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Ⅰ 有沒有「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小說
以前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過一部評書《義俠忠烈傳》就是說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全書共分為24回,穆桂英是在第12回才出現,那回題目是《楊宗保深山迷徑,穆桂英指路招親》。
Ⅱ 有沒有「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小說
《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是香港亞洲電視1998年製作電視劇、此劇為《楊家將》故事改編劇集之一。在民間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深遠的影響,後被移植改編為多種地方戲曲劇種,並於1998年在香港拍攝為電視劇。監制為楊紹鴻。
《楊家將》這本小說就是你所找的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原型。以前的連環畫本有這部,也有純文字版的書。
Ⅲ 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劇情簡介的介紹
巾幗英雄,捨生忘死破敵陣;楊家豪傑,一門忠烈保家國。 宋、遼兩國,一直戰爭連年。至仁宗年間,忠君愛國的楊家六子楊六郎(楊澤林)率兵迎戰,卻遭遼國大將耶律皓南(林韋辰)設陣圍困,六郎之獨子宗保(焦恩俊)捨身救父,因而遇上南之未婚妻穆柯寨女少主穆桂英(陳秀雯),兩人更私定終身。蕭後(宮雪花)欲侵中華,以燕雲十六州為獎賞,急召南回朝掌帥印。南手握百萬雄兵,擺下無堅不摧的紫微九煞天門陣,直迫宋境。桂英已懷宗保骨肉,但仍憑無比勇氣,不惜陣前產子,最終帶領宋軍成功大破天門陣,凱旋迴朝。 續集為《穆桂英十二寡婦征西》。
Ⅳ 《穆桂英》天門陣為什麼用降龍木
穆桂英用降龍木來破天門陣,是因為這個名字都不同凡響的,且剛好是天門陣的剋星。
降龍木是這段故事中重要的道具,對故事劇情的發展起到了推動重要的作用。
楊家將破天門陣是從楊宗保到穆柯寨開始的,然後才引發了楊宗保和穆桂英的婚姻,最終發展成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故事。
穆桂英本為穆柯寨寨主穆羽的女兒。
遼邦蕭太後進犯,在呂洞賓幫助下擺下了天門陣,元帥楊延昭率部出戰,屢戰不勝,而欲破此陣,則需要穆柯寨的降龍木,為此楊宗保攻打穆柯寨而與穆桂英相識,被女王穆桂英擒上山去。
桂英慕其英俊,欲與締婚。宗保不敢私自招親,穆桂英願獻出降龍木模範作用破天門陣,宗保允婚。
Ⅳ 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故事
北宋時,宋遼兩國爭戰不斷。蕭太後請來高人相助,擺下天門陣,再次興兵挑起戰火。焦贊和孟良見楊宗保被活擒上山,想著凶多吉少,回到三關,報知楊元帥。楊六郎聽了大怒,速來相救。兩軍陣前,楊六郎被穆桂英走馬生擒,正在此時,被楊宗保看見,急喊:"哪有個兒媳搶公爹!穆桂英聽了羞得滿面通紅,急忙將楊六郎拋下,拍馬上山。楊六郎被拋下馬來,哭笑不得,頭也不抬,上馬回營。楊六郎回到帥府,對穆桂英不但沒惱怒,而且贊不絕口,認為穆桂英年少有為,真是女中豪傑。於是經過一番思慮,定下了"斬子納賢"之計,引穆桂英救夫歸宋,大破天門陣。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傳統戲"轅門斬子"。穆桂英來到三關,由雙天官寇準提議,八賢王傳旨,為楊宗保和穆桂英完婚,全營慶三天。之後,經楊六郎保舉,八賢王准奏,穆桂英登台拜帥,統領兵馬,攻打天門陣。這天門陣,是按五行八卦所擺,講究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每個陣都有陣門、陣眼、陣腳、陣膽,而且大陣套小陣,子陣套母陣,陣連陣,陣接陣,陣挨陣,陣靠陣,縱橫交錯,星羅棋布,共是一百單八陣。穆桂英經過周密的調查研究,深思熟慮,又有她的恩師高山聖母和任道安、鄭道平、李大威等幾位世外高人的協助,楊家將祖孫、母女、父子、夫妻全部上陣,齊心協力,一舉攻破了北遼的天門陣。自此,遼國一厥不振,再也沒有力量南下侵擾了。
拓展資料:
人物簡介:
