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石敬瑭的武俠小說
⑴ 求一本傳統武俠小說
步非煙<<武林客棧>>
⑵ 書荒 ~~~求傳統武俠推薦
新武俠:隆慶天下 楊虛白的揮戈系列 九把刀的殺手系列 ,少林第十八銅人 大唐行鏢 大唐乘風錄 小椴的杯雪,遺事系列 時未寒的偷天換日絕頂系列 方白羽的千門系列 王晴川的飛雲驚瀾錄,雁飛殘月天前半部(後面不行)
經典武俠:卧龍生的天馬霜衣,劍無痕,飄花令 梁羽生的天山系列(萍蹤俠影,牧野流星等) 古龍的金劍俠魂系列(失魂引等),情人箭,彩環曲,名劍風流,楚留香,武林外史 金庸小說(除書劍恩仇錄,笑傲江湖)
絕對實踐所得,個個是百里挑一級別的
⑶ 石敬瑭的相關爭議
石敬瑭是中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千百年來一直是「兒皇帝」和「賣國賊」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其實,更客觀公平地來看,在五代亂世,一切僭越亂倫皆已司空見慣,石敬瑭身為沙陀人(西突厥的一支別部),所侍奉過的後唐三姓四任皇帝中,就兩次出現兄弟間反目成仇、興兵奪位的情況,所以於他而言,帝夢心切者不擇手段取之,沒什麼不能接受的。甘願認賊為父確實無恥,但今人指責他「置國家民族的利益於不顧」,也實在是有些要求過高了。
事實上,中原王朝即使是在強盛如漢唐的時代,也都出現過對外族稱臣、和親或納貢的情況。石敬瑭遺臭萬年的重要原因在於他的割讓幽雲十六州之舉,對後世的影響實在太大,在此後至少四百年時間里直接改變了中原王朝的命運,自然不容易被後人忘記。
十六州自東向西包括了今天的天津、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基本上都分布在長城的內(南)側,也即長城這條重要軍事防線背後的戰略支撐點,其中瀛、莫二州已深入到河北腹地數百里。失去了這一片山勢險峻的地區,中原王朝的整個北方就失去了一條阻擊「胡人鐵騎」的天然軍事屏障,南下千里再無險可守,直至黃河岸邊全部是一馬平川,中原從此門戶大開。此後四百年間,對於每一個中原王朝來說,收復幽雲十六州始終是最重要的一個夢想。
北方的政權在獲得了燕雲之地以後,一方面掌握了對中原長驅直入的軍事便利,另一方面,由於燕雲地區的農耕經濟與北國的游牧經濟形成了良性互補,也極大地促進了北國整個的社會發展,也就更成為中原王朝的勁敵。幽雲十六州直到明朝建立時才又重新回到中原國家的版圖。其實在當時,想達到讓契丹出兵相助的目的,只要多送錢物,也是可以實現的。
⑷ 為什麼有人說石敬瑭是歷史上最大的漢奸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人的心是無法揣測的。也許他還在嘲笑你,稱贊你在哪裡。也許下一秒,他會用刀刺你的後背。在中國古代,就出現了這樣的人。起初,他看起來像個牛人,但後來他成了叛徒,甚至出賣了自己的國家。
為了得到契丹的援助,他決定把煙雲十六州和一大筆錢給契丹。契丹人不肯放過這樣好的條件,就出兵幫助石景堂。打贏了這場仗,石兄真的信守諾言,把十六州交給契丹。
從那以後,石景堂一直崇拜契丹。他周圍的人曾經建議他給他錢。他為什麼要屈從於他們?但每次聽到這樣的問題,石景堂都會露出非常難看的表情,不肯回答。石景堂死後,其後裔史崇貴上台執政。
施崇貴和他叔叔很不一樣。他對國家領土的看法非常強硬,這使契丹非常憤怒,並派遣軍隊進攻。然而,契丹人在沒有十六國的阻攔下,像在平原上騎馬一樣,一直戰斗到開封,這使後來的王朝飽受苦難。
