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如何描寫少林寺
Ⅰ 如何評價金庸先生小說里的少林寺
少林寺有戲份的金庸小說主要有:《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鹿鼎記》
此外,《書劍恩仇錄》里出現了南少林。其他小說中可能出現過少林弟子、少林武學,但都沒有正面寫少林寺。
這樣一來問題的答案就不難得出了,只需看看這幾部小說中少林寺做了什麼即可。
《笑傲江湖》:囚禁任盈盈
《倚天屠龍記》:驅逐覺遠張三豐師徒、爭奪屠龍刀、囚禁謝遜
《天龍八部》:錯冤喬峰、懲罰虛竹
《鹿鼎記》:接收韋小寶修行
《書劍恩仇錄》:阻攔陳家洛查檔案
綜上,除了《鹿鼎記》以外,少林寺總是站在主角的對立面上。實在是讓讀者喜歡不起來。
不過少林寺作為名門正派也自有其好處,就是講規矩。比如《笑傲江湖》中與任我行等約定三局兩勝,《倚天屠龍記》中與張無忌約戰金剛伏魔圈,《書劍恩仇錄》中與陳家洛約定闖五關。即使是驅逐覺遠師徒、懲戒虛竹,也完全是按規矩辦事。少林寺永遠不會像旁門左道一樣不擇手段。
而且,在金庸小說中,除了郭靖等個別墨守成規老成持重的之外,大部分主角都代表著革新的力量,少林寺相比之下當然就顯得迂腐守舊。
Ⅱ 如何描寫少林龍旋掌出掌的招數或者說如何描寫掌法.武俠小說
少林武功偏向於剛猛,這里可以說「剎那間只聽得一聲暴喝,彷彿自九天之上響起一聲雷鳴,誰也沒有看清(主人公)是何時現身在眾人眼前的,眾人看見的只是他那驚天一掌。這一掌,暗含少林金剛掌力,有摧石裂山之能。這一掌,去勢猶如狂風閃電,藏飛龍在天之象。不僅如此,這一掌竟莫名地帶有一種吸力,任何人置身於前,都彷彿面對著一個巨大的漩渦,而且橫中有直、曲直如意。休說躲閃,便是硬接恐怕也是不能。在旁圍觀的各派名宿都不禁為之動容:「少林龍旋掌?」」時間倉促,只能寫這么多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總之武功描寫要注意描寫其氣勢,然後再描寫其中的招式,甚至有時候為了渲染氣氛,招式可不作詳細描寫,單寫氣勢和威力。武功名字往往就可以讓大家進行發揮,龍是剛猛的代表,但也暗含剛中有柔的象徵,旋是指形式,所以可以引申成為武功招式的特點。以上就是在下的想法了。
Ⅲ 少林傳承千年,七十二絕技在金庸小說中大概是什麼定位
少林寺在武俠小說中,一直都是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在少林寺中,有著七十二項絕技,只要能夠練成一項絕技,就足以成為叱吒江湖的風雲人物。
就我個人看來,少林的七十二絕技,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中,屬於上乘武學的定位;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武功絕學,更是少林寺秘不外傳的功夫之一。
由此可見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厲害之處,他們在武林中屬於至寶一般,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上乘武學。
Ⅳ 收集武俠小說中景色的描寫
嵩山
