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的一些現代知識
A. 寫小說有什麼技巧嗎
小說的開頭是吸引讀者關鍵的地方,前面三個章節特別重要,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在上面。要想寫一篇好的小說,有很多要學習的東西,比如:如何埋伏筆,怎麼寫好金手指,都是需要學習注意的東西,像這些方面17K就做得非常好,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地方,那裡有專門為新人設立的青訓學院,每周幾乎都有關相的培訓,可以學到特別多的東西。新人發展的機會也有很多,樓主可以考慮去那裡發文。滿意請採納哦。
B. 小說知識有哪些怎樣寫小說
特點要素
六個特點
(1) 視角獨到,以小見大
(2) 人物形象,個性鮮明
(3) 心靈刻畫,入木三分
(4) 情節安排,匠心獨運
(5) 環境描寫,烘雲托月
(6) 虛構寫實,相輔相成
三個要素
小說的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側面描寫通常以他人或事物來反映該人物,又叫側面烘托。小說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為模特兒,綜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跡,如魯迅所說:「人物的模特兒,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任何一部優秀的小說,總有使人難忘的典型人物。人們可以通過這些藝術典型的鏡子,看到、理解許多人的面目。
(2)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的一般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故事情節來源於生活,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終,有起有伏,並有一定發展過程的,因而小說情節的展開,也是有段落,有過程的。這個過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還有序幕和尾聲。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決定於作者的藝術構思,並不一定按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有時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時也可顛倒或交錯。
(3)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一部好的小說就總能讓人身臨其境,而不像科學報告那樣枯燥。作者總是能以優美的文筆、生動的描寫和不可思議的想像把這個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讀者的腦海里。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作用是渲染故事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暗示社會環境、深化作品主題。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等作描寫,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交代人物的社會關系、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寫作技巧
矛盾與起伏跌宕
矛盾通過製造起伏跌宕的劇情,推動故事發展。
矛盾分為兩種,第一種,慾望與現實的矛盾,實現慾望的過程是劇情「起伏」的階段,既上升階段,第二種,擁有與失去的矛盾,失去的過程是劇情「跌宕」的階段,既下降階段。當然,故事除了「起伏跌宕」的階段之外,還有「平」的階段,就是平靜的生活,矛盾程度很低的生活。
伏筆與巧合
伏筆為以後的劇情做鋪墊,製造一個「原因」,目的是為了產生以後的「結果」
巧合多了,會讓讀者覺得故事很假,所以盡量少用巧合,應該讓故事按照因果關系發展,形成一條合理的因果鏈,而關鍵就是用伏筆,伏筆為原因,伏筆產生的劇情為結果。巧合多了,說明伏筆埋的少了,因為當初忘埋伏筆,所以有些特定的劇情不能以因果的方式出現,只能以巧合的方式出現。
