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俠小說中的俠客形象
1. 金庸小說寫的古代江湖俠士到底會有什麼特點
金庸先生是當代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想必大家都曾追過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吧,比如《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等等,小編當時可是對金庸先生的作品愛不釋手啊!金庸先生小說中的主角大多都是古代江湖俠士,講述的故事也基本都是武林門派之間、正教與邪教之間、人與人之間、宗教與世俗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以及朝代與朝代之間的恩怨情仇,而且結局大多數都是以悲劇結尾。
所以從這兩個典型人物中可以看出金庸老先生小說中的江湖俠士都武藝超群,經歷奇特,但都以“為國為民”為心中理想,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為修身准則,經歷重重磨難,成為俠客,他們大多都豪放不羈、為人灑脫、淡泊名利、重情重義,一心忠貞,一生為國為民。
2. 武俠之中有哪些經典的劍客形象
一:越女
越女即金庸短篇作品《越女劍》中的越女阿青,因《劍俠傳》中稱她是來自趙國的,所以也叫趙處女。她可以說是中國有史以來年代最早最著名的一位劍術大家,《吳越春秋》中記載她回答越王「夫劍之道如之何?」的問題時說「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彷彿,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劍術綜論,說出了最上乘武學的道理,無怪越王贊道「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金庸在《越女劍》中對越女的劍術也有精彩描寫,越國的劍士只學到了越女的一絲一忽的劍法影子,便成為了天下無敵的武士,則越女劍法之高,已無需任何贅言。越女在中國劍術史上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到了後世,越女劍法成為了劍法中的一大宗,義守襄陽的大俠郭靖便精於此劍術,越女可說是開創了劍術天地的
一代宗師,長青列她為第一劍客。
二:獨孤求敗
獨孤求敗是金庸作品中一個非常神秘的人物,從未在作品中真正出現,然而其境界之高,令人無限神往。傳下的兩個傳人更是分別在各自的江湖中大顯身手,出盡風頭。此傲視群雄之一代劍魔,入榜當無疑義。
且看劍冢獨孤遺刻「劍魔獨孤求敗既無敵於天下,乃埋劍於斯。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乎!」對其劍術無須任何說明,此遺刻足矣!
三:楊過
第三次華山論劍的「西狂」,獨孤求敗的第一個再傳弟子。中劇毒在先,斷右臂於後,隨時可能倒斃於地,正是人生最低谷之際,得遇獨孤求敗之劍冢。習得了令其揚眉吐氣、傲視群雄的玄鐵劍法。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個字道出了劍學中的一番新天地,歷來劍法無不以千變萬化的招數取勝,而玄鐵劍重達七十餘斤,比戰場上使用的長槍大戟尤重數倍,便是臂力再強之人也萬難用這柄劍使出什麼精妙招數,楊過習劍,未得一招一式傳授,完全是在大雕的督促下學得了使用重劍的方法,又在瀑布急流中藉助大自然的神威增長劍力,終於悟得了「大巧不工」的劍學精義,楊過使劍完全憑借沛然莫能與御的渾厚內力,在這等內力運使下已不需要任何花巧劍招,隨便一劈一刺都威不可當,重陽宮一戰,楊過大顯神威,瀟湘子、尼摩星、尹克西之流總也算是武林中一號人物,在玄鐵重劍下竟是不堪一擊!金輪法王五輪齊出,還是抵敵不住神劍威力,在玄鐵劍下,他的五輪簡直如同豆腐一般,楊過以一柄劍壓住金輪法王、達爾巴、霍都三大高手,意氣風發,十餘年後小郭襄聽母親講到這段往事時仍是不禁悠然神往。
