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主人翁仇恨
1. 為何金庸梁羽生小說中的主角都身負殺父之仇
因為故事需要一根主線,主角需要一件他可以為之奮斗的事情,讓他的所有行為都變得有意義,甚至充滿傳奇色彩。
01沒有主線的故事就是一團散沙
武俠小說講述的是江湖的故事,而江湖是什麼?江湖無非就是恩恩怨怨,打打殺殺,各種愛恨情仇,如果沒有任何羈絆,男主角有什麼理由接觸這個無比精彩的江湖呢?如果男主角不接觸江湖,又怎麼樣把江湖裡面的各種故事,各種精綵帶給書外面的讀者呢?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雙亡,身負血海深仇就成為了主角前進的動力,就成為了他成功的理由,因為他要報仇啊,小小年紀就背負了如此多的東西,他無時無刻都不敢放鬆自己,付出了超過常人的汗水和努力,終於殺了仇人,報仇雪恨,瞧瞧這多合理,多令人感動。(手動滑稽)
2. 金庸武俠小說里的男主人公,你最喜歡哪一個
喬(蕭)峰:
1、習武天才,武功蓋世!
2、大義凜然,英雄豪傑!
3、仁義過人,心胸廣闊!
4、愛情專一,獨愛阿朱!
5、率領群豪,丐幫幫主!
金庸也對他最滿意,你們不知道嗎?
3. 金庸14部小說中的惡人
金庸小說之十大惡人 十.玄冥二老:賣身投靠充當打手 金庸的武俠小說,基本上每部小說中都有一兩個武功極高的大惡人,專門出來行凶作惡或者助紂為虐,給正面人物出許多難題,使小說有更多的懸疑和高潮,《倚天屠龍記》中的玄冥二老,便是這樣的角色。 老而不尊,老而無德,僅僅是賣身投靠充當打手,所以在金庸十大惡人排行榜中,玄冥二老只能位居末位,排名第十。 九.血刀老祖:極惡的悍勇 血刀老祖凶惡至極,武功卻又是十分高明,一人獨戰一路來追趕他的江南群雄,竟然並不怎麼費力,每每在危險時刻都能全身而退;血刀老祖的厲害,使故事因復雜化而變得更為緊張。 十大惡人上榜人物中,血刀老祖排名第九。 八.凌退思:誰相信有這樣狠毒的父親 凌退思的蛇蠍心腸,真是讓人心驚肉跳有這樣狠毒的父親,讓善良的讀者怎忍相信? 十大惡人上榜人物中,凌退思排名第八。 七.張召重:大而不當的大反角 張召重是《書劍恩仇錄》書中的第一大反角,武功極厲害,但給人的感覺總是大而不當,如大象的笨拙,如驢子的愚蠢,如豬的貪婪,如狼的狠毒。 十大惡人上榜人物中,張如重排名第七。 六.金輪法王:痴人說夢 《神鵰俠侶》一書中,金輪法王是最大的反角,雖然處處與楊過小龍女、郭靖黃蓉為難為敵,不過也只是跳樑小丑,面具人物,沒有鮮明的性格特徵和個性。《神鵰俠侶》一書中,金輪法王忙了半天,終是白忙一場。 十大惡人上榜人物中,金輪法王排名第六。 五.成昆(圓真):不是一個精彩的惡人角色 圓真(成昆)當真是最大的奸雄,他干盡了諸般壞事,偽裝的面具卻一點沒有撕破,依然能呼風喚雨,掌握局面,此人實在是可怕。 極端罪惡的化身成昆,雖然費盡心機,布下奇謀毒計,最後還是可笑地一切成空。與正面人物的高大形象相比,成昆其實還是分量不夠,不足匹配,不能作旗鼓相當的對手,所以成昆給讀者留下的印象並不深,他並不是一個精彩的惡人角色。 十大惡人上榜人物中,成昆排名第五。 四.海大富:陰沉老辣讓人看不透 功虧一簣,聰明反被聰明誤,要不是海大富急於對付小寶,他本可以勝出的,想來海大富心中一定恨極了這個來歷不明,毒瞎他雙眼的滑頭滑腦的無賴小子。與小寶相處那麼久,又要不露懷疑的痕跡,又要提防小寶的暗算,真是累得要命,恨之切骨,所以才一定要殺小寶泄憤。小寶性命九死一生,四十五萬銀子失而復得,可以繼續當小桂子下去,真是高興得睡著都要笑醒了。 十大惡人上榜人物中,海大富排名第四。 三.丁春秋:最像跳樑小丑的高手 丁春秋出場,更像一個漫畫人物,與前文伏筆所謂「神仙人物」,真是差得太遠了。 十大惡人上榜人物中,丁春秋因其肉麻庸俗得極有水平,排名第三。 二.段延慶:一報還一報 《天龍八部》中四大惡人之首段延慶,果然另有一種高明的惡法。 一報還一報,真是天理循環不疾。 十大惡人上榜人物中,段延慶排名第二。 一.