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說搜神記龍牙侯科汗淮
Ⅰ 搜神記的主要人物
1、干將莫邪
楚國的能工巧匠干將和莫邪夫妻二人給楚王鑄造寶劍,用了好幾年的工夫才製成。楚王因時間久了而發怒,想要殺死鑄劍人。寶劍鑄了兩把並分有雌與雄。
干將的妻子當時懷孕就要生孩子了,丈夫便對妻子訴說道:「我替楚王鑄造寶劍,好多年才獲得成功,楚王為此發怒,我要前去送劍給他的話,他必殺死我。
你如果生下的孩子是男孩的話,等他長大成人,告訴他說:『走出家門看到南山,一棵松樹生長在一塊巨石上,我留下的另一把劍就藏在巨石的背後面。』」隨後就拿著一把雌劍前去進見楚王。
楚王非常忿怒,命令人來察看寶劍,發現劍原有兩把,一把雄的,一把雌的,雌劍被送呈上來,而雄劍卻沒有送來。楚王暴怒,立即把鑄劍的干將殺死了。
2、韓憑夫婦
宋康王的舍人韓憑,娶何氏為妻,何氏貌美。宋康王把何氏奪過來。韓憑心懷怨恨,宋康王把他囚禁起來,並定罪判韓憑服城旦這種苦刑。韓妻何氏暗中送信給韓憑,故意使語句的含義曲折隱晦,信中說:「久雨不止,河大水深,太陽照見我的心。」
不久宋康王得到這封信,把信給親信臣子看,親信臣子中沒有人能解釋信中的意思。臣蘇賀回答說:「久雨而不止,是說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長期兩人不得往來;太陽照見心,是內心已經確定死的志向。」不久韓憑就自殺了。
韓妻於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爛。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韓妻何氏於是從台上往下跳自殺;宋康王的隨從想拉住她,因為衣服已經朽爛,經不住手拉,何氏自殺而死。韓妻何氏在衣帶上寫下的遺書說:「王以我生為好,我以死去為好,希望把我的屍骨賜給韓憑,讓我們兩人合葬。」
宋康王發怒,不聽從韓妻何氏的請求,使韓憑夫婦同里之人埋葬他們,讓他們的墳墓遙遙相望。安康王說:「你們夫婦相愛不止,假如能使墳墓合起來,那我就不再阻擋你們。」很短時間內,就有兩棵大梓樹分別從兩座墳墓的端頭長出來,十天之內就長得有一抱粗。
兩棵樹樹干彎曲,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樹枝在上面交錯。又有一雌一雄兩只鴛鴦,長時在樹上棲息,早晚都不離開,交頸悲鳴,凄慘的聲音感動人。宋國人都為這叫聲而悲衷,於是稱這種樹為相思樹。相思的說法,就從這兒開始。南方人說這種鴛鴦鳥就是韓憑夫婦精魂變成的。
現在睢陽有韓憑城。韓妻何氏作的歌謠至今還在流傳。
3、董永
漢朝董永是千乘人。年少時就死了母親,和父親住在一起。(父子一起)盡力種地,(董永)用小車載著父親,自己跟在後面。父親死了,沒有什麼東西埋葬,就自己賣身為奴,用(賣身的錢)供辦喪事用。主人知道他賢能,給了他一萬錢而且打發他自由地走了。
董永行完了三年守喪之禮,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僕。在道上碰見一個女子對他說:「願意做你的妻子。」於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主人對董永說:「(我)把錢給了你了。」
董永說:「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收葬。我雖然是貧窮無知的人,一定要勤勞服侍盡心盡力,來報答您的大德。」主人說:「(這)婦女會做什麼?」董永說:「會織。」主人說:「一定要這樣的話,只讓你的妻子替我織一百匹細絹(就行)。」
於是,董永的妻子給主人家織絹,十天織完了。女子出了門,對董永說:「我是天上的織女。因為你最孝順,天帝讓我幫助你償還債務。」說完升上高空而離去,不知到哪兒去了。
《搜神記》成書過程
《搜神記》,筆記體志怪小說集,晉干寶撰,《隋書·經籍志》著錄為三十卷,今本凡二十卷,系後人綴輯增益而成。《晉書·干寶傳》說他有感於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
干寶,晉新蔡人,初為著作郎,以平杜弢功,封關內侯,是一個有神論者,他在《自序》中稱,「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就是想通過搜集前人著述及傳說故事,證明鬼神確實存在。
故《搜神記》所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不少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搜神記》對後世影響深遠,如關漢卿的《竇娥冤》,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話戲《天仙配》等許多傳奇、小說、戲曲,都和它有著密切的聯系。
雖然很多人不一定信鬼神,但是鬼怪故事一直很有市場。人們對另一個世界的同行者都頗為好奇,在現實中看不見的、得不到的,不妨把他們安排在另一個世界實現,就可以無所不用其極,於是往往奇幻,全能,甚至殘忍。
《搜神記》有一則《韓憑妻》,比較著名,說夫妻倆人不畏強權,抵死相守,嗣後遂不能合葬,但是兩個人的墳上長出一棵大梓樹,盤根錯節在一起,樹上又有鴛鴦交頸悲鳴,讓人心生悲慨,借用一個濫俗的套語,就是「柔情也瘋狂」,背後一陣涼風,胸中一陣蜜意,不知如何是好。
不過,變孔雀也好,變蝴蝶也罷,人間若真有是情,何苦化去?最初刊行於《秘冊匯函》中,後收入《津逮秘書》和《學津討源》中。今有中華書局汪紹楹校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