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金庸武俠小說字體

金庸武俠小說字體

發布時間: 2023-01-21 23:28:03

Ⅰ 求1000字左右的金庸武俠小說賞析

在杜南發的訪談錄《長風萬里撼江湖——與金庸一席談》里有幾段被人引用過多次的對話,金庸在里邊提到了兩個很耐人咀嚼的話題:「中國近代新文學的小說,其實是和中國的文學傳統相當脫節的,無論是巴金、茅盾或是魯迅寫的,其實都是用中文寫的外國小說……中國的藝術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有人常問我,為什麼武俠小說會那麼受歡迎?當然其中原因很多,不過,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武俠小說是中國形式的小說,而中國人當然喜歡看中國形式的小說。」「不管是武俠小說還是愛情小說、偵探小說或什麼小說,只要是好的小說就是好的小說,它是用什麼形式表現那完全沒有關系。武俠小說寫得好的,有文學意義的,就是好的小說,其它小說也如此。畢竟,武俠小說中的武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①這是兩個多麼矛盾的話題,但卻同時存在於一個對話錄里,還被許多大師級的人物當成文藝理論一般引用!於是,文學的形式問題便成為了一個焦點,到底該如何看待文學的形式?又該如何理解這兩個話題所傳達的意思呢? 文學形式在某種意義上即寫作傳統,通常包括文學創作中常規手法的體系和與此相連的讀者的視野期待。目前通俗文學作品中的文學形式問題的解決者中的集大成者,恰恰不是別人,而是金庸。 金庸
首先,金庸小說作為武俠小說,它承襲了武俠小說這一文類的特點,即金庸在創作過程中保持了武俠小說復雜的文學、文化、社會、歷史內涵,典型的創作了繁復多變的武俠文學。武俠小說在舊中國小說里是文學流派的一個大的分支,它與傳統小說一樣也是由評話、彈詞、說書等演變而來的。在內容方面,與武俠有關聯的單四大名著中就牽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並沒有多大區別,江湖恩怨、門派斗爭、武林紛爭、男女愛恨、兄弟情義照例還是新派武俠常用的模式和顯揚的主題,它的復雜變化反映在小說的思想上。正如金庸所說:「武俠小說所繼承的,是中國傳統小說的表現形式,就內容而言,武俠小說和《水滸傳》差不了多少,當然寫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形式是中國的形式,是繼承了中國小說的傳統。」②所以,魯迅在寫《中國小說史略》時也得提到《七俠五義》和《兒女英雄傳》,而魯迅若再生,他也必須得提到金庸小說、古龍小說、梁羽生小說。一個真正的思想的巨人在評價文學作品時是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的。 其次,金庸小說襲用了舊小說在行文時夾用詩詞、歌賦、聯句,在回目中使用對聯、詩詞,在語言上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特點。金庸在行文時很會玩「花樣」,像元好問的《摸魚兒》、丘處機的《無俗念》、岳飛的《滿江紅》、李白的《俠客行》等都運用得渾然天成,毫無斧鑿之痕。金庸在回目上為了小說的古典意境所做的裝潢更是心機用盡,他在1978年10月《天龍八部》修訂本的後記中寫道:「曾學柏梁體而寫了四十句古體詩,作為《倚天屠龍記》的回目,在本書中學填了五首詞作回目。」③他還頗費周章的在先祖查慎行的七律中選了五十行對句作為《鹿鼎記》的回目。不過,金庸也在幾本書中沒有堅持這種通俗文學固有的思維慣性,殊為恨事。盡管如此,金庸在回目上的成就還是鶴立雞群,試看《天龍八部》四十一——五十回的回目:「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老鷹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王霸雄圖/血海深仇/盡歸塵土/念枉求美眷/良緣安在/枯井底/污泥處/酒罷問君三語/為誰開/茶花滿路/王孫落魄/怎生消得/楊枝玉霞/敝履榮華/浮雲生死/此身何懼/教單於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這一曲氣吞萬里如虎的《水龍吟》於細微處峰迴路轉,英雄俠義與兒女情長互為映襯,真是「虎嘯龍吟,換巢鸞鳳,劍氣碧煙橫!」④ 再次,金庸小說潛移默化的借鑒了一些中國式的傳統手法,如說書藝術、插科打諢角色的引入、全知敘述和次知敘述的運用、戲劇舞台的架設、假全知狀態下的視覺與心覺的堂皇運用等。如在人物的塑造上,金庸依靠視覺與心覺的運用,半明半暗地描寫人物和事件在客觀視覺中留下的意味深長的空白點,輕易地迷惑住了讀者,加上精細的心理刻畫,終使岳不群成為武俠小說史上最成功的「虛偽家」。又如周伯通、桃谷六仙、岳老三、華山二老等插科打諢一類角色的引入,更令金庸小說錦上添花,對於減低小說的沉悶氣氛大有裨益。李漁的《閑情偶寄》就說了「插科打諢、填詞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歡、智愚共賞,則當全在此處留神。文字佳、情節佳,而科諢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韻士,亦有瞌睡之時。作傳奇者,全要善驅睡魔,睡魔一至,則後乎此者雖有《均天》之樂,《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見不聞,如對尼人作揖,土佛談經矣。」⑤但即使是如此「末技」,也是多少文人夢寐難求的啊! 到了這里,真相才清晰起來:中國形式的寫作傳統處於作品中整體藝術構架中較符合傳統欣賞習慣,較易為大眾所感知的位置,它們較早地隨著說書、評話、彈詞等藝術形式深入民間,成為影響讀者審美心理的重要因素。類型化或程式化的寫作傳統也並不意味著貶義,還有可能是某些藝術形式的重要特徵的中性表述,只有「胸中大有丘壑」的「裝載家」才是最後的贏家。優秀的作家總是會想方設法去豐富作品的內涵和藝術表現手法,如錘煉語言、增添新的類型或亞類型、將中西相形式結合等等。而金庸小說的成功也就在於它大俗大雅,至幻至真,超越俗雅,充分的繼承了中國傳統形式的衣缽,發揚了其武俠小說的特質,成為了20世紀最中國形式的小說。金庸是矛盾的,但這並不一定是缺陷,一個真正意義的作家總是生活在矛盾中並探索著人間百態

