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評分
❶ 金庸小說的評價
非常好!他的武俠小說我都看完了,都看了好幾遍。金庸可以說是中國武俠小說的先驅了。雖然 梁羽生比金庸先一年寫武俠小說,但其成就顯然沒有金庸高,甚至還在古龍之後。金庸小說是多層次的,能夠覆蓋社會各個讀者層面,平實近人,融合中西文化,博大精深,邏輯嚴密,感情也很豐富。有的人看過現代新武俠後對金庸武俠有微詞,我卻不這樣認為。
❷ 來幾本小說綜合評分4分以上,十幾年書齡了,給幾個推薦
《宰執天下》
第一本是cuslaa連載了730餘萬的網文經典,窮盡歷史文中的所有元素,主角性格堅毅,穿越到了大宋最有意思的時期,這里有著一群廟堂之上的權貴精英,他們不再是主角的陪襯,而是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抱負,有堅持而不迂腐的大宋統治階層。
看到這群人,江湖才真的明白,所謂其它穿越文中的打臉古人的情節是多麼的好笑。這一群站在金字塔頂層的人物,或遺臭萬年,或百世流芳,豈是區區穿越者可以隨意指手畫腳的。這本書貴在真實,無論是行文、人物、構架,還是劇情,推演,都足夠優秀,確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精品網文!
《一世之尊》
這本書出自目前風頭正盛的愛潛水的烏賊之手,作者是少有的創作型網文大神,每次開新書都敢於嘗試新鮮的題材,比如最近的大火的《詭秘之主》,便是蒸汽朋克與克蘇魯的結合。
這本《一世之尊》是其在寫完《奧術神座》大火後開坑的,當時的成績既叫好又叫座,比之奧術更上一層樓,特別是文筆,有了很大的提升。作者的想法一直都是很有新意的,本作前期講述了武俠世界中的故事,中期慢慢轉變成仙俠修真,後期更是各路洪荒大神之間的博弈,這種寫法比單純的套路升級要高明很多。總之,這是一本非常優秀的玄幻作品,真實且好看。
《大道爭鋒》
歷時7年完結的仙俠文大作,文筆上乘,如果啃上幾章,會發現出乎意料的好看,整個仙俠世界架構極為出色。前期三百多章是比較正常的凡人流寫法,直到九州資源爭奪以及飛升之時才漸入佳境,龐大恢弘的設定撲面而來,情節也是精彩紛呈,各種神轉折都是情理之中,堪稱正統仙俠類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江湖在讀這本書時,第一感受便是內容與書名契合度極高,全文都在圍著一個爭字推進,沒有特別套路,也沒有浮誇的情節,整體作品表現力極佳,古風盎然,適合老書蟲閱讀!
《永不解密》
這是年前剛剛完結的一本神作,作者是風卷紅旗。這本書雖然字數不算太多,但是文字著實優秀。作者文筆老辣,擅長群像描寫手法,再加上不俗的創意,讓這本書成為一本名副其實的神作。
故事講述的是主角收到了一封穿越者的來信,然後開始尋找這位神秘人物的蹤跡,過程跌宕起伏,情節引人入勝,當真精彩絕倫。這本書完全有著實體書的水準,作者甚至可以俯視大多數的網文寫手,其講故事的能力實在讓人佩服!江湖感覺這本書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更新,而是把虛假的故事寫的太過真實,反而影響到了作品閱讀效果,實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文藝時代》
作者睡覺會變白的成名之作,最大的優點在於作者擁有過人的筆力,使得作品的閱讀體驗極為舒暢。本書通過主角的奮斗史探討了另一個時空中電影行業,或者說文藝電影的出路。
看完之後,你會發現原來自己錯過了這么多優秀的文藝電影,而在這些電影背後是主角一步步成長的過程,他由一個青澀的小演員,慢慢變成後來的影帝,文中穿插著大量的電影理論知識,讓這一切顯得真實可信。總之,這是一本值得好好靜下心來看的作品,保證不會讓你失望。
❸ 征詢關於金庸武俠小說的評價
金庸的武俠小說注重歷史環境表現,依附歷史,從此生發開去,演述出一連串虛構的故事。直接取來歷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俠小說,其歷史人物、事件,金庸寫來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亂真。
