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金鍾罩
⑴ 金庸武俠小說裡面有哪些防禦招式
其實金庸小說里最強的防禦招式,就是內功了,金庸小說基本沒出現過金鍾罩和鐵布衫,而且這都不是招式,只是強身健體的一些東西,金庸小說中最常出現關於防禦的句子就是,門戶守的極嚴
⑵ 有哪些在武俠小說里的武功,其實現實中也存在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許多傳說中的事情雖然有些誇大,但多少都會有其原型。比如許多武俠小說裡面描寫的古代武功,除了一些虛無縹緲的虛構神功之外,其實也有不少功夫是有其來源的,而且有一些武功在現實中也存在過,只是沒能練到古人那麼高的程度而已。我們今天就談談武俠小說中真實存在的幾種武功,他們就是金鍾罩鐵布衫、輕功和太極拳、鐵砂掌。
太極拳這種功夫在現代也是真實存在的,除了強身健體和那些練套路的之外,其實民間還流傳著更高級的太極拳,運用好了威力很大。而創出太極拳的張三豐也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可千萬別小看我國流傳千年的武術和文化,有些古人的東西是現代人想像不到的,很多東西不是古人沒有發明,而是我們現代人不理解。
⑶ 武俠劇中有哪些厲害的護體神功
武俠劇中有哪些厲害的護體神功?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因為在武俠世界,各種神功滿天飛,有主修攻擊力的,有主修速度的,有主修防禦力的,有主修毒功的,護體神功則屬於防禦力范疇,在古梁鏞看來,武俠小說中護體神功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三種:十三太保橫練。
武俠書曰:十三太保橫練的功夫,刀砍一道白印,槍刺一個白點。
十三太保橫練屬於硬氣功,這門功夫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必須保持童子之身,如果破身了,那麼這門功夫也就廢了,在古龍武俠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中,小李飛刀的隨從鐵傳甲,他修煉的武功就是十三太保橫練功夫,具有刀槍不入的特效,同時在書中也說了,這是一門笨人修煉的武功,因為沒有那個聰明人願意為此花費大力氣,但是卻不能肆意縱情享樂。
⑷ 六大門派的介紹_武俠小說有出現過嗎
武俠小說中的名門正派,現也指商業界、政界中的門閥派別。下面是我為專門您整理好的:六大門派的介紹。
六大門派之一:武當
簡介
武當是道教武林聖地,與佛教的嵩山少林寺齊名,故江湖上有“北宗少林,南崇武當”之說。武當派以“玄天上帝”和張三豐而顯赫於世。武當派弟子,以俠義名滿天下,同門之間極重情義。雖然屬於道教全真一派,但卻直屬麻衣道人、陳摶、火龍真人一系。
開山祖師
張三豐,本名通,字君寶,元季儒者、道士。善書畫,工詩詞,中統元年,漢族,遼寧人。曾舉茂才異等,任中山博陵令。自稱張天師後裔,為武當派開山祖師。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張三豐所創的武學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支。
地理位置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內,屬大巴山東段。西界堵河,東界南河,北界漢江,南界軍店河、馬南河,背倚蒼茫千里的神農架原始森林,面臨碧波萬頃的丹江口水庫(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取水源頭),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 文化 遺產地,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道教名山和武當拳發源地。
道教流派
