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流程

武俠小說流程

發布時間: 2021-07-15 07:17:48

⑴ 金庸作品寫作順序

首先將十四部天書的順序羅列如下:
①《書劍恩仇錄》(1955)
②《碧血劍》(1956)
③《雪山飛狐》(1957)
④《射鵰英雄傳》(1957)
⑤《神鵰俠侶》(1959)
⑥《飛狐外傳》(1959)
⑦《白馬嘯西風》(1961)
⑧《鴛鴦刀》
⑨《連城訣》
⑩《倚天屠龍記》(1961)
⑾《天龍八部》(1963)
⑿《俠客行》
⒀《笑傲江湖》(1967)
⒁《鹿鼎記》(1969)
我總是在猜想,三十一歲的金庸和四十五歲金庸會有如何的不同。雖然我也從來不知道自己在31歲和45歲的時候會有多大不同。也許每個人在這一段從青春到中年的時間里大約都應該有一些從尊崇到破滅的思想吧。也許金老先生也不例外。從書劍里的儒雅書生到射鵰里的憨厚漢子,再到鹿鼎記中的市井頑童。這其中也許蘊含著金老對於俠的思想從尊崇到破滅的思考的軌跡。

這十四部書里唯一稱得上書生的俠客主角大約也只有陳家洛了。也許這時的31歲的金老正是在激昂文字,揮斥方遒的時候。塑造一個任俠的書生也正是最好的宣洩之道。冒昧的揣測一下,也許這時金老對於俠的思想是以一種尊崇的態度去描摹的。而且書劍里有太多的古典俠客小說的痕跡,足可見此時的古典的俠客觀念仍然在主導著金老的創作。他似乎在試圖創造一個文武雙全的而且符合現代人感情觀念的俠客形象。(其實我認為這樣的形象在武俠小說里有一個頂峰,但不是天書中的人物,而是《萍蹤俠影》里的張丹楓)

從後來的一年創作的碧血劍里也可以看出金老的這種思想,被袁崇煥的部將撫養大的袁承志其實不過是粗通文墨,而金老依然要設計一個一邊書寫奏章一邊折辱洪勝海的情節,足可見這種「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情結之濃厚。也正是因為這種傳統的書生任俠式的觀念限制了陳家洛和袁承志的形象的塑造,使他們看起來並不太具有現實感,也缺乏特別鮮明的性格魅力。相對於以後的血肉豐滿的眾多俠客形象來說,此二人總是顯得有些蒼白。

其後的雪山飛狐得著力點似乎並不在於俠客形象的塑造,而是在於一種對於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的一種頗有趣味仿造。胡斐或是胡一刀的形象是在飛狐外傳才逐漸豐滿起來的。而金老同年開始連載的射鵰英雄傳則真正的開始了一個俠客形象嬗變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郭靖其實是一種對於古典俠客形象的修正。我同意將郭靖、陳家洛和袁承志列為儒俠的提法其實也正是郭靖這個人物真正的讓金老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觀念取得了廣泛的認同以至於其成為了整個武俠小說界中的一個標志性的人物。相較於陳袁二人,郭靖的形象更符合儒家的諸多關於德行的箴言;同時他也沒有了陳袁二人的書生似的酸腐氣,而更像是一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融會了儒家眾多美德的俠客甚至是英雄。郭靖本身也具有更為現實的鮮明的性格,一個堅強厚重木訥的人物成長為一個英雄的故事顯然要比一個翩翩書生公子的行俠事跡更能激起人們對現實的認同感。對於從陳袁二人到郭靖的變化,我更傾向於這是一種金老試圖將俠客文化通俗化、現代化的一種變化。也許此時的金庸仍然還在試圖從古典的俠客和現代的觀念之間找到一個契合點,以創造一個更能夠被現代人接受的完美的俠的形象吧。

