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裡面的武功口訣
1. 神鵰俠侶中楊過黯然銷魂掌的口訣是什麼
《神鵰俠侶》中楊過黯然銷魂掌的口訣是:相思無用,唯別而已;別期若有定,千般煎熬又何如;莫道黯然銷魂,何處柳暗花明。
「黯然銷魂掌」共有十七式,即六神不安、杞人憂天、無中生有、望穿秋水、徘徊空谷、力不從心、行屍走肉、魂牽夢縈、倒行逆施、廢寢忘食、孤形隻影、飲恨吞聲、心驚肉跳、窮途末路」、面無人色、想入非非、呆若木雞。
「黯然銷魂掌」名字由來:
楊過自與小龍女在絕情谷逼不得已分手, 便闖盪江湖,游歷四海,行俠仗義,於是潛心修練獨孤求敗的木劍劍術度日,從而武功日長,數年之後,除了內功循序漸進外,別的無可再練,心中思念小龍女,漸漸形銷骨立。
一日在海邊悄立良久,百無聊賴之中隨意拳打腳踢,輕輕一掌便將岩石打得粉碎。他由此深思,創出一套完整的掌法,出手與尋常武功大異,厲害之處,全在內力。他將這套掌法定名為黯然銷魂掌,取的是江淹別賦中那一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之意。
《神鵰俠侶》楊過簡介:
《神鵰俠侶》中的男主人公,是《射鵰英雄傳》中貪圖富貴、不明大義的小人楊康與穆念慈之子。當穆念慈在荒郊野外生下他時,楊康已死,楊過便自小沒有了父親。
更不幸的是,他十一歲的時候,穆念慈也染病身亡,從此獨自一人,流落嘉興,住在一個破窯里,過著偷雞摸狗的日子。
他瀟灑俊美,恩怨分明,血氣方剛,情深義重,豪爽俊偉,疾惡如仇,聰明睿智,狡黠無比。在情感上他獨特的遭遇造就了獨特的個性,超越世俗的禮教,敢愛敢恨,與小龍女一生的情義譜寫了一曲動人心魄的愛情之歌。
楊過俠情仗義,對朋友兩肋插刀,對蒙古族的侵犯恨之入骨,為保襄陽棄私仇而先大義,無論對有斷臂之仇的郭芙,還是其餘江湖仇敵,都仁至義盡。
楊過之所以敢當"情聖"之冠而無愧,完全是因為他與小龍女生死相隨的戀情。雖然程英、陸無雙對他鍾情一世,郭襄也傾心於他,然他卻對小龍女情有獨鍾。
《神鵰俠侶》創作背景:
1959年,金庸在創作《神鵰俠侶》的時候准備創辦《明報》,既然要創辦《明報》,自然就要有一部足以與《射鵰英雄傳》相比美的力作來吸引讀者。
而吸引讀者的最佳捷徑,當然是寫作《射鵰英雄傳》的「後傳」或「續書」,讓《射鵰英雄傳》中的那些使讀者激動不已、耿耿難忘的人物再度出現,以慰廣大的「射鵰迷」的相思、渴慕之情,從而把金庸迷、尤其是「射鵰迷」全都吸引到《明報》上來。
《明報》創辦之初,機遇與風險並存,《明報》逐漸起色的時候,幾名業務骨幹紛紛辭職,或自主創刊,或跳槽到競爭對手那邊。金庸並沒有退縮,堅持《明報》的辦報方針不變的同時,而是善於把握機會,准確分析國內外時局的變化,在香港眾多報刊中迅速脫穎而出。
金庸的閱歷十分豐富,有過苦難,也把握住了一些難得的機遇,正是這二者成就了金庸。金庸在《神鵰俠侶》的創作過程中,也無意間使其中的英雄人物在成長過程中經歷著重重苦難,但又能遇到別人無法遇到的機會。
《神鵰俠侶》從1959年5月20日起在金庸一手創辦的《明報》創刊號上開始連載,並配有大幅插圖,這部小說寫了兩年多,刊載歷時近三年。
《神鵰俠侶》作者簡介:
金庸,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1924年生。曾任報社記者、,電影公司編劇、導演等。1959年在香港創辦《明報》機構,出版報紙、雜志及書籍,1993年退休。先後撰寫武俠小說十五部,開創了中國當代文學新領域。
2. 打狗棒法的全招口訣是什麼
挑字訣:棒挑癩犬,歹挑狗身,搗亂狗窩,挑撥狗爪。
封字決:壓扁狗背,餓狗攔路,犬牙交錯,母狗護雛 。
