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學和網路小說一樣嗎
❶ 網路文學能不能算是文學
文學是什麼?文學包羅萬象,她既是天地萬物的深情描繪,又是人類心靈深處的細微體驗。但是看網上文學大多數都是比較平庸的。
至於網路小說名字和主題,也都帶有很大隨意性。網路小說名字一般強調霸氣、跟風、易懂,至於與主題的聯系倒也是其次了。而網路小說主題的表達也不是事先計劃好的,甚至很多作者網路小說都開了,自己想表達什麼主題都不知道,也只是隨著網路小說什麼時候結尾,好賴出個主題,體現在結尾人物命運中,斷更之後也就更談不上主題了。所以網路文學不能算是文學。
❷ 什麼是網路文學
首先,還是先說一下我對網路文學的認識。我個人認為網路文學是一種在被稱為「第四媒體」的網路上發布、傳播並獲得回應的文學存在形式,至於這種形式的合理性、自足性,乃至於人們所議論的獨立性、革命性,都有待於時間的證明。這是我自己的看法,與它自己是什麼無干。在激烈然而混沌的爭論中,網路文學作為一種面目模糊的文學樣式產生了,但它的定義——它的出生證尚在辦理之中。
我對這個東西有幾種戲說。
一、平民文學
——突然來了一個機會,空空的沒有目的……機會到底是什麼,一時還不太清楚,而行動已經雷厲風行而且嚴肅。
——《投機分子》
一種在網路上的表達機會進而也是一種在其他媒體上發言的機會突然降臨,與在心頭彌漫已久的傾訴慾望一拍即合,就產生了這個概念不清的網路文學。盡管如此,網路文學的迅速蔓延卻是不爭的事實,這個網路與文學的私生子長得很快,但大家卻不知道它要長成什麼樣子。基於目前泥沙俱下、來勢洶洶的蔓延態勢,實際上否定了在當下立即給出網路文學合適定義的可能性。我仍然傾向於網路文學是一種文學試點或試驗的看法。它的首要特徵就是,網路給了文學一個相對自由寬容的生存空間,平民話語終於有機會同高貴、陳腐、故作姿態、臃腫、媚雅、世襲、小圈子等等話語並行,在網路媒體上至少有希望打個平手,我從點擊數和跟帖數上看到了這個趨勢,並且體會到了:網路就是群眾路線,網路文學至少在機會均等上創造了文學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我們有了機會就要表演我們的慾望」。
但在另一個方面,多態生存的現狀中,網路文學又給寫作和閱讀提出了一個難題,它增加了選擇、判別和價值評估的難度,盡管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但每個人都有自己認可的精品和垃圾,而且從大的趨勢上來說,垃圾幾乎對每個人來說都多於精品,平民化的寫作和閱讀面對著空前高漲的網路創作、發布量,必然會產生因重復、淹沒、遭遇偽劣產品、判斷迷失等等而導致的精力、時間、注意力的浪費,這個沖突雖然在傳統文學中也有所體現,但網路中這個問題更加突出。那麼,誰又有資格來遴選、導向、解惑?
