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結構的網路小說
1. 大明皇朝的小說介紹
彭子輝,別署詩狂客,漢族,1966年生,湖南衡陽縣人。他自小喜好小說、詩詞、書畫。十六歲時,他就痴迷中華傳統文化,興趣廣泛,對高考課程極為厭倦,致使高考成績一敗塗地。高中學歷終身。高中畢業後,彭子輝自學自己喜歡的詩文書畫,徹底放棄他認為沒有實用價值的數理化與政治等課程。2003年開始,彭子輝潛心撰寫長篇歷史小說《大明皇朝》。2015年出版第一卷後,業余時間仍在寫作。預計12年後完成全明系列。
彭子輝中國畫《重岩樓閣圖》獲全國11屆美展湖南展區優秀作品獎,中國畫《秋湘圖》獲「炎帝杯」國際書畫展山水畫銀獎。2009年,詩獲西泠印社成立100年詩書畫印展詩詞類大獎。2011年,《敦煌賦》獲「千古敦煌 重金求賦」全球征賦一等獎(署名李麓)和三等獎,這首賦年年在敦煌市葡萄節上吟誦。詞獲湖北省第五屆黃鶴樓詩詞大賽一等獎。2014年,中國畫《春山圖》在中國文聯行業文聯美術展中獲得優秀獎。中國畫代表作有《湘東古意圖》、《楚東峻茂》、《幽溪圖》等。許多書畫作品為海內外收藏家收藏。著有《獨與軒詩文集》(暫未印行)。
彭子輝具有詩詞、書法、中國畫、駢文、辭賦、楹聯、新詩、散文、長篇小說等多方面愛好。他熱愛生活,喜歡HIFI音樂,高清電影,騎車,獨行。他情性高傲而孤標,不善社交,喜歡獨處。他廣泛的愛好和多方面興趣,極大地支撐著長篇歷史小說《大明皇朝》的創作。 生罹浩劫,豈期欣遇昌隆;
長依清江,何幸淹留體制。
閑多談藝之情,間發懷古之想。
貪多獲寡,迄今諸事無成;
有始無終,疇昔萬念俱廢。
漫檢野史,編撰虛構之書;
濫充稗官,補綴實錄之闕。
傲俗客以白眼,十有九人;
慚書生之青衿,百無一用。 千古江山如畫,幾時日月重光。神遊故國見蒼茫,無數英雄草莽。鐵馬金戈往事,落花流水斜陽。興亡寫罷鬢成霜,一曲長歌悲愴。
——《西江月》子輝自題
彭子輝為長篇歷史小說《大明皇朝》第一卷創作的開篇詞,一是向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致敬,二是追求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長篇小說寫作,避免歷史小說一味模仿西方小說,失去中華傳統文化的特有神韻。《三國演義》開篇詞並不是作者羅貫中所作,是清朝重新編輯小說的毛氏父子選取明朝狀元楊慎的一首詞,放在小說第一回前面。楊慎寫了二十一史彈詞,《三國演義》開篇詞是其中最好的一首。
作者彭子輝創作這首開篇詞後,修改時間跨度半年,藉助網路之便,得到當代幾位一流詩詞家的意見。雖說是彭子輝創作,實是集大成。有讀者認為,這首《西江月》是《三國演義》之後小說里中最好的開篇詞,也有人說這首開篇詞在氣勢上超越了《三國演義》。但作者彭子輝認為,自己的開篇詞不及《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古人雖是一時寄興之作,自己是花費六個月,但古今學問有異,詩詞早不是文學主流,傳統文化的環境也不存在了,今人不可能在詩詞方面超過古人。 作者在《自序》說:「2003年,我才三十六歲,回首浪擲的年輕時光,學詩文,研書畫,終是一藝無成,懷抱著敬慕傳統文學的痴心以及回歸古典的夢想,嘗試一種新古典主義的文學風格,立志要寫完這部系列長篇小說。兩年間,第一卷《天下草莽》和第二卷《洪武猛政》初稿寫畢,第三卷寫了數章,內心卻湧出無邊的孤寂,時常有志大才疏之感,寫作興致日漸消減,擱筆將近七八年。真是太平年月光陰易過,轉眼到了四十五歲,人生強半,卻沒有一種才藝可以傳世,消沉的雄心又被重新激活了。承蒙長江文藝出版社的激勵與期待,我潛心修改第一卷和第二卷,差不多如同重寫,有時竟達到雕辭鏤句的地步,又費時兩年半。大抵閱人閱世稍多,小說面目似能脫胎換骨。」