Ⅱ 金庸小說里武當山誰書法寫得好

金庸小說里武當山誰書法寫得好

倒著排列吧!最好的人當然最後出場了。

○○○、鶴筆翁
倚天屠龍記角色,精通玄冥神掌和鶴筆法,為鹿杖客的師弟。他的武功卓絕,名字也帶個「筆」字,用的也是「筆」,但是孔子說,他唯好色與好利而已,至於他書法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韋小寶。
他是個沒有上過小學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只會寫一個「小」字——盡管如此,他親自參加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為了這個小字,我們把他選為二號入圍名單。
另外,他認識少林寺的「寺」字。因為從少林寺出家,到五台山清涼寺救駕,他發現——他真的很聰明的,他發現這少林寺與清涼寺的名字有一個字音相同,看門上的大匾,也有一個字的寫法相同,這就是那個「寺」字。

○、石破天。
他本來就不識字,他要是識字了,就不妙了,也就不會從俠客島回來了。

一、朱聰
妙手書生朱聰,江南七怪之老二。窮酸秀才打扮,出場時約30歲左右。使鐵扇,「妙手空空」的絕技百無一失,在大漠自己研究了一套「分筋錯骨手」的功夫並授郭靖。其人滑稽風趣,心思縝密,詭計多端。「妙手空空」的絕技可以把人家的東西像變魔術一般拿過來。最後在桃花島馮氏墓中死於歐陽鋒的蛇毒,但在死前他從楊康懷中偷走了他與穆念慈的訂情信物:一隻刻著比、招二字的翡翠小鞋(穆念慈手中的小鞋刻有武、親兩字,合起來就是比武招親)作為證據。
——其人會應該會書法,但並不怎的,窮酸秀才嘛!

