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路小說影響改編作品研究
㈠ 熱播影視劇中網路文學改編約佔21%,網路文學為電視劇做出怎樣的貢獻
2021年2月2日,在中國電影家協會的指導下,發布了網路文學改編成影視劇的潛力評估報告。該報告對一百多部文學作品進行調查研究,以及將對其改編的影視劇的四千多萬條用戶評價為參考對象。數據分析顯示,網路文學改編成影視劇之後,網路文學在作品質量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並且一部網路文學作品成功的關鍵,就是在於作品中能否塑造出立體感比較強的人物形象,關鍵人物形象所帶來的積極的、正能量的引導作用,這也是影視劇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網路文學的產生也降低了文學創作的門檻,創作內容十分的接地氣。創作環境也比較自由,容易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更容易打動人。熱播影視劇中網路文學改編約佔21%,雖然網路文學為影視劇提供了廣闊的劇本市場,對作者和影視行業都帶來了很豐富的經濟利潤。但是必須要承認的是,網路文學的數量和質量還有待提升,網路文學中所反映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待優化,這也引起了專家學者對影視行業未來的思考。
㈡ 有哪些知名度較高的網路小說被改編成了電影
小說被改編為電視劇或電影,既是文學和影視之間的互動,也是文化和市場之間的交流,可以說是文化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下面介紹一些成功影視化的小說,這些小說在文學和影視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價值。
1.《三體》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說,被譽為中國科幻小說的叢培春代表作之一。這部小說描寫了人類和三體人的交流和沖突,以及人類的生存與未來。小說在文學方面獲得了眾多獎項,包括「雨果獎」等國際知名獎項。在影視方面,《三體》被改編為同名電影,由導演寧浩執導,目前正在製作中。
2.《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充滿了思想和情感的小說。小說以寶玉、黛玉、妙玉等人的命運為主線,反映了官僚貴族家庭的生活和思想狀態,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影視方面,《紅樓夢》被多次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其中最著名的版本是1987年的電視劇版,該版本在中國和世界范圍內都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和影響力。
3.《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富有想像力和幽默感的小說。小說講述了唐僧和他的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的取經之旅,以及他們與妖魔鬼怪的斗爭。在影視方面,《西遊記》也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其中最著名的版本是1986年的電視劇版,該版本在中國和世界范圍內都廣受歡迎。
4.《霍亂時期的愛情》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一部描寫愛情和命運的小說,以小鎮醫生費爾明和富家女菲麗米婭之間的愛情為主線,反映了20世紀初葉拉丁美洲滲耐的歷史和現實。小說在文學方面獲得了諸多獎項,包括198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在影視方面,《霍亂時期的愛情》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由導演比利·奧古斯特執導,1994年上映。該電影在影評界和觀眾中都獲得了廣泛的好評和認可。
5.《了不起的蓋茨比》
菲茨傑拉德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是20世紀美國文學的代表作之一,描寫了上世紀20年代美國富豪的生活和情感狀態。小說在文學方面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成為了美國文學經典之一。在影視方面,《了不起的蓋茨比》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其中最著名的版本是1974年的電影版,由導演傑克·克萊頓執導,由羅伯特·雷德福和米婭·法羅主演,該版本被認為是最忠於原著的電影版。
6.《戰爭與和平》
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反映19世紀俄羅斯歷史和社會的巨著,被認為是世界文學的經典之一。小說以拿破崙戰爭為背景,描寫了俄國貴族家庭和農民的生活和命運,以及他中巧們在戰爭和歷史變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影視方面,《戰爭與和平》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其中最著名的版本是1967年的蘇聯電影版,由導演謝爾蓋·邦德爾執導,該版本被認為是最忠於原著的電影版。
這些小說被成功影視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們在文學和影視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價值。這些小說以獨特的情節、精湛的語言和深刻的思想,吸引了無數讀者的關注和喜愛,在影視方面也得到了相應的認可和贊譽。同時,這些小說被成功影視化也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資源和精神食糧,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生活。
㈢ 淺析當下網路文學的影視改編現狀(上)
隨著互聯網產業在中國如日中天、勢不可擋的發展,網路和文化的聯系也日漸密切,網路文學作為網路和文化交融的絕佳代表,當然不是形單影只的出現。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也開始把目光投到了網路文學的作品上,不管是處於文化價值還是商業價值的考量,近兩年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網路文學作品所改編的影視作品出現在我們視野之中。文章試圖聯系一些改編作品和現象,來探討當下文學改編影視作品的現狀。
一、IP改編現象
何為IP(Intellectual Property),其原義為知識產權伴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文化IP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融合。很多的網路文學就是文化IP,因為許多網路文學作品的粉絲量大,忠實度高,且多是年輕人願意追隨潮流去消費不同形式的網路文學的產品,所以許多的互聯網公司看重其自帶流量和高變現能力而樂於將網路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