⑸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里經常提到的關外具體指的是什麼地方
那要看梁羽生的小說主要內容是哪個朝代,梁羽生是他們那一代那些包括金庸古龍這些武俠作家中古典文學修養最好的,因此他的關外所指一般比較嚴謹。如果是宋代的話,關外一般指雁門關以北的地區,雁門關 位於山西省代縣,在城西北大約40華里的地方,又名「西陘關」。唐末五代,契丹(遼國)崛起於北方,危及內地。後晉石敬瑭向遼國自稱「兒皇帝」,割燕雲十六州與契丹。從此,在山西北部,雁門山就成為了後晉和契丹的分界線,從此以後,特別是宋代,雁門關也成為了中原王朝和少數民族地方政權相對峙的前沿陣地。如果是在明代以後,那關外指的就是山海關以北地區,山海關,又稱「榆關」,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與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地創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據史料記載,山海關自公元1381年建關設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自古即為我國的軍事重鎮。明代末年成為抗擊後金(也就是後來的大清)的重要軍事戰略要地。
⑹ 水滸傳里有石敬瑭這個人物嗎
水滸傳中沒現石敬瑭這個人物。他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年輕時朴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
⑺ 請問有誰知道關於研究金庸小說中那些為情所困的小人物的文章或書籍
天我們來探討一個聽上去似乎很世俗的話題--愛情,不過我們不是直接來談愛情,不是直接就愛情這個問題發一通高屋建瓴的宏論,講什麼山盟海誓、一見鍾情,包括黃昏戀、一夜情,這些我們都不談,我們今天是想藉助一位著名小說家的作品,藉助一個著名的文學大師的眼睛來看這個問題,這個小說家、這個文學家就是金庸。也有一些小說家他善於寫愛情,或者說是習慣於寫愛情,可是他每部作品寫出來的是差不多的。這部作品寫出來一個三角戀,下部作品寫出一個四角戀,故事是差不多的,它是雷同的。而金庸的作品為什麼他能夠保持永久的魅力呢?就在於這些愛情故事,它絕不雷同,一個有一個的特點,一個有一個的樣式,在生活中,分別都有他們的對應結構。所以,我說在一定意義上,金庸小說可以說是愛情的「網路全書」,什麼樣的愛情你都到金庸作品中能找到,不是去找那個武俠人物的愛情,是找我們自己所知道的愛情。在生活中有什麼樣的愛情,可以說金庸作品中就有什麼樣的愛情,它是穿越時間,穿越空間的。
金庸寫愛情的本事非常之大,他往往在一部作品中,就能夠寫出多組、多種愛情,既是多組,又是多種。我們舉一部《飛狐外傳》。《飛狐外傳》裡面就描寫了好幾件刻骨銘心的悲劇戀情,比如說主人公大俠胡斐他和袁紫衣的愛情、他和程靈素的愛情。
