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分析

武俠小說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6-30 21:15:10

⑴ 哪位神人可以幫我分析一下那些武俠小說里在江湖上的人的心理

武俠小說會刻意淡化或者醜化政府,在武俠小說中,政府是作為與自由對立的體制出現的。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是文人的夢幻世界,真正的武人會覺得文人太酸的。掌門等代表了權力的巔峰,在自由社會中,強者為王實際代表了崇權者另一種權力崇拜,權欲也是人的共性。在武俠小說中,崇權者往往也是負面形象出現,一般也沒有好下場,這是由武俠小說的初衷決定的,武俠中一般都追求快意恩仇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簡單粗獷,實際上是對人性真善美的嚮往,對自己善念擴大的幻想。本宮什麼的一是威嚴,二是畸形,一般這么自稱的沒幾個好下場吧?或者心理上有缺陷。修煉是對長生或者力量的追求,這個好理解,或者太好了,當然想多活著,力量大多好,得不到的可以去奪,都是貪欲。江湖是一個半架空的世界,是文人幻想出的理想社會。就像桃花源記一樣,不是人要混江湖,而是人就在江湖,只是你選擇了怎樣的生活方式。有的人想做買賣,有的人想當大俠,有的人要科舉,一個道理。你開始做買賣,就是小說里常出現的人肉背景了,大俠就不說了,科舉你不就成官府了?官府代表管,大俠代表自由,道不同不相為謀,武俠小說就會醜化淡化官府。單獨行動的大俠往往都很窮的,門派一般都有產業。你表達的不甚清楚,歡迎來問。

⑵ 中華武俠小說特點及其文化分析

武俠武俠,講的就是一個俠字。習武是為了行俠仗義,路見不平,管上一管。
武俠小說,也是讓人們看了要學裡面的主角一樣,要有俠義。

⑶ 以金庸武俠小說為例說明如何運用文化研究分析通俗小說

運用文化分析小說,這個說法比較奇怪。
不過對於金庸的小說,從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做出分析,歷史,人文,文學,倫理,等等。
舉例:神鵰俠侶,歷史背景復雜,可以分析小說對實際歷史時間和事件的利用和發散性描述;地域跨度明顯,可以通過對情景的描述分析與人文地理風俗環境的結合和運用,如何利用這些來塑造人物性格和推動事件發展;人物階層復雜,多樣的語言特色如何豐富文學作品;還有其中的人性、道德、倫理觀念,更是這本書中可以濃墨分析的靈魂所在。
現在有很多分析金庸小說的著作,可以先讀一讀。

⑷ 古龍小說分析

電腦硬碟里的,給你了……
我更願意稱古龍為浪子,而不是大俠,我想,古龍也更願意人們這么稱呼他,他可以獨自仗劍在絕嶺長嘯,也可以縱情狂歌,開懷暢飲,醉卧鄉村野店,與山夫野老相雜,他有數不清的知交好友,更不乏紅顏知己,然而,他的內心,紅塵中笑傲一生,留在心裡的卻是孤獨。
他死前最後一句名言,淡淡地說出他對一生的感悟---「我靠一隻筆,得到了一切,連不該有的,我都有了,那就是寂寞。」
正如武俠小說中通常寫的那樣,古龍的一生就是一部長篇傳奇,幼年父母的離異,兩次刻骨銘心的失戀,無異是坎坷人生,但他卻用如神的筆和如神的心,給我們那麼多神奇的故事,他一生都在追求快樂,是那種內心真正的快樂,所以給我們那麼多神奇的故事,他一生都在追求快樂,是那種內心真正的快樂,所以他能寫出『歡樂英雄』,能創造出盲眼卻永遠微笑的花滿樓,有在惡人群中長大卻不泯善良和歡樂的小魚兒,也因為寂寞,所以有白衣如雪的西門吹雪,有寂寞的小李探花,有黑衣黑刀的傅紅雪,還有蕭十一郎。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著什麼,古龍追求到了他自己想要的嗎?無從知曉。但是留給我們的,卻是許多很難隨著時間而逐漸淡漠的形象,也留給我們一個同樣的深思---人,追求的是什麼?這是所有古龍小說中的另一個主題。
因為古龍,我讀出武俠中另一種味道,那不僅僅是對夢境的嚮往,更是對人生的感悟和人性的探索,這是幾乎所有的小說,武俠,或是非武俠,所要力圖展現的,而展現的方式,與其說是由不同的風格決定,不如說是由作者內心決定,有作者的影子。不喜歡古龍的人很大的一個理由是古龍的書中太多的警句,太多象是老生常談似的哲理。而我在想:古龍寫這些話的時候,當不是右手執筆,左手翻著一本『名人語錄』,他自己不是比大多名人更「名」么?那必是個極富意境的場面---一個微胖的人,貌不甚揚,一手握筆,一手有杯,杯是美玉雕成的夜光杯,杯中是美酒,也許是五蒸五釀的波斯葡萄酒,或者是法國的XO,衣襟敞開著,露出一腔的豪氣,這人微蹙著眉,凝思想著,忽地眉毛一挑,落筆如飛瞬間千言成就,然後直起身滿意地嘆口氣,一口喝乾杯中的酒,又是滿意地嘆口氣…這方是古龍。
我無意斷言金古哪個更好,因為我既喜歡金,也喜歡古,也喜歡溫梁,也喜歡陳青雲卧龍生蕭逸陸魚,也喜歡李涼黃易,大多的武俠小說,都能讀出些味道來,朋友說我品味太低不講檔次,也由得他們,難道說還會因為他們的調侃就改來,朋友說我品味太低不講檔次,也由得他們,難道說還會因為他們的調侃就改變了我最大的樂趣不成?更何況金古各擅勝場,二十年過去了,各有所愛的讀者們仍在為這個問題論戰不倦,不由得想到當年香港兩大天皇巨星譚、張之爭,譚詠麟的歌迷與張國榮的歌迷甚至大打出手,『朋友』『水中花』『難舍難分』都是我最喜歡聽的歌,但是『縱橫天下』『英雄本色』(II)也是我最喜歡看的片子,不明白為什麼這么出色的人,為什麼非要弄得一個退出歌壇,一個黯然傷神才好,古語說「文人相輕」,金庸古龍尚未說什麼,倒是讀者群中硝煙彌漫,好在二人一個封筆,一個已去,任憑後人去說吧。
既然想寫寫古龍,自然是單說古龍,但是「同行」的比較是少不了的,倒不是相厚薄彼厚此,但說自己怎麼想怎麼看。

