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俠小說受到王
① 金庸的武俠小說里,哪部是寫王重陽的
有一本是寫王重陽的,好像叫《誰是大英雄》。可能不是金庸寫的,貌似叫金童,書寫的挺不錯。
② 金庸的經典武俠小說有哪幾部,最經典的是哪個
金庸不僅是一個武俠小說家,他還是一位新聞學家,企業家,並且被評為了"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在創作方面有著非常高的天賦,並且他所創作的武俠小說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他所創作的武俠小說受到了許多人很高的評價,還被翻拍成為了電視連續劇,比如說像《神鵰俠侶》,《天龍八部》等等,大多數的人在小時候都是看著這些電視劇長大的。
③ 在金庸武俠的作品裡,哪個人物的塑造能與李尋歡媲美
李尋歡是一個被古龍極力塑造出來的形象,在金庸的武俠作品裡,與之對比起來差不多的人物,也就只有王重陽比較合適了。像郭靖和喬峰之類的人物,和李尋歡是沒有在一條線上的,也是沒有辦法去比較的。
王重陽是一個心懷大志的人,他求的不是當官發財,心裡想的也都是報效國家,在後來抗金失敗之後,也練成了一身的好功夫,還創辦了全真教。他有著大愛,但是對待感情卻也是一個非常擰巴的人,雖然沒有像李尋歡那樣把愛人讓給別人,但是對於深愛的人也沒有做到給她一個幸福的家,最後兩個人也是遺憾離世。所以說,在金庸的武俠人物中也就只有王重陽和李尋歡極為相似了。
④ 金庸小說中有哪些厲害的team
明教四大胡教法王,他們是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人物,地位僅在教主之下,和光明左右使不相上下,四大法王包括紫衫龍王,白眉鷹王,金毛獅王,青翼蝠王,又稱「紫白金青」。龍王擅水性,鷹王擅鷹爪功,獅王擅獅吼功,蝠王擅輕功,武功皆練到登峰造極,獨門絕技更是各有所長,均是金庸筆下武功極強的高手。
⑤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君王排名,從高到低
保定帝:第一有道之仁君
康熙:聖明仁君完成俠之大者的美好理想
鐵木真:王者之相,一代天驕
忽必烈:謙和平易的背後另有雄才大略
順治:性格軟弱胸襟不夠
皇太極:天縱英明也有練門和致命的弱點
朱元璋:奸雄成事
耶律洪基:政治官場多此忘恩負義之徒
崇禎:可悲可憫氣數已盡
宋哲宗:最能紙上談兵的皇帝
乾隆:風雅的外表之下終於露出其骯臟的嘴臉
⑥ 天龍八部簡介 金庸長篇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簡介
1、《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2、這部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巨著。
3、這部小說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漫畫及游戲。小說的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於2004年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必修)。
4、情節梗概
《天龍八部》全書共五十章,其主要情節概述如下:
雲南大理國武林世家鎮南王之子段譽,為逃避習武,來至無量山中,因種種機遇,學得一身古怪奇妙的武功,並先後結識少女鍾靈、木婉清,互相悅慕,豈料此二人是父親段正淳四處留情的私生女。
段譽回到大理,適逢吐蕃國大輪明法王鳩摩智為搶大理國天龍寺武功絕學六脈神劍圖譜與天龍寺眾高僧比武之會。為救伯父保定帝,段譽以深厚的內力為基礎,一人使出六脈神劍,大敗鳩摩智,後被鳩摩智用計擒住,帶至姑蘇武林世家、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享譽中原武林的慕容氏家中,在阿朱、阿碧幫助下逃脫。在蘇州,他遇見苦戀表哥慕容復的王語嫣,對她一見鍾情,苦苦追隨;後又在無錫松鶴樓與丐幫幫主喬峰結為異姓兄弟。
喬峰來姑蘇,本是找慕容復查清丐幫副幫主馬大元被他自己的成名絕技所殺一事,誰知幫內突生大變,他被指證為契丹人。為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他北上少室山,找自己的養父喬三槐和恩師玄苦,可二人已遇害身亡,目擊之人皆認為是喬峰所為。他悲憤異常,百口莫辯,為救少女阿朱之命,大戰聚賢庄,與天下英雄為敵;後見殺戮太多,想自刎以求解脫,卻被一神秘的武林高手救走。後來到雁門關,為自己的身世所苦惱、自卑,因見宋兵屠殺契丹百姓,如醍醐灌頂,立即頓悟,不再以契丹人自恥。為尋找仇人,他和阿朱往返千里,苦苦求索,途中情意互生,彼此愛戀。後其被馬大元之妻所騙,以致失手打死假扮父親段正淳的阿朱,悔恨終生,並答應阿朱,照料她的妹妹阿紫。阿紫是星宿老怪丁春秋的徒弟,滿身邪氣,不以他人之是非為是非。喬峰帶她至東北,從金人手中救出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結為兄弟,幫助消除叛亂,被封為南院大王。
