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全庸武俠小說

全庸武俠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7-14 09:24:12

⑴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哪些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⑵ 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

應該是《越女劍》和《鴛鴦刀》吧,但是這兩部是附在金庸作品集里的,那個作品集里還附有古武俠小說《三十三劍客》。
其實金庸的作品不全是武俠小說,金老先生不僅僅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也是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他被譽為「絕代宗師」和「泰山北斗」。除了諸多的武俠小說,金庸老先生的作品還有:
《三劍樓隨筆》: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合著 《袁崇煥評傳》: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學術性著作,收錄在《碧血劍》中。 《金庸散文集》 《月雲》:略帶有自傳性質的短篇小說。 《社論》:約兩萬篇,包括如《寧要褲子,不要核彈》《火速!救命!——請立刻組織搶救對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來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陸未結集出版。 《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還有《韋小寶這小傢伙》《一國兩制和自由人權》等諸多文學評論、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講稿。 就你所見,金庸老先生還是會寫許多政治作品的,他是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很多人知道金庸都以為他只寫武俠,但是大家不要忘記其實他有很多優秀的其他作品的。
在這里,衷心的希望金老先生能長命百歲,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補充一下:現在又很多人冒充或者起一個跟金庸老先生的筆名相似的名字之類的招搖撞騙,比如叫什麼全庸啊什麼什麼的,如果你還聽說什麼金庸的武俠小說或者又新出書了之類的,八成都是這些人在作怪了,記住,金庸老先生在寫了《鹿鼎記》以後就封筆不再寫武俠小說啦,別聽他們亂說。最後還是希望你好好品讀金老先生的作品,定會讓樓主你受益匪淺的。)

⑶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哪些

1、《射鵰英雄傳》
這是一部大氣磅礴的武俠小說,無論是格局,還是故事情節,那都是非常的飽滿,讀來更是令人贊嘆不已,在這部小說中,很多的人物,那都是描寫的極為生動,寫得也很順暢,讀起來有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盡管這部小說的時間跨度也就20年的樣子,從郭靖出生,到整個結束,差不多就這么20年的時間,可是金庸寫得很有氣勢。
2、《天龍八部》
人世間的歡喜和悲苦,在佛教中通通認為一切皆苦,所有人無不痴迷爭斗,但總是失意無奈,痛苦相伴,最終還是要在這苦難中尋求解脫。
3、《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不僅寫出了愛恨情仇、武俠爭斗,更深刻地揭露了社會現實、人生哲理,是金庸武俠小說的顛峰之作。
4、《鹿鼎記》
關於這本書的爭議很多,韋小寶根本不是俠,也不會武(只會那套逃命步法,還要鐵甲護身),他機靈百變,油嘴滑舌,識得察顏觀色,溜須拍馬,簡直是壞了武林的規矩,卻讓許多人喜歡。韋小寶確實已經寫活了。
5、《神鵰俠侶》
《神鵰》主要講楊過和小龍女天地為之動容的愛情故事,另一方面也寫出了人類理性的矛盾,不過這點也導致了很多人不喜歡楊過,倔強、叛逆、偏激、報復心重、有時狂得不分是非對錯。
6、《倚天屠龍記》
全書以四句倚天屠龍歌謠貫穿始終,引申出俞岱岩的悲劇,又有張無忌幼年受傷疑問,海島迎謝遜的小船迷團,緊接王盤山屠龍刀大會,張無忌出生冰火島,光明頂明教惡斗六大門派,靈蛇島苦戰波斯三使,少林屠獅大會,這些懸念一環扣一環,讓人讀不釋手。武打情節更是精彩紛呈,氣勢驚險。

⑷ 金庸武俠小說所有的名字

《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鴛鴦刀》、《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連城訣》(原名素心劍)、《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越女劍》。

這些作品初於報刊連載,即甚受讀者歡迎;經作者集結修訂單行出版後,在華文圈廣為流傳,尤以長篇作品更為暢銷。其作品大量並多次由台灣、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地的影視集團改編攝製成電視劇和電影。