對於神鵰俠侶和雪山飛狐是同一年的作品,我曾經有些困惑,我並不認為楊過和胡斐是同一類的所謂「墨俠」。看看史記的游俠列傳你就會明白什麼是才是墨俠,身為游俠的郭解一樣會結交官府,一樣會睚眥必報。在我的眼裡,墨家的學說其實是被人們曲解才成為所謂的俠客,兼愛非攻的思想和許多樸素的自然思想更像是中國傳統文化里的一種思想啟蒙,它實際上是一種超越了時代的現代意識。所以當楊過和胡斐的身上具有了此類的現代人的性格特徵的時候才會被很多人誤認為是墨俠。其實楊過和郭靖僅僅是一種叛逆與皈依相互融合的兩個方面。郭靖對於儒家思想的認同並不純粹,它實際上是包含了很多疑惑的,洪七公的大義凜然之辭以我輩看來實在是漏洞百出的,很多東西並不是郭靖不明白,只是他很難想到,即使想到也會被洪師傅或是蓉兒的「花言巧語」所迷惑。而楊過則要清醒的多,楊過的皈依實際上更能說明金庸此時的對於傳統的俠客文化和現代人的意識之間的把握。現代人的強烈的自我意識在郭靖這樣一個道德高標般的完美人物的感召下,順利的完成了對於儒學的思想意識的皈依的過程,盡管其已經還包容了諸如「師生戀」之類的現代性很強的新的情感意識。

所以說,楊過實際上僅僅是一個天才版的郭靖,一個更具有現代的思想特徵的郭靖。

再來分析一下胡斐,其實胡斐的父親胡一刀才是真正的「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式的俠客。胡斐的路見不平更多的像是年輕人的血性和現代人的良知使然,而且胡也一樣的有著相當的政治追求和思考,對於官府舉辦的掌門人大會的破壞實際上已經體現了胡斐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對於胡斐來說,江湖的安定也就是他的一個政治理想。所以說胡斐的形象僅僅是儒家之俠的一個弱化版和更接近其他的武俠小說中的形象的版本。我更願意理解成是金庸在描摹楊過之餘為了自己的前一個版本的雪山飛狐加上的一個前傳似的人物設定而已。

真正的俠客形象的轉變也許應該從張無忌開始,倚天屠龍記里的張無忌已經開始超脫出了郭靖所標志的儒家之俠的范疇。雖然倚天劍和屠龍刀相格出了武穆遺書,但是張無忌卻沒有了郭靖的以天下為己任或是保江湖平安的理想,沒有了那種積極的入世的精神狀態。對於他來說,能夠與所愛的人執手偕老,泛舟於江湖就已經知足了。似乎也可以猜想他決不介意朱元璋的篡權或者是以後的明太祖的酷政。而且張無忌還有著更為平凡的優柔的性格,除了一身非凡的武功以外,他的很多決斷或是情感都很像是一個在身邊的平凡的俗人。據資料來看,也正是寫作倚天屠龍記的前一年,金庸用八萬元的資本創辦了明報。自古以來,成大事者往往心胸開闊,境界高宏,而從張無忌身上體現出來的變化也許說明金庸在完成一個對於儒家之俠的承繼與延展之後的思考。金庸已經不再僅僅的拘泥於傳統文化里的匡扶正義,除邪去惡之類的俠客形象,他在試圖把俠客的心性與普通人的情感生活貼近,以創造一種武俠化的通俗現代小說。我更為大膽一點的揣測一下,其實倚天屠龍記更像是一個平台,是金庸在對傳統的俠客文化極大發揚和通俗化了之後的一個平台。從這個平台以後,要麼就是重復以前的老路象古龍或者是梁羽生一樣創造一個又一個雷同的人物,在自己搭造的窠臼里自得其樂,要麼就是修正以前的創作理念,在不斷的創新中到達新的頂峰。金庸顯然是選擇了後者,在我所謂的「平台」之後,金庸開始了對於以往的俠客形象的顛覆和解構。