技巧:巧合如果是伏筆,讀者就不會看作是巧合,那麼伏筆產生的結果雖然是由巧合引起的,但是讀者感覺不到是巧合,而感覺的是伏筆產生的因果關系。這樣多個巧合以伏筆的形式存在,而不以結果的形式存在,就感覺故事中的巧合少了很多。
幽默和有意思的元素
幽默、有意思的元素,都是故事中吸引人的地方。在《大話西遊》中,人物的幽默很吸引我們,而且裡面很多有意思的元素也很吸引我們,例如:月光寶盒。要多為人物製造幽默、多為故事製造有意思的元素。
永恆的主題
雖然現代小說、古典小說和科幻小說的差異很大,但是都有著永恆不變的主題,那就是美好、愛與被愛。
混合與溶合
混合和溶合不同,混合是相反的事物的獨立共存,而溶合是相反的事物的相互消減和相互中和。好比等量的紅沙子和藍沙子混合,成為紅藍交織的沙子,而等量的紅油漆和藍油漆溶合,則成為紫色的油漆,原來的紅油漆和藍油漆都不存在了。
用混合和溶合的原理,介紹小說人物的塑造:
人物設計太單純,則缺少成熟,人物設計的太成熟,則缺少單純,應將單純和成熟混合在一起,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該單純的方面就單純,該成熟的方面就成熟,單純和成熟並不相互消減,而是共存的,如果改為溶合,那麼人物既不是很成熟,也不是很單純,而是介於單純和成熟之間的程度,所以溶合塑造的人物沒有混合塑造的人物有魅力。
人物的思想太順著情感,則缺少邏輯思維,人物的思想太順著邏輯思維,則缺少情感,應將順著情感和順著邏輯思維混合,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該順著情感的方面,就順著情感,該順著邏輯思維的方面,就順著邏輯思維。
人們常說走極端不好,適中最好,而有些時候,只走一個極端不好,兩個相反的極端都走了,可能比適中更好。
相似與互補
小說中,情侶之間有相似型,也有互補型,最好的人物塑造方法是該相似的方面相似,該互補的方面互補,例如:情侶之間,美好和善良是相似的,而一些為人處事的方式是互補的。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影子人格,每個人都身具「顯性」與「隱性」的人格,每人除了表現外在眾人所見之「顯性人格」外,還有個正好相反,潛躲心底的「隱性人格」,也就是「影子人格」。心理學家認為,造成情人間強烈吸引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追尋完整的自我,因為和擁有自己「影子人格」的人相戀能夠促成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類別劃分
篇幅長短
微型小說 (數百至幾千字)
比短篇更短的小說完全符合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忙碌的人們的閱讀習慣,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人們為這類的小說賦予一個新名詞和新定義。例如極短篇、精短小說、超短篇小說、微信息小說、一分鍾小說、一袋煙小說、袖珍小說、焦點小說、瞳孔小說、拇指小說、迷你小說等,族繁不及備載,連專門的文學研究者也很難如數家珍分敘其定義,一般人更容易混淆,故總論之。一般認為小小說的篇幅應在兩千字以下。因為題材常是生活經驗的片段,因此可以是有頭無尾、有尾無頭、甚至無頭無尾。高潮放在結尾,高潮一出馬上完結,營造餘音繞梁的意境。由於比短篇更短,字句也需要更加精練,題材能見微知著者為佳。一個意外的結局雖然能吸引眼球,但文章短還是要有伏筆呼應,甚至比起給予讀者意外、應該更重視能否帶給讀者感動。
短篇小說 (幾千至三萬字)
一般認為,篇幅在幾千到兩萬多字的小說會被劃歸短篇小說。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謂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時,也就是減少角色、縮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動的時間。另外,雖然它們時常惜墨如金,但一般認為短篇小說仍應符合小說的原始定義、也就是對細節有足夠的刻劃,絕非長篇故事的節略或綱要。所有小說基礎,其發展初期並無長短之分,隨時代而區分。今短篇小說多要求文筆洗練,且受西洋三一定律一時一地一物觀念影響,使其更生動詳實但也限制其發展。
中篇小說(三萬至六萬字)
