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鬼俠80niandai
㈠ 新武俠小說的歷史發展
新武俠文學,又稱新派武俠文學,這是指發軔於20世紀50年代初的香港,以虛構的歷史上的武俠故事為內容的一個文學流派,這一文學流派以梁羽生、金庸為代表,後來有人又將台灣武俠文學作家古龍也歸入此一派別,為了區別於三、四十年代的舊派武俠文學,俗稱新武俠。
發展階段
編輯
自《史記》列《游俠列傳》以來,俠士在社會中就成為一個特殊社會基層的代表人物。但「武俠」一詞並不見於中國古籍之中,反而最早出現在與中國同文同種的日本近代文學中。明治時代的小說家押川春浪(1876-1914)曾以冠以武俠之名的三部小說風行日本文壇。當時的中日之間,文化信息傳播較快,「武俠」之詞遂傳入中國。而有些中國人則也以文言文武俠小說為始作俑者,據樽本照雄等編撰的《中國清末民初小說目錄》所收書目,可以看出已有以武俠小說面目出現,林琴南、錢基博均以文言文寫作武俠小說,錢氏更與惲鐵樵於一九一六年合編《武俠叢談》。在魯迅為代表的五四新文學未登場前,文壇為鴛鴦蝴蝶派、黑幕小說等霸踞,武俠小說也入於其中。
新武俠小說
現代白話武俠小說在社會上嶄露頭角當推一九二○年代出現的向愷然(平江不肖生)、趙煥亭等作家為代表。向愷然《江湖奇俠傳》更與剛傳入中國不久的電影藝術相結合,在數十年時間內拍成十八集的《火燒紅蓮寺》而風靡全中國。這其實是當今流行的武俠長篇電視連續劇的濫觴。武俠小說也因此鷹揚於中國現代社會,造就出一代又代的作家和讀者,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學風景線。
二十年代是武俠文學由文言走向白話的嬗變的時期,從文白夾雜到漸以白話文為敘事語言,從以短篇為主轉向長篇,在內容上仍以古代傳奇為主體,以俠士為主角,可說是與宣揚新思想、新文化的五四新文學運動分庭抗禮。二十年代武俠文學有了職業創作的傾向,向愷然、趙煥亭、顧明道、姚民哀、楊塵因等都為武俠文學界一時之選,其出版物又以綉像武俠小說為其特徵,這是襲自明清小說的舊衣缽。三十年代則是舊派武俠文學蔚成氣候的年代,出現了一代以專職寫作武俠小說的作家,可謂群雄並起,將中國武俠文學推到一個高峰,這與中國新文學在三十年代中的大發展幾乎是同步進行。這一代的武俠作家構成了舊武俠文學的主力,尤以北派五大家:宮白羽、鄭證恩、還珠樓主、王度廬、朱貞木為其中的佼佼者。白羽的《錢鏢》系列,還珠樓主的《蜀山》系列、鄭證恩的《鷹爪王》系列、王度廬的《鶴劍珠龍瓶》五部曲、朱貞木的《神龍》三部曲及《邊塞風雲》等,各呈異彩,擁有大量的讀者群。
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政治熱情的高漲左右了文化界的動向,嚴峻的意識形態更蛻化為嚴厲的思想管制運動。在台灣,敗退到台澎金馬的國民黨政府也以反攻大陸為總動員,一切的文宣都要為此服務,武俠文學難逃其厄運,在海峽兩岸都被視為毒草或不良讀物,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留在大陸的武俠作家紛紛輟筆。
產生
編輯
新派武俠文學為何在香港誕生,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偶然,其實是一種必然。說其偶然,確是因為一場武術界的打擂台引起的。五十年代初,香港武術界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與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的門派之爭愈演愈烈,遂依武林之舊俗,上擂台比賽。比賽之前,香港報刊大做文章,賽後人們余興未減,依然眾口喧騰,當時的《新晚報》總編羅孚遂「忽發奇想」,要他的廣西老鄉、平時喜歡填詞作詩的陳文統馬上寫一篇武俠小說。一月二十日,以「梁羽生」之名寫作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就開始在《新晚報》上連載,至八月初,該部長篇連載完畢。這個恍如急就章形式趕出來的武俠作品立即成為流行小說,《新晚報》因此銷量猛增,而《龍虎鬥京華》馬上成為街談巷議、人人爭讀的流行小說。同時,國外的中文報紙也爭相轉載,首先是泰國,其後是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最重要的是,在香港吹起了「武俠文學之風」。許多大報馬上跟風增加武俠小說,參與寫作的人越來越多。一年多之後,金庸終在羅孚、梁羽生的動員之下初試啼聲,結果一炮而紅。《書劍恩仇錄》為他的成名奠定了第一塊堅實的基石。從1954年到1957年,可視為新武俠小說的早期。
新武俠小說
如果從新派武俠文學的整體而言,或可將中期定為1958至六十年代末(1969)。這一段時間,也是台灣武俠小說家開始活躍的時代。卧龍生從1958年起撰《飛燕驚龍》、《鐵笛神劍》等;司馬翎亦於1958年涉足武俠文學界,他以「神劍」系列出道,與卧龍生、諸葛青雲等並立,有「台灣三劍客」之稱。諸葛青雲為還珠樓主的私塾弟子,以所謂「才子型」武俠文學而聞名。三人均在1958年從事武俠文學,但在寫作風格上基本還是沿襲了舊武俠文學一路。古龍的出現卻是另闢新徑,他以「新派」在台灣武俠文學界獨樹一幟。雖然他的「新」法與金、梁有所區別(尤其是在忠實歷史、細節描寫、文字風格方面),但一般人仍將之歸入「新派」。因之,六十年代可謂新武俠文學的鼎盛時期。這也是港台二地興起的武俠文學之大觀。相對而言,大陸這一段時間正是反右運動至文革初的亢奮、激動時期,政治運動壓倒一切,文壇萬籟俱寂。
回頭再來看看新武俠文學大師的作品在兩岸的遭遇,就可以印證新武俠文學在香港的出現,既是一個歷史的偶然,也是一種文學的必然。梁羽生的作品雖然在香港左派報紙上連載,但卻進不了大陸,也進不了台灣。金庸亦是如此。梁羽生是在改革開放後的1978年才正式進入中國大陸的,金庸在1978年訪問北京,鄧小平接見他之後才漸為改觀的。從兩岸對其二人的態度,可以看出新武俠文學勃興於香港,盛行於海外,卻因應政治局勢的變化而遲至其發端二十多年後才能登陸二地,這是一條坎坷而曲折的道路,但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上卻是具有意義的、不可或缺的一環。
特點
編輯
A、有清晰的歷史背景,有新的、強烈的個人歷史觀。
新武俠小說
B、重視中國武俠小說的寫實傳統,亦向西方小說吸收新手法。
C、比舊武俠小說更注重「文學」內涵,在寫作時對文學形象的塑造、語言的提煉、文字的把握、結構的嚴謹等方面更為在意。
D、注重人物的思想道德、品味,招式從寫實到寫意發展,同時,把「俠」的形象提升了,認為「俠」比武更重要。
新武俠小說是以中國傳統小說的敘事模式(章回小說)為軀殼,敘事重在「時、地、人」三方面,時間大都選擇在「外族入侵」、「民族矛盾深化」、「官逼民反」(《水滸》的傳統),地點——以「邊疆」(沙漠、天山、塞外),內陸則以「北京」、「江南」為主。人物——「俠士VS美女」。語言——新武俠小說有其語言特色,金、梁是文白相間,制詩填詞,偏重文學知識。古龍雖以白話語言為主,但也別有其一種獨到而鮮明的風格。
新武俠文學誕生已有五十一年了,這一大型小說作品群的出現,可謂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觀。武俠小說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在梁羽生、金庸的改造下煥發出了新的活力,這是香港作家對中國新文學的貢獻。新武俠三大家相繼謝幕之後,其文學作品一版再版。同時在香港寫作武俠小說的還有倪匡、蹄風、張夢還、高峰等,以及後起的溫瑞安等,台灣有上官鼎、高庸、易容等。在改編為其他文化產品上,新武俠文學比起其他文學作品似乎更具生命力。尤其是自九十年代後半以來,中央電視台開拍金庸的《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以來,更掀起一股熱潮。二十一世紀以來,文化創造性產業勃興,影視、流行音樂之外,加上手機、電子游戲、網路游戲、數碼娛樂藝術等成為年青人追求的時尚。隨著互聯網的日益發達,可以預見,新武俠文學將較其他純文學或流行文學更易於被改造為文化產品及具創意的藝術作品,這是新武俠文學的一個天然優勢。