楊過持玄鐵重劍幾乎無敵於天下,仗劍魔神技,連威震江湖數十年的裘鐵掌也敗在他劍下,後來又精修到木劍勝鐵劍、無劍勝有劍之境界,料想武功已不在當年獨孤求敗最盛之時,此為傲視武林狂劍客也。
四:令狐沖
獨孤求敗的第二個再傳弟子,除已隱居的風清揚外「獨孤九劍」的唯一傳人,在金庸筆下,可以說令狐沖是最符合「劍客」這一稱謂的主角,劍客以劍為生命,人劍合一,劍在人在,劍亡人亡,金庸作品中使劍高手雖多,但似乎還沒有如此依賴於劍的,郭靖、楊過、張無忌都精於劍術,甚至蕭峰在聚賢庄一戰中也使用了長劍,但是他們單憑掌力或是使用其他兵器仍然是絕頂高手,唯有令狐沖,一身本領全在一柄長劍,手中有劍,幾乎可無敵於天下,手中無劍,便是隨便一個二三流高手都能輕易取其性命,正是「劍在人在,劍亡人亡」,令狐沖與他的劍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他是金庸小說中最具備「劍客」氣質的人。
一套「獨孤九劍」,竟然可破盡天下武功,不但各種兵器、拳腳、暗器都可破,就是有質無形的內力都可破,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創造了這套無敵的武功。在《笑傲江湖》之前,金庸小說的武功描寫自成體系,總地來說內力是取勝的第一要素,內力深厚,則簡單招數也能發揮巨大威力,內力不足,則招數再精妙也敵不了真正的高手,而到了《笑傲江湖》,金庸在武功描寫上企圖突破自己,於是創造了「獨孤九劍」這套神妙劍法,不再依賴於內力,而是以無招勝有招,料敵機先,攻敵破綻,有進無退,凌厲非常。令狐沖憑此劍法,即便身無半點內力之時,仍是勝敵無數,甚至與武功驚世駭俗的任我行鬥成平手,後來內力深厚之後,更是如虎添翼,龍泉鑄劍谷一戰,直是如鬼似魅,嵩山諸多高手在他劍下竟是擋不了一招半式。岳不群費盡心思練成了辟邪劍法,自以為可無敵於天下,但在令狐沖「獨孤九劍」之下仍是縛手縛腳,甘拜下風。劍魔遺威,竟至於此,獨孤九劍與玄鐵劍法截然不同,但各有一套相應劍義,均達劍術之極詣,求敗之稱,當非虛言。令狐沖有浪子之稱,生性狂放隨意、瀟灑不羈、放任性情、曠達灑脫,而「獨孤九劍」的要旨在於「行雲流水,任意所至,無招勝有招」,令狐沖的資質性格正好配合獨孤九劍這套武功,正如郭靖與降龍十八掌一般,令狐沖與獨孤九劍已融為一體,不可分割,正是人劍合一,浪子令狐乃金庸筆下真劍客也。
五:張丹楓
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流俗。
張丹楓是梁羽生筆下最經典的人物之一,也是整個武俠世界中一類劍客的代表人物,一身白衣,面容俊美,出口成章,劍術精妙,性情狂放,能歌能哭,在許多武俠小說中都出現過這樣的人物,但唯有一部《萍蹤俠影錄》把張丹楓這個代表人物塑造得淋漓盡致,張丹楓亦為狂士,然絕不同於楊過之狂,楊過之狂總是帶著幾分偏激,我行我素,而丹楓之狂,在於他的恃才傲物,不同俗流,是一種儒生之狂。張丹楓是性情中人,當哭便哭,當笑便笑,隨心所欲,任情所之,乃一放曠不羈儒劍客。同時,他也是梁羽生筆下最重要的一位劍術宗師,在梁羽生的小說中劍法冠絕武林,儼然是正派領袖的天山派的創派祖師霍天都便是張丹楓的弟子,張丹楓貫穿了《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廣陵劍》四部小說,在《萍蹤俠影錄》中,張丹楓得了謝天華「萬流朝海元元劍法」的傳授,劍術雖精妙,但尚非一流高手,只有與雲蕾的「百變陰陽玄機劍法」雙劍合璧方能傲視武林(當然,遇到上官天野這樣的蓋世高手,兩人再加上兩人的師父四劍合並也不能勝);到了《散花女俠》,張丹楓已可以雙手使雙劍,一個人施展「雙劍合璧」的絕學,此時方為武林一流高手;《聯劍風雲錄》中,張丹楓已把劍法融會貫通,無須使用雙劍,單劍已可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劍客,連把內功練到「正邪合一」境界的喬北溟也敗在他劍底;直到《廣陵劍》,張丹楓已是暮年老人,已成為武林中神話般的宗師級人物,才自創了「無名」劍法,開創了劍術的新天地,成為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