二、塗鴉文學
——打不開天,也穿不過地,自由不過不是監獄。——《這兒的空間》
既然有了近乎無邊的發言自由,有表達慾望的人怎麼會沉默?只不過自由是一回事,水平是一回事。當然,很多人認為網路文學的一個重要意義就在於改變了文學的游戲規則,把價值從深度和沉重中解救出來,創造了新的游戲規則,把目光投向了個體、內省、個體和外界的聯系等等。不過,基於自由的緣故,我還是照自己的思路戲說下去。我還是把文學和日記、時尚版文字等作了小小的區分。文學在「深度模式」約束下代表了通向思想、人性、人的價值、終極意義之類崇高、深奧的范疇的路徑,即使在解構之後,也仍然對結構技巧、對極致體驗的描摹、文字氛圍的把握乃至文體創新的可能性的探求等等推敲再三,細細把玩。但網路時代向世人證明,言論、出版自由又向前進了一大步,文學當然也更自由了。於是乎繼八十年代之後,又一個文學春天來臨,不同的是當初是詩歌和詩社運動,現在是網路白話文和文學網站運動(所以咆哮兄來信說「運動了」的時候,我興奮了一下,八十年代的詩歌我們只看見了背影,而二十一世紀的網路文學可以讓我們迎面地從頭再來)。從言說權力的獲得來講,網路文學更類似於一種塗鴉文化和街頭文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顯然有著高於御用和聽命文學的價值。塗鴉就是自由、情緒化、即興式的表達,沒有什麼約束,這同網路文學的表現形式很契合,BBS上的自由自在對寫手來說是空前的。隨意性、情緒化既產生快感,也表達了自由真實的想法,為文學回到誠實和天真上來創造了條件。隨心所欲是網路文學的又一個重要特徵。
但它自身的自律能力又決定著它的生命力和價值。在獲得了某種權力之後,只有很少的人會完全因為自律而不濫用它。比如我現在,也許就在濫用網路賦予我的一點發言權。我個人認為網路文學不應該是小女人散文(請主動去掉其中的男權主義意味,我是指其中的雞毛蒜皮味和惺惺作態)或者電台的午夜電話訴衷腸節目的網路翻版。網路除了給文學以表達的權力之外,並沒有附加上墮落的權力。你可以在網路上發言,因發言和宣洩而快樂,甚至為快樂而墮落,但最好不要濫用網路文學的名義;傾訴和表達可以產生快樂和輕松,在網上傾訴和表達更容易實現,可它不會必然地導致網路文學的產生,否則網路文學的范圍就太寬泛以至於沒有什麼意義了。表達的權力至少要加上思考的義務(而不僅僅是宣洩的行為)才能有「文學」的可能。語言自由的失控至少面臨著墮落,這二者即使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也可能有或然的聯系。愈快樂愈墮落,愈墮落愈快樂,這是談及網路文學時應該注意的話題。塗鴉在文學上的意義不要因為極端化而喪失。當然這種說法也許只是自己太把文學當回事,也太擔心網路文學的遭遇。
三、個人文學
——生命像鮮花一樣綻開,我們不能讓自己枯萎——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網路文學的平民性質所昭示的是自由,而個人性質則使其指向私人化和個性化,但現在究竟是不是百花齊放,或者說究竟是一百朵同種的花、還是一百種不同的花同時開放,對於網路文學的定義是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的。也就是說,個人化是僅僅指親歷性、體驗式,還是再加上個人或個性化的文體試驗、創作思路探索等等,是敘述類似經歷、感悟、感情而僅僅是作者不同而已,還是涌現出開創性的創作多元化的局面。
當然這二者在現在的網路文學中是並存的,我們討論的目的就是在這個現狀下釐清某個方向,試著分析它們的比例。
在大行其道的當紅網路文學中,首先在一篇小說中看到甲有一個女友A,然後是一個曲折、動人的故事,悲劇結尾;然後在另一篇小說中看到乙有一個女友B,然後是又一個已經顯得不太曲折、動人的故事,又是悲劇結尾;然後在另一篇······不同的是第一個在聊天室聊了兩年,第二個聊了兩個月,第三個用ICQ,只用了兩次,都進入網戀,開始了小說中的愛情。這種更換主角名字的個人化,顯然被作為成功和省力的模式繼承下來,一時間還有很多喝彩。如果把這類魚目混珠的「重復建設」去掉,網路文學可能會在數量上大大縮水,但更耐看。在「表達就是一切」的喧囂中,個性化的體驗、思考有從數量上被淹死的危險,不過看看傳統文學和傳統媒體上的情況,我仍覺得欣慰。種種獨立、試驗式的寫作還在復制、抄襲、模式化的海量生產中頑強地生長。孤獨的人現在是可恥的,以後可能光榮。這里所說的個人化寫作,是每個真正有意義的寫作實際上都面臨的思考。網路文學到底是文學卡拉OK、模仿秀、還是嚴肅的創作?(嚴肅這個詞現在是不是特別招人忌恨?)
四、速度文學
網路時代終於到來了,我們的生活節奏迫使我們把速度感提上了議事日程。現在我很懷疑才買的一套《追憶似水年華》自己會不會真的去看它。現在網路文學出現了,盡管現在我還無法確認它是個什麼東西,只知道它是信息時代催生的產物,它天生遺傳了一種特性,即速度感,這種速度感表現在寫作上,也表現在閱讀上,還表現在反饋上,一篇萬把字的東西貼出來,最快的居然在5分鍾內就有可能見到簡捷的評論:「好!」或「屁!」——這很容易讓人想到快餐,肯德基、麥當勞、方便麵,這個特徵好像立刻就可以致網路文學於死命:垃圾文化,沒有內涵,缺乏思想。對,很多網路文字就是這樣,但一棍子掃過去,全部倒下,白茫茫一片的干凈,究竟又有什麼意義?
