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代武俠小說
㈠ 被稱為「中國武俠『鴛鴦蝴蝶派』小說巔峰」的台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是誰主要有哪些代表作品
憶文(1928~1987),本名周健亭,山東臨清縣人。中學時期即酷愛文學及寫作,作品常發表於校刊及學生報。解甲以還,1962年即從事武俠創作,1967年以《金杖熒光》、《綉衣雲鬢》二書鳴世,已著有《冷雨香魂》、《疤面人》、《痴情俠女美劍客》等數十部,近兩百冊,為「四維書系」名家之一;上演劇本有《紅線盜盒》、《莒城春》及《無情劍》等。
憶文之小說,文情俱佳,不落俗套;內容曲折離奇,給予讀者廣大的幻想空間,尤其注重俠義倫理與男女間情感的諧調,武俠界譽為「鴛鴦蝴蝶派」。
《綉衣雲鬢》、《金斗萬艷杯》、《魔掌佛心》、《擒鳳屠龍》、《雙俠劍》、《金仗熒光》、《氣傲天蒼》、《劍花吟》、《冷雨香魂》、《奇麟異鳳》、《虎子雄心》、《疤面人》、《翠蝶紫虹》、《白玉侖》、《艷鳳搏龍》、《聖劍魔刀》、《驚虹浮光劍》、《殺人殿》、《飛羽令》、《俠劍鴛盟花落淚》等 網上均有
㈡ 請介紹一下台灣武俠小說「三劍客」的生平和著作。
卧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三位,合稱「三劍客」。
卧龍生
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本名牛鶴亭,河南南陽鎮平人,1930年生。幼年從軍失學,但自幼喜讀武俠小說,頗有才思。他1955年由軍中退役,閑來無事,在友人慫恿下開始學寫武俠小說。1957年以祖居南陽卧龍崗取筆名《卧龍生》一炮打響。1959年《飛燕驚龍》出世,便奠定了他在台灣的「武俠泰斗」地位。他的作品,早期是取法於舊武俠「北派五大家」而以「通俗趣味」大受歡迎;1965年以後,改走「半傳統半新潮」路線,作品卻漸不如前。
卧龍生對武俠小說發展的貢獻,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他成功地運用了還珠樓主的神禽異獸、靈丹妙葯、玄功絕藝、奇門陣法,鄭證因的幫會組織、風塵怪傑、獨門兵器,王度廬的悲劇俠情,朱貞木的奇詭布局、眾女倒追男等等,成功地博採眾長而融於一體,開創了既具有傳統風味又具有新境界的新時期武俠小說風格,成為一代「武林正宗」。第二,由他倡導以武學秘籍引起武林風波以及正邪大會戰的情節結構,成為60年代台灣武俠的普遍模式,影響至為深遠。第三,他的「武林九大門派」說法和「爭霸江湖」及武林排名的主題,雖然稍晚於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卻使它在武俠小說中普遍推行開來。
作品集有:
《風塵俠隱》
《飛燕驚龍》
《天香飆》
《玉釵盟》
《絳雪玄霜》
《素手劫》
《天劍絕刀》
《金劍鵰翎》
《玉手點將錄》
《金鳳剪》
《飛鈴》
《金筆點龍記》
《煙鎖江湖》
《黑白雙嬌》
《情劍無刃》
《雙鳳旗》
《天鶴譜》
《飄花令》
《鏢旗》
《神州豪俠傳》
《天馬霜衣》
《一代天驕》
《桃花血令》
《小郎的絕招》
《岳小釵》
《十二魔令》
《燕子傳奇》
《袁紫煙》
《七絕劍》
《還情劍》
《桃花花紅劍》
《搖花放鷹傳》
《春秋筆》
《幽靈四艷》
《劍無痕》
《天龍甲》
《黑白劍》
《飛花逐月》
《血劍丹心》
在台灣「三劍客」中,諸葛青雲敬陪末座。這自然是由於他的小說原創力、市場號召力及社會影響力皆不如卧龍生、司馬翎之故。但因拜孔明先生之賜,讀者習慣以卧龍、諸葛並稱;故其早年名氣響亮,幾與卧龍生並駕齊驅。特別是他親手栽培了兩名私淑弟子——即司馬紫煙和獨孤紅,作為他的「分身」;代筆捉刀之下,居然可以亂真。此二位新秀後來亦分別在武林中揚名立方,寫了不少作品。