逍遙派掌門人無崖子為尋找一個色藝雙全、聰明伶俐的徒弟,設下「珍瓏」棋局,為少林寺虛字輩弟子虛竹誤撞解開。相貌不佳為人愚直的小和尚成為逍遙派的掌門人後,又被靈鷲宮主人天山童姥帶至西夏皇宮中,盡得逍遙派真傳。天山童姥與西夏王妃李秋水同歸於盡後,虛竹成為靈鷲宮主人,並與跟隨王語嫣而來的段譽結為兄弟。為向方丈懺悔自己的罪行,虛竹回到少林寺,適逢天下各路英雄齊至少林寺,有丐幫、星宿派、姑蘇慕容、鳩摩智、大理段氏、四大惡人等等,蕭峰也來了。至此多年前的真相大白,虛竹的身世也就此揭開。
西夏國張榜招婿,眾人相繼趕來。慕容復為應召而拒絕王語嫣的愛情;眾人救起傷心自殺的王語嫣,後段譽終於獲得她的芳心;鳩摩智貪練少林武功,走火入魔,幸被段譽吸去全身功力,保住性命,大徹大悟,成為一代高僧。西夏公主提出問題,只有陪同段譽而去的虛竹的回答令西夏公主滿意。原來公主是當初天山童姥偷來為虛竹破戒的夢姑(李清露),二人終於結為連理。
段譽回大理的途中,誤入王語嫣的母親、段正淳的另一情人李青蘿設計捉拿段正淳的庄園之中;段延慶擒住段正淳和他的夫人、情人們,也趕來這里,以殺死段譽要脅段正淳以皇位相讓。經過一番搏鬥,段正淳、刀白鳳自殺殉情;段延慶飄然遠逝;段譽回大理繼承皇位。
這一年,遼國發兵進攻宋朝,蕭峰(即喬峰)不願生靈塗炭,脅迫遼國皇帝答應有生之年不向宋朝發兵、後感到愧對族人,自殺身亡;阿紫抱著心愛之人的遺體,挖出眼珠還給游坦之,跳下萬丈懸崖;游坦之也高呼「阿紫」的名字,緊跟跳下。
蕭峰死後段譽作別虛竹夫婦,攜王語嫣等一行人同歸大理,卻遇上了一心想做皇帝,最後發了瘋的慕容復,小說故事到此結束。
在新修版結局中,段譽最終在無量玉洞堪破了心魔,與木婉清、鍾靈、曉蕾終成眷屬。王語嫣離開了段譽回到慕容復身邊,和阿碧一同照顧發瘋的慕容復。
⑦ 金庸武俠小說武功實力排行
金庸小說十大武功排行榜
一、葵花寶典
上榜理由:前朝無名太監所創,據分析為三寶太監鄭和,匯編《永樂大典》閱遍天下奇書而創此奇功,因而成就了一代宗師,推算此功最初基本心法應來源為西域,或許與明教有關,不應該是道教或佛教玄門正宗。
此功造就絕頂高手東方不敗,林遠圖,岳不群,林平之只練一部分便成為一流高手,特別是東方不敗,能將綉花針練到如此境界,其他兵器不必表述,任我行,令狐沖,向問天,任盈盈四人聯手皆不能敵,此功是和尚看了還俗,還造成華山派內訌分成劍氣二宗,此功排名第一最主要一點就是,欲練神功,揮刀自宮,男人要敢對自己命根子下刀。這個代價可夠大的,不知網友們願意嗎?
功夫等級:★★★★★★
二、易筋,洗髓二經
上榜理由:達摩老祖在少林面壁十三年所創,成就一代宗師,開創少林一派,成為中國武術淵源,也是現今中國武術的代表。瞬間早就游坦之成為一流高手。此功排名第二是因為。此功不但能御敵還能祛病,游坦之去毒,令狐沖化功。預計少林掃地僧肯定練成二經,否則不會一舉擊退天龍中蕭峰,蕭遠山,慕容博,慕容復,鳩摩智五大高手,而其他武俠作品也頻頻出現易筋洗髓二經。
功夫等級:★★★★★☆☆
三、六脈神劍
上榜理由:南詔大理國皇家武學,以無形之劍氣御敵,真正練成者沒有,只有段譽算是勉強練成,還不會運用,時靈時不靈。被後世推崇為天下第一劍法,後來此功被簡化成一陽指,即使如此,也在射鵰中受到王重陽極力贊賞,並已自己先天功與南帝互換,來克制歐陽鋒的蛤蟆功,此功排名第三理由,最主要的是可以祛病救人。造就了段延慶,段正淳,段證明,天龍眾高僧,南帝等眾多高手。
功夫等級:★★★★★☆
四、九陽真經
上榜理由:此功為托達摩所創,成就一代大俠張無忌,張無忌憑此功快速連敗六大門派,成為新一代明教教主,此功造就了覺遠和尚,無色和尚(後成少林主持),張三豐和郭襄皆因此功分別開創了武當,峨眉兩派,為中國武術發揚光大,此功也是可化毒療傷。上榜原因,此功本身功力相對不大,主要是影響力大,武當,峨眉兩大門派皆因此功起家。
功夫等級:★★★★★
五、九陰真經
上榜理由:道教玄門奇功,一代宗師黃裳閱遍五千四百八十一卷《萬壽道藏》所創。黃裳憑此功擊敗明教所有高手。稍微練成者周伯通,郭靖黃蓉只有小成,陳玄風梅超風只練最低級,九陰白骨爪和摧心掌,而且是瞎練,便成為一流高手,歐陽鋒逆練成絕頂高手,其他練一點的如楊過,洪七公,皆躋身絕頂之流。此真經也可療傷救人,傳承了射鵰三部曲,且此功影響力極大,幾乎成了武功秘籍的代言。
功夫等級:★★★★★
六、北冥神功
上榜理由:逍遙派武功,練成者為無崖子,未練成者丁春秋,變成了化功大法,到後世演變為吸星大法,練此功者還有段譽,虛竹,任我行,令狐沖。此功橫跨《天龍》《笑傲》在其他武俠小說中也有類似武功出現。
功夫等級:★★★★★
七、獨孤九劍
上榜理由:一代劍魔獨孤求敗集眾家所長而創。打遍天下無敵手,專門破解各個門派各武功兵器,後世傳到風清揚,令狐沖,此功跨越《神鵰》、《天龍》。實用劍術天下第一。
功夫等級:★★★★☆☆
八、太極神功
上榜理由:此功由炫耀百代的一代武學道學大師張三豐所創,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張無忌及武當七俠均修煉。而且其他武俠小說基本都有太極功夫出現,後世在中國乃至國際此功發揚光大,現在太極分陳氏、楊氏、吳氏,武式、孫式五大流派,已成為中國功夫的代表。
