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龍最強的武俠小說
㈠ 金庸寫的武俠小說中,寫得最好的是哪一部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以金庸自己說的,晚期作品好於早期作品,長篇作品好於短篇作品。事實上我讀下來也是這個感受。因此,我個人覺得金庸寫的最好的是後期完成的作品天龍八部,其次是笑傲江湖。如果以整個系列算在一起的話,射鵰三部曲也是相當出色的,單一一部就稍稍有所欠缺。
先說天龍八部,這部小說可以說是金庸武俠的集大成之作,浪漫主義的高峰。氣勢恢宏,武功體系完整,情節曲折,扣人心弦。在人物設計方面,創造出了金庸小說中最完美的英雄人物蕭峰。金庸後期成熟的民族觀、世界觀也在這部小說中體現無遺,早已不再是早期書劍恩仇錄那種相對狹隘的漢人復國運動或是射鵰英雄傳里單一的保家衛國。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真正以全天下為考量,不拘泥於一國一族之利益,是家國天下的最高境界。
更難能可貴的是,天龍八部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小說名字就引用佛家經典。八部指佛經中的八部眾,帶指芸芸眾生,展現出因果循環中的無奈。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也與八部眾相對應,其命運也有所照應。如蕭峰對應天部、段譽對應龍部,在此不一一贅述。而小說的主要人物的結局也是一種解脫的體現。比如蕭峰為宋遼兩國的安危背叛了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家,而最愛的阿朱早已香消玉殞,只能以死明解脫,比如阿紫對蕭峰、游坦之對阿紫病態的愛也只能以死化解。 比如段正淳是個情聖,跟一群女人難分難解,最後的結局只能是一起死。如段延慶,一生執念報仇,但最後發現段譽是自己兒子,並且成為皇位的繼承人,心結已解,再無仇恨,飄然而去。比如蕭遠山慕容博,不共戴天之仇最終在佛法中化解。比如鳩摩智,執著於武功,在武功盡失後終成一代高僧。再比如慕容復,求皇位最終瘋魔,也許只有瘋了才能在精神世界中獲得解脫。這種思想在新修版里更為明顯。段譽最後在無量山洞裡重新看到玉像,突然明白自己愛的是玉像中的幻像,而非王語嫣,對王語嫣的痴迷實屬心魔作祟。而當王語嫣推倒玉像,碎了一地後,他對幻像的愛慕,對王語嫣的痴迷,都如鏡花水月一般消散。這個結局有人說毀經典,但我覺得相當好,符合了天龍八部全書的思想。
所以說,天龍八部以金庸小說中少見的悲劇形式,完成了最壯麗的篇章。
再說說笑傲江湖。笑傲江湖是一部傑出的諷刺作品。當時據說越南國會互相攻擊,都稱對方為岳不群、左冷禪。可見這部小說影響至深。書中塑造了偽君子岳不群、野心家左冷禪 、獨裁者任我行、政壇老江湖方證、沖虛,個個活靈活現。正派人士打著除魔衛道的旗號濫殺無辜,實則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擴張自己的勢力,如嵩山派滅劉正風滿門。相反那些為正派不齒小人物,如不戒和尚、田伯光、桃谷六仙、藍鳳凰等人,反倒盡顯可愛率真。任我行嘲諷東方不敗讓部下喊出肉麻的口號,等到自己重掌大權後卻變本加厲更加肆無忌憚尋求心理滿足。其實江湖中人,談不上是非善惡,俱是一樣。而真正能夠長久流傳的,是人間的真情,令狐沖任盈盈在當年曲洋與劉正風的笑傲江湖曲譜伴奏下歸隱,多美的畫面。
射鵰英雄傳
以 歷史 為背景,以兩位愛國志士後人,截然不同的人生為主線,以「靖」「康」為名,
來念當年靖康之恥。
小說開篇以全真教義士誅殺朝廷貪腐為始,以郭靖黃蓉等江湖義士抗擊金兵入侵為終,反映了當時的 社會 背景,朝廷貪腐無能,百姓多為不滿,民不聊生,正義之士揭竿而起,後因外族入侵,各方英雄人物以民族大義為先,團結一致對外,抵抗入侵。
《天龍八部》無疑是金庸先生作品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和難以逾越的高峰。
我們都知道金庸先生寫過很多經典武俠小說,而這部《天龍八部》是排在中晚期的作品,此時金庸還不到40歲,年富力強,也告別了之前的幻想路線,對人性的理解多了些層次也多了些拷問,這是精神上的一個跨越,再加上之前的文筆淬煉, 歷史 文化的積淀,故事脈絡的把控,這些內力適時的共同作用於這部小說,於是,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從情節上看:人物內容更豐富、矛盾沖突更劇烈,場面更波瀾壯闊,有恩,有仇,有壓抑,更有發泄,看起來也更過癮。
從人物設定上: 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蕭峰。這是天龍八部三個主角之一,他是遼人血統,又被漢人撫養;他生性明朗,不斷陷入愁雲慘霧;段譽,富貴家公子哥一枚,他的身世也足夠復姐姐妹妹親媽親爸養父之間錯綜交雜,虛竹,性格鮮明,憨實敦厚,卻也來頭不小,更重要的是作為少林弟子竟然有艷遇。
從價值觀上:金庸先生通過蕭峰這個角色,不停的帶領讀者去探尋:漢和遼誰是正義的?侵略和被侵略,誰是無辜的?正義和親情,哪一個是正確的?以牙還牙和寬容退讓,出路在哪裡?這些提問在以往武俠作品中從未出現過,如黃河浪濤滾滾襲來。
從創造性上: 除了這些沉重的東西,也不缺少浪漫。有蕭峰對阿朱的一片深情,有虛竹和夢姑在冰窖纏綿,有段譽抱得美人歸的欣喜,有段正淳的風流韻事屢屢被挖出,有美艷少婦康敏的偏執,有阿紫這樣的小妖女殺人不眨眼,有在小時候看到這些不得不說它刷新及震撼著我的三觀,每一個角色都深入人心,都讓人過目難忘。
《天龍八部》於是突破束縛,沖擊了正邪不兩立的傳統武俠價值觀本身,更有力量感。創造出豐富、激烈和引人反思的一部小說,這是金庸先生早期作品未能達到的。 與之較爭議的還有《鹿鼎記》,因為是金庸先生的收官之作,這部小說也頗具代表意義,以一種戲謔、諷刺的態度重新描寫了武俠世界。但相對於《天龍八部》,還是黯然了很多。
