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火光中寄此身武俠小說
『壹』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貧隨富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我要這首詩詞賞析 謝謝
一、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給人一種超然的豁達之感。「蝸牛角」是形容空間之狹小,雖然人生在世,似乎天高地闊,但從整個宇宙的角度來說,人所能輾轉的空間就像在「蝸牛角」上打轉一般。人生短短幾十年,投入到歷史的河流中,也就如同「石火光」一般短暫,表達出詩人豁達的胸襟。
二、出處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對酒五首》。
三、譯文
人生就像被局促在蝸牛角之中,何必因為無謂的事情而爭執呢?
人之一生就像石頭碰撞發出的丁點兒光亮,轉眼間就逝去了。
人生沒有必要因為一時的貧富而煩惱,且放寬心活得開心一點,
不會在平時開口大笑的人都是痴人。
一、創作背景
此詩出自白居易的《對酒》系列,《對酒》總共五首。白居易的詩歌風格,注重於寫實,而且通俗易懂,有著強調諷喻的傾向。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生於公元772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貳』 「蝸牛角上爭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算得上是千古名句嗎
此乃通俗小說中的常用話
所謂千古名句 1 最起碼得出自千古名人
2 千古流傳,眾人公認
3 名句一般都有特殊的魅力所在,或富含哲理,或構思瑰麗!
『叄』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貧隨富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肆』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貧隨富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是 誰寫的
此是唐人白居易的《對酒》詩。大意是說,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蝸牛角上,空間是那樣的狹窄,還有什麼好爭的呢?人生短暫,就像石頭相撞的那一瞬間所發出的一點火光,人生就這樣過去了。人生不論窮富,不必太過於斤斤計較,應該盡量放寬胸懷,隨時保持心情的愉快,這才是處世之道。
『伍』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此是唐人白居易的《對酒》詩.大意是說,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蝸牛角上,空間是那樣的狹窄,還有什麼好爭的呢?人生短暫,就像石頭相撞的那一瞬間所發出的一點火光,人生就這樣過去了.人生不論窮富,不必太過於斤斤計較,應該盡量放寬胸懷,隨時保持心情的愉快,這才是處世之道.
『陸』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貧隨富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這首詩的白話譯文是: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蝸牛角上,空間是那樣的狹窄,還有什麼好爭的呢?人生短暫,就像石頭相撞的那一瞬間迸發出的一點火光,瞬間就這樣過去了。人生不論貧窮富有,都不必太過於斤斤計較,應該盡量放寬胸懷,保持心情愉快,這才是處事之道。
這首詩是唐開成七年(公元841年,即會昌元年)唐武宗李炎繼位的元旦時,白居易寫的五首七言絕句《對酒》中的第二首。
白居易早年習佛,自號「香山居士」,雖出身貧寒但人生哲學卻是「知足常樂」,因此在他的詩中常表現出一種任運隨緣、悠然自得的情趣,這首詩也不例外。
這首詩是白居易晚年嘗盡人生酸甜苦辣之後的體悟。他悟到在短暫的人生中,應該好好享受生活,而不應費盡心機,捨本逐末,把時間花在爭名逐利上。
蝸牛角,典出《莊子·雜篇·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意思是:有個國家在蝸牛的左角,名字叫觸氏,有個國家在蝸牛的右角,名字叫蠻氏,正相互為爭奪土地而打仗,倒下的屍體數也數不清,追趕打敗的一方花去整整十五天方才撤兵而回。後以「蝸角」比喻微小之地。
(6)石火光中寄此身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白居易(公園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閑適詩和諷喻詩是白居易特別看重的兩類詩作,二者都具有尚實、尚俗、務盡的特點,但在內容和情調上卻很不相同。諷喻詩志在「兼濟」,與社會政治緊相關聯,多寫得意激氣烈;閑適詩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與元九書》),從而表現出淡泊平和、閑逸悠然的情調。
白居易的閑適詩在後代有很大影響,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閑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所表現的那種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閑適」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因與後世文人的心理較為吻合,所以影響更為深遠。
如白居易有「相爭兩蝸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來飲酒七首》其七)、「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對酒五首》其二)的詩句,而「後之使蝸角事悉稽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
『柒』 此生可是無仙骨 石火光中鬧不休
冬日遣懷
清.張問陶
今古茫茫貉一丘,
功名常笑爛羊頭。
戲拈銀筆傳高士,
醉擲金貂上酒樓。
未老已沾秋氣味,
有生如被夢勾留。
此身可是無仙骨,
石火光中鬧不休。
『捌』 石火光中爭何事,蝸牛角上莫認真.什麼意思
意思是:人生都是在電光火石中一下子就度過了,不必在像蝸牛角那麼大的小事兒上認真。
「石火光中爭何事,蝸牛角上莫認真」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歌《對酒五首》。
原文是: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歡喜,不開口笑是痴人。
這首詩化用了莊子中的典故。莊子曾經說過一個寓言:蝸牛有兩個角,一為左足國,一為右足國。兩國間有了爭端,兵戎相見,伏屍千里,血流成河,可是打過來打過去也只是在蝸牛頭頂上那麼大點地方。
白居易借用這個典故勸告世人不要為一點蠅頭小事而追逐名利。
(8)石火光中寄此身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對酒五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七言組詩。這組詩一共五首,五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世事的一些看法,主旨是勸告世人淡泊名利,心胸開闊,不為世俗小事而困擾。其中「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是傳誦廣泛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