歐陽鋒:機關算盡太聰明 出場,果然是妖異無比,氣派儼然,而又鋒芒內斂,寫惡人之惡、之霸道,此處已得極至。黃葯師與歐陽鋒笙簫印證上乘武學,後來又加上洪七公以嘯聲參戰,寫得極驚險,又極雅緻。 《神鵰俠侶》中,歐陽鋒卻不是當初的老毒物,他在瘋癲之中,反而有了幾分真性情。 相逢一笑泯恩仇,大限到頭終歸靜。古龍說真正的知己不是朋友而是敵人,此話不虛。 高處沒有迴音和掌聲,不僅缺少朋友,就是連合格的敵人也很難找到,所以真正意義上的敵人,是極為難得和可貴的,因敵人的存在而使生活有意義,變得充實和不再孤寂。 當敵人消失之時,也是自己解構之日。 洪七公和歐陽鋒鬥了一生一世,在太多的地方可以證實,其實仇恨的背後彼此卻惺惺相惜,對敵人充滿敬意。 十大惡人上榜人物中,歐陽鋒最為復雜難解,表演也最充分,戲份也最重,因此排名第一。
4. 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聽到蕭峰死訊之後,蕭遠山會做些什麼
蕭峰自殺的時候他的父親蕭遠山已經不再是之前那個充滿了仇恨的復仇者了。在少林寺經過掃地僧的點化已經皈依佛門遁入空門。為了讓蕭遠山和慕容博放下仇恨重新做人,掃地僧將他們打成假死狀態,然後再將其救活。經歷了生死輪回之後蕭遠山如夢方醒,他的心態與之前相比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他和慕容博一樣已經對人生頓悟各自放下了仇恨的執念,心甘情願落發為僧拜在掃地僧門下進行清修。
當然也只有蕭峰死去才能准確詮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定義。我想蕭遠山內心是為兒子感到驕傲的,作為漢人身份的喬峰沒有出賣北宋的利益,作為契丹人的蕭峰也沒傷害遼國的利益。在蕭遠山心裡蕭峰活著是大俠,死了也是英雄。就讓他永遠長眠在谷底深處吧!來生再做父子!
5. 為何金庸作品中反清復明主題如此明顯他與清朝有何仇恨
金庸先生與清朝沒有任何仇恨,只不過當時反清復明的天地會是確實存在的。與其說是仇恨的話,倒不如說是當時的天地會與清朝確實有著深仇大恨,朝代的更迭是非常正常的一種現象,但是作為被消滅的朝代留下的後人肯定是無法接受的,所以當時從事很多地下組織,為了光復明朝反對清朝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除了這種主要原因以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3、金庸本身的性格原因
其實了解金庸老先生的人都知道,金庸在年輕時候的人生並不太平穩,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有波折的,那麼他這樣突出反清復明的主題,很有可能是藉由此種寫法來表達心中的郁悶,就好像吳承恩寫西遊記的時候,就是借自己的文筆來諷刺當時的社會,因為我們只是普通的百姓,沒有足夠的能力抗擊自己的命運,最大的能耐也就是借文筆抒發一下自己的情緒而已。
6. 金庸小說中眾多主人公,哪個最令人討厭
金庸小說筆下的人物各有特點,或是像郭靖那樣忠厚老實為國為家,或是像楊過天資聰穎亦正亦邪,或是像令狐沖那樣放盪不羈爽朗豁達,這些主人公雖有缺點但仍是很迷人,唯有一個我對他喜歡不起來,就是《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那我就來分享我討厭他的理由吧。
陳家洛,反清幫會紅花會的總舵主,清朝大臣陳世倌之子,和當朝皇帝乾隆帝是同胞兄弟,但最後因誤信親兄乾隆導致反清大業終成泡影。陳家洛最大的缺點就是缺少大英雄吞天吐地的大氣勢,而且他太重私人感情而忽略客觀因素。
陳家洛的感情用事和猶豫不決最後導致了整個紅花會事業的失敗,也導致了香香公主的死亡,所以我是在對陳家洛喜歡不起來。
7. 金庸筆下復仇的主人公們
中國人向來有一句古話叫做父債子償,還有父仇子報。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里,男主人公按照復仇模式成長的有郭靖、袁承志、胡斐、楊過、張無忌、喬峰、夏雪宜……