《飛狐外傳》是為了展開另一部小說叫《雪山飛狐》,展開它里邊沒有展開的故事。比如說胡斐與袁紫衣是相愛的一對,但是胡斐一路要追殺的這個壞人,恰恰是袁紫衣的生身父親,這個又是一個情與義的沖突。就是你愛這個女孩,兩個人非常相愛,但是她父親是一個大壞蛋,還要不要完成這個為了平民百姓報仇雪恨的任務?最後,這個矛盾使他不能解決,最後他們的愛情沒有成功,沒有結局。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叫程靈素的姑娘,她深深地愛上了胡斐,但是胡斐並不愛她,胡斐一直愛的是袁紫衣,身邊照顧他的是程靈素。但是他發現了之後呢,他就跟她說咱們兩個以兄妹相稱,程靈素就答應了他,兩個人兄妹相稱,等於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等於是把人家路給堵死了,你就是我的妹妹,咱們名分上是兄妹。可是最後,這個程靈素為他而死。程靈素心細如發,非常細心,這樣一個女孩子,最後為了救他,他中了毒,為他吮出毒血,臨死之前給他安排得非常妥當。那一段是非常催人淚下的,很少有人讀到那一段不動情的,所以一般喜歡金庸小說的人不太敢看那一段,最動人的段落往往是不敢看的。
所以《飛狐外傳》雖然是為了補充《雪山飛狐》寫胡斐成長的歷程,但是這幾組愛情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我們再看一個奇絕的愛情人物。
《天龍八部》中有「四大惡人」,「四大惡人」根據他們惡的程度,分別有四個成語,老大就是惡在前,「惡貫滿盈」,老二就是惡排在第二,「無惡不作」,我們講的就是這個「無惡不作」葉二娘。葉二娘在這個小說一開始,這個「四大惡人」一出來的時候,我們首先就覺得這個肯定是個反面人物,四大惡人她排在第二個,多麼凶惡啊!看看她怎麼惡呢?非常讓人厭惡的,不能接受這樣的惡。我們說李莫愁那樣的惡還可以接受,不過是濫殺無辜,梅超風也是濫殺無辜,而且殺的手法很陰毒,不過如此。這個葉二娘是更不能饒恕,她怎麼可惡呢?她到處搶來人家的小孩弄死,她抱著一個嬰兒,從哪兒搶來一個嬰兒,還在那兒假裝哄那孩子,孩子乖啊,孩子乖啊,好像哄這個孩子。但是「四大惡人」中的老三都看不下去了,老三說,你要弄死,你就趕快弄死他,你不要裝腔作勢地來這一套,就是連同樣營壘中的惡人都看不下去,看不下去她這個惡,她一會兒就要把這個孩子想辦法弄死。一個女人這樣兇殘,這樣沒有人性,表面上看起來是不能接受的,但是我們會想,她為什麼會這樣?這樣的人她一定有她的原因。用我們現在的心理學來看,這是變態行為,她有一種強迫症,強迫自己每天要弄死一個孩子,這個是一般的心理醫生很難給她治療的,她一定有巨大的原因。後來讀到小說的後邊,我們才慢慢地明白了,她為什麼這樣變態。因為她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搶走了,剛生下來的孩子,而且是私生子,這個私生子被一個無名的大漢,被一個非常有力的俠客給搶走了。而這個私生子是她跟誰生呢?她的情郎是什麼人呢?她的情郎是江湖中一個德高望重的著名高僧。葉二娘在江湖上很壞,提起來無人不切齒痛恨,她把自己的名聲越搞越壞。可是,她卻始終不肯吐露自己的情人是誰,她不能壞了她情郎的名頭,她一輩子保護著她這個愛人的名譽,不說他是誰。這么壞的一個女人,卻對愛情這么忠貞。讀者一直到了最後才知道,她的情郎原來是赫赫有名的少林寺方丈玄慈,帶頭大哥。