武當派興起於明代,由張三豐與朱雨航合力於湖北均縣武當山創立,固稱武當派、武當道。以供奉真武大帝為主神。其實,武當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動聖地.漢魏以前就 傳說 有不少羽客、隱士在此隱居修煉,南朝劉宋時的劉虯,就解官辟穀於武當,晉太康中[280—290]有謝道通辭官入道,西上武當於石室中結茅修煉,唐太宗時姚簡曾為武當節度,後已隱居武當,五代宋初的陳摶已曾隱居武當,誦<<易>>於武當五龍觀,又隱居武當九室岩服氣辟穀二十餘年之久,元代有法師葉希真,劉道明,華洞真等任武當提點[即道官],元末,武當山遭兵焚。
至明,特別是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鎮崇奉“真武”之神,曾命工部侍郎郭進、隆平侯張信等督丁夫三十餘萬人,費銀計百萬,歷時七年,大修武當山宮殿,共建成八宮二觀及金殿、紫禁城等,並賜名`“太和太岳山”.成祖朱棣還問張三豐“吾欲學道,誰最樂者?”三豐對答:“食美嗜,遺通利,極樂事.”後又為成祖療病,深得成祖信服,於是,張三豐名聲名大振,武當山由此大興,並不斷發展壯大。
張三豐,遼東懿州人,名全一,又名君寶,號三豐,又號玄玄子,因衣裳褸爛,不修邊幅,人稱張邋遢。元時曾於河南鹿邑太清宮學道,熟讀經書,曾至陝西寶雞金台觀學得養生延命之術,明洪武後又至湖北均縣武當山玉虛宮五邊樹結茅庵修煉,修煉內丹大法,如 武當內家拳,內丹睡功,陰陽調息功,築基功等,他創立的武當道最大特點是:
一、以崇拜“真武大帝”為主神,“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因避諱而改稱“玄武”,為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虛、危、室、壁等七星的合稱,以其形似龜蛇,故名“玄武”,其地位崇高而穩定,又為中國古代所崇奉的北方之神,亦為道教所供奉,更為武當派崇拜。
二、重習三豐武當內家拳技.張三豐內家拳取道家以靜制動,融合道教內丹煉養、無為、虛靜、柔弱、自然於 武術 中,形成貴柔尚意的獨特風格,實為內丹氣功與武術的融合,晚後的 太極拳 、八卦掌、形意拳等均是從武當內家拳演繹發展而成的。
三、武當派主張三教合一,以“道”為三教共同之源,認為道統生天地人物,含陰陽動靜之機,具造化玄微之妙,統無極,生太極,是萬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並強調:儒離此道不成儒,佛離此道不成佛,仙離此道不成仙。
四、重內丹丹法,主張性命雙修,強調要修仙道,先全人道,又主張大道以修心煉性為首,認為“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葯材生。”又強調“葯”分內外,認為“內葯是精,外葯是炁,內葯養性,外葯養命”。而後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最終還虛而合仙道。張三豐開創武當派主要丹法著作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訣》等。
人物概括
創派人:張三豐
二代弟子: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
三代弟子:谷虛,清虛,張無忌(掛名弟子),宋青書(因觸犯門規,行事邪惡而被張三豐賜死)
其餘重要人物:愚茶道長,沖虛道長,馬真,陸菲青,張召重
內功心法
武當心法:為武當入門心法,講究氣息保持穩定。
純陽無極功:道家功法之精華,由張三豐所創,此功法是武當派最高內功心法,也是護體防身必須修煉的功法。此功內外雙修,動靜結合,內練五臟六腑,外練筋骨皮,通過長期吸運、閉、噴氣,並配合身體外部、軀干、四肢的一系列特定動作的鍛煉和排打,達到卻邪扶正,治傷除病,外可抗擊承打之功效。
輕功
梯雲縱:堪稱輕功中的輕功,其注重身法的輕靈,不以步法多變來迷惑對手,要旨是身形輕巧,高低進退自如。
陣法
真武七截陣:張三豐從真武神像座前的蛇山、龜山,心想這一龜一蛇正是兼收至重至靈的兩件物性,竟從中創制出一套精妙無方的武功出來。然而,從大氣磅礴的龜、蛇二山山勢演化而來的武功決非一人之力能同時施為。於是他傳了七位弟子每人一套武功,各有精微奧妙之處,若二人合力,則攻守妝備,威力大增。若三人同使,比二人同使的威力又強一倍。四人相當於八位高手,五人相當於十六位,六人相當於三十二位,七人相當於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同時出手。