嵩山北依黃河,南臨穎水,東西橫卧,故有嵩山如卧之說。《笑傲江湖》有嵩山派,嵩山掌門左冷禪是金庸筆下比較有名的主人公。《天龍八部》中,喬鋒幼時在嵩山少林寺受業於玄苦大師。少林寺武功號稱天下武學正宗,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倚天屠龍記》第一回,小東邪郭襄到達少林寺後,有一段風景的描寫:「這時置身處已高於少林寺所有屋宇,但見少林寺層崖刺天,橫若列屏,崖下風煙飄洌,寺中鍾聲隨風送上,令人一洗風俗之氣。」
錢塘潮
錢塘潮與亞馬孫河入海口的涌潮齊名,為世界少有的自然奇觀。《射鵰英雄傳》從牛家村開始,牛家村就在錢塘潮邊。《倚天屠龍記》借武當七俠之一的俞岱岩之眼寫到了錢塘潮。不過,《書劍恩仇錄》描寫錢塘潮最為細致了:「只見遠處一條白線,在月光下緩緩移來。驀然間寒意迫人,白線越移越近,聲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嶺,天際而來,聲勢雄偉已極。潮水越近,聲音越響,真似百萬大軍沖烽,於金鼓齊鳴中一往直前。月影銀濤,光搖噴雪,雲移玉岸,浪卷轟雷,海潮勢若萬馬奔騰,奮蹄疾馳,霎時之間已將白振全身淹沒波濤之下。但潮來得快,退得也快,頃刻間,塘上潮水退得乾乾凈凈。」
洞庭湖(岳陽樓)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金庸小說多次寫到洞庭湖,《射鵰英雄傳》中,郭靖、黃蓉去鐵掌山途經洞庭湖,有一段景色描寫:「上得樓來,二人叫了酒菜,觀看洞庭湖風景。放眼浩浩盪盪,一碧萬頃,四周群山環列拱屹,真是渺渺崢嶸,巍乎大觀。」在七月十五丐幫大會上,由於一連串誤解,郭靖、黃蓉也被擒到了湖中的君山之頂。《神鵰俠侶》中,黃葯師隱身江湖,自得其樂,曾在洞庭湖賞月。金庸江湖中「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很好地體現了《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句名言。
雁門關
《天龍八部》中,雁門關是一個發生悲劇的地方。蕭鋒的父母在此被中原群豪阻殺。這一事件是全書重要的邏輯起點,蕭鋒的人生悲劇由雁門關這次意外開始,以雁門關懸崖自殺而結束。蕭鋒眼中的雁門關:但見東西山岩峭拔,中路盤旋崎嶇,果然是個絕險的所在,心道:「雁兒南遊北歸,難以飛越高峰,皆從兩峰之間穿過,是以稱為雁門。」當下從關西的高嶺繞道而行。來到絕嶺,放眼四顧,但見繁峙、五台東聳,寧武諸山西帶,正陽、石鼓挺於南,其北則為朔州、馬邑,長坡峻阪,茫然無際,寒林漠漠,景象蕭索。山道數步之外,下臨深俗,但見雲霧封谷,下不見底。顧嚴武曾寫道:雁門重關,山巒在(yan音演),霞飛雲舉,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而飛雁出於其間。
泰山
泰山號為五嶽獨尊,古人說泰山如坐。在金庸江湖中,泰山大多是一處武俠門派或草莽強梁盤踞之處。《俠客行》中提到了泰山掌門盧十八,《天龍八部》寫到了泰山五雄,《笑傲江湖》中有泰山派。而描寫泰山最詳細的要數《碧血劍》第十一回,借群豪之眼觀泰山日出:「這時山谷間忽吐白雲一縷,扶搖直升。良久,東邊一片黑暗中隱隱朱霞炫晃,顏色變幻不定,或白或橙,緩緩地血線四映,一噴一耀,轉瞬間太陽如一大赤盤踴躍而出。下面雲影被日光一照,奇麗變幻,白虹蜿蜒。」
Ⅳ 金庸小說中,少林的巔峰在什麼時候
各部小說中,最巔峰的少林寺是在《笑傲江湖》時期。華人武俠作家金庸,一生創作了無數經典的武俠小說傳世,而在他筆下的江湖世界中,中原武林的泰山北斗,無疑就是兩大門派:少林和武當。而武當派,由於底蘊不足,始終略遜少林一頭,可以這么說,少林就是中原江湖的“扛把子”,說一不二。少林可以說是貫穿了所有小說的重要門派,那麼哪個時期的少林,堪稱“巔峰”呢?
