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敘事結構
① 小說常見的結構有哪些類型
(一)情節結構
情節結構以事件的發生發展為結構線,免費小說的展開完全依據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事件的發生往往表現為一系列的因果鏈,承上起下,環環相扣,關系緊密。巧妙的作者,往往將情節搓擰、顛倒,使讀者產生陌生感、驚奇感,但小說仍建築在一個相當完整的故事結構上。情節結構的展開一般有開頭、發展、高潮與結尾,有的還有序幕和尾聲。依據情節展開的線索,又可分為單線結構、雙線結構、三線結構。單線結構往往是一人一事一線貫穿到底,情節單純,其間間或有轉折、曲折、升降等,但無論怎樣地變化、反復,情節線索總是單一的。雙線結構的特點是情節交叉或平行,一般說來,三條情節線索以上的結構,初學者不易把握。
情節結構是短篇小說最基本的一種結構方式,它的優點是行動、吸引人,符合一般人的審美習慣,但又有它的局限性:
①以事件為結構中心,作者的注意力停留在故事情節本身的生動有趣上,處理不好,容易削弱人物的刻畫。
②人物性格的展開或作者感情的抒發,需要足夠的空間,但情節結構重視事件的縱向連綴,不能給人物發展在橫向展示方面以更大的地盤,更不允許脫離情節規定的具體時空規定,作者必須時時抓住情節發展的線索並把它推進,這樣就限制了作者創作的才華。
③為了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作者往往不得不將許多代情節的過場戲塞進作品,這樣的過場戲往往失去精彩,不利於人物的塑造。
④情節結構將萬花筒一般十分豐富的生活提煉為一個首尾完整的生活過程,讓小說的一切因素都服從情節發展的因果鏈條,不能有絲毫的游離,這樣做,很容易損失生活的真實性、豐富性,給人以編造、失真的感覺。以上這些局限,是安排情節結構特別要注意的地方。
(二)散文結構
有人覺得情節網路文學小說太顯編造失真了,極力迴避那種奇妙的、戲劇性情節,努力按生活的自然形態來描寫生活,於是產生了一種散文似的小說。散文式的結構摒棄了那種由發端、發展而推向 高潮,然後下降到解決的情節模式,它沒有常見的緊張集中的情節,也不講懸念、扣人心弦的戲劇效果,看來只是一些看似零碎的片斷,彷彿與日常生活差不多,並不明顯地表現'起'、'承'、'轉'、'合'。它像一棵樹,枝枝椏椏向各個方向自然伸展,各有各的空間,時空關系的設置很散。但仔細體會,舒展自如中又有一種內在的聯系,很有點像散文的'形散神不散'。
散文結構往往給人自然本色之美。但由於它有意放棄了戲劇性的情節,有意淡化了事件與事件之間直接的、明顯的因果關系,寫作的難度也就大一些。它放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更需要寫得深、寫得美、寫得可信,寫得入情入理、津津有味,娓娓動聽。它雖然寫得開放、隨意,但不能失之混亂、鬆散,要有一種整體的有機性。
(三)心理結構
心理結構又稱'意識流結構'、'情緒結構'、'心態結構'、'心理分析結構',是現代小說一種新興的結構方法。它不按事物的因果律和時空關系來安排結構。而是按照人物心理活動的流程來組織材料,通過人物的回憶、聯想、閃念、內心獨白、幻覺、夢境等內心活動連綴生活片斷。在這種結構里,傳統意義上的故事情節看不到了,內心秩序取代了事件秩序,心理時空代替了物理時空,生活場景、片斷、細節將主要地通過人物心靈屏幕展現。而這種展現,有回漩、有倒流、有明暗、有跳躍,有時間的顛倒與空間的重疊,有時空的分解與重新組合。心理結構是心理小說所採用的主要結構方式,但又不同於心理小說。心理小說以人物心理為主要表現對象,而心理結構,有的側重於人物心理表現,有的側重於現實生活的反映。
中國當代作家所採用的'心理結構',與西方現代派'意識流'作家所採用的'心理結構'技巧,也是有區別的。
從整體看,他們都以人物意識流動為小說的結構框架;現實場景的描寫只是作為人物意識流動的支撐點;時序的顛倒與溶合、自由聯想情節的跳躍式穿插、心理分析形式的意識獨白等也是他們常用的手法。但現代派作家強調人物意識流動是非邏輯的、非理性的、瞬息萬變的,因此,他們筆下的意識流動是閃念性的,雜亂無章,互不關聯,像散布的彩點隱隱約約地閃爍,畫面感不強,讀來晦澀難解。中國作家描寫的意識流動,常常是回憶性的,情理性的,畫面相對完整,無數心理片斷的連綴往往構成完整的情節,反映出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
心理結構的優點是:
①以心理流程來結構作品,讓作品的一切從主人公的心靈屏幕上放映出來,摒棄了由敘述人敘事、評價、描寫、議論的手法,具有了傳統小說沒有的新質。
②心理結構不受客觀時空限制,可以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事件同時鋪敘、交錯穿插,或放射擴展,加大了小說表現的容量。
③以意識流動為結構框架,在場面與場面之間,人物動作與動作之間,可以略去那些容易使氣氛沉悶拖泥帶水的過渡描寫,擺脫了追求故事情節表面連貫完整的某種束縛,取材靈活。有利於人物精神世界內心世界的揭示,可以相當充分地揭示人物心靈的真實。但心理結構的局限也是明顯的。
首先,依據心理流程結構作品,極易寫得拖沓、瑣屑、冗長、晦澀,往往要讀者重新梳理、索解。另一方面,這類作品,人物想什麼往往很細膩,做什麼卻不太清楚、清晰,使人物形象性格內向、模糊。採用心理結構,要特別注意克服這方面的毛病。
(四)蒙太奇結構