我們知道在武俠小說中,少林寺的地位那是居高無上的。武俠小說中,武功最高的那個人可能不是少林寺的,但是集體武功最高的一定是少林寺。少林寺在武林的地位,就好像北大在高校中的地位一樣。最有學問的那個人可能不是北大的,但是每個學校拿出一百個有學問的人來,北大一定是第一的。少林寺被寫成這么崇高的一個地位,可是金庸經常開少林寺的玩笑,經常寫少林寺這樣的崇高的地方也有一些尷尬事。這個玄慈,如果全面評價人的話,他是一個正義的大俠,是一個大丈夫,為國為民的大丈夫。但是大丈夫難免生活上也有一些風流韻事,大丈夫也是人嘛,所以這個玄慈寫得很復雜,不是一個簡單的好人,也不是壞人,他只是有過這樣一段私情。可是這樣的私情是有損他一個少林寺方丈的形象的,所以他的情人葉二娘終生不肯吐露,保護著他的名譽。後來這個真相大白之後,這個玄慈他勇敢地承擔了自己的過錯,並且最後就死了。他們的兒子就是虛竹,被搶走的那個兒子,後來也在少林寺,他的父親居然不知道,是這個小說中的第三號主人公,虛竹,就是那個一心想做好和尚的虛竹。真相大白之後,原來竟是這樣一個凄婉動人的故事,虛竹長了這么大,第一天見到了自己的父母,而轉瞬之間父母雙雙死去--玄慈他不用自己的武功來護自己的身體,他接受懲罰,最後被打死了,然後葉二娘馬上殉情,因為看見自己的兒子已經長大了--所以虛竹剛見到自己的父母,父母就死了。
由葉二娘的身世,不能不禁想到社會上無數的問題少年,所謂不良少年、不良少女是怎麼形成的?「人之初,性本善」,哪有天生的壞人?哪有天生的少年犯?這些壞人、壞孩子是怎麼產生的?我們對壞孩子是怎麼辦?就是用法律懲罰,我們現在公安局抓到葉二娘這樣的人不用說,槍斃就完了,遇到「嚴打」更沒跑。法律是可以懲罰壞人的,但是法律不能解決壞人產生的根源。社會科學它常常是治標的,只有人文科學它才是治本的。人文科學才要考慮怎麼樣揚善驅惡,起碼它要考慮怎麼樣減少壞人、惡人產生的根源,所以有人說金庸小說寫得很邪,或者說亦正亦邪,或者說正邪難辯。我們的生活本來就是正邪難辯的,我們很難說誰就是絕對的好人、絕對的壞人,或者說好壞不是重要的。我們說一個人好壞不是重要的,而是要把他放在時間和空間的序列中去考察,他之所以好,之所以壞。
我們還是舉《天龍八部》為例。《天龍八部》這個書很多人譽為是金庸小說最偉大的著作,或者說是最偉大的著作之一。這部著作最震撼人心之處,當然就是蕭峰之死,我已經把「蕭峰之死」這一段編進大學語文教材。除了蕭峰之死,蕭峰在追尋自己命運過程中,與幾個女性的情愛關系,也是值得探討的。
首先是蕭峰與阿朱,他跟阿朱之間的情是一種志純的感情,非常純潔的感情,本來也是英雄美人之間的感情,很像郭靖與黃蓉。因為阿朱也是聰明絕頂,而且善於化妝,又心地非常善良,她非常同情蕭峰這樣一個悲苦的命運,他們兩個本來是知音的英雄美人的愛情。蕭峰本來是頂天立地的中國傳統式的英雄,中國傳統英雄得有一個條件,就是不近女色,近女色的就不是英雄。我們看《水滸傳》中寫那麼多英雄,經常有一個條件,說他終日只是打熬筋骨,於女色上卻不十分要緊。這是《水滸傳》常說的一句話,英雄必須女色上不太要緊,每天鍛煉身體,這才是英雄。那麼蕭峰呢,本來也是不近女色的,但是他被阿朱的真情所打動,所以他們兩個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愛情。為了這個愛情,他們有白首之約,有一章叫「塞上牧羊空許約」,他們說辦完了眼前的事,咱們就到塞外去牧羊、打獵,過那自由自在的生活,非常好的理想。可是,命運非常悲苦,就在他們追尋蕭峰大仇人的過程中,阿朱為了,也是為了蕭峰好吧,為了他不受傷害,她覺得蕭峰打不過那個大仇人段正淳,她也不願意段正淳--實際上是她的生身父親--跟蕭峰一決生死,所以她決定,用自己的生命來挽回此事。她就在一個大雨之夜,冒充自己的父親來跟蕭峰來對決,結果被蕭峰不察,因為她會化妝嘛,蕭峰不察,全力地一掌打去,竟然就把阿朱打死了。這個事件、這個情景具有古希臘悲劇一樣的震撼力,就是自己最愛的人竟然死在自己的手下。這個時候我們不禁要問,老天爺到底有沒有眼睛?到底有沒有老天爺呀?所以這個事情是蕭峰終身的傷痛,終身不能去掉的。所以後來他鬱郁寡歡,他後來到遼國當了南院大王,遼國的皇帝看他每天不高興,後來打聽出來,原來他喜歡一個江南的女孩子。哎,兄弟原來是喜歡江南的姑娘啊!將來咱們打下宋朝,有的是江南的女孩,隨便你挑,他不知道他的愛情之深,他不知道他並不是說喜歡江南的漂亮女孩,而是他有這樣一段真正的傷痛的愛情。所以阿朱在臨死之前要求他做什麼,他都一口答應。阿朱讓他做的最重要的一個事是讓他照料自己的妹妹阿紫,所以阿朱死後,蕭峰就照顧她的妹妹阿紫。
