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寫到現代
⑴ 主角做著時光機到古代武俠世界然後帶著金庸武俠小說里的人物來到現代生活
全真門徒
射鵰之風起梅落
⑵ 金庸武俠小說的現代意識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金庸武俠小說的現代意識(前期思想) 出於對戰神阿瑞斯和愛神阿芙羅狄蒂的迷戀,我對金庸的作品久讀不厭。但形而上的思考卻使我不得不暫時對他們告別,沉浸在思想的一抹陰影之中。對於金庸的評論已越來越多,作為一個和大家一樣的享樂主義讀者,我憂慮的並不是能否給「金學」的孔雀尾巴上添一根華麗羽毛,而是擔心我的觀點不同於讀者的想像,給人以一種不切實際、影響文本閱讀快感的荒謬。因為大多數的金庸小說讀者和評論者都認為金庸作品的思想來自於傳統文化,僅在寫作技巧上表現了一定的現代意識,且這些現代意識也基本消彌在文本中不斷出現的「蝶戀花」詞調和「山坡羊」曲律中;我卻認為正是現代意識給了金庸的想像力以最大的啟發,並使其作品的深層意蘊表現出一種鮮明的反傳統傾向。這個貌似虛假的看法可能在本質上是真實的。
一
公元五世紀初,陶淵明從他自己的經歷中提煉出的桃花源情結,可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富誘惑力的烏托邦理想。如果說鮑照和庾信在他們著名的作品中把世間的不幸詩意化了,那麼陶淵明則詩意化了世間的幸福。在中國文學的漫長歷史中,桃花源情結成了一代代文人渴望獨善其身的那種普遍而又古老的幻想。也許正是這種幻想在金庸作品中的屢次出現,才使人覺得他始終和傳統保持一致。然而,這種幻想的實質在金庸那裡卻是似是而非的。
大多數讀者可能都會認為《射鵰英雄傳》中的桃花島和《神鵰俠侶》中的古墓是桃花源情結在金庸作品中的典型。的確,桃花島和古墓在地理位置上正如同桃花源一樣與世隔絕,人間的痛苦和變幻在桃花島迷宮般的道路和古墓穴口的千鈞巨石外悄然流逝著,但此間的居者卻並不是為了逃避客觀世界的痛苦,而是為了逃避主觀的憂郁消沉的深淵。黃葯師在傷心之際引賈誼的文章說:「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這正說明了處在世界上任何位置的人,都不過是帶著肉體和心靈的寂寞絕望與萬物一同日日夜夜地忍受煎熬。桃花島和古墓對於黃葯師和林朝英等人來說不過是覆蓋在深淵口上的一層稀薄物質,只能勉強支撐體重罷了。這種屬於現代人意識的絕望感盡管被金庸落實在愛情主題上,但桃花源情結的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思想內核卻因此打破了。
如果說桃花源的居住者是被環境賦予了其存在的意義,桃花島和古墓則幾乎對於所有的居住者來說都是只有被動性。而以黃葯師和楊過這兩個反傳統的個人主義者作為桃花島和古墓精神上的主人,正是在深層意義上對指向過去的烏托邦的桃花源情結的解構。金庸在黃葯師和楊過這兩個號稱東邪西狂的人身上突出地表現了他嘲弄傳統觀念的愛好。「每非湯武而薄周孔」的黃葯師對傳統觀念所持的態度一直是永不減退的憤怒攻擊。他為陸冠英和程遙迦完婚的一幕是《射鵰英雄傳》所能給予讀者的最好的禮物之一,不能欣賞這一幕也即意味著肯定禁慾主義;楊過與小龍女的戀情本央就超越了一切的傳統價值觀念,其意義正在於表現個人主義精神對傳統秩序的反叛,他們最終的成功既是愛情的勝利,也是現代意義上的昂揚精神的勝利和意志的勝利。
⑶ 跪求!!女主角是從金庸.古龍.黃易等武俠小說中反穿越到現代的都市小說!!
嬌妻小龍女
⑷ 金庸生活在現代,為什麼能夠編寫出這么多玄幻的故事
我覺的這個主要就是人和人思想上的差異了,金庸能夠寫出這么多玄幻故事除了思想,也有知識上的積累。
金庸原名查良鏞 ,他很小的時候就親眼目睹了外國人對中國的的欺凌,從那個時候金庸就知道自己只有讀書才能解救民族,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並且金庸小時候特別喜歡讀歷史類相關的書籍,後來金庸又看了《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等等的武俠玄幻小說,為金庸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並且為金庸以後我武俠小說奠定了根基。
金庸能夠寫出來這么多武俠小說首先和他小時候喜歡讀武俠小說的書是分不開的,然後後面也和他人生經歷有關,比如初三就和同學一起出版了第一本書,當過記者和專欄作家,這些都為他未來寫小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說,金庸能夠寫出這么多玄幻小說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
⑸ 金庸武俠小說改變成現代,有東方不敗,郭靜,令狐沖
東方不敗是《笑傲江湖》中的人物,郭靜是《射鵰英雄傳》中的人物,令狐沖也是《笑傲江湖》中的人物,請問有什麼事情可以效勞?停,郭靜的靜不是這個靜,是這樣的: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