拳掌
武當長拳:屬武當入門功夫。共分二路,可以單路練習,也可以二路一氣呵成。架勢較大,動作多橫擊直劈,對健身壯體效果較好。攔截架格,騰挪閃讓均要求出手有力,發腳迅速,手足齊到,動作分明。
太極拳法:武當秘術,集道家武學之大成的拳法,講究太極圓轉,永無止境,用意而不用力。使對手千百斤的力氣猶似打入了汪洋大海,無影無蹤,無聲無息。
八卦拳:合於八卦之數;在行拳時,要求以擺扣步走圓形,將八個方位全都走到,而不像一般拳術那樣,或來去一條線,或走四角,所以稱為“八卦掌”。
無極玄功拳:乃玄門正宗以氣御勁的上乘拳術,是完全以修煉者自身雄厚的內勁傷敵於無形。
六大門派之二:少林簡介
是中國武林的泰斗,是中國人從佛習武的代名詞。少林武功更是博大精深,藏經閣內收集了三十六路拳腳十八般兵器;少林武術,是中華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林功夫是中國武術中體系最龐大的門派,武功套路高達七百種以上,又因以禪入武,習武修禪,又有“武術禪”之稱。
少林寺十八羅漢潘國靜少林武術發源於嵩山少室山下叢林中的“少林寺”,該寺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根據《魏書》記載:“又有西域沙門名跋陀,有道業,深為高祖所敬信。詔於少室山陰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給衣供。”唐初,少林寺十三僧人因助秦王李世民討伐王世充有功,受到唐朝封賞,而被特別認可設立常備僧兵,因而成就少林武術的發展。少林寺因武藝高超,享譽海內外, 少林一詞也成為中國傳統武術的象徵之一,如古龍小說中的“七大門派”即為“少林、武當、昆侖、峨嵋、點蒼、華山、海南”等派別,其中少林即位居第一門派。
正宗少林腿法少林寺有“禪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剎”之譽;是中國佛教禪宗祖庭,位於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南北朝時,天竺僧人佛陀到中國,善好禪法,頗得北魏孝文帝禮遇。太和二十年(496),敕就少室山為佛陀立寺,供給衣食。寺處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據佛教傳說,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在華以4卷《楞伽經》教授學者,後渡江北上,於寺內面壁九年,傳法慧可。此後少林禪法師承不絕,傳播海內外。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寺宇被毀。大象年間重建,易名陟岵寺,召惠遠、洪遵等120人住寺內,名“菩薩僧”。隋代大興佛教,敕令復少林之名,賜柏谷塢良田百頃,成為北方一大禪寺。唐初秦王李世民消滅王世充割據勢力時,曾得寺僧援助,少林武僧遂名聞遐邇。高宗及武則天亦常駕臨該寺,封賞優厚。唐會昌年間,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毀,迄唐末五代,寺漸衰頹。宋代略有修葺。元皇慶元年(1312),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封贈為大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統領嵩山所有寺院。一時中外僧眾雲集,演武禮佛,僧眾常有兩千人左右。元末農民起義,紅巾軍至少林,僧眾散逃。明代先後有八位皇子到寺內出家,屢次詔令大修,寺院規模有所發展。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諸帝亦很關心少林寺,或親書匾額,或巡遊寺宇。1928年因遭兵燹,天王殿、大雄殿等許多建築、佛像、法器被毀。寺內現存有山門、客堂、達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及千佛殿等。千佛殿內有明代五百羅漢朝毗盧壁畫。寺旁有始建於唐貞元七年(791)的塔林,有塔220餘座,還有初祖庵、二祖庵,以及附近的唐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法華塔、元代緣公塔等。寺內保存唐以來碑碣石刻甚多,重要的如《唐太宗賜少林教碑》、《武則天詩書碑》、《戒壇銘》、《少林寺碑》、《靈運禪師塔碑銘》、《裕公和尚碑》、《息庵禪師道行碑》和近年建立的《日本大和尚宗道臣紀念碑》等
