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里的時間
1. 金庸小說的14部武俠小說中按時間先後排列
啥?你指的是寫書時間還是書里的年代?
我搞人物證明的哦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人物證明:乾隆
雪─《雪山飛狐》(1959年)
人物證明:乾隆
連─《連城訣》(1963年)
人物證明:MS沒有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人物證明:完顏阿骨打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
人物證明:成吉思汗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
人物證明:唐以後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人物證明:康熙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人物證明:沒有,估計是明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
人物證明:乾隆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
人物證明:成吉思汗之後
俠─《俠客行》(1965年)
人物證明:沒有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
人物證明:朱元璋
碧─《碧血劍》(1956年)
人物證明:在煤山上吊的那個
鴛─《鴛鴦刀》(1961年)
人物證明:乾隆
還有越女劍
人物證明:西施
2. 金庸十五部武俠小說按寫作時間和故事年代排列分別是什麼
按寫作順序排:
《書劍恩仇錄》
《碧血劍》
《雪山飛狐》
《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
《飛狐外傳》
《白馬嘯西風》
《鴛鴦刀》
《連城訣》
《倚天屠龍記》
《天龍八部》
《俠客行》
《笑傲江湖》
《鹿鼎記》
按作品中的年代排:
越女劍:春秋末年
天龍八部:北宋
射鵰英雄傳:南宋
神鵰俠侶:
南宋
倚天屠龍記:南宋
連城訣:明中前期
笑傲江湖:明中葉
俠客行:明末清初
白馬嘯西風:清初
鴛鴦刀:清中前期
鹿鼎記: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
飛狐外傳: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雪山飛狐:清乾隆四十五年
3. 武俠小說中的「一息」是多久
武俠小說中一息,指一呼一吸,比喻極短的時間。一個呼吸的時間,大概2~3秒
一呼一吸謂之息,用一呼一吸作為計算脈率至數的時間單位。一息是四至或五至,相當於70~80次/分。
《法海遺珠》卷二:「調勻八十一息。」注間雲:「一呼一吸,為一息。」《性命圭旨·享集·退藏沐浴工夫》:「一息尚存,皆可復命。人若知添油之法,續盡燈而復光明。即如得返魄之香,點枯賅而重茂盛。
(3)武俠小說里的時間擴展閱讀:
在道教術語中,回光者,非回一身之精華,直回造化之真炁,非止一時之妄念,直空千劫之輪回。故一息當一年,人間時刻也,一息百年,九途長夜也。
關於一息的成語:
一息尚存 yī xī shàng cún
解釋:息:呼吸,氣息;尚:還。還有一口氣。指生命的最後階段。
出處:
《論語·泰伯》:「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朱熹註:「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謂遠矣。」
一息千里yī xī qiān lǐ
解釋:一息:一口氣兒,喘一口氣的工夫。喘一口氣的工夫就一千里路。形容速度極快。 出處:宋·范成大《韓無咎檢詳出示所賦……次韻和呈,以資撫掌》:「峽船一息且千里,五兩竿頭見旛尾。」
一息萬變 (yī xī wàn biàn)
解釋:息:呼吸。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有很多變化。形容變化很多很快。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而且軍情一息萬變,不是可以捱時捱刻的事。
4. 金庸武俠小說時間順序
《越女劍》--春秋末年
《天龍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射鵰英雄傳》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神鵰俠侶》--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六年-開慶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倚天屠龍記》--1262/1263年。南宋末--元末明初
《連城訣》--明前中期,根據當時府縣設置,還有寶藏年代推算。
《笑傲江湖》--明朝的起止時間為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到公元1644年(崇禎上吊)。
《碧血劍》--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
《俠客行》--清初
《白馬嘯西風》--清初順治年間
《鴛鴦刀》--清中前期
《鹿鼎記》--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雪山飛狐》--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這一天里——從早上 "東方紅日甫從山後升起……"一直到"……月亮正圓……"。
《飛狐外傳》-- 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5. 武俠小說的日期是用的農歷還是什麼
看來在這里需要給樓主補點知識了,呵呵,知道陽歷日期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嗎?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定的!所以,古代是沒有陽歷的!中國古代用的是皇帝的年號紀年。比如清康熙共61年,明洪武31年用的都是年號紀年。霜降說的就是中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所以如果是中國的武俠小說所說的日期都是按農歷了!也就是我們稱作的陰歷!當然了,現在的一些網路寫手瞎寫的就不知所雲了,什麼西元之類的沒譜了,呵呵!
