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歷史聯系
① 金庸武俠作品之間都有什麼聯系
《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之間的聯系不用說了,同時《倚天屠龍記》中最重要的倚天劍和屠龍刀就是神鵰俠侶中楊過的玄鐵重劍重鑄的,同時還把《武穆遺書》《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的秘籍放在其中,而峨眉派創始人事郭襄創造的,因此這三部戲是一個系列
然後是《碧血劍》中的九公主就是《鹿鼎記》裡面那個獨臂師傅,而《書劍恩仇錄》和《鹿鼎記》都是反清復明是統一的,但是紅花會與天地會有沒有關系就不得而知了。
還有《書劍恩仇錄》里紅花會里的人在《飛狐外傳》與《雪山飛狐》的出現過。因此也是不用說的了。
這些是比較明顯的,還有一些,比如《書劍恩仇錄》里的明教與《笑傲江湖》的日月(明)教之間我覺得怎麼也得有點關系吧。而《笑傲江湖》與《碧血劍》中都存在華山派。還有《碧血劍》中很大一部分是關於闖王的,而《雪山飛狐》以及《飛狐外傳》的主要劇情就是從闖王的貼身保鏢和闖王寶藏展開的,這其中聯系…………
至於其他幾部《白馬嘯西風》關系是不大的,以為他是關外故事。而《連城決》和《俠客行》他們雖然是長篇小說但故事背景也是比較獨立的。《鴛鴦刀》么,太短了,線索太少。
不得不說金大師很強大,他的小說,我不敢妄言說是歷史巨著,但肯定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標志。
② 金庸的武俠小說與他本人的經歷有什麼聯系
有些和他本人經歷,心境變化有關 ,有些與他家族中人有關
1662年(康熙元年),湖州莊家《明史》案,查繼佐受牽連,入獄五個多月。《鹿鼎記》中有提
查慎行一生作詩萬首,留世5158首,著有《敬業堂詩集》。《鹿鼎記》回目便是從詩集中選出來滴
查良鏞(金庸)為表哥徐志摩的才華所傾倒,《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的身上有徐志摩的影子。
查良鏞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父親徐申如最小的堂妹,是徐志摩的姑媽。
1936年金庸(13歲)龍山小學畢業,考入嘉興中學,第一次離開家鄉海寧袁花。 《射鵰英雄傳》中對嘉興的描寫,南湖、煙雨樓等。
1937年金庸(14歲)11月18日,海寧袁花受到威脅,父母家人逃難過錢塘江,在餘姚庵東鎮落腳。 母親患急性菌痢,缺醫少葯,在庵東鎮病逝。 《倚天屠龍記》第三章寫到過此地。
1940年金庸(17歲)因在壁報發表《阿麗絲漫遊記》諷刺訓育主任沈乃昌,被聯高勒令退學。
7月,在校長張印通和同學余兆文幫助下轉入石樑的衢州中學(創辦於1902年)。
《碧血劍》中的「石樑派」,曾寫到過衢州。 「山幽花寂寂,水秀草青青」(第五回)
1942年19歲5月下旬,金華、衢州即將淪陷,衢州中學搬遷前夕,提前畢業。
下半年,去重慶考大學,途經湘西,暫留一農場。 《連城訣》中狄雲出自湘西。狄雲的原型是查家一長工。據說原是磨坊工人,曾與一個小姐兩情相悅,但有一富家子弟看上小姐,因此變設下計謀冤枉他,入獄後給他編制了許多莫須有的罪名,直到金庸的祖父任地方官,才為他洗刷冤屈,長工也因此留在查家,金庸小時候上下學都是他送的。
1945年(22歲)應邀去湘西一農場工作, 《射鵰英雄傳》中一燈、瑛姑隱居於此,另外還有關於沅江纖夫的描寫。
1953年(30歲)寫電影劇本《絕代佳人》,夏夢主演。傳說最多的是:夏夢就是《神鵰俠侶》中小龍女的原型。我看了一些金庸朋友寫的文章,覺得這種可能性比較大!