嵩山少林寺南北武術院傳授少林寺入門基本功、佛門禪學、少林寺氣功、柔骨功、童子功、少林寺鐵砂掌、少林寺霸王肘 、排打功 、梅花樁、鞭勁法、石鎖功、少林寺五行拳、少林寺八段錦、少林寺易筋經十二段錦、搏擊、散打、少林寺武術套路、十八般兵器等少林功夫和部分少林寺絕技。
院長由少林寺曹洞宗第三十四代正宗功夫傳人,少林寺十八羅漢,世界武術冠軍,潘國靜(法號釋延武)擔任。該院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大道東段,相鄰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道教聖地中嶽廟及儒教著名的學府嵩陽書院。是我國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聖地也是世界功夫之都。
各式各樣的武學密籍,易筋經、洗髓經更是少林的鎮山之寶。除此之外,少林木馬巷內的棍陣令武林人士聞之色變,據傳至今還無人能闖過。
少林武術以實戰威猛、博大精深,早已飲譽天下,“拳以寺名,寺以拳顯”。今日,少林弟子遍布全球。少林武術的發源和發展,離不開嵩山的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嵩山處中原腹地,緊傍九朝古都洛陽通向東南廣闊平原的咽喉,轘轅關是秦漢八大關之一,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盛世時,嵩山是帝王游賞、文士登臨的勝地;亂世時,嵩山則是兵家出入、強人會集的所在。少林寺位於嵩山中心,皇家敕建大寺,統轄嵩山地區所有寺院,寺產龐大。為了保證安全,經朝廷認可,寺院擁有自己常備武裝力量,即歷史上有名的少林寺僧兵。少林寺僧兵的存在,是少林武術發源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而少林寺作為皇家寺院,與朝廷的關系和社會地位,是少林武術達到高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少林武術 歷史 故事 非常多。據史載和傳說,世人皆知的有:隋末唐初十三棍僧救秦王,緊那羅變形退紅巾。少林寺僧兵為國立功最為人樂道的是在明朝,也是少林武術發展鼎盛時期。嘉靖年間,倭寇騷擾我國東南沿海,少林寺僧兵多次應詔出征,威猛驍勇,為國捐軀。朝廷為嘉其義烈,在少林寺山門前立旗旌表,遺石尚在,塔林有銘可考。
六大門派之三:佛教信奉佛教,佛門弟子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輕戒、比丘戒(二五○條)、比丘尼戒(三四八條),同時佛門弟子四大皆空,參禪悟道。值得一提的是,少林寺是達摩祖師在中國初宣禪法的寺廟,所以被譽為禪宗祖庭,對於佛教以及禪宗在中土的傳播與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影響。少林方丈亦多為得道高僧,慈悲為懷,傳經頌道。
此派弟子均為男性,分為出家弟子和俗家弟子兩類,出家弟子在寺中修行,俗家弟子分散各處,行俠仗義。同時,此派又有南少林和北少林之分,二者同出一宗,北少林在先,是北少林僧侶南下創辦了南少林。南少林寺在清朝已被清朝鎮壓毀滅,不復存在。
與少林寺武學、禪學同樣光輝燦爛的是少林醫葯。少林醫葯的總綱是:活血化瘀抗衰老,疏經通絡祛百病。它以通為補,以通為用。這個古老的主張,正符合現代醫學界的共識:即多種怪異之病 ,如癌症先起於相關的瘀堵。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正式認定經絡調理能治療43種疾病。國家中醫葯局更指出:中華醫道是新世紀人類干預和消除亞健康工程之根本。少林武功以易筋經、洗髓經作為鎮寺之寶。同樣,少林醫葯的治療理念也強調,不僅僅要治療疾病的症狀,更要讓病人易筋洗髓,脫胎換骨,去除病根不復發。少林黑膏是1500年來歷代高僧不斷實踐 總結 的聖方,效果神奇,被稱為寺內三大鎮寺秘方之一。