與金庸齊名香港作家倪匡說過:「凡有華人的地方,都有人知道金庸。」就連馬雲也不能免俗,自己的外號的就是「風清揚」。可見金庸小說影響力。眾所周知,金庸大師寫了十四部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短篇越女劍。這十四部武俠小說應該說伴隨我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歲月。金庸故去,世間再無大俠。
金庸的第一部《雪山飛狐》寫於1960年,收山之作《鹿鼎記》寫於1969年。至於說,哪一部武俠小說可以代表金庸大師的最高水平和代表,這應該每一個人看法都各有不同。
好看不好看是個人觀看法,你說《天龍八部》好,我說《天龍八部》雜亂無章。我覺得《連城訣》寫的好。你卻說《連城訣》過於陰暗,喻意、內容,文筆,影響都是影響標準的。 由於金庸小手基本上也都被拍成電視劇,由於電視劇拍攝的好不好。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說評價。這裡面影響最大的就是射鵰三部曲 。如果有人要看金庸武俠小說,應該從射鵰三部曲開始。射鵰三部曲里的很多設定都沿用下來,套路都差不多,屬於大眾化。是普通風格武俠的小說, 金庸曾經說過:「武俠小說的主旨是要講是非、講道義」。射鵰三部曲很好地體現了武俠道義核心價值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實際上能夠真正體現金庸水平的武俠小說應該是《笑傲江湖》和《鹿鼎記》,這兩部武俠小說有著極為強烈地政治隱喻和影射,無論這對兩部小說都是金庸後期作品,在寫作手法和境界上是最高的,無論文筆,意境,寓意都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這也是金庸的個人創造的巔峰 ,其中夾雜著金庸本人對政治,家國、民族的看法。個人認為金庸武俠小說寫的最好,巔峰之作是《笑傲江湖》,而《鹿鼎記》已經不是一部武俠小說。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金庸先生43歲之時。是金庸大師唯一一部架空 歷史 ,沒有實際 歷史 背景的武俠小說。 有人說:《笑傲江湖》是一部真正的、純粹的、十足十的武俠小說。 這里所有的人都有慾望,無論正邪,少林武當要保持現有態勢,因為他們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而日月神教既有內部矛盾,但對外的利益卻是一致的,左冷禪是外小人,而岳不群是偽君子。而男主令狐沖卻是最無辜,最憋屈的男主,令狐沖希望瀟灑自由,笑傲江湖。但最後卻不得不退出他的舞台。心有正邪是他的原則,在正邪的理解上,無疑令狐沖更加自由。 也就是作品立意深刻,所謂神功必須自宮。隱喻政治的可怕。其提煉已至化境,堪稱金庸全著第一,人物性格塑造突出,尤其是岳不群這一人物的塑造,堪設無與倫比。節奏始終引人入勝。 最主要的是作品立意深刻。
男主令狐沖的一生本想瀟灑走一生,但始終都是被動的,被時勢推動著走,沒有依照自己意願去生活,令狐沖在最黑暗的江湖最痛苦地生活著。而令狐沖能夠保持初心,在寂寞中、在黑暗中、堅持自我、守護初心實屬不易。 在一個叢林法則生效的地方,道義成為稀缺品。狠毒成為「品質」。而令狐沖是個例,林平之才是常態,岳不群是高級。東方不敗是極端。但最終男主還是離開的 江湖( 社會 )而走向平靜。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竊以為,以我等常人,可能還未夠資格來評判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哪一部是寫得最好的。
其實,不止在華人圈,金庸小說被翻譯成英、法、義大利、希臘、日、韓、泰、越、印尼等多國文字,國際影響巨甚,所以他才能夠成為英國劍橋、牛津名譽院士;獲得大英帝國官佐勛章勛銜、法國文化部法國藝術及文學司令勛銜,成為法國政府榮譽軍團騎士以及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
正所謂從諾貝爾獎得主到販夫走卒,從黃土高波到大洋彼岸,各個階層、各個地方,到處都有金庸迷。可能不少人看過那部據說是2016年最流行的韓劇《請回答1994》,戲中的醫學院大學生宿舍里就擺著一排金庸小說。
「百年一金庸」。其小說世界的雄渾廣大,令眾多的愛好者和研究者感到力不從心——比較一致的認識是:給金庸的小說下結論性評語,現在還不是時候。
或許,我等謙虛地說一聲,憑自己的感受,更喜歡金庸作品中的哪一部,較為恰當。
金庸最初寫武俠小說是為了賺錢,然後是為支撐《明報》局面,到了1960年代末期,才試圖在武俠小說的創作上做新嘗試,並表達自己的政治取向和對現實 社會 的看法。但自從1955年他在《香港商報》連載《書劍恩仇錄》(1957年結書出版),「金庸」就作為一個「神話」誕生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的創作一發而不可收。他連載的第三部作品《雪山飛狐》,在當時除大陸外的華人圈就已經被驚嘆為「石破天驚」,「全城爭讀」。接著,他開始邊寫邊連載第四部作品《射鵰英雄傳》。那是1958年,當時在香港不看這個連載的「簡直是笑話」。自此,金庸的武俠小說巨匠、大師地位,人人公認。
武俠小說是中國文學的一個特殊范疇。淵遠流長,可追溯到漢代的《游俠列傳》等。真正自成一家,是從上個世紀初開始,即所謂由舊武俠和新派武俠構成的「百年武俠小說史」。20世紀40年代前,曾有第一個黃金時代,稱為「百家爭鳴期」,以描寫俠客義行為主,但受到了文壇「正統」文人的猛烈抨擊。武俠小說的第二個黃金時代,是由梁羽生、金庸、古龍三巨頭撐起的新武俠「巨星時代」。
「金梁並稱,一時瑜亮」。時間上先有梁,後有金,但在作品深度和廣度方面,無論是從故事情節的奇詭曲折、人物性格的復雜多樣,以及揭示人生的深刻精闢上,金庸都遠勝梁羽生。