小說閱讀網小編提醒蒙太奇是從電影里學來的手法,它和情節結構有相似之處,往往有一定的情節線索,但表現情節的手法不同。它的情節,常常以畫面感很強的'分鏡頭'似的片斷,跳躍性的向前推進。片斷與片斷之間,干凈利索地省掉了過程性的交代。同時,它往往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交錯地敘述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生活片斷,通過一組一組'鏡頭'的組接,顯示人物性格的形成、發展和情節的連貫、推進。採用這種結構可以突破時空局限,閃現主要情節,省略繁瑣的過程交代,節奏明快,視覺形象感強,穿插自然,變而不亂。但要掌握這種結構,必須熟悉電影藝術才行。
(五)板塊結構
結構由幾個相對獨立的'情節板塊'構成。採用這種結構方式,作者描寫一個人物或景物後,往往把它放置在一邊,又去描寫另一個人物或景物,各部分自成一統,有對相獨立的情節內容,形成了獨立的'情節板塊'。'板塊'之間,一般沒有直接的聯系,甚至舍棄了過渡性的語句,好像把完全不相乾的'板塊'前言不搭後語地直接組合在一起了。但讀完全篇,讀者可以由作品內在的無形的思想線索,把各個'單元'的內容聯接起來。如張石山的小說寫作《互不關聯的四個故事》。這種結構也突破了由敘述人講述一個完整故事情節模式,擴大了作品的容量。但處理不好,容易把篇幅拉得很長。寫作時要特別注意'情節板塊'之間的關系,既不要有直接的關聯,又不要有內在的聯系;同時,還要處理好'情節板塊'的繁簡,不能把它寫成頭緒繁多的中篇。
長篇小說結構多姿多彩,學寫長篇小說,最好先從'橫斷式'和'縱向式'的情節結構入手。掌握了這兩種基本形式,就有了進一步提高的基礎。藝術感染力、吸引讀者。
② 有哪些雙線敘事結構的短篇小說
《紅樓夢》,雙線敘事,明線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線,暗線是賈家逐漸衰弱線,明暗兩線相互交織,使小說結構嚴謹豐富,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更好的表現主題
老舍的《四世同堂》,主線描寫北平人家祁家等的生活經歷,暗線是國家陷入日本侵華危難
魯迅的《葯》,明線是華老栓夫婦為兒子治病,暗線是革命者夏瑜被軍閥殺害,構思精巧。
③ 小說的敘事:敘事技巧
基本技巧有照應、伏筆、過渡、鋪墊、點題等。
常用技巧有懸念法、誤會法、對比法、突轉法、抑揚法等。
懸念:是作者為了激活讀者的「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在藝術處理上採取的一種積極手段。通俗地說,它是指在小說的敘述中先設置一個謎面,藏起謎底,在適當的時候再予以點破,使讀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滿足。懸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讀者關注,引人入勝。
照應:是篇章間的伏筆照應,又叫呼應。照應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湊。
伏筆:作者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筆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後呼應,結構更嚴謹,情節發展更合理,前因後果更分明。
||張本:作為伏筆而預先說在前面的話,為事態的發展預先做的安排。
鋪墊:也稱鋪敘襯墊,它是為了襯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鋪敘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襯墊。運用鋪墊寫法是為了蓄積氣勢,突出文章主旨。指在矛盾沖突發展到一定階段,有意識地加以控制,不使它一觸即發,草草結束,而是延緩它的總爆發,藉以渲染蓄勢,使總爆發更有力度的寫作手法。
||蓄勢是暗(引而不發),最後才「抖包袱」;鋪墊是明(水到渠成),最後「主角閃亮」。
對比: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對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或突出主題。
襯托:描繪某一事物來表現另一事物的藝術手法。它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襯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動,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題更鮮明。
抑揚:對寫作對象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然後陡然一轉,出乎讀者所料,從而使文勢曲折多變,使文章產生峰迴路轉、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突轉:在小說結尾部分,作者常常採用突轉的方法形成情節的某種「巧合」、某種意料之外的反轉,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劇改變」。這種突轉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對表現小說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深化:在原來預定的主題上,更進一步擴展、延伸、深入、豐富主題的內容和含義,從程度上不斷加深,從方式上不斷凸顯,一般是以反顯正。
升華,物理學上,指物質由於溫差太大,從固態不經過液態直接變成氣態的相變過程;