轉字決:惡犬回咬,快擊狗臀,喪家之犬,黃狗追尾,幼犬戲球 。
絆字訣:獒口奪杖,撥狗朝天,橫打雙獒,雞飛狗跳。
引字訣:引狗入寨,棒迥掠地,斜打狗背,搖頭擺尾,群狗爭食。
戳字訣:歹戳狗臀,狗急跳牆,蜀犬吠日,狗眼看人。
纏字訣:鬥犬十弄,棒打雙犬,死拉狗尾,狗咬狗骨,老狗乞憐。
劈字訣:棒打狗頭,窮巷趕狗,瘋狗咬喉,落水打狗,天下無狗。
3. 《葵花寶典》口訣是什麼
口訣是:欲練神功,必先自宮。
以下是《葵花寶典》的相關介紹:
《葵花寶典》是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最強的武功秘籍。全書是以內功為主,外功為輔的全能型武功秘籍,由東方不敗習得殘缺版,書中對其來歷著墨不多,僅提及作者為前朝太監,亦無人練成完整寶典里的內容,素有」紫霞神功入門初級,葵花寶典登峰造極「之稱。
東方不敗僅習得葵花寶典殘缺版之後,就能以一敵四,同時與令狐沖、任我行、向問天、上官雲四大當世武林高手大戰依舊大占上風。亦能戰勝易筋經大成者同時身懷少林十二項絕技的方證大師。此功是(殘本所錄)是以「快」為主,令對手看不出破綻,沒有還擊的機會。抑或是快到就算被對手看出招式中的破綻,對方也來不及反擊,破綻一閃即逝。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葵花寶典》
4. 九陰真經口訣的九陰真經口訣武功
九陰真經口訣是:
第一重口訣:子午卯酉四正時,歸氣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盤,意隨兩掌行當中。意注丹田一陽動,左右回收對兩穴。拜佛合什當胸作,真氣旋轉貫其中。氣行任督小周天,溫養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陰神功第一重。
第二重口訣:極寒午時正,獨坐寒冰床。裸體面朝北,氣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開丹田門。寒氣螺旋入,收發當自如。合和匯丹田,落雪雪不化。縮如一寒珠,雪落無化雪。擴為霧環身,九陰第二重。
第三重口訣:法如第二重,陰陽互相剋。意在修罡氣,熱火不侵法。陽中求真陰,九陰第三重。
第四重口訣:法如第三重,陰合陰為生。同為修罡氣,靜流極之法。以陰練真陰,九陰第四重。
第五重采氣大法口訣:采氣不在氣,口閉雙目開。玄機在於目,神氣乾鼎聚。
5. 《倚天屠龍記》九陽神功心法口訣是什麼
《倚天屠龍記》九陽神功心法口訣是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九陽真經》乃金庸武俠中最高深的武學寶典之一。從《先天功》綱要改進而來,此功佛道相參,剛柔並濟,練者初階受用無窮,練到最後大關,必須熬過全身燥熱自焚之苦,或得名師指點,打通全身所有幾百個穴道,才真正練成九陽神功。
九陽神功功法介紹:
九陽神功是《九陽真經》中多種學術理論體系中的武學體系,出自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而在金庸的《神鵰俠侶》結尾處,由少林派覺遠大師說明這是夾在《楞伽經》由達摩祖師親手書寫的一部經書。在新修版中,作者變成了「昔年一位高人」。
九陽神功在舊版中屬於至剛至陽的武功。在新修版里變為陰陽調和,剛柔並濟,但還是偏向於陽剛一路的武功。練成「九陽神功」後,會易筋洗髓,生出氤氳紫氣;內力自生速度奇快,無窮無盡,普通拳腳也能使出絕大攻擊力。
防禦力無可匹敵,自動護體,反彈外力攻擊,成就金剛不壞之軀;習者速度將受到極大加成;更是療傷聖典,百病不生,諸毒不侵。至陽熱氣全力施展可將人焚為焦炭,專門克破所有寒性和陰毒內力。