對金庸和古龍的比較研究,成果頗多。有人具體比較說——寫情:金堅韌,古浪盪;人物:金重歷練,古重經歷;敘事:金古典、渾厚,古現代、陽剛等等。還有人指出,古龍小說有著諸多商品化的弊病,時時添一些「色情」味精;為著牟利,下筆粗糙,信筆所致。這些問題在金庸作品中是絕沒有的。
人們為什麼喜歡金庸小說?這可能會用上那句話——「一千個人眼裡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里只能談談我自己的感受了。
第一,金庸把他要講的故事,基本都置於了具體的時代里,於是使故事有了厚重的 歷史 感。《越女劍》——春秋 ;《 天龍八部 》——北宋 ;;《射鵰英雄傳》——南宋 ;《神鵰俠侶》——南宋;《 倚天屠龍記》——元末;《碧血劍》——明末 ;《鹿鼎記》——清康熙年間 ;《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年間 ;《飛狐外傳》——清乾隆年間;《雪山飛狐》——清乾隆年間 ;《鴛鴦刀》——大約為清乾隆年間 。《笑傲江湖》、《俠客行》、《連城訣》、《白馬嘯西風》好像沒有明確的年代背景。有人經過嚴密的考證後認為:金庸應該是以明朝年間作為 歷史 背景來寫作《笑傲江湖》、《連城訣》的(《笑傲江湖》故意不明確年代,是因為它是一部 社會 寓言小說)。正因為金庸把他的故事放置在了具體的 歷史 背景之下,令人讀來很容易產生時代穿越的「現實感」,對當時民俗風情、 社會 概況、民族矛盾等等一目瞭然,對故事發展、人物命運也感同身受。這大概是其他的武俠小說都做不到的。例如《鹿鼎記》,寫盡了康熙朝所有的重要 歷史 事件,連釣魚島是中國的都寫到了。盡管韋小寶被戲說成件件參與其中,但畢竟還原了康熙朝的雄韜偉略(同時也揭露了種種的 社會 問題)。
第二,金庸在其所有小說中,都浸潤了濃烈深厚的中華文化。翻開他的任一作品,易經八卦、奇門算術、佛教道教、醫葯經絡、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滿目皆是,信手拈來。比如金庸小說中人物的名字,多有出處。王語嫣——「語笑嫣然」;周芷若——《漢書》「衡蘭芷若」;任盈盈——古詩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中「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之十《迢迢牽牛星》中「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十分符合小說中那個重情貌美的女子形象;鍾靈——成語「鍾靈毓秀」,聚集天地靈氣,孕育優秀人物。僅舉這幾例,有專門的研究文章可以查閱。金庸小說的章回題目也是非常講究的,往往連起來是一首詞或詩,如《天龍八部》的回目連起來就是五首詞。讀金庸小說,會不自然的浸淫於浩瀚的中華傳統文化之海,焉能不受益?
第三,金庸在他的小說里寫了一群不同以往、不同反響的俠。所謂俠者,「言必行,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千里誦義者也。」金庸寫了這樣的俠,如胡一刀、胡斐、苗人鳳、夏雪宜等。但他所鍾情的是俠的最高境界,即「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如陳家洛(在金庸筆下,他是屬於成長期的大俠)、袁承志、郭靖、楊過等等,他們往往是俠,同時又兼具民族英雄。金庸筆下的俠,充分體現著他自己的家國情懷。這方面的頂峰,確實應該算是蕭峰了,家仇國恨交織、私情大義糾纏(且跳出了狹隘漢族民族主義的窠臼),金庸塑造的這種悲劇性英雄的成色,絕不在莎士比亞之下。
第四,金庸筆下,始終在尋找他自己心中的英雄。金庸出生在海寧世家,自小飽讀詩書,同時又從小追求個性的獨立,關心國家民族的興旺。因為他的經歷,所以不難發現,他的小說里,一直想塑造他理想中的英雄——男人。第一個應該是郭靖。他相貌平平、資質愚鈍,但就是贏得了黃蓉的芳心,且在一個個關鍵時刻,顯現了男子漢的、俠的氣概。大概金庸對郭靖不很滿意,於是塑造了第二個楊過。楊過「離經叛道」,狂傲不羈,一改郭靖的性格,但仍然稱得上是俠之大者。可能金庸仍不滿意,所以又有了第三個張無忌。張無忌中和了郭靖和楊過的性格,具有堅韌的性格、不為強暴的勇氣,一切皆好,唯一不足是在趙敏、周芷若等一群女人之間優柔寡斷。於是有了蕭峰。蕭峰堪稱絕世英雄。《天龍八部》連曾代金庸寫過六萬字(新版中已刪除)的倪匡都贊不絕口。蕭峰應該就是金庸心中的正牌男人了。但竊以為,他其實似乎更喜歡後來的令狐沖。令狐沖和蕭峰都在大是大非上鮮明堅定,同時又在感情上忠貞深邃。可是,令狐沖比蕭峰性格上又多了瀟灑和詼諧。
如果問我更喜歡金庸小說的哪一部,我會首選《笑傲江湖》。
「無心插柳柳成蔭」,金庸在塑造理想男人的時候,不成想卻塑造出了更出色的女人,這就是黃蓉、趙敏和任盈盈。我想,許多男讀者,都會同意我的這一看法。據說,金庸曾一直暗戀香港影星夏夢,有研究者稱,在黃蓉、趙敏和任盈盈身上,都可以明顯看到夏夢的影子。
問我為什麼更喜歡《笑傲江湖》,因為我更喜歡令狐沖和任盈盈(很想找一張任盈盈的圖片,但看來看去,好像都與金庸筆下的原型相去甚遠)。
有人說,當代中國文學的頂峰是高陽和金庸。客觀說,金庸還是勝出高陽一籌的。金庸不同意把他的小說純看作武俠小說。我覺得極是。小說寫什麼不重要,而看是怎麼寫,寫成什麼樣。沒有 歷史 感的,沒有文化積淀的,讀完一遍再也不想重翻的,甚至沒有多少文字美感的,肯定不會是頂尖作品。
《笑傲江湖》是一部 社會 寓言,而《鹿鼎記》則是 社會 問題小說。這兩部作品是受到稱贊最多的。千萬不要說金庸從《書劍恩仇錄》反皇帝開始,到《鹿鼎記》效忠皇帝結束這樣的話,很可能被笑話的。我向大家推薦一本金庸傳記,(香港)冷夏寫的《文壇俠聖》,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對熱愛金庸作品的讀友,可能有所幫助。
正所謂「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金庸先生一共創作了15部小說。
而題主所問:金庸寫的武俠小說重,寫的最好的是哪一部?