功夫等級:★★★★☆
九、羊皮書(蛤蟆功)
上榜理由:單說此功,基本無人知曉,但是,提起蛤蟆功便會無人不知,蛤蟆功在《射鵰》里是與九陰真經並列的兩大奇功,歐陽鋒兄弟正是憑借羊皮書里的其中殘缺五頁,成為絕頂高手。蛤蟆功要先天功加一陽指才可破解,而且裡面還記載了天下最毒的用毒之法,最駭人聽聞的就是化屍粉。在《射鵰三部》和《鹿鼎》中均有出現
功夫等級:★★★★
十、降龍十八掌
上榜理由:丐幫歷代幫主武學,按理說,此功夫不該上榜,雖然此功成就蕭峰,洪七公,郭靖,郭破虜,耶律齊等眾多絕頂和一流高手,但還有很多功夫高於此功,如乾坤大挪移,俠客島神功等高於此功,甚至不如丐幫另一絕學打狗棒法,可是最主要的是此功基本代表了金庸先生在武俠文學的地位,在武俠文學里此功影響力巨大,基本是金庸先生的代名詞。
功夫等級:★★★★
⑧ 金庸寫的武俠小說中,寫得最好的是哪一部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以金庸自己說的,晚期作品好於早期作品,長篇作品好於短篇作品。事實上我讀下來也是這個感受。因此,我個人覺得金庸寫的最好的是後期完成的作品天龍八部,其次是笑傲江湖。如果以整個系列算在一起的話,射鵰三部曲也是相當出色的,單一一部就稍稍有所欠缺。
先說天龍八部,這部小說可以說是金庸武俠的集大成之作,浪漫主義的高峰。氣勢恢宏,武功體系完整,情節曲折,扣人心弦。在人物設計方面,創造出了金庸小說中最完美的英雄人物蕭峰。金庸後期成熟的民族觀、世界觀也在這部小說中體現無遺,早已不再是早期書劍恩仇錄那種相對狹隘的漢人復國運動或是射鵰英雄傳里單一的保家衛國。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真正以全天下為考量,不拘泥於一國一族之利益,是家國天下的最高境界。
更難能可貴的是,天龍八部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小說名字就引用佛家經典。八部指佛經中的八部眾,帶指芸芸眾生,展現出因果循環中的無奈。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也與八部眾相對應,其命運也有所照應。如蕭峰對應天部、段譽對應龍部,在此不一一贅述。而小說的主要人物的結局也是一種解脫的體現。比如蕭峰為宋遼兩國的安危背叛了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家,而最愛的阿朱早已香消玉殞,只能以死明解脫,比如阿紫對蕭峰、游坦之對阿紫病態的愛也只能以死化解。 比如段正淳是個情聖,跟一群女人難分難解,最後的結局只能是一起死。如段延慶,一生執念報仇,但最後發現段譽是自己兒子,並且成為皇位的繼承人,心結已解,再無仇恨,飄然而去。比如蕭遠山慕容博,不共戴天之仇最終在佛法中化解。比如鳩摩智,執著於武功,在武功盡失後終成一代高僧。再比如慕容復,求皇位最終瘋魔,也許只有瘋了才能在精神世界中獲得解脫。這種思想在新修版里更為明顯。段譽最後在無量山洞裡重新看到玉像,突然明白自己愛的是玉像中的幻像,而非王語嫣,對王語嫣的痴迷實屬心魔作祟。而當王語嫣推倒玉像,碎了一地後,他對幻像的愛慕,對王語嫣的痴迷,都如鏡花水月一般消散。這個結局有人說毀經典,但我覺得相當好,符合了天龍八部全書的思想。
所以說,天龍八部以金庸小說中少見的悲劇形式,完成了最壯麗的篇章。
再說說笑傲江湖。笑傲江湖是一部傑出的諷刺作品。當時據說越南國會互相攻擊,都稱對方為岳不群、左冷禪。可見這部小說影響至深。書中塑造了偽君子岳不群、野心家左冷禪 、獨裁者任我行、政壇老江湖方證、沖虛,個個活靈活現。正派人士打著除魔衛道的旗號濫殺無辜,實則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擴張自己的勢力,如嵩山派滅劉正風滿門。相反那些為正派不齒小人物,如不戒和尚、田伯光、桃谷六仙、藍鳳凰等人,反倒盡顯可愛率真。任我行嘲諷東方不敗讓部下喊出肉麻的口號,等到自己重掌大權後卻變本加厲更加肆無忌憚尋求心理滿足。其實江湖中人,談不上是非善惡,俱是一樣。而真正能夠長久流傳的,是人間的真情,令狐沖任盈盈在當年曲洋與劉正風的笑傲江湖曲譜伴奏下歸隱,多美的畫面。
射鵰英雄傳
以 歷史 為背景,以兩位愛國志士後人,截然不同的人生為主線,以「靖」「康」為名,
來念當年靖康之恥。
小說開篇以全真教義士誅殺朝廷貪腐為始,以郭靖黃蓉等江湖義士抗擊金兵入侵為終,反映了當時的 社會 背景,朝廷貪腐無能,百姓多為不滿,民不聊生,正義之士揭竿而起,後因外族入侵,各方英雄人物以民族大義為先,團結一致對外,抵抗入侵。
《天龍八部》無疑是金庸先生作品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和難以逾越的高峰。
我們都知道金庸先生寫過很多經典武俠小說,而這部《天龍八部》是排在中晚期的作品,此時金庸還不到40歲,年富力強,也告別了之前的幻想路線,對人性的理解多了些層次也多了些拷問,這是精神上的一個跨越,再加上之前的文筆淬煉, 歷史 文化的積淀,故事脈絡的把控,這些內力適時的共同作用於這部小說,於是,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從情節上看:人物內容更豐富、矛盾沖突更劇烈,場面更波瀾壯闊,有恩,有仇,有壓抑,更有發泄,看起來也更過癮。
