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花浪歌武俠小說金庸
❶ 金庸的15部武俠小說的結尾是怎麼寫的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的十五部武俠小說,僅就其結尾法看,方法各異,旨趣不同。
除去極短的《越女劍》,我把剩下的十四部從內容的角度,大致分作如下五類。
1、團圓結局
《射鵰英雄傳》,第四十回「華山論劍」,歐陽鋒癲狂,成吉思汗逝世,宋蒙戰爭暫告段落,郭靖黃蓉攜手南歸。
《倚天屠龍記》,第四十回「不識張郎是張郎」,蒙古敗退,朱元璋興起,張無忌釐清與眾女紛亂的關系,終和趙敏琴瑟和鳴。
《笑傲江湖》,第四十回「曲諧」,任我行病故,江湖紛爭意外地煙消雲散,令狐沖和任盈盈結潘楊之好。
《鹿鼎記》,第五十回「鶚立雲端原矯矯,鴻飛天外又冥冥」,韋小寶擺脫了與所有人的糾纏,帶著七個老婆歸隱。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這四部小說都是至少四十回的鴻篇巨制。這一類長篇作品共性的一個特點就是人物眾多,線索紛雜,最終主要矛盾消弭,正義戰勝邪惡,愛情收獲圓滿。這是長篇小說最常用的寫法,中國古典的如《三國演義》《西遊記》,外國小說如《戰爭與和平》《十字軍騎士》等等均是如此。據說好萊塢電影有一個原則——絕不跟觀眾為難,也就是不讓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添堵,大概也是相同的創作理念。
金庸的這四部小說還有兩個特點:
首先是其背景多與 歷史 相關。《射鵰》《倚天》均涉及了宋蒙戰爭,也出現了成吉思汗等 歷史 人物;《鹿鼎記》幾乎就是一部康熙王朝的興盛史;《笑傲江湖》純屬虛構,但其被稱為是金庸作品中政治影射最為明顯的一部。因為有宏大的 歷史 作襯托,所以主人公們雖大多身負絕世武功,但在現實中都顯現出深深的無力感——郭靖無奈之下要去刺殺結拜兄弟拖雷,張無忌被朱元璋欺騙,令狐沖面對日月神教的咄咄之勢已經無計可施,韋小寶在他曾經游刃有餘的江湖裡也感到格外的困頓。
在 歷史 的大格局裡,個人無論能力如何強大,其本質上也是渺小而卑微的。一個人超人的力量在面對其他個體或者小群體的時候可能是有效的,但面對 社會 的洪流,那種深深的無力感是無可避免的——小說中那些極其感性的主人公郭靖、張無忌、令狐沖們是這樣的,他們面對政治的漩渦,尤其是還要保持自身純潔精神的持續性時,最終結局要麼無奈歸隱,要麼就只好期待偶然因素的出現了。而那些極端理性、極端冷酷的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成吉思汗臨終前的悲嘆,左冷禪、岳不群、任我行等人的宏圖偉業,不是最後都化為滾滾東逝水了嗎?一個好的小說家,即使是在虛構的文學作品中,也在有意或無意地揭示著 歷史 的規律。
第二個特點是在大事件之後,往往有一個尾聲,這個尾聲或沉靜,或溫馨,或戲謔。這是我極其喜歡的一種寫法,但中國的古典長篇似乎多不善於此(《水滸》的「蓼兒窪」是個例外,不過是悲劇)。這種寫法能帶給讀者一種餘味無窮的感覺。我個人特別喜歡《魔戒》的結局,托爾金不僅用相當的篇幅寫英雄們榮歸故里,還要意猶未盡地去寫精靈們遠赴海外。這種寫法對中短篇來說是蛇足,但對長篇而言,讓讀者們在高潮與激越之後,逐漸地趨於平靜,還能回味無窮。這就有如好飲者咂摸瓶底最後的幾滴,其滋味若非同道中人,是不能真正體會的。
2、悲劇結局
《書劍恩仇錄》,第二十回「忍見紅顏墜火窟,空來碧血葬香魂」,香香公主殞命,陳家洛與紅花會西遁回疆。
《碧血劍》,第二十回「空負安邦志,遂吟去國行」,闖軍潰敗,阿九出家,袁承志率眾人遠赴海外。
《飛狐外傳》,第二十章「恨無常」,胡斐雖擊退強敵,但程靈素死去,圓性遠走,胡斐的 情感 里一片空白。
《連城訣》,第十二章「大寶藏」,眾人找到大寶藏,但均中毒殞命,狄雲遠走藏邊,找到水笙。
《天龍八部》,第五十回「教單於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喬峰、阿紫身亡,段譽、虛竹南歸,慕容復瘋癲。
