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菜名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所有小說名字的縮寫
⑵ 金庸武俠小說全部名字
飛——《飛狐外傳》
雪——《雪山飛狐》
連——《連城訣》
天——《天龍八部》
射——《射鵰英雄傳》
白——《白馬嘯西風》
鹿——《鹿鼎記》
笑——《笑傲江湖》
書——《書劍恩仇錄》
神——《神鵰俠侶》
俠——《俠客行》
倚——《倚天屠龍記》
碧——《碧血劍》
鴛——《鴛鴦刀》
另有《越女劍》短篇(1970
年),因其容量較小,又受對聯字數限制,金庸不列其內。
⑶ 金庸武俠小說所有的名字
《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鴛鴦刀》、《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連城訣》(原名素心劍)、《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越女劍》。
這些作品初於報刊連載,即甚受讀者歡迎;經作者集結修訂單行出版後,在華文圈廣為流傳,尤以長篇作品更為暢銷。其作品大量並多次由台灣、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地的影視集團改編攝製成電視劇和電影。
陳世驤曾說:「金庸武俠小說可與元劇之異軍突起相比。既表天才,亦關世運。所不同者今世獨見一人而已。」
總覽金庸的幾部成熟武俠作品,除融合了武術、氣功、懸疑、言情、歷史等常見風格以外,還加入了很多古代文藝,以及天文地理等知識性元素。他的小說中塑造了新的武俠形象,打破了主人公必英俊瀟灑,聰明正直的傳統模式,亦展現出他對種族仇殺的負面態度。因此,金庸被一些評論者稱為「俠之大者」。
(3)金庸武俠小說菜名擴展閱讀:
金學
由於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筆撰寫感想、書評,而真正「研究」金庸小說,倪匡乃第一人。倪匡提出了「金學」一詞。不過金庸本身對這名稱有點抗拒,認為有高攀專研《紅樓夢》的紅學之嫌。現在大多統稱「金庸小說研究」。
當台灣遠流出版社取得金庸小說版權後,隨著台灣解嚴,一直被認定為禁書的金庸小說隨之出版。在1980年,遠流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編的「金學研究叢書」。
「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談金庸的叢書,當時任職《明報》督印人、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吳靄儀亦寫了《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及《金庸小說的情》,楊興安的《金庸筆下世界》。
當金庸小說在中國大陸正式授權出版後,「金庸小說研究」更為熱鬧,除小說內容、人物、歷史背景之外以至武功招式及飲食菜譜等不一而足。比較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別更是研究的重點。現時陳墨和潘國森依然經常評論金庸小說。
⑷ 金庸的所有武俠小說名字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韋小寶七個老婆:沐劍屏、方怡、建寧公主、曾柔、蘇荃、雙兒、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⑸ 金庸小說中出現過的菜加上介紹
?」那少年道:「這種窮地方小酒
