖姑,名不詳,婕妤是漢武帝時設置的妃嬪的一種稱號,地位相當於上卿,自魏晉到明代延用。她是西漢樓煩(今朔州東)人,少年時即顯出才學,工於詩賦。漢成帝初年,以才、貌俱佳被選入成帝後宮,起初為少使,不久被立為婕妤。她是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的女子,不爭奪地位,不幹預政治,謹守禮教。據有關史書記載,成帝要帶她同車出遊,她認為皇帝的身邊應該是名臣,不是女寵,因此婉言拒絕。後來,趙飛燕入宮得寵,以讒言詆誹許皇後及班婕妤。成帝聽信讒言,廢了許皇後,而班婕妤以對問得以倖免,但她恐怕日久見危,於是進入長信宮侍奉皇太後,並作賦度日。成帝死後,她移居陵園,並在那裡去世,約五十來歲。
班婕妤是辭賦發展史上極少的女作家之一,也是較早的五言詩的創造者。《隋書·經籍志》著錄有一卷她的作品,後來多數散失,僅存《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賦》等幾篇,都是抒發自己的宮中苦悶之情,以《自悼賦》真實可信且最為著名。
3徐淑,
生卒年及字型大小均不詳。隴西人。東漢詩人秦嘉妻。秦嘉赴洛陽時,徐淑因病還家,未能面別。秦嘉客死他鄉後,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毀形不嫁,哀慟傷生」(《史通·人物》),守寡終生。
4班昭
東漢女辭賦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生卒年不詳。班彪女,班固妹。嫁曹世叔,早年守寡。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昭博學高才,和帝下詔令其續成。她經常出入宮廷,擔任皇後和妃嬪的教師,號為「曹大家」。每有貢獻異物,常令昭作賦頌。及鄧太後當朝,班昭與聞政事。著名學者馬融,曾從其授業。著有賦、文等16篇。
5蔡琰漢魏間女詩人。字文姬,又作昭姬,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生卒年不詳。著名作家蔡邕的女兒。自幼博學多才,好文辭,又精於音律。初嫁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母家。漢末天下大亂,董卓入據洛陽,她起先被董卓軍強迫西遷長安,接著又在興平二年(195)被南匈奴軍所虜,在匈奴中度過12年,生有二子。建安十二年(207),曹操遣使者持金璧去南匈奴贖回蔡琰。蔡琰回到中原後,又重嫁屯田都尉董祀。曾回憶繕寫亡父作品400餘篇。蔡琰今存作品,有五言《悲憤詩》及騷體各一篇,又有《胡笳十八拍》。騷體《悲憤詩》,所述情節與蔡琰生平頗不相合,不少學者認為是假託之作。《胡笳十八拍》始見於宋代朱熹《楚辭集注·後語》,不載於《後漢書》,在文體上同當時作品距離較遠,所以有的學者認為也是後人偽托的。
6謝道韞,
東晉著名女詩人,出身東晉名門謝氏家族,一代名相謝安的侄女。謝道韞少時即頗有文采,一日家族聚會,眾人圍爐閑談,碰巧大雪紛飛。謝安出上對「白雪紛紛何所擬?」,道韞對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聞之,大喜,認為她的比喻精妙、文思敏捷。後世人以「詠雪之才」稱贊其詩作。
謝道韞還繼承了謝安的從容淡定,泰山崩於前而不改色的優秀品質。當孫恩五斗米教進攻會稽時,其夫王凝之(大書法家王羲之次子)作為太守手足失措、不知排兵布陣、只知求神拜佛,道韞卻死戰不休直至力竭被俘,被押往孫恩時,更不畏強暴,直面怒斥孫恩殘暴無道,臨危不懼、從容不迫,與謝安賦詩對弈談笑間擊破前秦苻堅百萬大軍,取得淝水之戰的大家風度毫無二致。可謂女中豪傑,不讓須眉。
由上可見,謝道韞風度胸襟,已非一般弱小女子所能比擬的:論才華,她也許比不上蔡文姬、李清照;論美貌,她也許比不上西施、玉環;然而論風度襟懷,道韞無疑是魏晉時期女性的傑出代表。在眾多魏晉風流名士的掩映下,謝道韞真是一朵不為多數人所知的奇葩,於是時人稱之曰:「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
7鮑令暉
南朝宋女詩人。生卒年不詳。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人。著名詩人鮑照之妹。鍾嶸《詩品》說她是南齊人,但從鮑照的《請假啟》中講到僅有的一個妹妹死去等語看來,她似乎在宋孝武帝時就已去世。其詩見於《玉台新詠》。今人錢仲聯《鮑參軍集注》附有鮑令暉詩
8薛濤(?~832至835),唐代女詩人。字洪度,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德宗貞元(785~804)中,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召令賦詩侑酒,遂入樂籍。後袁滋、劉□、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簡、王播、段文昌、杜元穎、郭釗、李德裕相繼鎮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韋皋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有《錦江集》5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1卷。近人張蓬舟有《薛濤詩箋》。
9李清照