天龍八部可以說是金庸的又一個頂峰式作品,我不知道諸位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天龍八部有一種類似於古今中外名著的一種蒼涼悲壯的磅礴氣勢。江湖人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以及宋遼的紛離戰亂被糾合在一起形成了武俠史詩一般氣魄。像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一般,天龍八部更像是一部史詩,而不是一部小說。從喬峰的角度來看,不論是武功還是膽識都足以使他成為另一個不遜於郭靖的高標——當然前提是他的身世永遠不被揭破;可是金庸利用巧妙的情節設計一下子就顛覆了喬峰從前的所有的價值觀,從前的所有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從基點處被連根拔起。也就是說金庸顛覆了喬峰作為一個俠的形象的正義的判斷標准和理想。也正因為如此喬峰的形象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對於戰爭、民族融合的態度甚至是正義的判定標准都已經超越了時代的局限。而整部天龍八部里的民族紛爭和戰亂的背景又使這些方面極為突出,尤其是最後的雁門關折箭自盡的情節使喬峰的形象升華到了一個頂峰的高度。冒昧的下一個結論,此時的金庸似乎已經從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代的人文意識中萃取出了一個完美的英雄人物。這時的喬峰似乎已經應該是整個武俠小說界塑造的英雄人物中最為奪目的一個了。而從天龍的另外兩個主人公身上也可以看出金庸對於顛覆傳統俠客形象的另一方面的嘗試——在試圖顛覆武俠主人公的絕世武功。段譽和虛竹都沒有了武之俠的對於武功技術的痴迷特性,對於此二人來說武功更像是一種道具,他們身負的絕世武功更像是一種經歷的象徵。所以說天龍八部里金庸的創新已經使他的小說達到了一個武俠小說中的新的高度。而且天龍八部中蒼生與命運間的蒼涼厚重感比起許多名著來已經不遑多讓。所以說我個人認為天龍八部是金庸創作的一個頂峰,象評唐詩的人評價杜甫的詩一樣是一部「拔山扛鼎之作」。

笑傲江湖誕生的時候正是我們「祖國山河一片紅」的時候,看過《五億探長雷洛傳》的人大約都會對香港67年的暴動有很深刻的印象吧。笑傲江湖的風格更像是一部政治寓言,此時的金庸大約對於大陸的狀況頗有微詞,而且笑傲里的權謀機變與影射的人物似乎是確有所指的。也許正是這個創作側重點的變化,使得金老在笑傲江湖的創新性上以及在這部書里表現出來的對於俠客人物塑造的思考上就沒有了更多的變化。令狐沖得形象用六個字可以概括的——假浪子,真道學。令狐沖的浮浪無行更像是一層保護色,就連風清揚也被這層保護色蒙蔽了,令狐沖對於儒家道學的奉行不悖簡直深入了骨髓,從不肯入魔教到對岳不群始終難下殺手,都可以看出所謂的令狐公子的浮浪僅僅是一種表象,在這個表象下是一個始終對儒家理念忠心耿耿的俠客。這也許都與令狐沖自小受到的教育有關,也許正是岳不群這樣一個偽君子的諄諄教誨成就了令狐沖這樣的一個真君子、真道學。所以說令狐沖依然是一個儒家之俠,只不過在他的身上披了一層叛逆的外衣。和郭靖的道德高標、楊過的最終皈依相比,令狐沖具有一個外圓內方似的特徵。有的時候我甚至在猜想這是不是金老的一種自喻,一種對於一個表面上趨於西化而骨子裡依然是尊崇儒學、理學文化的中國文人一種自我譬喻和暗示。

鹿鼎記的出現使得笑傲江湖更像是又一個等待創新與突破的平台。記得小的時候初讀鹿鼎記的時候實在是了無趣味,不知道拉拉雜雜敘述的這幾個老朽文人與武俠有何關系。但是金庸在鹿鼎記上的突破卻幾乎是武俠小說里的一個前所未有創舉。我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鹿鼎記就像是一部武俠世界裡的哈克貝里歷險記,一部武俠世界裡的阿甘正傳。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讀了鹿鼎記之後會意猶未盡的說:原來武俠還可以這樣寫。金庸從韋小寶的身上析構了最後一點的武俠要素,韋小寶自始至終都沒有身負絕世武功,這個武俠世界的阿甘卻經歷甚至是完成了大清朝康乾盛世的整個構建過程。武學上的白痴,被韋小寶的無賴、機靈甚至是圓滑世故所彌補。市井小兒的無賴和蠅營狗苟的官場、爾虞我詐的宮廷相得益彰,其中的靈犀相通之處簡直是珠聯璧合,讓人嘆為觀止。韋小寶的身上幾乎一切的俠之要素都被統統顛覆,而代之以無賴、狡詐、貪婪、好色等等特徵,卻依然寫的此書俠氣凜然,也真難為金老的奇思了。從參禪的境界說來講,這似乎已經到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界級別了。反正從我輩的俗人腦筋來看,這是無法超越的一個頂峰了。從韋小寶以後,如果金老再寫武俠,創新大約是不大可能了,而韋小寶的形象又根本不具備可重復性。所以知難而退的封筆也許才是最好的選擇。(不過竊以為以參禪的境界似乎還應該有一個見山仍是山的更高級別,而對應的俠客形象該是什麼樣恐怕拿我的俗人腦筋想破腦殼也不得而知,願有識之人教我)