店,好東西諒你也弄不出來,就這樣吧,乾果四樣是荔枝、桂圓、蒸棗、銀杏。鮮果你揀時
新的。咸酸要砌香櫻桃和姜絲梅兒,不知這兒買不買到?蜜餞嗎?就是玫瑰金橘、香葯葡
萄、糖霜桃條、梨肉好郎君。」店小二聽他說得十分在行,不由得收起小覷之心。那少年又
道:「下酒菜這里沒有新鮮魚蝦,嗯,就來八個馬馬虎虎的酒菜吧。」店小二問道:「爺們
愛吃甚麼?」少年道:「唉,不說清楚定是不成。八個酒菜是花炊鵪子、炒鴨掌、雞舌羹、
鹿肚釀江瑤、鴛鴦煎牛筋、菊花兔絲、爆獐腿、姜醋金銀蹄子。我只揀你們這兒做得出的來
點,名貴點兒的菜餚嘛,咱們也就免了。」店小二聽得張大了口合不攏來,等他說完,道:
「這八樣菜價錢可不小哪,單是鴨掌和雞舌羹,就得用幾十隻雞鴨。」
上面是《 射鵰》里的黃蓉初遇郭靖時在酒店的一段對話。
還有後面的 玉笛誰家聽落梅 24孔明月橋 和好逑湯 鴛鴦五珍燴 都是些簡單的介紹 具體你可以看下 《射鵰》的第12回 亢龍有悔
⑹ 金庸古龍武俠小說中的美食有哪些
金庸筆下諸位名廚,首推黃蓉黃幫主,重在心思竅妙,原創各色菜式屬於江浙菜的南料北烹風格,口味交融、做工繁復、用料精緻:
洪七公閉了眼辨別滋味,道:「嗯,一條是羊羔坐臀,一條是小豬耳朵,一條是小牛腰子,還有一條……還有一條……」「肉只五種,但豬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一共有幾般變化,我可算不出了。」黃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變化不計,那麼只有二十五變,合五五梅花之數,又因肉條形如笛子,因此這道菜有個名目,叫做『玉笛誰家聽落梅』。」
拿起匙羹舀了兩顆櫻桃,笑道:「這碗荷葉筍尖櫻桃湯好看得緊,有點不捨得吃。」在口中一辨味,「啊」的叫了一聲,奇道:「咦?」又吃了兩顆,又是「啊」的一聲。荷葉之清、筍尖之鮮、櫻桃之甜,那是不必說了,櫻桃核已經剜出,另行嵌了別物,卻嘗不出是甚麼東西。洪七公沉吟道:「這櫻桃之中,嵌的是甚麼物事?」閉了眼睛,口中慢慢辨味,喃喃的道:「是雀兒肉!不是鷓鴣,便是斑鳩,對了,是斑鳩!」……黃蓉仍是搖頭,笑道:「那麼這斑鳩呢?《詩經》第一篇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以這湯叫作『好逑湯』。」其餘如「二十四橋明月夜」等等,不一而足。
便是江南家常菜色和名菜們的描述,如《書劍恩仇錄》:
銀盆中兩只細瓷碗,一碗桂花白木耳百合湯,另一碗是四片糯米嵌糖藕。陳家洛離家十年,日處大漠窮荒之中,這般江南富貴之家的滋味今日重嘗,恍若隔世。《天龍八部》:
茭白蝦仁,龍井茶葉雞丁,無不鮮美爽口
魚蝦肉食之中混以花瓣鮮果,顏色既美,自別有天然清香但統而算之,精則精矣,卻基本是種「君子遠庖廚」的寫法。所有的筆下食辭,除二三處荒郊野外的吃食做法外,統統不寫過程,只以最後吃家口吻點評入戲。引而遁之,以走劇情為上。
所以古龍在後來總是忍不住捉狹地譏諷金大俠筆下的俠客英雄們「不缺錢」,鮮少閑暇時光。
古龍的小說則偏酒好肉,各種酒水大肉構成了他筆下一位位大俠的人生。而且鮮少浪費,也鮮少有主人公吃到身份不恰當的菜色,窮俠客偶爾歇腳,從懷中掏出的也都是硬面餅冷牛肉。
同時,古龍的吃食更多走在街頭巷尾,看過他的散文集《誰來跟我乾杯?》就可知其一二:這家店在一個樓梯口下,店是橫的,寬而不深,店門前有個大鍋,一鍋清湯,幾百牛肉,雜以牛鞭牛筋,爐火常年不熄,湯清幾乎可以見底,味鮮而純,要吃牛肉湯的,堂倌取巨勺舀一勺,取解腕刀割牛肉成片,配以姜絲,佐以辣椒醬酒,好吃。
牛無蛋,若有,則與人之蛋是一樣的蛋了,吃蛋補蛋,牛蛋據說也是男人的大補物,而且很不難吃。不吃辛辣的,可以舍沙茶用蕃茄炒,味道也不錯,只可惜店裡沒冷氣,吃完之後,如洗蒸氣浴,剛添加的新鮮荷爾蒙,十分中也要被蒸掉三分。