(公元1084-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宋代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李清照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她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李清照的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前期的詞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現了自然風光和別思離愁。如[如夢令]二首,活潑清新,語意雋秀。[鳳凰台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描繪了孤寂的生活,抒發了對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轉,清俊疏朗,表現出作者熱愛大自然,憧憬美好的愛情生活,沖破了以往花間閨怨詞的樊籬,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10朱淑真
(約1131年前後在世) 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鹽官縣人。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因父母作主,所嫁志趣不合,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作品為其父母焚毀,後人將其流傳在外的輯成《斷腸集》(詩)2卷,《斷腸詞》1卷及《璇機圖記》,輾轉相傳,有多種版本。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後世常與李清照相提並論。流傳頗廣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一闋,長期以來被認為朱淑真所作,近來學術界認為實是歐陽修作。朱淑真籍貫身世,歷來說法不一,《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其墓在杭州青芝塢。
11嚴蕊
(生卒不詳)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葉女詞人。出身低微,自小習樂禮詩書,淪為台州營妓,改嚴蕊藝名。善操琴、弈棋、歌舞、絲竹、書畫,學識通曉古今,詩詞語意清新,四方聞名,有不遠千里慕名相訪。南宋淳熙九年(1182),台州知府唐仲友為嚴蕊、王惠等4人落籍,回黃岩與母居住。同年,浙東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學派反對朱熹的理學,朱熹連上六疏彈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狀論及唐與嚴蕊風化之罪,下令黃岩通判抓捕嚴蕊,關押在台州和紹興,施以鞭笞,逼其招供。嚴說:「身為賤妓,縱合與太守有濫,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污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此事朝野議論,震動孝宗。
朱熹改官,岳霖任提點刑獄,釋放嚴蕊,問其歸宿。嚴蕊作《卜運算元》:「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岳霖判令從良,被趙宋宗室納為妾。詞作多佚,僅存《如夢令》、《鵲橋仙》、《卜運算元》3首。據此改編的戲劇《莫問奴歸處》,久演不衰。
C. 西雲小妹的小說描寫
出場回目:說岳全傳第78回黑風珠四將喪命白龍帶伍連遭擒
小校報進中軍,岳雷仍領眾將出營,列成陣勢。但見金陣上一員女將,生得:
嬌姿裊娜,慵拈針黹好掄刀;玉貌娉婷,懶傍妝台騁馬游。
由羅包鳳髻,雉尾插當頭。素帶湘裙,窄窄金蓮踏寶橙;龍鱗砌
甲,彎彎翠黛若含愁。杏臉通紅,羞答答怕通名姓;桃腮微恨,
嬌怯怯欲報父仇。
正是:中原漫說多良將,且認金邦一女流。
謝幕回目:第79回施岑收服烏靈聖母牛皋氣死完顏兀術
小妹舉刀架住。來來往往,戰了七八十個回合,小妹叫聲:「我戰你不過,休得來趕!」回馬敗走,卻不進城,反往左邊落荒而走。四公子道:「你這賤人弄什麼鬼,我偏不怕你。」拍馬追來,潑喇喇趕下十多里路來。兩邊俱是亂山,只中間一條路,小妹想:「此時不下手,更待何時?」就在腰間取出一條白龍帶來,望空拋去,叫聲:「小蠻子,看寶!」四公子抬頭一看,曉得此物厲害,正要回馬逃走,忽聽得前面山上叫道:「岳霖休要驚慌,有我在此!」岳霖抬頭一看,卻是一個道人,頭戴九梁冠,身穿七星道袍,坐下一匹分水犀牛,手執一把古定劍,生得仙風道骨。慢慢的走下山來,把手一抬,那白龍忽然縮做一團,鑽入道人袍袖內去了。小妹大罵:「何方妖道,敢收我寶!」舉刀望道人劈面砍來。道人舉劍相迎,岳霖挺槍助戰。小妹諒來戰不過,飛起陰彈打來!道人把袖口一張,一道寒光落在袖內去了。小妹慌了,又將陽彈打來。道人將左手接拄,也丟入袖內。不好了,這番小妹真個要輸了。撥馬飛奔,急望本城逃走。岳霖同著道人一路趕來。剛到城門邊,城上瑞仙郡主,忙將吊橋放下,自己走下城來,開了城門迎接。小妹一騎馬剛才進得瓮城,城門邊閃出伍連,撥出腰刀,攔腰一揮,將小妹斬為兩段。 可憐紅粉多嬌女,化作沙場怨鬼魂!
D. 《說岳全傳》中,岳飛的五個兒子武藝高低,應該如何排序
《說岳》中嶽飛五子分別是岳雲、岳雷、岳霆、岳霖、岳震,與歷史略有不同的是岳霆,岳霆在歷史上是五子,小說改成了三子。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不過由於除岳雲外的四子出場較晚,特別是岳震年幼,筆墨又少,所以並沒有體現出將門虎子的光芒四射。在我看來,岳飛五子的武藝高低順序為:岳雲>岳霆>岳雷≥岳霖>岳震。
這時岳雲趕到,以為有人私自掛出免戰牌,挫了岳家軍的銳氣,於是打碎免戰牌,氣得岳飛要將岳雲斬首,虧了牛皋作保,讓岳雲出戰金彈子,戴罪立功。岳雲與金彈子大戰四十合不分勝負,戰到八十合岳雲漸漸抵擋不住,牛皋在後大喊一聲:「侄兒莫要放走了他!」使得金彈子以為金兀術叫他,回頭去看,被岳雲一錘打下馬,砍了首級。總體來說,高寵死後,陸文龍加入之前,論勇武,岳雲一直是岳家軍第一大將,而且即便是陸文龍,與岳雲也不過伯仲之間。綜上所述,在我看來,岳飛五子的武藝高低順序為:岳雲>岳霆>岳雷≥岳霖>岳震。