毫無疑問,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作品大多為悲劇,而悲劇的兩大主題就是死亡和缺憾。雨果創作的五部長篇小說,最終的結局都是主人公的死亡;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其影響力也遠遠大於四大喜劇。
古希臘的哲人總結過,悲劇有的源自於人性的弱點,有的源自於造化弄人,有的則源自於 社會 根源。上面列舉的幾部金庸小說中,《書劍恩仇錄》和《碧血劍》均與 歷史 相關,《書劍》更是根據傳說寫就,某些結局是作者也無法改變的,其悲劇性先天註定。
《飛狐外傳》中的程靈素是金庸筆下一個非常另類的女主角,平凡的外表,瘦弱的身體,縝密的心思,還有就是那份痴絕的情義。她是很多金庸迷最喜歡的女子——我個人亦是如此。這里無意探討人物的塑造,但小說中她的死,真的是讓人胸堵氣悶的,因為她身上不是體現著小說人物通常渲染的外在美貌和內在修養,而是真正描繪出一個平凡女子毫不矯飾的自然美和深沉的內心世界。真正好的小說,不是在迷幻和取悅讀者,而是在更高層次上引導讀者的審美。
我一直固執地認為《連城訣》的男主人公不是狄雲,而是丁典——雖然丁典在這個十二回故事的第四回就去世了。我把《連城訣》放在悲劇部分,也是源自於此,事實上《連城訣》的故事在丁典去世之後就完全可以結束了。丁典這個形象有兩個特殊性,首先,他是金庸小說中唯一有生活原型的人物,他的動人之處不在於武功,而是愛情。第二,他是還沒有來得及復仇的愛德蒙·鄧蒂斯(《基督山伯爵》),他和心愛的人先後死去,仇恨這個武俠小說最常見的主題,在他的身上幾乎失去了意義。
喬峰是真正意義上的悲劇英雄——於情於義都是如此。「喬幫主」這個形象是如此的偉岸,以至於無論是讀者還是作者,都意識到最終殺死他的一定不能是某個具體人物,而只能是命運和道義。從命運的角度看,喬峰是中國版的俄狄浦斯王;從道義的角度看,他是雨果筆下的郭文和西穆爾登(《九三年》)。這份兼具的悲劇感,讓喬峰的死帶給讀者的不是英雄殞命的慘烈,而是人格升華的悲壯。
3、悵惘結局
《白馬嘯西風》,姑娘所愛的男孩卻愛著別人,這個姑娘孤獨地走向遠方。
《神鵰俠侶》,第四十回「華山之巔」,這一回是大結局後的尾聲,眾人聚會華山,張君寶出場,為《倚天屠龍記》鋪墊。楊過、小龍女偕隱,郭襄黯然神傷。
偉大的小說,都會帶著一種自覺或者不自覺的傷感意識。從人生的角度說,「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命運無常,生活復雜,站的再高的人,也有看不到的風景;能力再強的人,也有得不到的東西。從作者的角度,好的作者多是心思細膩、 情感 豐富的人,且不說他自己的經歷如何,單是他豐富的想像里,就必然帶著很多憂傷和惆悵。再從讀者的角度說,快樂都是速朽的,傷感和悵惘更容易打動內心,引發共鳴。
寫完上面這句話,突然想到淺閱讀、碎片化閱讀的危害。這些東西要麼是簡陋的心靈雞湯,要麼是博人眼球的八卦,要麼是格調不高的笑話……既然無法真正觸動靈魂,又如何能在心床上紮根、生長?倒是這種一波又一波的庸俗、市儈、浮華,甚至是卑劣的東西充斥我們的視聽,讓人類 社會 整體變得膚淺躁動,我覺得實實在在是更為可怕的東西。
回到《神鵰俠侶》,郭襄是在三十三回才真正登場的人物,卻是小說後半部分無可爭議的主角。固然楊過、小龍女夫妻重聚,白頭相守令人寬慰,但郭襄情竇初開、心有所屬,卻終究形單影只、孤身一人的遺憾更讓人神傷。
《神鵰俠侶》的結尾句是「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啊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白馬嘯西風》的結尾句是「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有人在金庸的小說里讀武功,有人讀俠義,有人讀情節,我卻總是喜歡讀一個「情」字。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4、出人意料的結局
《鴛鴦刀》,眾人為了一對據說可以「無敵於天下」的鴛鴦刀而拼至你死我活,最後發現這對刀的秘密只是上面刻著「仁者無敵」四個字。