一刀叢中的那首詩
如詩的意境,是古龍小說所追求的。
所以,他用短句,用深富哲理的短句,用極富激情的短句。
所以,也會令讀著這些短句的人,突然,就被激動,連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剛才還平平靜靜地讀著根本不關自己事的小說,一下子血湧上頭,有從椅子上,從躺著的床上跳起來的沖動。也有時候,就那麼讀著讀著,忽然間腦袋「嗡」的一聲,感覺那一句話,好象是說到自己心坎里了。是什麼感覺呢?是心靈乍然間的共鳴。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雖說古龍小說中的人物似乎離現實更遠,但是,當你讀它的時候,會忽然覺得其中的某一段話讓你心中一跳,想:「對啊,我就該這樣做,這句話就是說給我聽的。」特別是當你意氣消沉的時候,當你為某事猶豫躊躇的時候。而讀別的任何武俠小說,有的能深深打動我,讓我合上書仍然會久久地回味其中最動人的情節,甚至產生「要是我是主角,我會如何如何」的感慨,因為深深的共鳴而產生強烈的對書中人物的好惡,但可曾有過感覺能給自己點什麼啟示么?從這點上來說,古龍就是獨一無二的。
古龍試圖用自己的小說,向每個讀它的人,說著什麼,書中那富有哲理的句子,正是他自己對人生對人性的感悟。從古龍的書中,總能讀到給自己啟示的東西,而且,如天外流星,在你根本無法預料的時候,一下子闖進你的腦中。他在用自己的書,和能讀懂自己的心的人交流。
讀金庸,能都出很濃郁的中國古味來,金庸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豐富得如同深隧的大海,你永遠別想知道他有多深,那是一種經歷過很多的滄桑沉積下來的東西,山川河流,風土人物,高冠古者,悲歌豪士,佳人才子,都是極古典的,他用一種經歷世情的眼光,看著這一切,也寫著這一切,表面是俠是武,內里是禪是儒。古龍則是西方式的,宛如一個披甲的武士,來到這布衣長劍的世界,試圖用自己的西洋劍術,打出一片局面。這「西方」,體現在他的語言、他的文風上,體現在他的快刀快劍上,『浣花洗劍錄』中那個日本刀客,也許已經說明了很早古龍心裡就已經有的--「迎風一刀斬」VS中原武功,西方風格VS中國風格--因為,他要求新,求變,追求武俠小說中的另一中全新的風格。刀客最終是敗了,因為摘下西洋的鎧甲,裡面的那個古龍還是中國的。但是,這種風格的震撼力,一如日本刀客對中原武林的震撼力。
我曾親見一個男孩,在讀金庸的小說時流淚,那是『天龍八部』,當蕭峰將雙箭插入自己的胸膛的時候,男孩是我的一個好友,很內向的一個人,容易被感動,另一個完全外向的好友讀完這一段,左手握拳用力在右掌上一捶,長長呼出一口氣說了聲:「他媽的!」他的眼圈竟然也有些發紅。不提女孩,是因為不需要提,和我相識的幾個女孩在喬峰打死阿朱的時候便都被感動得一蹋糊塗。那都是讓人掩卷後久久還沉浸在其中,為別人憂,為別人喜,為別人落淚為別人痴心的文章。從文章上說,是絕妙文章。而古龍的文章,奇怪的很,為何那麼多愛之切的人也那麼多不喜歡的人?我的一個網上好友說:「當我被煩惱折磨的時候,讀古龍小說,讀到某一句話,心底一顫,突然就想通了,這句話在我最失意的時候鼓舞了我,使我重新振作起來。」那句話是什麼話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讀過古龍的人是不是都有同樣的感覺?---讀著讀著,某一句話,突然就如一把鑰他的作品,不但要向我們說明什麼,也希望我們能從中領悟到什麼,不但會有共鳴,更能體會到自己的人生。又如『七種武器』,那是武器么?分明是人性,是勇敢,仇恨,信心,誠實…還有「愛」,它告訴我們人性的力量,讓我們試著去微笑,去努力,去愛。古龍書中常有類似這樣的話:「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失敗。眼淚既不能洗去恥辱,也不能挽回失去的。所以你若真的想改過,就該擦去眼淚,重頭再來。即使你再被擊倒也無妨,只要你活著,就有站起來的一天!」
這樣的話也是令一些不喜歡古龍的人所深詬的,認為是「套話」,但是,還有比這話更能令一個恰好被失敗的痛苦所折磨的人所更能聽得進的嗎?這樣的哲理是作者對人生的深深的體會,而哲理正是積累無數人的經驗和生活所得到的真知灼見,用古龍的文筆風格表現出<<西遊記>>之<<仙履奇緣>>中那一段著名的話---來,讓人深深地被打動。在周星馳主演的一部片子「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再來一次的話,我會跟那個女孩子說我愛她。如果非要把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被這段話感動的人很多很多,而本來是一部喜劇片,也因為這一段話增色不少,成為一部既有可看性又很有深度的片子。奇怪的是,單拿出這樣一段話來看,不過是簡單的甚至是很土氣的情話,為什麼會感動那麼多人?是特有的環境,特有的人物,讓這樣的話發出無比的魅力,古龍小說中也正是如此。人人都可以寫出幾句深富哲理的句子,能寫出一個酷得很的人物,也能用簡短有力的句子創造出類古龍風格的文風,但是,有誰能創造出古龍的人物?古龍人物所包含的很深的內涵?和給自己以感悟和啟示的感覺?模仿古龍的人很多,卻都是一味突出人物的酷,根本無法表現人物內在的很深的「人性」---軟弱,寂寞,無奈,愛。
就彷彿是在復述周星馳的那段名句,卻缺少那個特定的環境襯托,缺少了說這話時那種既義無返顧又痛心地放棄時的復雜的心情,顯得蒼白而老土。
古龍小說多用短句,既有緊湊感,又能一下子突出一個人的鮮明特徵,這一特色,在溫瑞安手上更進一步發展了,但是,語言上的發展並沒有帶著人性刻劃的發展,那更短,更緊,更玄的語言是走向另一個極端,溫瑞安也在求新求變,那是另一種風格了。從內涵上少了些什麼,語言上也缺少了那種緊中有慢,富有節奏,富有詩意的意境。
金文如杜子美詩,一個高冠智者在向你述說著經歷過的人世間悲歡離合。
古文如李太白詩,豪放灑脫縱酒狂歌但求意態飛揚激情與深刻並存。
金文是墨筆山水,大方而凝重,古樸渾厚悠遠,畫中有意,意中有畫。
古文是印象派,抽象的畫面突出的是意境,意在畫外。
金文是古詩詞,格律嚴格,合摺押韻,有美感,有意境。
古文是十四行詩,浪漫激情,同樣不缺節奏與美感。
那別的作家呢?
我同樣喜歡別的武俠作家,梁的小說如工筆人物畫,整齊中規,線條分明,配上一首古意盎然的詞,是掛在家中壁上的上品。司馬翎的鬥智誰能及?宛如獨特的油畫,卧龍生是圓潤的漆畫,溫瑞安是棱鋥的鐵畫,蕭逸是小幅山水畫,李壽民是長卷的潑墨山水,白羽則是一幅織錦綉畫…