綜上所述,金庸小說中,少林的巔峰在笑傲江湖。
Ⅵ 金庸與少林寺的金庸碑
金庸造訪少林寺,為其題寫的紀念碑揭幕。日前,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查良鏞)應邀訪問少林寺。在《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多部武俠小說中,金庸先生多次提及少林寺及少林武功,可見金庸先生對少林寺情有獨鍾。早在一九八一年,金庸就來到過少林寺,闊別二十年後故地重遊,金庸感慨萬千,驚嘆登封市政建設日新月異,城市整潔美麗,交通四通八達。境內的少林寺的變化就更大了,不僅是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聲名顯赫的禪宗祖庭,聞名中外的武林聖地,而且成了國內外重要的旅遊熱點,教育熱點和文化交流熱點…… 題字勒石樹碑 二○○○年四月,金庸先生獲贈由少林寺、中華書局編輯出版的大型圖書《少林武功醫學秘籍》後,欣然揮毫題字「少林秘籍,國之瑰寶,拜領珍藏,感何如之」。釋永信方丈和少林僧眾將這題字刻碑留念,二○○一年五月十八日舉行揭碑儀式。 當日,千年古剎春意盎然,山門內外人如潮湧,鮮紅的地氈從天王殿一路鋪瀉而下,歡迎金庸先生一行的標語格外醒目。金庸先生及其夫人在浙江大學黨委書記張浚生、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理事長李國強、登封市市長馮留卷、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等人的陪同下,緩步走上天王殿,眾僧肅敬佇立,記者爭先恐後搶拍鏡頭,整個少林寺頓時沸騰了! 釋永信大師簡短致辭後,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理事長李國強先生宣讀了香港各界的賀辭。王鳳超的賀辭是:金庸妙筆寫豪傑,少林古剎傳新韻;羅范椒芬的題辭是:啟迪文化,妙筆生花;……雖年近八十,身體頗健、精神爽朗的金庸即興發表了演說。他說,一直以來,《少林秘籍》屬於秘藏,如今公開出版,將易筋經等武功、醫宗亮相於世,讓世人能充分享受到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是一項非常偉大的文化工程。他還指出,少林寺最大的進步是體現在它的精神面貌上,少林武術走向世界,已成為當前國際文化交流的一種方式了。 與武僧切磋易筋經 在方丈室前的庭院里,主人特為金庸一行安排了一場少林功夫大比武。十多位少林武僧依次表演了二指禪、鐵布衫等看家本領。這些武僧都久經沙場,多次到海外進行表演。在金庸大師面前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一招一式都格外賣力。這些曾在金庸的筆下被描寫得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功夫由少林武僧們演繹起來,不時博得金庸的掌聲和微笑。他評論說,少林寺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保家衛國,主持正義。少林寺將少林武功弘揚到了全世界,對中外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 聽說少林寺的延王和尚一直在練「易筋經」,金庸好奇地問他:「你練多久可以打通任督二脈?現在打通了沒有?」延王告訴金庸,光靠打坐太慢了,打坐時如果能加上易筋洗髓內功,效果就更好了。他一邊說著一邊為金庸演示了一個「十指舒心」的動作:兩手向左右伸開,一字平肩,五指盡張。延王說只要動作準確,能迅速打通心脈。金庸用心聽著,頻頻點頭。
Ⅶ 少林派為什麼一直以來,都是中原武林最強門派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在武學界被公認是功夫之祖,雖然後面出現了很多門派,但是他們的功夫都是在少林武功基礎之上演變而來,最原始的最簡單的,往往是最強悍的,少林也成為天下公認的第一大派,在很多武俠小說中對少林功夫進行了誇張描寫。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的武學根基深厚,自然也會出現大量的武學人才。
天龍八部中,庄聚賢是聚賢庄的少爺,但是他的武功稀鬆平常,沒有任何可圈可點之處,在因緣際會之下學會了易筋經,竟然在短短時間內躋身武林一流高手,他可以和喬峰這樣的絕世高手大戰300回合,少林寺在武俠小說的神話下成為了武林最強門派,江上代有人才出,少林寺培養了很多絕世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