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東武俠小說套路
1. 百家講壇 孔慶東看武俠小說
親,已發送,請注意查收~
——————————
如果沒有收到,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1、郵件可能會被默認為垃圾郵件了~
【解決方法】:請親自己動手,把資源從「垃圾郵件」里解救出來吧~
2、郵箱地址寫錯了~
【解決方法】:請親在追問里更正出正確的郵箱地址~
3、系統出現BUG,導致沒有收到郵件~
【解決方法】:請親繼續追問我,我會在看到的第一時間再次發送~
——————————
如果還有疑問:
請【帶著問題網址】給我回信 or 繼續追問我 ~
——————————
請問解決親的問題了嗎?
如果解決了
分不在多,採納就行 O(∩_∩)O~
2. 孔慶東改編金庸小說,有什麼負面影響么或者給金庸帶來了什麼好處
孔慶東,祖籍山東,系孔子第73代旁系傳人,是北大著名教授錢理群先生的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現代小說與武俠小說,有出色的駕馭語言的本領,其文章不僅生動有趣,而且憤世嫉俗。《北大往事》中的那篇《47樓207》令其文名不脛而走,隨後取名《47樓207》的文集火爆登場,接下來《青樓文化》、《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空山瘋語》本本暢銷,大有一發而不可收之勢。他那種差不多是與生俱來的幽默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在多家電台電視台和多所大專院校設壇講授金庸小說,受到廣泛歡迎。去年10月,更是和魏明倫、張紀中、楊爭光一起與金老先生一起「華山論劍」,江湖人稱「北大醉俠」。
孔慶東遭遇金庸:
遭遇金庸已經快二十年了,金庸已經成了一個有點碎嘴嘮叨的老人,金庸作品改編的影視也越來越俗不可耐。但是我忘不了金庸小說帶給我的感動和我知道的帶給別人的感動。
為了休閑,為了備課,為了研究,我肯定還要許多次打開金庸的小說。我不能預料當我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的時候,面對那些段落,還會不會熱淚盈眶。
「在文學叢林中與金庸狹路相逢」——在文化里,我重點研究文學;在文學里,我重點研究小說和戲劇;近年來附庸風雅,重點研究通俗小說;在通俗小說里,曾經用心研究過武俠小說;而金庸先生早早地埋伏在武俠小說里等待我這個假面伯樂,於是我們就狹路相逢,悲慘遭遇了……
「不讀金庸就等於不懂一半中國文學」——由於迷戀金庸,我開始瘋狂地閱讀武俠。但是幾百部讀下來,大多都忘記了。沒有炒作,沒有指導,甚至沒有正版,是億萬人的閱讀實踐,把金庸的名字銘刻到了人類的文學史上。讀了太多的武俠,我也加入了談俠論劍的行列,而且由同學間談到老師處。我和其他同學,向錢理群這位以嚴肅著稱的導師推薦金庸,我們誇張地說,不讀金庸就等於不懂得一半的中國文學。於是,錢理群老師讀了金庸,後來還寫了研究文章,他和吳曉東著的插圖本文學史第一次列入了金庸的內容。錢老師又鼓勵我們把金庸當成嚴肅文學來讀。於是,我又抱著研究者的態度一遍一遍重讀金庸,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己的淚水……
「鐵石心腸的我一次次被金庸摧垮淚腺」——我是個讀書看戲都很投入的人,標榜「先感性,後理性;先感悟,後研究」。我在小學和中學時代,為《紅燈記》和《高玉寶》流過淚,為《賣花姑娘》和《金姬和銀姬的命運》流過淚,為《雷雨》和《家》流過淚,為《流浪者》和《簡愛》流過淚,為《愛是不能忘記的》和《高山下的花環》流過淚。上大學以後,就不曾再為文學作品而流過淚。我以為自己成熟了,永遠不會再被作家騙去淚水了。像《悲慘世界》《復活》以及轟動一時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都深深打動過我,但是沒有摧垮我的淚腺。然而,我卻一次又一次,被金庸感動了……
——孔慶東
學生感言:
孔教授給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不修邊幅」,可接下來,你一定會被他的幽默所感染。有人戲言孔慶東是「繼錢鍾書以來真正的幽默」和「北大的馬克·吐溫」,幾分誇張,幾分睿智,不凡的經歷和獨特的思考方式給他的文字帶來持續的生命力。調侃人生,以戲謔抵抗世俗,孔慶東的確「文如其人」……
……孔老師帶著我們一同走進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的文學宮殿。從武林盟主、武林革命、小說巨匠三部分分析拉開了序幕,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了當之無愧的小說巨人、20世紀下半葉最著名的作家——金庸先生。同時我也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正義面前,邪惡永遠會被壓倒;在義氣中間,方顯人性本色;在兒女情中,深嘆情感脆弱……我們也許更應該像小說曲折的故事那樣得到生活的考驗、風雨的磨礪,那樣也許我們才更能看清遠航的目標,在迷失中找回真正的自我……
參考資料: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3. 介紹幾本經典套路的武俠小說.