這些人物在成為真正的俠客之前,往往都背負著仇恨:郭靖有靖康之恥的國仇,有完顏洪烈、段天德殺父的家恨;袁承志的仇人是崇禎皇帝,在崇禎皇帝煤山自縊後,他的敵人是皇太極。
胡斐與苗人鳳的宿怨則是胡苗兩家的延續,《飛狐外傳》里的那一刀也許沒有砍;張無忌的父母被六大派逼死之仇最後都清算到成昆頭上;楊過在襄陽城幾次欲找郭靖報殺父之仇卻都沒能下得了手。
他們的仇恨或許是他們生來的使命,一旦完成,他們的人格也許就變得完全。
郭靖西征花啦刺,在撒馬爾罕抓了完顏洪烈,父仇得報之後,他開始思考民生疾苦思考英雄的定義。
後來郭靖與丘處機的談話中有提到成敗是非皆以萬民為賭注,他出言頂撞成吉思汗說,自來英雄而為當後世敬仰、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而大汗南征西伐,積屍如山,功罪是非可就難說。
這時的郭靖不再是那個彎弓射鵰的金刀駙馬,他是大宋的子民,只因探憂才來看望成吉思汗。在郭靖眼裡,人死後無可厚分,或一抷黃土,或曝屍荒野。只是,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而郭靖選擇鎮守襄陽,既有統治階級的原因,襄陽安撫使呂文德昏庸無能,也有郭靖骨子裡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他是真正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在《神鵰俠侶》中,郭靖這種俠者精神感染了楊過,也讓楊過放棄了復仇的念頭。那時楊過被金輪法師說成是朝三暮四左右不定的小人,很多年後楊過與郭靖攜手入城,想起二十多年前郭靖也是這般拉著他的手。
不過一句「他對我一片赤忱,從沒半分茶藝,可是我狂妄胡鬧,叛師反教,闖下了多大的禍事。倘若我誤入歧路,哪有今天和他攜手入城的一日。」
楊過的行俠仗義,是對父債的一種償還。字改之,是他的命門。在十六年間里的行俠仗義,贏得「神鵰俠」的美名,都是消受父親的罪過。
在楊過的心裡,父親應該是一個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形象,他從父親的舊部里聽到了關於父親的形象,這種想像楊過不自覺的加以修飾。
以至於在嘉興鐵槍廟外,聽到父親那一番賣友求榮,認賊作父的事實時,他的內心受到承重的打擊。原來這么多年,他心心念念的父親,並不是個好人。
這也是他每次問郭伯伯,父親是怎麼死的?郭靖總一臉嚴肅的原因,甚至因為楊過一句:「我的父親是不是你和郭伯母殺的?」一怒而拍塌了終南山全真教的界碑石。
他三番幾次的想要刺殺郭靖,想要取黃蓉的項上人頭,甚至擄走郭襄,都是一種心理上的快慰。他放棄報仇,是因為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也是因為郭靖捨生取義的對他的救護。
那時他還想著,倘若今日城破城中數萬嬰兒免無一幸,自己倒還可以和小龍女回古墓逍遙自在。國家存亡,關乎世運。楊過的想法還是及其幼稚的,他的自私體現在報仇時的種種行為。
這一系列的轉變來自於自身的磨難,斷手之痛,與愛人分隔十六年,人生的砝碼在不斷地加重,他的生命有了厚重感,是身體殘疾後,人格反而健全了。
平日里那個嬉皮圓滑的楊過不見了,只剩下一個以猙獰面具示人的神鵰俠,他的沉穩,他的滄桑,散發出來的魔力,讓郭襄見到面具後的他,抬一眼,她此生就完了。
可以和郭靖相提並論的是喬(蕭)峰,在喬峰從杏子林出走的那一刻起,他變成了一個契丹人,是胡虜賤種,他成了蕭峰。
胸口的狼頭刺青,對於喬峰來說不是一種榮耀,反而是一種恥辱和精神上的負擔。這么多年來,他為大宋江山安危,為武林正義,不知殺了多少契丹人。這種罪惡感驅使他本能的一種復仇,他的身世不過是馬夫人因為他不肯多看一眼造成的一個玩笑。
當一切都真相大白,在少林寺里,他所追尋的黑衣人,竟是自己的生身之父,他所有蒙受的不白之冤竟然都是自己的父親所造成的。