在性格塑造上,張丹楓在《萍》中已經非常飽滿,在劍術修為上,則到了《廣陵劍》才得以大成,總之,在長青看來,這位狂放而專情的俊朗儒生無愧於武俠世界中最經典的劍客形象之一。
六:西門吹雪
「他吹的不是雪,是血。他劍上的血。」
西門吹雪同樣是一個武俠世界中非常經典的劍客形象,一提到西門吹雪,長青腦海中就浮現出一個場景:無邊無際的雪地上有一片梅林,無數鮮艷的梅花燦爛地開著,天空兀自飄灑著鵝毛般的大雪,一個白衣如雪的人孤獨地站在梅林中,仰頭望著天空,若不是腰間的那柄墨黑色的劍,彷彿他整個人便要與漫天風雪融為一體。這就是西門吹雪,一個冷到極處的劍客。他被古龍稱為「劍神」,他與狂放不羈的令狐沖和能哭能歌的張丹楓都不同,在他身上體現的是一個劍客的傲氣,那種惟我獨尊的傲氣。劍就是他的生命,甚至可以說他的人便如同一柄已出鞘的三尺青鋒,高潔、驕傲,西門吹雪的劍不是用來看的,他的劍是殺人的劍,他的劍法是殺人的劍法,對於他來說最美麗的事就是用劍殺人:「當你一劍刺入他們的咽喉,眼看著雪花在你劍下綻開,你若能看得見那一瞬間的燦爛輝煌,就會知道那種美是絕沒有任何事能比得上的。」西門吹雪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他的劍,劍對他來說是神聖的,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練成絕世的劍法。
冷傲劍客西門吹雪,與浪子劍客令狐沖、狂儒劍客張丹楓可並稱新派武俠小說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劍客。
七:葉孤城
月圓之夜,紫禁之巔,一劍西來,天外飛仙。
白雲城主葉孤城,亦為古龍筆下絕世劍客,他與西門吹雪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都是一身白衣,練的都是殺人的劍法,同樣的孤獨,同樣的驕傲,同樣的冷酷,長青本想把他和西門吹雪列在一起,但是仔細斟酌,這樣對葉孤城太不公平,葉孤城是光芒不是西門吹雪可以掩蓋住的,他們都是絕世的劍客,武林中少了任何一個對另一個來說都是莫大的遺憾。
葉孤城與西門吹雪在紫禁城太和殿頂的比劍,可以說是武俠小說中最經典的一場比劍,長青就生活在紫禁城所在的城市,多次閑逛紫禁城,來到太和殿前,想像著兩個白衣如雪的孤傲劍客站在金黃的琉璃瓦上,四隻晶亮的眼睛對視著,眼光中迸出興奮的火花,因為這是他們人生中最燦爛的時刻。怎一個酷字了得!不禁再次為古龍的想像力所折服。
葉孤城的那式「天外飛仙」,已創劍術之極詣,一劍揮出,如青天白雲,無暇無垢,西門吹雪也承認,沒有人能破得了白雲城主的劍法,就是他也不能,但是他劍雖無垢,心卻有垢,不誠於劍,遇到西門吹雪自然唯有一敗,這是葉孤城的悲劇。不過能死在西門吹雪的劍下,已是他最好的結局了。至少他到死仍然保持了絕世劍客的尊嚴和驕傲。
八:謝曉峰
翠雲峰下,綠水湖前,神劍山莊謝三少爺。
謝曉峰是神劍山莊第十一代主人謝王孫之子,謝家的三少爺,謝門三子二女唯一活下來的一個,他是謝家唯一的希望,神劍山莊的牌匾就靠他一肩扛起。而這位三少爺也真的不負期望,天賦英才,少年時便以出神入化之劍術揚名江湖,武林公推為「天下第一劍」,但他殺戮過重,內心深感懺悔,厭倦了打打殺殺的江湖,於是化名為沒有用的「阿吉」流浪四方,在四處漂泊中體味了人生的冷暖和小人物生活的艱辛,歷經磨難,終於從極度的痛苦中蛻變而出,與生平第一勁敵燕十三決戰後終於大徹大悟,明白了人如何能夠成聖:
無動、無靜、無欲、無念!