傳統武俠時期
一、港台武俠時期
即所謂的「新武俠」時期或者大武俠時代。20世紀50年代,武俠在港台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潮流中形成。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為代表的寫虛構的歷史上的武俠故事為內容的一個文學流派,指新文化運動後,武俠小說在新文學的影響下,開始白話創作後新一種的文學樣式。這個時代名家輩出,梁羽生為開端,金庸為高潮,溫瑞安為第二次高潮。金庸、古龍、梁羽生還並稱為「新武俠三大家」。
關於此時武俠中「俠」的定義,梁羽生講「舊武俠小說中的俠,多屬統治階級的鷹犬,新武俠小說中的俠,是為社會除害的英雄;俠指的是正義行為--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的行為就是俠的行為,所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此時武俠大多突破了民國武俠小說的劍仙鬥法、門派紛爭、鏢師與綠林仇殺的題材范圍,較多表現人民群眾的斗爭。著重人物性格描寫,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舊武俠小說的窠臼,剔除了舊武俠的鬼神色彩,要求故事中的奇跡嚴格限制在「人體潛能」的范圍內。新武俠的缺陷在於俠客英雄超人化,他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包打天下。缺乏現實主義的深度,屈從於商業需要,稗出贅附,故事套路化。
1.第一時期,梁金時期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2年生,廣西蒙山人)在1954年發表的《龍虎鬥京華》,以口語寫作,所述史實,所繪山川,均經嚴格考據,人生性格與心理活動刻劃入微,文筆細膩而有文采,舊武俠小說難以與其比肩,從此奠定聲名,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發動之作。梁羽生國學根底深厚,他的武俠小說帶有許多自己作的詩詞,每每傳誦一時。他的小說每一部都有明確的歷史背景。1956年,梁羽生開始寫《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一直寫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後一部小說《武當一劍》初刊於1980年5月9日的《大公報》上,完結於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蹤俠影錄》、《七劍下天山》、《塞外奇俠傳》、《龍虎鬥京華》、《雲海玉弓緣》、《白發魔女傳》。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3年生,原籍浙江海寧)的《書劍恩仇錄》開始寫作於1955年中。《射鵰英雄傳》寫於1957年至1958年之間,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俠小說。「射鵰」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認的經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寫完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又用十年把這十五部小說全部重新修訂了一遍。金庸寫作至1972年文革未結束封筆。
2.第二時期,古龍時期
古龍1960年開始嘗試寫武俠小說,初期的《蒼穹神劍》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劍錄》等聲名鵲起。1965至1966年間是他創作的豐收期,他寫作了《大旗英雄傳》、《名劍風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1967年創作的《鐵血傳奇》(即楚留香系列)及以後一直寫了六十一部共計28冊。古龍其人才華橫溢但用心不專,從他的小說就可以看出來。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關節處突出奇兵。早年古龍並沒有自己特出的風格,在台灣的武俠圈子裡不算太耀眼;至於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顯是江郎才盡、力不從心了。
3.第三時期,溫黃時期
溫瑞安(出生於馬來西亞),1973年作《四大名捕會京師》,1981年作《神州奇俠》、《血河車》等重要作品。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繼封筆,1985年古龍去世之後,港台武俠小說一片凋零。出於「求新、求變、求突破」的心理,溫瑞安從1986年底開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俠」,或稱「現代派武俠」,把大量主流文學的東西引入了武俠小說。曹正文在1989年將其列為第三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而與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龍並稱。
黃易,本名黃祖強,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1989年黃易辭去高職厚薪,隱居離島深山、藏風聚水之地,專心從事創作。至90年代,旋即以獨樹一幟的武俠作品,席捲港、台兩地。1991年成立黃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大唐雙龍傳等作品。黃易的作品場面宏大、人物眾多,讓人嘆為觀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寫上顯得過於草率,說服力不足。另外,黃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個歷史大時代,而不是將歷史作為背景。這是其優點,但也受到了歷史的限制。
港台武俠時期港台的其他作家於香港方面有:蹄風、金鋒、張夢還、牟松庭、江一明、避秦樓主、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台灣方面,有:郎紅浣、成鐵吾、海上擊築生、伴霞樓主、卧龍生、司馬翎(即吳樓居士)、諸葛青雲、孫玉鑫、龍井天、墨餘生、天風樓主、醉仙樓主、獨抱樓主、蠱上九、陸魚、上官鼎、東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蕭逸、古如風、向夢葵、陳青雲、柳殘陽、司馬紫煙、獨孤紅、奇儒、秋夢痕、於東樓、東方英、雪雁、秦紅、墨餘生、丁情等。但其中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的武俠作家極少。
二、大陸武俠時期
1.第一時期,20世紀80年代大陸「武林小說」
武林(武林,與武俠有所不同,概念大一些)小說的內容十有八九還是表現歷史上的武俠劍客或從武俠的角度表現歷史上的義軍斗爭和形形色色的社會矛盾;表現武術技擊為主要斗爭手段的近代、現代革命斗爭的,篇什不多。所以「武林小說」實際上是以武俠小說為主。
在80年代,由電影《少林寺》觸發的武俠小說浪潮在國內掀起,武俠小說的發行量大大超過了純文學作品。1981年,湖北曲藝協會的任清等創辦了《今古傳奇》,連載了歐陽學忠的《武當山傳奇》,聶雲的《玉嬌龍》。1982年,王占君作《白衣俠女》,是為80年代武俠的開山之作。1984年,武俠小說逐漸被武林小說一詞取代,並形成浪潮。