E. <<岳飛傳>>的作者是誰
說岳全傳
說岳全傳
清代小說。全稱《精忠演義說本岳王全傳》,題「仁和錢彩錦文氏編次」,「永福金豐大有氏增訂」。錢、金二人生平均不詳。共20卷80回,卷首有金豐序。此書於清代乾隆年間被查禁,又金豐序標年為甲子,清代在乾隆以前,「甲子」為康熙二十三年(1684)或乾隆九年(1744),故此書大約是康熙至乾隆時期的作品。
岳飛的故事早在南宋末年就成為民間說話藝人的題材。明代著為小說有2種。①熊大木編《大宋中興通俗演義》8卷80則,以「斡離不舉兵南寇」為始,「冥司中報應秦檜」為末,已略具後來《說岳全傳》的規模,然而人物情節均較粗率,文字半文半白。②於華玉編《按鑒通俗演義精忠傳》。於華玉不同意熊大木脫離正史的虛構,他編岳傳盡除虛構,一一對照正史,這岳傳遂失小說趣味,成為史傳的復述。《說岳全傳》虛實兼有,金豐的《序》說:「從來創說者,不宜盡出於虛,而亦不必盡由於實。苟事事皆虛,則過於誕妄,而無以服考古之心;事事忠實,則失於平庸,而無以動一時之聽。」它一方面吸收了過去岳傳中精彩部分,同時又加進許多民間傳說。若按之歷史固然有許多的不合,但它故事性強,突出了岳飛和他的部將。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其成就和影響都超過了前兩種小說。清代嘉慶三年刻本《說岳全傳》
《說岳全傳》先交代因果,岳飛前世為佛頂大鵬,秦檜為虯龍,秦檜妻王氏為女土蝠,萬俟□為團魚精,因大鵬啄死女土蝠和團魚精,啄瞎虯龍左眼,遂結下前世冤讎。大鵬投胎岳家,虯龍要報一啄之仇,發黃河大水淹沒河南湯陰縣岳家莊,幸得陳摶老祖相救,岳飛和母親在花缸內不至淹死。虯龍發水違犯天條被斬,轉世為秦檜。岳飛母子漂流至河北黃縣被王明收留。岳飛在母親嚴教下長大,又從周侗學藝,少年即文武雙全。岳飛與結義兄弟赴京考武舉,槍挑小梁王闖下大禍,逃回鄉里。不久金兀術興兵南犯,徽宗、欽宗以及康王盡被俘虜。康王得天之助,泥馬逃過長江在金陵即位,召岳飛入伍抗金。岳飛擊敗金兀術,因功而升為五省大元帥。金兀術於是買囑秦檜,送他回國充當內□。正當岳飛揮兵北上,在朱仙鎮大破金兵「連環馬」、「鐵浮陀」,最後大破金龍陣,金兵潰不成軍,岳飛准備直搗黃龍府之時,12道金牌令岳飛立即回京。秦檜夫婦為破壞抗金事業,以「莫須有」的罪名屈殺岳飛、岳雲和張憲於風波亭。62回以後,接著寫岳飛之子岳雷、岳霖結義,岳家軍將領子弟鬧臨安,祭岳墳,後秦檜夫婦暴死、高宗駕崩,孝宗即位為岳飛昭雪,岳雷掛帥抵抗金兀術的新入侵。岳家小將全殲金兵,生擒金兀術,金兀術當場氣死,牛皋當場笑死。結末是忠臣皆得封贈,岳飛之靈由佛爺啟迪頓悟因果,遂復為佛頂大鵬。
《說岳全傳》前61回主要寫岳飛。寫他在國難當頭,置個人得失榮辱於度外,以民族國家利益為重,馳騁疆場,精忠報國,是一位民族英雄;寫他待人寬厚,軍令森嚴,武藝高強,韜略精通,又是一位卓越的軍事統帥。岳飛部隊的主要戰將都是各地起義的綠林好漢。他們或者是梁山倖存的英雄,如呼延灼;或者是梁山好漢的子孫,如阮小二之子阮良,關勝之子關鈴,董平之子董芳,張青之子張國祥,韓滔之子韓起龍、韓起鳳;或者是楊家將後裔,如楊再興;或者是嘯聚山林的義士,如楊虎、余化龍。而牛皋則是這類英雄的代表。他對朝廷不滿,罵皇帝「盡是無情無義的」,朝廷迫害便立即造反上山,一旦民族大敵當前,他又能下山出兵,「待我前去殺退了兀術,再回太行山便了」。岳飛3次打敗金兀術,主要就是依靠了這些綠林英雄。在小說中,朝廷始終是軟弱的,皇帝是無情無義、苟且偷安的昏君,重用的是張邦昌、秦檜之類的權□,朝廷不但無決心無力量抗戰,而且在關鍵時刻充當了破壞抗戰的禍首。《說岳全傳》實際上寫了以岳飛為首的人民的抗戰,這是它不同以往的岳傳的地方,也是它的最主要的特點。
小說中也賦予岳飛形象以過多的封建倫理色彩,作者為要表現他是忠孝仁義的化身,有時竟違背常情。如曹寧殺死漢□父親起義,岳飛竟斥之為不孝,逼得曹寧自殺。萬俟□、羅汝楫觸犯軍令罪不當赦,岳飛卻以仁厚待之。張保探監撞死在岳飛面前,岳飛竟誇為義氣。王橫要保護岳飛,岳飛竟加阻攔,讓欽差將王橫亂刀砍死;施全要刺死秦檜為岳飛報仇,岳飛魂靈卻拿住他的兩臂,使他被捕斬首。此外,作者把岳飛與□臣強寇的矛盾解釋為前世冤孽,則掩蓋了岳飛歷史悲劇的社會原因。後19回寫□臣強寇均遭懲罰,忠臣烈士均得封贈,雖反映著群眾「幻將奇語慰忠魂」的願望,實質上仍是背離現實的大團圓俗套。
《說岳全傳》明顯地保留著民間話本的痕跡。每回結尾都是在情節緊要處打住,體現著說話人吸引聽眾的技巧。小說以敘述為主,是粗線條的描寫,但多是說話人的套語。某些細節一再重復,如第28回平江知府錯把牛皋當岳飛,恭敬迎候,牛皋竟以一小小統制受之無愧,這樣細節在別的場合重復描寫了兩次。這種重復只在說話中可以獲得演出效果。小說還留存著「說話」人的許多插話,或者解釋、評論情節,或者打諢逗笑。小說題名有說本2字,並不是虛設。
F. 38年前的武俠神作,《少林寺》後又一部真功夫片,至今奉為經典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少林寺》的橫空出世,開啟了香港電影人與內地的合拍片潮流。影片上映後,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 少林熱 」、「 武術熱 」,導致各大電影廠相繼拍攝武打商業片。
正是在這股武打片熱潮中,誕生了很多讓70、80觀眾記憶猶新的經典之作。
那幾年,光是李連傑的《少林寺》衍生的少林題材電影就有數部之多,諸如《南北少林》、《木棉袈裟》等,而少林之後又誕生了《武當》以及講述民國武林的功夫片《武林志》等經典之作。
此外,還衍生出了《自古英雄出少年》這樣面向兒童觀眾的老少咸宜的武打片。
而除了《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外,同時期還有另一部主打青少年觀眾的經典武俠片。
影片拍攝於1982年,至今被奉為童年經典,並為很多資深影迷津津樂道。
本期「 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 」,讓我們一起重溫這部38年前的童年武俠神作!