穆桂英,明朝時期熊大木所著小說《北宋志傳》及紀振倫所著小說《楊家府演義》中的人物,穆柯寨穆羽的獨生女,武藝超群,後嫁於楊宗保而歸楊家將之列,是不讓須眉的巾幗英雄。
穆桂英的人物原型是明末時期戰功非常卓越的女軍事統帥、巾幗英雄秦良玉,秦良玉曾任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官等職,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死後被追謚為忠貞侯。
穆桂英作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代表人物,戰績卓越,不輸男子,為國家付出了許多,其最顯著的戰績便是大破天門陣,為保衛宋國做出了巨大貢獻,與其夫楊宗保一同掛帥出征,平定廣西儂智高叛亂,五十多歲仍先鋒印,率領十二寡婦西征,雖在虎狼峽犧牲,但楊門女將還是大獲全勝,西夏也議和臣服。
Ⅵ 穆桂英掛帥的故事
穆桂英掛帥的故事:
穆桂英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她五十歲尤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
大破天門陣之後,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西夏,穆桂英親掛先鋒印,連破強敵,在虎狼峽(今古浪峽)遭到西夏的阻擊。為了探測敵情,穆桂英帶了兩名女將,沿一條小道爬過一座山頭,穆桂英向峽口瞭望,只見峽口處密密麻麻到處都是西夏的兵馬。
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陣密集的冷箭射來,穆桂英等三名女將當場中箭身亡。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幾名女將見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趕緊一起上來救援,但是懸崖實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楊門功夫最好的女將爬了上去。由於寡不敵眾,女將們最後全部犧牲在崖頂。
(6)武俠小說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擴展閱讀
穆桂英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與梁紅玉、花木蘭、樊梨花齊名,也是個「楊門女將」。她是楊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楊繼業的孫媳婦。雖然歷史上無證據證明穆桂英戰場上的功勞,民間卻流傳了許多故事。
穆桂英與佘賽花有許多共同點。佘賽花是因為打敗了楊繼業,楊宗保也是穆桂英的手下敗將;她們倆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丈夫的高。穆桂英比佘賽花高出一籌的是戰術。許多她的故事都關繫到她的戰略。佘賽花的戰爭故事卻是寥寥無幾。
楊家將都是豪傑,都會為國家付出一切代價,特別是楊門女將,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之一。
人們敬仰她,奉若神明,這是因為她確有很多過人之處:
(一)年紀輕輕,自作主張,挑選丈夫,不受禮制等框架限制。男人不同意,就像京劇演出那樣,把他縛綁,用刀架在脖子上硬意逼婚,這種以女性為主體的快速結婚模式,是穆桂英一大創造。後來的武俠小說如《兒女英雄傳》、《七劍十三俠》都有以此為濫觴的;
(二)剛過門的媳婦,就敢於挑大樑,掛帥破天門陣,丈夫不服令,鐵面無私挨打軍棍,可晚上回帳,仍是柔情脈脈,盡到做妻子的義務,正是一個好女人,柔中有剛,剛中見柔;
(三)永遠保持青春活力,人到中年還跨上桃花馬出征,風韻不減當年。在提倡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時代,如此作為,是很能激勵人心的。正所謂:婦女尚如此,男兒安可蓬;
(四)農耕社會大家庭很講究和諧,在天波府里男人少,寡婦一大群,卻能懂得調節、平衡上下左右的人際關系。看來她是很有些豁然大度的;
(五)對於朝廷,凡皇帝和大臣背離軌道者,就不買帳,她沒有當年老令公和楊六郎那種逆來順受,負辱忍恥的行為了。最後,楊家歸隱山林,她又是積極的支持者;
(六)雖然立志歸隱,不理朝中的政治斗爭,但一旦國家需要,立刻放棄個人恩怨,率兵出征;