當「帶頭大哥」慕容博以死為條件以求完成復燕大業,蕭峰凜然拒絕。即使慕容博以盡忠報國相激,蕭峰不為所動,在蕭峰看來盡忠報國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為了一己私慾,因而殺人取地,建功立業。
在仇恨面前,蕭峰選擇了忠義。
直到雁門關外,蕭峰脅迫耶律洪基退兵,最後折箭自戕。蕭峰的死,是英雄之死,這是屬於他的個人英雄主義。
他說,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
在場的中原群豪無不震驚,卻也不理解。「喬幫主果真是契丹人嗎?那麼他為什麼反而來幫助大宋?看來契丹人中也有英雄豪傑,」
「他自幼在咱們漢人中間長大,學到了漢人的大仁大義。」
「他雖於大宋有功,在遼國卻成了叛國助敵的賣國賊。他這是畏罪自殺。」
蕭峰的死應了那句話,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於俗世了無牽掛的他,這種悲壯的死亡是一種成全。他不為功名利祿,只為宋遼兩國之間的和平。
他的死本不應該發生,但又不得不死。
那些吃瓜群眾達不到他的精神高度,雁門關休戰了,回去照樣吃喝玩樂。
蕭峰一人承擔的罪過,是他生長在大宋卻為契丹人的原罪,這種救贖,是在他的父仇母仇都已了斷時,在骨子裡滋生的,由來已久。
人一生來,就要被不斷的貼上宿命的標簽。
蕭峰沒能逃過,被英雄化的是他,被江湖人唾棄的也是他。聚賢庄一役,他自殺式瘋狂的屠戮,沒能讓自己快慰,手上添了多少性命。
他所要償還的,不僅僅是江湖安寧,更是人心安定。
蕭峰可以不死,但從此以後他只有段譽、虛竹,和女真的完顏阿骨打幾個兄弟。他不能回契丹,他可以去長白山女真部落。他也可以南下大理,西去西夏。
折箭那刻,蕭峰所有的一切塵世冤孽全都了悟,嗔已解,人生不復痴。
再沒有那個塞外放馬牧羊的阿朱,宋遼紛爭已解,父親遁入空門古剎不問俗世,他的人生似有還無。
浮雲生死,此身何懼!
8. 外號聽著厲害的悲情角色,是金庸在哪部小說中的人物
Top.10 靈素捨身:情義難了恨無常
愛情的堅貞用失貞襯托,生性的油滑用磨難洗禮。世間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小龍女楊過的遭遇令人遺憾,而在你我的遭遇中,也終究是難以一帆風順的。這世間總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遺憾。
9. 金庸全部小說的各書中的人物關系及其身份1
金庸武俠人物間八大關系
金庸的15部小說人物各有特點,尤其是是要人物寫得比較人性化,從個性到武藝都有些
與其他人物的不同之處,在眾多的人物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人物間有八種關系是他著
重寫的,而且對於這八種關系來說各有側重和不同,從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並在讀
者心目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一、夫妻關系
這種關系是金庸武俠小說重點,其中值得一提的夫妻很多,有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有
互愛互助深情有加的,有打打鬧鬧,互不信任的,從這些夫妻關系中我們可以領略武俠
世界與我們現實世界有諸多的相似之處。從郭靖和黃蓉夫妻間的關系,我們可以看到盡
管一個聰明伶俐,貌似天仙,一個憨厚耿直,資質欠佳,但由於真心相愛,其夫妻間形
成了較為難得的默契,為有愛情的婚姻創造了較為理想的典範。胡一刀和胡夫人的夫妻
關系描寫的筆墨並不多,但從短短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令人遺憾的傳統形夫妻關系
,但這也是愛情使然。黃葯師與馮衡的夫妻關系也是愛情的力量使兩人共同對武林致寶