一般認為,篇幅在三萬字至六萬字之間的小說。也有少數十幾萬字也被算作中篇而不歸於長篇,這取決於文章內容的豐富度。其容量大小、篇幅長短、人物多寡、情節繁簡等均介於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之間,通常只是截取主人公一個時期或某一段生活的典型事件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某個方面,故事情節完整。線索比較單一,矛盾斗爭不如長篇小說復雜,人物較少。所以,相比於長篇,中篇小說比較容易把握,也更容易成功。因為對於初涉創作領域的人而言,寫作長篇易陷入多數的情節造成凌亂難收的困境,而寫作短篇不是轉折太少而單調、就是轉折太多卻顯得擁擠。這時考慮將原本的構想修改中篇是一個廣受推薦的建議。
長篇小說(六萬字或十萬字以上)
一般認為,字數在六萬或十萬以上的為長篇小說,還可細分為小長篇(一般六萬到十萬字),中長篇(一般十幾萬到三五十萬字),超長篇(一般超過百萬字)。如果作者打算表現人生中常見的錯綜復雜關系,則必須使用這么大的篇幅。通常就算是筆調輕松的長篇小說,也會有一個內里的嚴肅主題,否則很容易陷入無組織或是零亂。初涉者在寫作長篇時最需注意全局對主題的呼應、結構的嚴密性,以及避免重復矛盾或缺漏。
註:篇幅長短並非明文規定,但按照情節內容豐富度可能會把部分字數多的劃入字數少的類別,例如某些十幾萬二三十萬字的小說會因為內容太過不緊湊而被歸入中篇小說,而某些僅有六萬多字讓人覺得篇幅過短的小說會因為內容情節十分緊湊而歸為小長篇。
內容題材
分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傳奇傳記小說,推理小說,懸疑小說,歷史小說,軍事小說,科幻小說,網游小說,玄幻小說,(現代)修真小說、軍事歷史小說、架空歷史小說,穿越小說,魔幻小說,YY小說,耽美小說,黑道小說,同人小說,輕小說、校園小說等 。
武俠小說
也有叫武打小說,金庸為代表,可看做男性言情和勵志小說。民國時期,尤其是五四以來,舶來文化的沖擊,中國小說發展出現多元化,代表性人物有「魯郭茅巴老曹」六大家,以及鴛鴦蝴蝶派;1930李壽民開始在天津的《天風報》連載,一長篇武俠小說《蜀山劍俠傳》並以還珠樓主為筆名。自此東南亞颳起了一股武俠風,在金庸手中發展到了巔峰。
恐怖小說
包含盜墓、鬼故事,靈異故事,以情節或者語言以達到讓讀者恐慌的目的。
言情小說
包括很多,如後宮文,穿越文,都市文,青春校園文等,以描述戀愛感情為主題。
推理小說
推理小說是指在故事的描述過程中帶有足夠的線索讓讀者可以推理出結局,也可以不加推理由小說中的「偵探」來推導出結局的小說。
懸疑小說
懸疑和推理的區別在於,推理小說會描述足夠的線索用以推斷出結果,而懸疑小說則是遮掩各種關鍵線索,最後引導讀者進入一個出乎意料的結局。
註:一般認為,懸疑小說與推理小說均源自於犯罪小說在發展中的變化,而脫離產生的兩種不同類型小說。推理小說與偵探小說區別並不顯著,可歸為一類。廣義上的懸疑小說包括恐怖小說(恐怖懸疑)、靈異小說(靈異懸疑)、探險小說(探險懸疑)等等類型。
歷史小說
歷史小說通常與軍事小說不分家,嚴格說歷史小說主要是以史實記錄為藍本,重新記述刻畫歷史人物和事件。網路上出現的歷史小說大多是使用中國古代歷史為背景的穿越類小說。
軍事小說
軍事戰爭為主題
科幻小說
是根據現有的科學理論進行幻想的小說,並非憑空捏造
網游小說
新時代的產物,源於網路游戲
玄幻小說
和科幻小說有很大區別,很多都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大多更具東方特徵
冶艷小說
類似於言情小說
歷史小說
大陸新派小說,以架空歷史為特徵
穿越小說
同樣是大陸新派小說,以時空交錯為特徵。
魔幻小說
幾乎等同玄幻,但魔幻更偏向於西方
YY小說
非主流小說
耽美小說
源於日本
黑道小說
新時代的產物,源於武打小說
同人小說
以電視劇、動漫、游戲為基礎而二次創作的作品,一般因侵犯原作版權為由而不受相關法律版權保障
輕小說
近代最有前途的小說體系,起源於日本
兌換小說
起源於zhttty的無限恐怖
校園小說
一般以兩個少年的純真情感為主線,夾雜有青春期對生活的困惑,成長的煩惱,以及於家長老師之間的各種沖突於情感。一般比較唯美和理想化
藝術表現
a文藝小說
b類型小說(如武俠小說、推理小說、懸疑小說、愛情傳奇小說等)
相比大篇幅、高產量的網路小說,實體書出版市場仍然是主流文藝小說的天下,郭敬明、韓寒、饒雪漫、郭妮等青春小說作家仍是暢銷的符號,在文藝小說方面,余華、莫言、賈平凹等名家的作品也具有代表意義,作品銷量一直高居不下。