二寂寞的滋味

寂寞如雪。
西門吹雪輕輕吹了吹劍上的血,血珠輕輕在空中劃了道弧,落在地上,滲入泥土中,轉眼只剩下淡淡的痕跡。劍,依然如雪般閃亮,映出一張蒼白落寞的臉。
那血,是葉孤城的?還是別人的?不記得有多少次這樣吹下劍上的血珠,甚至那號稱「天外飛仙」「天下第一劍」的白雲城主葉孤城,也只在劍下這一粒血珠。吹雪,明明吹的是血,鮮紅的血。白的是雪,是劍,是如雪的白衣,是如雪的寂寞。(《陸小鳳》?)
寒風呼嘯,路上行人稀稀落落,低矮的路邊小酒肆,李尋歡坐在屋子的一角,一碟菜,一壺酒。
酒菜已經上了很久,李尋歡卻沒有動筷,店主早已懶得注意他了,這樣一個穿著已經泛白的青布長袍,滿面滄桑的人,一定是個見得多了的窮鬼,三文錢,打上二兩燒酒,一碟花生,就是他的美餐。如果說這個窮鬼還有些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他那依然明亮的眼睛,亮得仍然如年輕人,亮得如一弘水。
還有他的手,修長的手指並沒有被歲月刻上痕跡,白皙,柔嫩,如少女的手。
有誰知道,這雙手就是天下最可怕的手?
「小李飛刀,例不虛發!」這雙手,是妙手文章,曾考中過探花的手,是武林中人人尊敬畏懼的手,而如今,這手裡赫然拿著一把小刀。
難道那就是名聞天下的小李飛刀?
手很穩,刀很薄,那手拿著這一把刀,正在一塊木頭上熟練地刻著。顯然已經不知道刻過多少次,刀飛轉,木屑紛飛,很快木頭就變成一個人,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
而那雙明亮的眼中,如蒙上了一層霧,落寞的神色更濃,看著自己雕出來的人像,他竟然象是已經痴了。
風仍在呼嘯,荒村,小店,人聲喧雜,鄰桌過路客們酒興已發,大聲地談論著,而屋角,獨自一個人坐著的,是天下聞名的一個人。
也是天下最寂寞的一個人。(《多情劍客無情劍》)
雪,紅色的雪,你見過嗎?
荒山,小徑。
路已經很久沒有人走了,高及腰部的野草快要掩住小道。
傅紅雪拖著一條腿,撥開草,一拐一拐向前走著。
他的手緊握著刀,黑色的刀,江湖上人人害怕的黑刀,握刀的手,青筋暴出,他額前的長發垂下,遮住了半個臉,那是一張英俊的臉,只是太過慘白,沒有一絲血色,為什麼天下人人都害怕這張臉呢?
他們怕的不是這張臉,而是這個人,是這個人的那把刀,黑色的刀。
他雙眼直視前方,兩眼閃著堅定的光,象是燃著兩團熾烈的火。但是,在火焰的深處,隱隱有一絲茫然。
這世界上,有誰見過紅色的雪?他,出生的時候,就是紅色的雪,鮮血染遍了白雪覆蓋的大地。他,活著就是為了仇恨。誰讓他是白天羽的兒子?荒山苦練,每天拔過多少次那把黑色的刀?一千次?兩千次?他甚至可以感覺到那刀上附著他的靈和血,能感到刀上傳來的脈動。
仇人盡滅,人皆畏懼,這天下第一的刀客,堅定如鐵的目光第一次露出了些許迷惑,他並不是白天羽的親子,白天羽的親生兒子,是天下聞名的小李探花的弟子,是人人敬仰的葉開,而他算什麼呢?離開了仇恨,他還算什麼?他將何去何從?或許,只有想起翠濃來,心中才會浮起一絲暖意來。
路在腳下延伸,這刀客,卻在苦苦搜尋。
他的路,註定是寂寞。(《天涯明月刀》)