《九陰真經》下了較大的功夫,夫妻共同作案,智盜《九陰真經》最後馮衡成為這一事
件的犧牲品。但由於馮對黃的深愛,其並沒有對這事有半點怨言,使黃葯師對此遺恨終
生,他得到的《九陰真經》,確付出了失去愛妻的代價。金蛇郎群與溫儀的夫妻關系也
是愛情支撐夫妻關系的又一例證,盡管夏雪宜面臨死亡,但他還是念念不忘給妻子留下
寶圖,可見其夫妻愛之深切。苗人鳳與南蘭的夫妻關系是偶然所造成的,他們沒有真正
的愛情,是感恩圖報形成的,最終也就形成了這兩個人關系的結果不好,發生武俠世界
的悲劇。譚公譚婆和陳正德關明梅兩對夫妻關系可以說是同類型的,他們夫妻間始終是
打打鬧鬧,沒有一刻安寧,但也是有愛情在其中的,吃醋是每個存有夫妻關系的人都會
產生的一個心理,而譚公、譚婆及天山雙鷹夫妻間的關系也就是比較現實的了。
二、兄弟(姐妹)關系
由於金庸小說的主人公多數是孤兒或獨生子女,因此在主人公中兄弟姐妹的關系體現得
不是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桃谷六仙兄弟的團結,盡管其智力上並不是聰明絕頂,但其兄
弟間互相關照還是體現較好,這正應了一句話傻人有福,在現代人看來桃谷六仙有點缺
心眼,但他們兄弟六人卻不這么認為,兄弟一體,他們快樂著呢!這兄弟六人雖不是令
人喜歡,但也是可愛的人物。再說阿朱和阿紫,這姐妹二人生長的環境不同造成了性格
上的較大差異,阿朱為保護生父的性命,不惜以命換命,但阿紫卻利用阿朱與喬峰的感
情,及喬峰的負疚心理,處處要得到自已的利益,這正是其姐妹關系的具體體現,阿朱
是給與,而阿紫是索取。人間的悲劇由此產生。陳家洛和乾隆的兄弟關系中也可以看出
取與予的關系,為了反清復明的大業,陳家洛失去了自已的愛情,而其兄長的無限索取
,置兄弟血緣情義以不顧,造成了又一悲劇的結果。在兄弟關系的體現中,拖雷四兄弟
的關系也很令人思考。老大和老二爭的不可開交,而老三是比較隨和的,拖雷更是無所
求,因此王位不會給老大,也不會給老二,因為兩人的爭斗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所以
,任何情況下,兄弟姐妹的情義都有應該是珍貴的,不論是你好還是她好,總之大家一
致了才會有進步,你爭我奪必然會代來不良後果。我們應該羨慕桃谷六仙兄弟,他們缺
乏智力的同時,也就沒有你爭我斗的血腥,這難道不可愛嗎?
三、父(母)子(女)關系
父(母)子(女)關系是金庸武俠小說人物間重要的關系,有憐愛有加的,有毒如蛇蠍
的,有不管不顧的,這些都是人間父(母)子(女)關系的體現。歐陽峰雖然是個被武
林同仁公認的毒物,但他對自已的侄兒,也是自已的私生子歐陽克關愛備至,由於兒子
在他心中的位置不亞於自已對毒物有迷戀,因此對兒子的保護不擇手段,但在武林正派
和反派人物的包圍下,他是勢單力薄,而歐陽峰終於命喪牛家村,使歐陽峰最後被逼入
神精失常的境地。阿朱對生父的感情是不是很強烈呢?並非如此,他能替父承受一掌並
不是生父對他有養育之恩,相反卻是拋棄之仇,但愛情的力量便她毅然面對這一掌,為
自已的一生畫上一個句號,這正是阿朱的可愛和為別人著想的性格。換了黃蓉,我想她
也可能會如此做,但她絕不會心甘情願去以死去化解恩怨,而非要想出辦法,那怕是象
韋小寶式地灑石灰等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黃蓉的和阿朱不是一個類型的人物,
這就是金庸在人物設計上的獨到之處。在父(母)子(女)關系關系中,值得一評的還
有兩個,一個是凌退思,其為了得到財寶的密秘,不惜把女兒活埋,這種現象不是沒有
,現代社會不是有許多父母把自已的親生骨肉買掉嗎?父母子對子女的溺愛是正常的,
如黃蓉對郭芙、宋遠橋對宋青書,但是要看到她和他在子女的教育上是失敗的。因此,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金庸小說中的主人公為什麼能夠成材,重要的一點還是孤
兒較多,即是有父母也是單親或未在一起生活和教育,這是金庸對人物命運設計的重要