金庸武俠小說人物性格復雜,具有一種反傳統精神,小說人物亦正亦邪,危步於道德的懸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墜,具有「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的復雜、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復雜、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復雜、矛盾之上,這樣,人性的發掘就有了深刻而廣泛的社會意義。
金庸將武功描寫與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和傳統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書畫,九宮八卦,醫道,用毒,皆可化為絕世神功,並將中國傳統的儒、釋、道精神作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騰,文筆俊爽、瀟灑、詼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他的小說既有詩情畫意,柔綺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說直探人生、命運的真諦。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地吸收西方小說的創作技巧,中西結合,使小說結構既精巧、繁復,又謹嚴、完整。
❹ 對武俠小說人物的評價
金庸似酒。古龍如茶。品質優劣,實屬難分。
小的時候看武俠喜歡看金庸,逐漸長大之後,卻更喜歡看古龍的。因為古龍的語言,精煉,唯美。小的時候看不懂,就不喜歡看。
金庸的小說首先在於氣勢。所有的小說都有一種氣勢磅礴,縱橫捭闔的感覺,金庸老先生精通歷史,把每一部小說都貫穿歷史,既寫史又寫人,像他這樣的作者,還真是少見。
金庸的小說其次在於細節描寫,尤其是心理描寫。「聽了XX的話,不由地一怔……」,「XX心裡有不由一甜,卻有怪自己平日嘴拙,竟不知如何表明自己的心……」等等(這些只是我自己想的,有興趣的可以參見《射鵰英雄傳》,本人認為此書的心理描寫絕對精彩!當然,《天龍八部》也不錯)。看的讀者心裡也是頓覺如書中人,與他一同感受。
金庸的小說的武功是一招一式,來不得半點虛假,全都是內力加招數,勝的實實在在,敗的心服口服。個人感覺,金庸的小說實在是適合拍電視劇和電影。
而古龍的小說勝在語言,精簡的不能再精簡,留給讀者的思考餘地甚大。而我喜歡古龍的小說也是由於他的語言,唯美,空靈,像一幅畫,任由讀者自己想像。
「冷月
斷崖
一人
一劍
劍是鋒利的劍
人是冷俊的人。」
短短20個字就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畫面,清冷的月光,孤獨的人,站在斷崖旁。沒有容貌描寫,沒有心理描寫,卻讓讀者生出難以明說的感覺。鋒利的刀刃,就著月光,微微映射出人的模樣,真是一幅絕美的畫面!
「孤城
人影
走過的地方有刀劃過的痕跡
刀是未開刃的刀
卻帶有殺氣」
又是一幅畫面,沒有人,只有刀。其實刀即是人,雖未開刃,卻帶有殺氣。人又是如何,還是沒有描寫,但給人的感覺卻是異常強烈,不會有人去忽視他,沒有人敢直視他。(這兩幅畫面也是自己想的,如有興趣可以參見古龍小說集。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古龍的小說中招式只有一招。殺人即可,不在乎招式,能一招殺人,何必多?一擊即中,不中乃落下風,甚至落敗。
古龍的小說沒有以退為進,只有「不退反進,絕處逢生,」這也是招式;沒有以守為攻,只有「以攻為守」,這也是招式。
古龍的小說中女子都是聰明,美麗,溫柔的。哪怕是要殺你的,也讓你享受到美。但古龍的小說中從來沒有容貌的描寫,只有手,腳。美麗的女子,手和腳也必是美麗的。楚留香最會看美女,不看容貌,只看腳。
個人感覺,古龍的小說實在是適合畫畫的人,或者是喜歡想像的人。
❺ 好看的穿越武俠小說排行榜
好看的穿越武俠小說排行榜:《武林高手在校園》、《武俠BOSS之路》、《神啟者說》、 《武俠之神級捕快》、《武俠世界逍遙行》。
1、《武林高手在校園》
主要講述了時空的錯位讓一代驍將的元神穿越到今生,一場似有預謀的車禍,讓一個普通的大學生的身體被注入了八百年前的靈魂……
5、《武俠世界逍遙行》
簡介:跟小說人物發生感情?沒關系,只要完成系統任務,可以帶到現實的哦!現實太危險,暫時沒能力保護?沒關系,只要完成系統任務,還可以讀檔的哦!
