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堯羹年的武俠小說

堯羹年的武俠小說

發布時間: 2022-12-17 16:24:42

1. 九爺去年羹堯效力是第幾集

九阿哥去西北見年羹堯是第32集,九阿哥被雍正發配到西北年羹堯軍中,年羹堯禮遇有加。
年羹堯,字亮工,號雙峰,鳳陽府懷遠縣人,清朝名將。年羹堯進士出身,曾參與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被加封太保、一等公,後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1726年1月13日,年羹堯去世。

2. 清史稿·年羹堯傳

列傳八十二
年羹堯,字亮工,漢軍鑲黃旗人。父遐齡,自筆帖式授兵部主事,再遷刑部郎中。康熙二十二年,授河南道御史。四遷工部侍郎,出為湖廣巡撫。湖北武昌等七府歲徵匠役班價銀千餘,戶絕額缺,為官民累。遐齡請歸地丁徵收,下部議,從之。疏劾黃梅知縣李錦虧賦,奪官。錦清廉得民,民爭完逋賦,諸生吳士光等聚眾閉城留錦。事聞,上命調錦直隸,士光等發奉天,遐齡與總督郭琇俱降級留任。四十三年,遐齡以病乞休。

羹堯,康熙三十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迭充四川、廣東鄉試考官,累遷內閣學士。四十八年,擢四川巡撫。四十九年,斡偉生番羅都等掠寧番衛,戕游擊周玉麟。上命羹堯與提督岳升龍剿撫。升龍率兵討之,擒羅都,羹堯至平番衛,聞羅都已擒,引還。川陝總督音泰疏劾,部議當奪官,上命留任。五十六年,越巂衛屬番與普雄土千戶那交等為亂,羹堯遣游擊張玉剿平之。

是歲,策妄阿喇布坦遣其將策凌敦多卜襲西藏,戕拉藏汗。四川提督康泰率兵出黃勝關,兵嘩,引還。羹堯遣參將楊盡信撫諭之,密奏泰失兵心,不可用,請親赴松潘協理軍務。上嘉其實心任事,遣都統法喇率兵赴四川助剿。五十七年,羹堯令護軍統領溫普進駐里塘,增設打箭爐至里塘驛站,尋請增設四川駐防兵,皆允之。上嘉羹堯治事明敏,巡撫無督兵責,特授四川總督,兼管巡撫事。五十八年,羹堯以敵情叵測,請赴藏為備。廷議以松潘諸路軍事重要,令羹堯毋率兵出邊,檄法喇進師。法喇率副將岳鍾琪撫定里塘、巴塘。羹堯亦遣知府遲維德招降乍丫、察木多、察哇諸番目,因請召法喇師還,從之。

五十九年,上命平逆將軍延信率兵自青海入西藏,授羹堯定西將軍印,自拉里會師,並諮羹堯孰可署總督者。羹堯言一時不得其人,請以將軍印畀護軍統領噶爾弼,而移法喇軍駐打箭爐,上用其議。巴塘、里塘本雲南麗江土府屬地,既撫定,雲貴總督蔣陳錫請仍隸麗江土知府木興;羹堯言二地為入藏運糧要路,宜屬四川,從之。興率兵往收地,至喇皮,擊殺番酋巴桑,羹堯疏劾。上命逮興,囚雲南省城。八月,噶爾弼、延信兩軍先後入西藏,策凌敦多卜敗走,西藏平。上諭羹堯護凱旋諸軍入邊,召法喇還京師。羹堯尋遣兵撫定里塘屬上下牙色、上下雅尼,巴塘屬桑阿壩、林卡石諸生番。六十年,入覲,命兼理四川陝西總督,辭,還鎮,賜弓矢。上命噶爾弼率兵駐守西藏,行次瀘定橋,噶爾弼病不能行,羹堯以聞。上命公策旺諾爾布署將軍,額駙阿寶、都統武格參贊軍務,駐西藏。青海索羅木之西有郭羅克上中下三部,為唐古特種人,屢出肆掠。阿寶以聞,上令羹堯與鍾琪度形勢,策進討。羹堯疏言:「郭羅克有隘口三,悉險峻,宜步不宜騎。若多調兵,塞上傳聞,使賊得為備,不如以番攻番。臣素知瓦斯、雜谷諸土司亦憾郭羅克肆惡,原出兵助剿。臣已移鍾琪令速赴松潘,出塞督土兵進剿。」尋,鍾琪督兵擊敗郭羅克,下番寨四十餘,獲其渠,餘眾悉降。

六十一年,羹堯密疏言:「西藏喇嘛楚爾齊木臧布及知府石如金呈策旺諾爾布委靡,副都統常齡、侍讀學士滿都、員外郎巴特瑪等任意生事,致在藏官兵不睦。」因請撤駐藏官兵。下廷臣議,以羹堯擅議撤兵,請下部嚴議,上原之,命召滿都、巴特瑪、石如金、楚爾齊木臧布等來京師,遣四川巡撫色爾圖、陝西布政使塔琳赴西藏,佐策旺諾爾布駐守。

自軍興,陝西州縣饋運供億,庫帑多虧缺。羹堯累疏論劾州縣吏,嚴督追償。陝西巡撫噶什圖密奏虧項不能速完,又與羹堯請加徵火耗墊補。上諭曰:「各省錢糧皆有虧空,陝西尤甚。蓋自用兵以來,師所經行,資助馬匹、盤費、衣服、食物,倉卒無可措辦,勢必挪用庫帑。及撤兵時亦然。即如自藏回京,將軍以至士卒,途中所得,反多於正項。各官費用,動至萬金,但知取用,不問其出自何項也。羹堯等欲追虧項以充兵餉,追比不得,又議加徵火耗。火耗止可議減,豈可加增?朕在位六十一年,從未加徵火耗。今若聽其加派,必致與正項一例催徵,肆無忌憚矣。著傳旨申飭。」命發帑銀五十萬送陝西資餉。

世宗即位,召撫遠大將軍允還京師,命羹堯管理大將軍印務。雍正元年,授羹堯二等阿達哈哈番世職,並加遐齡尚書銜。尋又加羹堯太保。詔撤西藏駐防官軍。羹堯疏陳邊防諸事,請於打箭爐邊外中渡河口築土城,移嵐州守備駐守;大河南保縣,移威茂營千總駐守;越巂衛地方寥闊,蠻、倮出沒,改設游擊,增兵駐守;松潘邊外諸番,阿樹為最要,給長官司職銜;大金川土目莎羅奔從征羊峒有功,給安撫司職銜;烏蒙蠻目達木等凶暴,土舍祿鼎坤等請擒獻,俟其至,給土職,分轄其地。下部議,從之。論平西藏功,以羹堯運糧守隘,封三等公,世襲。

青海台吉羅卜藏丹津為顧實汗孫,糾諸台吉吹拉克諾木齊、阿爾布坦溫布、藏巴札布等,劫親王察罕丹津叛,掠青海諸部。上命羹堯進討,諭撫遠大將軍延信及防邊理餉諸大臣,四川、陝西、雲南督、撫、提、鎮,軍事皆告羹堯。十月,羹堯率師自甘州至西寧,改延信平逆將軍,解撫遠大將軍印授羹堯,盡護諸軍。羹堯請以前鋒統領素丹、提督岳鍾琪為參贊大臣,從之。論平郭羅克功,進公爵二等。