2007年,小說的草稿在起點連載,初名《明朝演義》 。因小說不是穿越、戲說、架空那類網路小說,未被起點採用和推薦。作者放棄連載後,繼續研究明史,潛心按自己的理想繼續寫作。2012年得到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社長、總編和責任編輯的肯定與激勵。社長劉學明先生認為「這個作者的文筆極好,古文功底很深,不要浪費這么好的作者的資源了」,同意簽約出版,但要大量修改。責任編輯提出了很多具體修改意見,作者高度重視,信心百倍,差不多如同重寫,小說脫胎換骨。2015年初,長篇小說《大明皇朝》第一卷才得以問世。 長篇歷史小說《大明皇朝》,文筆精妙,富有傳統漢語之美,拋棄漢語「翻譯體」的語言,行文舒徐有致,頗有詩意。小說中人物對話,適度模擬元末明初的口語特色,基本上杜絕了古人說現代漢語的弊病,同時又避免現代讀者看不懂明初口語的障礙。
作者借鑒了《水滸傳》、《紅樓夢》以及《三國演義》等古小說章回結構,意欲弘揚傳統敘事精神,小說的核心卻隱含著現代人與現代小說的意識。作者想在文字間盡可能摹擬出元末明初的歷史質感,人物對話語言盡量擯棄一切現代話語,極力還原元明之際的口語特色,人物、事件與時間大多講究正史出處,虛構處亦講究情理,探求在歷史與小說之間更好的平衡,不敢為賺讀者閱讀之快而任意虛構與戲說。
作者這種個性化追求,在當代歷史小說寫作者是極為少見的,也是難能可貴的。但作者可能要付出兩個代價:一是花費大量時間對元末明初口語進行深入了解和學習,二是可能讓新一代傳統文化素養欠缺的讀者感覺吃力,從而影響小說的流傳。
凡是有品位的現代長篇小說作家,都講究小說第一句的寫法。這與唐人書法理論「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高度一致。這句書法理論是說,起筆最細小的筆法,是一個字的風格規矩;一個字的風格是一整篇風格的標准。不能將一點寫成楷書,整個字卻是草書,也不能將第一個字寫成草書,通篇卻是行楷風格。長篇歷史小說也有這個講究。
馬西來·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第一句:「很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准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這個開頭據說影響了新時代後很多中國作家。如余華的《活著》第一句就借鑒了這種寫法:「我比現在年輕十歲的時候,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那一年的整個夏天,我如同一隻亂飛的麻雀,游盪在知了和陽光充斥的村舍田野。」都是從現在回憶過去。
長篇歷史小說《大明皇朝》第一卷第一句最初是這樣寫的:
大元至正十一年三月初,小雨下了好幾日,看漲了河水,平添了溪流。江淮清遠的田疇、江水和山巒,都鎖在如夢似霧的細雨之中。
這是一個平穩又平庸的寫法,這種文風與作者鴻篇巨制的構想不太相稱。作者因此極為苦惱。在修改小說正文時,不斷嘗試第一句的寫法,試寫了二十多種,都不滿意。2014年初,小說快定稿時,靈感終於光臨作者,只是一個意念的閃爍,作者數年以來都找不到稱心如意的第一句,2014年正月間,他一分鍾就寫完了:
大元至正十一年四月初,江淮之間的雲過了黃河,化作河北一場急雨。大都至河北的官道上,塞滿從河南行省逃荒的人,鳩形鵠面,蓬發鶉衣,神色呆滯,整日不多說話。遠遠望去好似成隊的螻蟻,卑微而庸碌,皆不知投向何方。
第一句(第一個句號前)包含了三個意思:一、寫明了小說正文起始的時間;二、渲染了天氣;三、從天象「江淮之間的雲」隱喻江淮之間白蓮教的影響,借著「河北一場急雨」,暗示他們將在河北舉事,從而引發元末大亂,間接導致明朝的建立。 長篇歷史小說《大明皇朝》借鑒古典小說的章回結構,但並沒有完全照搬。作者將陳舊的「回」改為有新意的「章」。由於古典小說是毛筆寫作,篇幅多在百萬字以內,因此,每回的字數大多在4000-6000字之間。長篇歷史小說《大明皇朝》是長卷式多部結構,是計算機輔助寫作,文字在數百萬字之上。一章的字數多在8000-13000字之間。為了避免讀者閱讀疲勞,小說在一章中分了若干小節,每一小節取一個簡潔的標題,有的還極有詩意,這既讓小說的層次更加分明,也讓讀者減少閱讀疲勞。
比如第一卷第一章的形式如下:
第一章白鹿庄風雨小聚義 紅巾兒州縣大奪城