暮春三月,羊歡草長;天寒地凍,問誰飼狼?
人心憐羊,狼心獨愴;天心難測,世情如霜。
一聲悠長的嘯聲,滿是蒼涼,那是絕頂上孤傲的狼王在對月問天。
一個同樣的孤傲的人,在月下獨立,問著同樣的問題---人心憐羊,狼心獨愴,天心難測,世情如霜。天真有心么?
難道,他就是那個被人遺棄的狼孩?
或許這世界上,只有狼才是他最忠實最好的朋友,與狼為友的人,豈不是孤獨的人?
他有風四娘一樣的知己,有沈壁君那般的紅顏,但是最了解他的,竟然還是狼,最了解狼的,也只有他,在人世間,他卻如狼般被人追,被人殺。
在同類間,他孤獨得如同曠野中的孤狼。(《蕭十一郎》,我最喜歡的一部,這一段,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宇慧按)

「你知不知道,寂寞的滋味?」
這一首老歌,最合用粗啞的嗓子放聲唱,那蒼涼的氣氛和迴旋的韻味,能感染許許多多的人,那是因為歌,也是因為意。因為人最深刻的本質,就是孤獨,自從離開母親的身體,人就註定了要懷著一份孤獨去行走,朋友如時聚時散的萍飛來飛去,父母親友如霧中的山忽遠忽近,親如妻子也永遠無法觸及你心靈最深處那一扇緊閉的門。
最深的寂寞,是無法道出的寂寞,你可以去感覺,去獨自品味,卻無法三兩良朋一壺濁酒去交流,這寂寞可以用朋友用熱鬧去掩蓋,可以用酒去澆,卻永遠無法沖淡,消去。不信?當你靜夜獨處的時候,當你對月獨斟的時候,悄悄問問你的心靈。
古龍也許比更多的人更能體會這種寂寞,所以,他好酒而狂飲,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手中仍握著杯,所以,他將這份寂寞用筆用心靈寫出來,那是只可意會的,我常想,小李探花,西門吹雪,傅紅雪,蕭十一郎,每個人身上都有古龍自己的最真實的影子,寄託著自己的內心。楚香帥,陸小鳳,也是如此。當他呼朋引伴,大口喝酒,大聲談論的時候,看著神采飛揚的他,你能想到他心裡想的是什麼嗎?
我也想不到。但是我在感覺,用自己的心在感覺。
那還是寂寞。
而這份寂寞,並非是平常人所擁有的。小李探花是天上地下,獨一無二的;西門吹雪就象是在珠峰之頂,人跡全無的地方,冷冷地,漠漠地;傅紅雪十一郎是另樣的;胡鐵花能明白什麼都那麼美滿的香帥醇酒佳人還有何求?這些人都是天下每一個少年敬仰嚮往的人,是天下每一個少女夢中的情人,是每一個好漢贊嘆佩服的英雄。
古龍不是個平常人。
他的心中,何嘗不想著美酒,美人,相識滿天下,萬眾敬仰。
人內心的慾望越多,得不到時越會感到心靈的寂寞,當他得到了這一切,他非但沒有逃開他的心靈,還帶來了更多的東西--空虛與失落。更何況,還有人與生俱來的那種孤獨,也許,這時候最合適的,就是用酒把自己麻醉。
冠蓋滿京華,思(斯)人獨憔悴,對太白是最合適的,對古龍,也是最合適的,莫非,古龍就是五百年一輪回的謫仙?
好在古龍在追求的時候,也在思考,在探索,人的一生究竟在追求什麼?他在分析人性,別人的,也有自己的。他又有一隻如神的妙筆,所以,我們可以讀他,讀他的內心,他的思索,他的---寂寞。
寂寞如雪,潔白,冰冷,你感覺到了嗎?古龍小說中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的,無疑是人性的揭示和友情的描寫,從讀者的感覺來看,對人性的揭示使我們在讀了書之後,心裡總有一種異常的滋味,或是沉甸甸的,或是豁然開朗,或是充滿了希望,或是為人性而沮喪不已,這時候,讀者已經放開了書,但是還是不能走出書中,這就是古龍的高明之處---真實地揭露人的本性。人並不是完美的,從行為上看他(她)有正常行為和反常行為,歸根到底都是心理和內心的影響,若是從強化和深化這種人性的沖突方面來說,古龍絕非任何武俠作家所能比擬的。(這將是我的另一個話題)而最能激動我們,讓我們心裡燃起熊熊熱火的,是友情。
是朋友間那種最真摯、最深邃的友情。
這種友情,已經跨越了時間,空間,超越了敵我,恩仇,也越過了性別,和愛情。
所以上官金虹和李尋歡是最大的死敵,卻也是最了解李尋歡的人,所以胡鐵花雖然總是罵道:「這老臭蟲,為什麼天下的好事都會到他的頭上呢?」卻又甘心為楚留香做一切事情,所以有西門吹雪和陸小鳳,有郭大路和燕七和王動,有謝曉峰和燕十三,還有最具有陽剛之氣的鐵中棠。奇怪的是,在古龍的小說中,深仇死敵間的這種「友情」也非常深刻,也許因為古龍寫的都是最出色的人,所以,高處不勝寒,所以也都是孤獨的人,只有他們的對手,才是與他們處在相同高度的人,能了解他們,值得他們了解,值得他們尊敬。所以古龍說:「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最大的敵人。」