若問這家店叫什麼名字,大家都傻了眼,一起嘸牽羊,「無名」者往往反而很有名,也可以算是件很絕的事。正如《碧玉刀》的宋嫂魚一樣,古龍不寫不存在的吃食做法,寫得盡其生活氣息:
宋嫂魚就是醋魚。
魚要活殺的而且要清蒸才是最上品的,蒸熟了之後,才澆上佐料送席,所以送到桌上還是熱氣騰騰,那真是入口就化,又鮮又嫩。
正如成都的「麻婆豆腐」,醋魚叫做宋嫂魚,就因為這種作法是南宋時的一位姓宋的婦人所創始的。
但西湖水淺,三尺以下就是泥淖,魚在湖水裡根本養不大。
而且西湖根本就不準捕魚,在西湖捕魚,攪混了一湖碧水,豈非也就跟花間問道,焚琴煮鶴一樣,是件大煞風景的事。
所以醋魚雖然以西湖為名,卻並不產自西湖,而來自四鄉。
尤其是塘棲鄉,不但梅花美,魚也美。
那裡幾乎是戶戶魚塘,裝魚入城的船,船底是用竹篾編成的,比西湖的畫舫還大,魚在船底,就好像在江水裡一樣。
船到武林門外,在小河埠靠岸,赤著足的魚販子就用木桶挑進城裡去。
木桶里也裝滿了江水,桶上的竹籮里,還裝著一大籮鮮蹦活跳的青殼蝦。
在曙色朦朧的春天早上,幾十個健康快樂的小夥子,挑著他們一天的收獲,踏著青石板路往前走,那景象甚至比醋魚更能令人歡暢。
於是臨湖的酒樓就將這些剛送來的活魚,用大竹籠裝著,沉在湖水裡,等著客人上門。
西湖的酒樓,家家都有醋魚。
定香橋上的花港觀魚,老高庄水閣上的五柳居,都用這種法子賣魚的。楚留香時期,古龍寫的勾味與女子配色相宜:
只見艙門里已伸出一雙纖秀的手來,手裡托個大盤子。盤子里有兩只烤得黃黃的乳鴿,配兩片檸檬,幾片多汁的牛肉,半隻白雞,一條蒸魚,還有一大碗濃濃的蕃茄湯,兩碗臘味飯,一滿杯紫紅的葡萄酒,杯子外凝結水珠,像是已過浸過許久。金庸出身江南望族,一直到了香港也沒有掉過架,往來無白丁,也不大看得起粵菜而偏杭幫菜不細寫;古龍雖然父親是台北市長秘書,但是本身樣貌丑怪身材矮小,一生又偏好煙酒嫖賭,困頓於金錢,上窮碧落下黃泉地都吃了個遍。就像他早年確實是個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小寫手:
「松柏連雲的慕龍庄中,演武廳外四側的長廊下,圍繞著每邊四十四張,四邊一百七十二張,一行首尾相連的大桌,首張桌上,是一隻全羊,次張桌上,是整隻烤獵,第三張桌上,是半隻紅牛,然後是十二隻燒雞,十二隻熏鴨,十二隻肥鵝,四瓶陳年的汾河竹葉青酒,然後又是一隻全羊……往後循環,只聞一片酒肉香氣,隨風四散,幾乎可達西安城外。」《護花鈴》及至有了名望,和各大出版社的社長們也稱兄道弟後:
「綴翠軒里,已擺起桌酒菜,有松江的鱸魚,洋澄湖的活蟹,定海的對蝦,江南的巨龍……這些本來絕不可能在同一時候,同一地方出現的鮮餚,此刻竟同在這桌子上出現了,這簡直像是神話……桌子上果然沒有肉……桌子上也沒什麼金杯玉盞,只是幾件瓷器——自然是精美的瓷器,有的甚至已是漢唐之物。」 《武林外史》可他從來不忘調侃那些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做派:
林太平慢慢地張開眼睛,瞧見燕七手裡的破碗,立刻皺起了眉頭,失聲道:「你們就用這種碗來喝酒?」
他說話的口氣就好象看到有人用鼻子吃飯、用腳拿筷子一樣。」
郭大路道:「不用這種碗喝用什麼喝?」
林太平道:「喝竹葉青就該用翡翠碧玉盞,用這種碗喝簡直糟蹋了好酒。」
郭大路笑道:「我看你還是將就點吧,只要閉起眼睛,破碗和碧玉盞也沒什麼兩樣。」
林太平想了想,道:「這話倒也不錯,但我還是寧可用壇子喝。」
酒壇就在他面前,他居然夏的捧了起來,仰起頭往嘴裡灌。
郭大路在旁邊干看著,看的眼睛都發了直。
直等半壇酒下了肚,林太平才抹了抹嘴,道:「好酒,下酒的菜呢?」
郭大路道:「下酒菜?」
林太平道:「你們喝酒難道不用下酒菜的么?」
郭大路笑道:「這你就不懂了,真正喝酒的人,喝酒都不用菜的。」
林太平又想了想,道:「這話也有道理。」
沒必要給二者分個高下,就像Yol大和張公子在這道題下的評述一樣:
作為一名吃貨,該如何寫好一篇食評?有哪些鍛煉方法?