一潁上風月
大元至正十一年四月初,江淮之間的雲過了黃河,化作河北一場急雨。大都至河北的官道上,塞滿從河南行省逃荒的人,鳩形鵠面,蓬發鶉衣,神色呆滯,整日不多說話。遠遠望去好似成隊的螻蟻,卑微而庸碌,皆不知投向何方。
其間有一人裝束與流民迥異,約莫二十六七歲,神彩俊朗,頭戴淄布小巾,身穿天青色交領右衽寬袖衣,腳著一雙牛皮直縫靴,騎著一隻瘦驢;相隨的書童頭梳兩只發髻,身著青衣,背著行囊,亦是清秀模樣。二人自大都匆匆南歸,一路上穿過河北的雨,渡過黃河的水,來到潁州城外,已是這月中旬。
(後略) 長篇歷史小說《大明皇朝》第一卷《逐鹿天下》,於2003年12月27日完成,於2012年初與長江文藝出版社簽約,修改兩年半,於2015年3月出版 ,創作時間長達十多年。
2013年8月,小說進入出版流程,即將付印,當作者在自己電腦中游覽出版定稿時,仍覺得不滿意,決定再修改一次,得到責編的支持。作者以為再修改三五個月就行了,誰知一改就到了2014年5月。出版社希望新年新氣象,決定在2015年初上市,這樣,小說簽約後又修改了兩年多,到成書上市,已經過了三年多時間。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作者在《自序》中說的:「如今我已經消除了功名之想中的許多妄念,撰寫全明系列小說只留下一個最低的期待,許多年後,我的書架上有一套為自己精心撰寫的小說。就算到了暮年重新閱讀,也不會有太多的羞愧和遺憾。」 2015年3月有,小說出版後,出版社按慣例寄一些樣書給全國各大媒體,或許是作者追求經典寫作,追慕古典神韻的精神,得到全國一些報紙文化編輯的關注和支持。2015年初到2015年5月間,先後有《姑蘇晚報》、《貴陽晚報》、南京發行量第一、全國第四的《揚子晚報》和天津《今晚報》 連載。
小說連載有兩個版本:一是原稿連載,讓鑒賞能力較高的讀者能充分感受新古典小說寫作的風采,二是出版社整理的連載壓縮版本,讓讀者了解小說的梗概,從而對這部新古典小說長篇歷史小說《大明皇朝》作出自己的判斷。
2. 章回小說有哪些﹖
章回小說太多了,根本說不完。
明清小說全都是所謂的章回小說。
現代較早期的武俠小說也是章回小說,其中以王度廬和還珠樓主最為出名。
有一本雜志叫做《今古傳奇》,問世已經幾十年了,記得小時候家裡訂過,《玉嬌龍》,《靈童仙籃傳》,《雁盪奇俠》等等章回小說就是在那上面看的。這雜志每期都會有章回小說的連載,還有很多中短篇佳作。
3. 章回小說是什麼意思
章回小說是明清長篇小說一種創作體裁。也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它的特點是分回標目、分章敘事,全書分為若干回(或稱「則」「節」),每回有回目,回目或單句或雙句,雙句則呈對偶形式。中國幾部重要的古典長篇小說如《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都是章回小說。
發展歷程
章回小說的形成,有著較長時間的發展過程。它最早源於宋元講史話本,由於講史故事內容繁多復雜,說書藝人為了講述方便,便採取分段講說、用題目明示內容的方法,這就是最初的分卷分目。被認為最早出現帶有回目的一部話本小說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全書三卷十七段,已有分段標題,已具有章回小說體制的雛形。
章回小說的回目最初只用單句標目,大約在明中葉以後才出現雙句回目,並逐步定型下來,這時期的長篇小說如《封神演義》、《金瓶梅詞話》都已分回標目,但是字數參差不齊,語言樸拙有餘,雅緻不足。
明末清初,章回體例有了更大的發展,回目採用工整的對偶形式,並且講究平仄押韻,這已經成為固定的形式被作家們採用。《紅樓夢》問世之後確立了八言回目的體例,回目不但妥帖切題,而且醒目概括,文采奕奕。
4. 什麼是章回小說有什麼特徵
章回小說是我國古典 章回小說長篇小說的一種, 是分章回敘事的白話小說,是我國古典小說的主要形式,分回標目,段落整齊,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點。