二、丹青生
笑傲江湖中的梅庄,位於西湖邊上,梅庄四友乃是丹青生、禿筆翁、黑白子、黃鍾公。四人中,黃鍾公好彈琴,劍法亦是不錯。黑白子好圍棋,精通「玄天指」。禿筆翁好書法。丹青生好酒好丹青,劍法亦是不錯。
書中只寫他愛美術,中國古代的美術,國畫也,書畫不分家,但他的書法要與其他人相比也不會怎樣的,否則,他就不叫丹青生,而叫其他名字了。
——主要是他們四個人性格都不太好,讓人討厭。

三、程英。
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的人物。本該是陸家莊的表小姐,大家閨秀。陸家卻遭李莫愁屠殺,她僥幸得命。被黃葯師收為關門弟子,傳她桃花島武功和五行陣法。性情內斂,武功中上,表妹陸無雙武功低微,牙尖嘴利,往往惹事生非,得罪人後多由程英替她收場。和楊過萍水相逢,曾經共抗敵人,在互敬對方是君子和淑女中,動了真情。楊過卻對她無心,為了使她死心,與她結義兄妹。她只好終身不嫁,與表妹陸無雙相伴一生。

膚色白嫩、容顏秀麗、淡雅宜人、風姿嫣然、溫柔端莊、豐神秀美、身形苗條、婀娜多姿、臉色白皙晶瑩、膚光如雪,鵝蛋臉兒上有一個小小酒窩,微現靦腆;雖不及小龍女那麼清麗絕俗,卻也是個極美的姑娘。書中描繪程英容貌的句子僅寥寥數語,但程英的美讓第一次見到程英的李莫愁起了殺心,讓俊美不凡的楊過都眼前一亮,讓向來驕傲自負的郭芙都對自己的美貌失去信心。

程英很美,一身青衫,婀娜多姿,清麗脫俗,似盈盈綠竹。
原文:
楊過一陣清醒……緩緩睜開眼來……轉頭只見窗邊一個青衫少女左手按紙,右手握筆,正自寫字。她背面向榻,瞧不見她相貌,但見她背影苗條,細腰一搦,甚是嬌美。再看四周時,見所處之地是間茅屋的斗室,板床木凳,俱皆簡陋,四壁蕭然,卻是一應不染,清幽絕俗。床邊竹幾上並列著一張瑤琴,一管玉簫。

他要吃棕子,卻是另有用意,快吃完時乘那少女不覺,在手掌心□暗藏一塊,待她收拾碗筷出去,忙取過一條她做衫時留下的布線,一端黏了塊粽子,擲出去黏住她撕破的碎紙,提回來一看,不由得一怔。原來紙上寫的是「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八個字。那是「詩經」中的兩句,當年黃蓉曾教他讀過,解說這兩句的意思是:「既然見到了這男子,怎麼我還會不快活?」楊過又擲出布線黏回一張,見紙上寫的仍是這八個字,只是頭上那個「既」字卻已給撕去了一半。楊過心中怦怦亂跳,接連擲線收線,黏回來十多張碎紙片,但見紙上顛來倒去寫的就只這八個字。細想其中深意,不由得痴了。

忽聽腳步聲響,那少女回進室來。楊過忙將碎紙片在被窩中藏過。那少女將餘下的碎紙搓成一團,拿到室外點火燒化了。 楊過心想:「她寫『既見君子』,這君子難道說的是我么?我和她話都沒說過幾句,她瞧見我有甚麼可歡喜的呢?再說,我這么亂七八糟,又是甚麼狗屁君子了。若說不是我,這□又沒旁人。」

四、楊過與小龍女
兩個人在蜜蜂翅上寫字,此功夫本身就不虛,何況,楊過以沒有小學畢業的身份,還以書法和戀情熔成了「黯然銷魂掌」!!!