我認為是《倚天屠龍記》。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金庸先生對此問題的看法。
據說曾經有一些讀者有幸見到金庸先生本人,於是忍不住追問金庸先生:您自己認為您的哪部小說寫的最好?
金庸先生回答道: 「長篇的作品比中篇、短篇的作品要好,後期創作的作品比前期創作的作品要好。」
依照金庸先生的觀點,他的封筆之作《鹿鼎記》才是寫的最好的作品?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金庸先生的說法或許有待去商榷。
那麼我來說說我的看法,為什麼《倚天屠龍記》才是寫的最好的作品。
武功的高下:
既然是武俠小說,那麼自然少不了「武功」的高下之分。有讀者曾經總結金庸先生的15部作品,發現金庸先生對於「武學」的設定為: 年代越往前,武學就越厲害。
那按照以此推算,《越女劍》的故事年代背景為春秋戰國時期,小說的「主角」阿青的武功是15部小說中,最高強的人物。
可金庸先生曾經也說過,在他所有小說中,武功最高強的主角是張無忌,他的原話是: 「很大可能是張無忌」 ,並有解釋說: 「張無忌集各家之長,應該比較全面。」
雖然阿青論及劍術,可謂極為高超,在原文中有描述:
可問題是,阿青一身的武功都在劍上,赤手空拳的阿青,能發揮出什麼樣的實力?我們不得而知,原文也沒有描述。但這個問題在張無忌身上就不存在,他徒手也好,握著各類武器也罷,均不影響他的發揮。
再加上作者的親口承認,金庸作品中論及「武功」,張無忌為第一。
而張無忌又是《倚天屠龍記》的主角,從武功高下來看,《倚天屠龍記》是寫的最好的作品。
個人成就:
說起個人成就,金庸筆下有被稱為「俠之大者」的郭靖,有「論英雄誰是英雄」的蕭峰,其餘「主角」如石破天被認為是「天真漢」,有狄雲被喚作為「老實人」,有韋小寶被封為「鹿鼎公」等等。
以郭靖、蕭峰二人來對比張無忌,郭靖一生貫徹「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號召群雄同守襄陽城,最終自身隨著襄陽城破而身隕,雖令人欽佩、惋惜,卻於大局無補。
而蕭峰則是雁門關外以一己之身,阻擋耶律洪基南下,更是為全「忠義」,以斷箭而自戧,可謂是可歌可泣,但《天龍八部》的結局未免太過「悲壯」了一些。
倒是張無忌,率明教之眾,又號召天下群雄抵抗元軍,不僅功成身退,而且還將稱帝的機會讓給了下屬。
論及成就,顯然不是金庸筆下其他的「主角」所能比擬的,更何況張無忌的那份胸襟氣度和22歲就攜美歸隱的結局。
所以,以個人成就論,《倚天屠龍記》才是金庸作品中寫的最好的那部。
主角的愛情:
愛情是永恆的話題,哪怕是武俠小說里也不例外。
縱觀金庸先生的15部作品的「主角」, 他們的「愛情」有多少是來源於現實生活,又能給我們啟發和借鑒、思考的?
先不說《鹿鼎記》中韋小寶的「愛情」,也不用想《射鵰英雄傳》中的「靖哥哥與俏黃蓉」,至於《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小龍女二人更是不用多說。
都是脫離現實生活,其用意也只是金庸先生為了鋪墊小說故事情節的需要而已。
唯有張無忌,小說中他有遇到周芷若、朱九真、殷離、小昭、趙敏等等,這就像現實生活中每個人要經歷不同的人一樣。
誰是自己心裡最不舍的?誰是自己最難以忘懷的?
金庸先生通過張無忌的話,讓我們學會看清楚,誰才是自己最愛的。
張無忌的「愛情」,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而不像其他「主角」,只是為了小說故事情節的需要。
所以,從「主角」的愛情來看,《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作品中,寫的最好的。
按照金庸自己的說法,他認為自己的作品中,長篇比短篇好,後期比前期好。
《鹿鼎記》作為金庸先生的一部長篇且是封筆之作,自然是最好的一部了。
金庸也確實表示過,鹿鼎記是他最滿意的作品。兩次修訂中,鹿鼎記是改動最少的一部,這一點也能看出金庸對這部作品確實很滿意。
從讀者的角度看,《鹿鼎記》盡管不是最受歡迎的,但是一定是最登峰造極的。
論文筆之老練,劇情之渾然天成,思想境界之高,這都是他其他作品所比不了的。
如果你先讀《鹿鼎記》,讀完之後再去讀《書劍恩仇錄》,你會明顯地感受到二者的區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以至於你會懷疑這兩部都是出於同一人之手?