從人物設定上: 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蕭峰。這是天龍八部三個主角之一,他是遼人血統,又被漢人撫養;他生性明朗,不斷陷入愁雲慘霧;段譽,富貴家公子哥一枚,他的身世也足夠復姐姐妹妹親媽親爸養父之間錯綜交雜,虛竹,性格鮮明,憨實敦厚,卻也來頭不小,更重要的是作為少林弟子竟然有艷遇。
從價值觀上:金庸先生通過蕭峰這個角色,不停的帶領讀者去探尋:漢和遼誰是正義的?侵略和被侵略,誰是無辜的?正義和親情,哪一個是正確的?以牙還牙和寬容退讓,出路在哪裡?這些提問在以往武俠作品中從未出現過,如黃河浪濤滾滾襲來。
從創造性上: 除了這些沉重的東西,也不缺少浪漫。有蕭峰對阿朱的一片深情,有虛竹和夢姑在冰窖纏綿,有段譽抱得美人歸的欣喜,有段正淳的風流韻事屢屢被挖出,有美艷少婦康敏的偏執,有阿紫這樣的小妖女殺人不眨眼,有在小時候看到這些不得不說它刷新及震撼著我的三觀,每一個角色都深入人心,都讓人過目難忘。
《天龍八部》於是突破束縛,沖擊了正邪不兩立的傳統武俠價值觀本身,更有力量感。創造出豐富、激烈和引人反思的一部小說,這是金庸先生早期作品未能達到的。 與之較爭議的還有《鹿鼎記》,因為是金庸先生的收官之作,這部小說也頗具代表意義,以一種戲謔、諷刺的態度重新描寫了武俠世界。但相對於《天龍八部》,還是黯然了很多。
與金庸齊名香港作家倪匡說過:「凡有華人的地方,都有人知道金庸。」就連馬雲也不能免俗,自己的外號的就是「風清揚」。可見金庸小說影響力。眾所周知,金庸大師寫了十四部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短篇越女劍。這十四部武俠小說應該說伴隨我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歲月。金庸故去,世間再無大俠。
金庸的第一部《雪山飛狐》寫於1960年,收山之作《鹿鼎記》寫於1969年。至於說,哪一部武俠小說可以代表金庸大師的最高水平和代表,這應該每一個人看法都各有不同。
好看不好看是個人觀看法,你說《天龍八部》好,我說《天龍八部》雜亂無章。我覺得《連城訣》寫的好。你卻說《連城訣》過於陰暗,喻意、內容,文筆,影響都是影響標準的。 由於金庸小手基本上也都被拍成電視劇,由於電視劇拍攝的好不好。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說評價。這裡面影響最大的就是射鵰三部曲 。如果有人要看金庸武俠小說,應該從射鵰三部曲開始。射鵰三部曲里的很多設定都沿用下來,套路都差不多,屬於大眾化。是普通風格武俠的小說, 金庸曾經說過:「武俠小說的主旨是要講是非、講道義」。射鵰三部曲很好地體現了武俠道義核心價值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實際上能夠真正體現金庸水平的武俠小說應該是《笑傲江湖》和《鹿鼎記》,這兩部武俠小說有著極為強烈地政治隱喻和影射,無論這對兩部小說都是金庸後期作品,在寫作手法和境界上是最高的,無論文筆,意境,寓意都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這也是金庸的個人創造的巔峰 ,其中夾雜著金庸本人對政治,家國、民族的看法。個人認為金庸武俠小說寫的最好,巔峰之作是《笑傲江湖》,而《鹿鼎記》已經不是一部武俠小說。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金庸先生43歲之時。是金庸大師唯一一部架空 歷史 ,沒有實際 歷史 背景的武俠小說。 有人說:《笑傲江湖》是一部真正的、純粹的、十足十的武俠小說。 這里所有的人都有慾望,無論正邪,少林武當要保持現有態勢,因為他們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而日月神教既有內部矛盾,但對外的利益卻是一致的,左冷禪是外小人,而岳不群是偽君子。而男主令狐沖卻是最無辜,最憋屈的男主,令狐沖希望瀟灑自由,笑傲江湖。但最後卻不得不退出他的舞台。心有正邪是他的原則,在正邪的理解上,無疑令狐沖更加自由。 也就是作品立意深刻,所謂神功必須自宮。隱喻政治的可怕。其提煉已至化境,堪稱金庸全著第一,人物性格塑造突出,尤其是岳不群這一人物的塑造,堪設無與倫比。節奏始終引人入勝。 最主要的是作品立意深刻。
男主令狐沖的一生本想瀟灑走一生,但始終都是被動的,被時勢推動著走,沒有依照自己意願去生活,令狐沖在最黑暗的江湖最痛苦地生活著。而令狐沖能夠保持初心,在寂寞中、在黑暗中、堅持自我、守護初心實屬不易。 在一個叢林法則生效的地方,道義成為稀缺品。狠毒成為「品質」。而令狐沖是個例,林平之才是常態,岳不群是高級。東方不敗是極端。但最終男主還是離開的 江湖( 社會 )而走向平靜。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竊以為,以我等常人,可能還未夠資格來評判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哪一部是寫得最好的。