特徵。
四、師徒關系
在武俠世界中,師徒關系要高於血緣的關系,因為練武之人的本事來源於師傅,如此只
有對師傅敬若神明,才能使師傅傾囊相授,因此,才有郭靖對江南七怪中的五怪的死心
中悲憤,與黃蓉分手。從師徒上來講,喜愛自已的徒弟應是天經地義的事,小龍女和楊
過一起生活,造就了師徒的互相理解和信任,盡管最初小龍女對人情事故並無心機,但
事情的變化使他和她之間愛生了不可磨變的愛情,這是師徒關系的最好的典範。君不見
在大學的校院中師生戀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嗎?另一種師徒關系是體現在師傅自私自利方
面,這樣的師傅如戚貴發、萬震山等等,而最令人痛恨的是岳不群對令狐沖,由於他的
陰謀,令狐沖更是九死一生,令狐的心苦只有經歷過一種不解和失望的人才能真正體會
到他被師傅除名的悲涼,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感受。從某個角度分析,岳不群一手策劃
了林之平與岳錄珊的愛情,也葬送了令狐沖與其的撫養與師徒關系。趙志敬這樣的師傅
是令人痛恨的,沒有人品的師傅不配做師傅,楊過的一些淘鬧之處是可以原諒的,但做
為師傅對徒徒弟絕不應費盡心機去折磨徒弟以泄私憤,這就是趙志敬不能擔當起師傅的
責任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人師表是由人品所決定的,郭靖會成為一個好師傅,但他不善
於做師講授,這是他人生的憾事。我們應該羨慕張翠山,因為他有個好師傅張三豐。如
師傅還有一些,如洪七公,心地善良,一燈大師失錯必改,他們做師傅不在武藝的高低
,而在人品和榜樣,這才夠得上一代宗師。
五、朋友關系
段譽的交友和其追女是相一致的,他認為可交之人必與其結交,這是他的優點,也是其
心中有佛的最主要的體現。再就是石破天,他對大悲的保護盡管力微,卻出於真心,他
的理論很真實,即無所求才是有所求,你報求的別人不想給你,你求了也沒有用,而你
不想求,如果你做到了,未求的東西反而會來到你的身邊使你得到。對於石破天與賞罰
二使的結拜兄弟正是這種不可知和不可求中完成的。但遺憾的是金庸在小說中沒的把二
使的性格特徵描寫得比較完善,沒有從側面烘托石破天的人生信條,使小說在情節上有
了一種不可小看的錯落。謝遜和張翠山的朋友情義是在張無忌出生後發展的,這種發展
為兩個人物性格變化創造了條件,張翠山能為保護謝遜而自盡,充分體現了張翠山對朋
友情義的重視,在道義和生命之間,英雄們始終會選擇道義。還有一個重要的朋友關系
是劉正風和曲洋,這兩個人物成為琴蕭知已不僅僅是以音樂會友,而是心靈上的一致相
通。十年修得同船渡,確實在人世間知已難求,而知已得一死不足惜,這就是人生不同
於動物世界的一個特徵,即精神追求高於物質追求。
六、情人關系
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悲哀,同時也是武俠世界的不幸。丁典的愛情被
凌思退給葬送了,而其生離死別讓狄雲體會到人世的凄涼。水笙的情人原來並不是狄雲
,但在陰差陽錯之中她和他建立了相當的信任,這就是情人間的默契。香香公主為了情
人的大業,不惜用自已去做代價,而當她知道情人上當時,又以死示警,這是情人的可
愛。段正淳是個到處留情的人,但他對情的人投入也不能說他是一個不正派的人,從一
而終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但人的感情不能說是一承不變的,人們在追求物質豐富的同
時,感情生活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大的樂趣體現,因此情人關系的確定是武俠世界和現實
世界相通的。游坦之的悲劇在於她確定的情人是阿紫,而李莫愁則由於情人另娶造成了
其心理變態,瑛姑的變化則是由於其追求感情生活,而老頑童又不懂情人心理,這些悲
劇形成了情人關系的最值得一書的內容。阿朱和西施是幸運的,有情有終於會得到自已
