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水文現象
1. 小說里的無水文和有水文有什麼區別
看感覺.感覺好看.不無聊就不水
2. 為什麼那些網路寫手能寫出幾百萬字的小說,甚至一月出一本書…………
聽說有工作室的,十幾塊千字收書
3. 起點網路大神被詬病寫的垃圾,卻能賣錢,原因是什麼讀者水平低,只看名氣就去追網路小說
大神之所以成為大神,是因為他的成名作確實具有成神的資格,火了一段時間,就寫的越來越水,但因為總有一些忠實粉絲也願意為水文買單,希望作者能再爆發,畢竟作者的成神坐吸金量不是吹的,這不是跟風,而是這些作者自己在消耗自己神作的人氣,但作者一直這樣下去,忠實粉也會越來越少的,天蠶土豆就是很好的例子
4. 請問一下小說之中灌水的定義。
原意指向容器裡面注水,進入互聯網時代後由於電子論壇BBS的出現,又多了一個「向論壇中發大量無意義的貼子」的意思。 灌水的英文叫做「add water」(現行的英文論壇也叫「flood」),根據網路耆老口耳相傳,此乃與美國前任總統里根大有關系。據說里根是個BBS愛好者,在總統任內常喜歡利用電子布告欄微服出巡,了解民生疾苦;他也用「add water」這個ID結交了不少網友,但沒有人知道他就是美國總統。一直到他卸任之後,里根才跟幾個好友透露了這個秘密;短時間內便有如火山爆發般一發不可收拾,所有想攀關系的,有仇的,想重修舊好的網友們統統出動,E-mail,post如山洪爆發般涌來,可憐的站長不敢看信,只好硬碟一片片地買,終於,眾志成城,這個站就這樣被搞垮了…… 後來據說里根有補償這位站長,可是「add water」的威力也這樣傳開了,再輾轉傳到台灣,直接翻成中文便是「灌水」 。 灌水,故言而之就是「發表沒有實際閱讀意義的水文」。「灌水」一詞相對來說是貶義的。灌水行為也是不被大家喜歡的。但為什麼還會有這么多人喜歡灌水呢?而灌水又有什麼樣的方式和需要什麼樣的技巧的呢?
其實總結起來灌水者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⒈無聊: 來到網上逛,該說的都說了,該乾的都幹了。但總覺的沒有什麼可做,於是便灌灌水,澆澆花,打發點時間過去。 ⒉發泄: 在現實中或在網路中遇到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憋在心裡難受.灌灌水,一腦子全倒出來,立刻舒服了。 ⒊惡作劇: 沒有什麼目的,就是想搞搞氣氛鬧鬧事,開個玩笑自己開心一下而已。 ⒋問候: 善意的和大家打打招呼,看看有沒有什麼朋友在線。 ⒌增加經驗值這種情況完全是網易的錯——發明了經驗值這樣的東西(雖然沒有什麼實際用處) ⒍出風頭: 喜歡多發言,以引起大家的注意,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⒎聊天: 懶得去聊天室,一碰見志同道合的朋友就立刻片開了。 ⒏鬧事: 顧名思義是惡意的行為,為報復某人或某事而採取的一種極端手段。 ⒐陰謀(也許會是陽謀): 帶有某種目的前來進行發言,為以後達到某種目標而做的一些前期工作。比如為申請擔當某個版的版主或為日後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而增加知名度和影響力等等。 ⒑其他: 連灌水者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灌,也許就是網路綜合症的前期症狀吧。 ⒒網路遺傳: 由於現在網路日漸臃腫,灌水現象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灌水似乎也不再叫做灌水,是一種正常行為了。
灌水總則第一條: 絕對不能發「……」這種沒有質量的灌水貼 這樣只會導致帖子迅速下沉! 如果碰到沒有話題說時,馬上要轉移話題…… 灌水總則第二條: 如果說是刷屏,那不是真正的正義的灌水 因為網路是不允許刷屏的,就算在帖子里也不好 刷屏不是灌水的真諦,我們灌的水絕對不是蒸餾水! 所以說大家不要刷屏,多灌水,灌礦泉水(內含多種礦物質……) 灌水總則第三條 (有解釋第一條) 發「...」是不好的 這樣不能一水再水,只水一次是沒什麼意義的 要灌出能讓別人能接下去的水! 這樣帖子就會越來越水,帖子越來越多,吧主就不會刪了 灌水總則第四條: 灌水是吧內人與人交往的重要途徑 如果說灌水只為了自己,為了速度的話 那麼這不是高質量的灌水 好的灌水應該是讓大家共同參與,共同快樂的 灌水總則第五條: 實踐是真理的唯一標准! 只有實踐操作才能讓你感受到灌水的美妙 跟更多的人交往才能讓你感受到貼吧的快樂 現在所說的都是理論上的東西,只有實際操作 灌水總則第六條: 只可文明灌水,決不違法爆吧 灌水好是好,可是要有度,不能灌得得意忘形而被吧主封了郁悶不已 (以下我以柯南吧為例進行反封心得) 1.多在別人的帖子你灌水,自己少開帖子 2.在人多(不一定是帖子多)的地方灌水 3.