5. 什麼是章回體小說
第一回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因曾經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雲雲。
……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雖近荒唐,細按則深有趣味。待在下將此來歷註明,方使閱者瞭然不惑……
這是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第一章。有的讀者會問,既然是小說,其中的「列位看官」、「待在下」等等是什麼意思呢?其實,《紅樓夢》是我國典型的「章回體」的小說,而「列位看官」、「話說」等則是章會體小說特有的形式。
章回體小說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時期的「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講史」就是說書的藝人們講述歷代的興亡和戰爭的故事。講史一般都很長,藝人在表演時必須分為若干次才能講完。每講一次,就等於後來章回體小說中的一回。在每次講說以前,藝人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體小說回目的起源。章回體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話說」和「看官」等字樣,正可以明確看出它與話本之間的繼承關系。
經過長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現了首批章回體小說,其中著名的有《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等。這些小說都是在民間長期流傳,經過說話藝人補充內容,逐漸豐富,最後由作家加工改寫而成的。明代中葉以後,章回體小說的發展更加成熟,出現了《西遊記》、《西廂記》、《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於社會生活日益豐富,這些章回體小說的故事情節更趨復雜,描寫也更為細膩,它們在內容上和講史已沒有多少聯系,只是在體裁上還保持著講史的痕跡。這就是清代寫作的《紅樓夢》還是有「看官」、「且說」等詞句的原因。
6. 長篇章回小說三大類
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怪異
7. 什麼是章回小說
章回小說,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其特點是分回標目,段落整齊,首尾完整。這種形式由萌芽到成熟,經歷了較長的發展過程。
「章回」的「回」的意思是「次」。宋元說話人演說長篇故事,非一天一場所能了結,每場講演一段,為了吸引觀眾,講到緊要關頭,就宣稱「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下回,也就是下一次。因為每場講演的時間大致相同,所以每回故事的長短也大致相等。所以,宋元時期的說話人據以講唱的底本,也就是長篇話本,已具有章回小說的雛形。長篇話本由於故事內容復雜,篇幅較大,為了講述的便利,就有了分卷分目的必要。如《全相平話五種》中的《樂毅圖齊》,分為上、中、下三卷,各卷又依故事內容,分立若干小題目。這就是最早的小說分回形式。
元末明初,出現了一批文人作家根據話本加工、再創作的長篇小說,如《三國志演義》、《水滸傳》等。這些小說各分為若干卷,每卷又分作若干則,每則各有題目,如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分為24卷,240則,每則的篇幅大致相等,各用整齊的七言單句作標題。這時小說的回目雖沒有正式創立,但章回小說的體制已大體形成。