羹堯初至西寧,師未集,羅卜藏丹津詗知之,乃入寇,悉破傍城諸堡,移兵向城。羹堯率左右數十人坐城樓不動,羅卜藏丹津稍引退,圍南堡。羹堯令兵斫賊壘,敵知兵少,不為備,驅桌子山土番當前隊;炮發,土番死者無算。鍾琪兵至,直攻敵營,羅卜藏丹津敗奔,師從之,大潰,僅率百人遁走。羹堯乃部署諸軍,令總兵官周瑛率兵截敵走西藏路,都統穆森駐吐魯番,副將軍阿喇納出噶斯,暫駐布隆吉爾,又遣參將孫繼宗將二千人與阿喇納師會。敵侵鎮海堡,都統武格赴援,敵圍堡,戰六晝夜,參將宋可進等赴援,敵敗走,斬六百餘級,獲多巴囊素阿旺丹津。羅卜藏丹津攻西寧南川口,師保申中堡。敵圍堡,堡內囊素與敵通,欲鑿牆而入。守備馬有仁等力御,可進等赴援,夾擊,敵敗走,諸囊素助敵者皆殺之。羹堯先後疏聞,並請副都統花色等將鄂爾多斯兵,副都統查克丹等將歸化土默特兵,總兵馬覿伯將大同鎮兵,會甘州助戰,從之。西寧北川、上下北塔蒙回諸眾將起應羅卜藏丹津,羹堯遣千總馬忠孝撫定下北塔三十餘庄。上北塔未服,忠孝率兵往剿,擒戮其渠,餘眾悉降。察罕丹津走河州,羅卜藏丹津欲劫以去。羹堯令移察罕丹津及其族屬入居蘭州。青海台吉索諾木達什為羅卜藏丹津誘擒,脫出來歸,羹堯奏聞,命封貝子,令羹堯撫慰。敵掠新城堡,羹堯令西寧總兵黃喜林等往剿,斬千五百餘級,擒其渠七,得器械、駝馬、牛羊無算。以天寒,羹堯令引師還西寧。

尋策來歲進兵,疏:「請選陝西督標西安、固原、寧夏、四川、大同、榆林綠旗兵及蒙古兵萬九千人,令鍾琪等分將,出西寧、松潘、甘州、布隆吉爾四道進討,分兵留守西寧、甘州、布隆吉爾,並駐防永昌、巴塘、里塘、黃勝關、察木多諸隘。軍中馬不足,請發太僕寺上都打布孫腦兒孳生馬三千,巴爾庫爾駝一千,仍於甘、涼增買千五百。糧米,臣已在西安預買六萬石。軍中重火器,請發景山所制火葯一百駝,駝以一百八十斤計。」下廷議,悉如所請,馬加發千,火葯加發倍所請。

察罕丹津屬部殺羅卜藏丹津守者來歸,羹堯宣上指,安置四川邊外。墨爾根戴青拉查卜與羅卜藏丹津合力劫察罕丹津,其子察罕喇卜坦等來歸,羹堯令招拉查卜內附。又有堪布諾門汗,察罕丹津從子也,為塔兒寺喇嘛,叛從敵,糾眾拒戰,至是亦來歸。羹堯數其罪,斬之。羅卜藏丹津侵布隆吉爾,繼宗與副將潘之善擊敗之。西寧南川塞外郭密九部屢出為盜,羹堯招三部內附。餘部行掠如故,呈庫、沃爾賈二部尤暴戾。羹堯令鍾琪率瓦斯、雜谷二土司兵至歸德堡,撫定上下寺東策布,督兵進殲呈庫部眾,擒戮沃爾賈部酋,餘並乞降。

二年,上以羅卜藏丹津負國,叛不可宥,授鍾琪奮威將軍,趣羹堯進兵。西寧東北郭隆寺喇嘛應羅卜藏丹津為亂,羹堯令鍾琪及素丹等督兵討之,賊屯哈拉直溝以拒。師奮入,度嶺三,毀寨十。可進、喜林及總兵武正安皆有斬馘,復毀寨七,焚所居室。至寺外,賊伏山谷間,聚薪縱火,賊殲焉,殺賊六千餘,毀寺,誅其渠。青海貝勒羅卜藏察罕、貝子濟克濟札布、台吉滾布色卜騰納漢將母妻詣羹堯請內屬,羹堯予以茶葉、大麥,令分居邊上。羹堯遣鍾琪、正安、喜林、可進及侍衛達鼐,副將王嵩、紀成斌將六千人深入,留素丹西寧佐治事。

二月,鍾琪師進次伊克喀爾吉,搜山,獲阿爾布坦溫布,喜林亦得其酋巴珠爾阿喇布坦等。師復進,羹堯詗知阿岡都番助敵,別遣涼庄道蔣泂等督兵攻之,戮其囊素。復擊破石門寺喇嘛,殺六百餘人,焚其寺。鍾琪師復進次席爾哈羅色,遣兵攻噶斯,逐吹拉克諾木齊。三月,鍾琪師復進次布爾哈屯。羅卜藏丹津所居地曰額母訥布隆吉,鍾琪督兵直入,分兵北防柴旦木,斷往噶斯道。羅卜藏丹津走烏蘭穆和兒,復走柴旦木,師從之,獲其母阿爾太哈屯及其戚屬等,並男婦、牛羊、駝馬無算。分兵攻烏蘭白克,獲吹拉克諾木齊及助亂八台吉。時藏巴扎布已先就擒,羅卜藏丹津以二百餘人遁走。青海部落悉平。論功,進羹堯爵一等,別授精奇尼哈番,令其子斌襲,封遐齡如羹堯爵,加太傅;並授素丹、可進三等阿達哈哈番,喜林二等阿達哈哈番,按察使王景灝及達鼐、瑛、嵩、成斌拜他喇布勒哈番,提督郝玉麟及正安拖沙喇哈番。

阿拉布坦蘇巴泰等截路行劫,羹堯令繼宗往剿,逐至推墨爾,阿拉布坦蘇巴泰將妻子遁走。成斌等搜戮餘賊至梭羅木,擊斬堪布夾木燦垂扎木素。羹堯遣達鼐及成斌攻布哈色布蘇,獲台吉阿布濟車陳;又遣副將岳超龍討平河州塞外鐵布等七十八寨,殺二千一百餘人,得人口、牲畜無算。羹堯執吹拉克諾木齊、阿爾布坦溫布、藏巴扎布檻送京師。上祭告廟、社、景陵、御午門受俘。羹堯策防邊諸事,以策妄阿喇布坦遣使乞降,請罷北征師,分駐巴里坤、吐魯番、哈密城、布隆吉爾駐兵守焉,轄以總兵,每營撥餘丁屯赤金衛、柳溝所田;設同知理民事,衛守備理屯糧,游牧蒙古令分居布隆吉爾迤南山中。寧夏邊外阿拉善以滿洲兵駐防。上悉從所請。

庄浪邊外謝爾蘇部土番據桌子、棋子二山為巢,皆穴地而居,官軍駐其地,奴使之;兵或縱掠,番御之,盡殲,置不問,番始橫。涼州南崇寺沙馬拉木扎木巴等掠新城張義諸堡。又有郭隆寺逸出喇嘛,與西寧納朱公寺、朝天堂、加爾多寺諸番相結,糾謝爾蘇部土番謀為亂。羹堯遣鍾琪等督兵討之,納朱公寺喇嘛降。師進次朝天堂,遣成斌、喜林及副將張玉等四道攻加爾多寺,殺數百人,餘眾多入水死,焚其寺。游擊馬忠孝、王大勛戰和石溝,王序吉、范世雄戰石門口,泂戰喜逢堡,蘇丹師次旁伯拉夏口,土番偽降,詗之,方置伏,縱兵擊之,所殺傷甚眾。泂搜剿棋子山,逐賊巴洞溝,土司魯華齡逐賊天王溝,先密寺喇嘛縛其渠阿旺策凌以獻。師入,轉戰五十餘日,殺土番殆盡。羹堯以先密寺喇嘛反覆不常,並焚其寺,徙其眾加爾多寺外桌子山;餘眾降,羹堯令隸華齡受約束。

條上青海善後諸事,請以青海諸部編置佐領。三年一入貢,開市那拉薩拉。陝西、雲南、四川三省邊外諸番,增設衛所撫治。諸廟不得過二百楹,喇嘛不得過三百。西寧北川邊外築邊牆,建城堡。大通河設總兵,鹽池、保安堡及打箭爐外木雅吉達、巴塘、里塘諸路皆設兵。發直隸、山西、河南、山東、陝西五省軍罪當遣者,往大通河、布隆吉爾屯田;而令鍾琪將四千人駐西寧,撫綏諸番。下王大臣議行。十月,羹堯入覲,賜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金幣。敘功,加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職,令其子富襲。