金庸所著的<倚天屠龍記>,其中男主角幾乎完全符合你的要求,非常符合。男主角名叫:張無忌。
父親是:武當七俠至一點張翠山;母親魔教教主之女殷素素。由於張無忌的父母兩派斗爭,兩人不得不在海外荒島生存,後來回中原被人逼死。張無忌從小被人追殺,後來掉下山崖,從猿猴的腹中得到了一本九陰真經,從此練出好武功。
4. 如何寫好武俠小說
說寫武俠很容易,或者說武俠就是靈感,這就錯了!
1, 武俠是小說的一種,是種文學創作;小說是虛構的,但卻來源於現實—現實中的知識,典故、歷史材料、心理感受,所以,要寫好它,同樣要一種積淀;
2, 武俠小說有它的文學史上的地位,也就是說,優秀的武俠小說是嚴謹的創作。華羅庚對武俠的定義是「成年人的童話」,其中的想像有助於科學的思維;人們並沒有因為安徒生寫童話而認為他是幼稚的,所以,對於武俠,要以「大家之作」的地位去對待;要多學習經典的大作!
3, 文學史上,魏晉六朝的志怪志異、唐傳奇、明清的綠林小說,一路發展到當代的武俠;武俠玄幻的思想一直傳承有序;中間每個時期都有絕對的經典作品值得學習。
鑒於以上的認識,我的建議:
1. 多讀經典的作品(參照下面所述),在不斷學習中形成自己的風格—古龍早期也是學習金庸的啊,而且風格相近,兩位也常有切磋,隨後古龍才成自家的面目—離開了繼承,就談不上發揚了!
2. 文學的功底。毫無疑問,武俠作為小說的一種,它的創作需要一定的文字表達和控制能力,一定的文筆、才氣和思想在裡面;好在這些方面都可以培養:中國文學史、古代和現代文學作品選、古代漢語(培養語言精簡的能力、文言和古語的運用在武俠中尤其重要;用語不古,實為武俠大忌!)堅持學習,即使不能速成,也可大器晚成。
3. 古今優秀武俠的吸收。張恨水先生之所以能著作等身,源於他到「17歲半就讀了100多部古典小說」,如果沒有這種毅力,也完成不了長篇巨制的創作。 你可以參考的武俠:(1)魏晉六朝的志怪志異、(2)唐傳奇、(3)明清的綠林小說,如,《七俠五義》《七劍十三俠》等。(4)當代梁羽聲的作品,處於當代早期的「武俠三劍客」之一;梁羽聲後受聘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功力深厚,重歷史和文學的筆調;(5)金庸,經典作品14部,樣樣精彩;(6)古龍,早期學金庸,後成自己的面目,著述很多的;(7)閣下喜歡「中間夾雜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多讀黃易。黃易的《尋秦記》《大唐雙龍傳》等都是不錯的經典;(8)卧龍生、劉殘陽等,至少也比當代的「小混混」強多去了!
4. 對歷史、地理、風俗人情、各派武術的了解。優秀的經典無暇令人百看不厭,其中一個就是糅合了多學科的知識在裡面。可能文筆所至,就摻入了文學、武術、藝術、歷史等知識點,如果對這些不夠精通,小說的可讀性就遜色多了。
5. 武俠要的是有自己的思想和基調,你喜歡「寫得有意思點」,就可以在學識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自我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祝早日成就自己風格!