諸葛青雲,本名張建新(1929~1996年),山西解縣人。台北行政專科學校(即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前身)畢業,曾任總統府第一局科員。張氏自幼稚好詞章,國學根柢深厚;少年時即喜閱讀古典文學名著及各種通俗小說,及長乃以文筆典雅、詩才佳妙蜚聲士林。嘗自謂還珠樓主代表作《蜀山劍俠傳》是其「最愛」,並能將《蜀山》回目倒背如流。
1958底,張氏偶見卧龍生成名甚易,不禁技癢;遂取「諸葛青雲」為筆名,撰寫武俠處女作《墨劍雙英》,祖述《蜀山》至寶紫青雙劍封存之遺事,交由春秋出版社印行。蓋有以「青雲直上」之諸葛壓倒「卧龍復生」之志,令人莞爾。
但不知何故,《墨劍雙英》只出了三集未完,他即應《自立晚報》之邀,連載發表《紫電青霜》(1959年)、《天心七劍》(1960年)姐妹作,以「武林十三奇」名震江湖!而書中武功最高的諸、葛雙仙,分明是青雲自況,可見其目無餘子之一斑。後來諸葛與卧龍齊名,以詩言志,曾有「各以聲華驚海宇」名句,其小說亦風靡一時。
從武俠創作淵源上來看,諸葛青雲受還珠樓主最深,朱貞木次之,金庸又次之。尤其是他的文字、筆法、詠物、寫景,乃至小說人物、奇禽怪蛇、玄功秘藝等等,幾乎全面「還珠化」,殆有五六分神似。而其酷喜用「眾女倒追男」及「一床多好」的愛情模式,則仿效朱貞木;回風舞柳,搖曳生姿。至於以五行方位比喻天下奇人異士者,則學步金庸;如《豆莞干戈》(一九六一年)、《奪魂旗》(一九六二年)等書皆是。
這樣說,並不意味諸葛青雲沒有自己獨創的小說風格;相反地,正因他國學功深,腹笥寬廣,遂能立足於還珠樓主的奇幻武學基礎上,充分發揮其文采風流的專長;而將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這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發揮至極致,乃建立「才子型」武俠風格——與香港梁羽生同好,可謂無獨有偶了。
總之,諸葛青雲以《紫電青霜》成名,旋辭去公職,專事武俠創作。其早期諸作如《一劍光寒十四州》(1960年)、《折劍為盟》(1961年)、《鐵劍朱痕》(1961年)及《霹靂薔薇》(1962年)等書,皆屬佳構。尤以《奪魂旗》(1962年)套用朱貞木《羅剎夫人》故事布局,也弄出五個真假「奪魂旗」(此旗既是兵器亦為人物綽號),更富奇趣。卒能後來居上,成為諸葛青雲最知名的武俠小說。1988年由金蘭出版社出版最後一部作品《傲笑江湖》(續寫金庸之《笑傲江湖》)。
不特此也!由於《奪魂旗》開場之屍骨如山、血腥滿地,竟促使銷路激增,乃予稍後聞風而起、一哄而上的「鬼派」武俠小說起了惡劣的催化作用;遂造就出陳青雲(也師法諸葛青雲)、田歌等「鬼派」作家,小說內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殺,令人不忍卒睹!殆非其始料所及。
關於為諸葛青雲代筆者,曾先後有古龍、倪匡、司馬紫煙、獨孤紅、隆中客(本名楊開湘)及蕭瑟(本名武鳴)等人。特以《江湖夜雨十年燈》(一九六三年)一書,由諸葛開筆寫第一集,古龍續寫第二集,倪匡則由第三集續到第十集;以後至三十集全由司馬紫煙續完,又破了一項代筆記錄。其中司馬紫煙與獨孤紅的筆名皆為諸葛青雲所取。