陳世驤曾說:「金庸武俠小說可與元劇之異軍突起相比。既表天才,亦關世運。所不同者今世獨見一人而已。」

總覽金庸的幾部成熟武俠作品,除融合了武術、氣功、懸疑、言情、歷史等常見風格以外,還加入了很多古代文藝,以及天文地理等知識性元素。他的小說中塑造了新的武俠形象,打破了主人公必英俊瀟灑,聰明正直的傳統模式,亦展現出他對種族仇殺的負面態度。因此,金庸被一些評論者稱為「俠之大者」。

(4)全庸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金學

由於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筆撰寫感想、書評,而真正「研究」金庸小說,倪匡乃第一人。倪匡提出了「金學」一詞。不過金庸本身對這名稱有點抗拒,認為有高攀專研《紅樓夢》的紅學之嫌。現在大多統稱「金庸小說研究」。

當台灣遠流出版社取得金庸小說版權後,隨著台灣解嚴,一直被認定為禁書的金庸小說隨之出版。在1980年,遠流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編的「金學研究叢書」。

「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談金庸的叢書,當時任職《明報》督印人、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吳靄儀亦寫了《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及《金庸小說的情》,楊興安的《金庸筆下世界》。

當金庸小說在中國大陸正式授權出版後,「金庸小說研究」更為熱鬧,除小說內容、人物、歷史背景之外以至武功招式及飲食菜譜等不一而足。比較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別更是研究的重點。現時陳墨和潘國森依然經常評論金庸小說。

⑸ 金庸的所有武俠小說名字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韋小寶七個老婆:沐劍屏、方怡、建寧公主、曾柔、蘇荃、雙兒、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⑹ 誰看過全庸的武俠小說

我也在找,不是金庸的,就是找全庸的,還是能分清全和金的分別!

⑺ 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名字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著名作家金庸的代表作。