記得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時我心中的感觸竟是那麼的強烈,這句話無疑是古龍嘗遍人生滋味後說出的真諦,我深深地感服於古龍的深刻,那決不是簡簡單單一句話所能表達的,所以,當後來有一次,幾個朋友談論的時候,一個交情並不算差的朋友用一種輕視的口吻說:「古龍算什麼,最多不過是說幾句看似好象很有哲理的話,諸如『你最好的朋友是你最可怕的敵人』,『最了解你的人是你最大的敵人』,『如果你試圖想了解一個女人,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等等等等的話,這樣的套話誰不會說?」我竟然從胸中油然而生一股怒氣,用從未在朋友面前露出過的憤怒的神情大聲說道:「你懂得什麼?你給我說兩句這樣的話來看看?你不過是想顯示你自己有見地罷了,其實你根本不懂古龍。」朋友們都用驚訝的目光看著我,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一下子發那麼大的火,後來,我想,也許是因為我正如古龍般將朋友看得特別重,所以常常覺得古龍的話是那麼的深刻,所以,也決不容我的朋友們輕視古龍。我常自覺得古龍不但是我所喜愛的一個作家,更是一個我的朋友,一個已經無法見面,但是卻相知的朋友。想起鄒陽在《獄中上樑孝王書》中寫道:「是故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說的是「有的人一輩子相交,只到頭發都白了,卻還是象陌生的人剛剛認識一樣,根本不了解對方。而有的人只是在路上休息時偶然的相遇,一塊兒坐在路邊臨時搭起遮陽的傘下談了幾句,就象是三生的知交。」這是一種何等的感覺啊,是我心中最嚮往的,讀古龍的書,每每給我這樣的感覺,不知道是人在書中,還是心在書中,是在讀書,還是在用心去感覺書。
古龍在給我們塑造一個朋友的模式,至少,是他自己心中的朋友的模式,那已經超越了朋友的界限,而是一種更深更高的境界。那是一種完全的心靈的默契,是真正的理解,真正的「心心相應」。古龍在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在贊頌這種友情,在激揚這種友情,在讓我們為這種友情而傾心,甚至,為這種真正的友情而不惜放棄所有的世俗的東西,金錢、地位、生命、甚至愛情。
我的心裡不由問自己:「古龍自己是不是就是因為這樣的友情,所以才失去了愛情?」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朋友故
二者皆可拋
在古龍心中,朋友是遠高於愛人的,為了朋友可以隨時將愛情和愛人「暫時」放在一邊,這,決不會是任何一個女子所能忍受的。友情是博大的,而愛情是自私的。
這世界上很多的得失,其實都是由你自己的內心決定的。
這種重友輕妻,仍然是最最古典的中國風格,若是在西方,雖然並沒有多少人能有溫莎公爵一樣萬里江山換美人那樣的大手筆,也沒有多少人能如堂?吉訶德那樣為了一個心目中虛幻的偶像去征戰,但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女神和自己的愛情而決斗,那是一種榮耀和值得驕傲自豪的事情,也是每一個真正的勇士和男子毫不猶豫就會拔劍而出的。崇尚西方風格並且將西方風格大量注入到自己小說中的古龍,到底從骨子裡還是個中國人,而且,是一個古典的中國人,一如他在西方風格的渲染下的那幅古代俠客們的山水世界,劍,是中國的,情,也是中國的。古龍不是一個現代的人,他不屬於這個世界,不屬於這個時代。或許是因為他的浮沉的身世,或者是因為他坎坷的人生,或者是因為他本就有一顆如萍的心。
古龍想重新塑造那種讓人揮灑熱血的友情,他在用洋溢著激情的筆揮灑著自己的心思,人要首先感動自己,然後,才能感動別人,古龍被自己所創造的每一個出色的人物所感動,酣暢地揮動著筆,淋漓地賓士著心。
用他所描述的友情感染每一個人,至少,他是希望喜歡他的人都如他般有那種豪氣和豪放真摯的友情,即使不能從行為上還原古風,至少能從心靈上有。
寫著寫著,忽然腦中浮出阿倫那首老歌來:繁星流動和你同路從不相識開始心接近默默以真摯待人人生如夢朋友如霧難得知心幾經風暴為著我不退半步正是你遙遙晚空點點星光息息相關你我哪怕荊棘鋪滿路替我解開心中的孤單是誰明白我情同兩手一起開心一起悲傷彼此分擔總不分我或你你為了我我為了你共赴患難絕望里緊握你手朋友同樣的感動,同樣的喜愛,就將這作為這一篇結束吧。

還有有一個《字母里的古龍》,很不錯,你搜一下看看……

⑸ 語文作業:分析武俠小說(大概從50時代到現在)