羹堯才氣凌厲,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驕縱。行文諸督撫,書官斥姓名。請發侍衛從軍,使為前後導引,執鞭墜鐙。入覲,令總督李維鈞、巡撫范時捷跪道送迎。至京師,行絕馳道。王大臣郊迎,不為禮。在邊,蒙古諸王公見必跪,額駙阿寶入謁亦如之。嘗薦陝西布政使胡期恆及景灝可大用,劾四川巡撫蔡珽逮治,上即以授景灝,又擢期恆甘肅巡撫。羹堯仆桑成鼎、魏之耀皆以從軍屢擢,成鼎布政使,之耀副將。羹堯請發將吏數十從軍,上許之。覲還,即劾罷驛道金南瑛等,而請以從軍主事丁松署糧道。上責羹堯題奏錯誤,命期恆率所劾官吏詣京師。三年正月,珽逮至,上召入見,備言羹堯暴貪誣陷狀,上特宥珽罪。

二月庚午,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羹堯疏賀,用「夕惕朝乾」語,上怒,責羹堯有意倒置,諭曰:「羹堯不以朝乾夕惕許朕,則羹堯青海之功,亦在朕許不許之間而未定也。」會期恆至,入見,上以奏對悖謬,奪官。上命更定打箭爐外增汰官兵諸事,不用羹堯議。四月,上諭曰:「羹堯舉劾失當,遣將士築城南坪,不惜番民,致驚惶生事,反以降番復叛具奏。青海蒙古飢饉,匿不上聞。怠玩昏憒,不可復任總督,改授杭州將軍。」而以鍾琪署總督,命上撫遠大將軍印。羹堯既受代,疏言:「臣不敢久居陝西,亦不敢遽赴浙江,今於儀徵水陸交通之處候旨。」上益怒,促羹堯赴任。山西巡撫伊都立、都統前山西巡撫范時捷、川陝總督岳鍾琪、河南巡撫田文鏡、侍郎黃炳、鴻臚少卿單疇書、原任直隸巡撫趙之垣交章發羹堯罪狀,侍郎史貽直、高其佩赴山西按時捷劾羹堯遣兵圍郃陽民堡殺戮無辜,亦以讞辭入奏,上命分案議罪。罷羹堯將軍,授閑散章京,自二等公遞降至拜他喇布勒哈番,乃盡削羹堯職。

十二月,逮至京師,下議政大臣、三法司、九卿會鞫。是月甲戌,具獄辭:羹堯大逆之罪五,欺罔之罪九,僭越之罪十六,狂悖之罪十三,專擅之罪六,忌刻之罪六,殘忍之罪四,貪黷之罪十八,侵蝕之罪十五,凡九十二款,當大辟,親屬緣坐。上諭曰:「羹堯謀逆雖實,而事跡未著,朕念青海之功,不忍加極刑。」遣領侍衛內大臣馬爾賽、步軍統領阿齊圖齎詔諭羹堯獄中令自裁。遐齡及羹堯兄希堯奪官,免其罪;斬其子富;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極邊。羹堯幕客鄒魯、汪景祺先後皆坐斬,親屬給披甲為奴。又有靜一道人者,四川巡撫憲德捕送京師,亦誅死。五年,赦羹堯諸子,交遐齡管束。遐齡旋卒,還原職,賜祭。

希堯,初自筆帖式累擢工部侍郎。既,奪官,復起內務府總管,命榷稅淮安,加左都御史。十三年,為江蘇巡撫高其倬劾罷。乾隆三年,卒。

胡期恆,字元方,湖廣武陵人。祖統虞,明崇禎末進士。國初授檢討,官至秘書院學士。父獻徵,自廕生授都察院經歷,官至湖北布政使。期恆,康熙四十四年舉人。獻徵與遐齡友,歡若弟昆,期恆少從羹堯游。上南巡,獻詩,授翰林院典籍。出為夔州通判,有恩信,民為建生祠。羹堯為巡撫,薦期恆,遷夔州知府,再遷川東道。羹堯兼督陝西,復薦遷陝西布政使。期恆通曉朝章國故,才敏,善理繁劇,羹堯深倚之。羹堯挾貴而驕,惟期恆能以微言救其失。羹堯奴辱咸陽知縣,期恆執而杖之,自是諸奴稍斂戢。嘗諷羹堯善持盈,羹堯勿能用。及羹堯敗,諸為羹堯引進者,爭劾羹堯以自解;期恆惟引咎,終不言羹堯,乃下獄頌系。至高宗即位,始得釋。僑居江南,久之,卒。

論曰:雍正初,隆科多以貴戚,年羹堯以戰多,內外夾輔為重臣。乃不旋踵,幽囚誅夷,亡也忽諸。當其貴盛侈汰,隆科多恃元舅之親,受顧命之重;羹堯自代充為大將軍,師所向有功。方且憑藉權勢,無復顧忌,即於覆滅而不自怵。臣罔作威福,古聖所誡,可不謹歟!

3. 歷史上有血滴子嗎

正史中卻並沒有關於血滴子的記載

1、血滴子是暗器?
根據武俠小說《童林傳》,血滴子的故事大致是這樣的:清朝康熙晚年,武林中的南海派有三位身手相當了得的南海三公:知不言、懂不說、明不講。血滴子是這三人的獨門暗器。小說稱血滴子以革為囊,內藏快刀數把,控以機關,用時趁人不備,囊罩其頭,撥動機關,首級立取。康熙帝死後,雍正帝繼位,南海三公被其收買,血滴子便成為雍正帝殺害武林人士的血腥暗器。《胤禛外傳》、《呂四娘演義》、《梵天廬叢錄》、《清史演義》、《滿清十三朝宮闈秘聞》等野史、小說也都提及了血滴子。
盡管小說家把血滴子描繪的繪聲繪色,但正史中卻並沒有關於血滴子的記載,武俠小說描寫的飛鏢、袖箭等暗器,都有實物流傳到今天,但人們從未發現血滴子實物。或許它早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了吧。
此外,也有人說所謂的血滴子其實就是一種毒葯。總之,血滴子作為暗器,顯然是有點說不清、道不明。
2、血滴子是特務機構?
血滴子是否是暗器既然說不清,於是有人便說它是雍正朝特務機構的代名詞。這個說法應該更靠譜些,只不過雍正不會為自己的特務機構起一個如此血腥的名字。雍正做皇帝時的特務機構叫「粘桿處」。
「粘桿處」,表面職責是一個專事粘蟬捉蜻蜒、釣魚的機構,但實際上則是雍正專設的特務機關。這個機構的任務就是四處刺探情報,鏟除異己。
「粘桿處」的班底早就存在。康熙帝晚年,諸子爭嫡,斗爭日趨白熱化。雍正為了謀取帝位,遂招募了很多江湖武功高手和奇人異士,加以訓練,編為自己的家丁奴才隊伍,為自己登上帝位服務。雍正當上皇帝後,就把這些人編入「粘桿處」,比之前明的錦衣衛。
3、雍正的特務政治
雍正這傢伙雖然刪改了皇家檔案,使我們難以復原其登基上台的真實歷史,但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指出,雍正上台應該是矯詔篡位。正因為雍正帝位來路不正,所以他特別熱衷特務政治,這一點倒是與同樣帝位來路不正的武則天極為相似。雍正的特務政治有以下兩大鮮明特點:
第一,廣設耳目。
雍正帝搞特務政治,其耳目多如牛毛、無孔不入。清朝歷史學家趙翼在《檐曝雜記》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某年春節,大臣王雲錦在家裡與親朋好友打葉子牌,不知怎麼弄丟了一張。第二天上朝,雍正帝漫不經心地問王雲錦新春佳節做了些什麼。王乃從實回奏,雍正帝點頭稱是,說他細事不欺君,隨手從袖中把那張丟失的葉子牌掏了出來。王雲錦頓時驚駭得目瞪口呆。
《郎潛紀聞三筆》卷四記載了類似一個故事,雍正朝禮部主事周人驥赴四川任職,為官三年,名聲甚好。周人驥去四川前,上級給他推薦一個僕役,此人做事勤敏,主僕相處很好。周人驥三年任滿後,僕役數次請求先回京城。周人驥說:「我馬上就要回京復命了,不如我帶你一起走吧。」僕役說:「我也要回京復命。」周人驥一時不解,一個僕役復什麼命?僕役見他不解,便說:「我其實是皇上特地派來伺候您的。您的政聲甚好,我要先期回去稟報。」周人驥頓時嚇個半死,想不到身邊僕役竟是潛伏的密探,幸好自己沒作什麼壞事!周人驥回京後,即得到雍正的褒獎。
第二,鼓勵告密。
雍正這招其實是跟武則天學的,同時,他又搞出一套非常完備的密折制度。密折在康熙朝就已經存在,當時,皇帝派家臣出任江寧、蘇州織造等官,曹雪芹的祖上就是干這行的。這些人通過密折向皇帝告密。所謂密折,就是一種直接交給皇帝親自拆開看的公文,除了告密者和皇帝,任何第三者都無權拆看,有極強的保密性。
雍正上台後,對密折制度進行全面修訂完善,規定密折從繕折、裝匣、傳遞、批閱、發回本人,再繳進宮中,都有嚴格規定,不得有半點差錯。密折須本人親筆,加以封套、固封,裝入特製的折匣,並用宮廷鎖匠特製的銅鎖鎖住,民間鎖匠所配製的鑰匙是絕對打不開密折匣的。之後,密折必須要派專人進行傳遞。
康熙朝有資格通過密折來告密的,只有百餘人。而雍正朝一下子就擴大到1200多人,不僅各省督、撫、藩、臬、提、鎮等,甚至連知府、同知副將等一些市長級別幹部也可直接向皇帝寫密折告密。
後來,雍正乾脆明確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員,都可以直接向皇帝遞密折。於是密折大行其道,使得同僚都可能變成了「特務」,誰都有打小報告的可能,於是大小臣工在彼此監督的情況下,只得老老實實為皇帝服務。
4、特務是把雙刃劍
雍正大搞特務政治,自以為得計,不料有時候也弄巧成拙。雍正初年,年羹堯任川陝總督,主持西北軍務,雍正派遣了十個御前侍衛跟隨年羹堯學習軍事,實際上是為了監視年的一舉一動。年羹堯本是雍正的藩邸舊人,對雍正那一套特務政治自然心知肚明,遂對這些侍衛厚加籠絡,這幾個被收買的潛伏者便在給雍正的密折終只報喜不報憂,隱瞞了年羹堯的許多飛揚跋扈、濫用私人的事兒。後來羹堯獲罪,了解真相的雍正頓覺被自己派出的特務愚弄了,便在給侍衛的硃批中氣急敗壞地連斥「卑鄙」,令他們不必再回京。
雍正死去不到一個月,御史謝世濟等人便上書乾隆帝請求取消密折制,稱「小人多以此說害君子,首告者不知主名,被告者無由申訴;上下相忌,君臣相疑。」乾隆雖也是個專制獨裁的傢伙,但也認為乃父做的太過分,遂在沿襲密折制度的同時,做出了某些的近乎人情「改良」,當然這只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留下好的口碑而已。