司馬翎小說兼有「北派五大家」之長而以還珠樓主奇幻神妙心法為依歸。文筆清新脫俗,間有現代意味;刻畫江湖人物各盡其致,尤善於運用推理手法鋪陳故事情節。其處女作《關洛風雲錄》(1958年)及《劍神傳》、《八表雄風》三部曲,寫大俠石軒中的成長過程,頗能表現出「玄門正宗」恢宏氣象;而書中穿插石軒中與愛侶朱玲之間因師門恩怨所交織的悲歡離合故事,亦極曲折動人。卒以一書成名,殊非幸致。據稱,其小說「最受大學生及留學生歡迎」;實則老少咸宜,讀者層面主廣。 比較起來,司馬翎的三十多部作品水準都很平均(可能是名家中唯一者),不論是前期的《關洛風雲錄》、《劍氣千幻錄》、《劍膽琴魂記》、《帝疆爭雄記》、《聖劍飛霜》、《纖手馭龍》等長篇,及《鶴高飛》、《金縷衣》、《斷腸鏢》、《白骨令》等中篇,或是後期的《飲馬黃河》、《劍海鷹揚》、《紅粉干戈》、《焚香論劍錄》及《丹鳳針》、《武道》、《胭脂劫》等書,部部可觀,不落俗套,各具創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墜,亦瑕不掩瑜。(按:司馬翎創作全盛期起自1958年,止於1971年;中以1965年為前、後期之分界) 論者或謂司馬翎小說頗有涉及女體的煽情描寫,以此詬病;其實七情六慾乃人性之常,只要「風流」莫「下流」,即無所謂「晦淫」。問題症結乃在司馬翎筆下的中國女性幾乎個個都似「波霸」型的性感尤物,未免乖離事實。但其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特別是其後期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殆以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惜他的《浩盪江湖》及輟筆十年又復出所撰最後一部作品《飛羽天關》二書,均因故未能續完,誠屬憾事。
㈢ 台灣武俠小說的男作者有那些
有古龍、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上官鼎、柳殘陽、慕容美、陳青雲、曹若冰、孫玉鑫
㈣ 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
編號 書號 書名 作者 定價
01 84043-01 江湖奇俠傳 (1-7) ** 平江不肖生 絕版
02 84043-02 近代俠義英雄傳 (1-4) 平江不肖生 600
03 84043-03 北海屠龍記 還珠樓主 絕版
04 84043-04 鷹爪王 (1-7) 鄭證因 840
05 84043-05 風雨雙龍劍 王度廬 200
06 84043-06 燕市俠伶 王度廬 120
07 84043-07 羅剎夫人 (1-2) 朱貞木 240
08 84043-08 蠻窟風雲 (1-2) 朱貞木 240
09 84043-09 武林爭雄記 (1-2) 白羽 300
10 84043-10 偷拳 白羽 絕版
11 84043-11 蜀山劍俠傳(1-26) 還珠樓主 絕版
12 84043-12 蜀山劍俠新傳 (1-2) ** 還珠樓主 絕版
13 84043-13 嵋峨七矮 還珠樓主 絕版
14 84043-14 柳湖俠隱 (1-2) 還珠樓主 絕版
15 84043-15 玉玦金環錄 (1-2) 平江不肖生 300
16 84043-16 十二金錢鏢 (1-7) 白羽 840
17 84043-17 青城十九俠(1-15) 還珠樓主 絕版
18 84043-18 虎嘯龍吟 (1-3) 朱貞木 360
19 84043-19 七殺碑 (1-2) 朱貞木 240
20 84043-20 荒江女俠 (1-5) 顧明道 600
21 84043-21 鶴驚昆侖 (1-2) 王度廬 300
22 84043-22 寶劍金釵 (1-2) 王度廬 300
23 84043-23 劍氣珠光 (1-2) 王度廬 300
24 84043-24 卧虎藏龍 (1-2) 王度廬 300
25 84043-25 鐵騎銀瓶 (1-4) 王度廬 540
26 84047 武俠小說談藝錄 葉洪生 350
-葉洪生論劍
27 85135 卧虎藏龍 重出江湖版 薛興國 180
㈤ 台灣九十年代武俠作者有那麼些
台灣武俠小說作家(筆名),(以下列90年代作家還有出書的.)