少林黑膏(手工)古稱少林斷續膏,遠源於北魏年間,是勞動人民長期用來治療骨折、腰腿勞損、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的民間驗方,葯方被少林寺長老汲取,經過少林寺武僧們千百年來的煉歷,對各種治療風濕病、關節炎、腰腿疼、肩周炎、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疼等各類骨病有神奇的康復功能,是中華傳統醫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但由於古寺戒律,方葯秘不外傳,所以只有虔誠的佛教信徒,才能得到少林寺的贈葯,而今,少林拳流派代表人朱天喜繼承釋德根大師所傳秘方的基礎上,開發出少林牌系列骨傷科產品,如少林古方通絡靈、少林黑膏等葯。其中少林黑膏在90年第11屆亞運會被定為"亞運會"指定產品。受到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伍紹組和副局長劉吉的表揚。
“少林醫葯”理論:從方劑配伍、中草葯採集的地點、季節、時間、氣候都有嚴格的要求。時間、氣候、溫度、溫度均影響葯的療效,少林古方通絡靈、少林黑膏風濕產品的有些中草葯需在春天採集,有些則需在細雨蒙蒙的夏季,還有些必須在深秋,或是在冬季大山陰面採集。在傳統的製作過程中,既要掌握溫度、時間又要掌握葯膏的粘度、顏色、氣味,既要讓它粘而易揭,又能使其拔絲一米多長如同少女長發細而不斷,這些只有遵循嚴謹的傳統工藝和獨特秘傳炮製 方法 才能得到。少林系列產品是歷代少林僧人千錘百煉積累下來的 經驗 與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傳統醫葯學的寶典。少林黑膏是傳統純手工製作的膏葯,是少林寺的千年秘方,不含任何西葯成份,為了保證葯效,每副膏葯都要經過20多道工藝,炮製時間長達2個多月才能完成。
【戰斗特色】
少林武功底蘊深厚,傳說中的金鍾罩、鐵布衫讓少林弟子外家功夫天下第一,銅皮鐵骨,很難被敵人打倒。
而當少林弟子攻擊敵人時,則同時融匯外家功力和玄學功力產生巨大的威力。
當少林弟子與其他名門正派弟子共同戰斗之時,他們能夠做到捨生取義,掩護同伴,同時保護自己。
少林弟子比較內斂,但當他們使用少林絕學,可以當場把敵人斷筋斷骨,廢掉武功。所以少林弟子永遠是最可敬可怕的敵人。
特色
開光:佛法聖物,人工打造之後賦予佛性,稱之為開光。少林有一門葯理絕學,帶有葯性的丸粒,可以急速起效,這種方法在當時中醫理論看來絕不可能。這門絕學被俗家弟子發揚光大。既可以治病救人,也可陣前制敵。丸粒晶瑩剔透,恰似僧人圓寂之時的舍利,所以武林上把這門絕學誤稱為“舍利開光”。
佛法:若不是佛法深厚,少林七十二絕技並不會如此強大。因為絕學大多數需要堅韌意志以及取捨得當的分寸把握,所以俗家弟子為了開光絕學等,也潛心修行佛法,以期武學有成。
伏虎:少林伏虎並非空穴來風,中原山中多惡虎,少林僧人往往替百姓降服除害。但僧人不殺生,又恐虎出山林危害人間,所以捉來老虎大多寄養在山外俗家弟子處。後來俗家弟子有善馴虎者,以之為坐騎,煞是威風。不過少林僧人還是從來不騎乘老虎的。
古剎
少林古剎中一大奇觀是塔林,乃少林名僧圓寂後舍利供奉之處。但打擾塔林寧靜的因素也不少,所以俗家弟子常常要擔任守衛塔林的任務。
現時少林寺絕大部分建築均是重新建造,當中包括著名的大雄寶殿、達摩面壁石等均屬仿古製作;但一些地方如古代練武場、塔林及部分石刻仍得以保存。1997年,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一直尋求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身份,以求獲得聯合國每年撥款維修發展,但經過屢次申請,仍未能成功。少林寺現有(2007年)僧人二百人,2005年尾,少林寺和鄭州歌舞劇院合作之《風中少林》舞劇在北京保利劇院映出。之後在美國演出兩年,共800場,收入高達800萬美元。
民國以來的主持
恆林和尚