盡管金庸的處女作《書劍》也很優秀,但是跟《鹿鼎記》比,這的不是一個量級的。從中也可以看出金庸寫作上的巨大進步,也能驗證他的自評(後期比前期好)很准確。
金庸的武俠陪伴我從少年到年過半百, 去年我還買了金庸武俠小說的全套,整天放在枕邊,隨時翻開,走入俠的世界快意恩仇。單從武俠角度來評價,天龍八部達到頂峰,再也無法超越,否則就會進入邪路。其次數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從文學角度來看鹿鼎記寫得最好,無論情節、人性、內容的深度各方面作者己付出全部心血。但嚴格來講鹿鼎記不是純武俠小說。
、
'
-
、
射鵰三部曲和《天龍八部》《鹿鼎記》這些長篇的確體現了金庸先生不著痕跡行雲流水的寫作特色!尤其是《天龍八部》,大開大合之間尤見氣度!不過,若從敘事技巧角度來看,我個人認為《雪山飛狐》最為巧妙,它猶如一出舞台劇一般,把兩代人的恩怨,幾十年的情愫,糅合在幾天的時間中,調動插敘、補敘各種敘事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漸漸清晰、漸漸飽滿,從而推向矛盾的最高潮——這一刀是砍了還是沒有砍?故事卻在這里戛然而止,任憑讀者無限遐想……真正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妙哉妙哉!
首先,從文學成就來說,個人認為笑傲江湖是金書中的巔峰之作,為何這么說,主要我在於笑傲江湖是金庸晚期的作品,那個時候金老的文字駕馭能力,故事敘述以及人性善惡塑造上面已經爐火純青了,這點和書劍恩仇錄作個對比就非常明顯,書劍畢竟是處女作,各方面還顯得有些生澀。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左冷禪,任我行等形象躍然紙上,文字敘述已臻化境,所以,金書作品首推笑傲江湖
㈡ 金庸和古龍寫的武俠小說有哪些
金庸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古龍 ▲楚留香系列 《鐵血傳奇》又名《楚留香傳奇》。分為: ①《血海飄香》 ②《大沙漠》 ③《畫眉鳥》 俠名留香 又名《楚留香新傳》。分為: ④《鬼戀俠情》(又名《借屍還魂》) ⑤《蝙蝠傳奇》 ⑥《桃花傳奇》 ⑦《新月傳奇》 ⑧《午夜蘭花》 ▲小李飛刀系列 ①多情劍客無情劍 又名《小李飛刀》。通常分為: 《風雲第一刀》、《鐵膽大俠魂》兩部 ②九月鷹飛 ③天涯明月刀 ④邊城浪子 《九月鷹飛》和《天涯明月刀》的前傳 ⑤飛刀,又見飛刀 古龍口述,丁情代筆。 ▲七種武器系列 ①長生劍 ②孔雀翎 ③碧玉刀 ④多情環 ⑤霸王槍 ⑥離別鉤 ⑦拳頭 又名《憤怒的小馬》,傳大部分由李涼代筆,未得證實。 ▲陸小鳳系列 ①陸小鳳傳奇 又名《金鵬王朝》 ②綉花大盜 又名《鳳凰東南飛》 ③決戰前後 ④銀鉤賭坊 ⑤幽靈山莊 ⑥鳳舞九天 大部分由薛興國代筆 ⑦劍神一笑 大部分由薛興國代筆 ▲其他後期作品 蕭十一郎 又名《淑女與強盜》 火並蕭十一郎 《蕭十一郎》後傳 歡樂英雄 大人物 流星蝴蝶劍 七殺手 劍花煙雨江南 結尾部分由他人代筆 絕不低頭 唯一的一部現代槍戰動作小說 三少爺的劍 「江湖人系列」之一 血鸚鵡 又名《十萬神魔十萬血》。「驚魂六記」之一。古龍創意,本記絕大部分以及後五記由黃鷹執筆。 白玉老虎 大地飛鷹 圓月彎刀 大部分由司馬紫煙代筆 碧血洗銀槍 英雄無淚 七星龍王 風鈴中的刀聲 結尾由於東樓代筆 獵鷹,賭局 又名《短刀集》,最後遺作
㈢ 金庸、古龍最受歡迎的小說各是哪本
金庸:《射鵰英雄傳》《鹿鼎記》
古龍:《風雲第一刀》(《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傳奇》
㈣ 請問金庸與古龍最經典好看的武俠小說是什麼,能給我推薦嗎。。。
金庸的十四本長篇小說都不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網上都可以查到,不過要是照我來說最經典的還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我覺得這兩部確實好看!電視劇和看書根本是兩種感覺,力薦!),倚天屠龍記,鹿鼎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也不錯
古龍的經典也不少武林外史,流星蝴蝶劍,小李飛刀,陸小鳳系列,楚留香系列,絕代雙驕,七種武器,多情劍客無情劍,大旗英雄傳等
有很多的,不用著急,隨便抽出來一本都很經典,如果喜歡長篇先看金庸的,短篇就先看古龍的
㈤ 好看的武俠小說(被譽為神作的5大武俠小說)
雖然說金庸古龍風華絕代的時代已經過去,武俠小說也早已經沒落,但並不是沒有經典的武俠小說出現,曾經作為通俗文學的第一大文體,武俠小說的影響力還是存在的!大陸新武俠,網路武俠,系統武俠,玄幻武俠等等這些伴隨時代發展,顛覆傳統的武俠小說雨後春筍般出現,扛起來了武俠小說最後榮光!
5本被譽為神作的武俠小說推薦,連刷五遍都毫不誇張!
一 《杯雪》小椴
杯是只普通的陳年木杯,雪還是多年前那場天涯初雪,江湖中,又還有誰記得這段杯雪之交?曾經會為這樣的文字所痴迷,而這也是《杯雪》給我的最初感覺。大量的古詩詞運用頗有點梁羽生武俠大師風范。以詩言志,意境深遠,人物塑造鮮活,三個主要人物,對應三個地方,相互之間看似分離卻又緊密聯系在一起,顯得精彩紛呈,布局巧妙,也蘊含著小椴對於江湖,朝堂的思考!