速度和爆炸的信息是這個數碼時代的特徵,網路文學應該在這個意義上滿足時代的要求,——即使是傳統文學,也同樣存在這個要求。只是網路文學比較而言更天然地有滿足信息和消費時代胃口的能力。速度對於網路文學的要求不僅是量的要求,也有層面上的豐富性要求。蘿卜快了不洗泥,恐怕是現在網路文學面臨的尷尬之一。畢竟天才是少數,大家的文學素養、思維敏捷度參差不齊,又要質又要量,該怎麼辦?這一點,我也沒有什麼「全面解決方案」,我自己也只不過是個在網路巨大的自由羽翼庇護下胡謅的一般人。我只是在欣賞更新速度很快、文章很短的網文時,又對自己陷入浮躁情緒感到無可奈何。
好了,就到這兒吧。戲說比較好,我可不算搞定義的人,那是理論大家、文學領袖的事,我就是把自己的嘴伸出一個窗口(Windows2000?),連臉都不給你看,就這么說說,扔磚頭是別人的事,我也沒有真挨上,也許這就是網路文字的好處,不管它是什麼吧,我喜歡。
❸ 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有什麼區別
就語言而論,網路文學更注重語言本身、語言外在的質感;而傳統文學更注重語言的內涵,看起來樸素的毫無出彩之處的語言卻蘊含了無窮的力量。
就結構而論,網路文學的隨意性更強,但真正的具有文學意義的隨意性卻很少,它的隨意有時顯得鬆散、嘩眾、不合情理。而傳統文學則要緊密得多,雖然它也在不斷地尋找自身的突破,但當這種突破顯得不合情理時,突破就被扼殺在搖籃里。
就故事而論,網路文學更注重故事的可讀性,而傳統文學更注重故事內在的意義——傳統作家總是想方設法地給他(她)的文章貼上思想的標簽。
當然,以上只是一般性的區別,隨著網路的深入人心,更多的作家、更多的有資質的寫手融入了網路之中,在網路中形成了一個純文學圈,雖然這個圈子不是很大,卻有足夠的力量讓傳統媒體驚訝——因為在這個純文學圈中,許多作品已不是能用網路文學四個字概之。在這里,網路文學更接近了傳統意義上的文學。
❹ 網路小說和傳統小說相比真的一無是處嗎
我也是個網文作者,從中立的角度評論一下吧。
現在網路小說熱度已經完全蓋過了傳統文學,但現在網文讀者群體都是年輕且嚮往熱血並釋放壓力的年輕人,因此網文在不斷地適應讀者市場要求的時候,已經逐漸的步入了商業寫作的地域,這是個很不好的事情,寫作與商業的碰撞很容易消磨掉文學本身的意義,只剩下如同網游毒品一般只為麻醉娛樂神經的空殼,作者盲目追求手速,讀者一味追求輕松與爽感,兩全其美,但卻終究使網路文學淪為『精神鴉片』,讀網路文學,你只能感受到很少部分好作者傳遞出來的零散的正能量意義,而其他那些大部分為了沖榜掙全勤每天上萬字的作品,裡面只有不斷地鋪墊高潮掐梗打秋風,連他們的創造者本身都是不斷地在追逐利益,你期望在裡面如何學到和傳統文學一樣給人的積極意義?
