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俠與義
1. 金庸武俠小說里的情與義
金庸小說里的情、義是比較高端的,與古龍的現實不同,所以才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理想化色彩比較重。
2. 求一個小說名 是武俠小說 主要寫江湖中的情與義 還關繫到一點點兩國戰爭 朝廷紛爭
你是想要小說名吧
感覺可以用你小說里的有名的武器、武功,或者主角的武功、武器為名
主要寫江湖中的情與義 還關繫到一點點兩國戰爭 朝廷紛爭的話叫《××英雄傳》××是主角
或者《××演義》××是兩國之一的名字
希望可以給你一些幫助,望採納
男主的名字的話你是要一個陽剛一點的,還是要文雅一點的。
要是陽剛一點的話可以用的字有旭、龍、新、子、鉞、嘯、刑之類的字;文雅的話可以用風、曉、葉之類的字希望給你幫助
3. 武俠小說的定義是什麼
真正傳統的武俠是部分朝代的,武俠,其實只是講述一個叫做【武林】的地方發生的一些與俠義相關的故事。武林通常還有一個理解,叫做江湖,所以其實江湖紛亂也是武俠的一部分,當然,就如樓上說的那樣,武俠離不開武功。只是傳統的武功,而不是玄幻、神化、魔法和修真仙俠。
金庸是武俠界的泰山北斗,但其實他的書,嚴格來說多半都屬於歷史武俠,因為金老大往往是要藉助特定的歷史背景來表達某些思想,但不可避免的出現篡改歷史或者誤導歷史的嫌疑,而所有的武林高手,總會被朝廷和歷史限制,就連號稱天下無敵的郭靖也會死於亂軍之中。金老大的書中,最純粹的武俠,在我看來是笑傲江湖,個人認為那也是他最好作品,書中沒有朝廷,只有真正的武林。
古龍其實是真正的武俠大師,他的書中,大多數時候沒有朝廷和歷史的限制,就算叫有朝廷,通常也處於管不著武林的狀況,所以古龍的武林更自由更張揚,相對來說是更純粹的武林。
武俠本就是一種理想主義的情懷。若處處為朝廷為歷史所制實在很不爽,相當於失去了理想的翅膀。
推薦幾本比較純粹的武俠
【小李飛刀系列】
【蕭十一郎】
【武林外史】
網路武俠中【極品殺手】不錯,雖然文筆普通,但卻是如今少有的純粹武俠!
4. 武俠小說中的七俠五義指哪幾個
盧方 (飛天鼠)松江陷空島盧家莊盧太公之子,自小生長在漁船上,有爬桿之能,每逢船上 篷索斷落,盧方爬桅結索,動作如猿猴,因此得綽號「飛天鼠」。義薄雲天,為五鼠的老大...
韓彰 (徹地鼠)黃州人氏,行伍出身,擅長挖陷阱造地雷,得名「徹地鼠」,陷空島五義之 一,排行老二,為人十分義氣,願為朋友兩肋插刀...
徐慶 (穿山鼠)山西人氏,鐵匠出身,能探山中十八孔,外號「穿山鼠」,陷空島五義之一,排行老三。以箭法見長,幷擅長醫療,在戰斗中能為各兄弟及時療傷..
蔣平 (翻江鼠)姓蔣名平,字澤長,金陵人氏,擅長游泳,能在水中潛伏數個時辰,並且開 目視物,在水中來去自由,因此得名「翻江鼠」,陷空島五義之一,排行老四...
白玉堂 (錦毛鼠)金華人氏,年少華美,氣宇不凡,好勝心強,行俠作義、面容俊美,文武雙全,一身白衣是他的標志,得綽號"錦毛鼠",是陷空島五義之一,排行老五...
北俠紫髯伯歐陽春
南俠御貓展昭
丁氏雙俠丁兆蘭、丁兆慧
東方俠黑妖狐智化
白面判官柳青
小諸葛沈仲原
5. 金庸武俠小說的價值及意義是什麼
個人看法:文學價值,史學價值,藝術價值都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
有意義的地方大概就是 塑造的人物性格 能讓讀者 更懂些人性吧
6. 對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是如何理解的
金庸的小說對於「俠」的闡述可謂是淋漓盡致,寫出了「俠」的方方面面,寫出了「俠」的偉大同時也闡明了「俠」的局限性。
第一方面
「俠」的偉大
代表人物 郭靖 胡斐 蕭峰
這類頂天立地的俠客們為國為民可以做任何事,並把行俠仗義當做一種事業來對待,在百姓心中和讀者心中的光輝形象無可比擬,充分表明了俠義精神的偉大。
第二方面
「俠」的自由性
代表人物 令狐沖 楊過 張無忌
這類人物在金庸的小說中雖然是主角,但更多的是屬於被配角推著前進的人物,他們生活中放浪不羈,感情上無視正邪之分,不理會社會評價,不拘泥於江湖規矩,凡事但憑隨心所欲,大有「我欲為之便為之」的狂傲成分在其中。這類人物闡述了俠客們的自由狂放,不受拘束的特點。
第三方面
「俠」的局限性
代表人物 袁承志 陳家洛 陳近南
這類人物在金庸的筆下顯得性格比較死板,人物豐滿程度也不夠,他們自認為為國為民,做事「循規蹈矩」(江湖規矩)。凡事都計劃的天衣無縫卻最後都一事無成,而其中與其對立的角色們做事就顯得不擇手段但往往無往不勝,比如袁承志,一身天下無敵的武功和蓋世的豪氣,卻最終被多爾袞利用,落得個與一個並不真心相愛的女人隱居孤島的無奈結局。
陳家洛更是文武雙全,張的更是一表人才,帶領的紅花會原本擁有武力鏟除滿清的實力卻因為並不想用流血的手段而使人民陷入戰亂的愚蠢想法而去幻想去策反乾隆,結果反被乾隆算計,不但喜歡的女人死了,而自己也親手扼殺了完成復漢逐滿的希望。
