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得處女作是
1.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出自哪本書
出自金庸寫的《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創作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1955年連載於香港《新晚報》,1980年出版單行本。
該小說以清乾隆年間漢人反滿斗爭為背景,圍繞乾隆皇帝與陳家洛二人間奇特的矛盾糾葛而展開,他倆既是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敵。
作品影響
這部小說是金庸的武俠小說處女作,在整體上雖然不能算是金庸小說的上乘之作,但卻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它奠定了金庸小說歷史演義與江湖傳奇的基調;塑造了諸如陳家洛、霍青桐、金笛秀才余魚同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也是金庸武學精彩紛呈的開始,比如陳家洛的「百花錯拳」、霍青桐的「三分劍法」,武功路數與人物個性相互映襯,是金庸武學武功個性化的起點。
2. 《射鵰英雄傳》這部書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金庸的處女作是《書劍恩仇錄》,此書一出,反響強烈,而金庸武俠小說創作歷程中質的飛躍的一本書,卻是《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里也有漏洞,比如「黃蓉的年齡問題」,但是這都是細枝末節,瑕不掩瑜,《射鵰英雄傳》是部優秀的武俠小說。
3.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意思
意思:一個人太聰明智慧便會對自己有損傷,過於沉迷和執著的感情不會持續長久,過於突出的人勢必會受到屈辱,君子應該如玉一般的溫潤沉穩,含蓄堅毅,不張揚,卻自顯價值。
原文: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出處:源自現代金庸的《書劍恩仇錄》第八回:玉色晶瑩,在月亮下發出淡淡柔光,陳家洛謝了接過,觸手生溫,原來是一塊異常珍貴的暖玉。
(3)金庸武俠小說得處女作是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作品中,陳家洛文才武功均為一流,然在面對女扮男裝的李沅芷與霍青桐的親熱情狀卻不能自己,嫉妒非常,至使有情人終不能成為眷屬。再則在喀絲麗與抗清的大業這兩者的選擇之中,陳家洛終於選擇了犧牲喀絲麗和他自己的愛情,而將香香公主喀絲麗獻給乾隆皇帝,以求換得反清大計的實現。
這樣做固然是可歌可泣,然而作為個人則不免受到傳統文化的極大的局限,使人讀之不能不為之感到遺憾以至憤然。而實際上亦正因為此,小說完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俠士的「人」的形象。
小說通過陳家洛的性格悲劇及其具體的愛情悲劇與事業上的悲劇結局,揭示了更為深刻的歷史悲劇。紅花會英雄試圖通過換一個漢族帝王,乃至通過同一個帝王(乾隆)換一套漢族服裝便以為是抗清大計的完成,而對封建社會的歷史本質毫無認識,對封建社會的政治體制毫無反抗,這就決定了這一干英雄人物的根本的局限及其悲劇結局的必然性。
小說除了陳家洛與霍青桐、喀絲麗姐妹之間贈書贈劍的愛情故事,以及紅花會英雄反滿抗清的俠義故事這兩條主要線索之外,還「節外生枝」,敘述了武當一派的逆徒張召重甘願充當清廷鷹犬,乃至作惡多端、貽羞師門的故事;
以及陳家洛的義父於萬亭與其生母之間的一段愛情悲劇。種種線索糾葛在一起,一方面使人看到生活的豐富性與復雜性,同時對歷史生活的真實做了更深一層的發掘。而另一方面則又結構嚴謹,毫無突兀及多餘之感。由此可以看出金氏小說的敘事藝術的高水平。
4. 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是什麼
金庸於三十一歲時(一九五五年)創作出了第一部武俠小說《
書劍恩仇錄》,《越女劍》是最後一部創作於一九七○年。
1955《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0的《越女劍》反映了金庸想寫歷史小說的願望,這是金庸的個人進步,與武俠小說關系不大。
5. 過慧易夭 情深不壽出自哪裡
出自《書劍恩仇錄》: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
作家:金庸。金庸創作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1955年連載於香港《新晚報》,1980年出版單行本。
釋義:一個人太聰明智慧便會對自己有損傷,過於沉迷和執著的感情不會持續長久,過於突出的人勢必會受到屈辱。
(5)金庸武俠小說得處女作是擴展閱讀:
作品影響:
這部小說是金庸的武俠小說處女作,在整體上雖然不能算是金庸小說的上乘之作,但卻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金庸小說歷史演義與江湖傳奇的基調;塑造了諸如陳家洛、霍青桐、金笛秀才余魚同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也是金庸武學精彩紛呈的開始,比如陳家洛的「百花錯拳」、霍青桐的「三分劍法」,武功路數與人物個性相互映襯,是金庸武學武功個性化的起點。
創作背景: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他創作這部小說時,還只有三十歲。《書劍恩仇錄》的題材是採用他家鄉海寧流傳的一個民間傳說:乾隆皇帝是海寧陳閣老的兒子。雍正使用調包計把自己的女兒換了陳閣老的兒子,後來這個兒子做了皇帝,就是乾隆。
在金庸的自述中,《書劍恩仇錄》的創作緣起是當時香港《新晚報》的小說連載已完,急需一篇「武俠」小說頂上,在編輯派工友坐在家中等稿子的「壓迫」下開始創作的。
6. 金庸的第一部小說是哪部,在那年出版
◎《金庸全集》: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
7. 金庸武俠小說的處女作是什麼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8. 金庸共有多少部武俠小說作品
在他的一生中一共創作了十五部武俠小說,其中包含了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
在所創作的封筆小說當中的後面附錄上總結為兩部詩: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橫批是越女劍。這裡面就已經概括出了他的所有作品了,不論是最初所創作的處女座《書劍恩仇錄》,亦或是現在特別出名的《神鵰俠侶》和《射鵰英雄傳》,還是最後的一部封筆之作《鹿鼎記》包含在其中的。
這樣的十幾部作品的創作可以說是需要很大的精力和能力的,而且在每一部的小說作品當中的人數描述上面都很直觀,能夠讓讀者在讀到的時候就能夠通過文字的描述想像出來,最重要的是每一部的人數塑造都是不同的性格,這樣的作品沒有真正從事這一行業的人是無法想像其中付出了多少的努力的。雖然最後封筆的很可惜,但是這些已經創作好的作品就已經夠我們去仔細的品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