心理學上,是一種很有建設性的心理作用,將內心的沖動和慾望,導向比較崇高的方面,使其有利於社會和本人的形式變現出來時,無意識慾望即得到滿足,這個過程就是叫做「升華」;
文學上,比喻某些事物的精煉和提高,思想境界的升華等等。
通過一個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來揭示社會的某一規律,把自己摘出去,這樣文章的主題就可以得到一個好的升華。
由表面現象看深層次問題。就像年輕人焦慮,焦慮就是簡單的因為沒錢嗎?當然不是。是因為社會節奏過快,迷茫,沒有方向。是因為大多人想而不行動。是因為我們能通過網路看到太多「成功」,看太多就想去比較,「比較」就是又一個焦慮的原因。
C、觸類旁通
事物都是有關聯性的,我們想描述一個話題時,可以通過其他相類似案例來對比,找他們的相似點,不同點。
④ 敘事結構分為哪些要具體的
《驛馬車》及其西部片發展
導演:約翰.福特(John Ford)
編劇:杜里.尼科斯(Dudley Nichols)
年代:1939
西部片(Western)是好萊塢類型電中最為獨特的一環,深具美國早期歐洲移民與日後開拓的歷史。17世紀初大量清教徒移民乘著五月花號來到美國東岸,靠著原住民的幫助下順利的安定生活,也發展成日後的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的習俗。在移民逐漸具發展規模後便把拓展目標朝向西部。東岸的移民者帶著舊有歐洲文明的高尚心態,自認不論在內化的心靈層面與外是的生活物質都較西部的原住民先進,視西部為落後、野蠻、低水準的次等人民,所以他們以「文化教示者」(pedagogue)甚至於「原教旨主義」(fundamentalism)的文化與社會態度去征服、教化甚至滅族。雙方因文化與社會背景上的差異因此常產生磨擦、斗爭與仇恨。這歷史背景與文化因素,便成了日後西部片的創作素材即「文明」與「野蠻」的對立沖擊,描寫主角與其團體拓荒西部的精神與原住民斗爭,而男主角常在社會秩序間擺盪,通常角色是社會中的低下層如:《驛馬車》(Stagecoach,1939)中男主角林哥(John Wayne約翰.偉恩飾)是越獄囚犯的身份。另外,早在西部片成為當時熱門的電影類型前,民間小說於19世紀末便已發展出其西部神話的樣貌,也因此西部片的慣例元素能迅速且完整的建構出來。西部片的另一特點,是他的「民粹主義」(Populism)精神,強調個人主義的樹立相信只要努力以赴總有出頭的一天,並且團結群體力量可戰勝罪惡的一方。這精神除了是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擁抱的信仰外,也在西部片中表露。男主角便是典型的個人主義強烈的性格,充滿自信與堅韌精神,對抗著西部蠻荒的原住民,成為一種英雄神話的迷思。也因為西部片的藍本是美國歷史與文化的聚合,有著獨特的拓荒精神與自我認同信念,所以在其他國家見不到此類型的蹤影,不似歌舞片(Musical)、黑色電影(Film noir)、匪幫片(gangsters)…等類型元素可與其他不同文化的民族國家相互滲透。
在整體敘事來講,首先是一團體或家庭的介紹,在《驛馬車》中是一群不同社會層面的人聚集在驛馬車中;《搜索者》(The Searchers,1956)中男主角與家人團聚。然後穩定的社會秩序會遭到威脅甚至迫害,《搜索者》中即男主角的家人被原住民殺害,並擄走他的侄女。在此會使白人團體起來群起對抗,如《驛馬車》後段與原住民的槍戰,或是男主角帶著獨行俠的姿態出現。高潮結束於兩方驚人的槍戰或是主角的仇人與拔槍對決,在所有事件解決後最後男主角便回到東部文明社會或繼續流浪搖擺在社會秩序底層中。這敘事的公式化與稍晚華語地區所發展的武俠類型有異曲同工之處:主角一開始擁有家庭與江湖名望,卻在一次意外或滅門的情況下慘敗,因而造成角色內心的轉折,然後隱姓埋名下苦練功,最後與仇人決戰把故事拉到高潮,而在勝利後孤獨的退隱江湖。<br />
《驛馬車》是約翰.福特(John Ford)百餘部西部片中的重要代表作,改編自法國19世紀寫實主義作家漠泊桑(Guy de Maussant)的短篇小說《羊脂球》(Boule de suif)。描述一群處於社會不同階層的人都共同的目的地洛茲堡,車上的乘客包括了:中產階級的婦女(孕婦)、妓女、酒醉的醫生、小酒商、銀行資本家、賭徒、越獄犯、警長與駕車者。透過這群人因身份的差異,與彼此互動中詮釋出導演對人性與階級的批判。在一場吃飯的戲拍的相當動人,當大家都決定繼續前往洛茲堡後,眾人坐下吃飯,而正當身為妓女的達樂絲離要去時卻被林哥給留下,其餘眾人除了酒商與醫生外,都坐離他們甚遠,表現出了階級差距與自持主流社會道德的價值觀去鄙視妓女的地位,只剩下也屬低下層的林哥坐她身旁。這意象在影片一開始也透過中產階級的婦女的一群朋友給表現出來,眾人勸阻她不要與妓女一同搭乘。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主要在於銀行資本家的角色,在一場戲中,孕婦剛生下嬰兒需要時間休養,但資本家卻為一已私利盡管在無人贊同出發的情況下,他仍大聲咆哮試圖說服大家上路,經由這角色關系的互動導演反省了主流社會的道德價值與階級問題。
女性角色在西部片中往往都扮演著穩定家庭、延續後代的角色,在此片中中產階級婦女在途中生下女嬰,而女嬰的身份再次象徵著生命的延續,這意象對正在拓荒開墾的美國人民來說是極重要的生命價值延續。片中林哥向達樂絲求婚便代表著穩定並結構起社會的家庭組織。此外,西部片還是男性中心主義的類型,與其後的黑色電影、警匪片一脈相承。女性在其中是軟弱、被動甚至物化,《搜索者》中的男配角馬丁便意外的用帽子換來了一位印第安女性。在《驛馬車》中也可窺見的一場戲,婦女剛懷下嬰孩,一群男人正聚集著討論是否多留一天讓她休養,而達樂絲則被叫去廚房煮咖啡給他們享用。女性的地位在此完全屬於勞動者或是貢獻者的角色。
<br />