這部武俠小說應該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

作者聽說金庸小說還是從《天龍八部》開始的。像蕭峰,段譽,阿紫等著名人物就來自這部小說。

這部小說重點描寫了宋朝時期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故事結構波瀾壯闊。

『』天龍八部『』一詞出於佛經用語。大家可以網路一下。

⑻ 金庸武俠小說

總訣:
歸妹趨無妄,無妄趨同人,同人趨大有。甲轉丙,丙轉庚,庚轉癸。子丑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風雷是一變,山澤是一變,水火是一變。乾坤相激,震兌相激,離巽相激。三增而成五,五增而成九……(共三千餘字)
總決式:種種變化,用以體演總訣。共有三百六十種變化。
破劍式:用以破解普天下各門各派的劍法.破劍式雖只一式,但其中於天下各門各派劍法要義兼收並蓄,雖說「無招」,卻是以普天下劍法之招數為根基。
破刀式:以破解單刀、雙刀、柳葉刀、鬼頭刀、大砍刀、斬馬刀種種刀法。講究以輕御重,以快制慢。
破槍式::包括破解長槍,大戟、蛇矛、齊眉棍、狼牙棒、白蠟桿、禪杖、方便鏟種種長兵刃之法。
破鞭式:破解解鋼鞭、點穴橛、拐子、峨眉刺、匕首、斧、鐵牌、八角槌、鐵椎等等短兵刃
破索式:破解長索、短鞭、三節棍、煉子槍、鐵鏈、漁網、飛錘流星等等軟兵刃
破掌式:破解拳腳指掌上功夫,長拳短打、擒拿點穴、鷹爪虎爪、鐵沙神掌諸般拳腳功夫
破箭式:破解諸般暗器,須得先學聽風辨器之術,不但要能以一柄長劍擊開敵人發射來的種種暗器,還須借力反打,以敵人射來的暗器反射傷敵。
破氣式:對付身具上乘內功的敵人而用,神而明之,存乎一心
九劍其實不是一般概念中的劍法招式,而是一套武學理論,所以風清揚會說要看悟性,因為這不是動作有多難,難到做不出來,而是腦袋想不想得到,基本上用禪宗頓悟的模式就比較容易理解。
九劍到底是什麼?根據風清揚說的原文推測,他應該是把人能做的動作,全部拆解,透過分析對手的目前姿勢,他能做的動作有哪些?對手哪個部位、哪條肌肉有動作徵兆,推算他下一步只可能是什麼招式?這就是風清楊一再強調的「料敵機先」,也就是九劍的真正精髓(並非是破招)!
有了「料敵機先」的能力後,九劍基本功就算完成,個人推測,這主要是「總訣式」的內容,到這里只要努力就可以練成(或說理解、背熟…),要看悟性的地方在於,知道對手動作之後,要怎麼處理?把主要常見的動作、情形,歸納成幾個公式(或說是套路、圍棋定式之類的東西),這就是後面八式,所以才會說,用總訣式種種變化來體演整個劍式。
從名稱編排,破劍、破刀之後直接「破槍」、「破鞭」、「破索」,明顯是刀劍最多人用,最常出現,所以最先創出,而從「破劍式」的變化會影響到「破刀式」來看,明顯是刀劍有部份動作是重復、類似的,破解方法當然也相類似,到後面直接統整所有長兵、短兵、軟兵乃至於拳腳、暗器。
當你理解、消化、超越了這些公式之後,不管用哪家的招式、甚至像「吳天德」一樣亂七八糟的動作,都能拿到理想的戰果,令狐問說:「怎麼這些變化都是進手招?」當然是因為,獨孤求敗,個人武學風格便是如此,總結出來的應對方法當然是這樣,學懂了「總訣式」的原理,可以把它用成有進無退,當然也可以只把劍擺在那等人撞上來,就像是下圍棋時,先堵在你認為對方十幾二十步後,會下的位
----只攻不守
令狐沖道:「是。」閉上眼睛,將這一晚所學大要,默默存想了一遍,突然睜開眼來,道:「太師叔,徒孫尚有一事未明,何以這種種變化,盡是進手招數,只攻不守?」風清揚道:「獨孤九劍,有進無退!招招都是進攻,攻敵之不得不守,自己當然不用守了。
----要旨在於"悟性"
風清揚道:「你倒也不可妄自菲薄,獨孤大俠是絕頂聰明之人,學他的劍法,要旨是在一個『悟』字,決不在死記硬記。等到通曉了這九劍的劍意,則無所施而不可,便是將全部變化盡數忘記,也不相干,臨敵之際,更是忘記得越干凈徹底,越不受原來劍法的拘束。
----精微奧妙達於極點
----與"無招勝有招"劍理相輔相成
令狐沖跟風清揚學劍,除了學得古今獨步的「獨孤九劍」之外,更領悟到了「以無招勝有招」這劍學中的精義。這要旨和「獨孤九劍」相輔相成,「獨孤九劍」精微奧妙,達於極點,但畢竟一招一式,尚有跡可尋,待得再將「以無招勝有招」的劍理加入運用,那就更加的空靈飄忽,令人無從捉摸。
----內力到了獨孤九劍之下,盡數落空
那人見令狐沖劍招層出不窮,每一變化均是從所未見,仗著經歷豐富,武功深湛,一一化解,但拆到四十餘招之後,出劍已略感窒滯。他將內力慢慢運到木劍之上,一劍之出,竟隱隱有風雷之聲。