金庸小說中對於民族本位的看法也逐漸的轉變,應該是和他的個人認識轉變有關吧
早期《書劍.》《射鵰》都是漢本位,之後《倚天》中男主角身邊的四個姑娘一個蒙古,一個波斯。到中期《天龍》變化更明顯了,三位主角一個遼國南院大王,一個大理世子,一個西夏駙馬。到《鹿鼎記》就已經民族大融合啦。。。回答完畢
③ 金庸各部小說之間有什麼聯系,先後順序是什麼
1972年9月11日,《鹿鼎記》完成了《明報》刊載的最後一篇。金庸宣布他不是在寫長篇武俠小說。這也預示著武術黃金時代的結束。
對於自己創造的武俠神話,金庸曾說,這是他沒有想到的:“我不能以小說作為賺錢和生活的工具來談論任何崇高的社會目標。我既沒有想過要教育青年,也沒有抱著振興國家、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但我寫得很開心,對底層的俠客群體有很多想像和鼓勵。”
每一次修改,情節都變了。新版的細節和結尾也略有變化,帶來不少反響。目前,兩岸三個地區的出版授權於廣州廣州出版社(始於2005年底,而不是原來的Sanlian書店)、台灣深遠的出版社和香港明河社。
金庸先生曾寫過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天龍八俠》中著名的一篇。
金庸武俠小說的順序,讓我們再梳理一下
倪匡代表作《六指琴妖》、《精武門》
按照小說的歷史順序:
《越女劍》中的春秋之末
北宋“天龍八部”
南宋後期射鵰英雄傳說
南宋後期的“神鵰英雄”
宋末明初的“天龍”
明末清初的“藍血之劍”
《鹿鼎記》康熙朝
乾隆“書劍與復仇”
乾隆年間《飛狐傳》
乾隆“雪山飛狐”
④ 金庸各部小說之間有什麼聯系,先後順序是什麼
金庸先生是現代武俠文化代表人物,一生寫了主要12部著作,並用每部著作第一個字組合在一起,成為兩句詩:
⑤ 金庸的三部曲之間都有什麼聯系啊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三部武俠小說合稱「射鵰三部曲」,是當代著名作家金庸著作。三部小說在情節上有承接關系。
《射鵰英雄傳》最初連載於1957至1959年的《香港商報》,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盡情頌揚了質樸厚道的平民英雄郭靖,在蒙古長大的漢人郭靖,不願做大將軍、大元帥和金刀駙馬,而冒險出走南歸,並與黃蓉共同死守襄陽重鎮,協力擊退蒙古的圍攻。
(5)金庸武俠小說歷史聯系擴展閱讀
金庸所創作的小說中無處不體現了對歷史意義及價值的探尋。他通過在小說中塑造武林門派之間、人與人之間、宗教與世俗之間、正教與邪教之間、國家民族之間以及朝代與朝代之間的恩恩怨怨,最終造就了不同個人、門派、國家、民族、教會、朝代的各種悲劇。
從本質上來說,金庸正是企圖通過在小說中抒發強烈的悲劇情懷,旨在達到解構負面價值、弘揚正面價值的效果。
在金庸創作的小說里,「情」與「理」深刻體現了生命本質與傳統道德之間的永恆矛盾,具體來說就是愛情與道德規范的沖突。
顯然,金庸的作品沒有過多的抑情絕欲的說教,更沒有與傳統道德文化相違背的濫情現象。他僅僅通過「情」與「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愛情中的悲劇意識。
通過對人真實生命的適當描述和張揚,反映了對禁錮人們和社會發展的「理」的反抗。金庸的愛情悲劇意識是對現代愛情的謳歌。
與大團圓的結局不同,金庸的小說更多的是直面邪惡的成功和俠客的失敗。然而金庸的創作同時也吸收了中國傳統悲劇意識的特徵,即在描繪悲劇現實的同時,也賦予其一定的彌合功能。
⑥ 誰能告訴我金庸每部作品的聯系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這就是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這三部是一個系列,合稱「射鵰三部曲」。其中《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的情節聯系比較緊密。
《飛狐外傳》是《雪山飛狐》的前傳,《飛狐外傳》主要敘述胡斐的成長歷程及他與袁紫衣、程靈素的愛情故事。
另外,《書劍恩仇錄》的故事發生在《飛狐外傳》之前,《書》中的一些人物也在《飛》中有出現。
《碧血劍》的故事發生在《鹿鼎記》之前,其中《碧血劍》中的一些人物在《鹿鼎記》中也有出現。
金庸作品歷史年代表:
1、《越女劍》——春秋
2、《天龍八部》——北宋
3、《射鵰英雄傳》——南宋
4、《神鵰俠侶》——南宋
5、《倚天屠龍記》——元末
6、《碧血劍》——明末
7、《鹿鼎記》——清康熙年間
8、《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年間
9、《飛狐外傳》——清乾隆年間
10、《雪山飛狐》——清乾隆年間
11、《鴛鴦刀》——大約為清乾隆年間
另外,《笑傲江湖》、《俠客行》、《連城訣》、《白馬嘯西風》沒有明確的年代背景,如果要用金庸的話來說,那就是「沒有時代背景的故事恰恰證明該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年代」。不過也有人經過嚴密的考證認為:《笑傲江湖》可能是明朝年間的故事,《連城訣》大概也是明朝年間的故事。但因為這只是推論,故沒有列在上面。
⑦ 金庸的作品有哪幾部是有關聯的
金庸的作品中《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屬於「射鵰三部曲」;《白馬嘯西風》、《鴛鴦刀》是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越女劍》是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金庸作品是金庸本人將自己所著全部作品名稱的首字連到一起作成的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由於金庸本人不太欣賞1970年的《越女劍》,因而未入對聯內。金庸小說之間經常有所關聯,除了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與笑傲江湖外,碧血劍與鹿鼎記,書劍恩仇錄與飛狐外傳皆有關聯。
金庸作品的歷史背景特點
金庸將其作品及其人物形象有機地融入到鮮明的歷史背景之中,如《射鵰英雄傳》的時代背景為南宋初年,宋、金對峙,以及蒙古崛起的這一時段。《天龍八部》的歷史背景為宋、遼、西夏以及大理等幾個政權縱橫交錯的時代。
《鹿鼎記》描寫的則是清朝初年,滿漢民族沖突的劇烈矛盾。同時,金庸先生在尊重歷史史實的前提下,將許多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納入到其文學作品之中,如完顏洪烈、岳飛、大理段氏、朱元璋、康熙皇帝、顧炎武等等,這些歷史上的真實人物與小說中的虛擬人物交相輝映,虛實相加,使小說更加真實生動,讀者更容易接受整個故事,不會令人產生虛無縹緲的感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金庸作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金庸
⑧ 金庸的每一部小說都有什麼聯系
金庸的小說協作部分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的,最顯著的就是射鵰英雄傳裡面的人物,至於各本書之間的人物關系,倒是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系,只不過運用一些固有的人物對於小說內容的進入有一定的幫助!就相當於現在的電視劇與續集的關系吧,其實人物有一定的聯系,但是故事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不必太當真!