其實,不止在華人圈,金庸小說被翻譯成英、法、義大利、希臘、日、韓、泰、越、印尼等多國文字,國際影響巨甚,所以他才能夠成為英國劍橋、牛津名譽院士;獲得大英帝國官佐勛章勛銜、法國文化部法國藝術及文學司令勛銜,成為法國政府榮譽軍團騎士以及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
正所謂從諾貝爾獎得主到販夫走卒,從黃土高波到大洋彼岸,各個階層、各個地方,到處都有金庸迷。可能不少人看過那部據說是2016年最流行的韓劇《請回答1994》,戲中的醫學院大學生宿舍里就擺著一排金庸小說。
「百年一金庸」。其小說世界的雄渾廣大,令眾多的愛好者和研究者感到力不從心——比較一致的認識是:給金庸的小說下結論性評語,現在還不是時候。
或許,我等謙虛地說一聲,憑自己的感受,更喜歡金庸作品中的哪一部,較為恰當。
金庸最初寫武俠小說是為了賺錢,然後是為支撐《明報》局面,到了1960年代末期,才試圖在武俠小說的創作上做新嘗試,並表達自己的政治取向和對現實 社會 的看法。但自從1955年他在《香港商報》連載《書劍恩仇錄》(1957年結書出版),「金庸」就作為一個「神話」誕生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的創作一發而不可收。他連載的第三部作品《雪山飛狐》,在當時除大陸外的華人圈就已經被驚嘆為「石破天驚」,「全城爭讀」。接著,他開始邊寫邊連載第四部作品《射鵰英雄傳》。那是1958年,當時在香港不看這個連載的「簡直是笑話」。自此,金庸的武俠小說巨匠、大師地位,人人公認。
武俠小說是中國文學的一個特殊范疇。淵遠流長,可追溯到漢代的《游俠列傳》等。真正自成一家,是從上個世紀初開始,即所謂由舊武俠和新派武俠構成的「百年武俠小說史」。20世紀40年代前,曾有第一個黃金時代,稱為「百家爭鳴期」,以描寫俠客義行為主,但受到了文壇「正統」文人的猛烈抨擊。武俠小說的第二個黃金時代,是由梁羽生、金庸、古龍三巨頭撐起的新武俠「巨星時代」。
「金梁並稱,一時瑜亮」。時間上先有梁,後有金,但在作品深度和廣度方面,無論是從故事情節的奇詭曲折、人物性格的復雜多樣,以及揭示人生的深刻精闢上,金庸都遠勝梁羽生。
對金庸和古龍的比較研究,成果頗多。有人具體比較說——寫情:金堅韌,古浪盪;人物:金重歷練,古重經歷;敘事:金古典、渾厚,古現代、陽剛等等。還有人指出,古龍小說有著諸多商品化的弊病,時時添一些「色情」味精;為著牟利,下筆粗糙,信筆所致。這些問題在金庸作品中是絕沒有的。
人們為什麼喜歡金庸小說?這可能會用上那句話——「一千個人眼裡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里只能談談我自己的感受了。
第一,金庸把他要講的故事,基本都置於了具體的時代里,於是使故事有了厚重的 歷史 感。《越女劍》——春秋 ;《 天龍八部 》——北宋 ;;《射鵰英雄傳》——南宋 ;《神鵰俠侶》——南宋;《 倚天屠龍記》——元末;《碧血劍》——明末 ;《鹿鼎記》——清康熙年間 ;《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年間 ;《飛狐外傳》——清乾隆年間;《雪山飛狐》——清乾隆年間 ;《鴛鴦刀》——大約為清乾隆年間 。《笑傲江湖》、《俠客行》、《連城訣》、《白馬嘯西風》好像沒有明確的年代背景。有人經過嚴密的考證後認為:金庸應該是以明朝年間作為 歷史 背景來寫作《笑傲江湖》、《連城訣》的(《笑傲江湖》故意不明確年代,是因為它是一部 社會 寓言小說)。正因為金庸把他的故事放置在了具體的 歷史 背景之下,令人讀來很容易產生時代穿越的「現實感」,對當時民俗風情、 社會 概況、民族矛盾等等一目瞭然,對故事發展、人物命運也感同身受。這大概是其他的武俠小說都做不到的。例如《鹿鼎記》,寫盡了康熙朝所有的重要 歷史 事件,連釣魚島是中國的都寫到了。盡管韋小寶被戲說成件件參與其中,但畢竟還原了康熙朝的雄韜偉略(同時也揭露了種種的 社會 問題)。
第二,金庸在其所有小說中,都浸潤了濃烈深厚的中華文化。翻開他的任一作品,易經八卦、奇門算術、佛教道教、醫葯經絡、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滿目皆是,信手拈來。比如金庸小說中人物的名字,多有出處。王語嫣——「語笑嫣然」;周芷若——《漢書》「衡蘭芷若」;任盈盈——古詩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中「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之十《迢迢牽牛星》中「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十分符合小說中那個重情貌美的女子形象;鍾靈——成語「鍾靈毓秀」,聚集天地靈氣,孕育優秀人物。僅舉這幾例,有專門的研究文章可以查閱。金庸小說的章回題目也是非常講究的,往往連起來是一首詞或詩,如《天龍八部》的回目連起來就是五首詞。讀金庸小說,會不自然的浸淫於浩瀚的中華傳統文化之海,焉能不受益?