20世紀80年代武俠的精品極少,比較好的作品有:《白衣俠女》等率先災破了大陸俠義題材的禁區,為八十年代武林小說的崛起奏響了序曲。柳溪的《大盜『燕子』李三傳奇》,馮育楠的《津門大俠霍元甲》,馮驥才的《神鞭》,也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2.第二時期,20世紀90年代大陸武俠
即是大陸「新派武俠」,是大陸作家對港台武俠的模仿。從滄浪客的一系列的武俠作品中,便可以看出模仿痕跡。滄浪客,原名姚霏,雲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專攻古典文學的教授,在1990年出版了《一劍平江湖》,這可以看作是大陸新派武俠的第一部作品。這個時期的武俠,總體上缺乏文化提升的精品意識,主要沿著港台新武俠的路子講故事,作品的實際影響也非常有限。
同期的其他作家還有:青蓮子,在90年代初著有《威龍邪鳳記》及其續集《青猿白虎功》兩部。火梨,上海知識分子,1995年寫成一部《舞葉驚花》。張寶瑞,新華社記者,其代表作有《京都武林長卷》系列凡六部、《醉鬼張三爺》、《形意游俠錄》等。熊沐,北方人士,生性豪放,第一部作品為《骷髏人》。巍琦,代表作《金帖俠盜》。周郎,代表作《鴛鴦血》。
現代武俠時期
即所謂的「新新武俠」、「新世紀武俠」、「網路武俠」、「大陸新武俠」時期。20世紀90年代末,黃易武俠高潮漸漸平息,隨著網路文學的興起,武俠寫手們在網路讀者閱讀選擇越來越多,閱讀口味越來越挑剔的壓力之下,不得不向傳統作家的實力靠攏,出現了一些質量較高的武俠作品。1999年上海《大俠與名探》、2001年武漢《今古傳奇武俠版》、2002年鄭州《武俠故事》等雜志的創刊,促進了武俠的發展。
2004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半月刊創刊,主編鄭保純提出了「21世紀大陸新武俠」的概念,簡稱為「大陸新武俠」,主要總結了大陸上一些武俠寫手的創作。6月,《新武俠》由長江文藝出版社白樺林雜志社推出。同時期,港台地區特別是台灣島的創作亦不容忽視。大陸新武俠具備明確的智性氛圍和主體意識。鄭保純講,「我覺得新武俠這個概念,不應拘泥於雜志與圖書出版,而應指一種文化潮流!」。
這些武俠被分成四類:青春武俠(搞笑和無厘頭),如《游俠秀秀》。奇幻武俠,如《誅仙》、《搜神記》。女性武俠(類言情),如《血薇》、《鏡·雙城》。類傳統武俠,如《昆侖》、《江山如此多嬌》。
此時的大陸作家有:小椴,原名段銀,1976年生,湖北隨州人氏。著有《杯雪》、《青絲井的傳說》等。時未寒,男,四川人,著有《碎空刀》、《偷天換日》等。江南,籍貫安徽,著有《春風柳上原》、《瀚海龍吟》、《烈火焚琴》、《此間的少年》等。步非煙,原名辛曉娟,1981年出生於四川成都。著有《劍俠情緣》、華音系列:《紫詔天音》、《風月連城》、《彼岸天都》、《海之妖》(附外傳《蜀道聞鈴》)、《曼荼羅》(附步非煙COS寫真集)、《天劍倫》《雪嫁衣》《梵花墜影》(2008年9月修訂再版後將不再收錄外傳《鳳儀》)等。滄月,原名王洋,1979生於浙江台州,著有《幻世》、《聽雪樓·血薇》等。小非,閩南人,著有《游俠秀秀》等。鳳歌,本名向麒鋼,重慶奉節人氏,大陸武俠著名作家,今古傳奇暨黃易武俠文學一等獎得主。代表作品《昆侖前傳》、《昆侖》、《滄海》。沈瓔瓔,南方人,著有《琉璃變》等。泥人,著有《江山如此多嬌》等。王展飛,1972年4月生於山東省平度市,13歲遷居新疆阿勒泰市。著有《劍嘯西風》等。方白羽,九十年代初山東大學電子系畢業,著有《憨俠》、《俠之歪者》等。燕壘生,浙江餘杭人氏,著有《明月照山河》、《烈火之城》等。其中尤以鳳歌的《滄海》為最,其大膽的創新和對武俠世界的構造,有不失金庸武俠的厚重,將現代武俠帶到了一個新的廣闊平台。
進入二十一世紀,武俠小說逐漸被人們冷落,在這段時間,還有大量作品出手的只有寥寥幾人,最引人注目的是步非煙和平平凡凡,他們分別在短短的幾年內,寫出了幾十部武俠作品。步非煙以其作品大氣磅礴,汪洋恣肆,想像力神奇詭譎,筆風變化萬端,極大突破了女性寫作的局限,開啟武俠界中性主張的風氣,得到了「百變天後」的美譽,人稱新武俠宗師。而平平凡凡,雖然他寫的武俠小說極多,但大多數作品實際上很不入流。他的前期作品顯得非常幼稚,雖然構思新穎,但文筆較差,內容甚至有些不倫不類,這種情況一直到《成功之後再來求愛》才有所改進。2011年,一度退出文壇的平平凡凡重新執筆發表新作《武俠演義》,這部小說構思構思奇特,想像力豐富,文筆老練,加入許多現代元素,發表之後,一時洛陽紙貴,大受讀者歡迎,許多人都驚呼新的武俠宗師終於出現!不過,此書還未完結,以平平凡凡並不嚴肅的寫作態度,只怕會虎頭蛇尾。不管如何,若論二十一世紀武俠小說產量最多的作家,步非煙和平平凡凡二人將以數十部作品位居前列!
在此期間,出現了一部讓無數挑剔的武俠迷們交口稱贊的傳統武俠小說《英雄志》,該書目前未完結. 作者孫曉,現年三十七歲,出生於台北市,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公共政策碩士,現於企業界任職,2000年與以人合資創辦「講武堂」,旨在出版最好的武俠小說和教授人們寫武俠小說,並發表第一部長篇作品《英雄志》 ,現仍持續於武俠小說的創作與發表。
網上盛傳: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惟有英雄志!
雖然金庸、古龍等大師不再有新作問世,但他們的作品對後輩有著深厚的影響,許多年輕作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對他們進行模仿,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前輩們的尊敬。例如《武當宋青書》、《大俠風清揚》,其中以《梁金古溫訣》達到最高點。在《梁金古溫訣》一書中,作者對武俠宗師們的欽佩之情貫穿整部小說。可見金庸等人對後輩影響之巨!
㈡ 著名武俠小說家古龍(2)
著名武俠小說家古龍的作品總覽:
概況
由新詩入門。初中時曾在《聯合報》發表新詩(1952)。
第一篇拿稿費的小說:短篇文藝《從北國到南國》(1955)。
生平撰寫武俠小說六十餘部。
第一部:《蒼穹神劍》(1959-1960)。
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的著作:《楚留香系列》
知名度、流傳度最廣的小說:《楚留香系列》
篇幅最大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和《武林外史》
被最多讀者肯定的“古龍第一書”:《多情劍客無情劍》。
先有劇本後有小說、取消章回體的奇書:《蕭十一郎》。
依事件而非時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歡樂英雄》。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陸小鳳傳奇》系列。
唯一以近代都市為背景者:《絕不低頭》。
最痛苦的創作經歷:1974年《天涯·明月·刀》被《中國時報》腰斬。
最後發表的武俠小說:《大武俠時代》系列(1985)。
四大系列:
古龍作品集
《小李飛刀》、《楚留香》、《陸小鳳》、《七種武器》系列。
三小系列:
《蕭十一郎》、《江湖人》(《三少爺的劍》)、《大武俠時代》(/《短刀集》/《獵鷹·賭局》)系列。
空有其名的系列:“驚魂六記”,僅為第一部《血鸚鵡》完成前5章,其後由黃鷹續寫。
原著劇本
第一部被改編的原著劇本《蕭十一郎》(1969)。
最後一部原著劇本:可能是《一劍刺向太陽》(1985)。
散文集
《不是集》(香港:玉郎)。《誰來跟我乾杯?》(天津:百花文藝,與《不是集》內容基本一致)《誰來跟我乾杯?》(台北:風雲時代)。
出版機構
首載次數最多的期刊:香港《武俠春秋》。
首載次數最多的報紙:台灣《聯合報》系,包括《民生報》。
生前主要的出版者:
台灣:真善美、春秋、南琪、漢麟、桂冠、萬盛、風雲時代
古龍香港:武俠春秋、武林、武功(翻印)、華新(翻印)、環球、天地
中國大陸:珠海、太白文藝
珠海(中國大陸)、當代世界出版社。