而阿紫跟阿朱正相反,她是一個相當壞的女孩,為什麼呢?因為她成長在一個黑社會環境中,她所在的那個星宿派,那樣一個黑社會幫派,是規矩極壞,在那裡邊沒有長幼尊卑,誰的本事大誰就當老大,跟動物園里的猴群一樣的,誰的暴力能力強了之後,你就當猴王,所以每天都是互相打,互相算計,誰最壞,誰生活得最好,是把動物界的進化論完全搬到人類社會中來了,簡單的進化論的一個東西。可是就是阿紫這么壞的一個女孩,她居然也愛上了蕭峰,這一筆寫得非常妙,也就是說一個沒有受過正常教育的壞女孩,一個不良少女,其實她心中仍然有一絲人類本能的善良,善良的底蘊,由於她天天做壞事,每天做壞事,就是跟雷鋒正相反的,一天不做壞事不舒服的。但是她不知道人其實是本性是善的,只要有機會,這個善是可以被誘導出來的。她平時只不過沒有機會誘發自己的善,那麼什麼時候誘發出來呢?她自己也不知道。其實就是在那個雨夜,就是在蕭峰打死阿朱那個大雨之夜,她就躲在橋邊,她親眼看見了蕭峰打死了她的姐姐之後,這個蕭峰是那樣的傷痛,像一個野獸一樣咆哮,天塌地裂般的痛苦,這個時候阿紫才發現,人和人之間原來有這樣好的感情,原來居然有這種東西。她以前從來不知道,她以前,人和人之間就是狼的關系,就是互相吃,忽然發現人和人之間有這樣的關系,一個人打死一個人他哭,就從那一刻開始,她不知不覺心裡就有了蕭峰的形象,她可能就愛上了這個蕭峰。所以她特別希望自己能替代自己死去的姐姐阿朱,我要是阿朱多好,有人這么疼我,有人這么關心我。壞人是這樣的,她不但對別人壞,也沒有人對她好。壞人其實是非常可憐的,她希望有別人對她好,所以有的時候,壞人作惡不過是為了追求憐愛,要引起別人注意。我們看一個小孩,他得不到父母照顧的時候,他有時候故意把渾身弄得很臟,把衣服弄臟,把衣服撕破,回來讓媽媽訓斥他,給他洗澡,等等,他其實通過作惡尋求憐愛。長大的壞人一樣如此,他就是要做一個案子,引起社會重視,然後讓警察訓他一頓,他覺得很舒服。
這個阿紫,希望自己能夠代替自己姐姐阿朱,她自己也莫名其妙。可是我們知道這樣一個女孩,蕭峰怎麼會喜歡她呢?不要說她,就是再有無數的好女人,蕭峰都不會喜歡的。因為他心裡只有一個阿朱,自己不小心打死的這個阿朱,他只會喜歡她一個。何況是阿紫這樣的人,他只不過完成阿朱的遺願照顧她而已,盡自己的責任。阿紫怎麼來獲得蕭峰的感情呢?她缺乏這方面的教育,所以她用了最簡單、愚笨的辦法,比如說她想害死蕭峰。你不是不愛我嘛,我不是得不到你嘛,那我把你打死。我把你打死,我不就得到你了嗎?我抱著你的屍體,你就永遠也離不開我了,我就永遠跟你在一起了。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最後她終於實現了,蕭峰最後自殺。我們知道,《天龍八部》的結尾,蕭峰為了兩個民族之間的和平,用氣壯山河的一死,為兩個民族換來了和平。沒有人能夠殺死他,他自己用一個斷劍插入了自己的心口,自殺了。在他自殺之後,阿紫去抱著他的屍體跳下了懸崖。