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劍掌三絕的武俠小說
㈠ 昆侖三聖何足道實力
1. 關於昆侖三聖何足道的詩句(昆侖三聖何足道乃何許人也)
關於昆侖三聖何足道的詩句(昆侖三聖何足道乃何許人也) 1.昆侖三聖何足道乃何許人也
從別的貼抄來的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人物,外號昆侖三聖,以琴、棋、劍三聖著名,後開創昆侖派。
何足道似乎談不上英俊,他「長臉深目,瘦骨稜稜」,一身白衣,三十餘歲的年紀,大概是樣貌清雅罷了。他多才自負,曲高和寡,故而寂寞,有知己難尋之嘆。郭襄與他初見,他便是獨自撫琴,空山之中,惟有招來百鳥相伴,空有絕高棋藝,只能劃地為局,自己跟自己對弈。然而,他卻不像楊逍、黃葯師那麼高不可攀,他在外號「昆侖三聖」之下,自名「何足道」,那不只謙虛,更有滿懷落索、自嘆徒負才華之意了。
看這多才多藝的中年漢子自憐自嘆,一如深閨嬌女自憐「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真是有趣得很。
看他對小郭襄一「曲」鍾情,更加有趣。郭襄觀棋脫口指點、論他琴意言詞中肯,何足道即時引為知音,喜不自勝,其實郭襄不過十六七歲,見識不見得高深,撫琴一曲,意雖雲雅,琴藝想亦平平,這西域痴人未免寂寞過甚,因而大驚小怪了。
不過,郭襄氣質清逸,胸襟爽朗,與何足道氣味相投,則是事實。於是他一見難忘,竟為她譜新曲,四處尋找她一聽,幸好找著,不然他更耿耿於懷,返回昆侖之後更加書空咄咄了。
何足道頗有書獃子味道,也有令人尊敬的情操和道義感。他遠自西域來嵩山少林,不過是受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所託,來傳一句莫名其妙的話,什麼「經在油中」,糊里糊塗跟少林和尚打了一場,無端落敗,無端懊惱。若非巧合與郭襄結識,真是一趟白忙。
2.有關「昆侖」 的詩句有哪些
1、昆侖使者無消息,茂陵煙樹生愁色。《昆侖使者》唐代:李賀
譯文:西王母的神鳥,還沒帶回長生的信息,茂陵的煙樹卻已深染愁色。
2、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獄中題壁》近代:譚嗣同
譯文:橫刀而出,仰天大笑,因為去者和留者肝膽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侖山一樣的雄偉氣魄。
3、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暑旱苦熱》 宋代:王令
譯文:高高的昆侖山有常年不化的積雪,遙遠的蓬萊島有永不消失的清涼。
4、天馬徠,開遠門,竦予身,逝昆侖。天馬二首·其二兩漢:劉徹
譯文:將駕著天馬,高飛到遙遠的地方,無可限期。天馬既來,開通了上遠方之門,可以上昆侖山去會神仙了。
5、廣陵花盛帝東游,先劈昆侖一派流。《汴河亭》唐代:許渾
譯文:揚州百花盛開隋煬帝御舟東游,先將發源昆侖的黃河鑿渠分流。
3.昆侖派的昆侖三聖
昆侖派本來遠處西域,從來不履中土,一直也不大為中原武林所知。
後來昆侖派出了個百年不遇號稱「琴劍棋」三絕的「昆侖三聖」何足道,受人所託,親赴少林欲替人了卻一樁舊事,不料因種種緣故卻惹下了一樁恩怨。
三個西域少林派的俗家弟子潘天耕、方天勞、衛天望聞知「昆侖三聖」名頭,容不下「劍聖」二字,想逼何足道去了這個名頭不可,何足道為人疏狂,頗有書獃子的痴氣,便派人和這三人約好在少林寺相見,想兩番功夫一番做,在少林留下紙箋,欲領教少林派七十二項絕技,雖最終為覺遠的九陽神功所擊退,但以武功一舉震驚中原武林,至此昆侖派開始聞名。
4.描述郭襄的詩句
風陵夜話,
金釵邀客。
那一場風雪中,
我看見我的愛情。
那一方鮫帕,
飄落在風中,
也飄落在我的心底。
從此,
我的心便如黑沼中的那尾靈狐,
再也不曾平靜。
三根金針,
是你給我的願望。
我輕輕的說出前兩個,
卻把第三個永遠埋在心底。
華山黃葉飄零,
我獨立的倩影目送你們離去的背影。
千山暮雪,
隻影向誰去?