在網文開始火熱的現在,很多網文東家也都在費腦子想給網文一個正統地位,給作者一個正經身份,網路騰訊都做過這種嘗試,比較有代表性的應該就是大神都進入作協了吧,但身份的變化只是外在的,網文本身的套路與低思想意義才是大眾無法真正從心底承認網文的根源問題,根源不解決,網文無出路。但值得慶幸的是現在一些網站與作者已經都開始意識到這種問題,並逐漸進行改變,賦予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之間所差距的思想性的路很難,但我們期望著未來網文能真正地以本質得到文學界的承認,網文本身特有的節奏性與傳統文學的思想意義結合或許會誕生出具備兩者優點、比現在這兩者更為優秀的文學存在。
❺ 網路文學和其他的文學有什麼區別
關於「網上文學」的定義,各方人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說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並無實質區別,只不過發表媒介有所不同而已;也有人認為網路文學即說網人網事、一「網」情深的文學;還有人認為網路文學就是「網羅」文學,天下文章一大抄,抄來貼去就成了網路文學;懂IT的大蝦定義說網路文學乃是「基於網路技術的實時性、交互性和包容性三大特點的新文體,兼有文字、聲音和圖像。依健者(已經很久不用筆寫字,故不敢冒稱「筆者」)愚見,一篇東西如果能被稱為網路文學,除了已經所指出的以外,還有以下三大特徵:
第一,網路文學的作者需是網人。網人的概念很不但是經常上網瀏覽之人,也不僅是常在網上大放厥詞之人,主要是有一個有別於自己本名的網名。這「網名」與傳統作家的筆名,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是有名無姓,至少是百家姓上的字不能用,太俗。所以,網人有姓「網」的,有姓「一」的,有姓「小」的,還有姓「了」的,等等。那些更具文學功底的網人,吟出唐詩宋詞來,中間隨機抽出兩個字或四個字來,就成了網名。當然也有網人用俗字做姓(爹媽給的嘛),但這時就一定要尋一個驚世駭俗的字(或詞)做名。比如那「第一次」火起來的網路文學的作者好端端的姓,偏起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名兒,再按洋人的習俗把名與姓掉過來就成了網名。還有的網路文學作家乾脆用洋文、洋字母當名字,中西文混合,以看不懂、念不出為標准。
第二,網路文學的說話說網語。什麼是網語呢?除了那些需要歪著腦袋才能猜出來的表示喜怒哀樂都的符號和洋涇浜以外,網語的重要特徵就是錯字、白字連篇。比如你以拼音聯想輸入「網人」二字,屏幕會顯示「妄人」;同理,想寫「網語」,聰明的電腦聯想出來的卻是「妄語」。有時作者文思泉湧,只顧得輸入文字,忽略了檢查,這「網人」便成了「妄人」,說出話來自然也是「妄語」。那些使用字型輸入的網人不但螭魅魍魎搞不清楚,而且會出現「自已」(應為「己」)「不能自己」(應為「已」)的尷尬狀況。由於網上文學沒有幕後的編輯替作者審稿,訂正錯字,網人寫什麼,網上就發什麼,寫大白字沒商量。當然,網人們修煉到一定的境界以後,將錯就錯,形成網路行話,聽上去有點像威虎山上土匪的黑話。比如現如今網路文學里虛無縹緲的「美眉」充斥,而正兒八經的「妹妹」卻受到冷遇。
第三,網上文學得有一個吸引人的標題。這本來與傳統文學無異,但是對網路文學就更加重要。試想,我貼你貼他也貼,網上形形色色的文章多如牛毛,讀者憑什麼就非要打開你的帖子看個仔細呢?俗話說人憑衣裳馬憑鞍,網上文章要精彩絕倫個性十足.