與原住民的沖突是貫穿全片的母題,透過片中幾乎是每一個角色間的互動中,都可看出害怕或忿怒他們的兇狠與野蠻。影片一開始便道出阿帕契族人在首領傑羅里幕的帶領下,燒光了許多他們看到的東西,這也呼應到後來林哥一出現時,便說道:昨晚農場被燒為平地。而報案人是另一原住民夏葉族的人並告訴我們兩族間的有著深仇,說明這些蠻族彼此分裂不懂團結。阿帕契族人的侵略也促成了角色間的團結,當林哥准備逃跑時到了門口反而停了下來,因為他看見遠山的濃煙,顯示了阿帕契人的逼近與威脅,他的留下表現出西部片角色的道德感與正義,並引領眾人對抗阿帕契人的侵略,在後來辛尼曼(Fred Zinnemann)的《日正當中》(High Noon,1952)片中的警長也是帶有深厚社會道德感的角色,甚至在對敵人背後開槍前還要叫他的名字,不願如小人一般偷襲,這角色的道德性也是西部片中一慣性的母題。但這道德感到後來義大利西部片中給打破,塞吉歐.李昂尼(Sergio Leone)的《黃昏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1966)中好人的角色其實是與丑的人勾結的合夥騙徒罷了。
《驛馬車》到了結尾處,也是走向穩定的社會生活,與女主角間承諾等他出獄後一同到邊界的農場生活,給人留下一個充滿烏托邦幻想的世界,也具有安定人心與緩和社會情緒的心理作用。
西部片的發展到30年代有聲電影陸續出現,尤其是新類型「歌舞片」的誕生,轉換了觀眾流行的口味,在此一時期落沒下來,直到二戰後40年代西部片又再度興起,並因應其後電視的出現也被製成連續劇滲透到電視圈,這股燃燒的熱潮直到70年代再度退卻,主要是因為60年代提倡民權運動,許多遊行走上街頭,對西部片中種族間彼此斗爭械鬥的內容來說,是被民權份子所躂伐的對象,加上反越戰的浪潮興起,支持和平主義的人也與片中火爆槍戰的場面拉開距離。經由這些社會現象產生,西部片再一次走向衰退。其後發展主要以反類型的變奏為主如: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的《殺無赦》(Unforgiven,1992)、李昂尼的「義式西部」的三部曲:《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義文:Per un pugno di dollari,1964)、《黃昏雙鏢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義文:Per qualche dollaro in piu)、《黃昏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ll buono it brutto,1966)。而西部片的斗爭場面也間接影響了日後警匪片的槍戰對決。縱觀整個好萊塢類型發展,除了巴贊(André Bazin)所定義的七大類型:西部片、歌舞片、匪幫片、瘋狂喜劇(Screwball Comedy)、追逐鬧劇、通俗劇(melodrama)與黑色電影,日後發展出了科幻片、恐怖片、驚悚片…及其許多次類型與混合類型的電影。但在類型霸主好萊塢的發展中,最成熟且深具影響力的除了歌舞片外便是西部片了。
⑤ 網路小說大神級的劇情設計方法【網文寫作技巧】
這是寫網路小說大神級的劇情設計方法——擴展與精簡。
單純擴展與精簡的設計方法,本身其實並不是適用於超長篇的網文。
因為這種方法的極限在三十萬字左右的劇情。
更多的篇幅就會顯得臃腫與累贅。
但是這種方法雖然不適用於長線布局,卻可以將超長篇作品切割成不同的單元。
通過一卷一卷的故事集合,構成一部超長篇的網文作品。
我個人認為,這應該是最適合新人作者使用的設計方法。
————————————————————————————————————
擴展與精簡,這兩者相當於正負兩級的『加號』與『減號』。
他們本身並不像矛盾線那樣可以沿著邏輯思維主導劇情。
所以, 這種方法的核心在於,你要先有一個故事。
一開始不要將自己當做是網文作者,先將自己當成一個雜志投稿作者,想出一個好點子,然後圍繞這個點子去寫一篇長度在三千字以內的短篇故事。
不管你是懸疑也好,驚悚也好,熱血也好,成長也好。
短篇故事一定要符合, 邏輯通順,情節起伏,娓娓道來,完整閉環 ,這四個最低標准。
許多新人嘗試網文所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一部超過上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到底應該怎麼寫,即使閱讀經歷豐富卻也完全摸不著頭腦,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這導致許多人會覺得反正我之後有那麼長的篇幅,不如想到哪寫到哪,一邊寫一邊看。
這種無頭蒼蠅一樣的橫沖直撞是一種絕對錯誤的思路。
但如果反其道而行,不讓你去想百萬字的事,只讓你寫一篇三千字的短篇。
絕大多數正常人都能編出一個基本符合起承轉合的故事。
這一點其實非常關鍵,是從讀者到作者的一個轉變。
當你有意識的去思考,人物如何登場,如何推動劇情,如何設立反轉,如何突發事件,如何變換場景,如何引爆高潮,如何走向結尾這些問題的時候。
你的思路就已經轉換成創作者的思路了,這是網文之中對新人來說最關鍵的第一步。
姑且不去想你這個短篇故事的好壞,精彩與否,最起碼,他算是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既是你整套設計方案的核心。
——————————————————————————————————————
當你有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之後,接下來就是這個設計方法最重要的一環——『擴展』
現在如果告訴你,請將這篇三千字的故事擴展成三十萬字的故事,你會怎麼做?