《岳家小將》
Yao's Young Warriors
影片由香港綜藝電影公司與內地合拍,故事取材於清代小說《說岳全傳》。
電影於1984年上映,是當時內地拍攝的 第一部寬銀幕彩色武打片 。
影片上映之後即引發轟動,成為1984年內地電影市場的年度票房冠軍。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元年。
奸臣當道,朝綱腐敗,此時的大宋朝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這一年,金邦女真國掃南大元帥金兀術入侵中原,擄去徽、欽二帝,史稱:
靖康之恥。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南宋元帥 岳飛 矢志精忠報國,領兵抗金。
雖然一度扭轉了宋軍長期被動挨打的局面,可惜在在 金兀術 五路大軍包圍下,南方一再失守,宋高宗慌亂中逃出金陵,岳飛拚死護駕,為保宋高宗等人,最終被金兵七十萬大軍圍困牛頭山。
牛頭山被困,消息很快傳遍中原,震動了岳家莊。
金兀術攻山未果,心生一計——
決定派二太子 金彈子 、三公主 銀鈴子 和大將張兆奴化裝岳家軍,
准備偷襲岳家莊擄岳母,迫使岳飛投降。
影片的故事由此正式開始。
此時岳家莊內,岳飛長子 岳雲 正在練武。
這岳雲從小便出落得一表人才,威風凜凜,而且天資聰穎,尤其愛好武學。
自幼在父親麾下效力,加入岳家軍,刻苦鑽研武藝,善使雙錘,勇冠三軍。
岳雲之下,尚有四個弟弟,分別叫做 岳雷、岳霆、岳霖、岳震 ,各個武藝不凡。
這晚,趁著夜色,長子岳雲翻牆溜出了岳家莊。
原來,他得知牛頭山告急,遂決心瞞過祖母,悄悄夜奔牛頭山。
不料,剛出庄園沒多遠,就被四個弟弟攔住,
四個弟弟硬要與兄長同行,岳雲本打算甩開四人先走。
結果驚動了祖母,最後誰也沒有走成。
另一邊,金國王子金彈子和公主銀鈴子裝扮成岳家軍,直奔岳家莊。
半路上,金彈子一行人偶遇了一名皮膚黝黑的宋軍小將,
此人正是岳家軍大將牛皋之子 牛通 ,正要前往岳家莊。
和其父親牛皋一樣,他為人粗魯豁達,雖然勇武過人,卻渾身都是戲。
金彈子得知對方出身來歷,自然不願意與他結伴同行。
可這牛通卻是個自來熟,加上不明真相,於是強邀同行。
途中,牛通意外發現了銀鈴子竟然是女扮男裝的姑娘,
之後又發現對方根本不是宋軍,而是喬裝打扮的金兵。
隨後他抓住一名金兵,逼問之後,得知了金兵想要突襲岳家莊,抓捕岳母的計劃。
於是便偷了一匹馬逃跑,飛奔岳家莊報信。
此時在岳家莊內,岳雲正與三個弟弟一起操練岳家回馬槍。
而牛通則在岳家莊外,意外撞上了年紀最小的岳震,被當做了盜馬賊,
一番不打不相識過後,牛通才終於講明事情緣由。
岳雲得知消息之後,認為金兵此來不過二百騎,以岳家小將的實力足以對付。
他將岳家小將分兵三路迎敵:
岳雲帶著弟弟岳霖、岳震與牛通一起,帶領岳家莊娃娃兵於正面迎敵
其次,讓岳雷、岳霆則負責從後路包抄,阻截敵人並作為支援,
而另一隊則由岳家管家帶領護衛庄內的老弱婦孺。
金兵發起沖鋒,與岳家小將展開正面沖殺。
兩軍對陣,按照慣例要讓兩方大將互相較量廝殺一番。
牛通與岳震先後上陣對敵,兩人都是身手不凡,先後大挫金兵的士氣。
在旁觀戰的銀鈴公主,見岳家小將個個身手不凡,頗為敬佩。
再加上她乳母就是宋人,深受漢文化熏陶,因而更對哥哥的偷襲之計不滿。
此時岳雲正要叫陣,銀鈴公主卻顯露自己身份,主動單挑岳雲。
銀鈴公主武藝不凡,兩人交戰數個回合,岳雲一直無法戰勝對方,
結果被對方引入樹林中,誤入陷阱,當場被活捉。
岳雲不服氣,認為對方是偷襲暗算.
於是銀鈴公主主動放了對方,兩人展開公平較量,結果岳雲依舊不敵。
岳雲輸得心服口服,可銀鈴公主卻沒有傷害岳雲,而是再次將其放走。
第一天的交戰,以岳家軍小勝收場。
然而就在當晚,金彈子率領手下再次夜襲岳家莊,
岳雲雖然做足了准備,可終究是強弱懸殊,最終被金兵殺入岳家莊後院內宅,
幸而深明大義的岳母以自刎相逼,寧死不願自己被金兵捉住,拿來威脅兒子岳飛。
關鍵時刻,岳雲帶著其他人殺回,才擊退了金兵。
可沒想到,卻讓金兵擄走岳家老五嶽震。
而這邊廂,銀鈴公主也被牛通給纏住,導致被俘虜。
經歷了這次敗仗之後,岳雷和牛通一心想要救回老五嶽震,不惜違背岳雲的命令。
好在岳雲及時追上二人,強令手下將兩人綁回岳家莊,才使得金兵的伏擊計劃落敗。
回到岳家莊的牛通,想要教訓金國的銀鈴公主,卻被岳老夫人阻止。
岳老夫人說岳家軍是仁義之師,對俘虜不殺不辱。
並主動放回了銀鈴公主,這讓公主大為感動。
為了避免性格魯莽的牛通在半路上找公主麻煩,岳雲又單騎出庄,一路護送公主。
這讓兩人之間互生好感,臨別之際,公主袒露心聲:
我永遠也忘不了你和岳家。
卻說銀鈴公主回到金營,懇求二哥放回岳震,被金彈子拒絕。
深夜,銀鈴公主喬裝探監,放出岳震,並掩護前來劫獄的岳家三公子岳霆逃出重圍。
岳霆帶五弟回庄時,與埋伏在途中的金邦三個太子和金國大將張兆奴之子相遇。
這四個人都是金邦少年中的武藝高手,大太子流星錘使得出神入化,二太子棍法犀利,三太子一身橫練硬功開碑劈石,而金國大將張兆奴之子則練就一身鷹爪功,鬼神難測。
由於實力懸殊,岳家兄弟陷入重圍。
危急之時,岳雲率眾兄弟趕來助陣。
與此同時,一名蒙面人殺出,幫助岳家兄弟力戰金邦高手,
見對手武藝高強,岳家五兄弟遂聯手擺出岳家槍陣,
回馬槍一出,金兵難掩其鋒芒,最終金邦四高手先後被擊斃。
此時蒙面人摘下面紗,原來是銀鈴公主。
金彈子得知金營出了叛徒私放了岳震,憤怒異常。
他奮力追擊,向叛徒力射一箭。