6. 誰能把金庸先生寫的武俠小說按時間排列啊
越女劍:春秋末年(約公元前485年-前473年) 書中提到越女授劍之後——「三年之後,勾踐興兵伐吳……」。則由越對吳的第一次復仇之戰應在公元前482年可知:越女之事當在前485年左右。 天龍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天龍八部》一書的起始終結本來是很清楚的,只是書中出現了幾處BUG,使考證者容易迷失方向。 《天龍八部》開始於大理天佑年間(第六回中說「保定帝在位十一年,改元三,曰保定、建安、天佑,其時正當天佑年間……」),但具體是哪年仍不清。這是因為目前史學家們只知道保定帝是從宋元豐五年到紹聖元年在位,但保定、建安、天佑這三個年號到底各佔了幾年,迄今尚無佐證。這樣我們就只能另找時間線索了——幸好,喬峰任幫主的時間可以給我們一個明確的時間坐標。 書中第十五回中寫喬峰「執掌丐幫八年……」,而汪幫主那封信「……下面注的日子是『大宋元豐六年五月初七日』。喬峰記得分明,那正是自己接任丐幫幫主之日……」,則可知喬峰是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當的幫主,以此推算,杏子林中商略平生意之時乃是北宋哲宗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而此時是三四月間,推算回去全書開始時應是上一年的秋冬季(拈花寺里的景象是黃葉飄落,考慮到大理氣候偏暖,應是秋冬季,從開始到鳩摩智劫走段譽經過了十八天,之後「這般走了十餘天,料想已出了大理國境……又行了二十餘日……這一日終於到了蘇州城外……這時正是三月天氣」),因此《天龍八部》開始於哲宗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 射鵰英雄傳: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開始的時候,張十五明確提到:「……光宗傳到當今天子慶元皇帝手裡,他在臨安已坐了五年龍廷……」。故故事開端於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而郭靖楊康生於1200年。 神鵰俠侶: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六年-開慶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神鵰俠侶》開始的時間可以由楊過的年齡推算:窯洞前出場時楊過是「十三四歲少年」;而由《射鵰英雄傳》中的相關情節可知,穆念慈是煙雨樓之會那年也即1218年在鐵掌峰上受孕的,加上十月懷胎的時間,則楊過應出生於1219年。由此可知,《射鵰英雄傳》一文的最後郭、黃遇到穆、楊母子時,楊過2歲左右;而《神鵰俠侶》則應開始於1219+13/14=1232/1233年。 倚天屠龍記: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四年-元順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262/1263年-1358年) 開篇郭襄遇到張君寶時張「十六七歲」,而「元順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時張三豐90歲,則倒推可知小說開始時應為公元1262/1263年,即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四年。 另外,開篇明確提到「郭襄……三年來沒得到他二人半點音訊……於是稟明父母,說要出來遊山玩水,實則是打聽楊過的消息……自北而南,又從東至西,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原……」,因此郭襄上少林應在華山之別後3、4年間。由上面《神鵰俠侶》年代考可知,也就是在公元1259年後3、4年,正是1262/1263年間。 由上可知,《倚天屠龍記》開始於1262/1263年。 連城訣:明中前期 論據1:書中的「知縣、知府」等官名和「荊州府、江陵縣」等建置,都是明清兩朝所有的。 論據2:丁典追憶凌霜華所述時提到「……承聖三年,魏兵攻破江陵,殺了元帝。但他聚斂的財寶藏在何處,卻無人得知……幾百年來,這秘密始終沒揭破……」梁元帝死於公元554年,既然說的是「幾百年後」,則至遲不能晚於公元1554年——其時尚在明中葉。 因此《連城訣》的時代背景應為明而不是清,且極可能是在明前期,至遲不晚於明中期。 笑傲江湖:明中葉(公元1500年後) 論據1:書中祖千秋評酒具時提到過「元瓷」,本朝之人當不會用此口吻敘述本朝之事,由此可知《笑傲江湖》的時代背景當晚於元,在明或清。 論據2:文中所提到的官職、地名、縣府建置均為明清兩代所特有。 論據3:《鹿鼎記》中有「……前朝有令狐沖……」之句,則為清代之前無疑。 結合前三條論據可知,《笑傲江湖》發生在明代。 碧血劍:明崇禎六年-清順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碧血劍》一書的起訖時間比較確定。 