下邊的是引用網路上別人的一些分析,給你看一下!
金庸武俠小說背景上的第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它們大多有其明確的時代背景乃至於准確的時間性。像清乾隆十八年開始的《書劍恩仇錄》,大明永樂六年開始的《碧血劍》,乾隆四十五年開始的《雪山飛狐》,等等,不一一列舉。用金庸自己的話說,之所以要寫明時代及歷史背景,無非要增加故事的「真實性」。
金庸武俠小說背景上的第二個突出的特點,是不僅選擇了明確的時間及時代背景,而且還選擇了一些特殊的時間及特殊的時代背景。——即歷史年代及背景大都選在朝代更替、社會動亂、民族矛盾激化這樣的歷史時期。選擇這樣的時期——明末清初、元末明初、宋末元初……
它的意義,首先體現在其矛盾的激化及民族國家的危亡之中,從而表現出古代英雄的民族主義與愛國精神,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進而不僅寫出了扶昆扶危的「俠」,而且能寫出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這是中國古典的一種傳統的理想精神,及一種理想的道德規范。其次,金庸的小說所選擇的時期,正是歷史興衰、朝代更替、社會動亂的時期,正是最動盪、最黑暗、最為困難深重的矛盾激化時期,同時又正是一個「亂世出英雄」與「黑暗裡盼救星」的時期,個人身心較無安全感卻又較自由或自由意識與自由追求較強烈的時期。這是一個英雄輩出——隱士也輩出——的時期。時代需要英雄, 呼籲英雄,也產生英雄,從而,這樣一些時期乃是英雄傳奇及傳奇英雄活動的最好的活動時期。正是提供武俠人物活動的最熱鬧的場景的時期,亦正是提供武俠小說的最好的故事情節與創作靈感的時期。再次,這樣一種特殊的歷史背景,這是探索與表現歷史、政治文化、人性的真精神及其深層本質的最好的時期,越是多種矛盾的激化與突出,越是社會與人生的動盪不安,歷史的本性、政治文化的本性及人性的本質也就會暴露得越充分。最後,這種類型的歷史時期的,乃是作家的「大眼界」的體現。它不僅給小說中的「俠」們提供了廣闊的戰場、舞台及復雜的人生背景, 也給武俠小說作品提供了巨大的場面、畫卷、曲折的情節、豐富的故事,也同時給小說的結構的宏大與復雜提供了應有的基礎。
金庸小說的第三個特徵,是將許多「歷史人物」寫進書中,並將其與「傳奇人物」熔為一爐,創造出一種「亦史亦奇」的武俠小說的特殊格局,妙在似與不似間。這樣寫的目的正在與使人弄不清真假,從而產生「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的藝術感受,使人看到的是「歷史的傳奇化」同時又是「傳奇的歷史化」。
與之相關的第四個特點,是它的結構方法及其形式的特殊形態,將歷史與傳奇巧妙地結構在一起。金庸的小說是將
朝廷——官府——江湖——山林——井市的社會的各層次;
戰場——官場——情場——技擊場——生活場景等人生的各個側面;
歷史的興衰——政治的本質——宗教的信仰——文化的遺傳——虛擬的情節;
社會的內幕——人際關系的恩怨情仇——人情的扭曲與伸張——人類良知與理性——人的心理慾望及其本能……
全都結構到了一起,從而形成一種特殊的豐富而又全面深刻的歷史背景,形成了金氏小說的真正的史詩結構與氣勢,這是其他小說難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