柳殘陽,卧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獨孤紅,雪雁,郎紅浣,陳青雲,伴霞樓主
古龍,蕭逸,上官鼎,東方玉,雲中嶽,曹若冰,易容,宇文瑤璣,東方英,東方白
田歌,劍虹,陸魚,奇儒,孫曉,鄭豐.
㈥ 《多情劍客無情劍》的續集是什麼
一、《多情劍客無情劍》的續集為《邊城浪子》
二、《邊城浪子》簡介
《邊城浪子》是台灣著名武俠作家古龍的一部傑出小說,屬於「小李飛刀」系列的第二部,全書於1972年在雜志上連載,共計46回。本書古龍採用雙主角模式,講述了以葉開和傅紅雪同步展開的一段故事。
三、小李飛刀系列
小李飛刀系列包括五部作品,第一部《多情劍客無情劍》主角李尋歡、第二部《邊城浪子》主角葉開和傅紅雪、第三部《九月鷹飛》主角葉開、第四部《天涯·明月·刀》主角傅紅雪、第五部《飛刀、又見飛刀》主角李壞。
四、作者簡介
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
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浣花洗劍錄》等。古龍把武俠小說引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使中外經典鎔鑄一爐,開創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㈦ 我想問 台灣著名的四大武俠小說家都是誰
採納的是早期的,現在看來應該是
古龍 司馬翎 卧龍生 蕭逸
這些人都是中國人,台灣的只有陸魚
㈧ 台灣武俠小說《武林志》是誰寫的,網上可以閱讀嗎
你說的《武林志》,在網上找了,要麼是電影,要麼是離九天的,我看過一部台灣武俠小說《英雄志》,孫曉寫的,很好看,你看一下,不知是不是你要找的。
㈨ 葉洪生的《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挑燈看劍五十年——《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自序
作者:葉洪生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
誰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摘自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曲詞)
翻開半個世紀以來的台灣武俠滄桑史頁,紙上爭雄,風雲叱吒,一時多少豪傑!然而斗轉星移,歲月悠悠,昔日的輝煌卻已隨風而逝,一去不復返了。區區不才,曾目擊身經其由盛而衰的全過程;撫今思昔,不禁油然興起如雲亭山人孔尚任般的感慨。正所謂:「殘軍留廢壘,瘦馬卧空壕!」盡管彼此所指涉的時空事物迥異,但心境卻是一樣的。
回首前塵,自我八歲起,通過《蜀山劍俠連環圖畫》與武俠書結緣,至今不覺也將近五十個年頭了。這五十年挑燈看劍,恰巧是台灣武俠小說創作由發軔、成長、茁壯以迄式微、沒落的整個興衰歷程。我有幸躬逢其盛,得與若干武俠名家交往,把酒言歡,探討其創作之秘;又不幸目睹其師老兵疲,軍心渙散,乃至生死寂寞,被人淡忘!這些點點滴滴,若不完整地記錄下來,將是個人甚或千千萬萬武俠讀者的一大遺憾。因此,如何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善盡論述責任,還歷史以本來面目,就成為我當仁不讓的光榮使命與人生課題。
惟談到為台灣武俠小說的興衰作史,看似容易,其實不然。因為這牽涉到作家、出版社、市場供需與社會風評等四方面的主客觀因素,及其彼此之間的互動關系。其中作家、作品的基本資料尤需充分掌握,否則就有以訛傳訛之虞;而每一位名家的小說風格、特色又隨著時光流轉多少有所變化(主要為了因應讀者需求),故也不宜輕率論定。凡此種種,經緯萬端,皆非任何一個「獨行俠」所可為力;更何況數十年來台灣的公立圖書館從不收藏舊版(分集印行36開本)武俠小說,而私營小說出租店又已紛紛轉型或歇業,幾無老書可供稽考了呢!