所希望得到的愛情的。
七、主僕關系
主僕關系令我們想到政治,武俠小說的主僕關系寫得深刻的要數《鹿鼎記》中康熙與韋
小寶了,小玄子與小桂子的相遇成了這主僕關系確定的基礎,如果小桂子是在金鑾殿中
認識的小玄子,那麼他們就不會有以後的事情了,韋小寶再大膽,也不敢拿自已的腦袋
開玩笑的。一燈大師的主僕關系是鐵定的,漁樵農書對主人的忠誠是不可商量了,從而
也就形成了主僕關系的定型:即為主人可以不顧一切。殷天正家三僕人:殷無福、殷無
祿、殷無壽是武林高手,也是由於殷天正的收服,所以形成主僕關系,在這種主僕關系
中,一些人體現了忠誠,同時也體現了權勢對主僕關系的影響。韋小寶與康熙的主僕關
系是在小寶還未功成名就,還需要奮斗,而在其功成名就之後,來自各方的壓力使其無
法承受,因為你韋小寶是個什麼東西,只不過是主人的僕人,我要你如何你就應該如何
,沒有二話,對於朋友關系你可以考慮靈活的處理,對於主僕關系你必須低聲下氣,為
什麼大家都說要做自已的老闆,確實主僕關系有個約定,僕人對主人必須忠誠,必須不
惜一切代價保護主人的利益,這便是主僕關系的根源。成吉思汗對於郭靖是在恩的,在
這種恩的感招下,他與他確定了主僕關系,但是隨著事物的發展,這種關系的明確,也
就顯現了主僕的內容不可能讓你去做大俠,去發揮你的能力,還要逼你投誠。還好,郭
靖是擺脫了這種主僕關系,但最終郭靖的結果還是死在蒙古兵的刀劍之下,忠義不能幾
全,這就是武俠世界告訴大家的。蕭峰對於遼國皇帝是有救命之功的,但他的俠義使他
在民眾面前只能選擇死亡,因為在這個世界中,沒有他的立身之處,身為契丹人,但卻
是靠漢人撫養,這就是主僕關系下的特殊身份人的悲劇。做為主僕關系的確定,還有一
說即是武功高強於自已,但這不是一個好方法,因為人老了自然規律就是武功弱了,這
樣主僕關系就會亂了,金庸小說中都應用了毒來解決問題,天山童姥,任我行我東方不
敗,還有···,但這也只是一時的,因此,主僕關系並不能一生一世都跟隨著你。
八、仇敵關系
仇人間互相追殺是武俠世界的重要內容,也是武俠小說反映的重點,但金庸小說中仇人
關系被其他關系沖淡了,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追殺,只是把這一方面做一個較為重要的
線索,如楊過與郭靖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是有一些殺父之仇的概念,但這種仇人關系
在經歷了一些事變之後,變成了非主流的東西,而郭襄的出現,又使這個大哥哥做了許
多過去他無法做到的事情,這就是人物的特殊性。而胡斐的尋仇更是貼近了是仇非仇的
主線。確實,結仇和追仇何時了,在武林當中,正與邪的斗爭也就是對仇人這一關系如
何看的概括,正如現時的語言所說:怨怨相報何時了,最後的結局肯定只是與人們心目
中的目標相去甚遠。尋仇關系寫得最穿梭出的是李秋水和天山童姥的關繫上,她們因愛
結仇,使兩個武林高人成了怨家對頭,最後不得不兩敗具傷,死於非命,實際上這是個
可悲的人生句號,當然,有恩報恩,有怨報怨,但並非都要用一個標准去看待這個問題
,為什麼金庸在《雪山飛狐》中胡斐的那一刀到底劈沒劈下留給讀者,我想這就是金庸
做為一個有俠膽的作家給我們一個對待分別何對待仇家敵對關系的想像和分析的空間。
10. 為什麼金庸武俠小說裡面,有關清朝的情節大多是負面的
原因很簡單,金庸先生的先祖和清朝有著非常深的仇恨,清朝幾乎要將金庸的祖先殺光了。這樣的情況之下,身為子孫的金庸雖然不能替自己的先祖報仇,但是在自己的小說當中貶低一下這些人還是非常簡單的,這也是非常的情有可原的。
而金庸先生的先祖查氏就是因為當年在鄉試之時一個小小的考題,被康熙的文字獄所迫害。直接讓人嚴查查氏一族,當時一旦因為文字的原因被嚴查都沒什麼好下場。果不其然,查氏一族除了幾個被流放之外,其餘之人全都被殺害。這樣的仇恨也是讓金庸先生對清朝有很大的意見,這樣自然會貶低清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