作品
※注釋
修改本段前請先看注釋,偽作,掛名作請勿列入。
1、《劍玄錄》1960.12即由四維出版社預告,然至1965始由華源出版,且第十一集末有古龍小啟,說明作者實為溫玉。
2、《那一劍的風情》、《怒劍狂花》、《邊城刀聲》為古龍弟子丁情抄襲並集綜若干古龍作品而成。《白玉雕龍》為《白玉老虎》續集,弟子申碎梅(疑為薛興國)作,先在《民生報》連載,古龍共同掛名。皆80年代萬盛出版。以上為弟子掛名作品,年表中不列。
3、書名標注*表示作品中一部分他人代筆或與他人合著。
4、作品之分期,有很多種說法,但無標志性的分野,中期前後的創作也有變化,僅作參考。
古龍小說的發表時間,以往多參考於志宏的年表,然錯誤連連,不足為據。此依歐陽瑩之、葉洪生、林保淳、郭璉謙先後整理之年表,對照原始連載期刊、報紙及各版本資料,偽書不計。以下資料由古龍武俠網資深古龍迷多方考證後,被認為最接近正確的年表。
早期作品
從北國到南國
1955年,備註:第一篇小說,非武俠小說,乃短篇文藝小說,11月發表於台灣/晨光雜志第三卷第九期
蒼穹神劍
1959年動筆,1960年第一出版,備註:武俠處女作
*劍毒梅香
1960年清華出版,備註:只寫4集、14章,其後由上官鼎代筆〈七嘴八舌話古龍──大學同窗訪問錄〉說上官鼎越寫越差,古龍接手續完。
上官鼎又撰續集《長干行》,高庸稱3集後由其代筆
殘金缺玉
1960年香港南洋日報連載,1961年春第一出版,備註:第一部在報紙上連載的作品
*劍氣書香,(古龍+墨餘生)
1960年真善美出版,備註:1960年真善美本《湘妃劍》第1集引薦本書,有“繼《蒼穹神劍》、《劍毒梅香》、《殘金缺玉》”之語,以此定各部作品先後。古龍只寫3集,墨餘生續至8集,又撰續集《劍氣嚴霜》
月異星邪
1960年第一出版,備註:以下至《湘妃劍》,創作先後待考
游俠錄
1960年海光出版
失魂引
1960年10-12月明祥出版
劍客行
1962年或1963年明祥出版,今據諸葛青雲〈賣瓜者言〉更正為1961年,備註:1964年明祥《無情碧劍》同書異名。
孤星傳
1960年10月-1963年1月,真善美出版,單行本之間常相隔半年,備註:1973年11月-1974年10月香港武俠春秋連載,改名《歷劫江湖》;1974年2月南琪本改名《風雲男兒》
湘妃劍
古龍1960年10月-1963年7月真善美出版,1960年10月-1961年2月香港上海日報連載10-26集,備註:篇幅與《孤星傳》相去不遠,出版間隙之現象應類似,1974年南琪本改名《金劍殘骨令》
彩環曲
1961年10月-1962年9月自立晚報連載,1962年明祥出版,備註:又名《傲劍狂龍》
護花鈴
1962年10月春秋出版,備註:又名《諸神島》
劍玄錄
1963年清華出版,備註:此作為溫玉作品,借古龍之名出版
飄香劍雨
1963年-1965年1月華源出版,備註:據古龍〈轉變與成型〉,同《神君別傳》置於《情人箭》前,而與《劍客行》、《湘妃劍》、《孤星傳》分開,故應問世於1963年。另外《飄香劍雨·續》為偽作。
神君別傳
1963年華源出版,備註:《劍毒梅香》別傳,先前僅少數人持有,2009年風雲時代出版之《劍毒梅香》為附篇刊載
情人箭
1963年4月-1964年8月真善美出版,備註:1976年11月修訂本《怒劍》由漢麟出版,幾無更改。1979年5月-1981年2月大華晚報連載《怒劍》
中期作品
大旗英雄傳
1963年5月-12月公論報連載194集,1963年9月-1965年10月真善美出版,備註:1976年11月修訂本《鐵血大旗》由漢麟出版,1978年4月-1979年10月中華日報連載《鐵血大旗》。作為古龍一部跨時代巨作,標志著古龍作品開始邁向成熟,成為進入第二階段作品的標志和分水嶺
浣花洗劍錄
1964年-1966年5月真善美出版,1964年6月民族晚報連載,備註:1976年11月修訂本《浣花洗劍》由漢麟出版,幾無更改
*龍吟曲(古龍+蕭逸)
1964年4月真善美出版,備註:古龍、蕭逸合著,共10集,古龍負責單數集
*名劍風流
胡正群〈《名劍風流》創作前後〉說1961年動筆,斷續書寫五、六年,其後由春秋出版。《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說1965年出版,郭璉謙說1966年,備註:缺結尾,1967年喬奇補上。胡正群說一萬多字(自39章起),《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說三萬字
武林外史
1966年春香港華僑日報開始連載,1967年4月春秋出版,備註:奠定古龍小說的“浪子”基調,嘗試引入人性探討的“古式武俠”風格
絕代雙驕
1966年5月公論報開始連載79集,1966年9月-1969年2月春秋出版。倪匡自言為香港明報歷史與武俠邀稿且曾代筆,時間似在1967年,備註:據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古龍自言書寫四年半,疑記憶有誤。1971年4月邵氏拍成電影《玉面俠》為首部躍登大屏幕的古龍作品,1976年-1978年香港武俠春秋274-339期連載修訂版
楚留香傳奇
先在香港武俠世界連載,1967年1月真善美出版前言落款,備註:原名《鐵血傳奇》,包括《血海飄香》《大沙漠》《畫眉鳥》,設定上與《大旗英雄傳》有關,然自成一格,非後傳。1971年11月-1972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連載,改名《風流盜帥》,1977年真善美本、桂冠本改名《楚留香傳奇》
多情劍客無情劍
1968年香港武俠世界連載之,郭璉謙稱1968年8月春秋出版,續集《鐵膽大俠魂》起訖時間待考。1969年5月春秋將兩部合並出版,即今《多情劍客無情劍》,備註:1974年張宗榮拍成華視43集台語連續劇《英雄榜》,為最早改編為電視劇的古龍作品,1970年3月-1971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5-45期。連載《鐵膽大俠魂》,附前言。上海學林本改名《風雲第一刀》
蝙蝠傳奇
古龍可能先在香港武俠世界連載,1968年或1969年11月春秋合並出版《俠名留香》,1977年華新/桂冠本改名《楚留香傳奇續集》,備註:楚留香系列4-5,包括《鬼戀俠情》(即《借屍還魂》),1970年-1971年香港武俠春秋29-47期連載《蝙蝠傳奇》不含《鬼戀俠情》,可知兩者已分開
蕭十一郎
1969年12月-1970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創刊號至28期連載,1970年7月-9月春秋出版,備註:1969年先寫成劇本後寫成小說,1971年電影版由徐增宏導演,邵氏出品,1978年導演楚原重拍,同為邵氏出品
歡樂英雄
1971年2月-1972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46-97期連載,1971年12月春秋出版,備註:首度不按時序而按事件性質安排故事
大人物
1971年3月-11月,香港武俠春秋50-82期連載,1971年10月春秋出版
桃花傳奇
1971年5月-1972年1月武藝1-21期連載,1972春秋出版,即《俠名留香》23-27集,備註:楚留香系列之六
收入1978年1月漢麟本《楚留香傳奇續集》
流星·蝴蝶·劍
1971年8月春秋出版,備註:1976年3月香港邵氏拍成電影,開創古龍原著、楚原導演的輝煌時代
邊城浪子
1972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98期開始連載,後記落款於1972年9月20日,1973年10月南琪出版,備註:最初名為《風雲第一刀》為《多情劍客無情劍》後傳,出版時改名《邊城浪子》
陸小鳳傳奇
1972年9月金庸為旗下明報邀稿,應於年底或1973年初開始發表。郭璉謙說迄於1975年,1973年5月-1977年,南琪分集出版,名為《大游俠》,共117章,書末預告續集隱形的人》,備註:1973年5月明報武俠與歷史640期,有《鳳凰東南飛》,(即《綉花大盜》),1973年11月第670期《銀鉤賭坊》標為“陸小鳳傳奇之四”(-1974年3月未完)。1975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246期目錄已見《幽靈山莊》《綉花大盜》仍名《鳳凰東南飛》,《銀鉤賭坊》分為《冰國奇譚》和《銀鉤賭坊》,1977年春秋出版,分《陸小鳳傳奇》、《綉花大盜》、《決戰前後》、《銀鉤賭坊》、《幽靈山莊》五部