進入21世紀後,我國本土(主要指大陸)的類型小說發展很快,涌現了一大批寫作科幻、懸疑、武俠等類型小說的優秀作家,如武俠小說家步非煙、滄月、小椴等人作品深受青年讀者喜愛;懸疑推理類小說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如TV帝、蔡駿、周德東、王稼駿、上官午夜、天下霸唱、鬼馬星、庄秦、青子、蒲岸等都是讀者耳熟能詳的名字。也涌現了新創作的類型,如新派愛情傳奇類型小說,如木然千山、唐七等作者。
寫作語言
純文學小說
通俗小說
作品內容
現實小說
超現實小說(如魔幻小說、靈異小說等)
寫作風格
傳統小說 (包括筆記小說、傳奇小說、平話小說、章回小說)
網路小說(包括網游小說、黑道小說、架空小說等)
21世紀(2003年以後),網路文學的出現,使小說的發展更加多元,大批網路作品涌現,如玄幻文學(起點為代表)、新言情(晉江和紅袖為代表)等等,也出現了大批網路作家,玄幻領域如蕭鼎、我吃西紅柿、唐家三少、辰東、天蠶土豆、血紅、夢入神機等,言情領域如四小天後(藤萍、桐華、匪我思存、寐語者)、六小公主(辛夷塢、顧漫、繆娟、金子、李歆、姒姜)、八小玲瓏(滄月、木然千山、明曉溪、米蘭lady、妖舟、唐七公子、媚媚貓、愛爬樹的魚)等。
文字語言
古白話小說
當代古白話小說
文言小說
白話小說
地方語言小說
作品載體
平面小說
電子小說
關於電子小說,包括手機小說 即是由手機作為載體來完成小說的創作或者閱讀的形式,具有可傳播性;以手機作為創作方式,即是指那些拇指文化的引領者通過手機鍵盤進行小說的創作形式,也稱為手機小說。
按寫作人稱
第一人稱小說
第三人稱小說
書信體小說
對話體小說
日記體小說
意識流小說
類自傳體小說,意指含有自傳元素的小說,或虛構化的自傳
主義流派
愛情傳奇小說
古典主義小說
諷刺主義小說
現實主義小說
現代主義小說
批判現實主義小說
浪漫主義小說
自然主義小說
形式主義小說
表現主義小說
存在主義小說
意識流小說
新小說派
魔幻現實主義
年代分類
古典小說
現代小說
當代小說
按創作進度分類
連載小說
全本小說
古今作品
(1)四大名著
被公認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第一個將通俗小說排名的是金聖嘆,按他的說法他當時計劃評點六部才子書,《莊子》、《離騷》、
中國四大名著
《史記》、《杜詩》、《水滸傳》和《西廂記》。後清康熙年間毛宗崗父子委託金聖嘆之名將修訂的三國名為《第一才子書——三國演義》(他們托金聖嘆之名而不是更早的人也能說明一些問題)。那時有「明代四大奇書」的說法,它的提出亦當是書商們的商業手段,再後紅樓代替金瓶梅成為「明清四大奇書」,四大奇書至此定型。「四大名著」全稱(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說法,時間自然也不會早了。因此,「四大名著」(四大奇書)的提法一定是出現在《紅樓夢》成書之後。
但又有人考證,「四大奇書」的說法應在明末清初就確立了。李漁曾在為醉田堂刊本《三國志演義》作序稱:「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可見,至晚明馮夢龍已經有四大奇書的提法了,李漁承其說,且以「第一奇書」冠三國而出版,則大概明末清初之際,「四大奇書」的提法已得到相當的固定且流行開來了。 但無論怎樣,「四大奇書」這一提法是「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這一點應該確定,只不過清代《紅樓夢》的出現,其被公認為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地位取代了《金瓶梅》,才形成了今天四大名著的說法。四大名著不是某個人定下來的,而是被廣大讀者所公認而在歷史上形成的名稱,四大名著對往後的文學發展有了很大的貢獻。
(2)六才子書
《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和《西廂記》。
古典小說《水滸傳》
(3)十大名著
《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隋唐演義》、《楊家將》、《東周列國志》、《封神演義》、《岳飛傳》、《聊齋志異》
(4)三言二拍
《醒世恆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5)五大奇書
《官場現形記》、《老殘游記》、《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儒林外史》
(6)傳奇小說
《李娃傳》、《鶯鶯傳》、《霍小玉傳》、《浮生縈雲》、《枕中記》、《南柯太守傳》、《塔里木河》、《華胥引》
(7)志怪小說