漢代:
《史記》 游俠列傳 刺客 荊苛刺秦皇,專諸,聶政等,
他們只是有武,無俠或者少俠,韓非《五蠹》的話,俠以武犯禁。
所以還不算真正的武俠。
真正的發展
唐代
唐傳奇
《紅線女》 俠與武的(完美)結合
《聶隱娘》 有武,無俠
只是做人的保鏢,展現了一些武功,加點道(仙)術。
《霍小玉傳》 只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只能說有俠,無武。
《昆侖奴》等。
宋代
沒有什麼發展。以文治國,禁武,積弱。
明代
《水滸傳》 章回體,白話文為主,文言文為輔,開始有統一的綽號,一個個的英雄故事集合,與歷史結合。 對後世的武俠小說影響巨大。
清代
《三(七)俠五義》等作品
俠義與公案結合,俠義與愛情結合。
出現觀點,俠以武執法。

近代
以白羽《十二金錢縹》、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俠傳》,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此書帶了很多」仙氣與神話「的奇幻色彩。但文采平平,結構也較為鬆散。)為代表。武俠小說的模式基本成型。

當代自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開始,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

直至金庸的出現,才把武俠小說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騰,文筆俊爽、瀟灑、詼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他的小說既有詩情畫意,柔綺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說直探人生、命運的真諦。在文字的組織與文章的結構上均不輸純文學作品。具體評價我也不多談了,金庸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其贊譽之辭更是連天匝地,車載斗量,不可勝言了。

古龍:他務去陳言,自創新境,內容、風格,多姿多采。

在梁金古三家竟相爭鳴的同時,台灣、香港、內地也涌現出了眾多武俠作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溫瑞安、蕭逸、聶雲嵐等作家。

黃易的出現,算是給已風平浪盡的江湖,又掀起了陣陣波瀾.他自創的玄幻、異俠系列,令讀者耳目一新,久違的武俠情節換一種方式體會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
他的首部武俠小說《破碎虛空》盡管篇幅不長,但黃易的風格已經鮮明的體現了出來.那就是由武道可以體會到生命及宇宙的奧秘。
到《覆雨翻雲》《尋秦記》《大唐雙龍傳》推出後,黃易的風格已經完全形成。他是在傳統的武俠路上融入了玄經易理,神話和科幻的色彩非常濃郁。

⑹ 金庸小說人物分析

首先我要說的是,他說的不對。 我解釋下為什麼:在<鹿鼎記>這個書中,金庸一改往日的俠義精神,與狹隘的民族情結,把一個不會武術的普通人寫的那麼神奇,而天地會卻是一事無成,武功已經不成為武俠小說的主流,這點與老舍的《斷魂槍》是異曲同工的妙處。而康熙最後放掉韋小寶,完全是出於朋友情,兄弟義,與當時社會的形勢共同作用的結果,康熙並沒有把韋小寶當奴才,這都是海大富作為一個「資深太監」奴才思想作祟的結果。 看金庸小說,直到《鹿鼎記》才是筆鋒一轉,由武俠轉為無招的江湖,沒落的江湖,這個妙處必須要領會到。整部小說,不僅沒有了以往抗金,反清,抗蒙等等的狹隘民族情結,反而把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大清國寫的如此國富民強,這是金庸的創新,也是我們必須領悟到的。 所以,我們要看到康熙這個帝王平凡人性的一面,也要看到金庸筆下,一代明主的風采,所以忽略海大富的那句話吧,韋小寶到最後也是康熙的朋友···

⑺ 金庸武俠小說的價值及意義是什麼

個人看法:文學價值,史學價值,藝術價值都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
有意義的地方大概就是 塑造的人物性格 能讓讀者 更懂些人性吧

⑻ 如何分析喜歡讀武俠小說的人

這種人追求浪漫,富於幻想,有很深的英雄情結,總是希望自己某一天能一鳴驚人,出人頭地。他們感情豐富,有時過於細膩,所以常常給人一種缺少男子漢氣的感覺,這使他們很難博得女性的喜歡。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慧眼看透人生》

⑼ 對比分析金庸,梁羽生,古龍小說的特點

以作品內容而論,梁羽生、金庸的武俠小說注重歷史環境表現,依附歷史,從此生發開去,演述出一連串虛構的故事。但從攝用歷史材料來看,兩人又有明顯差別;梁羽生是虛構人物和事件,置入歷史背景中,以此來強化歷史氛圍;金庸則直接取來歷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俠小說,其歷史人物、事件,金庸寫來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亂真。兩者都對歷史進行了再認識、再評價,從作品含有的歷史厚度而論,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層,其寫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龍的小說則根本拋開歷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憑感性筆觸,直探現實人生。古龍的小說不是注重於對歷史的反思、回顧,而是著重在對現實人生的感受。現代人的情感、觀念,使古龍武俠小說意境開闊、深沉。

就小說人物的主流傾向而言,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濃烈,正邪嚴格區分,人物的社會內涵豐富,但人物性格單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俠小說人物性格復雜,具有一種反傳統精神,小說人物亦正亦邪,危步於道德的懸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墜,具有「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的復雜、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復雜、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復雜、矛盾之上,這樣,人性的發掘就有了深刻而廣泛的社會意義。古龍小說最注重的是人性的體驗,他常用細膩的筆觸去描寫人物微妙而復雜的情感,常用生與死、幸福與痛苦這樣尖銳對立的矛盾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高貴獨立的人格,以此來揭示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真諦。在古龍小說中,多寫變態人格,追求外化怪異人物性格的刻畫,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誕、神秘、孤僻、行事固執,自尊心強,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種子。這種情況可能與古龍的身世、心境、經歷有關。