這裡麵包含三種方式,細節化處理,重編故事結構,增設重點場景和情節。
「細節化處理」
顧名思義,將原本籠統的內容 往深處想,往細節想 。
假如原本只是一筆帶過的主人公背景,在這里可以詳細的填充他的詳細設定。
假如原本只是從教室轉場到宿舍,中間沒有任何事情發生,那麼這里將可以填充更多的內容豐富人設和故事邏輯。
將原本三千字的短篇故事更加細致的去構思,將原本邏輯模糊的地方設立新的場景去解釋。
不斷的去深化細節,將原本只存在於設定中的東西放大表現。
保證故事的脈絡整體不變的情況下,將他落到實處。
「重編故事結構」
這里講究換一個角度去解讀故事。
如果你對電影或漫畫的創作有所了解,因該知道在劇本轉換成影像的過程中有一個東西叫做『分鏡稿』。
即是每一個鏡頭或每一個格子所要表現的畫面。
而你在這一步所要做的事情同樣如此,那就是將你原本三千字的小故事設立分鏡稿。
思考如何利用三十萬字的篇幅去更加詳細的表現這個故事。
哪些線索可以放到明處,哪些線索需要隱藏在暗處,從哪個地方展露出來,每一章的內容對應著故事中的那一部分情節,因該通過怎樣的角度和場景將其刻畫出來。
是否採用部分的倒敘和插敘讓故事更加合理通順,讓反轉更加驚喜並具有沖擊力,讓高潮更加勁爆,更具戲劇張力。
這些問題都需要你重新編織故事的結構,不斷反復思考的問題。
「增設場景和情節」
如果單純的三千字擴充到三十萬字,這個劇情必然存在水分。
所以,這個時候你需要的不僅是原先的故事內容,同時也要加入新的人物、場景、情節。
如何讓這個故事變得豐滿取來,這時候你需要更多的支線劇情,更多有趣的過渡劇情。
這些劇情將會填補你故事中原本的空白,讓其變得更加立體生動。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設立與主線完全無關的支線。
整個閱讀過程需要流暢統一,完全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在網文之中相當於挖坑不填。
如果你對自己的劇情把控能力足夠自行,這里也可以嘗試多線敘事,或者反派角度敘事。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當三千字的短篇故事被拉長到了三十萬字篇幅,他的劇情起伏是必然不夠用的,所以你需要設立更多的關卡和阻礙,製造更大的劇情起伏。
—————————————————————————————————————
當你完成具體的擴展部分,基本已經得到了一卷故事的大綱甚至細綱。
這一卷的故事已經足夠支撐你開書寫到上架。
但是僅僅如此依舊不夠。
當你做完加法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則是減法。
既是精簡故事內容。
精簡的標准在於,讓故事更加連貫通順,讓劇情更加緊湊密集,讓內容更加順滑自然。
你需要仔細思考每一個場景與情節的創作目的及意義。
重新思考每一段劇情是否存在拖沓、冗長、影響敘事等問題。
如果放在電影製作中,這一步也叫做剪輯。
通過精簡將這三十萬字的故事提純出來,讓其構成一個完整的閉環,保證情緒流和節奏在閱讀過程中不會惡意中斷。
將重點情節提煉出來,讓其發揮更大的吸引力。
將賣點提煉出來,讓其表現更大的價值。
將角色提煉出來,讓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這便是精簡劇情所要達到的目標,也是真正將一個短篇故事寫成長篇小說的最後一環。
——————————————————————————————————————
這種劇情設計方法最合適的搭檔一般是無限流,諸天流。
但並不意味這他只能應用與這些故事單元明確的小說。
實際上詭秘之主同樣採用了這樣的設計方式,這也是其每一卷內容相對獨立的原因所在。
所以,這種設計方法同樣適用於統一世界觀下的連貫劇情。
當然,或許有的同學已經注意到了,這種方法並不像上一篇那樣富有邏輯性。
在具體如何推演劇情這方面存在一部分空白。
這種空白對於新人來說是最好的檢驗成色的試金石,而對於老手來說卻是最容易搭配其他設計方法的合理留檔。
就是說, 這前後兩篇的設計方法,完全可以搭配使用。
甚至之後會寫出來的一些其他的設計方法也都可以搭載在這第二篇設計方法的框架之上。
這種設計方法准確地說只是提供了一個框架,能夠將這份框架發揮出多大的價值,還要看作者自身的能力。
所以他的下限很低,上限卻也很高。
⑥ 作為一名全職網文作家,來談談網路小說
網路小說的定義:
首先,來說明一下何為網路小說?
網路小說,從字面解讀依託網路平台,所形成以及流傳的一種小說文學。只是相比傳統的小說文學,該「文學題材「不被社會主流文人所認可,認為相比傳統小說文學。
網路小說更像是一種快餐文,沒有什麼內涵,只是供大眾消遣以及娛樂,文中體現不出任何的內涵思想,不具有文學性。從而導致網路小說很難被傳統文學所在的文壇認可。
網路小說的特點:
特點一:內容廣泛
網路小說的內容非常廣泛,你能想到的一切題材與形式,傳統文學能包涵的以及不能包含的內在與外在內容,都可以在網路小說得到呈現,簡單點說就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特點二:適應性強
網路小說一般都是屬於長篇小說,屬於量大管飽的范疇。讀者對小說文學性要求較低,只要符合基本邏輯,情節流暢,不犯基礎錯誤,一般都會有生存的土壤,也就是它的生存空間大,適應性強。
特點三:套路化
網路小說的創作模式,從表現形式來說,它是一種有自己獨特展現方式的文學。即大眾所講的創作套路,各種各樣的小說內容題材都有運用到該種創作思維,充分證明一點越是大眾化的東西,大眾越是認可與喜歡,屢試不爽。
特點四:門檻低
相比於傳統文學的要求,網路小數入門的門檻低,各行從業人員都可以進入,不講究學歷高低。只要能堅持住,就會開花結果,不管果實是好還是壞。
特點五:投入成本低
縱觀各行各業,基本能與網路小說能比拼成本的很少。網路小說創作,你個人所要投入的成本,只要一台電腦,以及付出個人的時間與精力,就算小說成績不理想,你也不會有大的損失。
網路小說的屬性:
關於網路小說「屬性」這個說法。我思考對比很久,找一什麼樣的詞可以歸納與描述網路小說在某種程度上的所具有的獨特概念。最後,找到「屬性」這個與眾不同的詞語。
說「屬性」這個詞前,先讓我們回顧一下我們小學、初中以及高中的相關內容。也就是我們每次考試當中,都佔大頭的那一位名叫「作文」的同學。
說道作文,我們不得不提作文的文體分類,主要有三類,如下:
第一大類:記敘文
我們看記敘文如何歸納它獨有的概述部分?