❻ 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區別
一、發布途徑不同
1、網路文學:網路文學就是通過特定的網站和論壇發布。
2、傳統文學:傳統文學主要是通過文學期刊,或者單行本。
二、文學性不同
1、網路文學:網路文學強調套路,強調強烈的戲劇沖突,讓故事更精彩。
2、傳統文學:傳統文學則不一定有典型的壞人,不注重人和人沖突,或者說更注重內心的沖突,目的不是故事好看而是啟發和引導思考。除此之外,傳統文學經常有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寫,用來塑造人物,解釋動機,讓文本更完整,網路文學則很少。
三、目的不同
1、網路文學:網文是商品,以故事會為核心的商品,能掙更多錢是網文的價值和創作目的。
2、傳統文學:傳統文學屬於比較純粹精神產品,核心價值是更多的人生體驗、感悟、思考,以及傳承性。
❼ 出版小說跟網路小說有什麼區別
最簡單的說,傳統小說更多的是作品,網路小說更多的是商品。
比如說80年代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和2010年土豆的《斗破蒼穹》,我查了5年內下發行刊物(包括小說和漫畫)數量上其實差不多。但《銀英》能成為日本的國粹,能夠鑄就一個和金庸齊名的大師(有亞洲文壇雙璧一說);《斗破》卻是給作者帶去巨額的財富並給網路文學商業化樹立一個標准模板。
❽ 文學與網路文學的區別
隨著網路的產生和發展,人們的語言行為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網路與文學的結合帶來的網路文學,便成為文學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網路文學是一種新生的文學形式,它有別於傳統文學的外在形態,是與傳統的發表在紙質媒介上相區別的一種文學,是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產物,是人們抒發感情、表達感受、闡述觀點的反映人們生活狀態的一種載體.」
網路文學的意義,它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和無限的自由,它應有盡有,它永遠源源不斷地提供著我們需要或不需要的一切.「電腦互聯網路在全球范圍的文化溝通方面,具有更加強大的力量……來自全球四面八方的、具有各種文化背景的用戶在網上分享各種文化信息,促進了多種文化的交流.」
文學之於網路,尤如絲綢之於美人.網路文學拒絕深刻的沉默或者故作沉默的深刻,它是年輕的,需要喧嘩、躁動和激情.而傳統文學彷彿沉睡在大海的波濤下,它只能選擇沉默,只有在很偶然的情況下才噴出誘人的水花.
結構上,網路文學的隨意性更強,它使網路文學有時顯得鬆散、嘩眾、不合情理.網路文學的結構多停留於故事的表面,比如:倒敘、插敘、蒙太奇等,結構指向了文章本身.傳統文學的結構則要緊密得多,雖然它也在尋求自身的突破,但它必須遵循已有的結構原則,這種結構更注意文學和哲學的統一.
思想上,網路文學注重文學本身的可讀性,傳統文學則更看重故事的內在意義------傳統作家總是想方設法給他們的作品貼上思想的標簽.
從網路寫家的整體特點可以看出,網路文學的參與人由於自身條件決定,網路文學的廣度和深度較傳統文學都有相當差距.網路文學文體簡單,且趨於一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網路寫家年齡群體范圍的擴展,網路文學的前景應該是非常樂觀的
網路文學題材靈活且相對集中、短小精悍、風格獨特.
❾ 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異同點
網路時代來臨了,網路文學的崛起將會猛烈的沖擊傳統文學的話語權力。因為網路時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網路文學是大眾參與的文學。網路文學不僅將會引開一大批傳統文學讀者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網路文學將會通過網路的特點,侵蝕傳統文學話語權形成和分割的流程。在網路上,發表作品不僅不需要先做官,甚至任何人都不需要生花妙筆,都不需要名人推薦或編輯部熟人,只要你能有一台還不算太差的電腦,再加一部電話一個解調器,你就可以上網自由地發表你的文學作品,發表你的文學評論。雖然網站上也有編輯和管理者,他們有一些類似傳統文學話語權所有者的生殺予奪的權力,但一則他們相對要有更多的寬容性,另外各類網站的繁多也足以使不同的網路文學寫作者為自己的作品找到發表的地方。
在網路文學中,傳統文學中編輯和評論者所擁有的話語權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剝奪了。編輯沒有能力阻止別人在網上發表作品,專職評論者在網上發表評論時,也無法使自己比一般讀者的發言更理直氣壯。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在這里,人們更少相信和服從所謂的權威,人們不僅有更多自己說話的權力,也有更多自己判斷和鑒賞的能力。在這里,一部作品能有多大的價值和多高的地位,與傳統文學的編輯無關,也與專職評論家的評論無關。發言權的平等,將使網路文學中更少一些話語權力,更多一些民主。從這種角度來看,網路無疑是為文學的發展提供了一片廣闊的天地。在網路上,任何作者都可以自由地進行文學試驗,選擇他(她)所喜歡的題材和寫作手法,表達他(她)想表達的思想。在傳統的文學話語權力缺席的情況下,網路文學將更有利於促成文學發展的多元化和繁榮局面。應該說這是時代的一種進步。
隨著網路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網路文學無疑也將會更加發展壯大。以書刊報紙為主要媒介的傳統文學,失去的將不僅是部分讀者,更重要的是還有話語權力。這一進程的發展演化可能是比較緩慢的,但隨著時光的不斷流逝,它的影響必將會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