九月鷹飛
1973年南琪出版,備註:《邊城浪子》三部曲之二
火並蕭十一郎
1973年香港武俠春秋連載至186期,1973年10月南琪出版,名為《火拚》備註:《蕭十一郎》續集
七殺手
1973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169期連載完畢,1973年南琪出版,1974年2月收入南琪《武林七靈》列於《長生劍》和《孔雀翎》之後,備註:1979年1月-4月武俠春秋二度連載,標為“七種武器之七”,1990年代風雲時代修改結尾而與青龍會連結,列為“七種武器之七”
絕不低頭
1973年、1978年漢麟出版,備註:唯一的一部現代黑幫槍戰小說,一度曾被誤認為是於東樓的《槍手·手槍》,但古龍僅為《槍手·手槍》作序。
長生劍
列為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之一,備註:《七種武器》1-5,各部故事獨立而相關,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可能為最早版本《孔雀翎》、《七殺手》,1975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246期目錄“七種武器故事”列出《長生劍》、《孔雀翎》、《碧玉刀》和《多情環》,1978年8月-9月漢麟出版《長生劍》至《霸王槍》
孔雀翎
列為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之二
碧玉刀、多情環
1974年10月南琪出版,附《霸王槍》、《血鸚鵡》和《吸血蛾》
霸王槍
1974年10月-1975年3月南琪出版
*血鸚鵡
1974年10月南琪出版,附於《多情環》,備註:《驚魂六記》之一(後五記皆黃鷹作品)連載中途棄筆,自第五章中段由黃鷹代筆
劍·花·煙雨江南
1974年或1975年南琪出版,備註:正確書名應是《劍·花·煙雨江南》,其他寫法錯誤。
天涯·明月·刀
1974年4月-6月中國時報連載1-45集,腰斬。1974年6月-1975年1月香港武俠春秋208-231期連載1974年南琪開始出版,備註:《邊城浪子》三部曲之三,葉洪生說今本為1978年萬盛刪節本,而南琪本:“傅紅雪在全書進行到三分之一時突然失蹤,且留下半闋東坡詞〈水調歌頭〉,即不告而別。”然武俠春秋亦止於〈水調歌頭〉處,名為第三部“明月”且僅有一章“明月何處有”,推測古龍當時已自刪,或105章為南琪妄增,因此本書有武俠春秋本、南琪本和後起的萬盛本三種版本。1976年7月邵氏拍成電影
拳頭
1975年1月-6月香港武俠春秋,229-245期連載。1975年南琪出版,備註:《霸王槍》衍生作品,無青龍會背景,首發時曾注“又名《狼山》”,或稱《憤怒的小馬》。1975年-1976年2月二度連載時,其後又被古龍剔除
三少爺的劍
1975年6月-1976年3月香港武俠春秋246-273期連載原名《江湖人》,1977年8月桂冠出版時改名《三少爺的劍》,備註:風雲出版“江湖人系列”另有《劍·花·煙雨江南》、《大地飛鷹》、《白玉老虎》和《英雄無淚》等,似為拼湊
白玉老虎
1976年南琪出版,備註:《白玉雕龍》似為續集,但為偽作
*圓月彎刀(古龍+司馬紫煙)
1976年6月-1978年5月香港武俠春秋282-348期斷續連載原名《刀神》,1978年漢麟出版改名《圓月彎刀》,備註:《三少爺的劍》後傳,11集後由司馬紫煙代筆
碧血洗銀槍
1976年9月-1977年2月中國時報連載,1976年南琪出版或1979年3月桂冠出版,備註:因古龍電影造成轟動,中時主動求稿,一雪《天涯·明月·刀》腰斬之恥辱
大地飛鷹
古龍1976年10月-1977年11月聯合報連載,1977年南琪出版,備註:1975年10月向華鴻公司蔡揚名提起電影構想,早於小說。1977年9月香港邵氏與華鴻爭拍,當時小說連載未畢
*七星龍王
1978年3月香港武俠小說周刊創刊號開始連載,1978年5月-9月民生報連載,1978年春秋出版,備註:部分由薛興國代筆,然其喜感及部分橋段非古龍不能作皇佳、皇鼎本妄增情節,前者標“古龍原著,李涼續貂”
離別鉤
1978年6月-9月聯合報連載,1978年8月-11月香港武俠春秋359-365期連載,1978年10月春秋出版,備註:列為《七種武器》之六,取代《拳頭》
隱形的人(*鳳舞九天)
1978年9月-1979年6月民生報連載《鳳舞九天》,郭璉謙說1978年春秋出版《鳳舞九天》,備註:《鳳舞九天》為陸小鳳系列之六,薛興國代筆大部分,另一版本為香港武功本《隱形的人》,據林保淳、讓你飛考據,自〈仗義救人〉一章以後有四十頁迥異,且故事未完武功本“陸小鳳”有8冊,第6、7冊分別為《隱形的人》和薛興國代筆版,同時收錄兩版本
新月傳奇
1978年漢麟出版,備註:楚留香系列之七
英雄無淚
1978年10月-1979年4月聯合報連載,1979年萬盛出版,備註:有邵氏改編的電影版本,但此書宿命論比較強,此書與《離別鉤》有點聯系。
後期作品
*午夜蘭花,以電影《玉扳指》故事而續寫的楚留香故事
《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郭璉謙均稱1979年漢麟出版1982年9月-1983年3月中國時報連載,有“七二、三、廿三,杯中有酒,府有名人,名人有頭。”的篇尾感言,換算為公元即1983年3月23日,備註:楚留香系列之八,《楚留香新傳》之一,據古龍〈楚留香和他的朋友們〉及林無愁之訪稿似首發於1982年中國時報,然據古凌〈古龍的短刀〉1982年-1983年並無新作,合理的解釋是:藉當時港劇《楚留香》聲勢,以新作之姿哄抬舊作
飛刀又見飛刀
古龍1981年2月-5月聯合報連載,1981年萬盛出版,備註:小李飛刀系列之末。古龍、丁情、陳曉林表示1980年吟松閣事件後重傷未愈,古龍口述,丁情執筆
*劍神一笑
1981年5月萬盛出版,備註:陸小鳳系之七,據古凌〈古龍的短刀〉,可能口述同年由寶龍公司拍成《陸小鳳之劍神一笑》,古龍編劇
*風鈴中的刀聲
1981年10月-1982年5月聯合報連載1-199集。1981年萬盛出版,備註:結尾由於東樓代筆
大武俠時代(/短刀集/獵鷹·賭局)
1984年3月-8月聯合報連載《短刀集》,1985年11月萬盛出版時名為《賭局》,香港玉郎出版時名為《賭局、狼牙、追殺》,備註:《短刀集》部分,包括〈賭局〉、〈狼牙〉、〈追殺〉、〈海神〉四個短篇
大武俠時代
1985年4月-8月時報周刊連載,1985年8月萬盛出版時名為《獵鷹》,同年12月香港玉郎出版時名為《紫煙、群狐》〈銀雕〉則與〈海神〉合刊,編為《銀雕、海神》,備註:狹義的《大武俠時代》,包括〈獵鷹〉、〈群狐〉、〈銀雕〉、〈白羽〉(未完成)等短篇
*菊花的刺(作者為楚烈)
1985年9月萬盛出版,備註:因其時偽作橫行,本書也一時被列為偽作,楚烈宣稱遺稿七萬字而補成本書,經薛興國證實古龍確實寫了本書開頭
財神與短刀
1985.07.26-08.23大追擊6-8期連載序幕及1-3部,備註:疑序幕及第1部夾雜部分代筆,因病重、過世而斷稿,大追擊10-22期由風中白(蕭瑟)續寫4-16部
古龍的爭與讓的故事
有一次,古龍和金庸與日本的出版商談論新書事宜。古龍發現對方在客氣的外表下總透著一股傲慢,尤其瞧不起中國當代文學。
酒過三巡,對方的酒興漸漸高漲起來,不停地催服務生上清酒。古龍和金庸兩人都有些不勝酒力,開始推辭起來。不料,對方忽然露出了鄙夷的神色:“你們中國的小說家也不過如此嘛!”
金庸緊張地看著血氣方剛的古龍。讓他沒想到的是,古龍並沒有暴跳如雷,而是走出房間取來三個臉盆擺在大家面前,然後在盆里倒滿清酒,說:“來,用這個,干!”
說著,古龍端起盆,仰頭猛灌起來,日本出版商看得傻了眼。
古龍喝到一半,對方忙跑過來拉住他,說:“古先生,我佩服你!不要再喝了!”
事後,日本出版商再也沒有過傲慢的表現。金庸問酒醒後的古龍:“真的能喝得下那麼多酒嗎?”