二 《昆侖》鳳歌
很多人批評這部武俠小說無非是身為漢人的主角梁蕭助元攻宋,但如果深入去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這段劇情也算是情有可原的,梁蕭在攻宋的抉擇中也是極為痛苦的!就整部小說來看,《昆侖》是當得起大陸新武俠第一書的稱號的,故事情節經過精心的編排,語言運用優美華麗,人物形象塑造立體自然,有著濃濃的金庸寫實之風,並且把數學融入到了武功之中,呈現出了一個全新的武俠世界。
三 《龍蛇演義》夢入神機
相比於夢入神機如今沒落的狀態,《龍蛇演義》稱得上是它的巔峰之作,國術流的集大成者。雖然依舊在感情方面描寫蒼白無力,但是其以傳統武術描寫為起點,以武者之間的爭斗推動情節,極為寫實,有著濃濃的豪情與熱血。主角一場又一場武者之間的對決,極為精妙的打鬥描寫,讓人拍案叫絕!
四 《死人經》冰臨神下
一本死人經,半部無道書。斬盡千人頭,啖吞百身骨。可以說道盡了這部武俠小說的精髓。這是一部反傳統式的武俠,各種陰謀詭計,黑得像墨水的世界,步步算計,稍微不慎就會萬劫不復。主角顧慎為為了復仇,只能小心翼翼,處處斗爭,在黑暗掙扎中求存。小說整體風格都是黑暗,壓抑的,有復仇,也有爭霸,讀之陰冷,慘烈,但也勝在真實,直擊人心!
五 《九鼎記》我吃西紅柿
這是一本嚴重被低估的武俠小說,也是我吃西紅柿唯一的一本武俠小說,雖然被普遍認為是披著玄幻的外衣,但骨子裡的還是傳統的武俠小說。也是我吃西紅柿文筆最好的一本小說,比之他其他作品,《九鼎記》只在一個地方講故事,主角以國術形意拳為基礎在九州崛起,進行爭霸斗爭,探索國術的更多可能性,人物刻畫有血有肉有骨頭,劇情設置凜然有序,非常精彩!
㈥ 古龍的這九部武俠小說,你一定要看!
古龍和金庸都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大家,但是金庸的作品在數量上比古龍少,金庸一共寫了15部武俠小說,他自己將自己作品名稱的首字連成了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上不太知名的《越女劍》。
而古龍一生卻寫了70多部作品,其中不乏古龍為了賺取稿費胡亂寫的,也有些只是寫好了開頭結果爛尾了的,也有些是跟前作有相似之處的,還有一些是找人代筆的。所以古龍雖然也有許多經典之作,但是也有一些作品其實並沒有很高的閱讀價值。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武俠小說迷,這9部古龍作品一定要看。
《陸小鳳傳奇》開創了硬派刑偵武俠類別,陸小鳳是有四條眉毛的傳奇人物,他還有一群有趣的朋友,包括花滿樓、司空摘星、西門吹雪等。陸小鳳是一個喜歡多管閑事的人,而且他總是可以莫名其妙的捲入一些離奇的案件當中。無論是幫助武林清除敗類,還是幫朝堂解決麻煩,陸小鳳都是當仁不讓的最佳人選。
《陸小鳳傳奇》一共有七部,分別是《陸小鳳傳奇》、
《綉花大盜》、《決戰前後》、《銀鉤賭坊》、《幽靈山莊》、《鳳舞九天》、《劍神一笑》。每一個故事都非常精彩,喜歡武俠和探案的人都值得一看。
楚留香是江湖著名的俠盜,也被稱為「盜帥」、「香帥」,楚留香應該是生活在陸小鳳之前的時代,是司空摘星的大前輩。楚留香有兩個好兄弟,分別是胡鐵花、姬冰雁,被譽為「雁蝶為雙翼,花香滿人間。」楚留香還有三個紅顏知己,分別是蘇蓉蓉、李紅袖和宋甜兒。
楚留香的武功並不算太高,但是他還有過人的智慧,卻可以擊敗武功比他高的人物。《楚留香傳奇》系列包括《血海飄香》、《大沙漠》、《畫眉鳥》、《借屍還魂》、《蝙蝠傳奇》、《桃花傳奇》、《新月傳奇》、《午夜蘭花》八個故事。
李尋歡是一個悲情人物,他為了朋友放棄了自己心愛的女人,卻得不到絲毫理解。他重病纏身,卻依然嗜酒如命。他雖然名滿天下,但是卻孤獨無比,所幸他遇到了一個跟他一樣孤獨、卻更加倔強的年輕人阿飛。
這是一本武俠小說,更是一本探究人情冷暖、世態變遷的作品。李尋歡從一出場就滿在暴風雪中喝酒,滿滿的悲情色彩,隨後遇到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的孩子,再遭受到世人的誤解,整部小說看起來非常壓抑。雖然最後的解決還是美好的,但是這個過程實在是太苦了,不忍再看第二遍。
據說《歡樂英雄》是古龍本人最喜歡的作品,因為這部小說寫得最肆意,雖然小說里還是充滿了傳奇色彩,也有江湖斗爭和陰謀,但是裡面的主角是一群十分可愛的人,郭大路、王動、燕七和林太平,每一個人都是武功高強的人,但是他們卻不願涉足江湖,寧願忍受飢餓也要在富貴山莊裡面生活。
這部小說的重點不在江湖,而在於人性的美好和朋友間的感情。正是由於朋友間的信任和感情,他們四個人才可以戰勝每一個敵人,最終有了美好的結局。《歡樂英雄》雖然是一部武俠小說,但是更像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裡面有諸多描述風景和心境的語句,讀起來都是一種享受。
七種武器分別是: 長生劍 、 孔雀翎 、 碧玉刀 、 多情環 、 霸王槍 、 離別鉤 和拳頭。表面上古龍是在講七種可以取人性命的武器,但是實際上古龍卻是在歌頌人性里七種美好的品德,分別是笑、自信心、誠實、仇恨、相聚、勇氣和不放棄。所以古龍實際上是一個很可愛的人,他可以寫出最讓人心驚膽戰的陰謀詭計,也會傳達最讓人感動的感情。
在講訴七種武器的同時,古龍塑造了天下第一神秘的幫派——青龍會。據說青龍會一共有三百六十五個分壇,一年也正好有三百六十五天。為青龍會效力的人數不勝數,並且高手如雲,但是直到最後,古龍也沒有把這個故事講完整,也沒有把青龍會說明白,所以其實這也算是一個爛尾的故事。
小魚兒與花無缺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的父母江玉郎和花月奴被移花宮的邀月宮主迫害致死,而邀月為了報復江玉郎夫婦,還在小魚兒臉上劃了一刀,並且帶走了花無缺,並撫養花無缺長大,希望花無缺和小魚兒自相殘殺,達到報復江玉郎夫婦的目的。