5. 武俠小說裡面都有什麼套路
江湖中最難惹的有三種人——乞丐、和尚、女人。你若想日子過得太平些,就最好莫要去惹他們,無論是想打加架,還是想喝酒,都最好莫要惹他們。
6. 武俠小說有哪些套路
1.在構思問題上,你可以先作個大概的框架,然後再邊寫邊想。或者你還可以先製作一個人物關系表,寫人物之間的一些關系,(比如:X跟Y是仇人啊,X跟Z是父子啊)這樣的話可以由人物關系著手更容易地把故事寫下去。
2.不用太刻意去理會歷史事件,你看看古龍的小說,他的小說90%以上都沒寫歷史背景,就是寫了也是天馬行空(比如《陸小鳳傳奇》里的皇帝,誰知道他是哪個朝代的哪個皇帝?),如果你真想寫歷史背景但卻又不太懂歷史,可以簡單明了地敘述是哪個朝代發生的就行了。而且小說本就是一個藝術作品,誰管那麼多歷史啊。
3.「各民族文化,什麼兵器啊,葯材啊,巫術啊,佛教啊」關於這些呢你不用知道太多,這些你基本可以依靠於自己的想像(但不要太離譜),詩詞呢你只要掌握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學的一些名言佳句就可以了。
4.技巧方面,你可以先讀一些武俠小說(或看關於武俠的影視作品),多讀多看就自然會有個「度」了,你只要掌握那個「度」就可以了。我再說一個,武功方面呢,不要寫得太誇張,不要寫得太超過人的極限,基本以實打為主(內功和輕功之類的可以寫得稍微誇張點,但也不要超過那個「度」,僅僅是稍微而已)。一個人武功再強,一掌打出去也不可能傷到三、五丈之外的人,不可能說這人可以騰空飛五、六丈之遠(順便說一下,1丈=3.333333米)。所以寫太誇張的話讀者就覺得這是不可信的、不可能的事(畢竟這是在寫武俠小說,而不是玄幻小說)。
5.人名可以按照人的性格或背景起一些簡單有趣的名字,(當然,要是你文采十足,也可以取一些有深意的名字)。至於兵器或武功的名字,你平時多讀多看的基礎上應該可以起一些帥氣的名字。
6.要是文學底子不太理想也沒關系,你只要按照我們平時說話的語氣大膽地去寫就好了,不用太在意去寫一些有韻味的話什麼的。要是語句的韻意太深了,有時候讀者還看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呢。
7. 求孔慶東品評金庸武俠小說的書籍
行嗎?
行的話 我加你
在 q 里 給你
8. 孔慶東說書劍恩仇錄勝過古龍梁羽生所有作品的綜合,有道理嗎
我個人認為完全沒有道理,有一句話必須要說清楚,郭德綱老師曾經說過,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北大教授孔慶東說書劍恩仇錄勝過古龍與梁羽生所有的作品,這只是他個人的看法,而要我來評價的話,書劍恩仇錄其實在金庸老先生一生寫過的15部小說當中,確實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他是金庸老先生第1部武俠小說,但是有一點我們也不能否認,書劍恩仇錄這部小說,無論是在布局人物架構故事性,藝術性方面其實還是跟金庸老先生其他的武俠小說有一定的差距的。、
但是古龍先生的,小李飛刀系列,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又把武俠小說推到了另一個層次之上,古龍先生用西方偵探小說的筆法來描寫自己書中的武俠人物,這是很多人都沒有做到的一點,金庸先生也曾經承認過這一點,如果要拿金庸先生其他的作品做比較的話,那麼古龍先生也許會不如金龍魚先生,但是只拿書劍恩仇錄這一本書做比較,我覺得古龍先生可以完勝。
9. 現在武俠作品的一般套路是什麼大家覺得怎麼寫會俗
從小家破人亡,身負血海深仇,苦練武功長大後找仇家報仇,結果經過什麼機緣巧合愛上仇家的女兒?兒子?之類的...
或者就是從小呆頭呆腦,默默無聞,經過什麼事情以後或者受了什麼刺激以後或者得到什麼武林秘籍以後,突然就變了一個人之類的...
(現在的武俠作品很少沒有不落俗套的了吧,主要就是要看你怎樣在俗套之中想出新花樣咯...
如果是現代武俠的話,基本上會讓人聯想到少林寺啊,和尚之類的吧,畢竟現在沒有人真正會飛...而且現代武俠局限性比較大吧!古代的武俠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發揮的空間很大,因為大家都不知道古代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畢竟沒有人在古代活過啊```)
10. 武俠小說中,有哪些已經被用爛了的套路
武俠小說有好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男主後邊有一眾美女喜歡,又或者女主背後有好多帥哥喜歡,又或者男主都是有逆天的好運氣,總是能得到各種絕跡江湖好多年的武功秘籍,又或者在機緣巧合下習得絕世武功。
還有就是金盆洗手這件事,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金盆洗手的當晚必定是要命喪黃泉的,這似乎是每個武俠小說必須出現的鏡頭,比如說某某鏢局的老闆說以後要金盆洗手了,然後請了江湖上好多人去捧場,那麼這個老闆肯定是活不過今晚的,必遭滅門。
然後就是少林寺裡面主持永遠不是武功最高的那個,當然了長老也不是,武功最高的往往都是那些個不起眼的和尚,比如《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等等,然後就是少林寺的藏經閣在每個武俠小說中都必然要丟書。
每部武俠劇的女主角基本上都會有女扮男裝的戲份,然後被人識破的方法也是驚人的一致,那就是被人打撒了頭發,哇塞居然是個絕世美女,或者是被扯掉鬍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