出人意料的結局在短篇小說,特別是小小說里被廣泛地使用。《鴛鴦刀》是一部不很成功的短篇,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是重點,作者追求的是情節的奇巧,故而採用這樣的寫法不足為奇。
但是「仁者無敵」四個字是頗有意蘊的。林鵬先生對孟子的這四個字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摘錄如下:
「仁者無敵」是一個顛撲不破的偉大真理。這個無敵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無敵,不是以暴易暴的以武力經營天下的稱王稱霸的,那種外強中干、色厲內荏的虛弱,到不堪一擊的號稱強大,號稱無敵於天下的無敵:所謂戰無不勝的什麼,實際上是從來沒有勝過,即使偶然勝一回,也是僥幸而已,算不得什麼勝利。仁者無敵的真正意義,真實意義,是仁者根本就沒有敵人。革命需要敵人,也就是需要打擊對象,需要不停的「立威」。所以希特勒說,「如果世界上沒有猶太人,我也會把他製造出來」,多麼乾脆,多麼坦白。仁者不然,他不需要敵人,他沒有敵人,他有的是辦法化解別人的敵意,他能消除敵對勢力於無形,所以說「仁者無敵」。而不仁者有敵,有敵則必有一敗,一敗就是一敗塗地。(林鵬《平旦札》)
5、懸疑式
《俠客行》,第二十一回「我是誰」,眾人從海島歸來,梅芳姑自盡,石破天的身世終成一個永遠無解的迷。
《雪山飛狐》,胡斐和苗人鳳搏命比武,在生死攸關之際,小說戛然而止。
有一種小說的寫法是解謎,類似於《福爾摩斯》,這樣的小說多得很。還有一種寫法是結尾故意設謎,讓讀者帶著猜想放下書卷,這大概是比較虐心的一種寫法。
《俠客行》本身沒有太好的人物塑造,石破天的身世本身也不是關鍵情節,有沒有結果並非大事。《雪山飛狐》則不然,胡斐、苗人鳳,包括其他幾個角色人物都是很個性化的。這個的怪誕結局法在小說中是比較罕見的,有點像斷臂的維納斯,或者是被丟失了四十回的《紅樓夢》,不過維納斯、《紅樓夢》都非有意為之,而《雪山飛狐》卻專意如此,不由得讓讀者心生怨恨。
在一般人的眼睛裡,小說家是無所不能的。他可以決定自己的作品裡誰好誰壞,決定誰生誰死,決定兩個相愛的人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還是要痛苦地生離死別……但是事實上,小說家並非完全可以如此。作者也會困在小說所營造的邏輯里,在某些時候由他所創造的事實本身來推動情節,而非自己主觀的臆想。
米蘭昆德拉說:所有偉大的作品都包含一個未完成的部分。也許金庸在寫作《雪山飛狐》的時候,確實只是想運用一種奪人耳目的寫法,但當成書之後,很多人希望他能補寫一個肯定的結局,此時的他也感到了自身的無力。金庸說:「在我自己心中,曾想過七八種不同的結局,有時想想各種不同的結局,那也是一種享受。」話是這么說的,可他終究沒有呈現這些結局,我想還是他有無力再次操縱書中人物的感覺吧。
金庸的小說結尾是怎麼寫的?
其實並不復雜,當初金庸的武俠小說都是連載在報紙上的,就好像電視劇一樣,每周看一回,讀者看了之後就會給報社寄信,反饋一些想法,比如某一個角色好不好,女主角太善良了等等。
比如《神鵰俠侶》就連載於《明報》,《神鵰俠侶》這個名字現在看起來十分貼切楊過的人物形象,其實一開始金庸也沒有想這么多,就是一心想著寫一個特別虐心的古裝愛情小說。
金庸就取名《天殘地缺》,殘的意思就是楊過被砍掉了一隻胳膊,所以是天殘;地缺對應的是那些曾經愛過楊過的女子。
整本小說就是寫楊過如何被欺負,被虐,被愛情折磨,最後還不能和姑姑在一起。
金庸構想的就是男主角變成殘疾,和自己心愛的姑姑分別,要讓讀者虐心虐到死。
連載的過程中,讀者反響熱烈,真的是太虐心了,楊過一開始就是一個孤兒,還要被黃蓉算計,去了終南山還要被臭道士欺負,說實話寫虐文,金庸絕對是開山鼻祖。
最後的結局就是小龍女跳崖死了,楊過孤獨終老。
金庸接收到讀者來信,廣大讀者並不滿意這樣的結局,強烈反對。
金庸沒有辦法,就繼續寫了十六年後,楊過成了神鵰大俠,小龍女在深潭下也沒有死,楊過和郭靖一起抵抗蒙古大軍,這個結局明顯是大團圓的結局。
這樣的結局並不是金庸的本意,這個結局的誕生是由於讀者的不滿,不能讓楊過那麼痛苦可憐。可以說是讀者拯救了楊過!