這樣的說了一大通,分析來分析去也不過僅僅是我個人的揣摸,沒有佐證也沒有考據,實在是慚愧得緊。如果諸位認為是廢話連篇盡可略過,如果有高人還有高見,亟盼賜教。

⑵ 請問如何寫好武俠小說具體需要什麼步驟

怎樣才能寫好武俠小說?梁羽生也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寫好武俠小說並不容易,作者只有具備相當的歷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識,並有相當的藝術手段、古文底子,而且還要懂得中國武術的三招兩式,才能期望成功。」梁羽生認為,要寫好武俠小說,撰寫者的創作態度應當端正。他在一九七七年應新加坡寫作人協會的邀情作演講時,介紹了自已創作武俠小說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時代的歷史真實;二是著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梁羽生雖然喜愛武俠小說,竭盡心智地創作武俠小說,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對武俠小說的態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他曾對大陸一度興起的盲目的泛濫的「武俠熱」潑過冷水。一九八五年,他借《文藝報》一隅表示自已的憂慮:「有的部門作了統計,至少有五十多家小報發表我和他人的武俠小說。不少地方的一些報紙轉載我的武俠小說,有的加以改寫,都未經作者同意。據說有的把兩個回目合並成一個回目,甚至有的不是我寫的武俠小說,卻標上我的名字,以蒙騙讀者。我認為,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應當在文學園地佔主要地位;但最近有些小報,從第一版到最後一版全部刊載我或其他作者的武俠小說,這樣的路不是越走越窄了嗎?」這表明了梁羽生的真知灼見。

⑶ 請問一下中國武俠小說的歷史發展過程

武俠小說 從何而來?

火葯沒有發明之前,刀槍劍戟都被稱為冷兵器,在冷兵器時代,個人的武術技巧就顯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衛國,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貴,尤其是統治者,更是十分看重,在中國古代教學,是文武並重的,《周禮》中記: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六藝中的射與御,就是射箭、駕戰車揮刀槍作戰的。《漢書.藝文志》亦載「劍道三十八篇」「和手搏六篇」,被稱為「兵技巧」,它以手足、器械的使用為基本技能,據今已有二千多年,至南朝劉宋時,已有武術之稱。會武術的人,一方面進入朝廷的軍隊,成為職業軍人,這類人為朝廷所用,自然也就會在浴血沙場的同時,求得功名富貴。

但總有一類人,就象現在的執政黨與在野黨一樣,對朝廷政治以及當權者有不同看法,在武術上的在野黨就是那些號稱俠客的人。他們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流落民間,又自恃一身好功夫,挑戰權貴、邪惡,扶危濟困,這也原本沒有錯,但也有因所謂重感情、講義氣而犯糊塗的時候,只為報恩或復仇,可以置國家法律與他人利益於不顧,這就是韓非子說的:「俠以武犯禁」。但如果在一個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朝代,當俠客們嘯聚山林,當起「綠林好漢」來「替天行道」,公然與當權者叫扳時。這種行為,卻得到老百姓的擁載,這同時也是俠植根人們心中,得到人們喜愛的重要原因,如瓦崗寨的程咬金、秦叔寶等與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武松等。