民初的少林寺主持恆林和尚(1865年-1923年),俗姓宋,伊川縣宋寨人,1875年入寺。由於治安混亂,他成立了少林寺保衛團,購置槍械,以備自保。1923年(民國十二年),恆林因積勞成疾去世,享年59歲。民國初年,提倡武術強身,當時從來未有河南少林寺傳授武術之說。反之,在廣州及佛山則流傳(南)少林五老的故事。
妙興和尚
妙興和尚,原名金豪文(1891-1927),臨汝縣謝灣村人,因為家境貧窮,八歲投少林寺。1923年,恆林去世後,他的弟子妙興接任了少林寺保衛團。當時正值第一次直奉戰爭時,妙興加入了直系軍閥吳佩孚為團長,組成第一旅第一團。1926年7月,國民黨開始北伐。9月,馮玉祥宣布脫離北洋軍閥,參加國民北伐軍。與其他北洋軍閥吳佩孚、張作霖作戰。1927年春,馮玉祥佔領西安,進攻河南。3月6日,妙興於舞陽陣亡,年僅37歲。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 >>>六大門派的介紹
⑸ 武俠小說中的少林72項絕技分別是哪些
少林七十二藝目錄
少林七十二絕藝,武俠小說中列出的少林絕技好像只有45項,現排列如下:
1. 大慈大悲千手式
2. 一指禪
3. 一零八路瘋魔杖法
4. 大力金剛掌
5. 大力金剛指
6. 五十一招伏魔劍
7. 心意氣混元功
8. 普門杖法
9. 大金剛拳
10. 大智無定指
11. 天竺佛指
12. 去煩惱指
13. 伏魔杖法
14. 因陀螺抓
15. 多羅葉指
16. 如來千手掌
17. 金剛般若掌
18. 金剛獅子吼
19. 金剛不壞體神功
20. 拈花指
21. 寂滅抓
22. 因陀羅抓
23. 無相劫指
24. 須彌山掌
25. 韋陀杵
26. 袈裟伏魔功
27. 擒龍功
28. 龍爪手
29. 燃木刀法
30. 般若掌
31. 摩訶指
32. 袖裡乾坤
33. 千葉指
34. 拈花擒拿手
35. 散花掌
36. 波羅密掌
37. 破衲功
38. 少林擒拿十八打
39. 虎爪手
40. 少林長拳
41. 羅漢拳
42. 韋陀掌
43. 達摩劍法
44. 羅漢劍法
45. 如影隨形腿 (唯一的腿法) .
另有少林七十二項技藝,算不上是絕技,排列如下:
(摘自 德虔 素法 勤炎 等編著 "少林正宗七十二藝"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
1. 鐵臂功 2.排打功 3.鐵掃帚功 4.足射功 5.腿踢功 6. 銅砂掌 7.蛇行術(蜈蚣跳)8.提千斤 9.羅漢功 10.鐵頭功 11.四段功 12.鐵布衫功13.雙鎖功 14.上罐功 15.石鎖功 16.鐵珠袋 17.千斤閘 18.鞭勁法 19.分水功 20.玉帶功 21.鷹翼功 22.跳躍法 23.霸王肘 24.一指金剛法 25.拔釘功 26.一指禪功27.石樁功 28.金鍾罩 29.鐵牛功 30.旋風掌 31.卧虎功 32.拔山功 33.合盤掌 34.推山掌 35.踢樁功 36.鷹爪功 37.斬魔劍 38.玄空拳 39.金砂掌 40.鐵砂掌 41.飛行功 42.槍刀不入法 43.五毒追砂掌 44.飛檐走壁法 45.一線穿 46.穿縱術 47.金鏟指 48.揭諦功 49.梅花樁 50.捻花功
51.螳螂爪 52.跑板功 53.閃戰法 54.金刀換掌功 55.輕身術 56.鐵膝功 57.陸地飛行術 58.穿窗功 59.泅水術 60.點石功 61.琵琶功 62.柔骨功 63.壁虎游牆術 64.門襠功 65.翻騰術 66.布袋功 67.蛤蟆功 68.千層紙功 69.彈子拳 70.鎖指功 71.追風掌功 72.軟玄功
⑹ 真有「金鍾罩」這種武功嗎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
金鍾罩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兼內壯之勁,為七十二藝硬功中最要之功夫,其練法稍繁難。初練時,須用敗布成一錘,在周身上前後捶擊之。初則甚覺痛楚,擊之既久,漸不覺痛,再換木棰;木棰擊而不覺痛時,再換鐵錘;鐵錘亦不覺痛時,便用揭諦功之方法,及鐵布衫之方法,並鐵牛功之方法,如法練習二三年,胸背堅如鐵石。莫論拳腳不能及,即刀劍亦難傷損。練成金鍾罩功夫之人,胸背等處之骨骼,皆合並起來,並在一起 ,如天生獨塊相似;若在赤臂之時,功夫也一望便知。
另外,在我國民間還有「虎嘯金鍾罩」這門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