書開始於「(其時正是)崇禎六年……」,而結束於闖王兵敗離京、李岩自盡的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 因而《俠客行》當發生於明末清初的163X年-165X年(1620年+10年~30年),至遲不晚於順治朝;盡管這樣與鏢局業的興盛有些時間不合,也只能將就了。 白馬嘯西風:清初 論據1:書中明確寫了此時距高昌滅國(高昌麴氏王國立於北魏景明三年辛巳/公元501年,滅於唐貞觀十四年庚子/公元640年)已有「千餘年了」,則最早也得是1640年以後,即順治即位之後。 論據2:書中出現了山西鏢局(「……在山西省太谷縣開設了晉威鏢局……」)。據衛聚賢《山西票號史》考證,鏢局一行約起於明末清初,盛於康乾,最早為山西人創辦。依書中所描繪情形看,鏢局業顯已相當興盛,則至少應在清建國一段時間後。 由上述論據看,《白馬嘯西風》的歷史背景至早是清初順治年間,而實際上最可能是與後面的幾部書一樣,發生在康雍乾時期。 鴛鴦刀:清中前期 論據1:明確點明了是清朝。 論據2:文中提到了全國18省,則年代當在順治朝之後,光緒朝之前。 論據3:民間的反清活動在乾隆朝後已漸趨勢微,因此如書中所寫的蕭半和的父叔輩與滿清血戰而死、蕭半和自己甘做太監圖謀行刺之類的舉動,也以發生在清前期較為相稱。另外文中提到的當今皇上在做貝勒時就廣派密探尋訪武林至寶的舉動,雖不能說就此斷定,但也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那位雍正爺…… 鹿鼎記: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鹿鼎記》一書雖無明確提到年月,但通篇系依歷史事件貫穿而成,因而就以歷史史實為年代依據。 全書開始時陳近南救幾位名士一事發生於何時殊難確定,就馬馬虎虎地認為是和第二回的內容同時發生好了。而第二回開始的韋小寶歷險記則是發生在擒鰲拜之前的數月(最開始赴京城花了一些時間,後來「韋小寶和小玄子兩個月鬥了下來……」,再後來學大慈大悲手又「……這么半吊子的學上兩三個月……」)。史載擒鰲拜一事發生在康熙八年五月,那麼我們也就省點事,不再跨年份了,姑且認為全書也就開始於康熙八年年初好了。 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開始即明確點出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 之後的主要情節都發生在兩年時間里,從乾隆二十三年李可秀赴浙江任開始,九月黃河渡夜戰,初冬周綺結婚,轉過年來黑水營之圍(這與史載兆蕙征討回部在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相合),同年全書結束。 飛狐外傳: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公元1766年-1769年) 書開篇時,胡斐是個「十三四歲」的男孩,而胡苗決斗在「十三年前」。由下面《雪山飛狐》的考證可知,苗人鳳胡一刀決斗、胡斐出生均發生於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臘月,則此時為乾隆十八加十三等於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由此可知,胡斐此時應該是13歲而不是14歲(此時顯然未到臘月,胡斐還沒到14歲生日)。 雪山飛狐: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三月十五 這部《雪山飛狐》的起訖應該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最確鑿無誤的了:整部小說就發生在「……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這一天里——從早上 「東方紅日甫從山後升起……」一直到「……月亮正圓……」。 而苗人鳳胡一刀決斗、胡斐出生是在「二十七年前」,也即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臘月。
7. 哪位大神可以幫忙梳理下金庸小說的時間線
金庸的小說如果是按照他成書的時間來講的話
1955年是書劍恩仇錄,
1956年是鴛鴦刀和碧血劍
1957年是射鵰英雄傳。
1959年是神鵰俠侶和雪山飛狐。
1960年是飛狐外傳。
1961年是倚天屠龍記和白馬嘯西風,鴛鴦刀。
1963年是天龍八部和連城訣。
1965年是俠客行。
1969年是鹿鼎記。
1971年是碧血劍。
十五部作品連起來時。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其中越女劍排除在外。
有人分析,這也是金庸在香港這個特殊的地方,所誕生出的特殊的敏感和氣質。在動盪之中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
還有的人將每一個人物和歷史軸相對應,真正寫出了金庸人物的歷史軸,那是骨灰級的粉絲。比如某年某月國家有什麼大事,而楊康誕生在哪裡?又比如某年某月,歷史上有什麼大事?蕭峰在做什麼?這其實看起來既幽默又深沉。不是我這短短的篇幅可以承載的。希望大家自己去翻找。
希望我的答案你能夠滿意!