所以你問金庸的武俠小說如何結尾,其實並沒有什麼復雜的過程,就是金庸按照自己的大綱計劃寫,如果讀者強行干預的話,金庸也會改變劇情,簡單說就是要寫讀者想看的結局。
反而金庸這樣一改,效果出奇的好,才有了經典的神鵰俠侶。
60,70年代人們還只能看報紙,反饋的時間比較慢,現在是網路時代,特別是網路小說,作者和讀者的互動十分便利,有許多作者就是看讀者的反應來創作小說,如果讀者喜歡每一個角色,那麼作者就會加大該角色的劇情。
其實不僅是金庸的小說,網路小說,就連美劇,英劇等等,他們也是先創作第一季,然後看市場效果如何,觀眾喜歡的角色是哪個,效果好的話就繼續跟進第二季,如果效果一般般就不再拍攝第二機場了。
所以說你還是學會常規的結尾套路,然後按照當下讀者的喜歡程度進行修改,如果讀者都不喜歡的角色,你就沒有必要重點描寫了。讀者喜歡的角色,你就塑造的高大一些。
現在不同於以往,現在信息飛速,每一天都會有許多作品被創作出來,只要你想賺錢的話,就一定要創作出符合讀者口味的作品,好的作品不能脫離讀者,也不能脫離現實世界的三觀。
比如射鵰英雄傳,郭靖本來憨憨的,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讀者越來越喜歡郭靖,金庸就開始提高郭靖的智商,郭靖的武功越來越厲害,你想如果按照郭靖一開始的設定,以他的智商就不可能成為武林高手的。
到了《鹿鼎記》的時候,金庸的套路基本都用完了,所以他塑造了一個油嘴滑舌的主人公,但他不會武功,沒有什麼降龍十八掌的蓋世神功,他有聰明機靈的腦瓜,也能在皇帝身邊,險惡的江湖混的風生水起。
韋小寶更是得到了讀者的喜歡,成為了一個經典角色。
所以說結局其實不難,金庸的結尾也沒有比你寫的多麼好,關鍵是他能夠根據讀者的喜好,自圓其說,寫出讀者喜歡的大結局,寫出讀者喜歡的結尾才是最好的結尾。
個人覺得圓滿結局有兩部
《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
悲慘結局——《天龍八部》
喬幫主這樣一個悲情英雄
很多回答已經答過這兩段了。
這里只為了放在一起看,更格外有趣。值得注意,沈從文先生的故鄉鳳凰古城(即所謂茶峒的原型),和金庸筆下的麻溪鋪,都是同屬湘西阮陵縣而又毗鄰的。
金庸自承受沈從文影響很大,兩人也算有私交。而把原處江南的老人的經歷,寫到湘西,並僅有地寫了「鄉下人」的情節,應也是如此。或也是不舍於邊城結尾的無情?(笑)
倒不是要比高下之分,兩種等候,一個惆悵余韻,一個溫情微光,都極盡溫柔。
(註:《連城訣》大家或不太了解。這里狄雲回到雪谷,是因才經歷一場殘殺;水笙等在雪谷,是因為受到盪 婦羞辱。)
金庸小說的結尾,可謂是部部經典,當然這也需要結合整部作品來解讀。
不過即便是單獨拿出來,也可以幻化出一個個畫面。
個人認為最好的結尾有三個
1.《雪山飛狐》,胡斐與苗人鳳戰到最後已經是英雄相惜,但最終胡斐那一刀到底有沒有劈下來,幾十年來都沒個定論。
2.《倚天屠龍記》,幻想下張無忌心中一顫,筆都掉落了,當時趙敏和周芷若會各是什麼表情和心情?短短一句話,讓人遐想無限。
3.《白馬嘯西風》,這部結尾是文字最美,而且充滿凄婉,正如那句普通卻絕對真理的話「這一切都是極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歡,又能怎麼辦?」
❷ 你最喜歡的金庸武俠劇主題曲是什麼
中國武俠小說以金庸先生大家,近幾十年來,金庸先生的小說被拍攝成多部影視劇,各種版本影視劇的主題曲、片尾曲、插曲,有數百首之多,要說最喜歡的,應該屬《天龍八部》主題曲《難念的經》
❸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有沒有適合兒童看的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有沒有適合兒童看的
兒童看的,不宜太深,也不能太長,不能有暴力。這樣咯,你不妨讓他看越女劍,裡面有保家衛國的,也有成語西子捧心成語典故!