談到小說情節,古龍武俠小說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說有明顯不同。三位大家都善於編織故事,他們的小說情節都十分曲折,構置巧妙,懸念層出不窮,伏線引出千里,環環相扣,此呼彼應。梁羽生武俠小說情節前工後拙,開篇十分吸引人,以後的情節則漸趨平淡,顯得有點才氣不足。金 武俠小說恰恰相反,往往開局平平,隨著情節的展示,人物紛紛涌現,情節盤根錯節,主幹巍峨,枚葉繁茂,寵大縝密的構思,詭異莫測的布局,奇跡聯翩,回環波動,攝魂奪魄,回腸盪氣。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爐火,小說情節猶如爐火上的一壺水,火越燒越旺,水越來越滾。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又不相同。他的小說從頭至尾都跳動著最強的音符,情節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著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計中套計,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變幻莫測。小說情節的發展根本無法預料,驚險頻出,令人喘不過氣來,而全書的縝密無隙又讓人口服心折。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營構的確堪稱一絕。 至於小說武功描寫,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風格。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武功」,虛幻中寫實性很強,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細膩而又逼真,緊張激烈,誇節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備道德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徵著善良、仁慈,既利於攻敵防衛,又有益於修心養性,而邪派武功則非常霸道,歹毒殘忍,意味著邪惡,如修羅陰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漸進,發展緩慢,但根基扎實,邪派武功進展神速,卻容易走火入魔,貽害終身。幾此種種,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單調。比起梁羽生來,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將武功描寫與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和傳統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書畫,九宮八卦,醫道,用毒,皆可化為絕世神功,並將中國傳統的儒、釋、道精神作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還著力描寫人物練功的艱難歷程和堅韌性格,並有聲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禍得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必然寓於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詼諧有趣,在激烈的打鬥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龍的「武功」風格與眾不同,他是以「怪招」取勝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邊城刀聲》中寫葉飛的「飛刀」絕技,「天上地下從來也沒有人知道他的『飛刀』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刀是怎麼發出來的。刀未出手前,誰也想像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應該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絕對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種偉大的精神,就絕不能發出那種足以驚天動地的刀!飛刀!飛刀還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並不是殺氣,但卻比殺氣更令人膽怯。」這里所寫的「飛刀」,已不是一種純粹的武功,而是一種高尚人格,偉大的精神,即葉飛老師李尋歡那種「仁慈、博愛」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古龍的「武功」又強調「攻心為上」,舉凡人物的性情、情緒、脾氣、衣飾、環境,乃至肌肉的顫動、松緊等,都會對武功的發揮產生影響,而高手決戰是不容有絲毫錯誤的,「他們的心情,他們的神態,他們站著的姿勢,都是絕對完美的。」 在這種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間,生死立判。古龍的「武功」還表現出一種境界——禪的境界。它以徹心見性為宗旨,對敵手的體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認識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確地體察敵手武功的弱點。這種忘我境界是一種經過長期訓練後所達到的隨心所欲的自如狀態,在這種忘我狀態中,戰斗者已成為「無意識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為觀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對面的敵人;在這種狀態中,身劍合一,戰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武功的威力,一擊之下,毀滅敵手。正因為古龍「武功」有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風格別具特色:無招無式,簡短有力,重在精神,一擊見效。

古龍小說在語言、技巧上,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獨家風格。梁羽生小說的語言文采飛揚,字里行間透出濃郁的書卷氣,故事中又常常用詩詞歌賦、民歌俗語點綴其間,以創造優美的意境、氣氛,烘託人物的內心世界。他的小說技法以傳統繼承為主,多用章回小說的形式鋪張故事,敘事中有著明顯的說書人的口氣,表現出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騰,文筆俊爽、瀟灑、詼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他的小說既有詩情畫意,柔綺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說直探人生、命運的真諦。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地吸收西方小說的創作技巧,中西結合,使小說結構既精巧、繁復,又謹嚴、完整。古龍小說的語言句式短,句法多變,簡潔、俐落、灑脫。文章隨意揮灑、虎虎有生氣,敘事力避平鋪直敘,行文多跳躍抖動,情節驚險蹊蹺而又不違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說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風度的話,那麼金庸就是博採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樸、慷慨多氣,又詼諧幽默、妙語解頤,揮灑肆縱,多樣統一地開創了一代武林新風,是「武壇」的絕頂人物!至於古龍,則是大膽恣肆,不守成規,逞才離藻,笑傲「江湖」,力求新穎變化而又意蘊深邃的武林怪傑。