6. 金庸作品的口訣是什麼
金庸14部小說作品的口訣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又名《素心劍》)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此外還有一部小說《越女劍》口訣中沒有體現,該小說發表於1970年,是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6)武俠小說裡面的武功口訣擴展閱讀:
金庸先生的其他作品還有:
《袁崇煥評傳》(附於《碧血劍》之後)
《三十三劍客圖》(附於《俠客行》之後)
《成吉思汗家族》(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關於「全真教」》(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易經·陰陽與術數》(附於《神鵰俠侶》之後,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陳世驤先生書函》(附於《天龍八部》之後)
《康熙朝的機密奏摺》(附於《鹿鼎記》之後)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7. 功夫練武口訣有哪些
練武雖然並不像武俠小說裡面那樣的深奧,玄幻。但在現實中還是有的,更多的是警醒世人,並不是氣沉丹田,任督二脈之類的口訣。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練武口訣
∴遇短勿近,遇長勿遠。 -
∴ 入門引路需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修。 -
∴ 舉手不留情,當堂不讓步。 -
同行較技,留手不留拳。-
∴ 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 -
∴ 無人當有人,有人當無人。 -
∴ 和為貴,義當先。 -
∴ 寧傳十藝,不傳一理。 -
∴ 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 -
∴ 視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 -
∴ 不怕千招會,只怕一招精。 -
∴ 百巧奇能,無力不行。 -
∴ 以巧破千斤,千斤力在後。 -
∴ 一力降十會,以巧破千斤。 -
∴ 眼功練得精,克敵占上風。 -
∴ 眼無神,拳無魂。 -
∴ 拳無功,一場空。 -
∴ 攻講踢打摔拿通變,守求頂順化閃齊備。 -
∴ 技貴互變,理妙成圓。 -
∴ 習武貴在得法,求功尚在持久。 -
∴ 能文者疏於武,能武者疏於文。 -
∴ 經師不如訪友。 -
∴ 經師不到,學藝不精。 -
∴ 膽氣十足,催敵何難。 -
∴ 智者無敵,悟者大成。 -
∴ 臨敵心不靜,有招也無用。 -
∴ 拳理需靜悟,拳技要勤修。 -
∴ 練拳不拆手,什麼都沒有;練拳拆開手,讓你武林走。 -
∴ 對敵若無膽問先,空有一身拳腳功。 -
∴ 遇敵好似火燒身,放膽使招必成功。 -
∴ 久練功自純,勤悟理自通。 -
∴ 勝不足喜,敗亦無妨 -
∴ 文崇孔子,武尊關公。 -
∴ 拳無功不精,招無速不靈。 -
∴ 練武不習文,終究是個野蠻人。 -
∴ 文修其心,武練其身。 -
∴ 不蹬長城非好漢,不練武術太遺憾。 -
∴ 不武者,愚人也。 -
∴ 尊師要象長流水,愛徒要如鳥哺雛。 -