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之妙,一是在於它是楊過獨創的世間不二的功夫,還在於它又並非是在任何情境之中可以施為,只有處於一個特定的黯然銷魂的環境中,才能顯現出它的威力。小說寫到:楊過心知今日已然無幸,非但救不了郭襄,連自己的這條性命也要賠在台上,凄然向小龍女望了一眼,叫道:「龍兒,別了,別了,你自己保重。」便在此時,法王鐵輪砸向他的腦門。楊過心下萬念俱灰,沒精打採的揮袖卷出,拍出一掌,只聽得噗的一聲,這一掌正好擊在法王肩頭。
忽聽得台下周伯通大聲叫道:「好一招『拖泥帶水』啊!」楊過一怔,這才醒覺,原來自己明知要死,失魂落魄,隨手一招,恰好使出了「黯然銷魂掌」中的「拖泥帶水」。這套掌法心使臂,臂使掌,全由心意主宰,那日在百花谷中,周伯通只因無此心情,雖然武術精博,終是領悟不到其中妙鏡。楊過既和小龍女重逢,這路掌法便已失去神效,直到此刻生死關頭,心中想到便要和小龍女永訣,哀痛欲絕之際,這「黯然銷魂掌」的大威力才又不知不覺地生了出來。……

五、周伯通。
夜裡記書,白天教給郭靖,夜裡得拚命記住,講過後又得拚命忘掉,你說老周怎麼就這樣難?最終還是把一大堆東西都記住了。
他還記住一大堆沒有什麼意義的梵文翻譯稿。他也學會了在蜜蜂翅上寫字。

六、黃老邪。
黃葯師,外號「東邪」,「天下五絕」之一,是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角色。黃葯師是金庸筆下「正中帶有七分邪,邪中帶有三分正」的人物,是桃花島的島主,亦是桃花島派創始人。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韜武略,樣樣有門;詩詞歌賦,書畫琴棋,八卦算數,無有不成;醫卜星象,陰陽五行,奇門遁甲,皆在胸中;農田水利,商經兵法,柴米油鹽,無所不能 。——書法對他來說只是小道而已。

七、禿筆翁:
嗜好書法,與其餘江南三友隱居於杭州的「梅庄」。身型矮矮胖胖,頭頂禿得油光滑亮。與人打鬥時愛使判官筆,曾因欲得張旭率意帖而與主角令狐沖比武,但敗在令狐沖劍下。任我行從梅庄脫困後,欲重掌日月神教教主大位,而禿筆翁亦服下「三屍腦神丹」對任我行表示歸順。

梅庄三莊主禿筆翁,也是以書法武功見長。他不僅以禿筆為武器,且自號禿筆翁,乃是因為他生性酷愛書法,禿筆千枝而不惰;他更將武功融與書法之中,就是徒手臨空寫字,內力所致,也能發出極輕微的哧哧聲。他所擅長的武功《裴將軍詩》、《懷素自敘帖》當然屬於書法一路。而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對他與令狐沖之間的一場打鬥的描寫,更像是在寫一場書法表演。在那場打鬥中,禿筆翁對勝負是無所謂的,重要的是他要盡情地表達、宣洩他的感受,而當他的每一筆皆受制於令狐沖,心中的筆意不能酣暢地表達之時,他要停手罷斗,把《裴將軍詩》書於牆上才過癮。寫完之後還自我欣賞,言道便是顏魯公復生,也未必寫得出。並向令狐沖道謝說,全靠他逼得滿腹筆意,才能完成此作。這哪裡是在寫武功,分明是書法表演嘛!

以書法來說,禿筆翁當得是最高手,但是我們開始對他肅然起敬後,愈來愈發現他們是如此的貪,如此的沒有見識,啊,玩物喪志啊!聽命於東方不敗,囚禁任我行,為了幾個字,就上了當,這樣的人,還不如一個不會寫字的霍都!

八、張翠山,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第一卷的男主角。武當派張三豐入室弟子之一,在武當七俠之中排第五,人稱張五俠。張三豐評他為武學悟性最佳的弟子,為人俊朗儒雅,文質彬彬,天資聰明,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書法精妙,文武全才。

九、朱子柳。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的人物,大理「漁樵耕讀」之書生。
國籍:大理
民族:漢
語言:漢語,夷語,梵文
後代:朱長齡,朱九真(《倚天屠龍記》)
武器:毛筆(普通的)———————————————————————————注意。
師傅:一燈大師
師叔:天竺神僧
師兄弟:點蒼漁隱(漁)、樵夫(樵)、武三通(耕)、慈恩 (裘千仞)
綽號:天南第一書法名家——————————————————————————注意。
專長:各種書法字體,通曉多種語言—————————————————————注意。
最大成就:把一陽指與書法完美結合,以筆代指————————————————注意。
興趣愛好:研究各種書法字體,名篇—————————————————————注意。
出名事跡:與郭靖夫婦鎮守襄陽,名流千古
武功:一陽指(配合書法),雲南哀牢山三十六劍(上六劍,下六劍,前六劍,後六劍,左六劍,右六劍,連刺六六三十六劍,稱為天下劍法中攻勢凌厲第一)