從幾年前的《甄嬛傳》、《琅琊榜》都是叫好又叫座的成功改編案例,還有比如「鬼吹燈」系列,「盜墓筆記」系列等等市場反映良好的作品,說明了網路文學IP的大熱趨勢和未來光明的發展潛力。而除了上述的成功案列之外,也有不少失敗的改編以及整個產業之中還有種種亂象也應該值得我們的注意。
二、成功的影視改編
此處准備以去年大熱的成功改編案列《慶余年》作為例子,以小見大來解讀成功改編的
種種原因以及我們能夠獲得的啟示。
首先是在題材上,我國網路文學的題材大多都是以奇幻以及架空歷史題材為主,常常加再以仙俠獵奇等元素,開頭常常是以生活在現代的普通男性或女性遭受意外突然穿越到古代或者是架空世界之中,之所以會這樣寫是因為現代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網路文學作為一種應運而生的消遣讀物,讀者希望能夠快速進入到情境之中,獲得沉浸的閱讀體驗,所以常常是以穿越為開頭;而奇幻和幻想題材則是因為我國民族的文化傳統,對神話接受常常是仙俠世界,而不受歷史的條件限制,可以大膽的虛構,比如科幻題材的創作門檻就相對較高,且受眾的接受度不高,所以創作者們傾向於創作穿越奇幻的題材,《慶余年》就是一部穿越題材的奇幻作品,但是國家前幾年就出台了政策限制穿越題材的影視作品,所以《慶余年》就巧妙的改編成了現代人創作了《慶余年》這部小說,而影視劇從第一人稱的視角來看這部小說,可以說主創人員在改編上真的是獨具匠心,也為後來的改編提供了經驗,如何在不破壞原有結構的基礎之上對穿越題材的網路文學作品進行影視改編。
㈣ 急需關於大眾文學的調查報告,可以是網路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調查報告,或者是電視媒體,等大眾文化
今年5月發布的《2011年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顯示,60.1%的受訪者會觀看根據自己喜歡的網路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網路文學用戶調研數據顯示,79.2%的網路文學用戶願觀看網路文學改編的影視劇,43.3%的用戶願購買網路文學實體出版的書籍,37.8%的用戶願意玩網路文學改編的網路游戲。難怪有專家指出,在新媒體時代,網路文學將會成為一條高效率的產業鏈。
㈤ 網路小說對當代文學的影響
看到你的題目,我想到了我們的考試題有篇文章:
《網路寫作與國家文化戰略》
馬季
目前,中國網民接近4億人口,在線閱讀人群和寬頻擁有量均佔世界第一位。2004年博客出現之後,網路寫作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內容,在網上發表過作品的人數無法確切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國文學網站簽約作者的人數已突破百萬,約5000萬讀者通過網路、手機和手持閱讀器閱讀文學作品。值得重視的是,民眾對文學的關注程度不亞於影視及其他藝術門類,其廣泛性超越上世紀80年代文學黃金時代。這一現象說明,網路寫作的影響力已經由文學而進入更加廣泛的社會領域。毫無疑問,調整國家文化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正擺在我們面前。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文化格局悄悄發生了變化,各具特色的東亞三國嶄露頭角,日本動漫產業全球領先,韓國電腦游戲迅速崛起,中國以舉世無雙的網路文學震驚世人。但我們應該看到,無論日本還是韓國,都及時抓住了文化推動經濟發展的杠桿,尤其是日本,2003年銷往美國的動畫片以及相關產品的總收入為43.59億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國的鋼鐵總收入的4倍。日本政府抓住這一機遇開展「漫畫外交」,不僅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出口產業,而且還將其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化來培養,在政策、資金和組織上都給予極大幫助。這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和研究的現象。
當然,網路文學有其自身的特點,目前的發展尚未進入產業化的高峰時期,也正因此,需要我們對它的未來做一個遠景規劃。網路文學的重要特徵是具有鮮明的現實性和時代精神,那麼,網路寫作到底在哪些方面體現出這一全民文化新姿態的呢?
互聯網在傳統的文學藝術與真實的世界之間構建起一個模擬的世界,它既大大地滿足了人們企圖通過想像擴展自己現實世界的慾望,又以其比傳統傳媒藝術更加可感的特性,滿足了人們潛意識中「夢想成真」的意願。這無疑是時代特徵的最新體現。而網路小說創作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歷史架空類、玄幻科幻類、都市青春類、官場職場類、游戲競技類、靈異驚悚類、新軍事類和新武俠類等。事實上,網路類型小說作為一股新的文學力量,在不斷壯大的過程中,將有可能以「轉換表達方式」推動文學表現形式創新機制的產生,進而豐富當代中國文學譜系。
由於網路寫作者的身份千差萬別,因而實現了真正的多樣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網路寫作與以往的體制外寫作,在書寫方式和人群結構上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依靠網路寫作生存的網路職業寫作者隊伍已經超過了各地作協的專業作家隊伍。網路寫作的速度和數量是驚人的,寫作者依靠文學網站的運作,獲得不菲的收入,無論怎麼講,這都是時代進步的結果。百萬業余寫作者不斷耕耘、相互切磋,在傳播文化和推進時代精神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能量。
網路寫作實現了文學的多元發展。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曾經輝煌的中國詩歌逐漸退出了文學的中心舞台,對於一個詩歌大國來講,這或多或少讓人惋惜和感嘆。然而,網路詩歌的發展扭轉了這一局面。據調查,相對於其他網路寫作,網路詩歌的寫作人群分布最廣、年齡差距最大,作者數量最多,網路上每年產生大約20萬首詩歌作品,詩歌網站、論壇和博客超過1萬家,每年的出版物有近百種。在國學熱的推動下,網路古體詩詞寫作也出現全新局面,其發展態勢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好時期。
網路作品目前已經成為新興文化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就目前來看,網路文學在線閱讀的收費模式已經初步建成,作品的影視、舞台劇改編和游戲改編方興未艾。由於網路文學的版權維護未能有效解決,流失比較嚴重,影響了產業的有序發展,具有百億規模的行業目前每年只能產生1億5千萬,可見其潛能巨大。
滿意請採納,如有不明可以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