❻ 如何評價武俠小說的優劣
這個問題太過廣泛,覆蓋面太大,建議樓主到網路的武俠帖吧置帖求解。在此僅談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一:文筆是否流暢、故事情節的連貫、布局的完整、人物形象的刻畫、正確的邏輯……這些都是小說創作者必須具備的硬功夫。
二:寫作是作者內心世界對客觀世界的感知,虛構是小說創作的必要,但不可因虛構而意淫,武俠小說中已經創造出太多的「高大全」了。
三:武俠小說中常會涉及到一些歷史背景,對於歷史事件的處理實際是作者歷史觀、價值觀的體現,我個人覺得黃易的小說在這一方面處理欠妥。
四:小說中會體現出作者自身的素養,素養的高低決定小說的優劣
四:中國傳統社會的百姓都有如下幾個夢想,明君夢、清官夢、俠客夢。不得明君而思清官,不得清官則思俠客,最後什麼都指望不上就只有寄希望於武俠小說了。這也是武俠小說出現的原因,從中也可看出人們對武俠小說的期望,所以寫作者在提筆寫作之前必須先反思自己的寫作動機,如果出發點錯了,寫得再好也難入經典之列。
❼ 豆瓣評分8分以上的武俠小說有哪些
劍橋倚天屠龍史 新垣平
英雄無淚 古龍
杯雪·夜雨打金荷 小椴
杯雪·傳杯·秣陵冬 小椴
杯雪·停雲·宗室雙歧 小椴
七夜雪 滄月
香初上舞 藤萍
❽ 如何評價蕭逸的武俠小說
蕭逸的武俠小說創作,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60年代,作者30歲以前發表的《鐵雁霜翎》、《七禽掌》等11部作品。受30年代武俠小說家「情俠」王度廬影響,風格纏綿、哀婉,能見出王度廬《鶴驚昆侖》、《寶劍金釵》等作品的影子。
第二個階段,是70年代,作者40歲以前發表的《昆侖七子》、《塞外伏魔》、《冬眠先生》等作品,試圖從歷史大背景中展現武俠的天地,探索新的創作方法與道路。但仍無法擺脫二叄十年代作家還珠樓主等人的影響,幻想奇異,大寫劍仙御氣,一如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等風貌。
第三個階段,是70年代後期,他「逐漸理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寫作方式」,超越「新藝俠情」、「奇幻仙俠」再口頭走「超技擊俠情派」之路,注重氣氛的營造和人性的沖突,在武力方面尤以運用了現代光學等原理的陣法描寫形成特色。他不大滿意 「新派」的「突破」,是極少數未受古龍影響的作者之一。
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甘十九妹》和《馬鳴風蕭蕭》開始,我便有種覺悟,想將寫作路線趨向有關人性的描寫,闡釋人性中種種的問題。就我個人來說,我並不贊成時下所說的突破,我覺得人性本身就是一個突破,只要作者能夠觀察深刻、闡釋精細、照顧到別人切忽略的層面,那你便隨時都在突破。」(《俠歌——蕭逸先生訪問錄》,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6年版《甘十九妹》附錄)。這一點,使他的武俠小說的獨具特色之處。蕭先生40歲後「逐漸理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寫作方式」。寫出了《甘十九妹》、《無憂公主》、《馬鳴風蕭蕭》、《西風冷畫屏》、《飲馬流花河》等較為優秀的作品。致使「蕭逸」這一名字在大陸、港、台等地具備了一定影響力。
現旅居美國洛杉磯的蕭逸,是金庸、梁羽生、古龍之後的具備通俗聲望的新派武俠小說作者之一。他的武俠小說創作與古龍同時起步於1960年左右,但成名較晚,在古龍之後,早年長期靠與古龍合著,為其他名家代筆等手段提高自己的聲望。蕭逸之成名,與他在港台兩大新派武俠小說基地之外的美國獨開一局不無關系——在美國,他是無人可與之比肩的武俠小說作者,格外容易引人注目。
❾ 個人認為最好的20部武俠小說 大家認為哪部最好