朱子柳以一枝毛筆與一路獨創的楷書、草書、隸書的書法武功一陽書指與霍都相鬥,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兼修,具臻上乘。

十、張三豐
不用介紹,請看《倚天屠龍記》小說第四回《字作喪亂意彷徨》:
……只見張三豐走了一會,仰視庭除,忽然伸出右手,在空中一筆一劃地寫起字來。張三豐文武兼資,吟詩寫字,弟子們司空見慣,也不以為異。張翠山順著他手指的筆劃睢去,原來寫的是「喪亂」兩字,連寫了幾遍,跟著又寫「荼毒」兩字。張翠山心中一動:「師父是空臨『喪亂帖』」。……
張三豐寫了幾遍,長長嘆了氣,步到中庭,沉吟半晌,伸出手指,又寫起字來。這一次寫的字體又自不同。張翠山順著他手指的走勢看去,但見第一個是個「武」字,第二個寫了個「林」字,一路寫下來,共是二十四字,正是適才提到的那幾句話:「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想是張三豐正自琢磨這二十四個字中所含的深意,推想俞岱岩因何受傷?此事與倚天劍,屠龍刀這兩件傳說中的神兵利器到底有什麼關系。
只見他寫了一遍又是一遍,那二十四個字翻來覆去地寫,筆劃越來越長,手勢卻越來越慢,到後來縱橫開闔,宛如施展拳腳一般。張翠山凝神觀看,心下又驚又奇,師父所寫的二十四個字合在一起,分明是一套極高明的武功,每一字包含數招,便有數般變化。「龍」字和「鋒」字筆劃甚多,「刀」字和「下」字,筆劃甚少;但筆劃多的不見其繁,筆劃少的不見其陋,其縮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縱也險勁,如狡兔之脫,淋漓酣暢,雄渾剛婕,俊逸處如風飄,如雪舞,厚重處如虎蹲,如象步。張翠山於目眩神搖之餘,隨即潛心記憶。這二十四個字中有兩個「不」字,兩個「天字」,但兩字寫來形同而意不同,氣似而神不似,變化之妙,又是另具一功。……
這一套拳法,張三豐一遍又一遍地翻覆演展,足足打了兩個多時辰,待到月涌中天,他長嘯一聲,右掌直劃下來,當真是星劍光芒,如矢應機,霆不暇發,電不及飛,這一畫乃是「鋒」字的最後一筆。……
上面我們看到了中國武學史上的奇人,輝映後世照輝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創造者張三豐創制一路新的武功全過程。這一套武功的創制,可不是與書法聯系緊密么?
其一,小說中對這套功夫的描寫,與其說是描寫武功,不如說是描寫書法。「筆劃多的不見其繁,筆劃少的不見其陋。」與王羲之語:「大字促之貴小,小字展之貴大,自然寬狹得所,不失時宜」;劉熙載語:「結字疏密須彼此互相乘除,故疏不嫌疏,密不嫌密也。」其理之相合,可謂皆談書法之結字之理。「這二十四字中有兩個『不』字,兩個『天』字,但兩字寫來形同而意不同,氣似而神不似,變化之妙,又是另具一功。」這段描寫與書法於一幅字中同字求變之理又互相契合。
另外,我們中華民族實在是是想像力豐富的民族,先人欣賞書法,研究書法,常用之以比喻。如梁武帝蕭衍評王羲之書法乃「龍跳天門,虎卧鳳闕。」清代錢泳在《履園叢話》里評禇遂良書法:「美如嬋娟,不勝羅綺」;先民形容筆法:「擔夫與公主爭道」、「鵝劃水」;這一傳統,也影響了金庸,你看「其縮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縱也險勁,如狡兔之脫,淋漓酣暢,雄渾剛婕,俊逸處如風飄,如雪舞,厚重處如虎蹲,如象步。」這哪裡還分得出是寫書法,還是武功?可見,在此處書法與武功合而為一,高哉!金大俠。