實在是吧內太亂的話(比如說有爆吧的,吧內水主題N多),趕快離開,以免吧主一郁悶起來把你封了也說不定 基本上做到以上3條即可,我做到了這3條 所以我沒被真正封過,僅僅只是自殺過一次 灌水總則第七條: 多交友能讓你隨時有水可灌 交友灌水是灌水中非常重要的……只有多交友,你的水貼才有人回 (當然,你不能搞得在吧里臭名昭著,這樣我覺得不好) 如果說很害羞,只肯和原來的有限的朋友交流灌水的話,又是可能會找不到人 所以說我們要多交友,不管別人是新人還是老人…… 新人的話如果說你一開始就和他灌的話,他會非常感激你(當年我就是這么過來的,我現在也很感謝我師父,否則我今天就不會出現在這兒,出現在貼吧了),會多在吧內發貼,會常來這兒會增加吧內的人氣 中文裡的「灌水」一詞形象生動,一些人為了獲得積分在論壇里反復留言,在回別人帖子的時候沒有做出交際性的評論,只是簡單的表示「同意」、「支持」,內容與主題無關,這種現象在英語中叫 bump,它在論壇里是「頂」的意思:To bump a thread on an internet forum is to post a reply in order to raise the thread's profile by returning it to the top of the list of active threads. This is also called "necroposting". 這種「灌水」往往被認為是一種垃圾留言(soap),被很多論壇禁止,不過還有一些貼吧允許灌水(比如:網路的紅色警戒吧,中國灌水協會吧,灌水吧)。 灌水是什麼意思? 網路上用的詞 答案灌水就是發表帖子的意思 分為一般的水,非常水,和純水 一般的水還言之有物 非常水已經不知道在說什麼了,但至少能看懂 純水就是完全的驢唇不對馬嘴,胡說八道 但是因為灌水之人往往能活躍氣氛 所以普遍受到廣大水友的歡迎 但是對於專業型比較強的論壇 他們往往是斑斑們嚴厲打擊的對象……慘啊 答案您好: 下面是灌水的意思,很長...請慢慢看,注意眼睛不要離屏幕太近~ 我下面講一下灌水的一些技巧和目的噢!望大家多多支持,多提意見和建議哦 一灌水分為三個等級,第一就是所有人都知道是灌水,樓主看到就刪的! 第二就是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在灌水的 第三就是所有人都知道是灌水,可是樓主卻找不到刪的理由!! 目前大多數人都達到了第一等級,所以此貼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達到第三等級! 二灌水要分清場合,如果看到樓主的貼子很嚴肅,很莊重!那麼再厲害的灌水技術也不要去嘗試。 下面介紹的是灌水六陽神功 第一招:偷梁換柱,借花獻佛(初) 此招是初期的慣用手法,即運用樓上或別人的貼子,稍作加工,便可新鮮出爐,變作自己的。如樓上的說:「頂啊,真是好貼」 你便可以跟上一句「頂頂頂頂頂!太好了」 次貼明明是灌水,可是樓主要刪就得刪兩個,不會那麼傻的! 第二招:閑言碎語,雜亂無章(初) 此招也是初期的手法這招也是需要借用他人,隨便抓幾個人亂說,不要管聊什麼,反正是灌水,用力灌就是了!此招的精髓就是抓的人越多效果越好! 第三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中) 此招雖為中級,可是很不簡單,需要有深厚的灌水基礎方可成功。說起來也容易,就是明著是跟貼,其實質就灌水!其實這招,不能算得上灌水了。 第四招:胡言亂語,灌之有道(中) 此招是中級中的高招。灌水實質就是胡說了,可是怎麼樣胡說就是灌水高手和初級者的差別了。這中級的招數便是你成為灌水高手的必經之路了!多多練習,比受益匪淺! 下面將要介紹的是高級的招數了,這兩招其實我也沒學會哦,大家一起努力吧! 第五招:隻字千金,撒豆成兵 此招的威力從題目上便可見一斑了。在日常灌水中,最簡單的就是打一個字發帖了,可是這種帖子,是特別明顯的灌水。可是你怎麼能即發了一字帖子又不會被看出是灌水?這就是這招的奧秘!這也就是撒豆成兵!還有就是,有什麼話都要分開說,這樣發的帖子就會更多。可是分卻要分的有水準,要把每個分句分的都很值錢。這就是所謂的隻字千金! 第六招:切忌狂灌,稍加節制,引人入勝,同闖江湖 這就是六陽神功的最後一式。所謂高手殺人,不用出手。當你把前五招學會後,基本就可一掃江湖,可是此時,重要的是節制而不是一味的狂妄哦。不過我們灌水的傳統還要繼續,所以在這個時候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灌水的行列里!!!
5. 為什麼現在有名的小說作家喜歡水文
這里現在有名的小說作家都非常喜歡以前的水,這本是非常好的。
6. 新作者的小說讀起來不流暢是為什麼
文化氛圍的改變沖擊,社會的飛速發展物質文明的快速進步,導致了大眾對文化需求的提高和多元化。以前文化匱乏的局面已不復存在,圖書媒體影音網路的大力發展,傳統的閱讀渠道和方式被大幅度拓寬,加之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大眾已經很難對某個小說形成"集體聚焦",從讀者層面來說,已經大不如前。譬如當年電視劇渴望能有萬人空巷的局面,現在幾乎不可能了,這是文化氛圍相對匱乏的條件下才有的現象。
7.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網路小說是沒有營養的
那是因為網路小說太魚龍混雜了。網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網站,還有大量的寫手,要從海量的作品中找到一本如意的小說並不容易,自然給人一種平均質量低下的感覺。
而且有些網文實在被吹得太過,一些對文學素養要求高的人一看,心想就這?就這?內心肯定會留下網路小說質量一般的想法。
但網路小說真的沒有好作品嗎?當然有,而且也不少。但很多好的作品還是無法跟經驗豐富的作家比擬,因為所受的訓練、練習強度、人生閱歷、閱讀深度以及知識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