但不論敵手的內力如何深厚,到了「獨孤九劍」精微的劍法之下,盡數落空。
----敵強愈強
----極大一部分依賴使劍者的靈悟
黃鍾公自不知對令狐沖的劍法卻也是高估了。「獨孤九劍」是敵強愈強,敵人如果武功不高,「獨孤九劍」的精要處也就用不上。此時令狐沖所遇的,乃是當今武林中一位驚天動地的人物,武功之強,已到了常人所不可思議的境界,一經他的激發,「獨孤九劍」中種種奧妙精微之處,這才發揮得淋漓盡致。獨孤求敗如若復生,又或風清揚親臨,能遇到這樣的對手,也當歡喜不盡。使這「獨孤九劍」,除了精熟劍訣劍術之外,有極大一部分依賴使劍者的靈悟,一到自由揮灑、更無規范的境界,使劍者聰明智慧越高,劍法也就越高,每一場比劍,便如是大詩人靈感到來,作出了一首好詩一般。
----不受內力束縛
令狐沖不敢稍有停留,自己沒絲毫內力,只要有半點空隙給對方的內力攻來,自己固然立斃,那婆婆也會給他擒回少林寺處死,當下心中一片空明,將「獨孤九劍」諸般奧妙變式,任意所至的使了出來。這「獨孤九劍」劍法精妙無比,令狐沖雖內力已失,而劍法中的種種精微之處亦尚未全部領悟,但饒是如此,也已逼得方生大師不住倒退。
----要點在於劍意
。「獨孤九劍」本來便無招數,固可使得瀟灑優雅,但使得笨拙丑怪,一樣的威力奇大,其要點乃在劍意而不在招式。
----乘虛而入,後發先至
「獨孤九劍」的要旨,在於一眼見到對方招式中的破綻,便即乘虛而入,後發先至,一招制勝,但在這漆黑一團的山洞之中,連敵人也見不到,何況他的招式,更何況他招式中的破綻?處此情景,「獨孤九劍」便全無用處。
----施展開來,天下無敵
這「獨孤九劍」施展開來,天下無敵,令狐沖若不容讓,那婆婆早已死了七八次。又拆了數招,那婆婆自知自己武功和他差得太遠,長嘆一聲,住手不攻,臉上神色極是難看。
令狐沖也曾問過風清揚,若兩個劍法無招的人對戰,何者為勝,風清揚也說不知道。令狐沖只有三次在使獨孤九劍時心驚膽戰。
第一次乃遭遇武當派的太極劍法:太極劍法乃圓融循環,以劍光藏住中心破綻,最後令狐沖憑推測冒險往中心一刺,令武當派掌門沖虛道長不得不退,僥幸獲勝,但因此在武功上大有進益,明白了:「敵人招數中之最強處,竟然便是最弱處,最強處都能擊破,其餘自是迎刃而解了」。
第二次是與東方不敗的對戰:後者使用葵花寶典中武功,出招極快,破綻一閃即逝,令狐沖縱能視出東方不敗破綻亦不及攻擊,與任我行等人陷入苦戰。
第三次是在華山山洞中,因眼不見物,無法找到對手破綻,最後意外靠魔教十長老的腿骨中的磷光得以見到對手武功,才得以施展劍法

⑼ 金庸14部武俠小說是那些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韋小寶七個老婆:沐劍屏、方怡、建寧公主、曾柔、蘇荃、雙兒、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除了《鹿鼎記》外,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題外話: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時代筆《天龍八部》。

熱點內容
重生之言情軍婚小說 發布:2025-08-20 23:55:01 瀏覽:461
豪門虐戀小說完結 發布:2025-08-20 23:16:13 瀏覽:728
好看的豪門商戰言情經典小說 發布:2025-08-20 23:04:21 瀏覽:392
重女兒國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20 22:48:08 瀏覽:98
穿越種田文筆好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0 22:29:44 瀏覽:491
以男主視角的末世小說言情 發布:2025-08-20 22:16:44 瀏覽:306
好看的穿越成皇帝的小說 發布:2025-08-20 22:16:36 瀏覽:481
瀟陽葉雲舒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20 22:10:19 瀏覽:586
小說沈歡顏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20 21:55:48 瀏覽:233
愛格言情長篇小說 發布:2025-08-20 21:41:12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