其二,張三豐創制這套武功,乃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之中。那一天張三豐的三徒弟俞岱岩被人打成殘廢,抬上山來,終身不能習武了,張三豐師徒「喪亂之極」「痛貫心肝」,徹夜難眠,情之所至,將這二十四個字演為一套武功,而這二十四個字,正是俞岱岩遭難的一個關鍵。張三豐等自必對這二十四字傳言沉思默想入深,如此方能信手寫來,創出武功。假如換一個環境,恐怕張真人重施也困難了。這又與藝術創造的唯一性相契合。古人雲: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武功的創制原來也是如此!
金庸先生的確是把書法當成了他創制武功的一個源泉。

Ⅲ 金庸寫小說時是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

繁體的啊

因為中國一九七一年進入聯合國後,全面推動中文簡體字,排除繁體字。聯合國有關一個國家使用的語言文字相關條例也規定,所有社區語言文字和語言文字來源國所使用的現代語言,應保持一致。

從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1972年宣布封筆,開始修訂工作。

因此是繁體字

Ⅳ 金庸15武俠小說總共有多少字

金庸的15部武俠小說(包括不是小說的《袁崇煥評傳》和《三十三劍客圖》)一共有1056萬字。

Ⅳ 金庸小說哪本最少字

金庸的小說中,《越女劍》的字最少(19000字)。




《越女劍》是作家金庸創作的短篇武俠小說,發表於1970年1月《明報晚報》上。

小說寫越女阿青劍術精妙,被范蠡引薦到宮中教授士兵,最終幫助了越王勾踐雪恥復仇。阿青暗暗愛上了范蠡,而范蠡早與西施有白頭之約。阿青見到西施的美貌後,不忍傷害,飄然離去。

小說藉助歷史上的傳說和事實,不但抒發了歷史情懷,還表現出人性的悲歌,把家國之仇與個人的愛結合在一起,使小說增加了厚重感和無限的餘味。

Ⅵ 金庸小說名字連成的十四個字。分別指的是哪些書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指的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1963年)、《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

1955年,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並在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擬寫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1956年,在《香港商報》全年連載《碧血劍》。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專職為編劇,寫過《絕代佳人》、《蘭花花》、《不要離開我》、《三戀》、《小鴿子姑娘》、《午夜琴聲》等劇本,合導過《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所用筆名為林歡)。

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後來推出包括《明報晚報》、《明報月刊》和《明報周刊》、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系列報刊,金庸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同年在自辦的《明報》上連載《神鵰俠侶》。

(6)金庸武俠小說字體擴展閱讀

自還珠樓主以下,武俠小說界名家輩出,惟金庸名頭最盛、享譽最長。「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聯中的14個字,正是他14部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還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劍》。

十餘年間,他寫下15部洋洋大作。80年代初,金庸的武俠小說正式進入內地。時至今日,即便你始終不曾看過他的原著,但其作品在兩岸三地不斷被改編成的影視劇,可能也是陪伴你成長的一個標志。

金庸一生經歷極其豐富,獲頒榮銜甚多,他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是一代傑出報人、是學者、是華人文化界的重要的人物之一等等,見證了上世紀中國無數重大歷史事件。1972年,金庸封筆;1989年,《明報》創刊三十周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長職務;

90年代,金庸將《明報》集團賣給商人,退出商界;2007年,金庸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職務此書成功之後,金庸又在短短的幾年內創作了《碧血劍》《雪山飛狐》和《射鵰英雄傳》等作品,一時間風靡全港。十餘年間,他寫下15部洋洋大作。

Ⅶ 金庸的各小說各多少字數

飛狐外約20萬字,雪山飛狐約50萬字, 連城決約50萬字,天龍八部約150萬字,射鵰英雄傳約120萬字 ,白馬嘯西風約5萬字,鹿鼎記約150萬字,笑傲江湖約120萬字,書劍恩仇錄約60萬字,神鵰俠侶約120萬字,倚天屠龍記約120萬字,碧血劍約50萬字, 鴛鴦刀約5萬字,越女劍約2萬字。