4. 年羹饒的生平

年羹堯的生平:

年羹堯1679年在安徽鳳陽府懷遠出生,1700年考中進士,是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間重要將領,同時也是雍正的敦肅皇貴妃之兄。

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年羹堯與和隆科多在擁立雍正帝即位時發揮重要作用,人稱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

曾平定青海西藏叛亂,深得雍正賞識,官至撫遠大將軍、一等公,權傾一世。1725年12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雍正四年賜自盡。

(4)堯羹年的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年羹堯於雍正二年進京參見雍正帝,年羹堯在前往京城的途中命令都統范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等都要跪地迎送,王公以下的官員在其進京之時要下跪迎接。

自恃功高的年羹堯策馬而過完全不將這些人放在眼裡,面對各王公大臣問候也是敷衍一下,並且在雍正帝面前也毫不收斂,言談舉止也無人臣之禮。

起初雍正帝想到他勞苦功高便不與他計較,但年羹堯毫不忌諱依然我行我素,這使得正在整治朋黨政敵的雍正帝有了猜忌心和警覺,於是年羹堯逐漸失去寵信,最終被處死。

年羹堯落得這個下場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謂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年羹堯的個性一直就是十分狂傲,在他任川陝總督時就有很多逾越為人臣體制的事情。

據說他命文武官員仿照宮廷的禮制逢五、逢十在轅門做班,並在轅門、鼓廳畫上龍,就連吹鼓手也身著蟒袍。

清朝的制度規定地方大員必須行三跪九叩全禮,跪請聖安恭迎聖詔。但年羹堯竟然兩次不行宣讀曉諭。

他在與督撫將軍往來的咨文中直呼官員名字,語氣模仿皇帝擅用令諭,根本不把皇上放在眼裡。他的所作所為不僅讓雍正帝對他失去了耐心和寵信,也堅定了懲治他的決心。

5. 《我的前半生》原著:那個讓唐晶放棄事業,歸隱田園的男人是誰

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最讓觀眾意難平的角色恐怕就是唐晶了。

與賀涵十多年的感情,因為閨蜜羅子君的出現,而分崩離析。

最終唐晶帶著情傷離開。

給觀眾留下了一聲嘆息。

但在亦舒的原著中,唐晶的結局卻是十分的圓滿:

嫁給了精英律師莫家謙後,與丈夫一起去了國外,並生下一個兒子;自此,脫離職場,做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不管是在電視劇,還是在書中,唐晶這個人設雖不是主角,但卻是整部作品的靈魂人物。

下面,我們就從原著的視角,來解讀唐晶的魅力之處。

唐晶和子君是發小,一起長大,既是閨蜜也是同學。

大學畢業後,子君嫁為人婦,做了全職太太。

唐晶進入職場,從底層做起,一路拼到企業高管。

子君勸唐晶,你何時肯靜下來找個對象,三十好幾的人了,就將就一點吧。

唐晶搖頭: 「我到這種年齡還在挑丈夫,就不打算遷就了,這好比買鑽石手錶,你幾時見女人選鑽石手錶時態度將就」?

對於她來說,丈夫就是鑽石手錶,要找就找順心如意的,萬不能將就。

「我現在什麼都有,衣食住行自給自足;且不愁沒人陪,天天換個男伴都行,要嫁的話,自然嫁個理想的男人,斷斷不可以濫竽充數,最要緊帶的出」。

唐晶的出場方式,一開始就是跟家庭主婦,依附老公生存的羅子君是不同的。

她自畢業便進入職場,一路打打殺殺,才爬到如今的位置,自然是底氣十足的。

她獨立,能幹且理性。

在閨蜜子君被其丈夫涓生背叛,面對離婚不知所措時,她站出來引導子君:

「你的生命長得很,沒有人會為離婚而死,你還要為將來的日子打算」。

在子君打算凈身出戶時,她及時阻止: 「你若認不清過去,將來就一籌莫展了」。

最終,在她的幫助下,子君爭取到了一個小公寓,有了一個安身之地,還有了一份維持生計的工作。

唐晶的公司在香港中環CBD中心,她作為公司的一名主管,擁有一間不到10平米的獨立辦公室。

管理著部門十幾號人,每天奔波於業務一線。

她擁有一套自己的小公寓和日本牌 汽車 ,日常穿華倫天奴的高檔套裝,背愛馬仕包包,噴價值不菲的香水。

在香港寸土寸金的地方,唐晶靠自己的能力過著令無數女人羨慕的生活。

她最喜歡的書是老舍的《駱駝祥子》。

只因祥子身上頑強的生命力,是她一直以來奮斗於職場的標桿:

「人的伸縮性很強,能在祥子那樣的環境中活到老死,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唐晶可以說是「女強人」的典範,對於她來說,愛情和婚姻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

因為她不用依附任何人,沒有男人,她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對待愛情,唐晶的態度一直都是順其自然,不將就更不會委屈求全。

直到遇見莫家謙。

莫家謙虛,是一名律師,三十七八歲,粗眉大眼,並不是非常的英俊。

不置可否的是,他絕對是一個有魅力且有趣的人。

第一次見到莫家謙,連子君都不禁在心裡贊嘆:

西裝半新不舊,腕錶毫不誇耀,鞋子潔凈光亮,領帶半松,襯衫顏色配得恰恰好,系一條鱷魚皮帶,渾身沒有刺目的配件,隨手拈來,益見大家風范。

跟唐晶真是一對璧人,十分般配。

關鍵在於兩人非常有共同話題,連子君都覺得與他倆在一起顯得很多餘。

他們談論的話題和笑點,子君完全領會不到。

莫家謙絕對是唐晶的菜。

因此,唐晶願意放下一切,選擇跟莫家謙結婚,並搬到澳洲與公婆同住,脫掉職業套裝和高跟鞋,過起了相夫教子的日子。

她給子君的信中寫道:

「婚姻猶如黑 社會 ,沒有加入的人總不知其可怕,一旦加入又不敢道出它可怕之處,故此內幕永不為外人知」。

聰明如唐晶,清醒且自知。

將婚姻控制的如同工作一般,深諳其中道理。

生命一場幻覺,正如老舍所說:與眾不同是行不通的。

有人說,原著三觀很正,子君沒有搶閨蜜的男友,每個人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就連職場女精英唐晶都嫁為人婦,原為一人洗手做羹堯。

其實,人的一生最終還是要歸於平淡的,唐晶更是清楚得很。

她之所以遲遲未結婚,不是沒有合適的結婚對象,

而是沒有遇見那個恰到好處的人,沒有做好為誰而進入圍城的打算。

每個人選擇的人生方式不同。

就像子君說的:

「我把前半生用來結婚生子,唐晶則把時間用來奮斗創業,然後下半生互相調轉,各適其適」。

而莫家謙之於唐晶,不過是在正確的時間里,遇到了正確的人。

生命很長,路是彎的,但是又有什麼關系?我們最終會到達羅馬。

6. 年羹堯怎麼死的

關於雍正為何殺年羹堯,史學界向來有爭論。有人說是因為年想造反,又有人說年羹堯當年參與了雍正與諸兄弟的皇位之爭,雍正這樣做是殺人滅口。我們不妨分析一下這些說法:
一種觀點認為年羹堯的死是因為他自立為皇帝。乾隆時學者蕭奭在《永憲錄》中提到:年羹堯與靜一道人、占象人鄒魯都曾商談過圖謀不軌的事。有的學者也持此說,認為「羹堯妄想做皇帝,最難令人君忍受,所以難逃一死」。而《清代軼聞》一書則記載了年羹堯失寵被奪兵權後,「當時其幕客有勸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觀天象,浩然長嘆曰:不諧矣。始改就臣節」。說明年確有稱帝之心,只因「事不諧」,方作罷「就臣節」。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充分依據的。
在封建時代最注重名分,君臣大義是不可違背的,做臣子的就要恪守為臣之道,不要做超越本分的事情。
年羹堯的所做所為的確引起了雍正的極度不滿和某種猜疑。年羹堯本來就職高權重,又妄自尊大、違法亂紀、不守臣道,招來群臣的側目和皇帝的不滿與猜疑也是不可避免的。雍正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又喜歡表現自己,年羹堯的居功擅權將使皇帝落個受人支配的惡名,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雍正最痛恨的。雍正並沒有懼怕年羹堯之意,他一步一步地整治年羹堯,而年也只能俯首就範,一點也沒有反抗甚至防衛的能力,只有幻想雍正能看著舊日的情分而法外施恩。所以,他是反叛不了的。雍正曾說:「朕之不防年羹堯,非不為也,實有所不必也。」至於年羹堯圖謀不軌之事,明顯是給年羅織的罪名,既不能表示年要造反,也不能說明雍正真相信他要謀反。
從年羹堯來看,他一直也是忠於雍正的,甚至到了最後關頭也一直對雍正抱有很大幻想。
在被革川陝總督赴杭州將軍任的途中,年羹堯幻想雍正會改變決定,因而逗留在江蘇儀征,觀望不前。結果這反使雍正非常惱怒,他在年羹堯調任杭州將軍所上的謝恩折上這樣批道:「看此光景,你並不知感悔。上蒼在上,朕若負你,天誅地滅;你若負朕,不知上蒼如何發落你也!……你這光景,是顧你臣節、不管朕之君道行事,總是譏諷文章、口是心非口氣,加朕以聽讒言、怪功臣之名。朕亦只得顧朕君道,而管不得你臣節也。只得天下後世,朕先佔一個是字了。」雍正的這段硃批實際上已經十分清楚地發出了一個信號:他決心已定,必將最終除掉年羹堯。
直至年羹堯接到自裁的諭令,他也一直遲遲不肯動手,還在幻想雍正會下旨赦免他。但雍正已經下定決心,認為使其免遭凌遲酷刑、自裁以全名節已屬格外開恩,所以他應該「雖死亦當感涕」,因此年羹堯生路已絕。一個想要謀反的大臣怎麼會對皇帝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呢?雍正在給年羹堯的最後諭令上說:「爾自盡後,稍有含冤之意,則佛書所謂永墮地獄者,雖萬劫不能消汝罪孽也。」在永訣之時,雍正還用佛家說教,讓年心悅誠服,死而不敢怨皇帝。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年羹堯參與了雍正奪位的活動,雍正帝即位後反遭猜忌以至被殺。不只是稗官野史,一些學者也持這種看法。據說,康熙帝原已指定皇十四子胤繼位,雍正帝矯詔奪位,年羹堯也曾參與其中。他受雍正帝指使,擁兵威懾在四川的皇十四子允,使其無法興兵爭位。雍正帝登基之初,對年羹堯大加恩賞,實際上是欲擒故縱,待時機成熟,即羅織罪名,卸磨殺驢,處死年羹堯這個知情之人。有人不同意此說,主要理由是雍正帝繼位時,年羹堯遠在西北,並未參與矯詔奪位,亦未必知曉其中內情。但客觀上講,當時年羹堯在其任內確有阻斷胤禵起兵東進的作用。
關於雍正帝篡改遺詔奪取皇位的情況,許多著述都進行了闡釋,閻崇年的《正說清朝十二帝》也有系統歸納,此不贅言。各家說法,見仁見智,莫衷一是。雍正即位一事,確實疑點很多。而他即位後,又先後處置了原來最為得力的助手年羹堯和隆科多,讓人更不禁要懷疑這是作賊心虛、殺人滅口。當然,這只能算是合理推定,尚無鐵的資料作為支撐,所以,這種懷疑套句俗語說就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
我們暫且拋開雍正決心除掉年羹堯的真正動因不說,從年羹堯自身而言,他的死確實有點咎由自取。他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擅作威福,絲毫不知謙遜自保,不守為臣之道,做出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已為輿論所不容;而且他植黨營私,貪贓受賄,「公行不法,全無忌憚」,為國法所不容,也為雍正所忌恨。這就犯了功臣之大忌,勢必難得善終。所以《清史稿》上說,隆、年二人憑借權勢,無復顧忌,罔作威福,即於覆滅,古聖所誡。

7. 羹堯被解除兵權無力反抗,皇帝為何還要把他處死

年羹堯,年大將軍由於太浪,先是被雍正皇帝解除了兵權,調任杭州將軍,成了光桿司令,沒有了造反能力。但是不久之後,雍正皇帝還是下令處死了年羹堯。那麼,被解除兵權的年羹堯無造反能力,雍正皇帝為何還要將他處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一探究竟。


最後,雍正皇帝念及年羹堯功勛卓著、名噪一時,“年大將軍”的威名舉國皆知,如果對其加以刑誅,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難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殺戮功臣的惡名,於是表示開恩,賜其獄中自裁。就這樣曾經叱吒風雲的紅人年大軍將不僅自己被迫獄中自裁,而且還連累了家人,導致家破人亡,慘不忍睹!伴君如伴虎,不作不死!