思念是一種痛苦,
也是一種幸福。
我卻用一生來尋找和思念。
紅了的櫻桃,
綠了的芭蕉,
如水逝去的韶華。
金頂的那片佛光或者該使我解脫了吧。
於是,
青燈古佛,
經書長卷。
有人說,
少室山頂,
何足道為我奏了那曲蒹葭。
也有人說,
武當山上,
張三豐因我出家當了道士。
我拈花微笑。
沒有人知道,
我的青春,
早在十六歲那年,
就已埋在清風吹葉的華山之巔。
我的愛情,是風陵渡口的那場風雪,突如其來;
我的快樂,是襄陽城的那場煙火,美麗短暫;
我的思念,是眼中決堤的秋水,煙波連綿;
而我的寂寞,卻是寂寞冰雪,橫絕峨嵋巔。
5.誰記得倚天屠龍記上是不是寫過昆侖三聖何足道創利得昆侖派
非也,樓上錯也。新修版中昆侖派並非何足道所創,只不過何足道是昆侖派第一代成員中武功最強的。至於昆侖派祖師,最佳答案,是不確定的。
且看原著: 封壇主眼角也不掃他一下,說道:「程賢弟,一個人便算學得幾手三腳貓的劍法,行事說話總得也像個人樣子,你說是嗎?」程壇主道:「昆侖派自從靈寶道長逝世之後,那是一代不如一代,越來越不成話了。」
靈寶道長是西華子的師祖,武功德望,武林中人人欽服。
神鵰原文:
八人躬身向郭襄行禮,自報姓名,群雄一聽,無不駭然,原來當先一個老和尚,竟是五台山佛光寺方丈曇華大師,素與少林寺方丈天鳴禪師齊名,其餘趙老爵爺、聾啞頭陀、昆侖派掌門青靈子等,無一不是武林中久享盛名的前輩名宿。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人物,外號昆侖三聖,以琴、棋、劍三聖著名,後開創昆侖派。原先在第一版(明報連載版)中,設定何足道是後來昆侖派的創派祖師。但與神鵰俠侶中出場的昆侖掌門青靈子產生沖突,因此金庸在第三版把何足道歸為昆侖派何太沖等弟子的前輩;其師傅是神鵰俠侶中出場的青靈子,師兄是後來當上昆侖掌門的靈寶道長,何太沖、班淑嫻等均是靈寶道長一脈的弟子。
在金庸及其他很多武俠小說都會登場的門派之一,以輕功卓絕聞名,在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中被選入武林六大門派,《神鵰俠侶》中出現的楊過友人青靈子,便是該派掌門人,而其徒弟何足道更為其中表表者,在《倚天屠龍記》開頭時一度登場,與郭襄結為至交,更在挑戰少林寺時大出風頭。何足道外號「昆侖三聖」,乃是,主其才藝在於琴、劍、棋藝。
在《倚天屠龍記》中正式擔任掌門的是何太沖,他師承何足道師兄靈寶道人一脈,師傅是白鹿子,由於白鹿子死於明教高手時並未留言由哪名弟子繼任掌門,使昆侖派因爭奪掌門之位而內斗劇烈,最後是何太沖得師姐班淑嫻傾力相助,順利接任掌門,兩人也結為夫妻,在少林屠獅大會前夕,雙雙死於三渡鞭下。
在幾度更動中,金庸也設定過其他昆侖高手,如跟白鹿子同輩的游龍子及何太沖的師兄玉虛道長。由於游龍子敗給楊逍而氣死,所以昆侖派上下一直猜測楊逍就是殺害白鹿子的兇手,因此極為仇視明教。
後來在《笑傲江湖》中擔任掌門的震山子更有「乾坤一劍」之外號,但戲份不多。
㈡ 《倚天屠龍記》里六大派的實力排名是什麼樣的
六大派是武俠小說里常出現的門派,也是金庸宇宙步入通俗武俠的開端,《倚天屠龍記》其實就是一部金庸宇宙的六大派起源。
在故事開始時,六大派單一實力是不及明教的,以張翠山、張無忌兩個時代來評述六大派實力排名。
武當派
看看《笑傲江湖》原作小說當中,華山派氣宗掌門人君子劍岳不群的表現;然後,再看一看,《倚天屠龍記》小說里華山派的掌門人鮮於仲通在光明頂的表現,就足以說明一切了,其他的也不用做太多的解釋了!