阿紫她自己的眼睛曾經瞎過,後來又被治好了,被一個痴情的追求她的游坦之,那也是一個情痴,被那個人把自己的眼角膜換給她,把她的眼睛治好了,而到這個時候,她毅然又把自己治好的眼睛挖了出來,拋掉,她仍然願意回到自己原來那個盲目的狀態,她不願意看見這個世界。我們一般人都覺得這個世界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是黑暗的,是丑惡的,我們有時候會誇張那個社會的黑暗面,而在阿紫這樣的一個壞女孩眼中,這世界沒什麼好的,這世界都是壞人壞事,只有她愛的這個英雄是好人,現在她已經得到了他的屍體,抱著他要跳下懸崖,這個眼睛沒有用了,她把眼睛又拋掉,拋給游坦之。所以連她這樣一個壞人都願意離開這個世界,就是她活著的時候,不能得到;死了之後,得到了她仰慕的英雄。這是蕭峰和阿紫的一個關系。
但是這個悲劇還可以繼續挖掘下去。
我們看蕭峰悲劇的產生,好好的一個丐幫幫主,忽然有一天被告知,你不是漢人,由此失去了一切,落下了大奸人、大惡人、不忠不孝等等罪名,一路追殺仇人追殺不到,自己居然把自己的愛人打死,一生悲苦。它的這個原因到底是什麼?最後我們發現,不錯,蕭峰不是漢人,他是契丹人。那是另外一個民族問題,就是說契丹人就不能是英雄嗎?金庸小說用很大的力量批判了大漢族主義,寫了很多漢族的壞人,漢族的混賬,而精心塑造了一系列少數民族的英雄,像蕭峰這樣的英雄,他不是漢人,他是契丹人。可是,雖然是契丹人,假如沒人發現這事,或者發現之後沒有揭露,那麼這個故事就不存在了,蕭峰一輩子就是一個英雄人物,就是丐幫幫主,就是天下武林的領袖。到底誰發現的?為什麼會有這個悲劇?是誰直接促成了蕭峰的命運悲劇呢?這個人叫康敏,就是馬夫人,丐幫副幫主的夫人康敏。這個馬夫人為什麼要迫害蕭峰?她為什麼要揭露這個事,害得他身敗名裂呢?很有意思,又是跟愛情有關。原因很簡單,因為康敏非常美貌、漂亮,所有的男人看見她之後都要驚奇地凝視她一會兒,都要看她,因為長得非常漂亮。只有一個人不看她,這個人就是蕭峰,蕭峰為什麼不看她?也不是蕭峰歧視她,蕭峰因為是英雄,英雄是不看美人的,英雄是不愛美色的。這是我們中國英雄和西方英雄不同的一點,西方英雄是講究什麼不愛江山愛美人,007每次出去有些英雄壯舉都得帶一美女,我們中國英雄是一心貢獻給事業,很少看女人。可是蕭峰不看這個美女,就對這個美女造成了最大的心理傷害,我不知道這個觀念和我們現在流行的觀念是否統一?我們現在如果說看見一個女孩你老盯著她看,人家會告你性騷擾,你不能老看一個女孩。可是在《天龍八部》那個時候,蕭峰這樣一個人就是因為不看,因為少看了美人一眼,居然就禍從天降,她就下決心,好!你是英雄,你不是不看我嗎?不承認我的價值嗎?給你點顏色看看。最後,就把蕭峰一輩子都害掉。所以我有時候開一句玩笑,發一句「謬論」,我說朋友們,當美女在眼前的時候,請你多少看上兩眼吧,免得禍從天降。不要覺得自己太牛,太英雄,假裝看兩眼也可以。蕭峰居然就因為這么一個偶然的原因,導致了一場巨大的災難。這很像當年胡適講的,北京的蝴蝶扇一扇翅膀,紐約那邊就來了一場暴風驟雨,世界的相關性。就是多米諾骨牌,一張倒下,後邊就有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而蕭峰和康敏的這個故事呢,我們看它背後隱藏著一個敘事模式,就是康敏她是馬夫人,她的丈夫馬大元,本來是跟蕭峰是蕭峰的大哥,蕭峰本來應該叫她嫂夫人,蕭峰應該叫這個馬夫人是嫂夫人,所以蕭峰殺康敏這個故事,其實是有原型的。我們如果聯想到《水滸傳》等其他作品的話,就會想到這個故事。有一位研究者,把它概括為「英雄殺嫂」,這是一個很准確的概括。