8. 如何評價《雍正王朝》中的羹堯

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的年羹堯是雍正潛邸時的的一個包衣奴才,也可以算是世代家奴。然而年羹堯是一個有野心、有權術、有將才的家奴,年羹堯他對於事業和權位的渴望已經遠遠的超過了他對於雍正的忠心,所以這就是他和李衛最大的不同之處,並且這也是他成王敗寇命運中的必然。


9. 誰能幫我介紹一下年庚堯

年羹堯生平介紹
凡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朋友,都一定會對年羹堯留下深刻印象。這位顯赫一時的年大將軍曾經屢立戰功、威鎮西陲,滿朝文武無不服其神勇,同時也得到雍正帝的特殊寵遇,可謂春風得意。但是不久,風雲驟變,彈劾奏章連篇累牘,各種打擊接踵而至,直至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92條,賜自盡。一個曾經叱吒風雲的大將軍最終落此下場,實在令人扼腕嘆息。那麼,歷史上的年大將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要下決心除掉這個自己曾經倚為心腹的寵臣?

兩朝重臣一家榮寵

年羹堯,字亮工,號雙峰,漢軍鑲黃旗人,生年不詳(一說生於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其父年遐齡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撫,其兄年希堯亦曾任工部侍郎。他的妹妹是胤禛的側福晉,雍正即位後封為貴妃。年羹堯的妻子是宗室輔國公蘇燕之女。所以,年家可謂是地位顯貴的皇親國戚、官宦之家。

雖然年羹堯後來建功沙場,以武功著稱,但他卻是自幼讀書,頗有才識。他康熙三十九年(1700)中進士,不久授職翰林院檢討。翰林院號稱「玉堂清望之地」,庶吉士和院中各官一向絕大多數由漢族士子中的佼佼者充任,年羹堯能夠躋身其中,也算是非同凡響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羹堯遷內閣學士,不久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據清人蕭奭(shì)所著的《永憲錄》記載,這時的年羹堯還不到30歲。對於康熙的格外賞識和破格提拔,年羹堯感激涕零,在奏摺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圖報」。到任之後,年羹堯很快就熟悉了四川通省的大概情形,提出了很多興利除弊的措施。

而他自己也帶頭做出表率,拒收節禮,「甘心淡泊,以絕徇庇」。康熙對他在四川的作為非常贊賞,並寄以厚望,希望他「始終固守,做一好官」。

後來,年羹堯也沒有辜負康熙帝的厚望,在擊敗准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的戰爭中,為保障清軍的後勤供給,再次顯示出卓越才幹。康熙五十七年(1718),授年羹堯為四川總督,兼管巡撫事,統領軍政和民事。康熙六十年(1721),年羹堯進京入覲,康熙御賜弓矢,並升為川陝總督,成為西陲的重臣要員。

康熙六十年(1721),年羹堯進京入覲,康熙御賜弓矢,並升為川陝總督,成為西陲的重臣要員。

康熙六十年九月,青海郭羅克地方叛亂,在正面進攻的同時,年羹堯又利用當地部落土司之間的矛盾,輔之以「以番攻番」之策,迅速平定了這場叛亂。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撫遠大將軍、貝子胤題

被召回京,年羹堯受命與管理撫遠大將軍印務的延信共同執掌軍務。

到了雍正即位之後,年羹堯更是倍受倚重,和隆科多並稱雍正的左膀右臂。年羹堯是胤禛的親郎舅,在胤禛繼位前已為他效力多年,二人的親密程度自不必多言。雍正元年(1723)五月,雍正發出上諭:「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這樣,年羹堯遂總攬西部一切事務,實際上成為雍正在西陲前線的親信代理人,權勢地位實際上在撫遠大將軍延信和其他總督之上。雍正還告誡雲、貴、川的地方官員要秉命於年羹堯。同年十月,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青海局勢頓時大亂,西陲再起戰火。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駐西寧坐鎮指揮平叛。

到了雍正二年初,戰爭的最後階段到來,年羹堯下令諸將「分道深入,搗其巢穴」。各路兵馬遂頂風冒雪、晝夜兼進,迅猛地橫掃敵軍殘部。在這突如其來的猛攻面前,叛軍魂飛膽喪,毫無抵抗之力,立時土崩瓦解。羅卜藏丹津僅率200餘人倉皇出逃,清軍追擊至烏蘭伯克地方,擒獲羅卜藏丹津之母和另一叛軍頭目吹拉克諾木齊,盡獲其人畜部眾。羅卜藏丹津本人因為化裝成婦人而得逃脫,投奔策妄阿拉布坦。這次戰役歷時短短15天(從二月八日至二十二日),大軍縱橫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敵營,犁庭掃穴,大獲全勝。年羹堯「年大將軍」的威名也從此震懾西陲,享譽朝野。

2 年羹堯生平介紹

平定青海戰事的成功,實在令雍正喜出望外,遂予以年羹堯破格恩賞:在此之前,年羹堯因為平定西藏和平定郭羅克之亂的軍功,已經先後受封三等公和二等公。此次又以籌劃周詳、出奇制勝,晉升為一等公。此外,再賞給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襲;其父年遐齡則被封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此時的年羹堯威鎮西北,又可參與雲南政務,成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

君臣知遇千載一時

年羹堯不僅在涉及西部的一切問題上大權獨攬,而且還一直奉命直接參與朝政。他有權向雍正打小報告,把諸如內外官員的優劣、有關國家吏治民生的利弊興革等事,隨時上奏。他還經常參與朝中大事的磋商定奪。比如耗羨歸公政策的推行,最早在康熙末年就有官員上疏建議,年羹堯也曾提出,但為康熙所斥責而未果。到了雍正上台後,山西巡撫諾岷等人又奏請實行,朝野上下一時議論紛紛。在此情況下,雍正特地征詢年羹堯的意見:「此事朕不洞徹,難定是非,和你商量。你意如何?」律例館修訂律例,雍正閱後發給年羹堯看,要他提出修改意見。

雍正二年(1724)冬,年羹堯入京覲見之前,雍正因其要來,就命各省地方大員赴京集會,四川巡撫蔡珽以沒有可以會商的事務提出不同看法,雍正又就此向年征詢意見。以年的行止來定其他地方督撫的行動,可見雍正把年羹堯的地位置於其他督撫之上,以使其政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在有關重要官員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則更是頻頻與年羹堯交換意見,並給予他很大的權力。在年羹堯管轄的區域內,大小文武官員一律聽從年的意見來任用。元年四月,雍正命范時捷署理陝西巡撫,不久想要改為實授,把原任巡撫調為兵部侍郎,雍正特和年商討這項任命。另一次雍正在安排武職官員時「二意不決」,就征詢年羹堯的意見,問他如果將陝西官員調往他省升用「你捨得捨不得」,要他「據實情奏來,朕依爾所請敕行」。四川陝西以外官員的使用,雍正也經常徵求年的意見。一次河南開歸道一職缺出,雍正一時「再想不起個人來」可以任用,就與年羹堯商量其人選。還有一次,雍正聽到對京口將軍何天培的為人有不同意見,就問年羹堯是否也有所耳聞,並希望他據實上奏,以決定其去留。年羹堯密參署直隸巡撫趙之垣庸劣紈絝,不能擔當巡撫重任,雍正遂將趙革職。江西南贛總兵缺出,朝廷擬用宋可進,年羹堯奏稱他不能勝任,請以黃起憲補授,雍正便依從了年羹堯的意見。

青海平定之後,雍正在給年羹堯奏摺的硃批中寫道:「爾之真情朕實鑒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年羹堯進京期間,即與總理事務大臣馬齊、隆科多一同處理軍國大政。雍正還因為他「能宣朕言」,令其「傳達旨意,書寫上諭」。年羹堯儼然成了總理事務大臣。

雍正跟年羹堯的私交也非常好,並且給予特殊的榮寵。雍正認為有年羹堯這樣的封疆大吏是自己的幸運,如果有十來個像他這樣的人的話,國家就不愁治理不好了。平定青海的叛亂後,雍正極為興奮,把年視為自己的「恩人」,他也知道這樣說有失至尊的體統,但還是情不自禁地說了。

為了把年羹堯的評價傳之久遠,雍正還要求世世代代都要牢記年羹堯的豐功偉績,否則便不是他的子孫臣民了: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這簡直就是以對年羹堯的態度來判斷人們的正確與否。