首先,我們先看它的定義,總結如下:
定義:指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演變的一種文學體裁。
其次,特點:實際在定義中已經初步有寫,以記人、敘事、寫景為主,表達一定的中心思想內容。
然後,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發展&經過、結果)這六要素。
再然後,分類:記敘文有側重描寫人、描寫物、描寫景之分。描寫人,只要是以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方面為主;描寫物,以敘述事情的起因、發展&經過、結果為主;描寫景,以描寫景物,寄情於物,抒發胸中情感之意為主。
最後,我們看一下記敘文的順序,如下
順序:有順敘、倒敘、補敘、插敘這四種劃分,我們正常要掌握的就是上述四種。其中,順敘、倒敘、插敘用的最多,補敘相對來說用的較少。
上述對記敘文的內容概括,只是記敘文中相對大方向的一部分。大家感興趣,可私下找相關的內容認真學習,學習來源有網路、語文基礎知識書籍等。
第二大類:說明文
關於說明文,我們簡單的過一遍,先從定義開始,看看說明文的定義是什麼樣的?
首先,定義: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精煉且准確的語言來闡述事物的特徵及機理的一種文體。
其次,我們來了解說明文的要素有哪幾項?
要素:分四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以及最後的說明語言。這四類我們重點來聊一下說明順序這一要素。
說明順序分三點:
1.時間順序
2.空間順序
3.邏輯順序
三點我們著重講解空間順序,空間順序從上下左右、內外、高低、遠近以及中間四周來介紹事物的結構、方位以及布局等。
第三大類:議論文
老規矩,我們還是從議論文的定義先開始,詳情如下:
首先,定義:議論文是一種以議論文為主要表達方式,運用邏輯思維能力來闡明評判事理的一種文體。
其次,我們來學習議論文的特點,如下;
特點:議論文從內容形式、結構形式、語言表達形式角度分析,具有理論性、邏輯性、概括性、簡潔性等特徵。
然後,議論文的核心重點來了,即議論文的要素,要素是議論文的重中之重。
為什麼這么說,請看下列;
要素:
1.論點:指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它是貫穿全文的一種核心理念。
2.論據: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沒有論據,所謂的論點也是謬論。
3.論證:是指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它具有嚴謹性與邏輯性等特徵
議論文中三要素就像人體的靈魂(思想)、血肉、筋骨,它們的關系緊密相連不可分割。論點是作者的見解和主張,是文中的核心思想,貫穿全文,就像人的靈魂(思想);論據是證明論點的材料,它相當於人的血肉,沒有它,論點是空洞且抽象的;論證是維系論點與論據的紐帶,是論據論證論點的過程與方法,就像人的筋骨,沒有筋骨的連接,靈魂與血肉都是沒有意義的,就像彼此獨立的個體,無法成為一個整體。
寫網路小說之前為什麼要重點講一下作文的三大分類,實際上有接觸過網路小說寫作基本知識的創作者,我相信應該已經知道點緣由。
仔細觀察一下網路小說裡面的很多內容與語文的三大文體分類息息相關。
網路小說是作文三大類的綜合體,也是它們知識點的延伸與拓展。通過三大類文體的研究,不難發現網路小說具備三大文體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中各自文體中,非常重要且核心的部分特徵。
為了寫網路小說與三大文體的關系,我想了很久想到一個詞——「屬性」。
因為用特徵或特點來說明,感覺並不充分,那是屬於三大文體各自部分的特徵,因此我給它用「屬性」這個詞來定義。
到此關於網路小說概要的知識基本結束。
在此,請容許我給各位讀者賣個關子,讓我們在後續的章節中,仔細說明三大文體為什麼與網路小說息息相關,又為什麼說網路小說是三大文體的綜合體。
(文章比較長,感謝大家願意花時間來閱讀完,會將其收錄到自己的文集「寫作技巧」中)
[中間那些說明議論的資料來自度娘,整理後概括加了一些自己的見解。]
特此說明。
⑦ 小說敘事結構有哪些
順敘:按時間或事件發展進行描述
插敘:故事發展到一個點,插入一段。常見於推理類、判案類小說
倒敘:先說結尾,再說故事。常見於回憶錄
⑧ 網路小說如何設計劇情以人物為核心的劇情【網文寫作技巧】
如何以人物角色為核心設計劇情。
前提是先要有一個出彩的人物設計,平庸的人物自然是無法駕馭整本書的。
這種設計方法的核心就在人物身上,如果不講清楚這一點,後續的工作便無法展開。
因此,我們先將劇情放到一邊,思考一下人物到底該如何設計。
——————————————————————————————————————
人物設計方法:
許多人在設計人物時通常喜歡從『姓名』『外貌』『年齡』『能力』『性格』等各項人物信息開始入手。