《聊齋志異》、《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松隱漫錄》、《螢窗異草》
(8)歷史小說
《東周列國志》、《反唐演義全傳》、《南史演義》、《兩晉演義》、《大元演義》、《大清全傳
》、《北史演義》、《隋唐演義》、《夏商演義》
《封神演義》
(9)神魔小說
《後西遊記》、《封神演義》、《女仙外史》、《浮生縈雲》、《綠野仙蹤》、《平妖傳》、《萬世雷劫》、《婆羅岸全傳》、《三寶太監下西洋》、《南遊記》、《北游記》、《東游記》、《東渡記》、《八仙得道傳》、《說唐三傳》、《六部春秋》(左傳春秋、吳越春秋、英烈春秋、銀盒春秋、走馬春秋、鋒劍春秋)、《濟公全傳》、《月唐演義》
(10)傳奇傳記
《說唐全傳》、《說岳全傳》、《楊家將演義》、《說呼全傳》、《狄青五虎將全傳》、《薛剛反唐》、《趙太祖三下南唐》、《殘唐五代史》、《楚漢爭霸演義》《明英烈》、《水滸後傳》、《東漢十二帝》
(11)公案小說《包公案》、《新民公案》、《海公案》、《林公案》、《施公案》
(12)世情小說《醒世姻緣傳》、《岐路燈》、《續金瓶梅》、《型世言》、《今古奇觀》、《禪真逸史》、《禪真後史》、《覺世十二樓》、《無聲戲》、《西湖二集》、《新白娘子傳奇》
(13)才子佳人《五美緣》、《梅蘭佳話》、《平山冷燕》、《飛花艷想》、《好述傳》、《雙鳳奇緣》、《五鳳吟》、《五色石》、《綠牡丹》、《浮生縈雲》、《國色天香》
(14)才學小說
《野叟曝言》、《史》、《浮生縈雲》、《鏡花緣》
(15)俠義小說
《兒女英雄傳》、《三俠五義》、《小五義》、《大八義》、《七劍十三俠》《雍正劍俠圖》《三俠劍》
(16)其它
《情史》、《經騙》、《笑林廣記》、《豈有此理》、《盪寇志》、《萬世雷劫》
(17)玄幻
《冰火魔廚》《龍吟震異界》《光之子》《斗破蒼穹》《傲風》《武動乾坤》《浮生縈雲》《善良的死神》《蓮花寶鑒》《天驕無雙》《惡魔法則》
C. 求一些現代流行的句子、寫小說要用
沒想到我冰封千年的心,在我遇見你的那瞬間。你似炎熱的光,射進我心裡。我心間那恆古不化的冰川,就在遇見你開始融化。
D. 小說的一些相關知識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干,追求;縣令,美好的名聲。)「瑣屑之言」「淺識小道」,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桓譚在其所著《新論》中,對小說如是說:「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小說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書,而不是為政化民的「大道」。) 班固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語、道聽塗(同「途」)說者之所造」,雖然認為小說仍然是小知、小道,但從另一角度觸及小說講求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 清末民初,維新派梁啟超等大力倡導「小說界革命」,小說理論面目一新。小說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為「國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學之最上乘」,再不是無足輕重的「街談巷語」「瑣屑之言」。
E. 寫小說,應具備哪些知識以及條件
我也是啊,我的毛病是有構思,有設定,邏輯之類的沒問題。就是寫不出來,情節的轉換,人物塑造什麼的搞不過來。好後悔上學時沒有好好學習,因為基礎很差,現在只好重新開始。
我現在在學《漢語語法基礎》,嗯,我就是這么打算的:
1,學習語法(小說寫作技巧很重要,前提是有基礎,滿篇的病句寫出來也是小白文)
2,字典必不可少,漢語字典,詞典,古漢語字典什麼的都要多看(寫一半字不會寫,沒詞用什麼的真心傷不起)
3,每天記日記,或者寫讀後感,提高敘事能力。(我覺得小說就是講一個大故事,所以敘事什麼的不能少)
4,知識積累,這個覺得是個很漫長的看和記過程,現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針對性的看一些。(我覺得常識很重要,比如寫古代,一些地名,風俗,職業什麼的都應該知道,寫現代,一些細節方面也要注意,別一寫就是世界首富,寶馬,阿瑪尼,香奈兒什麼的,好吧,我小說看多了,有審美疲勞)
總結,就是要多看,多記,多寫!如果基礎足夠了,那麼久該考慮小說(網路小說的)寫作技巧了,這個在網上都有一些教程,可以找來看看.還有一些網站,貼吧里都有前輩指點哦.