這的確是個非常棘手的難題。作史者縱然具備通天本領,但若缺乏相關文獻(此指第一手資料,即武俠書原刊本)左證,無米下炊,則一切都將成為畫餅。因改版後的「新文本」內容迭遭增刪重排,已非復當年原貌;欲令「信而有徵」,戛戛乎其難矣。
由舊書攤「尋寶」說起
誠然,台灣武俠出版界歷經1977年左右的「版型大革命」(由36開改為25開),租書業者逐步汰舊換新,舊版書殆已絕跡坊間。如果沒有預為之計,未雨綢繆;又或機緣湊巧,福從天降,是不可能獲得這些「老古董」的!差幸鄙人少無大志,很早就開始發心搜藏港、台舊版武俠書(含原刊本、再版、翻版書),亦曾略有斬獲。藉此機會,不妨將個人過去的「尋寶」經驗和盤托出;因為這林林總總都跟我半生談武論俠、講求「有書為證」,以迄如今參與撰寫武俠稗史的機緣有一定程度的關系。
凡台灣老武俠迷皆知,在過去物資缺乏的年代,想看武俠小說都是到租書店去,坐在硬梆梆的板凳上「苦讀」;或整套書租回家,大夥爭相傳閱,輪番「練功」!由於小說出租店遍布台灣各角落(全盛時約有三四千家),借閱非常方便,而書肆一般又只租不售;因此,幾乎沒有人會搜藏武俠小說。況且在傳統觀念中,武俠讀物一向被目為是「閑書」,誨淫誨盜,罪名多多!誰要說是家藏武俠書,準定「頭殼壞去」,非愚即妄!
我搜集舊版武俠書甚早,可追溯到16歲負笈台北求學時期。當時學校鄰近赫赫有名的牯嶺街舊書攤,每天前來「尋寶」的各方人士絡繹不絕。我在這塊風水寶地上意外發現了全套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香港鴻文版)、蹄風《游俠英雄傳》(即《四海英雄傳》)、張夢還《沉劍飛龍記》、金庸《射鵰英雄傳》三種殘本以及冒名偽作《射鵰前傳》、《九陰真經》等等,皆為查禁在案的港版書;不由為之心動,亟思納為己有。可我偏偏是個窮學生,阮囊羞澀,如之奈何!
記得當年我是偷偷瞞著父母、節衣縮食了三個多月才咬牙買下這些舊書的,曾伴我度過無數個冷月孤燈——這是我最早的武俠藏書,因而倍感珍惜。及至1967年高中畢業,父親遠從東港老家前來接我;當他看到那一大麻袋的武俠小說時,不禁火冒三丈,斥責道:「原來你小子是這樣用功上進的啊!」如此念叨多年,久久不能釋懷。直到我為此吃了大苦頭,跌跌撞撞擠進大學門;後又陸續在報刊上發表〈武俠往何處去〉、〈冷眼看現代武壇〉等雜文,略略受到社會肯定,父親這才改變看法說:「唔,畢竟沒有白費工夫,總算是由旁門修成正果了!」可他老人家那裡料到,這僅只是我探索中國武俠美學的第一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㈩ 求一部台灣作家寫的武俠小說
是不是妖神蘭青(又名:鴛鴦劍)是台灣作家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