夢渡天機
作者: M先生
簡介:
起床啦!!壞人!!今個兒開學要是遲到的話,老娘非扒了你的皮不可!!如果說有獅吼功,那麼傳說中的獅吼功只能及這聲怒吼的四分之一。最讓人想不到的是這聲怒吼竟然是一位妙齡少女所發出來的,湊近看去妙齡少女一綹靚麗的秀發微微飛舞,細長的柳眉,一雙眼睛流盼嫵媚,秀挺的瑤鼻
❿ 金庸哪部小說受到評價最高如何評價
無疑是天龍八部,天龍八部這部作品無論是從創作年代,寫作目的,以及內容方面,都達到了金庸所有武俠小說的最高高度,它將射鵰三部曲中一直貫穿的民族主義及愛國思想,深化到了各民族的角度進行剖析,不但是漢族,契丹,吐蕃,擺夷包括金人都有著他們的愛國愛族思想,由此,金庸提出了一個千古以來大家一直討論著的問題:「漢人究竟是不是上等民族,難道除了漢人其他人都是夷狄禽獸?」答案當然是不,為了地位,為了權力,長時間以來在中國,各民族之間的戰爭可謂不計其數,所以,金庸就提出了「神武不殺」,宣揚和平,主張民族大同,各文化交融的方針,這不但增強了小說的文學價值,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易換世風的作用,而且天龍八部一書的脈絡結構以及寫作手法,都達到了近代武俠小說的一個巔峰,所以說,天龍八部是金庸武俠小說的巔峰之作 「北喬峰,南慕容」,這就是江湖上盛稱的兩位青年才俊。兩人都有高超的武藝,有著各自的追求。然而,兩人的結局都是悲劇性的。 喬峰有著豪邁豁達的氣質與「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雄氣魄,又有強烈的民族氣節。上至王侯,下至普通的江湖人物,都對他無比尊敬。而為了救阿朱,大戰聚賢庄,更是動人心魄。當智光和尚問他對當年武林人士雁門關大戰契丹的態度時,他說:「但喬某縱然無能,卻也是一個有肝膽、有骨氣的的男兒漢,於這大節大義份上,決不致不辨是非。我大宋受遼狗欺凌,家國之仇,誰不思報?倘若得知這項消息,自當率同本幫弟兄,星夜趕去阻截。」「諸位前輩英風俠烈,喬某敬仰得緊,恨不得早生三十年,得以追隨先賢,共赴義舉,手刃胡虜。」然而,他或許做夢都沒想到,他所敬仰的這次義舉,卻是一次誤殺,並且,殺的是自己全家。他也不會想到,他自己原來就是他所仇恨的胡虜。從此,他踏上自己的悲劇之旅。為了報仇,一掌誤殺了自己的愛侶阿朱;為了對自己民族、君主的忠誠,一劍刺死了自己。「蕭峰大聲道:『陛下,蕭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拾起地下的兩截斷劍,內功運處,雙臂一回,噗的一聲,插入自己的心口。」 一掌使得「塞上牛羊空許願」,親手埋葬了自己的愛情,從此走上了靈魂無法拯救的痛苦深淵;一劍「教單於折箭,六軍辟易」,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掌一劍,成了蕭峰生命中永遠不可言說的傷痛。其悲劇起源於多年前的雁門關大戰,而直接的導火索卻是一個女人的嫉妒。「馬夫人微笑道:『我還想要什麼?喬峰,我惱恨你不屑細細的看我,以致釀成這場禍事,你要我告知那帶頭的大哥的名字,那也不難,只須你將我抱在懷里,好好的瞧我半天。」世間之情事,多種多樣。嫉恨對方,不惜把對方往悲劇的路上牽引,為的竟然就是讓他能抱著自己看一眼。 慕容復為貴族的後代,雖然沒落,但卻依然有著雍容華貴的氣質。為了復國的理想,他能舍棄一切,包括愛情。他心中始終想到的是他父親對他的叮囑:「除了中興大燕,天下更無別般大事,若是為了興復大業,父兄可弒,子弟可殺,至於男女情愛,越加不必放在心上。」盡管在旁人眼裡,他的這種追求是很愚蠢的。正如王語嫣說的:「是的,他是燕國慕容氏的舊王孫。可是已經隔了這幾百年,又何必還念念不忘著祖宗的往事?」他不學中國字,但是也不懂祖宗的鮮卑文。他就那麼固執地一如既往地,為著心中的一個遙遠的夢與理想去追求。即使,到最後,他所有願望在現實中都破滅了,自己也瘋了。在瘋中,他仍然執著地實踐著自己的夢想。這是一個為自己的理想,近似自虐的形象。