我們可以讀到很多這樣的故事,這個模式是文學史上屢試不爽的一個成功的模式。我們文學研究,就是要研究模式背後它的文化意義,它說明一些什麼問題。這裡麵包含著很多中國文化的秘密。通過這個過程所完成的英雄形象,最典型的是武松。我們還可以想到《水滸傳》里還有類似的,還有石秀,「拚命三郎」石秀,殺死了楊雄的夫人,也是他的嫂子。《水滸傳》里有兩個類似的女人,一個叫潘金蓮,一個叫潘巧雲,很奇怪,不知道為什麼《水滸傳》里的壞女人都姓潘?不知道作者跟姓潘的女孩有什麼仇?這兩個起的名都姓潘。這個背後包含著一個英雄對於性愛的態度問題。在中國人看來,英雄必須竭力地壓抑個人的慾望,才能完成你的社會責任,才能夠為社會犧牲,而個人慾望,他把它集中在一個美女身上。所謂的「美人禍水論「,美人其實可能沒那麼大能力,沒那麼大價值,但是把它集中她的身上。
而下一個問題就奇怪了,這個美人為什麼一定要是嫂子呢?她是妹妹不行嗎?她為什麼是個嫂子?就是英雄和其他的女人之間可以產生真摯的愛情。我們看蕭峰和阿朱之間的愛情是純潔的,是高尚的,是感人的。可是在中國傳統文學中,這個嫂子是最可疑的,也是最可恨的一個形象,這就值得分析。我們分析這個嫂子是怎麼一回事?嫂子,第一,她是已婚女人,她已經沒有性禁忌了,在性的方面沒有禁忌;第二個,她又是外姓人,嫂子是外姓人。所以我們看到中國古代作品中,對已婚女人的描寫,她的地位都是不太高的。甚至在很多作品中,為了其他的價值,可以毀掉外姓的妻子的價值。這里,就有人類最原始的殘忍埋藏著。
所以有人說金庸的小說是模式化的,它這里也有一個「英雄殺嫂」,武松殺嫂不也是一個模式嗎?其實模式不是缺點,任何作品經過分析都是有模式的。全世界的文學作品,其實就是那麼一百多個模式,誰也逃不掉,關鍵是通過這個模式,你寫出了什麼東西。蕭峰殺掉馬夫人是英雄殺嫂,但是,這個模式他運用得非常地巧妙,它不是像《水滸傳》那樣講的故事,《水滸傳》的故事我們一開始就知道,潘金蓮她怎麼怎麼回事,她不是好人,而在《天龍八部》中我們是到最後才真相大白的,一開始蕭峰被陷害,誰害的?不知道。而最後懲罰馬夫人這一節,最後殺掉她,又不是蕭峰親自用很殘忍的手段去殺掉她的。因為那樣就會毀壞英雄的形象,最後殺掉馬夫人的是另外一個壞女人阿紫,是由阿紫來懲罰她。阿紫挑斷了她的手筋、腳筋,割得她渾身是傷,然後又在她的傷口中倒進了蜜糖水,要引的螞蟻來咬她全身,就說這個女人她是值得痛恨了,但是不是由英雄執行懲罰她的刑罰,而是由另外一個壞女人來做。所以我們看,金庸採取的這個模式,既借鑒了前人的財富,又能夠在當代社會,得到我們當下讀者的接受。所以說模式不等於僵化,模式恰恰為作者提供了創作的舞台,就好像京劇都是有模式的,花臉出來都要畫一個臉,但是關鍵看你唱的是什麼,你唱得好不好,模式不能束縛住人。我們經常做的一個比喻,就叫做「戴著腳鐐跳舞」,戴著腳鐐也能跳舞,關鍵看你跳得好不好。
可以說金庸在愛情這個問題上,所給予讀者的啟迪是說不盡的。所以關於金庸小說中的愛情話題,我們今天就告一段落。在愛情的問題上沒有絕對權威的,講得不對之處,希望各位批評,謝謝大家!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⑻ 求一本很老的武俠小說故事大約發生在五代十國時期。主人公本來是和尚收養的 ,後來出去在樹林里自創了武功
你說的多半應該是《十三太保》
⑼ 石敬瑭是那本書的人物:
石敬瑭是五代後期後晉的開國皇帝,是歷史任務而不是小說人物。
⑽ 石敬瑭的相關史籍
《舊五代史·卷七十五》 《新五代史·卷八·晉本紀第八》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