∴ 習文有武備, 練武有文理。 -
∴ 一力降十會。 -
∴ 智者不惑,仁者不 憂,勇者不懼。 -
∴ 以惡制惡理不悖,霹靂手段菩薩心。 -
∴ 妙訣勸君勤練習,強身勝敵樂無窮 -
∴ 數語妙訣拳中要,不用純功也枉然。 -
∴ 槍為百兵之王,劍為百兵之君。 -
∴ 低頭彎腰,傳授不高。 -
∴ 上盤百枝搖,下盤似生根。 -
∴ 重心奪敵位,神手亦難防。 -
∴ 准備萬般一旦無,千招不如一招熟。 -
∴ 登山要有好向導,高徒要有明師教。 -
∴ 武術都是腳和手,要看精華有沒有。 -
∴ 鐵桿磨成綉花針,功夫到了自然成。 -
∴ 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百日空。 -
∴ 朝朝用心學, 時時記在心,功夫如此練,必成一智人。 -
∴ 無力不是功, 無功不是拳。 -
∴ 渾元一氣武道成。 -
∴ 少站三體式, 老來渾元樁。 -
∴ 肢體形於外, 心意誠於中。 -
∴ 出手似閃電,回手似火燒。 -
∴ 沉肩垂肘氣到手 -
∴ 拳成家什就 -
∴ 禪通武達 -
∴ 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為正人。 -
∴ 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
∴ 陰陽混成,剛柔悉化。 -
∴ 靜心平氣,柔極至剛。 -
∴ 虛實兼備,開合相宜。 -
∴ 出於心靈,發於性能。 -
∴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 南拳北腿,東槍西棍。 -
練武口訣
∴ 出手如鋼叉,回手如鋼銼。 -
∴ 好腿不過膝,起腿三分險。-
好腿不過腰,起腿邊空。 -
∴ 四兩拔千斤,一力降十會。 -
∴ 晃膀撞倒山,跺腳震九州。 -
∴ 手法不明犯七十二擒拿。 -
∴ 鐵不煉不成剛,力不練不成勁。 -
∴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
∴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
∴ 天下兩難,學文打拳。 -
∴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莫嘆及。 -
∴ 降龍伏虎逞剛強,手打起落人難防;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腳蹬。 -
∴ 千金難買一哆嗦 -
∴ 武醫結合 強身修禪 -
拳為先鋒,腿是主帥。-
∴ 上批咽喉,下打陰,中打兩肋並當心,去如棉,回如鋼!高了架,低了扒,中糾捶,難招家! -
∴ 一力壓九技,好腿不過腰,高腿就上頭-
∴ 鬆柔纏絲(裹)話太極 -
∴ 霧氣龍虎頭頂懸,出手一勢打不完。 -
∴ 外順得力,折疊得勢,內和得氣。 -
∴ 精以神聚,神以氣會。 -
∴ 起也打,落也打。 -
∴ 拳不空發,手不空回。 -
∴ 眼明手快,有勝無敗。 -
∴ 步法靈,閃躲行。 -
∴ 足來提膝,人退加踢。 -
∴ 武術皆相通,千拳歸一路。 -
∴ 練死練活始有功,欲巧須從拙練入。 -
∴ 武術之魂並非肉體的不敗,而是精神的不倒。 -
∴ 身腰一動手腳隨,應將兩手並一腿。 -
∴ 靜運無慌,沿路纏綿。 -
∴ 任其勇猛氣總偏,此有彼無是天然。 -
∴ 指撮一點,拳打一片,出拳如射箭。 -
∴ 千招會不如一招熟。 -
∴ 藝如明鏡澄萬里,德似菩提滿樹香 -
∴ 修德不修道,空被日煎熬; 修道不修德,必定要著魔。 -
∴ 四兩撥千斤,觸手驚彈,放人倒地不傷人 -