請問除金庸的武俠小說外,有沒有別的好看的武俠小說?
強烈推薦的是小椴——我覺得他的文都非常好!
《長安古意》(看的最早的小椴的文,印象深刻)
《杯雪》(個人最愛,甚至文學課寫過論文分析藝術表現手法orz)
《脂劍奇僧錄》、《洛陽女兒行》、《開唐》(原名《玉門遮》)
還有一些短篇的,如《青絲井的傳說》、《刺》、《隙中駒》
中篇的《石榴記》、《瞳》、《星砂箋》……
總之值得欣賞——推薦!
鳳歌的《昆侖》也很好,以及《滄海》
時未寒的明將軍系列不錯啊——文風璀璨華麗,故事凄麗感人,結構綿密大氣。
明將軍系列:《偷天弓》《換日箭》(又稱《偷天換日》)《絕頂》
外傳:《碎空刀》《竊魂影》《破浪錐》
小眾一點的是夜半二點的《擒龍手》,個人偏愛淡淡的文風和精彩的情節……亮點還包括對邊塞、大漠、西夏等異地風情(美食!)的細細勾畫。——非常喜歡這個作者
有沒有類似金庸的武俠小說
如果是類似金庸的正派武俠小說,鳳歌算一位吧。
《昆侖》《滄海》
有沒有適合兒童看的話劇?
您好~
兒童劇符合塌纖謹您的要求:
兒童劇是內容符合於兒童經驗,而且受到兒童喜愛的戲劇。雖然兒童劇的演出者仍是大人,但充滿了熱鬧活潑的氣氛,表達的東西也是淺顯生動的,家長並不需要擔心孩子會看不懂。兒童劇可取材於現實社會生活,也可以取材於童話、神話。
兒童劇演出資訊可點選查詢:兒童劇演出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您對永樂票務的支援!
災難電影有沒有豎者適合兒童看的?
災難電影一收索可以找到很多。可是孩子的都不太適合。據報道5月有部專門為孩子量身定製的電影《今天,明天》很不錯的。感興趣就陪孩子去看看。
有沒有好看 *** 的武俠小說?除了金庸的
夢清軒
------《俠道》
傳統武俠
"不是悲劇,卻能讓人感動。並非喜劇,卻可讓人開懷。江湖浪子,無意之間捲入武林中的驚天陰謀之中。刀與劍的交鋒,血與火的洗禮!問鼎武林,誰主沉浮?故事情節豪氣狂狷,行文緊湊,文筆細膩,讓人不由沉浸在武俠世界之中。
"
蕭二王爺
------《太極第一人》
傳統武俠
小說將歷史和演義進行了很好的融合,從不同人的角度去描述天下大同對江湖武林的影響,開篇很吸引人。二爺寫書很快樂,從字里行間都能感覺的到,只有真的愛,文字才會有生氣。
千山明月
------《清風嘯江湖》
傳統武俠
只因一個離奇夢境,他成了家族毀滅的千古罪人;只因一把俠影劍的傳說,他成為師門離散的始作俑者;只因一句驚鴻簪舊主的遺言,他被推上江湖紛爭的風口浪尖。個人情仇與家國榮辱、民族大義交織,以史為架,虛實交換,除了蕭影這個主角,無論正反各個人物都鮮明躍於紙上。
目犍連
------《紅塵飲》
傳統武俠 作者沒有固守傳統武俠的堡壘,試圖讓武俠這個精神內涵更加符合時代的口味。書中復雜的人物關系,卻沒有讓人感覺到有什麼雷同。個性都很鮮明,讓人能很快的進入角色和場景之中,文章讀來畫面感也更加生動,情節一環扣一環,真是精彩!