待翻轉屍體一看,死者竟是妹妹銀玲公主。
親手殺死妹妹的金彈子痛不欲生,不得不返回大營,草草收兵。
遠處的山頭上,正站著一位手持長槍銀鞍白馬的少年英俠。
送別心上人之後,他就要全身披掛,直奔牛頭山,輔佐父親,保家衛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因為全部由國內武術精英出演的功夫電影《少林寺》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掀起「武術熱」的同時,也引發了一股「 武打片熱 」。
香港與內地的電影機構紛紛將目光瞄準競技武壇上的強隊勁旅,啟用武術名將甚至將整支武術隊拉上銀幕,拍攝了多部為觀眾喜聞樂見的影片,這部《岳家小將》,便是其中之一。
影片和當時市面上流行的武打片一樣,都是追求真功夫,因而選用了很多專業武術運動員出演電影,台前幕後都是武林高手出身,而且很多都來自於當時的江蘇省武術隊。
飾演男主角岳雲的演員名叫 尋峰 ,又名史寶華,曾經獲得全國武術比賽的劍術冠軍,早在李連傑版《少林寺》中,他就有份出演了道空小和尚一角,從而入行電影圈。
因為扎實的功夫底子,加上劍眉星目,英氣勃勃的外表,他隨後被導演王芝瑜選中,出演了《岳家小將》中的岳雲一角,成為其事業生涯的轉折點。
在《岳家小將》中,岳雲一身白盔白甲,英氣逼人,手持鐵錐槍,沖鋒在前,勇不可擋。當年,那是太多的少男少女心目中的偶像啊。
這之後他先後出演過不少港台武俠片,如1986版《新方世玉》中的絕對男一號方世玉、《大刀王五》中的小五,可惜反響平平,到了九十年代則轉型幕後,偶有客串過一些港台電影,比如元彪版電影《新碧血劍》里的烏大師,成龍的《超級警察》里客串了一名內地的公安。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在《少年包青天》里露過臉,飾演血祭壇一案中的瞎子。
而片中的女一號張希玲也是武打運動員出身,出身雲南武術隊,本身是傣族人,八十年代也曾參演過一些武打片,比如《無敵鴛鴦腿》中的小蘭一角。
影片拍攝於1982年,從當年的10月拍攝到次年的3月,前後拍攝周期長達半年。為了尋求最佳拍攝場景,《岳家小將》導演組先後來到了河南、內蒙古、江蘇、南京等多地進行采風取景,最後選定揚州的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個園"為岳家內景拍攝地。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還有一首插曲《小小百合花》,是曾唱過《牧羊曲》的鄭緒嵐所唱,同樣傳唱一時,是很多人記憶中的經典旋律。
由於拍攝年代所限,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部《岳家小將》在製作上遠不及同期的《木棉袈裟》和《武林志》,因為劇本面向少年觀眾,所以劇情較為單薄,角色塑造也比較臉譜化化,無論主角還是反派的形象都比較單薄,服化道等技術層面也比較廉價。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認影片的影響力。
嚴格意義上來講, 《岳家小將》並不算是武俠片,而更接近於同時期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是一部面向青少年觀眾的老少咸宜風格的武打片 ,影片上映之後也的確在青少年群體當中最為風靡。
畢竟在那個黑白電視機還是家庭的奢侈品的時代,廣播評書是我們這些調皮的孩子能安靜下來的法寶,當評書演義中的角色被呈現還原在大銀幕上,足以讓當時的觀眾為之驚奇了。
G. 岳飛的五個兒子分別是誰按武功高低如何排名
《說岳》中嶽飛錯別字分別是岳雲、岳磊、岳婷、岳霖、岳真,與歷史略有不同的是岳婷、岳正在歷史上錯別字,小說改為三字。
俗話說「老虎爸爸沒有狗」,但除了惡運之外,四個兒子登場晚,特別是因為惡珍年幼,筆墨少,所以沒能反映出文鬍子的光芒。
結果,只有10多條合肥華龍被金子彈擊敗。之後,二流武裝東將先不知深度地出戰,八九合敗北。他對元慶很生氣,他說,元慶無論與岳飛進行兩場戰爭,都不分勝負,岳飛設計兩次垂直捕捉,感覺他的恩德和下落,那個人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力量錘沉,即使如此,面對金彈,他的元慶也只擋了20合,回到了牛頭山。
所以岳飛是小一代將軍張憲(。)派人出戰,張憲(。)銀茶杯口厚長槍,槍法精湛,金彈戰爭40合,最終因無法抵抗而敗北。
岳飛不得不打不敗。誰知道金子彈逃不了戰爭,只是叫了陣營,岳飛接連走了7度,金子彈勉強撤回了軍隊。
然後惡運認為有人私下打了無戰牌,挫了惡家軍的銳氣,所以打破了無戰牌,生氣了,惡飛只好斬惡運。遭受烏高的損失,讓惡運出戰金壇,犯了罪,立功了。
惡運和金子彈大戰40合不分勝負,戰斗到80合惡運,逐漸無法抵抗,雨果在後面大喊。「侄子不要放過他!」「於是金珠武術被惡運錘砸到馬上,回頭一看,想起打電話給他,砍下了第一級。總的來說,高寵死後,陸文龍加入前論龍武,岳雲一直是岳家軍的第一隊長,甚至陸文龍和岳雲也在百中之間。
H. 岳飛有5個兒子,誰的武藝是最高的
《說岳》中嶽飛五子分別是岳雲、岳雷、岳霆、岳霖、岳震,與歷史略有不同的是岳霆,岳霆在歷史上是五子,小說改成了三子。
正如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但因為岳雲以外的四個兒子出現了,尤其是岳震年輕,筆很小,所以沒有反映虎虎的光線。