這只是兩種觀點。
非說誰的美食才是美食,則未免偏頗。
⑺ 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名字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著名作家金庸的代表作。
這部武俠小說應該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
作者聽說金庸小說還是從《天龍八部》開始的。像蕭峰,段譽,阿紫等著名人物就來自這部小說。
這部小說重點描寫了宋朝時期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故事結構波瀾壯闊。
『』天龍八部『』一詞出於佛經用語。大家可以網路一下。
⑻ 金庸小說里的餐廳名錄
還有一家風波庄(有名武俠山莊),也可湊個數。
伴隨著《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曲,傳來這樣的聲音。您可千萬不要以為到了武官門口,這是位於北京東直門簋街的金庸武俠小說主題特色餐廳。這夠特色了吧,還不夠。更特色的是這家店是北京唯一一家不讓點菜的餐廳。
店門口刀劍並立,酒旗迎風。邁進店門,《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曲首先飄入耳際,入口處放著一銅盆水,牆上有告示雲:「凡入本庄俠客均需金盆洗手,重江湖義氣方顯英雄本色。」這里的店主姓畢,他自稱莊主。還有負責傳菜的大堂經理,自稱二莊主。來這里吃飯的人都被稱作大俠,女性自然就是女俠咯。
這里最主要的一個特點是沒有菜單,莊主擺明了:「我們這兒就是看人下菜碟兒!」
莊主畢先生稱,他們這兒是按人均菜價配餐的。人均消費35至45元,但吃什麼可不由客人說了算。食客坐畢,莊主會上來詢問有無忌口,根據食客人數、性別、年齡等特徵,莊主負責親自代為配菜。
⑼ 求金庸武俠小說名稱及排序
1.《越女劍》:公元前五世紀前葉
二.北宋後期
2.《天龍八部》:公元1094年前後
三.南宋中後期
3.《射鵰英雄傳》:公元1206年-1227年(郭母懷胎到鐵木真逝世)
4.《神鵰俠侶》:公元1239年-1260年(楊過出場到蒙哥歸天)
四.元朝末期
5.《倚天屠龍記》:公元1337年-1360年(張三豐90歲到張無忌22歲)
五.明朝
6.《笑傲江湖》:估計是明朝中期
因為有武當派,而且書中官職是明朝的,並且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沒有辮子,還
有在《鹿鼎記》中澄觀老師侄曾想到「前朝有一位令狐沖大俠,以無招勝有招」,
那自然是明朝了
7.《俠客行》:明朝
因為有武當派,並且書中好象沒有什麼民族矛盾,而且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沒有辮子
8.《碧血劍》:公元1634年-1644年(袁承志從10歲到20歲)
六.清朝
9.《鹿鼎記》:公元1670年-1689年
鰲拜死的時候史書上記載為1670年,韋小寶簽訂《尼布楚條約》後歸隱,那是1689年
10.《書劍恩仇錄》:公元1756年前後
因為《飛狐外傳》中趙半山曾對小胡斐說過福康安在十年前被紅花會抓住過
11.《飛狐外傳》:公元1766年-1770年
由《雪山飛狐》推算,從胡斐13歲到17歲
12.《雪山飛狐》:公元1780年3月15日(陰歷)
書上開頭就寫了「這是乾隆四十五年叄月十五」
13.《鴛鴦刀》:清朝
書上倒數第二段寫道「滿清皇帝聽說這雙刀之中,有一個能無敵於天下的大秘密」,
自然是清朝了
14.《連城訣》:清朝
這個沒什麼大道理,因為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有辮子,這可是金庸授權的,而且從
官職、地名上也可以看出是清朝
15.《白馬嘯西風》:清朝
寫的時間
1955年 《書劍恩仇錄》
1956年 《碧血劍》
1957年 《射鵰英雄傳》 本書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
1959年 《神鵰俠侶》 於1959年發表,並刊載了三年。
1959年 《雪山飛狐》
1960年 《飛狐外傳》 寫於1960、61年間
1961年 《鴛鴦刀》
1961年 《白馬嘯西風》
1961年 《倚天屠龍記》
1963年 《連城訣》
1963年 《天龍八部》 於1963年開始連載,寫了四年
1965年 《俠客行》
1967年 《笑傲江湖》
1969年 《鹿鼎記》 於1969年開始連載,1972年刊完
1970年 《越女劍》
1970年 《三十三劍客圖》
⑽ 金庸古龍武俠小說中的你都知道哪些美食
那村女道:「鍾爺、胡爺請坐。」說著到廚下拿出兩副碗筷,跟著托出三菜一湯,兩大碗熱氣騰騰的白米飯。三碗菜是煎豆腐、鮮筍炒豆芽、草菇煮白菜,那湯則是鹹菜豆瓣湯。雖是素菜,卻也香氣撲鼻。年少時看到這一段,再有程靈素這樣的女子,覺得這是天底下最美的美食,」這幾樣小菜簡單素樸,卻洗凈鉛華,淡中見滋味,正與此人相和,讀來格外親切,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