㈢ 主人公師傅叫洪三絕,有三樣絕學,開頭有首詩叫'劍在手中握,一掌震天下'
這首詩是這樣的
一掌震天下,琴聲動武林,劍在手中握,逍遙萬里行
應該是司馬紫煙的《情俠》
師傅叫做黃三絕
你上網一搜就有了
㈣ 求一本很早的武俠小說名字。裡面有殘琴三絕
終於找到了,名字叫俠魔恩仇,作者是司馬嘯風
㈤ 金庸武俠小說中有哪些非主角人物,出場時候武功很驚艷呢
金庸武俠小說里的主角,雖然大部分出身都不凡,但大多是朴實無華之輩。比如郭靖出場敦厚的傻小子,狄雲是個鄉下小子,張無忌也是個病蔫蔫的少年,石破天更像是一個純粹的傻子,就連段譽貴為王子,出場的時候因為從家裡逃出來,不過是個文弱書生形象。但是不少配角出場十分拉風,展現的武功也十分嚇人。
第一個出場拉風武功厲害的當屬天龍鳩摩智,鳩摩智身份尊貴,是吐蕃國師,他出場的時候是帶著一堆隨從一起,一邊吟唱佛經一邊奔著天龍寺而去。看書中描寫,天龍寺眾高僧在練劍等鳩摩智來,忽然聞到一股柔和的檀香飄來,又聽到若有若無的梵唱,鳩摩智還沒出場,這氣勢已經做足了,而且不同於一般人視覺沖擊,人家是聲、味、色全方位立體化出擊,可謂金庸小說拉風出場最高規格之一。鳩摩智出場拉風,出手更是不凡,一人應對天龍寺六大高手的六脈神劍不落下風,武功之高,連天龍寺老和尚都要贊嘆天下無敵。不過這裡面我始終有點不解,雖然鳩摩智點名要六脈神劍,天龍寺六大高手因為內力不足,一人修煉一脈,臨時抱佛腳,所以六合一才勉強贏鳩摩智半招。但是裡面枯榮大師、保定帝等都是一流高手,如果不拘泥六脈神劍,就用本來功夫,鳩摩智再厲害也要被暴揍啊。不管怎麼說,大輪明王鳩摩智出場之拉風,武功之高強,綜合出場驚艷指數當屬金庸小說第一。
㈥ 求一本武俠小說名字 書中有個人物叫左玄,不是主角。。 求高人解答
初中時候看過實體書,叫《江湖血鴛鴦》主角盧韻,她的母親叫盧韻梅,父親乃是龍虎門叛徒,外公號隆中俠隱盧世澤,師父是左玄,喜歡左玄的女兒左慧姑
㈦ 一部武俠小說,開篇洪三絕以琴劍掌三絕殺死很多人,身負重傷後,將一身絕藝傳給主人公。
師傅叫做黃三絕吧?出自司馬紫煙的《情俠》。
開頭有首詩叫「一掌震天下,琴聲動武林,劍在手中握,逍遙萬里行」,說得就是他的三樣絕學
㈧ 我找本小說,主角是穿越的,有三絕 劍絕 琴絕 醫絕,叫什麼忘了 , 有沒有看過的告訴我名字。。。
貌似見過,可惜我也忘了
㈨ 求兩本武俠小說的名字
《情俠》作者:司馬紫煙
「一掌震天下,琴聲動武林,劍在手中握,逍遙萬里行」
《摯愛狼少年》作者:聖靈泉
㈩ 一本很早的武俠小說:三絕老人有三種武功鵝拳、龍刀、流星珠,收了兩男一女三個徒弟,讓他們下山找尋以前
我忘了這書的名字..因為我也沒有看完..那時我才13歲...時間是1984年..而現在是2017年12月11日.......現在我都老了......先生...看來你的年齡與我差不多.......希望..青春常在..笑口常開....過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