第三,金庸在他的小說里寫了一群不同以往、不同反響的俠。所謂俠者,「言必行,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千里誦義者也。」金庸寫了這樣的俠,如胡一刀、胡斐、苗人鳳、夏雪宜等。但他所鍾情的是俠的最高境界,即「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如陳家洛(在金庸筆下,他是屬於成長期的大俠)、袁承志、郭靖、楊過等等,他們往往是俠,同時又兼具民族英雄。金庸筆下的俠,充分體現著他自己的家國情懷。這方面的頂峰,確實應該算是蕭峰了,家仇國恨交織、私情大義糾纏(且跳出了狹隘漢族民族主義的窠臼),金庸塑造的這種悲劇性英雄的成色,絕不在莎士比亞之下。
第四,金庸筆下,始終在尋找他自己心中的英雄。金庸出生在海寧世家,自小飽讀詩書,同時又從小追求個性的獨立,關心國家民族的興旺。因為他的經歷,所以不難發現,他的小說里,一直想塑造他理想中的英雄——男人。第一個應該是郭靖。他相貌平平、資質愚鈍,但就是贏得了黃蓉的芳心,且在一個個關鍵時刻,顯現了男子漢的、俠的氣概。大概金庸對郭靖不很滿意,於是塑造了第二個楊過。楊過「離經叛道」,狂傲不羈,一改郭靖的性格,但仍然稱得上是俠之大者。可能金庸仍不滿意,所以又有了第三個張無忌。張無忌中和了郭靖和楊過的性格,具有堅韌的性格、不為強暴的勇氣,一切皆好,唯一不足是在趙敏、周芷若等一群女人之間優柔寡斷。於是有了蕭峰。蕭峰堪稱絕世英雄。《天龍八部》連曾代金庸寫過六萬字(新版中已刪除)的倪匡都贊不絕口。蕭峰應該就是金庸心中的正牌男人了。但竊以為,他其實似乎更喜歡後來的令狐沖。令狐沖和蕭峰都在大是大非上鮮明堅定,同時又在感情上忠貞深邃。可是,令狐沖比蕭峰性格上又多了瀟灑和詼諧。
如果問我更喜歡金庸小說的哪一部,我會首選《笑傲江湖》。
「無心插柳柳成蔭」,金庸在塑造理想男人的時候,不成想卻塑造出了更出色的女人,這就是黃蓉、趙敏和任盈盈。我想,許多男讀者,都會同意我的這一看法。據說,金庸曾一直暗戀香港影星夏夢,有研究者稱,在黃蓉、趙敏和任盈盈身上,都可以明顯看到夏夢的影子。
問我為什麼更喜歡《笑傲江湖》,因為我更喜歡令狐沖和任盈盈(很想找一張任盈盈的圖片,但看來看去,好像都與金庸筆下的原型相去甚遠)。
有人說,當代中國文學的頂峰是高陽和金庸。客觀說,金庸還是勝出高陽一籌的。金庸不同意把他的小說純看作武俠小說。我覺得極是。小說寫什麼不重要,而看是怎麼寫,寫成什麼樣。沒有 歷史 感的,沒有文化積淀的,讀完一遍再也不想重翻的,甚至沒有多少文字美感的,肯定不會是頂尖作品。
《笑傲江湖》是一部 社會 寓言,而《鹿鼎記》則是 社會 問題小說。這兩部作品是受到稱贊最多的。千萬不要說金庸從《書劍恩仇錄》反皇帝開始,到《鹿鼎記》效忠皇帝結束這樣的話,很可能被笑話的。我向大家推薦一本金庸傳記,(香港)冷夏寫的《文壇俠聖》,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對熱愛金庸作品的讀友,可能有所幫助。
正所謂「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金庸先生一共創作了15部小說。
而題主所問:金庸寫的武俠小說重,寫的最好的是哪一部?
我認為是《倚天屠龍記》。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金庸先生對此問題的看法。
據說曾經有一些讀者有幸見到金庸先生本人,於是忍不住追問金庸先生:您自己認為您的哪部小說寫的最好?
金庸先生回答道: 「長篇的作品比中篇、短篇的作品要好,後期創作的作品比前期創作的作品要好。」
依照金庸先生的觀點,他的封筆之作《鹿鼎記》才是寫的最好的作品?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金庸先生的說法或許有待去商榷。
那麼我來說說我的看法,為什麼《倚天屠龍記》才是寫的最好的作品。
武功的高下:
既然是武俠小說,那麼自然少不了「武功」的高下之分。有讀者曾經總結金庸先生的15部作品,發現金庸先生對於「武學」的設定為: 年代越往前,武學就越厲害。
那按照以此推算,《越女劍》的故事年代背景為春秋戰國時期,小說的「主角」阿青的武功是15部小說中,最高強的人物。
可金庸先生曾經也說過,在他所有小說中,武功最高強的主角是張無忌,他的原話是: 「很大可能是張無忌」 ,並有解釋說: 「張無忌集各家之長,應該比較全面。」
雖然阿青論及劍術,可謂極為高超,在原文中有描述:
可問題是,阿青一身的武功都在劍上,赤手空拳的阿青,能發揮出什麼樣的實力?我們不得而知,原文也沒有描述。但這個問題在張無忌身上就不存在,他徒手也好,握著各類武器也罷,均不影響他的發揮。
再加上作者的親口承認,金庸作品中論及「武功」,張無忌為第一。
而張無忌又是《倚天屠龍記》的主角,從武功高下來看,《倚天屠龍記》是寫的最好的作品。
個人成就:
說起個人成就,金庸筆下有被稱為「俠之大者」的郭靖,有「論英雄誰是英雄」的蕭峰,其餘「主角」如石破天被認為是「天真漢」,有狄雲被喚作為「老實人」,有韋小寶被封為「鹿鼎公」等等。
以郭靖、蕭峰二人來對比張無忌,郭靖一生貫徹「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號召群雄同守襄陽城,最終自身隨著襄陽城破而身隕,雖令人欽佩、惋惜,卻於大局無補。
而蕭峰則是雁門關外以一己之身,阻擋耶律洪基南下,更是為全「忠義」,以斷箭而自戧,可謂是可歌可泣,但《天龍八部》的結局未免太過「悲壯」了一些。
倒是張無忌,率明教之眾,又號召天下群雄抵抗元軍,不僅功成身退,而且還將稱帝的機會讓給了下屬。
論及成就,顯然不是金庸筆下其他的「主角」所能比擬的,更何況張無忌的那份胸襟氣度和22歲就攜美歸隱的結局。
所以,以個人成就論,《倚天屠龍記》才是金庸作品中寫的最好的那部。
主角的愛情:
愛情是永恆的話題,哪怕是武俠小說里也不例外。
縱觀金庸先生的15部作品的「主角」, 他們的「愛情」有多少是來源於現實生活,又能給我們啟發和借鑒、思考的?
先不說《鹿鼎記》中韋小寶的「愛情」,也不用想《射鵰英雄傳》中的「靖哥哥與俏黃蓉」,至於《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小龍女二人更是不用多說。
都是脫離現實生活,其用意也只是金庸先生為了鋪墊小說故事情節的需要而已。
唯有張無忌,小說中他有遇到周芷若、朱九真、殷離、小昭、趙敏等等,這就像現實生活中每個人要經歷不同的人一樣。
誰是自己心裡最不舍的?誰是自己最難以忘懷的?