至此,雍正對年羹堯的寵信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年羹堯所受的恩遇之隆,也是古來人臣罕能相匹的。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堯入京覲見,獲賜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及金幣等非常之物。年羹堯本人及其父年遐齡和一子年斌均已封爵,十一月,又以平定卓子山叛亂之功,賞加一等男世職,由年羹堯次子年富承襲。

至此,雍正對年羹堯的寵信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年羹堯所受的恩遇之隆,也是古來人臣罕能相匹的。

在生活上,雍正對年羹堯及其家人也是關懷備至。年羹堯的手腕、臂膀有疾及妻子得病,雍正都再三垂詢,賜送葯品。對年父親遐齡在京情況,年羹堯之妹年貴妃以及她所生的皇子福惠的身體狀況,雍正也時常以手諭告知。至於奇寶珍玩、珍饈美味的賞賜更是時時而至。一次賜給年羹堯荔枝,為保證鮮美,雍正令驛站6天內從京師送到西安,這種賞賜可與唐明皇向楊貴妃送荔枝相比了。

雍正對年羹堯寵信優渥,並希望他們彼此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他對年說: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在念做千古榜樣人物也。

此時的年羹堯,志得意滿,完全處於一種被奉承被恩寵的自我陶醉中,進而做出了許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終招致雍正的警覺和忌恨,以致家破人亡。

盛極而衰身敗名裂

年羹堯的失寵和繼而被整是以雍正二年十月第二次進京陛見為導火線的。

在赴京途中,他令都統范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等跪道迎送。到京時,黃韁紫騮,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安然坐在馬上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態度竟也十分驕橫,「無人臣禮」。年進京不久,雍正獎賞軍功,京中傳言這是接受了年羹堯的請求。又說整治阿靈阿(皇八子胤祀集團的成員)等人,也是聽了年的話。這些話大大刺傷了雍正的自尊心。

年羹堯結束陛見回任後,接到了雍正的諭旨,上面有一段論述功臣保全名節的話:「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在這個朱諭中,雍正改變了過去嘉獎稱贊的語調,警告年要慎重自持,此後年羹堯的處境便急轉直下。

分析年羹堯失寵獲罪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擅作威福。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他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氣勢凌人: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諭」,把同官視為下屬;甚至蒙古扎薩克郡王額駙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

對於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理應優待,但年把他們留在身邊當作「前後導引,執鞭墜鐙」的奴僕使用。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必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大禮,跪請聖安,但雍正的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

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進呈其出資刻印的《陸宣公奏議》,雍正打算親自撰寫序言,尚未寫出,年羹堯自己竟擬出一篇,並要雍正帝認可。年羹堯在雍正面前也行止失儀,「御前箕坐,無人臣禮」,雍正心中頗為不快。

第二,結黨營私。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他還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四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官員在內的小集團。小說《兒女英雄傳》所寫紀縣唐實指年羹堯,說他是經略七省的大將軍,「他那裡雄兵十萬,甲士千員,猛將如雲,謀臣似雨」。這些都是藝術上的誇張,與實際情形有很大的出入,但也說明年羹堯的勢力之大。

許多混跡官場的拍馬鑽營之輩眼見年羹堯勢頭正勁、權力日益膨脹,遂競相奔走其門。而年羹堯也是個注重培植私人勢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親信,「異己者屏斥,趨附者薦拔」。比如他彈劾直隸巡撫趙之垣「庸劣紈絝」、「斷不可令為巡撫」,而舉薦其私人李維鈞。趙之垣因此而丟官,於是轉而投靠年羹堯門下,先後送給他價值達20萬兩之巨的珠寶。年羹堯就借雍正二年進京之機,特地將趙帶到北京,「再四懇求引見」,力保其人可用。遭年參劾降職的江蘇按察使葛繼孔也兩次送上各種珍貴古玩,年羹堯於是答應日後對他「留心照看」。此外,年羹堯還借用兵之機,虛冒軍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別當上了直隸道員和署理副將的官職。

4 年羹堯生平介紹

第三,貪斂財富。年羹堯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而在雍正朝初年,整頓吏治、懲治貪贓枉法是一項重要改革措施。在這種節骨眼上,雍正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雍正對年羹堯的懲處是分步逐漸進行的。第一步是在雍正二年十一月年羹堯陛見離京前後,此時雍正已作出決定,要打擊年羹堯。年羹堯離京後接到的那份朱諭就是對他的暗示。

第二步是給有關官員打招呼。一是雍正的親信,要求他們要與年羹堯劃清界限,揭發年的劣跡,以爭取保全自身;一是年羹堯不喜歡的人,使他們知道皇帝要整治年了,讓他們站穩立場;一是與年關系一般的人,讓他們提高警惕,疏遠和擺脫年羹堯,不要站錯了隊。這就為公開處治年羹堯做好了准備。

第三步把矛頭直接指向年羹堯,將其調離西安老巢。

到了三年正月,雍正對年羹堯的不滿開始公開化。年指使陝西巡撫胡期恆參奏陝西驛道金南瑛一事,雍正說這是年任用私人、亂結朋黨的做法,不予准奏。

年羹堯曾經參劾四川巡撫蔡珽威逼所屬知府蔣興仁致死,蔡珽因此被罷官,經審訊後定為斬監候;而年羹堯的私人王景灝得以出任四川巡撫。這時雍正已經暗下決心要打擊年羹堯,蔡珽被押到北京後,雍正不同意刑部把他監禁起來,反而特地召見他。

雍正已經暗下決心要打擊年羹堯,蔡珽被押到北京後,雍正不同意刑部把他監禁起來,反而特地召見他。

蔡珽陳述了自己在任時因對抗年羹堯而遭誣陷的情況,又上奏了年羹堯「貪暴」的種種情形。雍正於是傳諭說:「蔡珽是年羹堯參奏的,若把他繩之以法,人們一定會認為是朕聽了年羹堯的話才殺他的。這樣就讓年羹堯操持了朝廷威福之柄。」因此,雍正不僅沒有給蔡珽治罪,而且升任他作了左都御史,成為對付年羹堯的得力工具。

雍正三年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所謂「祥瑞」,群臣稱賀,年羹堯也上賀表稱頌雍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但表中字跡潦草,又一時疏忽把「朝干夕惕」誤寫為「夕惕朝干」。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說年羹堯本來不是一個辦事粗心的人,這次是故意不把「朝干夕惕」四個字「歸之於朕耳」。並認為這是他「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所以對他在青海立的戰功,「亦在朕許與不許之間」。接著雍正更換了四川和陝西的官員,先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恆革職,署理四川提督納泰調回京,使其不能在任作亂。四月,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最後一步是勒令年羹堯自裁。年羹堯調職後,內外官員更加看清形勢,紛紛揭發其罪狀。雍正以俯從群臣所請為名,盡削年羹堯官職,並於當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堯押送北京會審。十二月,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審判結果,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請求立正典刑。其罪狀分別是: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3條,專擅罪6條,忌刻罪6條,殘忍罪4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

雍正說,這92款中應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30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功勛卓著、名噪一時,「年大將軍」的威名舉國皆知,如果對其加以刑誅,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難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殺戮功臣的惡名,於是表示開恩,賜其獄中自裁。年羹堯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職,嫡親子孫發遣邊地充軍,家產抄沒入官。叱吒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失勢後,估計到雍正不會放過自己,可能最終難逃一死,所以給其貼身家人巨額銀票,讓他帶著兩個懷孕的蒙古小妾遠走高飛、隱藏民間,以延續年家的香火。這個情節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因為這時的年羹堯不僅不是沒有子嗣,而且還不止一個兒子。劇中還有一段劇情說,年羹堯是在雍正的另一寵臣李衛的監視之下於杭州的城門洞里自盡的,也不準確,實際上他是死於北京。