和燕十三決戰後,謝曉峰切斷了自己的雙手拇指,他已不能再使用劍,但是謝曉峰就是謝曉峰,即使不能再握劍的謝曉峰還是謝曉峰,他悟到了真正的人生意義,但求心之平靜,犧牲什麼都是值得的,不能握劍的謝曉峰已不是「劍客」,而是成為了「劍聖」。
九:展昭
《三俠五義》中的南俠客,御前四品帶刀護衛,開封府尹包龍圖的左膀右臂,嚴格說來,他不能算是一個劍客,至少在他成為「御貓」之後他已配不上「劍客」這一稱謂,只能說是一個劍術很高的官差而已,我們沒法想像令狐沖、張丹楓、西門吹雪這樣的人會在一個皇帝面前耍猴似的練武,得到一個近乎於戲稱的貓兒狗兒的稱號便欣喜非常,實在是一副奴才嘴臉,不過仔細想想,「練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本是封建時代天經地義的事情,只不過大家的選擇不同而已,有人願意在江湖中做一個瀟灑曠達的浪子,自然也有人願意在廟堂做一個本領超凡的官差,況且展昭也做了不少行俠仗義的事,幫著包拯這個鐵面無私的清官維持正道,功勞苦勞都不小,且算他一個九大劍客之尾。
其實想起展昭,形象主要還是來自於電視劇《包青天》中何家勁扮演的展昭:一身紅色勁裝,黑色高冠,手握長劍,身材挺拔,英氣勃勃。展昭得以名列九大劍客,實得益於何家勁給筆者留下的良好印象。
3. 七俠五義分別是誰
七俠:
1、展昭:字熊飛,封號「御貓」,為南俠,常州府武進縣遇傑村人氏,出場年紀約二十二至二十四歲,善輕功,兵刃巨闕,後在茉花村與其妻丁月華定親時交換了湛盧。
2、歐陽春:號北俠,兵刃七寶刀,書里武功最高,會點穴,善使刀。
3、丁兆蕙:和哥哥一起號稱雙俠,松江府茉花村人氏,鎮守雄關總兵之子,弟兄二人乃是同胞雙生,相貌相同。
4、丁兆蘭:和弟弟一起號稱雙俠,松江府茉花村人氏,鎮守雄關總兵之子,弟兄二人乃是同胞雙生,相貌相同。
5、柳青:綽號白面判官,出場即與韓彰、徐慶、蔣平設計盜取鳳陽府貪官孫珍給龐太師賀壽萬兩黃金為賑濟災民,全書結束的時候又是以柳青的絕技蒙翻鍾雄趁機勸降,平定君山,真可謂以俠義起,以俠義終。
6、智化:綽號黑妖狐,為小俠艾虎之師。他出現較晚,曾因無處安身棲身霸王莊,智謀過人,曾設計盜取九龍珍珠冠栽贓馬朝賢,曾與北俠一起下襄陽卧底君山,詐降鍾雄。
7、沈仲元:綽號小諸葛,原在杭州霸王莊莊主馬強手下棲身,後來馬強被捉拿,他裝病不肯出頭。因為聽見馬強手下這班人計議投奔襄陽,便將計就計一同前去,暗中觀察奸王動靜,給眾俠客做個內應。他仗著自己聰明,智謀過人,處處逢場作戲。
五義:
1、盧方:綽號鑽天鼠,自小生長在漁船上,有爬桿之能。
2、韓彰:人稱徹地鼠。手使一把刀,五鼠中武功第二。
3、徐慶:人稱穿山鼠,兵刃刀,力大,能探山中十八孔。
4、蔣平:綽號翻江鼠,字澤長,金陵人氏,擅長潛水,能在水中潛伏數個時辰,並且開目視物。
5、白玉堂:人稱錦毛鼠,武藝高強 、聰明特達、性情高傲 、正邪分明、扶危濟困 、行俠仗義 、渾身是膽、為國為民。
《七俠五義》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的改編,由近代學者俞樾改《三俠五義》為《七俠五義》。
(3)古代武俠小說中的俠客形象擴展閱讀:
《三俠五義》敘寫北宋仁宗年間,包拯在眾位俠義之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眾俠義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書中塑造了一位鐵面無私、不畏權勢的清官形象,充分地體現了底層人民的願望。
其中包公在俠客們的幫助下平冤獄、「鍘龐昱」、「除藩王」等情節,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表現了人民群眾的斗爭精神。書中穿插了大量俠客白玉堂、展昭、歐陽春、韓彰、蔣平等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正義行為,表現出他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本質。