在這個時候,岳雲到了,以為有人用自由的戰斗來捍衛岳家軍的鋒利,所以他粉碎了戰斗,而岳飛應該把岳雲放在岳雲,讓岳雲走出金獎章和罪惡。
岳雲和金子彈戰斗四十沒有劃分勝利,爭取八十岳雲逐漸抗拒,但看漲喊道:「侄子就是讓他走!」製作金色葯劑。在高寵物死亡之後,陸文龍加入之前,爭論,雲雲一直是岳家軍的第一個大多數,甚至陸文龍,但雲雲不之間是解放架。
綜上所述,在我看來,岳飛五子的武藝高低順序為:岳雲>岳霆>岳雷≥岳霖>岳震。
I. 好看的穿越同人小說
看你還能往哪兒穿》
一部穿越人士遣返記
新文啊,昨天才貼出來的。
文案:
倒霉的陸陽陽,為了岳飛家的三公子岳霖而穿越。不幸卻被錯打到了我國歷史上革命性政治性最強大的年代,
工作人員找到她的時候,她已經是根正苗紅,面目全非了……
回到家的小陸,很心痛。
沒人知道她到底經歷過什麼,但任誰都看的出來她很心痛,
是的,世界在她眼裡心裡已經完全不同了……
歸來後的小陸,時而義憤填膺,熱血滿腔,時而歷盡千帆,滿目滄桑。
她放棄起訴晉江穿越局,接受私了,並且決定以身作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從此開始了她勸返穿越人士回鄉的大業……
故事正式開始…
比較宏大估計,我看了下作者開篇的一個架構:
歷史穿同仁傳架空穿都有,汗一下,好像期待空間較大。
呵呵,我也文荒啊,那些稍微不錯的文我都看過了,天天找坑蹲~~~~~~
哎,不怕死就跳吧。
J. 求一篇中學生作文《無恨》的全文
蕊(生卒不詳),女,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葉女詞人。出身低微,自小習樂禮詩書,淪為台州營妓,改嚴蕊藝名。善操琴、弈棋、歌舞、絲竹、書畫,學識通曉古今,詩詞語意清新,四方聞名,有不遠千里慕名相訪。南宋淳熙九年(1182),台州知府唐仲友為嚴蕊、王惠等4人落籍,回黃岩與母居住。同年,浙東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學派反對朱熹的理學,朱熹連上六疏彈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狀論及唐與嚴蕊風化之罪,下令黃岩通判抓捕嚴蕊,關押在台州和紹興,施以鞭笞,逼其招供。嚴說:「身為賤妓,縱合與太守有濫,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污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此事朝野議論,震動孝宗。
朱熹改官,岳霖任提點刑獄,釋放嚴蕊,問其歸宿。嚴蕊作《卜運算元》:「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岳霖判令從良,被趙宋宗室納為妾。詞作多佚,僅存《如夢令》、《鵲橋仙》、《卜運算元》3首。據此改編的戲劇《莫問奴歸處》,久演不衰。
其故事載於《二刻拍案驚奇》。
話說天台營中有一上廳行首,姓嚴名蕊,表字幼芳,乃是個絕色的女子。一應琴棋書畫,歌舞管弦之類,無所不通。善能作詩詞,多自家新造句子,詞人推服。又博曉古今故事。行事最有意氣,待人常是真心。所以人見了的,沒一個不失魂盪魄在他身上。四方聞其大名,有少年子弟慕他的,不遠千里,直到台州來求一識面。正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蟬娟解誤人。
此時台州太守乃是唐與正,字仲友,少年高才,風流文彩。宋時法度,官府有酒,皆召歌妓承應,只站著歌唱送酒,不許私侍寢席;卻是與他謔浪狎昵,也算不得許多清處。仲友見嚴蕊如此十全可喜,盡有眷顧之意,只為官箴拘束,不敢胡為。但是良辰佳節,或賓客席上,必定召他來侑酒。一日,紅白桃花盛開,仲友置酒賞玩,嚴蕊少不得來供應。飲酒中間,仲友曉得他善於詞詠,就將紅白桃花為題,命賦小詞。嚴蕊應聲成一闕,詞雲: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詞寄《如夢令》。
吟罷,呈上仲友。仲友看畢大喜,賞了他兩匹縑帛。
又一日,時逢七夕,府中開宴。仲友有一個朋友謝元卿,極是豪爽之土,是日也在席上。他一向聞得嚴幼芳之名,今得相見,不勝欣幸。看了他這些行動舉止,談諧歌唱,件件動人,道:「果然名不虛傳!」大觥連飲,興趣愈高。對唐太守道:「久聞此子長於詞賦,可當面一試否?」仲友道:「既有佳客,宜賦新詞。此子頗能,正可請教。」元卿道:「就把七夕為題,以小生之姓為韻,求賦一詞。小生當飲滿三大甌。」嚴蕊領命,即口吟一詞道:
碧梧初墜,桂香才吐,池上水花初謝。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人間剛到隔年期,怕天上方才隔夜。 ——詞寄《鵲橋仙》
詞已吟成,元卿三甌酒剛吃得兩甌,不覺躍然而起道:「詞既新奇,調又適景,且才思敏捷,真天上人也!我輩何幸,得親沾芳澤!」亟取大觥相酬,道:「也要幼芳公飲此甌,略見小生欽慕之意。」嚴蕊接過吃了。太守看見兩人光景,便道:「元卿客邊,可到嚴子家中做一程兒伴去。」元卿大笑,作個揖道:「不敢請耳,固所願也。但未知幼芳心不如何。」仲友笑道:「嚴子解人,豈不願事佳客?況為太守做主人,一發該的了。」嚴蕊不敢推辭得。酒散,竟同謝元卿一路到家,是夜遂留同枕席之歡。元卿意氣豪爽,見此佳麗聰明女子,十分趁懷,只恐不得他歡心,在太守處凡有所得,盡情送與他家,留連年年,方才別去,也用掉若干銀兩,心裡還是歉然的,可見嚴蕊真能令人消魂也。表過不題。