陳近南更悲催,江湖傳言「為人不識陳近南,稱做英雄也枉然」這樣一句話,可見陳近南在江湖中的地位。但是這個人人品武功樣樣俱佳的一個人物卻從未做成過什麼事,甚至在小說中幾次出手雖然都是占據壓倒性的優勢卻從未真正贏過,不是手下留情就是被人暗算,而相反他的徒弟韋小寶用一些下三濫的手段常常取勝,無論面對多麼詭詐強大的對手甚至是鰲拜和神龍教主這樣的絕對強者也戰無不勝。
通過這幾個人代表人物的失敗和他們的對立的角色相比較,金庸先生充分揭示了現代社會的一些現象,人們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相反一些走後門、背後搞小動作和一些不正當的競爭手段都可以達成目的。這不正是現代社會的一大問題么?金庸通過描寫這些人物揭示了這種社會風氣同時也深刻的意識到了俠客之路有著重大的局限性和缺陷。
以上是本人對金庸武俠小說中俠客的理解。純屬個人見解,望勿噴之。哈哈
希望幫到你了。
7. 和七俠五義有聯系的武俠小說有那些
1、《龍圖公案》
道光年間,著名說唱藝人石玉昆說唱過一個長篇包公故事,名為《龍圖公案》。
2、《龍圖耳錄》
聽到《龍圖公案》的人,將石玉昆唱的部分略去,說的部分記錄下來,題為《龍圖耳錄》。
3、《三俠五義》
後人又將《龍圖耳錄》改編為《三俠五義》。此書經問竹主人、入迷道人先後修訂,光緒五年出版活字本。光緒十五年,俞樾改寫其第一回,更名為《七俠五義》。
二、續書類。主要有:
1、《小五義》
一百二十四回,光緒十六年刊出,題石玉昆撰。故事梗概:嚴查散奉旨上任得知襄陽王謀反,眾俠客為朝廷除害,爭相去探襄陽王所布銅網陣。
2、《續小五義》
一百二十四回,光緒十六年刊出,題石玉昆撰。故事梗概:眾英雄共破銅網陣,又會同官軍圍攻王府,襄陽王由暗道逃遁至寧夏國。破陣諸人,皆得封賞。
大五義
包公案
8. 如何評價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與「俠」
武與俠是技與道的表象,俠是民族大義與江湖道義的精神,是貫穿小說的靈魂所在,是道之所存。武俠小說傳播的是民族大義、江湖正義,其一是關乎國家民族的至高無上的大義,其二是關乎社會秩序、行業自律、家族教化、民間道德的江湖道義,這些都與家族、個人的榮辱、利益和生死息息相關。
要維護民族大義與江湖正義,武藝是最好的手段,是工具,從屬於人的道德。武藝如果從技術層面達到一定高度,能夠上升到道的境界;換言之,如果為大義和正義所用,其境界則會迅速提升。
俠上至高無上的道,武是道的體現;沒有武技,俠只能是空談;沒有俠義精神的武技,則會為惡人所用,淪為惡人的幫凶。武技是基礎的修養,是技術水平的修煉和提升;俠是主導靈魂的精神,是精神層面的修養。在金庸小說中,俠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與佛、道、儒諸家的修養是相通的,濟弱扶傾、濟世救民的宗旨是一致的。由於小說常常處於歷史架空的格局中,沒有了朝代特定的政治影響,俠義這種與個體相宜的精神,更易於操作。
9. 金庸「俠」和「義」的內涵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像郭靖這樣的就是。他和黃蓉放棄了在桃花島的安逸逍遙的生活,到襄陽守城,最後雙雙戰死。而楊過,他一路成長,最後還是沒能成為一個大俠。
而金庸小說里的人物形象,從一開始的「大俠」到楊過這樣的「俠」,到張無忌那裡成了一個優柔寡斷的人,到韋小寶那裡徹底成了完全不會武功、極度顛覆「大俠」形象的人。
「義」字在多部小說里有體現。《倚天》就是專門講兄弟之間的「義」。武當七俠之間的兄弟情義。還有《天龍》里的喬峰三兄弟。
「義」的解釋其實很廣。還有正義公道之意。lz可以慢慢找。另外,可以參考一些人評金庸的書,這些在金庸全集的電子書里都有~~~
10. 如何評價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與「俠」
武與俠是技與道的表象,俠是民族大義與江湖道義的精神,是貫穿小說的靈魂所在,是道之所存。武俠小說傳播的是民族大義、江湖正義,其一是關乎國家民族的至高無上的大義,其二是關乎社會秩序、行業自律、家族教化、民間道德的江湖道義,這些都與家族、個人的榮辱、利益和生死息息相關。
要維護民族大義與江湖正義,武藝是最好的手段,是工具,從屬於人的道德。武藝如果從技術層面達到一定高度,能夠上升到道的境界;換言之,如果為大義和正義所用,其境界則會迅速提升。
俠上至高無上的道,武是道的體現;沒有武技,俠只能是空談;沒有俠義精神的武技,則會為惡人所用,淪為惡人的幫凶。武技是基礎的修養,是技術水平的修煉和提升;俠是主導靈魂的精神,是精神層面的修養。在金庸小說中,俠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與佛、道、儒諸家的修養是相通的,濟弱扶傾、濟世救民的宗旨是一致的。由於小說常常處於歷史架空的格局中,沒有了朝代特定的政治影響,俠義這種與個體相宜的精神,更易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