金庸先生通過張無忌的話,讓我們學會看清楚,誰才是自己最愛的。
張無忌的「愛情」,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而不像其他「主角」,只是為了小說故事情節的需要。
所以,從「主角」的愛情來看,《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作品中,寫的最好的。
按照金庸自己的說法,他認為自己的作品中,長篇比短篇好,後期比前期好。
《鹿鼎記》作為金庸先生的一部長篇且是封筆之作,自然是最好的一部了。
金庸也確實表示過,鹿鼎記是他最滿意的作品。兩次修訂中,鹿鼎記是改動最少的一部,這一點也能看出金庸對這部作品確實很滿意。
從讀者的角度看,《鹿鼎記》盡管不是最受歡迎的,但是一定是最登峰造極的。
論文筆之老練,劇情之渾然天成,思想境界之高,這都是他其他作品所比不了的。
如果你先讀《鹿鼎記》,讀完之後再去讀《書劍恩仇錄》,你會明顯地感受到二者的區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以至於你會懷疑這兩部都是出於同一人之手?
盡管金庸的處女作《書劍》也很優秀,但是跟《鹿鼎記》比,這的不是一個量級的。從中也可以看出金庸寫作上的巨大進步,也能驗證他的自評(後期比前期好)很准確。
金庸的武俠陪伴我從少年到年過半百, 去年我還買了金庸武俠小說的全套,整天放在枕邊,隨時翻開,走入俠的世界快意恩仇。單從武俠角度來評價,天龍八部達到頂峰,再也無法超越,否則就會進入邪路。其次數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從文學角度來看鹿鼎記寫得最好,無論情節、人性、內容的深度各方面作者己付出全部心血。但嚴格來講鹿鼎記不是純武俠小說。
、
'
-
、
射鵰三部曲和《天龍八部》《鹿鼎記》這些長篇的確體現了金庸先生不著痕跡行雲流水的寫作特色!尤其是《天龍八部》,大開大合之間尤見氣度!不過,若從敘事技巧角度來看,我個人認為《雪山飛狐》最為巧妙,它猶如一出舞台劇一般,把兩代人的恩怨,幾十年的情愫,糅合在幾天的時間中,調動插敘、補敘各種敘事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漸漸清晰、漸漸飽滿,從而推向矛盾的最高潮——這一刀是砍了還是沒有砍?故事卻在這里戛然而止,任憑讀者無限遐想……真正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妙哉妙哉!
首先,從文學成就來說,個人認為笑傲江湖是金書中的巔峰之作,為何這么說,主要我在於笑傲江湖是金庸晚期的作品,那個時候金老的文字駕馭能力,故事敘述以及人性善惡塑造上面已經爐火純青了,這點和書劍恩仇錄作個對比就非常明顯,書劍畢竟是處女作,各方面還顯得有些生澀。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左冷禪,任我行等形象躍然紙上,文字敘述已臻化境,所以,金書作品首推笑傲江湖
⑨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哪些魅力
金庸的武俠小說只要男一號一出場,所有的女人都是腦殘,圍繞著自己轉,其他男人包括皇帝在內都要靠邊站,
如果自己穿越進小說中,地球都圍繞自己轉,太幸福了太美好了,
⑩ 金庸哪部小說受到評價最高如何評價
無疑是天龍八部,天龍八部這部作品無論是從創作年代,寫作目的,以及內容方面,都達到了金庸所有武俠小說的最高高度,它將射鵰三部曲中一直貫穿的民族主義及愛國思想,深化到了各民族的角度進行剖析,不但是漢族,契丹,吐蕃,擺夷包括金人都有著他們的愛國愛族思想,由此,金庸提出了一個千古以來大家一直討論著的問題:「漢人究竟是不是上等民族,難道除了漢人其他人都是夷狄禽獸?」答案當然是不,為了地位,為了權力,長時間以來在中國,各民族之間的戰爭可謂不計其數,所以,金庸就提出了「神武不殺」,宣揚和平,主張民族大同,各文化交融的方針,這不但增強了小說的文學價值,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易換世風的作用,而且天龍八部一書的脈絡結構以及寫作手法,都達到了近代武俠小說的一個巔峰,所以說,天龍八部是金庸武俠小說的巔峰之作 「北喬峰,南慕容」,這就是江湖上盛稱的兩位青年才俊。兩人都有高超的武藝,有著各自的追求。然而,兩人的結局都是悲劇性的。 喬峰有著豪邁豁達的氣質與「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雄氣魄,又有強烈的民族氣節。上至王侯,下至普通的江湖人物,都對他無比尊敬。而為了救阿朱,大戰聚賢庄,更是動人心魄。當智光和尚問他對當年武林人士雁門關大戰契丹的態度時,他說:「但喬某縱然無能,卻也是一個有肝膽、有骨氣的的男兒漢,於這大節大義份上,決不致不辨是非。我大宋受遼狗欺凌,家國之仇,誰不思報?倘若得知這項消息,自當率同本幫弟兄,星夜趕去阻截。」「諸位前輩英風俠烈,喬某敬仰得緊,恨不得早生三十年,得以追隨先賢,共赴義舉,手刃胡虜。」然而,他或許做夢都沒想到,他所敬仰的這次義舉,卻是一次誤殺,並且,殺的是自己全家。他也不會想到,他自己原來就是他所仇恨的胡虜。從此,他踏上自己的悲劇之旅。為了報仇,一掌誤殺了自己的愛侶阿朱;為了對自己民族、君主的忠誠,一劍刺死了自己。