古龍憨笑著說,其實自己也喝不了那麼多酒,只是他覺得,對善待自己的人,自己就必須還以善良,對輕視自己的人,就必須堅決反擊,何況是事關作家尊嚴和民族感情。
寬恕他人
隨著古龍名氣的與日俱增,他的小說越來越受歡迎。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多人開始效仿他,甚至有人開始冒充古龍寫小說。
當朋友拿著盜版書找到古龍時,一向爭強好勝的他卻沒有生氣,反而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朋友按捺不住了,問他為什麼不追究。
古龍微笑著說:“這本小說,我一看風格就知道是誰寫的。我也非常反感這些抄襲、模仿、盜用筆名的齷齪行為。可我知道這個作者,他的家境非常貧寒,不過是以此來糊口罷了。如果我去舉報他,那他全家人都可能餓肚子。得饒人處且饒人。”朋友聽完他的話,欷歔不已。古龍最後也真的沒有再追究這件事情。
古龍的爭,不是莽夫之爭,而是血性之爭,為自身尊嚴而爭,為民族榮譽而爭;古龍的讓,不是懦弱退縮,而是心懷博愛,不計小利,為更多有才情有抱負的人提供機會,更加讓人佩服。
人生一世,如蒼鷹翱翔,血性與寬容,就是蒼鷹的兩只翅膀——不爭,不足以立世;不讓,不足以成功。懂得爭與讓的真諦,才讓古龍一生翱翔蒼穹。
㈢ 武俠小說里的江南十老
是童林傳吧
三義
金腮羅漢 袁大化
橫推太極 張明志
冷眼觀潮 趙明真
大清國四大名劍
震古俠董乾董化一
閉目金睛佛江達江本初
珍珠佛董瑞
八卦太極術士張洪均
江南八大名劍
1.晚村居士 呂留良
2.陰陽居士 白太官
3.雲龍九現 周尋
4.英雄得鹿 陸民瞻
5.九聖魔母 呂婉娘
6.今古劍客關斗關九公
7 老篩海 金元
8.頭頂八卦,腳踏太極。雙手分日月,兩腳定乾坤,天下第一鞭,妙手大俠 王十古
四大隱士(四小名劍)
八卦昆侖子 何道源
八卦無極子 尚道明
太虛上人 庄道勤
九宮上人 古道遠
雲台三大神劍
無形劍客 萬俟羽休
雲台劍客 燕普字雲峰
羽士清風俠 杜清風
童林眾徒
穿雲白玉虎 劉俊
金頭獅子 李寬
銀頭獅子 李吉
蠻子 孔秀孔春方
左臂花刀 洪玉耳
玉麒麟 司馬良
多臂童子 夏九齡
霹靂狂風 甘虎
並肋犀牛 吳霸
楊小香 楊小翠
玉面小昆侖 方玉
單田芳經典評書童林傳250回武功排名
(只限於書中出現的人物,像江南八大劍俠有四位沒有登場故沒有排名)
1、六合一君真氣子,三清教主八十一門總門長 歐陽修
2、橫推太極 張明志
3、冷眼觀潮 趙明珍
4、至上老尼
5、三寶大法師 寶珠羅漢
6、震古俠 董乾董化一
7、雲台劍客 燕普
8、晚村居士 呂留良
9、 一目瞭然僧
10、江南八大名劍第四位九聖魔母 呂婉娘
11、八卦太極術士 張洪均
12、無形劍客 萬俟羽休
13、泥小鬼 路恆
14、閉目金睛佛 姜達姜本初
15、了因和尚
16、珍珠佛 董瑞
17、了塵和尚
18、蓋天第一手譚天 譚桂林
19、摩天幻影玄女劍俠 呂四娘
20、震八方紫面昆侖俠內家功無極門總門長 童林童海川
有綽號的人名
震八方紫面昆侖俠 童林童海川
東昆侖震東俠 侯庭侯振遠
一輪明月照九州 侯傑侯敬山
西昆侖西方俠長臂飄然叟 於成於洞海
南昆侖南俠 司馬空
北昆侖北俠獨佔九洲笑鏖頭 秋田秋佩雨
大判飛行俠 苗澤苗潤雨
鐵扇仙風流俠 張鼎張子美
展翅金雕鐵掌李 李元
奇劍坤元子無雙女俠 於綉娘
賽南極昆侖子 孫茂昌
世界妙手九尾宗猊 司徒朗
海外派沉默三公
冷麵觀音怨子歸
叱海金牛 於和於寶元
鐵背龜 雷春
神槍將 潘龍 字 洪秉
關東三老:侯老佩 於老壽 關老喬
左臂神刀 洪立 字 秉南
大俠 楊萬春
泥腿僧 張旺
西風長老 秋禪
畫地無形隱逸俠 甘宇 字 鳳池
過海雲龍 展大旺
鐵扇寺 水晶長老亞然
西山派派主 韓玉蓮
昆侖劍客 巴得高
病太歲 張方
妙手鎮西洋 夏九宵
混元俠 李坤 字 太極
獨棍神佛 鐵木金
鼓上飛仙 丁瑞龍
雲俠道士 杜清風
野飛龍 燕雷
逍遙叟 方繼武
大刀 石奪 字 今生
飛天蜈蚣 韓懸
金頭壽星 於德福
金臂二郎 郝文駿
絕命大劍 上官雷
絕命叟 上官風
談笑龍君 陶源 字 洞天
神槍鎮八方 段登 字 洪亮
絕命書生 張文禮
骷髏鳥 秦鳳
金蓮花 鳳歧
七星道人 李左福
青牛居士 上官達
分水小白猿 侯玉
穿水小白猿 侯俊
金毛吼 鮑信
斜睛太歲 顏寶
泥腿僧 張旺
小粉蝶 韓寶
海底金蛟 吳志廣
爬山虎 趙勝
妙手東方朔 陶潤,字少仙
狸貓草上飛 陶榮,字少華
燈前無影 阮合
月下無蹤 阮壁
過渡流星 邵甫,字春然
浪里煙雲一陣風 徐元,字子特
地里風 王三虎
蠍子虎 白亮
鐵臂猿 胡元,字興霸
踏山熊 湯成
鐵臂羅漢 法禪
火眼狻猊 賀勇,字建章
萬丈翻白浪 任光,字子玉
輕風過柳柳葉貓 韓忠,字殿遠
小諸葛神運算元 -田方,字子布
關東三老:關老喬,於老壽,侯老沛
展翅大鵬 楊萬春
左臂神刀 洪立,字炳南
金頭獅子 孟恩
金毛海馬 袁德亮
井底蛙 郝樂天
長臂羅漢 普照禪師
藍氏三矬:
雙手托天逍遙鬼 藍田寶
低頭望海安閑鬼 藍田碧
邁步過嶺無影鬼 藍田玉
塞北雙絕 王田玉、王田力
精爐久煉 法本
惡面羅漢 法空
黃眉童子 苗吉慶
紫面閻羅 羅烈,字彥光
金眼鷹 孫亮
騰身步月 李應
鬧海江豬 陸風
黃風鬼 燕豐,字子愷
金面韋馱 法正
巧手 王恆
多頭太歲 趙遠風
斑頭太歲 趙小喬
鑽雲燕子 梁斌
西山派主江湖老妖婆 韓玉蓮
紫面伽藍佛 濟慈
鐵面伽藍佛 濟緣
鐵面如來 法雷
南海三公(三絕):知不言、懂不說、明不講
鑽雲燕子 武魁
神行無影 羅天齊
羅家八橫:羅天勇、猛、剛、強、龍、虎、彪、熊
花槍門總門長神槍大劍追魂無影 陸秉章
東海仙姑 韓天霞
神槍震成都 花振方
白蓮教二教主華山派副掌門 李錦堂
世界妙手九尾宗猗 司徒朗
天絕僧、地絕僧、人絕僧
荒江女劍 白芙蓉
凈街太歲 李剛
豎臂摘星 焦雨字秋華
大喇嘛佛 馬寶善
神槍震八方 段登,字洪亮
賽南極 諸葛建,字洪圖
天靈俠 王鳳
千里地行仙 婁瑞
翻雲摘斗 申躍藍
威震西方逍遙叟 方繼武
穿雲虎 韓麟
白面郎君 韓嘯
赤發鬼 邊奎
風流浪子 孔亮
寶刀大俠 石鐸字金生
大刀 王環
金雞好鬥雙罡掌厲膽俠 慧斌(方成)
飛天蜈蚣 韓玄
雲霞仙子 林媚娘
安良義士 方魁
金頭壽星 於德福
奇劍坤元子 於秀娘
賽南極昆侖子 孫志字茂昌
滄海變桑田 王陰字懷亮
閉目虯髯賽太公 江文瑞
飛天神魔 歐陽雯
金臂二郎 郝文俊
雲中俠 何立字乃忠
水上狂飆 上官雲豐
太平俠 智亮
大魔山女魔頭黑風派總門長 夏玉蓮
西川黑煞神 石鎧甲
賽石猴 凌元
威震西川一聲雷紅毛太歲 倪袞,字泰山
武林二聖:
橫推太極 張明志;冷眼觀潮 趙明真
三寶大法師 寶珠羅漢
萬龍藏風島島主 軒轅志
㈣ 傳統武俠小說的特點,分類,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傳統武俠時期】
一、港台武俠時期
即所謂的「新武俠」時期或者大武俠時代。20世紀50年代,武俠在港台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潮流中形成。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為代表的寫虛構的歷史上的武俠故事為內容的一個文學流派,指新文化運動後,武俠小說在新文學的影響下,開始白話創作後新一種的文學樣式。這個時代名家輩出,梁羽生為開端,金庸為高潮,溫瑞安為第二次高潮。金庸、古龍、梁羽生還並稱為「新武俠三大家」。
關於此時武俠中「俠」的定義,梁羽生講「舊武俠小說中的俠,多屬統治階級的鷹犬,新武俠小說中的俠,是為社會除害的英雄;俠指的是正義行為--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的行為就是俠的行為,所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此時武俠大多突破了民國武俠小說的劍仙鬥法、門派紛爭、鏢師與綠林仇殺的題材范圍,較多表現人民群眾的斗爭。著重人物性格描寫,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舊武俠小說的窠臼,剔除了舊武俠的鬼神色彩,要求故事中的奇跡嚴格限制在「人體潛能」的范圍內。新武俠的缺陷在於俠客英雄超人化,他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包打天下。缺乏現實主義的深度,屈從於商業需要,稗出贅附,故事套路化。