金庸武俠採取的是把虛構江湖人物嵌套到大歷史脈絡之中的寫作手法,書中人物半真半假,比如歷史上真有郭靜黃蓉這對夫婦,但郭靖見沒見過成吉思汗、黃蓉她爹是不是東邪黃葯師就是沒譜的事了,其他的很多小說都是如此,讓人讀來很有感覺,既充滿想像力又能找到落腳點。

(7)金庸武俠小說字體擴展閱讀

武俠小說作為「寫夢的文學」本不以寫實見長,其人物創造主要來自作者想像和寫作傳統,寫作傳統中的程序化因素是另一回事,作者的想像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徵化,它不直接來源於現實。

而金庸小說作為一種經典就恰恰在於它通過傳統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徵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盡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韻外之致等本屬於中國古典文化要求的東西表現了出來、

並藉助獨特的武俠語言文化的天空讓我們作了一次堪稱壯舉的烏托邦飛翔。於是,我們才無法忘記蕭峰和阿朱這一對主角情侶。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俠譜」才會比「天龍八部」更令人盪氣回腸、不知肉味。

Ⅷ 金庸是怎樣寫武俠小說的



金庸寫小說是在報上連載,據他自己說,他每天寫一段一千來字,翌日發表,甚至到外國旅行也要寫好寄回來。 

先來幫他算筆賬,看看是否真的每天只寫1000來字,就能搞定這樣15部鴻篇巨制?

金庸武俠小說共1000萬字,寫了17年,平均到每年要寫58.8萬字,平均到每天就是1611個字,跟他說的1000來字出入不大。

當我算出這個數字時,心中狂喊:「我的天,就這么簡單?每天寫1000來字,然後持續17年?」是的,就這么簡單。

是我自己把寫作這回事想復雜了! 

金庸的寫作習慣啟發我:1、做一件簡單且有價值的事(寫1000來字);

2、按照一個相對固定的節奏去做(每天都寫,不要間斷);

3、然後做長時間的積累(寫上17年),就能成就一個偉大的東西(《金庸作品集》)。

掌握了這個訣竅,你也可以像金庸一樣創作!



我曾感嘆世界好不公平,出生不公平、財富不公平、機會不公平。但現在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樣東西絕對公平,那就是時間。

你有一秒,我也有一秒。你每天刷一個小時的抖音,我每天寫一個小時的文章,不用17年,1年後我就遠遠把你拋在了後面。 

我用時間堆出來的才華,你拿錢也追不上,除非你用更多的時間來追,但只要我不鬆懈,你永遠追不上。這就是時間的力量!

每天寫1000個字不難,難的是堅持17年。 

寫作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決定了就要一直幹下去,談戀愛都是這樣的道理。

我不需要成為最會寫的人,但只要我跟時間是最好的朋友,通過時間的疊加,我在寫作上的價值增長,我就能看得到。



我最近在讀《曾國藩傳》,曾國藩打仗,就靠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

做那些最硬的事,干那些在別人看來很呆的事,然後一直幹下去,可能在開打之前,你就已經贏了。 

實際上,中外的文學大師,他們的寫作習慣是相同的,舉三個例子:

第一個是村上春樹。

他寫長篇小說時,規定自己一天寫出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

即使心裡還想繼續寫下去,也照樣在十頁打住;哪怕覺得今天提不起勁來,也要鼓足精神寫滿十頁。 

一天寫上10頁,一個月便能寫300頁,半年就能寫出1800頁。《海邊的卡夫卡》第一稿1800頁,就是這樣被村上寫出來的。

對於機械式的寫作,村上自嘲:「這哪是藝術家的做法。這不就和工廠車間一個樣嗎?但做一項長期工作時,規律性有極大的意義!」

第二個是斯蒂芬·金。

他認為,對於一位胸懷大志的作家,最不需要的東西就是電視機!