⑽ 求1000字左右的金庸武俠小說賞析

在杜南發的訪談錄《長風萬里撼江湖——與金庸一席談》里有幾段被人引用過多次的對話,金庸在里邊提到了兩個很耐人咀嚼的話題:「中國近代新文學的小說,其實是和中國的文學傳統相當脫節的,無論是巴金、茅盾或是魯迅寫的,其實都是用中文寫的外國小說……中國的藝術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有人常問我,為什麼武俠小說會那麼受歡迎?當然其中原因很多,不過,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武俠小說是中國形式的小說,而中國人當然喜歡看中國形式的小說。」「不管是武俠小說還是愛情小說、偵探小說或什麼小說,只要是好的小說就是好的小說,它是用什麼形式表現那完全沒有關系。武俠小說寫得好的,有文學意義的,就是好的小說,其它小說也如此。畢竟,武俠小說中的武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①這是兩個多麼矛盾的話題,但卻同時存在於一個對話錄里,還被許多大師級的人物當成文藝理論一般引用!於是,文學的形式問題便成為了一個焦點,到底該如何看待文學的形式?又該如何理解這兩個話題所傳達的意思呢? 文學形式在某種意義上即寫作傳統,通常包括文學創作中常規手法的體系和與此相連的讀者的視野期待。目前通俗文學作品中的文學形式問題的解決者中的集大成者,恰恰不是別人,而是金庸。 金庸
首先,金庸小說作為武俠小說,它承襲了武俠小說這一文類的特點,即金庸在創作過程中保持了武俠小說復雜的文學、文化、社會、歷史內涵,典型的創作了繁復多變的武俠文學。武俠小說在舊中國小說里是文學流派的一個大的分支,它與傳統小說一樣也是由評話、彈詞、說書等演變而來的。在內容方面,與武俠有關聯的單四大名著中就牽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並沒有多大區別,江湖恩怨、門派斗爭、武林紛爭、男女愛恨、兄弟情義照例還是新派武俠常用的模式和顯揚的主題,它的復雜變化反映在小說的思想上。正如金庸所說:「武俠小說所繼承的,是中國傳統小說的表現形式,就內容而言,武俠小說和《水滸傳》差不了多少,當然寫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形式是中國的形式,是繼承了中國小說的傳統。」②所以,魯迅在寫《中國小說史略》時也得提到《七俠五義》和《兒女英雄傳》,而魯迅若再生,他也必須得提到金庸小說、古龍小說、梁羽生小說。一個真正的思想的巨人在評價文學作品時是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的。 其次,金庸小說襲用了舊小說在行文時夾用詩詞、歌賦、聯句,在回目中使用對聯、詩詞,在語言上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特點。金庸在行文時很會玩「花樣」,像元好問的《摸魚兒》、丘處機的《無俗念》、岳飛的《滿江紅》、李白的《俠客行》等都運用得渾然天成,毫無斧鑿之痕。金庸在回目上為了小說的古典意境所做的裝潢更是心機用盡,他在1978年10月《天龍八部》修訂本的後記中寫道:「曾學柏梁體而寫了四十句古體詩,作為《倚天屠龍記》的回目,在本書中學填了五首詞作回目。」③他還頗費周章的在先祖查慎行的七律中選了五十行對句作為《鹿鼎記》的回目。不過,金庸也在幾本書中沒有堅持這種通俗文學固有的思維慣性,殊為恨事。盡管如此,金庸在回目上的成就還是鶴立雞群,試看《天龍八部》四十一——五十回的回目:「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老鷹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王霸雄圖/血海深仇/盡歸塵土/念枉求美眷/良緣安在/枯井底/污泥處/酒罷問君三語/為誰開/茶花滿路/王孫落魄/怎生消得/楊枝玉霞/敝履榮華/浮雲生死/此身何懼/教單於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這一曲氣吞萬里如虎的《水龍吟》於細微處峰迴路轉,英雄俠義與兒女情長互為映襯,真是「虎嘯龍吟,換巢鸞鳳,劍氣碧煙橫!」④ 再次,金庸小說潛移默化的借鑒了一些中國式的傳統手法,如說書藝術、插科打諢角色的引入、全知敘述和次知敘述的運用、戲劇舞台的架設、假全知狀態下的視覺與心覺的堂皇運用等。如在人物的塑造上,金庸依靠視覺與心覺的運用,半明半暗地描寫人物和事件在客觀視覺中留下的意味深長的空白點,輕易地迷惑住了讀者,加上精細的心理刻畫,終使岳不群成為武俠小說史上最成功的「虛偽家」。又如周伯通、桃谷六仙、岳老三、華山二老等插科打諢一類角色的引入,更令金庸小說錦上添花,對於減低小說的沉悶氣氛大有裨益。李漁的《閑情偶寄》就說了「插科打諢、填詞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歡、智愚共賞,則當全在此處留神。文字佳、情節佳,而科諢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韻士,亦有瞌睡之時。作傳奇者,全要善驅睡魔,睡魔一至,則後乎此者雖有《均天》之樂,《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見不聞,如對尼人作揖,土佛談經矣。」⑤但即使是如此「末技」,也是多少文人夢寐難求的啊! 到了這里,真相才清晰起來:中國形式的寫作傳統處於作品中整體藝術構架中較符合傳統欣賞習慣,較易為大眾所感知的位置,它們較早地隨著說書、評話、彈詞等藝術形式深入民間,成為影響讀者審美心理的重要因素。類型化或程式化的寫作傳統也並不意味著貶義,還有可能是某些藝術形式的重要特徵的中性表述,只有「胸中大有丘壑」的「裝載家」才是最後的贏家。優秀的作家總是會想方設法去豐富作品的內涵和藝術表現手法,如錘煉語言、增添新的類型或亞類型、將中西相形式結合等等。而金庸小說的成功也就在於它大俗大雅,至幻至真,超越俗雅,充分的繼承了中國傳統形式的衣缽,發揚了其武俠小說的特質,成為了20世紀最中國形式的小說。金庸是矛盾的,但這並不一定是缺陷,一個真正意義的作家總是生活在矛盾中並探索著人間百態

熱點內容
無限流長篇小說小推薦 發布:2025-05-20 13:43:35 瀏覽:405
言情小說人物穿著描寫 發布:2025-05-20 13:41:56 瀏覽:195
虐心的警察黑幫類gl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20 13:38:36 瀏覽:320
小說鎮國戰神免費在線閱讀 發布:2025-05-20 13:32:18 瀏覽:700
苗秀麗小說無刪節全文下載 發布:2025-05-20 13:14:59 瀏覽:676
哪些神奇寶貝小說好看的小說 發布:2025-05-20 12:44:47 瀏覽:176
超好看完結言情小說現代重生 發布:2025-05-20 12:44:01 瀏覽:227
聽書候衛東官場筆記5 發布:2025-05-20 12:33:32 瀏覽:972
君王妃聽書 發布:2025-05-20 12:33:27 瀏覽:552
醫類言情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20 12:15:42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