這部小說也塑造了許多經典的角色,除了小魚兒和花無缺以外,還有燕南天、邀月宮主、十大惡人以及重要的反派人物江別鶴等等。鬼馬精靈的小魚兒和風流倜儻的花無缺,是兩種完全相反的人物形象,出現在同一部小說里,滿足了多數人對英雄人物的幻想。
孫老伯是江湖的傳奇人物,他有至高的權利,有忠心的下屬和朋友,並且願意幫助他人。他還有強大的敵人,那就是萬鵬王領導的十二飛鵬幫。在老伯為朋友討回公道的時候,老伯遭到了十二飛鵬幫嚴重的打擊,老伯的兒子孫劍和下屬韓棠都為此喪命。而老伯自己也遭到了自己最信任的律香川的暗算,差點喪命。而最終老伯在孟星魂和易潛龍的幫助下,成功復仇。
這部小說模仿了《教父》,故事重在講訴詭變多端的武林斗爭,而淡化了對於武功的描述,喜歡看懸疑+武俠的人,一定會喜歡這部小說。
這部小說塑造了古龍小說中,唯一一個真正等同於世俗意義上的大俠形象,雖然古龍塑造了類似陸小鳳、楚留香、李尋歡等等人物,這些人物都很討喜,但是他們跟世俗人們認為的大俠都有一定的差距。這些人物雖然武功高強、機智無比,但是他們做事的風格卻一點都不像大俠。而鐵中棠卻並非如此,鐵中棠聰明機智,做事穩重,最重要的是他非常正派。
《大旗英雄傳》也是古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此前,古龍的小說都像是在模仿前人的風格,雖然也有好作品出現,但是古龍只是一個武俠小說家。這部小說的完成,就標志這古龍成為了武俠小說行列的宗師級別。而後古龍就開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武俠小說風格,並且寫出了其它經典作品。
神劍山莊三少爺謝曉峰,被譽為「神劍三少爺」,他少年成名,擊敗了無數的知名劍客,從此成為了武林中的大人物。但是三少爺卻厭倦了這一切,他離開神劍山莊,在一家妓院裡面做苦力,被稱為「沒用的阿吉」。而燕十三也是江湖有名的劍客,他的夢想就是殺死三少爺,或者被三少爺殺死。雖然三少爺想逃避江湖恩怨,但是最終他還是被逼重出江湖。
這本小說講訴了一個少年成名的大人物,如何逃避名望。這部小說似乎就是在寫古龍自己,這個時期的古龍也是成名已久,而他自己或許也已經厭倦了他的名聲。這部小說里蘊含這豐富的哲理思考,典型的古龍小說,意味深長。
㈦ 金庸和古龍的作品都有那些
一、金庸的作品如下:
1、《書劍恩仇錄》,1955年。
2、《碧血劍》,1956年。
3、《射鵰英雄傳》,1957年—1959年。
4、《雪山飛狐》,1959年。
5、《神鵰俠侶》,1959年—1961年。
6、《飛狐外傳》,1960年—1961年。
7、《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8、《倚天屠龍記》,1961年。
9、《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10、《連城訣》,1963年,又名《素心劍》。
11、《天龍八部》,1963年—1966年。
12、《俠客行》,1965年。
13、《笑傲江湖》,1967年。
14、《鹿鼎記》,1969年—1972年。
15、《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二、古龍的作品如下:
1、1955年 ,《從北國到南國》,第一篇短篇文藝小說。
2、1960年 ,《蒼穹神劍》,武俠處女作。
3、1960年,《劍毒梅香》,清華出版只寫4集14章。
4、1961年,《殘金缺玉》。
5、1960年 ,《劍氣書香》,真善美出版古龍只寫3集。
6、1960年 ,《月異星邪》。
7、1960年 ,《游俠錄》。海光出版。
8、1960年10-12月 ,《失魂引》,明祥出版 。
9、1961年,《劍客行》。
10、1960年10月-1963年7月,《湘妃劍。真善美出版。
11、1962年10月,《護花鈴》,春秋出版 又名《諸神島》。
12、1963年-1965年1月 ,《飄香劍雨》,華源出版 。
13、1963年4月-1964年8月, 《情人箭》,真善美出版。
14、1963年9月-1965年10,《大旗英雄傳》,真善美出版 。
15、1964年-1966年5月,《浣花洗劍錄》,真善美出版。
16、1964年4月,《龍吟曲》,真善美出版。
17、1961年,《名劍風流》,斷續書寫五、六年其後由春秋出版。
18、1967年4月,《武林外史》,春秋出版 。
19、1966年9月,《絕代雙驕》,春秋出版。
20、1967年1月,《楚留香傳奇》,真善美出版。
21、1968年,《多情劍客無情劍》,香港武俠世界連載。
22、1969年11月,《蝙蝠傳奇》,春秋合並出版 。
23、1969年,《蕭十一郎》,香港武俠春秋連載。
24、1971年12月,《歡樂英雄》,春秋出版。
25、1971年10月 ,《大人物》,春秋出版。
26、1971年5月-1972年1月,《桃花傳奇》,武藝期連載。
27、1971年8月,《流星·蝴蝶·劍》,春秋出版。
28、1973年10月 ,《邊城浪子》南琪出版 。
29、1973年,《陸小鳳傳奇》,明報發表。
30、1973年 ,《九月鷹飛》,南琪出版。
31、1973年,《七殺手》,南琪出版 。
32、1973年,《絕不低頭》漢麟出版 。
33、1974年2月,《長生劍》,南琪《武林七靈》之一 。
34、1974年2月,《孔雀翎》,南琪《武林七靈》之二 。
35、1974年10月,《碧玉刀》,《多情環》,南琪出版 。
36、1974年10月-1975年3月,《霸王槍》, 南琪出版。
37、1974年10月,《血鸚鵡》,南琪出版=。
38、1974年或1975年,《劍·花·煙雨江南》,南琪出版。
39、1974,《天涯·明月·刀》,南琪出版。
40、1975年,《拳頭》,南琪出版。
41、1977年8月,《三少爺的劍》,桂冠出版 。
42、1976年,《白玉老虎》,南琪出版 。