我房裡也不放電視機,我一直很驕傲別人以為我買不起TV。 

斯蒂芬一旦開始寫東西,就每天都要寫,每天四到六個小時,天天如此。

最巧合的是,他跟村上春樹一樣,規定自己每天寫10頁,大約2000個英文單詞,三個月就是18萬字,這是一本書非常適宜的長度。

每天不完成10頁,他決不從書桌旁起身。當有人問他「成功秘訣」時,他說了兩點:一是自己一直比較健康,二是沒有離婚。

他說進行有規律的創作,環境一定要安靜。

第三個是賈平凹。

這是我想重點談的一位大師,因為我剛讀完他1992年寫的《廢都》。我覺得,諾貝爾欠賈平凹一座文學獎。

賈平凹40歲時,早已名聲在外,但亦被名聲所累。更不幸的是,災難接踵而來,他先是患乙肝不愈,度過了牢獄般的一年多醫院生活。

再是母親染病動手術;再是父親得癌症亡故;再是一場官司沒完沒了地糾纏他;再是為了他人而捲入單位的是是非非中受盡屈辱。

就在這個時候,他開始寫《廢都》。 

他逃到一個人煙稀少的水庫寫作,每天吃過第一頓飯後,就把自己關在房裡,一直寫到下午四點,除了大小便,再不出門。

他寫起來喜歡關門關窗,窗簾也要拉得嚴嚴實實,他說如果是一個地下的洞穴那就更好。

煙是一根接一根地抽,每當有人在外邊喊吃飯了,推開門直感煙霧籠罩了你!

在水庫待了整整一個月,人明顯是瘦多了,卻完成了三十萬字的草稿。 

後來他又轉戰兩個地方繼續流亡寫作。先是到一戶老鄉家,有天晚上外邊刮風下雪,窗子的一塊玻璃撞碎在樓下。

他凍得握不住筆,起身拿報紙去夾在窗紗扇里擋風;剛夾好,風又把它張開;再去夾,再張開,只好拉閉了門逃到另一戶人家去。

他規定自己每日不能少於七千字。他說,如果把這本書從構思到最後完稿的多半年時間里所抽的煙接連起來,絕對有一條鐵路那麼長。

最叫我難忘的,是賈平凹在《廢都》後記中寫下的這樣兩句話:

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讓我記住這本書帶給我的無法向人說清的苦難,記住在生命的苦難中又惟一能安妥我破碎了的靈魂的這本書。

看了那麼多大師關於創作的故事,我也慢慢揣摩出一些門道:偉大的作品,都是在艱難困苦、孤獨彷徨,甚至生離死別下誕生的。

若有人告訴你,他最近正在寫一本書,可能是一本回憶錄,也可能是他職業生涯的智慧結晶,這個時候你要警惕了——

這本書不出來還好,一出來很可能就是一本惡俗的爛書。

要說寫作有什麼訣竅,就是兩個字——堅持。

金庸在2002年4月《金庸作品集<新序>》中寫道:「寫小說也跟彈鋼琴一樣,沒有任何捷徑可言,是一級一級往上提高的。

要經過每日的苦練和積累,讀書不夠多不行。我每日讀書至少四五小時,從不間斷,在報社退休後連續在中外大學中努力進修。」

這就是一個作家的自我修養。

讀書寫作,雜談共享,歡迎關注,春三十三

熱點內容
香艷yy校園小說 發布:2025-07-12 18:43:07 瀏覽:998
女尊現在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7-12 18:42:58 瀏覽:27
火宅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07-12 18:42:25 瀏覽:442
小說怎麼寫開頭言情 發布:2025-07-12 18:39:46 瀏覽:515
中英文小說對照閱讀app 發布:2025-07-12 18:39:09 瀏覽:997
有一點黃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2 18:21:40 瀏覽:277
關於穿越後宮的完結免費小說 發布:2025-07-12 18:20:18 瀏覽:859
免費小說誤惹腹黑邪王 發布:2025-07-12 18:17:39 瀏覽:609
穿越小說男主是太子言情版 發布:2025-07-12 18:06:24 瀏覽:271
公主復讎校園小說完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2 18:04:00 瀏覽: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