《三俠五義》的出現,開創了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的合流,小說前面講述北宋仁宗年間,包公出世,赴任定遠縣、執掌開封府,奉皇命到陳州放糧賑災,公孫策設計要來御賜刑具三口銅鍘,安樂侯龐煜派人刺殺包公,南俠展昭暗中保護幫助包公,使包公得以刀鍘國舅,除暴安良。
隨後,包公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宮冤案「狸貓換太子」案,使仁宗與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團聚。
南俠展昭因多次救包公,閱武樓獻藝被皇帝封為「御貓」,引發「五鼠鬧東京」的故事,後來五義同歸朝廷供職開封府,其中間穿插韓彰蔣平等人捉拿採花賊花蝴蝶的故事、包公的門生倪繼祖在北俠歐陽春、黑妖狐智化、小俠艾虎等人的幫助下鏟除霸王莊惡霸馬強的故事。
後半部主要講述白玉堂和顏查散等人治理洪澤湖水患、收復軍山、剪除襄陽王趙爵等誅強鋤暴的故事。
三俠:
1、展昭:字熊飛,常州府武進縣百花嶺下遇傑村人氏,擅長輕功,兵刃為上古名劍巨闕,後在茉花村與其妻丁月華定親時交換了湛盧。
展昭與包拯相識於包拯進京趕考的途中,曾在金龍寺凶僧手中救包拯,又在土龍崗退劫匪,天昌鎮捉刺客,後經包拯舉薦,被皇上御封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在開封府供職,綽號「御貓」,人稱「南俠」。
2、雙俠:丁兆蘭、丁兆蕙,松江府茉花村人氏,鎮守雄關總兵之子,合稱「雙俠」。弟兄二人乃是同胞雙生,兆蘭比兆蕙大一個時辰,因此相貌相同。
在性格方面,兆蕙與兆蘭的老成厚道相比,兆蕙顯得更為機智聰明,活潑,幽默,有時頑戲,刻薄。兆蕙從一開便以農家漁郎面目出現,同南俠展昭一起去幫助落難的周老漢,又設巧計懲罰了對周老漢忘恩之人鄭新,都顯示出了他的機智。
3、歐陽春:個性敦厚圓滑,號北俠,綽號紫髯伯,使七寶刀。歐陽春武功是三俠五義這些人中最高的,會點穴,一把寶刀江湖無敵手。
五義:
1、盧方:自小生長在漁船上,有爬桿之能,每逢船上篷索斷落,盧方爬桅結索,動作如猿猴,因此得綽號「鑽天鼠」。
手使刀,擅長爬桿掛旗,輕功好,人很忠厚,義薄雲天。盧方在跟隨包拯之前掌管陷空島盧家莊,曾因為兄弟情長,與其它四鼠不服展昭稱御貓欺壓五鼠而大鬧東京。第一個義歸開封府,輔佐包大人,御封為六品校尉。有子盧珍。
2、韓彰:陷空島五鼠之一,祖籍黃州。排行老二,因善打毒葯鏢,會挖地雷,人稱徹地鼠。手使一把刀,五鼠中武功第二、僅次於白玉堂;為人耿直,說到做到講信用。後同眾人義歸開封府,輔佐包大人。
3、徐慶:山西人。排行老三,人稱穿山鼠。兵刃刀,力大,能探山中十八孔,和盧方、蔣平同歸開封府,輔佐包大人。被御封為六品校尉,在開封府供職。
4、蔣平:綽號翻江鼠,字澤長,金陵人氏,擅長潛水,能在水中潛伏數個時辰,並且開目視物,在水中來去自由,因此得名「翻江鼠」。身材瘦小,面黃肌瘦,形如病夫,為人機巧伶便,使一對分水峨嵋刺,智謀好詼諧機智,鬧東京後被御封為六品校尉,在開封府供職。
5、白玉堂:因少年華美,氣宇不凡,行俠作義、文武雙全,故人稱「錦毛鼠」。白玉堂的性格,具有多個側面,在原書人物中是最為復雜的。
他少年英雄,嫉惡如仇,性情高傲,仗義疏財,打抱不平 ,聞聽展昭赫號「御貓」感覺這是以號欺壓「五鼠」,遂赴京師找與展昭一比高低;赴京路上他與有志有德的寒門書生顏查散結為兄弟,多方救助,闖開封府寄箋留刀為其伸冤。
他再闖開封府會斗御貓,並於皇宮內苑中殺了意欲謀害忠良的總管太監郭安、在忠烈祠內題詩;還攪鬧太師府惹得太師誤殺二妾,還奏摺加章說明原由替包公澄清避免被太師栽贓陷害;鬧東京他被仁宗皇帝器重御封為御前三品帶刀護衛後,他和顏查散一起赴洪澤湖「抓水怪」治水。
最後下襄陽,為拿到反朝廷的襄陽王的確鑿證據,三闖沖霄樓不知所蹤。正所謂以英雄俠義始,以英雄俠義終,所做之事均系驚天動地的大事,卻樁樁件件都不離「俠義」二字。
4. 金庸小說中的俠客形象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