「蕭峰大聲道:『陛下,蕭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拾起地下的兩截斷劍,內功運處,雙臂一回,噗的一聲,插入自己的心口。」 一掌使得「塞上牛羊空許願」,親手埋葬了自己的愛情,從此走上了靈魂無法拯救的痛苦深淵;一劍「教單於折箭,六軍辟易」,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掌一劍,成了蕭峰生命中永遠不可言說的傷痛。其悲劇起源於多年前的雁門關大戰,而直接的導火索卻是一個女人的嫉妒。「馬夫人微笑道:『我還想要什麼?喬峰,我惱恨你不屑細細的看我,以致釀成這場禍事,你要我告知那帶頭的大哥的名字,那也不難,只須你將我抱在懷里,好好的瞧我半天。」世間之情事,多種多樣。嫉恨對方,不惜把對方往悲劇的路上牽引,為的竟然就是讓他能抱著自己看一眼。 慕容復為貴族的後代,雖然沒落,但卻依然有著雍容華貴的氣質。為了復國的理想,他能舍棄一切,包括愛情。他心中始終想到的是他父親對他的叮囑:「除了中興大燕,天下更無別般大事,若是為了興復大業,父兄可弒,子弟可殺,至於男女情愛,越加不必放在心上。」盡管在旁人眼裡,他的這種追求是很愚蠢的。正如王語嫣說的:「是的,他是燕國慕容氏的舊王孫。可是已經隔了這幾百年,又何必還念念不忘著祖宗的往事?」他不學中國字,但是也不懂祖宗的鮮卑文。他就那麼固執地一如既往地,為著心中的一個遙遠的夢與理想去追求。即使,到最後,他所有願望在現實中都破滅了,自己也瘋了。在瘋中,他仍然執著地實踐著自己的夢想。這是一個為自己的理想,近似自虐的形象。不能簡單說慕容復是一個貪戀權勢的人。他的所作所為,以及最後的悲慘結局,更多的是自己的一種權力意志的毀滅。他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社會。從表面癥候來講,他與抱著街上走過的一匹老馬痛哭流涕的尼采並無區別,也是一種生命哲學的徹底失敗。 一個為了忠誠,一個為了理想,蕭峰和慕容復都走向了人生的不歸路。他們都不是漢族人,但是他們的骨子裡卻有著根深蒂固的漢族父權思想。或者說,他們都是有著深刻的「戀父」情結。這也是金庸小說男主人公一個普通的特點,一開始都沒有父親。父親在這里只是一種象徵,象徵著一種別無選擇、理所當然的決定與信念。正如慕容復把父親的話當成自己存在的根據一樣。這種尋父可能是去尋找一個具體的父親,也可能是父性遺留下來的某種東西,可能是某種由父性衍生出來的忠君思想等等。胡斐失去了父親,但他延續了父親的相貌與豪情;郭靖沒有父親,他需要完成的是父輩為國為民的事業,楊康拒絕尋父,於是他毀滅了;令狐沖對岳不群的依賴與尊重,也是超過了普通師徒的關系。如此等等。金庸小說中的父性情結可能與香港文化的無根性有關。 在《天龍八部》中,父親更是一種民族身份認同的象徵。喬峰在中原生活三十多年,僅僅因為得知自己父親是契丹人,立場馬上就轉了過來。他對自己最心愛的女人阿朱說:「我父母這血海深仇,豈可不報?我從前不知,竟然不知道,認敵為友,那已是不孝之極,今日如不再去殺了害我父母的正凶,喬某何顏生於天地之間?」這種個人的復仇在江湖世界裡,無可厚非。但馬上把自己過去所有的朋友都認為敵人,直至最後,以身殉「忠」,這中間就有很深的父權思想在作祟。他的立足點是要有顏面生於天地之間。而要有顏面,就是要「孝」和「忠」,至於孝與忠的對象怎樣,暫時是可以不在乎的。因此,他不在乎父親是一個殺孽深重的兇手與陰謀家,也不在乎忠的對象——耶律洪基對他是利用。當他用自殺的方式來表示對民族和君主的忠心,耶律洪基只不過有一陣茫然,接下來,「他搖了搖頭,微微苦笑,拉轉馬頭,從遼軍陣中穿了過去」。他的努力換來了短暫的和平,然而卻用忠義毀了自己。當然,他也是很有俠義的,不願生民塗炭,但並不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英雄。 可以說,蕭峰和慕容復都是這種不加懷疑的父權觀念的忠實奴隸。他們沒有了真正的自己,活在一種觀念之中。蕭峰在阿朱死去之後,命運對他是一種打擊,也未嘗不是一種轉機,因為,他可以從此脫離不可遏制為父復仇的沖動。然而,他很快又轉向了父性的另一面——忠君。慕容復則徹頭徹尾都是為父輩不可實現的遺願所左右。他們無法享受愛情,沒有快樂,除了父性留下的重負。從一個更寬廣的角度來說,他們是在民族沖突的縫隙中不斷地找尋自己,又不斷地迷失了自己的悲劇人物。 相比慕容復,蕭峰畢竟還有自己最心愛的人,也有去塞外隱居的念頭。而慕容復連這一點都沒有。為了當能給他復國機會的西夏駙馬,不惜看著青梅竹馬,深愛著自己的王語嫣自殺。當宮女問他生平在什麼地方最是快樂逍遙的時候,他「突然間張口結舌,答不上來。他一生營營役役,不斷為興復燕國而奔走,可以說從未有過什麼快樂之時。別人瞧他年少英俊,武功高強,名滿天下,江湖上對之無不敬畏,自必志得意滿,但他內心,實在是從來沒有感到真正的快樂過」。快樂是與他無關的。他的快樂存在於他對自己的理想的一種希望。「要我覺得真正的快樂,那是將來,不是過去。」等問到他生平最愛的人叫什麼名字時、「慕容復一怔,沉吟片刻,嘆了口氣,說道:『我沒什麼最愛之人。』」沒有快樂,沒有愛,除了四處奔波,作為一個人,他還能有什麼呢?或許他還有希望。因為,我們分明看到他還坐在海邊的石頭上,享受著他的夢想。 蕭峰的剛烈又何嘗有過真正的快樂呢?先是為了報仇失手打死愛侶,一直沉浸於痛苦之中,後來,又在忠義與民族矛盾之間徘徊,最後沒有一個社會群體是他能融入的。只有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