到明代中葉,小說的回目正式創立,標明「李贄評吳觀明刻本」的《三國演義》,改240則為120回,它的時代雖難斷定,但明萬曆十七年天都外臣序刻本《水滸傳》,已取消了卷數,直接標目為「回」,又加上了對偶的雙句回目。這個時期創作的小說,如《西遊記》、《封神演義》、《金瓶梅詞話》等,都分回標目,只是有的回目用單語,有的回目上下句往往對仗不工。明末清初,回目採用工整的偶句,逐漸成為固定的形式。自此以後直至近代,中國的長篇小說和中篇小說,普遍採用這種形式。這種形式並常為文人創作和加工的短篇話本所採用。
8. 什麼叫做章回小說
章回小說
[拼音] [zhāng huí xiǎo shuō]
[釋義] 章回小說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一種, 是分章回敘事的白話小說,是我國古典小說的主要形式,分回標目,段落整齊,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點。是由宋元講史話本發展而來。
題目
章回小說的每一回合的標題往往是一個對仗工整、整齊劃一的概括性詞句,比如《三國志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立首功」,都能極好地概括出每一回大致上的內容。這也符合了當時民間藝人為了吸引聽眾而使用這樣的標題來點明內容。標題一般也比較簡略,使人通俗易懂。
內容
章回小說是長篇小說的一種,章回小說往往分成三大類,即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怪異。大多數的章回小說都是歷史演義,顧名思義,這類的章回小說都是以歷史為基礎而編寫出來的,但為了使小說內容精彩,製造一定的矛盾,為了突出某一人物的英雄特色或者是一特定的主題,作者都會大都是寫得「三分實,七分虛」。如《三國志演義》《水滸》中,把曹操的奸詐狡猾、嫉賢妒才體現得淋漓盡致,這之中有些內容是反其道而行之,把曹操在歷史上所做的功過一概不提,而極力去描摹諸葛亮的神通廣大,甚至記敘了一些該人未曾做過的事件。這是章回小說的特色,能夠極力渲染一些英雄豪氣,是一種藝術手法的體現,中國章回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的藝術價值是不可否認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往往會把二者混淆起來,而真正要了解歷史,還是應該去讀特定的史書。
9. 章回小說產生的的三個階段是什麼
章回小說的發展演變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它的雛形時期。
其模板是唐末俗講和宋元講史話本。這時的俗講和講史話本為了講述方便,開始採用分卷分目的形式。
第二階段是它的初起期。
其模板是創作於元末明初、刊刻於明代中葉以後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平妖傳》、《忠義水滸傳》等。這些小說往往以歷史上的真人真事為故事核心,加進了不少群眾和作家的創造;形式上比以往的講史話本更長,由主要供說話人作為說話底本而變成主要供普通讀者閱讀。
第三階段是它的成熟期。
代表模板是明中葉以後的大批章回小說,如《西遊記》、《金瓶梅》等。這時的章回小說情節更加復雜,人物和事件描寫也更加細膩。但在體裁上仍然保持著「講史」的敘述痕跡。到了明末清初,章回體才得到最後的完善。
章回體的文體特徵:
1、藝術特徵——因為通俗小說的前身是說書藝人講述故事,講述故事基本上是訴諸聽覺,所以就形成了章回小說在藝術上嚴格的可敘述性。
2、形式特徵——章回小說在形式上採用散韻結合的方式,保留著早期講史的痕跡。其中散文是主體,韻文是過渡。
3、敘事特徵——在敘述方面,它很注意說與聽的關系。絕大多數章回小說前面都有一個入話。注意保存講說的痕跡。三是為了吸引讀者的興趣,章回體小說常常採用「賣關子」、吊胃口的手法,在情節的關鍵之處戛然而止,以調動聽眾或讀者對情節的急切關心。
10. 中國現代,當代有哪些章回小說名著
張愛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