∴ 拳不收手賴身腰,力能復始循圓周。 -
∴ 拳要勝人圈中贏,圈外起力不擊人。 -
∴ 思悟不諳元中巧,另尋源頭哪得醒。 -
∴ 拳必先練消力技,否則一生碰運氣。 -
∴ 目中有敵始出拳,意中有敵方動腳。 -
∴ 力一說避,二說封,三始擊發定防攻。 -
∴ 無武不立,無文不傳。 -
∴ 睡不厭縮,覺不厭伸。 -
∴ 不固執以求氣,不著意以用力。 -
∴ 文中之治作禮樂,武中之花法實法。 -
∴ 學時有定式,用時無定法,法中有法,法外有法,無法之法,方為妙法。 -
∴ 法天象形取其意,練式務精不求博。 -
∴ 出手論准不論捶,十捶不換一指位。 -
∴ 莫用高難擋小敵,切記小技消大力。 -
∴ 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 -
∴ 兩唇要相合,封之氣力多。 -
∴ 習伏眾神莫狂語,得泉更須護源頭。 -
∴ 咬牙斷筋有助拳狠。 -
∴ 能勝在於進步占勢,不敗在於退步避鋒。 -
∴ 攻其必救。 -
∴ 打手知人,打拳知己。 -
∴ 學無先後,能者為師。 -
∴ 步不穩則拳亂,步不快則拳慢。 -
∴ 拳打千遍,身法自然。 -
∴ 自古習拳知兵法,不知兵法枉練拳。 -
∴ 拳不在形而在勢,勢不在力力在變。 -
∴ 一打膽,二打眼,三打功力,四打閃。 -
∴ 拳勢強弱在平衡,狠練弱勢稱內行。 -
∴ 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
∴ 品酒同色不同度,練拳同式不同用。 -
∴ 明師練拳重內腑,切莫肢支滿天舞。 -
∴ 不壓不中用,不活不靈通。 -
∴ 練武恆為貴,技藝賴深思。 -
∴ 鶴頂似鑽,骨棱如箭。 -
∴ 掌心力從足心印。 -
∴ 進時擦地皮,退時先提膝。 -
∴ 進時低,退時高。 -
∴ 十腿不如一膝。 -
∴ 一力降十會。 -
∴ 眼似流星,手如電,身似蛇行,腿如鑽。 -
∴ 有意莫帶形,帶行必不贏。 -
∴ 巧拿不如拙打。 -
∴ 武術之為道乃陰陽也,武術之為功,非氣之學無以獲上乘之功法。 -
∴ 引手臂拳換身靠,白鶴亮翅貫雙肩。 -
∴ 知寬窄老嫩,會閃戰騰挪。 -
∴ 有錢難買“機靈顫”。 -
∴ 上保咽喉下保腎,左右兩肋加中心。 -
∴ 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熟。 -
∴ 要知拳精髓,首由站樁起。 -
∴ 千旋萬轉不如一站。 -
一打膽,再打眼,三打身法,四打閃。-
∴ 法不傳六耳。 -
∴ 真傳一張紙(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
∴ 寧教十手,不教一口(不教一步)。 -
∴ 寧給千兩金,不傳一口春。 -
∴ 臨們三不顧,放膽即成功。 -
∴ 大破硬進無遮攔。 -
∴ 大道至簡。 -
∴ 拳打一連氣,內要提,外要隨,起要橫,落要順。 -
∴ 拳架雖具趨避勢,有巧無神不算功。 -
∴ 拳如流星臂似鞭,腰走龍蛇眼似電。 -
∴ 拳打眨眼功夫。 -
∴ 拳打卧牛之地。 -
∴ 拳打陰陽兩面防。 -
∴ 出手沒有蜷(回)手快。 -
∴ 出手如閃電,回手如火燎。 -
∴ 發力一聲喊,強敵不倒也半癱。 -
∴ 閃如清風,跺如抽鞘。 -
∴ 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傅。 -
∴ 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 -
∴ 打拳容易走步難。 -
練武口訣
∴ 手起撩陰,腳起望膝,膝起望懷,肘發護心。 -
∴ 拳無透意不中用。 -