但如果想設計出一個出彩的人物,最好的方式其實是 反其道而行之 。
如果將一個人物的各項設定按照在小說正文中的重要性進行排列,獲得三鼎甲的是:
狀元: 人物特點 。榜眼: 對話風格 。探花: 背景故事 。
如果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人物設計,最終獲得的人物會更加容易出彩,形象也更加豐滿。
一:人物特點。
這里的人物特點並不單指人物的性格特點 ,所以請先收起那些心理學上的『四色人格分析』『九型人格』『MBTI人格理論』『16PF人格特質理論』諸如此類的東西。
思考人物特點的過程中,所需要找到的是能支撐人物『信念』與『思想』的某項特質。
簡單的例子,比如『善良』、『正義』、『守護』。
基於這項特質,首先確定這個人物的閾值。
假如你選擇善良作為特質,那麼這個人物應該善良到何種程度,是無差別的『博愛』亦或者是有限度的『關懷』。
假如你選擇正義作為特質,那麼這個人物應該正義到何種程度,是絕對的鐵血正義,亦或者是道德模範的『標准正義』,再或者是只針對某一部分事件的『有限正義』。
當然,除了上述這些『偉光正』的特質,同樣可以適用於『黑深殘』的特質。
除了黑與白的選項之外,你還可以將你所知道的任何一種東西當做特質,各種不同的特質經常會給人物帶來不同的化學反應,這方面可以多做實驗,多去暢享。
甚至你可以用『貪吃』、『精神分裂』、『迫害妄想症』之類的東西當做人物的特質。
確定閾值之後,第二步要做的是思考人物的三觀,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如果難以理解這里該怎樣展開,那麼換成三個簡單的問題,分別給出屬於人物自身的答案。
一:這個人物是如何認識自身的?
例:樂觀、悲觀、迷茫、否定、憎恨、自信、隨性、任性。(最好詳細展開,簡單說明。)
二:這個人物是以什麼事物作為價值評判的標准?
例:金錢、權利、情感、道德、能力、利益、善惡、興趣。(最好詳細展開,簡單說明。)
三:這個人物是如何認識眼前這個世界的,又是怎樣對待這個世界的?
理:厭惡、認同、破壞、守護、期待、絕望、麻木、顛覆。(最好詳細展開,簡單說明。)
注意 : 這些問題在你具體的創作過程也許不會直接出現在正文之中,但將決定你的人物在劇情中究竟會如何行動,如何思考,如何決斷,如何與其他人物相處,乃至劇情走向。
最後,我們都知道任何一項特質都需要轉化為行為,這樣才能夠被讀者所接受,理解,消化。
所以第三步所要做的,便是基於所確定的特質,設定出符合人物特點的具體『行為』。
通過怎樣的方式表現出他的特質,通過怎樣的行為表現出他的觀念。
現在,將這些概念化的東西轉換為 『情節』 、 『習慣』 、 『對白』 、 『動作』、『心理』 。
二:對話風格。
理論上來說,似乎背景故事的重要性在對話風格之前。
但實際上一部小說中百分之八十的人物刻畫都表現在對話之中。
所以真相其實是, 『互動』才是人物的『靈魂』 。
刻畫一個人物最難的戲份便是『獨角戲』,所以盡可能的去利用『對手戲』去表現人物。
許多時候人一張口,你大致就能判斷出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點換成讀者也是一樣的。
如果一個人物出口成臟,亦或者和藹可親,那麼他的形象瞬間便會呼之欲出。
不僅如此,你還可以利用對話風格欺騙讀者,隱藏人物深層的秘密,設立二次人設。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的對話風格可不僅僅是粗暴與溫和這兩種。
建議每一個重點人物,最好都自行設計對話風格,同樣根據人物的各項特質與特點梳理。
可以去現實或虛擬中尋找合適的人物原型,盡可能設計符合人物設定的對話風格。
包括但不限於『腔調』、『語氣』、『口頭禪』、『說話習慣』……
這里需要注意的有兩點, 『代入』 和 『想像』 。
首先將自己代入到角色之中,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這樣一個人,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之中,會怎樣闡述你的觀點。
另外,對話風格不一定非要契合現實原型,加入一定的想像可以更能突出特色。
這個人在高興的時候會怎麼說話,這個人在沮喪的時候會怎麼說話,這個人在絕望的時候會怎麼說話,這個人在激動的時候會怎麼說話。
確定了每個人物的說話風格,你在創作過程中的對話描寫會輕松許多。
這同時也算是增強代入感、真實感的一個小竅門。
三:背景故事。
這其實還是在之前COC跑團的時候學到一個概念。
我個人很喜歡嘗試不了解的新鮮事物,這樣可以偷學到一些秘訣。
有的時候在當下寫文過程中很難注意到的一些東西,或許在其他領域之中只是入門基礎。
當時教我車卡的KP原話是大概這樣的:「 人物卡的重點在於背景故事,你將背景寫的越詳細,游戲過程中的代入感就會越強,人物也更容易立得住,知道扮演的方向。 」
這個道理其實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有著過去的人和一個沒有過去的人。
顯然前者更加真實,豐滿,立體。