(七)每臨戰陣,身先士卒,奮勇殺敵。
關於穆桂英的主要演義、評書和劇目。
穆桂英是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楊門女將也是在中國歷史上和民間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關於她們的演義、評書和劇目不下數百種。主要有:
穆桂英全傳,楊家將演義,穆桂英下山,穆桂英招親,楊宗保招親,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穆桂英征西,十二寡婦征西,穆桂英掛帥(梅蘭芳先生的傳世經典劇目)等。
香港電影《十四女英豪》描寫十二寡婦西征故事。該片曾獲第十一屆金馬獎,並參加法國2006第59屆戛納電影節。這部三十年前的舊電影大受歡迎,法國購買了正式版權。
Ⅶ 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大概意思
宋仁宗年間,遼國派兵南侵,楊家六子楊六郎率兵迎戰。遼國設天門陣困住宋朝兵馬。楊六郎的獨子楊宗保捨身救父,遇上穆柯寨女少主穆桂英,兩人私定終身。楊六郎為救楊宗保,被穆桂英走馬生擒。他不但沒有惱怒,反而認為穆桂英真是女中豪傑,定下了"斬子納賢"之計,引穆桂英救夫歸宋。穆桂英來到三關,與楊宗保完婚,登台拜帥,統領兵馬,攻打天門陣。天門陣按五行八卦所擺,共是一百單八陣,大陣套小陣,縱橫交錯,星羅棋布,異常凶險。穆桂英周密調查,深思熟慮,在她的恩師等幾位世外高人的協助下,楊家將祖孫、母女、父子、夫妻全部上陣,齊心協力,一舉攻破了北遼的天門陣。自此,遼國一厥不振,再也沒有力量南侵了。
Ⅷ 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劇情簡介
宋遼對峙期間,遼犯宋境,宋邊關守將楊延昭(楊六郎)率兵抗遼。楊延昭子楊宗保押運糧草返回途中,經過慕柯寨,雙射鴻雁,和穆桂英交手,穆桂英愛慕楊宗保忠良之後,賺宗保上山成親,隨後夫妻雙雙下山,穆桂英助楊延昭破敵。就這么一件大好事,在當時確犯了軍規大忌,「軍陣嚴肅,私自招親」,宗保被父親問斬刑。遂引起了楊延昭母佘太君的求情,宋朝二把手八賢王求情,最後還是穆桂英求情被準的故事。 楊延昭母佘太君求情,乃祖孫情。楊延昭不徇私情,秉公執法,堅持將宗寶問斬,大義滅親,以自刎威脅母親,巍巍凜然。法大於情。 八賢王求情,以權凌法。當然也含親情在內,八賢王為宗寶舅舅,但八賢王更重要的還是朝廷二把手,以權犯法,楊延昭依然不為所動,堅持原判,以罷官相抗,傲骨錚錚。法大於權。 穆桂英求情。在於勢。穆桂英以實力為基礎,以助宋抗遼為大義,即以宋朝最高利益——破天門陣為籌碼,終於說服楊延昭釋放了楊宗保。勢,即形勢。相比楊宗保私自招親和破天門陣,前者不過小事一樁,遠遠沒有後者重要和根本。所以,楊延昭還算聰明,順應形勢,依法但不拘泥,法服從於朝廷的根本利益。法永遠具有滯後性,需要依據形勢變化而變化。
Ⅸ 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為什麼要用降龍木呢
從明朝開始,北宋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百姓中廣泛流傳,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故事體系。到了清朝時,隨著"金呼家,銀楊家"的評書故事流行,楊家將更是被發揚光大,改編出無數個版本。其中《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故事在整個楊家將的故事體系中最受歡迎,甚至衍生出了獨立的楊門女將章節。這個故事出現得非常早,在明朝中前期的楊家將故事中已經有了存在。後來又經過數百年的演變,在各種表演藝術形式中出現,成為楊家將故事的經典篇章。而這個故事中最為關鍵的道具"降龍木",其發揮的作用也變得千奇百怪。
民間百姓對降龍木的認知,除了作為葯材外,驅邪避凶是重要的考量。而降龍木奇特的氣味,對於蛇蟲鼠蟻等家中出現的四害都有著驅離的作用。楊家將故事宗的蕭天佐和蕭天佑都是烏龍精轉世,而這烏龍精則一般被認為是蛇精修煉的高級形態。用降龍木打死烏龍精,也是印證了降龍木氣味可以驅離蛇蟲鼠蟻的自然現象。因此作者如此設定降龍木在楊家將故事中的作用,其實是隱藏這民間和民俗文化的成分。這種寫作手法在明清兩代的古典文學小說中較為常見,我們通過閱讀這些古典作品也能更深的了解我國古代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