且說婺州永康縣有個有名的秀才,姓陳名亮,字同父。賦性慷慨,任俠使氣,一時稱為豪傑。凡綏紳士大夫有氣節的,無不與之交好。淮帥辛稼軒居鉛山時,同父曾去訪他。將近居旁,遇一小橋,騎的馬不肯定。同父將馬三躍,馬三次退卻。同父大怒,拔出所佩之劍,一劍揮去馬首,馬倒地上。同父面不改容,待步而去。稼軒適在樓上看見,大以為奇,遂與定交。平日行徑如此,所以唐仲友也與他相好。因到台州來看仲友,仲友資給館谷,留住了他。閑暇之時,往來講論。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惱的是道學先生。同父意見亦同,常說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講那道學。說正心誠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風痹病,不知痛癢之人。君父大仇全然不理,方且揚眉袖手,高談性命,不知性命是甚麼東西!」所以與仲友說得來。只一件,同父雖怪道學,卻與朱晦庵相好,晦庵也曾薦過同父來。同父道他是實學有用的,不比世儒遼闊。惟有唐仲友平恃才,極輕薄的是朱晦庵,道他字也不識的。為此,兩個議論有些左處。
同父客邸興高,思游妓館。此時嚴蕊之名布滿一郡,人多曉得是太守相公作興的,異樣興頭,沒有一日閑在家裡。同父是個爽利漢子,那裡有心情伺侯他空閑?聞得有一個趙娟,色藝雖在嚴蕊之下,卻也算得是個上等的行院,台州數一數二的。同父就在他家游耍,繾倦多時,兩情歡愛。同父揮金如土,毫無吝澀。妓家見他如此,百倍趨承。趙娟就有嫁他之意,同父也有心要娶趙娟,兩個商量了幾番,彼此樂意。只是是個官身,必須落籍,方可從良嫁人。同父道:「落籍是府間所主,只須與唐仲友一說,易如反掌。」趙娟道:「若得如此最好。「陳同父特為此來府里見唐太守,把此意備細說了。唐仲友取笑道:「同父是當今第一流人物,在此不交嚴蕊而交趙娟,何也?」同父道:「吾輩情之所鍾,便是最勝,那見還有出其右者?況嚴蕊乃守公所屬意,即使與交,肯便落了籍放他去否?「仲友也笑將起來道:「非是屬意,果然嚴蕊若去,此邦便覺無人,自然使不得!若趙娟要脫籍,無不依命。但不知他相從仁兄之意已決否?」同父道:「察其詞意,似出至誠。還要守公贊襄,作個月老。」仲友道:「相從之事,出於本人情願,非小弟所可贊襄,小弟只管與他脫籍便了。」同父別去,就把這話回復了趙娟,大家歡喜。
次日,府中有宴,就喚將趙娟來承應。飲酒之間,唐太守問趙娟道:「昨日陳官人替你來說,要脫籍從良,果有此事否?」趙娟叩頭道:「賤妾風塵已厭,若得脫離,天地之恩!」太守道:「脫籍不難。脫籍去,就從陳官人否?」趙娟道:「陳官人名流貴客,只怕他嫌棄微賤,未肯相收。今若果有心於妾,妾焉敢自外?一脫籍就從他去了。」太守心裡想道:「這妮子不知高低,輕意應承,豈知同父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漢子?況且手段揮霍,家中空虛,怎能了得這妮子終身?」也是一時間為趙娟的好意,冷笑道:「你果要從了陳官人到他家去,須是會忍得飢,受得凍才使得。」趙娟一時變色,想道:「我見他如此撤漫使錢,道他家中必然富饒,故有嫁他之意;若依太守的說話,必是個窮漢子,豈能了我終身之事?」好些不快活起來。唐太守一時取笑之言,只道他不以為意。豈知姊妹行中心路最多,一句關心,陡然疑變。唐太守雖然與了他脫籍文書,出去見了陳同父,並不提起嫁他的說話。連相待之意,比平日也冷淡了許多。同父心裡怪道:「難道娼家薄情得這樣滲瀨,哄我與他脫了籍,他就不作準了?」再把前言問趙娟。趙娟回道:「太守相公說來,到你家要忍凍餓。這著甚麼來由?「同父聞得此言,勃然大怒道:「小唐這樣憊賴!只許你喜歡嚴蕊罷了,也須有我的說話處。」他是個直性尚氣的人,也就不戀了趙家,也不去別唐太守,一徑到朱晦庵處來。
此時朱晦庵提舉浙東常平倉,正在婺州。同父進去,相見已畢,問說是台州來,晦庵道:「小唐在台州如何?」同父道:「他只曉得有個嚴蕊,有甚別勾當?」晦庵道:「曾道及下官否?」同父道:「小唐說公尚不識字,如何做得監司?」晦庵聞之,默然了半日。蓋是晦庵早年登朝,茫茫仕宦之中,著書立言,流布天下,自己還有些不謙意處。見唐仲友少年高才,心裡常疑他要來輕薄的。聞得他說己不識字,豈不愧怒!佛然道:「他是我屬宦,敢如此無禮!」然背後之言未卜真偽,遂行一張牌下去,說:「台州刑政有在,重要巡歷。」星夜到台州市。
晦庵是有心尋不是的,來得急促。唐仲友出於不意,一時迎接不及,來得遲了些。晦庵信道是同父之言不差,果然如此輕薄,不把我放在心上!這點惱怒再消不得了。當日下馬,就追取了唐太守印信,交付與郡丞,說:「知府不職,聽參。」連嚴蕊也拿來收了監,要問他與太守通姦情狀。晦庵道是仲友風流,必然有染;況且婦女柔脆,吃不得刑拷,不論有無,自然招承,便好參奏他罪名了。誰知嚴蕊苗釘般的身軀,卻是鐵石般的性子。隨你朝打暮罵,千棰百拷,只說:「循分供唱,吟詩侑酒是有的,曾無一毫他事。」受盡了苦楚,監禁了月余,到底只是這樣話。晦庵也沒奈他何,只得糊塗做了「不合蠱惑上官」,狠毒將他痛杖了一頓,發去紹興,另加勘問。一面先具本參奏,大略道:唐某不伏講學,罔知聖賢道理,卻詆臣為不識字;居官不存政體,褻昵娼流。鞠得姦情,再行復奏,取進止。等因。