有沒有好看的武俠小說推薦 古典武俠,類似金庸的作品那種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只有英雄志」 《英雄志》可以看
古龍的 《楚留香傳奇》《陸小鳳傳奇》 打鬥不是很精彩,但是古龍注重」俠「
梁羽生《七劍下天山》《白發魔女傳》以西域為主,也會和金庸一樣結合歷史
以上是新武俠三大宗師中的兩個
武俠的經典之作、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還珠樓主是民國作家,被譽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
黃易的《尋秦記》《大唐雙龍傳》
溫潤安的《四大名捕》
另外台灣武俠的「團基四大天王」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古龍
台灣武俠的 「三劍客」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
如果喜歡舊武俠的就看看 唐朝傳奇 三俠五義
有沒有好看的武俠小說啊?新的,不是金庸那些!
目犍連 ——《龍鼎天之一代天驕》 傳統武俠
作者沒有固守傳統武俠的堡壘,試圖讓武俠這個精神內涵更加符合時代的口味。書中復雜的人物關系,卻沒有讓人感覺到有什麼雷同。個性都很鮮明,讓人能很快的進入角色和場景之中,文章讀來畫面感也更加生動,情節一環扣一環,真是精彩!
鯤鵬聽濤 ——《太極第一人》 國術古武
<太極第一人>還原給您一個真實的國術世界。這是一個平凡山野少年的成長史詩,這是一個現代國術宗師的傳奇故事。從不名一文,到富可敵國;從籍籍無名,到名揚天下;這是一部少年不屈的奮斗史,闡述拳術人生至理。
渭水商風 ——《玄門八脈》 歷史武俠
文筆很好呢,有大家風范。打鬥場面寫得特別好呢,各種功法招式都特別詳細,看上去行雲流水,非常自然,驚險曲折之處扣人心弦,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總的來說,是一篇非常好的作品。
孫劍逸 ——《 青衫煙雨行》 歷史武俠
這是一部好的武俠作品,在當今古典武俠不濟的情形下,這部作品無異於吹來一股清新之風。此書從開篇少年一話,突出心中正義,細讀作品,頗有金庸之風,故事情節緊湊,多處奇峰突起,扣人心弦。語言上老辣獨到,與人物的身份性格吻合,又十分精煉,多通過烘托來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在打鬥場面的描寫上,獨具特色,點到為止,又給人遐想。
有沒有適合兒童演的小品?
有,以前春節晚會有個小品,「糧票的故事」適合兒童看。
有沒有適合女孩子看的武俠小說啊,滄月和步非煙的都看了,金庸也看晚了,古龍就算了
推薦 沈瓔瓔的 她的很多作品堪稱經典。相信你看了就會喜歡上她的。
沈瓔瓔,女,七十年代生人,作品以武俠為主,在雲荒系列中也涉及玄幻題材。
沈瓔瓔與滄月,大陸新武俠之「兩生花」。翩若驚鴻的文字,綺麗詭譎的江湖,寫武俠的張愛玲——沈瓔瓔開辟女子武俠新天地。
沈瓔瓔自我簡介;
沈瓔瓔我最早的武俠作品裡一個龍套女孩子。注冊「榕樹下」的時候,順手抓了這個名字一用。時間長了,忽然聽見網友叫我「瓔瓔」,不覺微笑。
從小就是個書蟲子,一貫背著父母偷看明清話本、唐宋傳奇。熬了一肚子古色古香的幻想,就忍不住要自己動筆。第一個短篇放在榕樹的武俠天地,被幾個前輩鼓勵了一回,於是一直寫了下來。
喜歡武俠,因為那裡面帶著傳統文化的馨香,又有著逍遙自在的空氣。博大的金庸,清雅的梁羽生,千古文人俠客夢,原是方塊字里延綿不絕的傳奇,薪盡火傳,生生不息。我是夢著未醒的,把自己的心血文字,送給一樣夢著未醒的朋友們。
作品:
青崖白鹿記(處女作,高中時期作品)
百年孤寂-作者:沈瓔瓔
滄海
髑髏坊
金縷曲
藍色情迷
琉璃變
龍舟舞者
陌上花·葯
屏上暗紅蕉
秦吉了
人倚樓
逝雪
水調·紅豆
天鵝之歌
天孫
屠龍
小敷山房
雪融香
血娃娃
雲散高唐·清任(原網路版結局的說明)
雲荒系列之:雲散高唐(全)
滄浪記(未完,因為某人是個巨大的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