一部《水滸》,能流傳千古,恐怕還與它宣揚的俠義精神密切相關。而這種大規模的俠士聚集於綠林,並自稱綠林好漢,這也大概是後來武林的出處,不僅取其山野之間自由自在,大概也有「在野」的意思,而且似乎「民主」程度也很高,他們以「會盟」的形式推選盟主,而推選的標准則只有兩個,那就是武功和武德,否則,一律免談。它們既顯示出一種民間社團的性質,又是一種鬆散的聯合。只有到了諸如水滸的規模,才顯示出其政治和軍事組織的特性來,但有一點仍是肯定的,那就是無論是晁蓋還是宋江,都是俠士們自己推舉出來的。

但最初的俠客多是獨立的,個人的行為,如《史記》中記載聶政以及著名的荊柯剌秦王的故事。這樣的人和事,在春秋戰國時期還不少,當時由於七國之間爭霸稱雄,恩恩怨怨很多,各國權貴們都爭相征賢納士,這里的士,就是指武士,如當時的信陵君、平原君都養了好幾百甚至上千的這類「食客」,這也就給這類武士俠客們創造了生存條件,他們大多以俠義著稱,或為國,或為報主人之恩,充當刺客,甚至不惜捨生取義。這是封建時期的一大社會特點,歐洲中世紀時期的騎士,以及日本的武士,都與其類似。

這些俠義武士,歷朝歷代都有,他們那種大義凜然,扶危濟困,路見不平杖刀相助,不畏強權,不畏殘暴的武俠精神,十分為人們所敬仰。這些武術人士大多是真人真事,瓦崗寨、水滸中的俠客們不提了,如少林武功,武當派武功都是實實在在的武術流派,也有不少名家出自這些派別,宏揚了武術精神,就是近代,如清光緒年間的大刀王五,以保鏢為業,被人稱為大俠,他與譚嗣同交厚,戊戌變法時,還主動要求保護他出走。再有就是霍元甲,就曾擊敗不可一世的洋武師,大長了國術威風。而這些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武俠與武俠故事,則為武俠小說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與土壤。

不過,另一類俠客就與我們現在的許多武俠小說有些類似了,他們似乎總存在於事實與虛構之間,這也似乎很深地影響了後世武俠小說的產生與發展,他們總是帶有神奇性和神秘性,有的甚至過分誇大了武術本身的功能及作用,但這種以超人形象出現,除暴安良的武俠,又恰好反映了人們的希冀和願望,這當中對後世武俠小說影響最深的有三個人物形象,那就是越處女、紅線和昆侖奴。越處女源自《吳越春秋》,紅線出自唐.袁郊撰《甘澤謠》,昆侖奴則出自唐《傳奇》,歷史上,許多身懷絕技的武俠們常常願意退隱江湖,這是因為人心難測,即便是恩重如山的主人們也是如此,這種思想也影響了後世許多武俠的為人和武俠小說的創作。而從另一個角度講,官場的腐敗與黑暗,也使他們更願意潔身自好,不願意同流合污,這也是武俠們得到人們尊敬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文人們一種理想的人文精神,所以歷朝歷代有那麼多的文人願意記錄書寫創作這些武俠故事,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武俠小說到明清時,則多是以話本形式出現的,如清時在《包公案》基礎上演譯成的《七俠五義》《小五義》以及《兒女英雄傳評活》等,它們奠定了武俠小說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但得到真正發展並呈現出一種繁榮現象,卻是民國期間的事。

辛亥革命後,人們從封建桎梏下解放出來,各種思想流派湧入中國,報業、出版業得到空前繁榮,文學藝術得到大力發展,各種風格流派的文藝作品異彩紛呈,武俠小說也異軍突起,它以獨特的武俠們的俠義精神傳統深得人們喜愛。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稱為「南向北趙」的等一批開風氣的武俠小說作家,平江不肖生更是被譽為「民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俠傳》、《俠義英雄傳》等;趙煥亭則有《奇俠精忠傳》留世

在三十年代後,最有名的武俠小說家便有北派四大家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和王度廬。這主要分為還珠樓主的神怪武俠小說,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鄭證因的技擊武俠小說和王度廬的言情武俠小說等四大派武俠小說。