所以在編織背景故事的過程中,哪怕你在正文里用不到,最好也盡可能的詳細 (針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工具人不做要求。)
許多人只是為了編織劇情而安排背景故事,單純從合理性角度出發,反而讓人物空洞。
盡可能的細節化人物的背景故事,便等同於完善整體人設。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有些作者在設計人物的時候,會單純的只寫人物的背景故事。
所以仔細思考一下,你筆下的那些人物背景是否能夠支撐的起人物。
如果不知道從何處著手,豐富背景故事中的細節,不妨先試著思考以下幾點:
家庭條件、人際關系、重要經歷、身份地位、所學所長、珍視事物、厭惡事物、習慣來源。
……
最後,完成了以上三層設計,根據已有的設定反向推演人物的基本資料,自然事半功倍。
一個標準的人物模板,大致上到這里就設計的差不多了。
這種方法不敢保證你的人物一定是極為出彩的,但放在絕大多數網文中肯定綽綽有餘 。
如果是以人物為核心設計劇情,那麼最好採用這種方式設計人物。
如果你是以故事或設定為核心設計劇情,同樣也可以用這種人物設計方法來豐滿人物。
需要非常注意的是, 絕對不要去設計平凡的人物,因為平凡的人物不需要設計。
我一直以來所提倡的是,准備的越充足,創作的過程中越順利。
當然,我也知道網文之中不缺乏一拍腦門就立馬開書的作者。
這算是網路小說中不同的創作流派吧,具體選擇什麼樣的路線,終究還是取決於自己。
究竟是選擇『設計流』還是『天賦流』,這要看哪種方式更適合自己。
——————————————————————————————————————
劇情設計方法:
那麼,直接進入正題,將人物當做核心的劇情設計方法,最關鍵的兩點標題中已經點明。
即使所謂的 人物的『目的』 與 人物的『邏輯』 。
我所知道的所有以人物為核心的劇情都離不開人物本身的行動。
這種行動得核心推動力,便源自於人物的目的。
而將人物的行為與結果相互最終聯系在一起的東西,則是人物的邏輯。
這個方法沒有第一篇中的矛盾與沖突那麼復雜。
假如一個男生想要向女生求婚,那麼求婚這件事本身即是人物的目的。
如何布置求婚現場,計劃採用何種求婚形式,如何安排這場求婚儀式,這些行動則根據男生的思維邏輯推導。
這種邏輯,便來源於你之前在設定人物時所做的『諸多功課』。
這也是我為什麼花費如此多的篇幅將人物設計本身單獨拎出來講的原因。
但與此同時,如何通過這種設計方式體現劇情張力。
這便需要你轉換視角,再通過其他人的目的與邏輯與主角形成交叉。
依舊是以求婚為例,假如這個女生暫時不想結婚,那麼拒絕求婚便是她的目的。
她如何得知男主偷偷布置求婚現場,採用了哪些手段想要阻止求婚,因為什麼原因不想結婚。
如此一來,兩個人物的線索便彼此形成了交織,互相之間自然便產生了劇情張力。
採用同樣的方式你幾乎可以設計所有類型的故事劇情。
整理劇情之前,圈定這段劇情所需要的『核心人物』,數量隨意,只要你覺得能控制的住。
然後給每個人物設定有一個『目的』,這里可以包括『最終目的』『階段目的』『反轉目的』
設計怎樣的目的,已經採取怎樣的結構與形式,可以自由發揮。
確定好每一個核心人物的目的之後,將劇情起點設為中心,以人物設定為參考,以自身代入為方法,給每一個人物拉出一條具體『行動線』。
這個人物在這段故事中做過哪些事,產生了怎樣的結果,基於什麼理由去做這件事。
這些人物之間彼此相遇產生的碰撞,擦出了怎樣的火花,分別採取了什麼樣的應對。
當你在做這樣一部的時候,如果思路足夠清晰,會發現筆下的人物是可以自己動的。
根據已經設定好的人物設定去思考,代入,這么做基本不會出現劇情不合理的地方,如果出現了,一定是你最初人物設計的時候便沒有做好。
這種以人物為核心設計劇情的方法應用范圍很廣。
群像、智斗、宮斗、言情、職場、史詩、無限、同人、寫實,懸疑……
基本上可以滿足所有類型與風格的劇情設計要求。
⑨ 如何看待網路玄幻小說的敘事模式
網文不需要文筆這是錯的。網路小說不需要多麼優美的文字,但它對小說的技法卻極為坎坷。通俗點講就是套路。但技法並不是套路。我很難用幾句話便解釋清楚他們的區別。我只能說,套路是死的,技法是活的。日更萬字,完本成神,這也是錯的。作為職業寫手,萬字的目標量也是很難做到的,更別說新人了,除非你有特別的注水技巧。完本能積攢信譽,但不一定成神,有時候你堅持完本是在浪費時間。
⑩ 小說的文案要怎麼寫
首先你得知道你的小說寫得是什麼內容,這個作為作者自己應該是最清楚的。
然後找出中心,嘗試著用三句話概括,如果能概括出來,再挑選出三句話里的關鍵詞,組合成一句話,那麼這一句話就應該是你整部小說的精髓所在了。小說可以關注一品威客攻略
記住!不管你寫什麼文案,一定要加入你想宣傳的小說的精髓,這樣別人才能一眼就看出你小說的內容。然後,就是營銷類的標題文案了,你看過微信推文是怎麼推的吧,往往都是那種比較魅惑性的標題或者文案,30個字以內,比如「辦事員只因為一句話就幹掉了背景深厚的局長……」,「他一夜20次真正的原因居然是因為做了這件事……」這種,總之就是勾著別人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