1、第一時期,梁金時期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2年生,廣西蒙山人)在1954年發表的《龍虎鬥京華》,以口語寫作,所述史實,所繪山川,均經嚴格考據,人生性格與心理活動刻劃入微,文筆細膩而有文采,舊武俠小說難以與其比肩,從此奠定聲名,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發動之作。梁羽生國學根底深厚,他的武俠小說帶有許多自己作的詩詞,每每傳誦一時。他的小說每一部都有明確的歷史背景。1956年,梁羽生開始寫《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一直寫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後一部小說《武當一劍》初刊於1980年5月9日的《大公報》上,完結於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蹤俠影錄》、《七劍下天山》、《塞外奇俠傳》、《龍虎鬥京華》、《雲海玉弓緣》、《白發魔女傳》。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3年生,原籍浙江海寧)的《書劍恩仇錄》開始寫作於1955年中。《射鵰英雄傳》寫於1957年至1958年之間,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俠小說。「射鵰」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認的經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寫完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又用十年把這十五部小說全部重新修訂了一遍。金庸寫作至1972年文革未結束封筆。
2、第二時期,古龍時期
古龍1960年開始嘗試寫武俠小說,初期的《蒼穹神劍》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劍錄》等聲名鵲起。1965至1966年間是他創作的豐收期,他寫作了《大旗英雄傳》、《名劍風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1967年創作的《鐵血傳奇》(即楚留香系列)及以後一直寫了六十一部共計28冊。古龍其人才華橫溢但用心不專,從他的小說就可以看出來。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關節處突出奇兵。早年古龍並沒有自己特出的風格,在台灣的武俠圈子裡不算太耀眼;至於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顯是江郎才盡、力不從心了。
3、第三時期,溫黃時期
溫瑞安(出生於馬來西亞),1973年作《四大名捕會京師》,1981年作《神州奇俠》、《血河車》等重要作品。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繼封筆,1985年古龍去世之後,港台武俠小說一片凋零。出於「求新、求變、求突破」的心理,溫瑞安從1986年底開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俠」,或稱「現代派武俠」,把大量主流文學的東西引入了武俠小說。曹正文在1989年將其列為第三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而與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龍並稱。
黃易,本名黃祖強,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1989年黃易辭去高職厚薪,隱居離島深山、藏風聚水之地,專心從事創作。至90年代,旋即以獨樹一幟的武俠作品,席捲港、台兩地。1991年成立黃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大唐雙龍傳等作品。黃易的作品場面宏大、人物眾多,讓人嘆為觀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寫上顯得過於草率,說服力不足。另外,黃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個歷史大時代,而不是將歷史作為背景。這是其優點,但也受到了歷史的限制。
港台武俠時期港台的其他作家於香港方面有:蹄風、金鋒、張夢還、牟松庭、江一明、避秦樓主、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台灣方面,有:郎紅浣、成鐵吾、海上擊築生、伴霞樓主、卧龍生、司馬翎(即吳樓居士)、諸葛青雲、孫玉鑫、龍井天、墨餘生、天風樓主、醉仙樓主、獨抱樓主、蠱上九、陸魚、上官鼎、東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蕭逸、古如風、向夢葵、陳青雲、柳殘陽、司馬紫煙、獨孤紅、奇儒、秋夢痕、於東樓、東方英、雪雁、秦紅、墨餘生、丁情等。但其中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的武俠作家極少。
㈤ 小時候看過一部武俠小說,求小說名
曹若冰《金劍寒梅》
店伙計一時不禁動了童心,好奇的望著靈猴小白說道:「猴兒!這紅棗兒好吃嗎!」
店伙計這話雖然沒有絲毫惡意,但卻惹怒了小白。
須知小白已是千年靈猴,智慧已超常人,尤其最近六個月來,追隨戈碧青身邊,修練玄
門上乘內功吐納之術,神功武學,復經戈碧青嚴格調教,除了其頑皮本性,尚未泯除之外,
無一不在學作人樣,心中也就最為討厭別人喊它猴兒,當然,如果是戈碧青喊它猴兒,則又
另當另論!
店伙計一句『猴兒』出口,小白雖沒有立刻發作,但猴臉上已現露出不高興的神情,頓
既猴臉一綳,瞪了店伙計一眼,店伙計怎會知道小白的心意,總以為只不過是一個猴子罷
了,仍逗著小白道:「猴兒!你怎麼不告訴我呢,要是好吃,我還給你去買呢!」
又是一句「猴兒」,語氣雖含有著討好的意思,小白那會理他,立刻金眼一瞪,這時,
小白的口裡正吃著一顆紅棗,猴嘴一張,一顆紅棗已經疾若弓箭般地,脫口飛出,直向店伙
計射去。
「唉呀!」
店伙計張口一吐,立時吐出了一口鮮血和兩顆門牙,還有一粒棗核!
店伙計吃了虧,怎肯罷休,他又怎知道小白的厲害,頓時大怒,喝罵道:「好畜生,你
竟敢傷人!」
喝著,身子便往前一撲,右掌一伸,就往小白打去!
原來這店伙計也曾練過幾天花拳綉腿的把式!
可是小白巳練習得上乘內功,即當今武林差一點的高手,在它手底下恐怕也難討得了好
去,這店主又如何能打得著小白,小白若不是因為主人曾嚴厲叮囑它,不準它隨便傷人的
活,小白只要毛掌一揮,這店伙就得當場斃命!
小白因這店伙連喊它兩次猴兒,一時氣惱,才口吐棗核,給這店伙一點懲戒,料不到這
店伙竟是這樣的不濟事……
小白一見自己已經惹了禍,心中很是害怕,恐受主人譴責,店伙一掌打來,它那裡敢還
手,口中「吱!」 的一叫,身形一閃,便已躲到了戈碧青的身後去了。
戈碧青因注意著那邊想要動他腰間金虹劍腦筋的四個漢子的談話,故而忽略了小白與店
伙間的事,及至聞聲一看店伙的情形,知道是小白惹了禍,不過他心底甚為有數,一定是這
店伙逗惱了小白,否則,小白絕不敢隨便傷人惹禍的!