在民國武俠小說作家中,還珠樓主也許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語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匯貫通於小說之中。其著名小說有《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和《雲海爭奇記》等40部。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在武俠與社會生活方面結合得是十分緊密的,他受魯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運動影響很深,本身又是記者出身,他常常是通過武俠思想與社會現實的脫節來批判社會的黑暗,在寫武俠們的可敬可愛的同時,也寫出了他們在現實社會中的悲壯、感概與無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錢鏢》、和描寫白蓮教起義的《黃花劫》等。鄭證因當年的《鷹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將武俠的豪氣與精妙的武術與驚險的情節融為一體,並特別注重武術技巧的描寫。其一生一共創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為當時作家之最。被人稱為技擊武俠小說一點也不為過。

而王度廬的武俠小說則重言情,寫到生死纏綿處,常惑人至深。後起的港、台武俠小說,也大多走的他開拓的這條「悲劇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就是《卧虎藏龍》等「鶴鐵五部作」。而他們中最具傳奇色彩的則是還珠樓主李壽民,他七歲便登峨眉、青城學氣功,十六歲與才女文珠相戀,因家變而失戀,寫《蜀山劍俠傳》時,筆名還珠樓主,就是用於紀念文珠的。後與大富豪之女孫經洵的婚姻更是轟動一時,孫父曾反對這樁婚姻以「拐帶良家婦女」的罪名將其告上法庭,而孫經洵則在庭審時勇敢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婚姻自由,使其無罪開釋,一時傳為美談,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還珠樓主李壽民本人,在「七七」事變後,因拒絕出任日寇偽職,被抓到日本憲兵隊受盡嚴刑拷打達七十天,仍威武不屈,令人敬嘆!他的作為本身,也充滿著一種俠義精神。一九五八年,一篇「不許還珠樓主繼續放毒」的文章,卻使他讀後因悲憤而腦溢血,此後病榻兩年有餘,口授完長篇小說《杜甫》後,對夫人孫經洵說你要多保重後,溘然長逝,令人惑嘆!

後來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則是近幾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鵰》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邱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

武俠小說代表作:

《江湖奇俠傳》
《蜀山劍俠傳》
《鷹爪王》
《十二金錢鏢》
《卧虎藏龍》
《七殺碑》
《射鵰英雄傳》
《天龍八部》
《鹿鼎記》
《神鵰俠侶》
《倚天屠龍記》
《陸小鳳》
《七劍下天山》
《四大名捕》系列
《大唐雙龍傳》

⑷ 武俠小說出版流程

真的特別好直接寄到出版社或在文學網、雜志連載等出版社聯系你,如果不是特別會暢銷的話就得自己聯系出版社買書號自費出版

⑸ 武俠小說中修煉內力步驟

武俠小說里,打通任督二脈武功能更上一層樓,如果堵塞的話就不能練武,丹田就像練發聲一樣只有將氣下沉到丹田發出來的聲音才有力,和武俠的類似吧,這些都是玄幻的不必太認真

⑹ 寫武俠小說的步驟是什麼

當然要事先想好人物關系,劇情提綱
在穿插各種劇情,人物的關系
才能把小說出來啊
不管什麼小說都要符合小說的3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

相信樓主能寫出一部好的武俠小說的

⑺ 寫好小說需要哪些前提和步驟

第一忌諱:無論文筆多麼優美,都不要讓描寫使你的敘述陷入中止。小說的作者必須牢記這點:不要過分描述任何事情,無論它是特頓山脈,是夕陽,還是懷基基海灘上的斑馬。否則,你敘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響,你也將使讀者的注意力出現危險的空白。

第二大忌諱:不要浪費過多的時間來描寫並非重要的環境。

第三點忌諱是:不要在一個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浪費讀者的注意力。這是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