不能簡單說慕容復是一個貪戀權勢的人。他的所作所為,以及最後的悲慘結局,更多的是自己的一種權力意志的毀滅。他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社會。從表面癥候來講,他與抱著街上走過的一匹老馬痛哭流涕的尼采並無區別,也是一種生命哲學的徹底失敗。 一個為了忠誠,一個為了理想,蕭峰和慕容復都走向了人生的不歸路。他們都不是漢族人,但是他們的骨子裡卻有著根深蒂固的漢族父權思想。或者說,他們都是有著深刻的「戀父」情結。這也是金庸小說男主人公一個普通的特點,一開始都沒有父親。父親在這里只是一種象徵,象徵著一種別無選擇、理所當然的決定與信念。正如慕容復把父親的話當成自己存在的根據一樣。這種尋父可能是去尋找一個具體的父親,也可能是父性遺留下來的某種東西,可能是某種由父性衍生出來的忠君思想等等。胡斐失去了父親,但他延續了父親的相貌與豪情;郭靖沒有父親,他需要完成的是父輩為國為民的事業,楊康拒絕尋父,於是他毀滅了;令狐沖對岳不群的依賴與尊重,也是超過了普通師徒的關系。如此等等。金庸小說中的父性情結可能與香港文化的無根性有關。 在《天龍八部》中,父親更是一種民族身份認同的象徵。喬峰在中原生活三十多年,僅僅因為得知自己父親是契丹人,立場馬上就轉了過來。他對自己最心愛的女人阿朱說:「我父母這血海深仇,豈可不報?我從前不知,竟然不知道,認敵為友,那已是不孝之極,今日如不再去殺了害我父母的正凶,喬某何顏生於天地之間?」這種個人的復仇在江湖世界裡,無可厚非。但馬上把自己過去所有的朋友都認為敵人,直至最後,以身殉「忠」,這中間就有很深的父權思想在作祟。他的立足點是要有顏面生於天地之間。而要有顏面,就是要「孝」和「忠」,至於孝與忠的對象怎樣,暫時是可以不在乎的。因此,他不在乎父親是一個殺孽深重的兇手與陰謀家,也不在乎忠的對象——耶律洪基對他是利用。當他用自殺的方式來表示對民族和君主的忠心,耶律洪基只不過有一陣茫然,接下來,「他搖了搖頭,微微苦笑,拉轉馬頭,從遼軍陣中穿了過去」。他的努力換來了短暫的和平,然而卻用忠義毀了自己。當然,他也是很有俠義的,不願生民塗炭,但並不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英雄。 可以說,蕭峰和慕容復都是這種不加懷疑的父權觀念的忠實奴隸。他們沒有了真正的自己,活在一種觀念之中。蕭峰在阿朱死去之後,命運對他是一種打擊,也未嘗不是一種轉機,因為,他可以從此脫離不可遏制為父復仇的沖動。然而,他很快又轉向了父性的另一面——忠君。慕容復則徹頭徹尾都是為父輩不可實現的遺願所左右。他們無法享受愛情,沒有快樂,除了父性留下的重負。從一個更寬廣的角度來說,他們是在民族沖突的縫隙中不斷地找尋自己,又不斷地迷失了自己的悲劇人物。 相比慕容復,蕭峰畢竟還有自己最心愛的人,也有去塞外隱居的念頭。而慕容復連這一點都沒有。為了當能給他復國機會的西夏駙馬,不惜看著青梅竹馬,深愛著自己的王語嫣自殺。當宮女問他生平在什麼地方最是快樂逍遙的時候,他「突然間張口結舌,答不上來。他一生營營役役,不斷為興復燕國而奔走,可以說從未有過什麼快樂之時。別人瞧他年少英俊,武功高強,名滿天下,江湖上對之無不敬畏,自必志得意滿,但他內心,實在是從來沒有感到真正的快樂過」。快樂是與他無關的。他的快樂存在於他對自己的理想的一種希望。「要我覺得真正的快樂,那是將來,不是過去。」等問到他生平最愛的人叫什麼名字時、「慕容復一怔,沉吟片刻,嘆了口氣,說道:『我沒什麼最愛之人。』」沒有快樂,沒有愛,除了四處奔波,作為一個人,他還能有什麼呢?或許他還有希望。因為,我們分明看到他還坐在海邊的石頭上,享受著他的夢想。 蕭峰的剛烈又何嘗有過真正的快樂呢?先是為了報仇失手打死愛侶,一直沉浸於痛苦之中,後來,又在忠義與民族矛盾之間徘徊,最後沒有一個社會群體是他能融入的。只有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