43、1978年,《圓月彎刀》,漢麟出版 。
44、1976年9月-1977年2月 ,《碧血洗銀槍》,中國時報連載 。
45、1977年,《大地飛鷹》,南琪出版 。
46、1978年,《七星龍王》,春秋出版 。
47、1978年10月,《離別鉤》,春秋出版。
48、1978年9月-1979年6月,《鳳舞九天》,民生報連載 。
49、1978年,《新月傳奇》,漢麟出版。
50、1979年,《英雄無淚》,萬盛出版。
51、《午夜蘭花》,以電影《玉扳指》續寫的楚留香故事。
52、1981年, 《飛刀又見飛刀》,萬盛出版。
53、1981年5月,《劍神一笑》, 萬盛出版。
54、1981年 《風鈴中的刀聲》, 萬盛出版。
55、1985年,《白玉雕龍》,萬盛出版(由申碎梅、薛興國代筆)。
56、1985年,《怒劍狂花》, 萬盛出版(大部分丁情代筆)。
57、1985年,《那一劍的風情》,萬盛出版(大部分丁情代筆)。
58、1986年,《邊城刀聲》,萬盛出版(大部分丁情代筆)。
59、1985年11月,《大武俠時代》,萬盛出版 。
60、1985.07.26-08.23,《財神與短刀》。
㈧ 古龍、金庸、梁羽生的武俠代表作
梁羽生:《七劍下天山》《白發魔女傳》《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
金庸:《碧血劍》、《飛狐外傳》《雪山飛狐》、《神鵰俠侶》、《鹿鼎記》等。
古龍:《楚留香傳奇》《陸曉鳳傳奇》《三少爺的劍》《蕭十一郎》等。
部分作品介紹:
1、《七劍下天山》為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代表作之一。於1956年首次在《大公報》上開始連載。
主要講述了清朝初年,以凌未風為首的天山七劍和反清志士一起為推翻清廷暴政而多方奔走的故事。
2、《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
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塑造了一個與傳統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3、《雪山飛狐》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小說以苗人鳳和胡一刀夫婦為主角,通過寶樹、苗人鳳之女苗若蘭、平阿四及陶百歲之口講述了數年前與此相關的武林風波,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江湖恩怨、藏寶尋寶、美女愛英雄的故事。這部小說有兩個重大的線索,屬雙線結構,真正的人物也在前台表演甚少。
4、《陸小鳳傳奇》是古龍寫的武俠小說。該小說以陸小鳳為主角,演繹了江湖上各種愛恨情仇的故事。
在古龍的原作中有以下7部:《陸小鳳傳奇》(又名《金鵬王朝》)、 《綉花大盜》(原名《鳳凰東南飛》)、《決戰前後》、《銀鉤賭坊》、《幽靈山莊》、《鳳舞九天》(連載時原名為《隱形的人》)、《劍神一笑》。
5、《三少爺的劍》是著名武俠小說家古龍的晚期作品中最成功的幾部之一,該書以劍神謝曉峰的內心掙扎為主線索,記敘一場凄厲的江湖故事。
本書以神劍山莊的三少爺劍神謝曉峰與慕容秋荻的感情恩怨以及謝曉峰與他們的孩子小荻的愛恨矛盾為引導,以謝曉峰與燕十三這兩個最偉大的劍客之間的最終決斗為中心,拿謝曉峰的經歷寫出江湖人的宿命。
(8)金庸古龍最強的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古龍作品的創作特色:
1、古龍的小說弱化了武功在武俠小說中的功用,表達了對武功武力的限制及使用武力的許可權限制與責任擔當。
2、古龍早期的作品是結構相對嚴謹,能首尾呼應,人物情節縱向發展,放得開,收得攏,人物多而不亂,並各具個性。小說注意渲染典型環境的氛圍,以情節的變幻來揭示人物個性。
3、古龍中期的作品結構的嚴謹,場面、人物、情節組合成一個完美的整體架式,總體上氣魄宏大。
4、古龍的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創造性的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古龍式武俠小說風格
㈨ 古龍、金庸、梁羽生,究竟誰的武俠小說成就最高
上世紀60年代,金庸先生開始寫《書劍恩仇錄》,這本小說也是金庸先生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金庸先生曾經這樣評論自己的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個字分別代表金庸先生生前所寫的十四部武俠小說。金庸先生的每一部武俠小說都被很多導演拍成了電影,有的武俠小說甚至被現在的人翻拍了十幾次。例如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被許多導演翻拍了數次,另外《天龍八部》這部武俠小說也是被人翻拍了很多次。金庸先生寫的小說愛把一個國家的命運與世間的兒女情長聯串聯在一起。就像金庸所說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三人當中文學成就是最高的應該是金庸先生。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人都被稱為中國武俠小說的三大祖師,三人當中最先寫武俠小說的人是梁羽生,梁羽生也被稱作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這三人在中國文壇以及中國都是家喻戶曉的,但是他們的寫作文學風格,各有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