㈥ 求90-94年間的出版武俠小說書名,卧龍生、松柏生、獨孤紅、柳殘陽、李涼、溫瑞安等
原來我都有存檔,後因PC壞掉都失去了。現在我所知道的范圍如下 供參考
卧龍生武俠小說全集目錄:
風塵俠隱 驚鴻一劍震江湖 鐵笛神劍 玉釵盟 天香飆 無名簫 絳雪玄霜
素手劫 天涯情侶 天劍絕刀 金劍鵰翎 岳小釵 風雨燕歸來 雙鳳旗 天鶴譜
飄花令 指劍為媒 翠袖玉環 鐵劍玉佩 鏢旗 血劍丹心 神州豪俠傳 玉手點將錄
金鳳剪 飛鈴 無形劍 金筆點龍記 煙鎖江湖 搖花放鷹傳 春秋筆 幽靈四艷
劍無痕 天龍甲 黑白劍 飛花逐月 劍氣洞徹九重天 金劍丹心 新仙鶴神針 天馬霜衣
七絕劍 還情劍 十二魔令 袁紫煙
溫瑞安武俠小說全集目錄:
四大名捕系列
會京師 少年冷血 少年追命 少年鐵手 斗僵屍 打老虎 震關東 碎夢刀
骷髏畫 逆水寒 縱橫 風流 杜小月 金鍾罩
神州奇俠系列
劍氣長江 兩廣豪傑 江山如畫 英雄好漢 闖盪江湖 神州無敵 寂寞高手 天下有雪
大宗師 逍遙游 養生主 人世間 大俠傳奇 唐方一戰
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
一怒拔劍 驚艷一槍 傷心小箭 朝天一棍 群龍之首 天下有敵 溫柔一刀
神相李布衣系列
殺人的心跳 葉夢色 天威 神醫賴葯兒 刀巴記
白衣方振眉,七大寇系列
龍虎風雲 長安一戰 落日大旗 小雪初晴 凄慘的刀口 祭劍 戰將 闖將
鋒將 勇將 麻將 游俠納蘭 殺人者唐斬 刀叢里的詩 吞火情懷 俠少 殺楚 破陣
梁羽生武俠小說全集目錄:
七劍下天山 白發魔女傳 塞外奇俠傳 廣陵劍 瀚海雄風 聯劍風雲錄 散花女俠 萍蹤俠影錄
還劍奇情錄 風雲雷電 狂俠天嬌魔女 武林天驕 龍鳳寶釵緣 大唐游俠傳 女帝奇英傳 龍虎鬥京華 武當一劍 劍網塵絲 絕塞傳烽錄 彈指驚雷 牧野流星 游劍江湖 俠骨丹心 風雷震九州
冰河洗劍錄 雲海玉弓緣 冰川天女傳 冰魄寒光劍 江湖三女俠
李涼武俠小說全集目錄:
暗器高手 百敗小贏家 霸槍艷血 本尊分身 超級邪俠 賭棍小狂俠 風流小阿霸 公孫小刀
活寶小淘氣 紅頂記 滑頭傻小子 會醉才會贏 酒賭小浪子 江湖風神幫 江湖急救站 江湖雙響炮
江湖一擔皮 江湖一品郎 酒狂任小賭 絕世幻神 快樂強盜 狂俠南宮鷹 六寶江湖行 毛盾天師
魔手邪怪 妙賊丁小勾 妙賊丁小勾續集 奇神楊小邪 奇神楊小邪續集 神偷小千 天齊大帝 淘氣世家 淘氣世家續集 天下第一當 骰子混混太子 小鬼大贏家 新蜀山劍俠傳 新蜀山劍俠傳續 笑笑江湖 小魚吃大魚 又見混混 楊小邪發威 我是龍頭 天才混混
柳殘陽武俠小說全集目錄:
傲爺刀 蒼鷹 斷腸花 斷刃 大煞手 渡心指 鳳凰羅漢坐山虎 拂曉刺殺
火符 金雕盟 金家樓 剪翼 麟角雄風 烈日孤鷹 龍頭老大 瀝血伏龍
雷之魄 牧虎三山 魔簫 七海飛龍記 起解山莊 青龍在天 千魔之仇 千手劍
十方瘟神 索命鞭 生死錘 神手無相 霜月刀 鐵劍丹心
蕭逸武俠小說全集目錄:
馬鳴風簫簫 長劍相思 白如雲 甘十九妹 江湖兒女 無憂公主 鐵雁霜翎 劍仙傳奇
龍吟曲 天龍地虎 十錦圖 風雨燕雙飛 挑燈看劍 紅燈盜 血雨濺紅花 鐵筆春秋
雪山飛虹 飲馬流花河 鶴舞神州 鳳棲昆侖 凝霜劍 雪落馬蹄 紅線金丸 七禽掌
劍氣紅顏 魚躍鷹飛
七道彩虹系列
西風冷畫屏 玉兔東升 冬眠先生 太蒼之龍 天岸馬 今宵月下劍 金雞三啼
㈦ 誠求好看的武俠小說。金庸,古龍,梁羽生,小段的等等最好詳細列舉。 不怕分低,就怕你不全。
金庸:《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
古龍:《七種武器》《楚留香傳奇》《陸小鳳傳奇》《武林外史》《絕代雙驕》《多情劍客無情刀》《歡樂英雄》《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三少爺的劍》
梁羽生:《萍蹤俠影》《白發魔女傳》《狂俠天驕魔女》《龍鳳寶釵緣》《大唐游俠傳》《廣陵劍》《鳴鏑風雲錄》《游劍江湖》
卧龍生:《天劍絕刀》《絳雪玄霜》《七絕劍》《無名簫》《金劍鵰翎》《飛燕驚龍》《搖花放鷹傳》《風雨燕歸來》《天香飈》
柳殘陽:《盪魔志》《斷腸花》《雷之魄》《生死錘》《梟霸》《梟中雄》《千手劍》《霜月刀》《金家樓》《七海飛龍記》《斷刃》《江湖之狼》《千魔之仇》
李涼:《楊小邪系列》《矛盾天師》《天才混混》《江湖風神幫》《江湖一擔皮》《江湖急救站》《妙賊丁小勾》《天下第一當》《淘氣世家》《神偷綠小千》
溫瑞安:《神州奇俠》《血河車》《四大名捕》《神相李布衣》《白衣方振眉》
陳青雲:《死城》《丑劍客》《劍影俠魂》《鐵笛震武林》《殘肢令》《青衣修羅》
倪匡:《六指琴魔》
上官鼎:《七步干戈》《陽關三疊》
黃易:《大唐雙龍傳》《覆雨翻雲》《尋秦記》
莫容美:《祭劍台》《金步搖》《一品紅》《不了恩情不了怨》《燭影搖紅》
獨孤紅:《劍膽琴心》《雪魄梅魂》《大明英烈傳》《響馬》
墨餘生:《紫龍佩》《續紫龍佩》《大俠龍卷風三部曲(瓊海騰蛟,海天俠侶,明駝千里)》
奇儒:《蟬翼刀》
易容:《大俠魂》《王者之劍》《河嶽點將錄》
曹若冰:《金扇玉簫》《龍飛鳳舞碧雲天》《女王城》
東方玉:《刀開明月珠》《金笛玉芙蓉》
司馬翎:《劍海鷹揚》《纖手馭龍》《帝疆爭雄記》《金浮圖》
諸葛青雲:《紫電青霜》《書劍春秋》《碧落紅塵》
蕭逸:《七禽掌》《白如雲》《飲馬流花河》《甘十九妹》
公孫夢:《血字真經》《酒狂逍遙生》
雲中嶽:《傲嘯山河》《我獨行》
陽朔:《九陰九陽》《大俠風清揚》《劍聖風清揚》
夢中游:《血案迷蹤》《不死天龍》
高庸:《紙刀》《胭脂寶刀》《感天錄》
黃鷹:《天蠶變》
㈧ 求助經典奇遇武俠小說的給介紹幾部
滄月的吧,[編輯本段]滄月作品
聽雪樓系列:《血薇》(已出漫畫版,新版含《指間砂》)、《護花鈴》(又名《拜月教之戰》)、《荒原雪》、《指間砂》(已出漫畫版),《鑄劍師》
鏡系列:《雙城》、《破軍》、《龍戰》、《辟天》、《歸墟》、《神寂》,前傳《神之右手》、外傳《東風破》《講武堂》《織夢者》(新版含《海的女兒》)《織夢者之海的女兒》。(原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現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其中《破軍》包含《神之右手》《東風破》,《辟天》包含《歸墟》)。
白螺系列懸念小說:《花鏡》(引子,藍罌粟,寶珠茉莉,七明芝,六月雪,金合歡,紫竹,碧台蓮)
武之魂系列(武俠散篇):《大漠荒顏》、《帝都賦》、《曼珠沙華》、《飛天》、《滄海》(新版含《雪滿天山》、《夕顏》、《亂世》)、《幻世》 、《曼青》、《夕顏》、《亂世》、《星墜》、《仰望蒼穹》、《劍歌》、《雷雨夜亂墳崗》、《碧城》、《夜船吹笛雨瀟瀟》(新版含《幻世》、《曼青》)、《雪滿天山》、《七夜雪》
㈨ 求一部八九十年代的武俠小說
血濺盟主令,比較老了,我也是十幾年前看的。當時也不全。可能這部書有違於社會主義的某些規則吧,如今很難找到,連網上都搜不到的,有個日本人印象比較深刻,好像叫人原太次郎。故事講的是,威繼光死後,倭寇繼續進犯大明,當年威家軍活下來的老將及後代奮起抗敵的故事。具體情節記不起來了。給你個建議,在一些二手書交易網站上可以買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