第四點忌諱是:不要概括,要具體。

在描寫自然時,要抓住細節,而且要達到這樣一種程度,即使閉上雙眼,也仍能看到你所描寫的場景。因此,當你坐下來寫作的時候,請記住,不是「一杯飲料」而是「一杯馬丁尼」;不是「一隻狗」而是「一隻長捲毛狗」;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玫瑰」;不是「一個滑雪者」而是「一位含苞欲放的年輕少女」;不是「一頂帽子」而是「一隻高頂回角帽」;不是「一隻貓」而是「一隻阿比西尼亞貓」;不是「一支槍」而是「一支0。44口徑的新式自動手槍」,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幅「馬奈的『奧林匹亞』」。將描寫四忌與契河夫的金玉良言合二為一,我們就得到了一條所有好的作者在描寫時都應該遵循的一條規則:要具體!
當你對小說對白的真實性表示懷疑的時候,就大聲讀出你的對白,假裝你是一名演員,並以電影屏幕和舞台上需要的那種抑揚頓挫的腔調說出你的台詞。如果它聽起來很生硬,不自然,就需要修改。不要忘記,人們用語言所表達出來的思想總是未經加工潤飾的,所以要讓人物說的話短一些。生活中人們總是一個一個地提問題,你小說中的人物也應這樣做,特別是當他們要彼此認識了解的時候。人們在談話中經常嘆息、抿著嘴笑、抓頭、鼓起雙頰以及端詳他們的指甲,你也要讓小說中的人物有這些動作,並讓人們在干工作的時候,繼續他們的談話。使用收尾語來創造意象。
在情節緊張的時候,要採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句子中要採用短詞,少用結束語,要寫得突如其來。當你做到這些的時候,緊張氣氛就可以油然而生了。與此相比,在氣氛比較沉悶的情節中,到處籠罩著寂靜和安寧,此時就要使用較長的句子,較長的詞語,較長的段落,以及更多的結束語。這樣做就會自然緩和緊張氣氛。對小說家而言,能始終抓住那極具魔力的興奮感就是最大的獎勵。小說創作中的懸置緊張法:微型小說之所以能以區區篇幅吸引讀者,訣竅之一,便是在描述中巧妙地運用「懸置緊張法」。「懸置緊張法」又稱懸念、「賣關子」、「設扣子」、「系包袱」等,它是小說的一種質。作家十二戒:

作家十二戒一,忌跟風「不要修真受歡迎就寫修真,三國好看就寫三國。」

二,忌『我』「這就不多說了,對於所有的寫手來說,用第一人稱寫作是大忌」

三,忌流水帳「文章太過簡陋,文中必須多多出現對話,環境的描寫與人物性格的描述」

四,不能抄襲「至少要抄得讀者看不出是抄的,有的人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是抄尋秦記的劇情」

五,忌文章太短「不要用騙點擊率的方式寫書,一章至少要有四、五千字」

六,忌太哆嗦「拖戲是可以的,但必須要有技巧,不能無限地拖長。要盡力交代一些有用的東西與伏筆,在一些文字上加長文章的長度,但如困技巧不夠不要強行。文章太短不行,太長也不行。要長短適中。」,忌太雜「比如科幻作品最好不要與武俠合在一起,香滿的那些武俠科幻漫畫是最失敗的。因為他們硬是把武俠與科幻平衡。每一部小說都有其中心的主題,科幻就科幻,武俠在其中出現可以,但起到的作用微不足道,因為是科幻為主題,那幺一切都必須用科學角度去解釋,而不是又科學又武俠。」

八,忌超人「文章中最忌最忌的除了跟風之外,就是使得主角一夜之間成為超人。主角遇到奇遇得到意料序外的能力,可以!但一夜之間得到超強的力量,事後的力量強無可強,那幺你怎寫到終。」

九,忌名稱太多「讀者是不會有耐性去記憶你所例出的地名人名,只能慢慢(很慢很慢)地在文章中交代,給讀者慢慢地消化。如果作者太急,只會使讀者看得頭昏眼花變成了流水帳。」

十,忌例表「題材設定永遠都是給自己看的,不要硬加在文章中,讀者沒有興趣去看你的設定,這樣做就有如提前把一本書的結局說出來,使人失去了看書的味道。」
十一,忌呢稱「身為一個作者,要盡力站在中立的立場去看去寫,所以在文章中請不要出現不寫出角色全名而為了省事叫她小XXX,阿XXX的情況出現。文章必須給人中立,冷酷的感覺。而呢稱是為了親友之間的親近感而代替名字的稱呼,從來沒有見過那些文筆高超的人用這些妮稱代替角色的名字。你是作者與自己的角色拉親切感干什幺?」

十二,忌上下關系混亂

⑻ 古龍小說的先後順序是

一、順序列表如下:

1、

2、《楚留香傳奇》

《楚留香傳奇》為著名武俠小說家古龍創作的武俠小說。該作主要講述了以楚留香為主角的,演繹江湖各種愛恨情仇的故事。

3、《陸小鳳傳奇》

《陸小鳳傳奇》是古龍寫的武俠小說。該小說以陸小鳳為主角,演繹了江湖上各種愛恨情仇的故事。

4、《絕代雙驕》

《絕代雙驕》是現代作家、小說家古龍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於1966年在中國台灣首版。

全書共一百二十七章,講述了孿生兄弟江魚兒和花無缺被仇人移花官主拆散後各自成長為江湖奇俠的過程,最終兩人歷盡艱難,解開謎團的故事。小說細膩地刻畫了人類各種復雜的感情,力圖開掘出人性深處的善與惡,歌頌了人類至真至誠的愛情、友情、人情。

整部小說氣魄宏大,出場人數多達百人,塑造了以江小魚為首的一群成長變化中的人物典型,他們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甚至惡人們都在變,且變得合情合理。同時小說中故事套故事,撲朔迷離,看了上文,欲知下文,具有很大可讀性。

《絕代雙驕》是古龍創作武俠小說中的第一個里程碑,也是中國武俠小說史上的一部舉足輕重的作品。

5、《英雄無淚》

《英雄無淚》是古龍晚期創作的武俠小說,該小說敘述了發生在兩大古城(長安、洛陽)的兩大幫派間的鐵血故事。主要人物有高漸飛、卓東來、司馬超群、朱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龍

⑼ 如何寫武俠小說,有何具體步驟

描寫人物表情要具體,動作要生動,因為我是小說家

⑽ 怎樣在網上寫小說具體流程

1、電腦版方式:
首先先進起點網,然後注冊作者,點擊進入個人中心——「點擊「作家專區」字樣,然後開始填寫你的資料的。——確認資料後,點擊下一步,選擇發表小說——進入到「新建作品」頁面,因為我們要申請成為作家那麼就一定要有一篇屬於自己的小說來發表,所以沒有發表的小說,是申請不了成為作家的。要按照要求來填寫好。之後直接點擊進入「立即上傳章節」——進入「上傳章節」頁面後,按要求把寫好的小說內容復制入裡面,檢查無誤後,直接點擊「上傳新章節」。這樣就完成了,但是審核大概需要一天左右的時間,我們要耐心等待一下。
2、手機方式:用瀏覽器打開起點,手機網頁頁面切換成電腦版網頁
接著注冊一個賬號;——然後登陸,點擊「個人中心」;——點擊「作家專區」之後,點擊「立即成為作家,填寫作者信息和個人信息;——確認完資料以後,點擊「下一步;——填寫作品信息,然後點擊「立即上傳章節」;——將小說的第一章內容編輯上傳;——第一章上傳滿2000字後提交審核,審核周期為48小時內(節假日順延)。
3、起點中文網是國內最大文學閱讀與寫作平台之一,是目前國內領先的原創文學門戶網站
網站口號:讀書在起點 創作無極限 —— 這個口號一直是起點眾多玄幻、魔幻、武俠、軍文小說作者的創作目標,嚴謹的寫作態度,鍥而不舍的求新求變,與書友的直接溝通交流修改,從而起點中文網擁有國內很多具有一流水平的原創作品,使書友得以在第一時間閱讀到作者連載的好書佳作。

熱點內容
好看的言情類小說男主角是大官 發布:2025-08-18 23:26:40 瀏覽:78
小說天機在線閱讀 發布:2025-08-18 23:00:49 瀏覽:292
免費的青梅竹馬小說 發布:2025-08-18 23:00:48 瀏覽:8
免費小說網之貼身保安 發布:2025-08-18 22:48:14 瀏覽:984
掠奪類型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8 22:47:59 瀏覽:811
小寡婦的慾火焚身小說閱讀 發布:2025-08-18 22:36:31 瀏覽:935
言情小說家葉紫 發布:2025-08-18 22:29:48 瀏覽:241
言情愛情小故事小說 發布:2025-08-18 22:02:57 瀏覽:243
所有女強快穿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8 21:37:10 瀏覽:160
鬼神無雙小說好看嗎 發布:2025-08-18 21:35:34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