唐仲友有個同鄉友人王淮,正在中書省當國。也具一私揭,辨晦庵所奏,要他達知聖聽。大略道:朱某不遵法制,一方再按,突然而來。因失迎侯,酷逼娼流,妄污職官。公道難泯,力不能使賤婦誣服。尚辱瀆奏,明見欺妄。等因。
孝宗皇帝看見晦庵所奏,正拿出來與宰相王淮平章,王淮也出仲友私揭與孝宗看。孝宗見了,問道:「二人是非,卿意如何?」王淮奏道:「據臣看看,此乃秀才爭閑氣耳。一個道譏了他不識字,一個道不迎侯得他。此是真情。其餘言語多是增添的,可有一些的正事么?多不要聽他就是。」孝宗道:「卿說得是。卻是上下司不和,地方不便,可兩下平調了他每便了。」王淮奏謝道:「陛下聖見極當,臣當分付所部奉行。」
這番京中虧得王丞相幫襯,孝宗有主意,唐仲友官爵安然無事。只可憐這邊嚴蕊吃過了許多苦楚,還不算帳,出本之後,另要紹興去聽問。紹興太守也是一個講學的,嚴蕊解到時,見他模樣標致,太守便道:「從來有色者,必然無德。」就用嚴刑拷他,討拶來拶指。
嚴蕊十指纖細,掌背嫩白。太守道:「若是親操井臼的手,決不是這樣,所以可惡!」又要將夾棍夾他。當案孔目稟道:「嚴蕊雙足甚小,恐經挫折不起。」太守道:「你道他足小么?此皆人力嬌揉,非天性之自然也。」著實被他騰倒了一番,要他招與唐仲友通姦的事。嚴蕊照前不招,只得且把來監了,以待再問。
嚴蕊到了監中,獄官著實可憐他,分付獄中牢卒,不許難為,好言問道:「上司加你刑罰,不過要你招認,你何不早招認了?這罪是有分限的。女人家犯淫,極重不過是杖罪,況且已經杖斷過了,罪無重科。何苦舍著身子,熬這等苦楚?」嚴蕊道:「身為賤伎,縱是與太守為好,料然不到得死罪,招認了,有何大害?但天下事,真則是真,假則是假,豈可自惜微軀,信口妄言,以污士大夫!今日寧可置我死地,要我誣人,斷然不成的!」獄官見他詞色凜然,十分起敬,盡把其言真知太守。太守道:「既如此,只依上邊原斷施行罷。可惡這妮子倔強,雖然上邊發落已過,這里原要決斷。」又把嚴蕊帶出監來,再加痛杖,這也是奉承晦庵的意思。疊成文書,正要回復提舉司,看他口氣,別行定奪,卻得晦庵改調消息,方才放了嚴蕊出監。嚴蕊恁地悔氣,官人每自爭閑氣,做他不著,兩處監里無端的監了兩個月,強坐得他一個不應罪名,到受了兩番科斷;其餘逼招拷打,又是分外的受用。正是:
規回方竹杖,漆卻斷紋琴。好物不動念,方成道學心。
嚴蕊吃了無限的磨折,放得出來,氣息奄奄,幾番欲死,將息杖瘡。幾時見不得客,卻是門前車馬,比前更盛。只因死不肯招唐仲友一事,四方之人重他義氣。那些少年尚氣節的朋友,一發道是堪比古來義俠之倫,一向認得的要來問他安,不曾認得的要來識他面。所以挨擠不開。一班風月場中人自然與道學不對,但是來看嚴蕊的,沒一個不罵朱晦庵兩句。
晦庵此番竟不曾奈何得唐仲友,落得動了好些唇舌,外邊人言喧沸,嚴蕊聲價騰涌,直傳到孝宗耳朵內。孝宗道:「早是前日兩平處了。若聽了一偏之詞,貶滴了唐與正,卻不屈了這有義氣的女子沒申訴處?」陳同父知道了,也悔道:「我只向晦庵說得他兩句話,不道認真的大弄起來。今唐仲友只疑是我害他,無可辨處。」因致書與晦庵道:亮平生不曾會說人是非,唐與正乃見疑相譖,真足當田光之死矣。然困窮之中,又自惜此潑命。一笑。看來陳同父只為唐仲友破了他趙娟之事,一時心中憤氣,故把仲友平日說話對晦庵講了出來。原不料晦庵狠毒,就要擺布仲友起來。至於連累嚴蕊,受此苦拷,皆非同父之意也。這也是晦庵成心不化,偏執之過,以後改調去了。
交代的是岳商卿,名霖。到任之時,妓女拜賀。商卿問:「那個是嚴蕊?」嚴蕊上前答應。商卿抬眼一看,見他舉止異人,在一班妓女之中,卻像雞群內野鶴獨立,卻是容顏憔悴。商卿曉得前事,他受過折挫,甚覺可憐。因對他道:「聞你長於詞翰,你把自家心事,做成一詞訴我,我自有主意。」嚴蕊領命,略不構思,應聲口占《卜運算元》道: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又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商卿聽罷,大加稱賞道:「你從良之意決矣。此是好事,我當為你做主。」立刻取伎籍來,與他除了名字,判與從良。
嚴蕊叩頭謝了,出得門去。有人得知此說的,千斤市聘,爭來求討,嚴蕊多不從他。有一宗室近屬於弟,喪了正配,悲哀過切,百事俱唐。賓客們恐其傷性,拉他到伎館散心。說著別處多不肯去,直等說到嚴蕊家裡,才肯同來。嚴蕊見此人滿面戚容,問知為苦喪耦之故,曉得是個有情之人,關在心裡。那宗室也慕嚴蕊大名,飲酒中間,彼此喜樂,因而留住。傾心來往多時,畢竟納了嚴蕊為妾。嚴蕊也一意隨他,遂成了終身結果。雖然不到得夫人,縣君,卻是宗室自取嚴蕊之後,深為得意,竟不續婚。一根一蒂,立了婦名,享用到底,也是嚴蕊立心正直之報也。後人評論這個嚴蕊,乃是真正講得道學的。有七言古風一篇,單說他的好處:
天佔有女真奇絕,揮毫能賦謝庭雪。
搽粉虞侯太守筵,酒酣未必呼燭滅。
忽爾監司飛檄至,桁楊橫掠頭搶地。
章台不犯士師條,肺石會疏刺史事。
賤質何妨輕一死,豈承浪語污君子?
罪不重科兩得答,獄吏之威止是耳。
君侯能講毋自欺,乃遣女子誣人為!
雖在縲紲非其罪,尼父之語胡忘之?
君不見,
貫高當時白趙王,身無完膚猶自強?
今日蛾眉亦能爾,千載同聞俠骨香!
含顰帶笑出狴犴,寄聲合眼閉眉漢。
山花滿斗歸夫來,於潢自有梁鴻案。
另有傾慕嚴蕊的後人寫了一闕詞,單說這不能一睹芳澤的遺憾。
《如夢令·愛嚴蕊》
夜恰合歡天氣,紅白一窗桃李。
情味至今猶,不見故人詞寄,
悲矣!悲矣!
畫一個圈兒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