8. 金庸所以武俠小說按劇情的時間排列順序是什麼
金庸先生的小說長篇短篇一共15部,如果要說時代最早的,當然屬最不出名的《越女劍》屬於戰國時候吳越稱霸的時候的事情。《連城訣》雖然沒有交代時代背景,但是我覺得應該是南北朝時代的事情,那個時候是佛教繁盛的時期。下來的話,最早的應該從北宋宋哲宗起,《天龍八部》寫的遼,大理,西夏,北宋就是那個時代的故事,下來就是《神鵰英雄傳》屬於南宋時期的時期,當時應該是奸臣賈似道當權,南宋式微。再下來便是《神鵰俠侶》已經到了南宋的末期,而《倚天屠龍記》則橫跨宋,元以及明初三個朝代。《俠客行》應該寫的是明朝中期的事情,沒有戰亂,也不牽涉民族情仇,估計在明成祖左右。《碧血劍》寫的是明末清初的事情,大將軍袁崇煥已經身亡,以袁承志的年齡看來,明朝已經滅亡。《鹿鼎記》是康熙時期的事情,而《雪山飛狐虎》的時間應該稍微的晚於《碧血劍》,但因為時間跨度交代,從順治年代一直跨越到乾隆年間,因此《書劍恩仇錄》早於《飛狐外傳》。而《雪山飛狐》則跨越了《鹿》《書》和《飛》三部。《鴛鴦刀》雖沒交代時間,但從內容可以揣測,大致是清朝乾隆後期甚至嘉慶時期的事情。《白馬嘯西風》歷史朝代不是很清楚,但我個人覺得也應該是乾隆時期的事情。至於先後,不好變盤,只做拋磚引玉而已。
9. 金庸的所有武俠小說的時間順序是這樣的啊
1955-書劍恩仇錄
1956-碧
血
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
1959-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
1961-鴛
鴦
刀
1961-白馬嘯西風
1963-連
城
訣
1963-天龍八部
1965-俠
客
行
1967-笑傲江湖
1970-越女劍
1967-1972-鹿
鼎
記
哥們好不容易找全了金庸15部武俠小說時間排名順序。
10. 金庸武俠小說的創作時間是怎樣排列的
天龍八部創作於1963,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射鵰英雄傳創作於1957,:「靖康之變」往後,公元1126~1127年
神鵰俠侶創作於1959,射鵰之後20餘年
連城訣創作於創作於1963年,據推斷發生於明朝中期
俠客行創作於1965,較難推測,如非要加個時代,可能在1550-1630年間
倚天屠龍記創作於1961,元末明初。
碧血劍創作於1956,明末清初,略早於飛狐
飛狐外傳創作於1960年,故事發生於明末清初,晚於碧血劍
雪山飛狐創作於1959,故事發生於明末清初,晚於碧血劍
鹿鼎記創作於1969-72,康熙初年
鴛鴦刀創作於1961,推測在康熙統治後期、雍正早期。
白馬嘯西風創作於1961,推斷發生在康乾盛世之時
書劍恩仇錄創作於1955,乾隆在位之時
笑傲江湖創作於1967,推測較多,較可靠的推斷發生在清朝立國後百餘年之時
你可以按照小說創作時間順序讀,因為不同時期作家的創作風格不同,你可以看看金庸在不同時間段的不同風格;也可以根據有關聯的小說一起讀,比如射鵰、神鵰和倚天等;也可以直接按《金庸作品集》的順序來讀。沒有必要非按照故事發生的歷史朝代,因為這里有些小說朝代作者沒有明說,也難以考證。上面是大致的歷史順序,你可以參考!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