F. 寫小說是寫古代的容易還是現代的容易
很難說的。就我來說,偏好寫古代小說,因為一些人物、地名、橋段都可以隨自己喜好自行編造;如果是寫現代小說,有極限性:你用虛擬的人物、地名好像讓讀者有點生疏感,但如果你用真實的名稱,網站一般審核不給過的。
G. 想寫小說但不知道是寫現代的還是未來的大家給點建議唄
現代比較貼近生活,未來空間感要足。可以分成2個命題,把你對於「現代」「未來」的想法觀點知識列出來,最後決定寫什麼
H. 寫小說要具備什麼
一般初學者寫小說應該從短篇小說入手,因為短篇小說用字精煉,材料容易合理安排,情節清楚,主題明確。
1、寫作準備:
(1)在寫小說之前,必須具有一定的生活積累。
(2)有一定的文藝修養和文藝理論的基礎常識。
(3)寫作練習。一個初學寫作者最好 多做些基本練習,不要急於寫通常所謂小說,不要急於成篇。我們要學習寫作小說,必須從思想、生活、技巧各個方面下 苦功,打下堅實的基礎。初學寫作者就是要勇於創作實踐,寫是最好的基本訓練。不要怕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小說創作和其它文體的寫作一樣,沒有什麼捷徑,小說的技巧只有自己從多次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別人的技巧, 只能作借鑒,創作還是要靠自己。
2、小說素材:
熟悉人物,創作需要生活,對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無法反映和表現生活。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 的源泉,人是社會諸關系的總和,只有熟悉、理解社會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類人物。能成為小說素材的生活,至少應該有三個條件:
(1)有較鮮明、生動的形象。
(2)有獨特性。
(3)有一定的思想 內涵。作者在觀察生活的時候,無論對人物、對故事、對環境,都應從上述三個要素出發,揚棄那些瑣屑的流水帳,抓住真正有用的寫作素材,滲透作者 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
3、認真選材:
你所寫的題材必須能成為藝術品的作品,無論所描寫的是什麼事情,所使用的是什麼材料, 對於現代以及將來一定是有貢獻的意義的。不可將一點瑣屑的沒有意思的事故,填成一篇作品,以創作豐富自樂。寫小說,正如在機器上一樣,不應該有一個多餘的螺絲釘,尤其是不應該有多餘的零件。
(1)根據時代特點選材:小說的題材是沒有什麼限制的,凡是人類涉足的領域、產生的事件,都可以經過選擇作為作品的題材。但是,從美學價值和社會意義來 考慮,我們就必須擷新去陳,盡量選擇我們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所需要的題材來寫。
(2)據體裁特點選材:寫長篇小說必須寫人生的縱剖面,寫人生的橫斷面,就象是橫著鋸斷一棵樹,察看年輪可以知道樹齡一樣。而中、短篇小說可以寫人生中的一角、一段,也就可以窺見整個人生。在寫作中、短篇小說時,要選取主人公人生道路上的某一段作為題材的。因此,有經驗的小說家在談創作經驗時就指出,創作短篇小說必須善於截取、選擇。中、短篇小說構思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從廣闊的、浩如煙海的生活事件里,選定你要下手的部位。 它可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它可能是一個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人物,它可能是一個美好的 畫面,也可能是深深埋在你的心底的一點回憶,一點情緒,一點印象,而且你自己還一時 說不清楚。這個過程叫作從大到小,從面到點。
I. 現當代文學的主要知識有哪些
現當代文學中國部分,一般情況是從新文化革命開始(有的人認為5.4運動開始)的到中國成立這段時期屬於現代文學,成立之後到現代屬於當代文學,現代文學主要只是包括胡適、魯迅等人開啟的白話文小說、詩歌等作品,主要倡導科學與民主(德先生與賽先生),主要作家包括胡適、魯迅、老舍、巴金等。當代文學主要知識點包括中國成立後反映中國人思想變化,或者抗戰題材的各種文體,但由於當時中國不重視文學的發展,80年代以前特別有內涵的的作品不太多,一批作家的思想被嚴重壓制,歌功頌德的作品特別多,改革開放以後,茅盾文學獎設立之後,一些作家作品開始繁榮起來,有一批是揭露當時黑暗的,有一批是描寫中國人生活改變的,也受到世界文化思潮的影響,涌現出的一批好作家有:路遙、劉心武、劉白羽、陳忠實、阿來、王安憶、海子等。作品比較深刻,值得仔細品讀,90年代以後作品慢慢少起來,到現在20年左右,沒什麼好的文學作品,網路文學只做消遣,過於膚淺,沒什麼實質性的東西,現在最好多看看80年代的作品,都是反思過去,啟迪未來的好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