關於雍正為何殺年羹堯,史學界向來有爭論。有人說是因為年想造反,又有人說年羹堯當年參與了雍正與諸兄弟的皇位之爭,雍正這樣做是殺人滅口。我們不妨分析一下這些說法。

5 年羹堯生平介紹

犯上謀反難成定讞

有一種觀點認為年羹堯的死是因為他自立為皇帝。乾隆時學者蕭奭在《永憲錄》中提到:年羹堯與靜一道人、占象人鄒魯都曾商談過圖謀不軌的事。有的學者也持此說,認為「羹堯妄想做皇帝,最難令人君忍受,所以難逃一死」。而《清代軼聞》一書則記載了年羹堯失寵被奪兵權後,「當時其幕客有勸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觀天象,浩然長嘆曰:不諧矣。始改就臣節」。說明年確有稱帝之心,只因「事不諧」,方作罷「就臣節」。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充分依據的。

在封建時代最注重名分,君臣大義是不可違背的,做臣子的就要恪守為臣之道,不要做超越本分的事情。年羹堯的所作所為的確引起了雍正的極度不滿和某種猜疑。年羹堯本來就職高權重,又妄自尊大、違法亂紀、不守臣道,招來群臣的側目和皇帝的不滿與猜疑也是不可避免的。雍正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又喜歡表現自己,年羹堯的居功擅權將使皇帝落個受人支配的惡名,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雍正最痛恨的。雍正並沒有懼怕年羹堯之意,他一步一步地整治年羹堯,而年也只能俯首就範,一點也沒有反抗甚至防衛的能力,只有幻想雍正能看著舊日的情分而法外施恩。所以,他是反叛不了的。雍正曾說:「朕之不防年羹堯,非不為也,實有所不必也。」至於年羹堯圖謀不軌之事,明顯是給年羅織的罪名,既不能表示年要造反,也不能說明雍正真相信他要謀反。

從年羹堯來看,他一直也是忠於雍正的,甚至到了最後關頭也一直對雍正抱有很大幻想。

在被革川陝總督赴杭州將軍任的途中,年羹堯幻想雍正會改變決定,因而逗留在江蘇儀征,觀望不前。結果這反使雍正非常惱怒,他在年羹堯調任杭州將軍所上的謝恩折上這樣批道:「看此光景,你並不知感悔。上蒼在上,朕若負你,天誅地滅;你若負朕,不知上蒼如何發落你也!……你這光景,是顧你臣節、不管朕之君道行事,總是譏諷文章、口是心非口氣,加朕以聽讒言、怪功臣之名。朕亦只得顧朕君道,而管不得你臣節也。只得天下後世,朕先佔一個是字了。」雍正的這段硃批實際上已經十分清楚地發出了一個信號:他決心已定,必將最終除掉年羹堯。

直至年羹堯接到自裁的諭令,他也一直遲遲不肯動手,還在幻想雍正會下旨赦免他。但雍正已經下定決心,認為使其免遭凌遲酷刑並自裁以全名節已屬格外開恩,所以他應該「雖死亦當感涕」,因此年羹堯生路已絕。一個想要謀反的大臣怎麼會對皇帝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呢?雍正在給年羹堯的最後諭令上說:「爾自盡後,稍有含冤之意,則佛書所謂永墮地獄者,雖萬劫不能消汝罪孽也。」在永訣之時,雍正還用佛家說教,讓年心悅誠服,死而不敢怨皇帝。

直至年羹堯接到自裁的諭令,他也一直遲遲不肯動手,還在幻想雍正會下旨赦免他。

殺人滅口事出有因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年羹堯參與了雍正奪位的活動,雍正帝即位後反遭猜忌以至被殺。不只是稗官野史,一些學者也持這種看法。據說,康熙帝原已指定皇十四子胤題繼位,雍正帝矯詔奪位,年羹堯也曾參與其中。他受雍正帝指使,擁兵威懾在四川的皇十四子允題,使其無法興兵爭位。雍正帝登基之初,對年羹堯大加恩賞,實際上是欲擒故縱,待時機成熟,即羅織罪名,卸磨殺驢,處死年羹堯這個知情之人。有人不同意此說,主要理由是雍正帝繼位時,年羹堯遠在西北,並未參與矯詔奪位,亦未必知曉其中內情。但客觀上講,當時年羹堯在其任內確有阻斷胤題起兵東進的作用。

關於雍正帝篡改遺詔奪取皇位的情況,許多著述都進行了闡釋,各家說法,見仁見智,莫衷一是。雍正即位一事,確實疑點很多。而他即位後,又先後處置了原來最為得力的助手年羹堯和隆科多,讓人更不禁要懷疑這是做賊心虛、殺人滅口。當然,這只能算是合理推定,尚無鐵的資料作為支撐,所以,這種懷疑套句俗語說就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

我們暫且拋開雍正決心除掉年羹堯的真正動因不說,從年羹堯自身而言,他的死確實有點咎由自取。他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擅作威福,絲毫不知謙遜自保,不守為臣之道,做出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已為輿論所不容;而且他植黨營私,貪贓受賄,「公行不法,全無忌憚」,為國法所不容,也為雍正所忌恨。這就犯了功臣之大忌,勢必難得善終。所以《清史稿》上說,隆、年二人憑借權勢,無復顧忌,罔作威福,即於覆滅,古聖所誡。

10. 雍正和年羹堯之間是什麼關系

既是君臣關系,也是親戚關系,雍正是年羹堯的妹夫,最終被雍正皇帝賜死。

年羹堯之所以在雍正即位之初受到信任和重用,與他的真才實干是分不開的。但是,對於年羹堯成為雍正的心腹大臣,另外一種說法是年羹堯在雍正登基前就是雍正的人。

因為年羹堯的妹妹在康熙年間被選為雍正的側室福晉,因此,雍正與年羹堯的關系不僅僅是君臣更是親戚。同時年羹堯也成為了雍邸門人。

公元1725年(雍正三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堯押送北京會審。十二月,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審判結果,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請求立正典刑。其罪狀分別是: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3條,專擅罪6條,忌刻罪6條,殘忍罪4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

雍正說,這92款中應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30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功勛卓著、名噪一時,「年大將軍」的威名舉國皆知,如果對其加以刑誅,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難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殺戮功臣的惡名,於是表示開恩,賜其獄中自裁。

(10)堯羹年的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年羹堯(1679年—1726年),漢軍鑲黃旗人。在雍正即位之後,年羹堯迅速成了雍正最器重的大臣,兩人的關系甚至超出了君王與大臣的關系。

羹堯手握重兵鎮守西陲,才幹出眾。無論哪個皇子做了皇帝這樣的大臣都需要籠絡的。更何況年羹堯和雍正本來就是親戚,又是雍正的門人。

雖然以前不是很鐵心忠於雍正,但一旦形勢改變,雍正即位做了皇帝。他當然要鐵心為雍正建功立業,為自己尋求更大的榮華富貴。

雍正元年正月,雍正發出上諭:若有調遣精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就這樣,年羹堯在雍正繼位之初成了他在西部邊疆的總代理。

雲、貴、川的官員都要聽命於他,雍正看人眼光很高,但他對年羹堯的才幹評價一直很高,現在做了皇帝,有年羹堯這樣一個得力助手把西部治里的平平安安,自己不用多操很多心,對年羹堯的欣賞更是發自內心。

他曾在年羹堯的一份奏摺上批寫道:朕福薄,不能得爾之十來人也。意思就說你實在太優秀了,太讓我省心了,可惜我福氣不夠大,要是像你這樣的人有上十來個,我這皇帝當得太安逸。

熱點內容
國舅多金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7-26 21:02:51 瀏覽:235
許天下為卿心小說電腦版閱讀 發布:2025-07-26 21:01:00 瀏覽:488
女生好看末世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6 20:55:50 瀏覽:206
手機在線聽書軟體 發布:2025-07-26 20:43:56 瀏覽:389
好看冷主小說 發布:2025-07-26 20:35:45 瀏覽:876
情一動就心痛小說閱讀 發布:2025-07-26 20:35:04 瀏覽:861
言情經典小說帶肉 發布:2025-07-26 20:27:32 瀏覽:701
年下攻x年上受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6 20:27:31 瀏覽:710
t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6 20:13:58 瀏覽:377
同愛小說閱讀 發布:2025-07-26 20:12:59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