∴ 手不過臉擊無用。 -
∴ 中節不明,四梢發空。 -
∴ 出手不過肩,掌指齊眉間。 -
∴ 起腿半身空。 -
∴ 踢腿不過膝。 -
∴ 臨陣須提防,小心沒大差。 -
∴ 疾、疾、疾,快打遲。 -
∴ 捶把尚一氣,兩氣不打人。 -
∴ 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若用腿打人,全靠連環腿。 -
∴ 手到腳不到,打到也無效。 -
∴ 兩手不離懷,神鬼難進來。 -
∴ 賓主分明中道皇皇 -
∴ 靜如處子動若江河 -
∴ 神以知來智以藏往 -
∴ 虛實兼到忽見忽藏 -
∴ 打拳不踢腿是個冒失鬼。 -
∴ 打拳不練腰終究藝不高。 -
∴ 練武不怕苦,練功不放鬆。 -
∴ 無氣不是功,無功不是拳,朝夕勤習練,內外緊相連。 -
∴ 練拳無樁步,房屋無立柱。 -
∴ 拳無丹田功,終身一場空。 -
∴ 練功不站樁,等於瞎晃盪。 -
∴ 拳為功苗,功為拳本。-
猜你喜歡
1. 武術基本功
2. 關於武術的諺語
3. 如何練習武術基本功
4. 有關武術的諺語
5. 有關武術的諺語
6. 武術諺語
7. 關於武術的詞語
8. 跪求武功秘籍口訣。心法。
9. 辟邪劍譜完整的口訣是什麼
辟邪劍譜完整的口訣是欲練神功,必先自宮。十三總勢莫輕視,氣逼身體不少凝,勢勢在心想其意,腹內松靜氣騰然,命意源頭在腰際,靜中觸動動獨靜,尾關中正須貫頂,意氣君來骨肉連他日功成,天下無敵。辟邪劍譜是金庸小說當中林遠圖從葵花寶典殘篇中悟出的劍法,兩者系出同源。但來從不外傳。
葵花寶典詳情
《葵花寶典》是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武功秘籍,書中對其來歷著墨不多,僅提及作者為前朝太監,為何太監武功如此高強、卻身居大內,不得而知,小說中亦無人練成完整寶典的內容。此功殘本所錄是以快為主,令對手看不出破綻,沒有還擊的機會。抑或是快到就算被對手看出招式中的破綻,對方也來不及反擊,破綻一閃即逝。
10. 降龍十八掌的口訣是什麼
分別是亢龍有悔、飛龍在天、見龍在田、鴻漸於陸、潛龍勿用、利涉大川、突如其來、震驚百里、或躍在淵、雙龍取水、魚躍於淵、時乘六龍、密雲不雨、損則有孚、龍戰於野、履霜冰至、羝羊觸蕃、神龍擺尾
降龍十八掌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最絕頂的武功之一,總共十八式,招數名字取自於《周易》。降龍十八掌被掃地僧稱為天下第一。動作簡單無奇,但招招威力無窮,招式簡明而勁力精深,精要之處全在運勁發力,憑強猛取勝,每出一掌均有排山倒海之力。
降龍十八掌專克花里胡哨,不管敵人招數真假虛實,花樣百出,千變萬化,只給敵人一掌降龍十八掌,敵人見降龍十八掌厲害,非回守招架不可,那敵人的招數自然也就破了。
(10)武俠小說裡面的武功口訣擴展閱讀:
新修版降龍十八掌原為廿八掌,從創幫之主傳承至蕭峰時,因為後十招過於繁瑣,且威力卻遠不如前十八掌,蕭峰去繁就簡,將二十八掌減了十掌,成為降龍十八掌,由義弟靈鷲宮虛竹子代傳。刪削重復,更顯精要,威力非但不弱於原來的二十八掌,反而有所勝過。
與打狗棒法只傳幫主不同,降龍十八掌可外傳他人,所以洪七公也教給愛徒郭靖和立有大功的黎生一招「神龍擺尾」,郭靖也曾傳授給武敦儒、武修文兄弟,當郭靖女婿耶律齊接任丐幫幫主後,郭靖亦授他降龍十八掌。
但因襄陽被攻陷時,郭家眾人多殉國身亡,耶律齊後任的幫主並沒學全,只練成其中十四掌,後來傳到史火龍時只學會十二掌,最終張無忌獲得郭靖藏於倚天劍中的《降龍十八掌掌法精義》,傳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