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初中現代小說有效教學研修總結

初中現代小說有效教學研修總結

發布時間: 2021-08-08 19:51:45

Ⅰ 如何提高初中小說教學的有效性2100字

小說以它獨特的審美藝術展示生活中的人生百態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展示的是作者的社會價值觀和人生觀。教師在進行小說教學的時候要緊緊抓住小說的主題,不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要啟發學生展開思維。下面我結合自身的學習和教學,簡要地談談如何提高現代小說教學的有效性。
一、施教者要通讀文本,把握文意,精心准備。
教師課前應該熟悉文本、研透文本,小說教學要設立哪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是什麼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具體的文本,可以通過標題引入教學,從題目中就了解到了小說的主要人物、故事的具體環境等。如《變色龍》這個標題比喻新穎、寓意含蓄,《熱愛生命》明確地反映了作家的寫作意圖和情感態度。
二、緊貼作品要害,巧妙設置懸疑,提高課堂效率。
小說往往都會有一些景物描寫,這些景物描寫起什麼作用呢?即渲染和烘托的作用。同樣,要提高小說的教學效用,我們教師在平時授課時就要注意情境導入,目的就是為了營造一種學生對課文學習的氛圍和一種讓學生去探求問題的慾望。學生有了探求問題的慾望,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就會達到事半功倍。如在教學《孔乙己》時,教師如此導入:「凡是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人不了解孔乙己的;凡是讀過《孔乙己》的人,沒有不被魯迅筆下的那個備受社會涼薄的苦人兒所感動。魯迅說,我最喜歡的作品就是《孔乙己》……為什麼魯迅寫了那麼多的小說卻獨喜歡《孔乙己》?那麼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又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其實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是一個悲劇的犧牲者。悲劇會讓人落淚,但是這個悲劇使你的眼淚流不出來,心裡會陣陣絞痛……《孔乙己》是性格悲劇、命運悲劇還是社會悲劇?只要我們認真閱讀和分析這篇小說之後就會有更深的認識。」這則導語巧設懸疑,引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人物、情節、環境均是小說教學的重心。
小說相比較記敘文、敘事類散文來說,有共同點,即都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的文章。但小說反映的主題更為靈活深刻,因為它是借人物之間的關系及人物的價值觀反映現實生活中的某一社會問題,往往能達到以小見大的反映作用。
為更好地反映這些,作者會通過故事情節和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來展現,因此,小說的教學重點就是對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小說是通過情節來展示人物的行為特徵,因此在小說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把握文中的情節描寫。魯迅先生根據現實主義創造典型人物的要求,適應短篇小說形式的特點,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代和民間文學藝術形神結合、寫形服從於寫神的表現方法。譬如懶洋洋的瘦伶仃、癩瘡疤、黃辮子、厚嘴唇、舊氈帽的阿Q;再如《故鄉》中臉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破氈帽,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又粗又笨,而且開了裂,皺紋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的成年閏土。至於《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洗。」「青白臉色」是不事勞動又營養不足的結果,「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是被壓迫、被侮辱的標記,衣服破臟和花白鬍子亂蓬蓬的是孔乙己貧窮而又懶散的證明。特別是那件長衫,魯迅先生是著重寫了的。這件又臟又破的長衫,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這個舊社會窮讀書人的精神狀態:他的經濟地位是低下的,在思想上卻仍然把自己看成一個「上等人」,即使窮得「站著喝酒」,也不肯脫掉那標志著「讀書人」、「上智者」的長衫。這種矛盾著的外相,正是孔乙己在封建文化教育的毒害下所形成的讀書高貴、勞動卑賤、欲上不能欲下則不甘心的病態心理的集中表現。
再看老舍的《駱駝祥子》中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來到北平當人力車夫,苦幹三年,湊足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
一落:連人帶車被憲兵抓去當壯丁,理想第一次破滅。
二起:賣駱駝,拚命拉車,省吃儉用攢錢准備買新車。
二落:干包月時,祥子辛苦攢的錢也被孫偵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滅。
三起:虎妞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祥子又有車了。
三落:為了置辦虎妞的喪事,祥子又賣掉了車。
作者主要講述的是舊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痛斥了壓迫人民的無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舊社會對淳樸善良的勞動者所進行的剝削、壓迫,控訴了舊社會活生生把人「變」成鬼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在教學時,盡量讓學生講述討論梳理出小說的情節,最好讓學生演繹展示,教師有意無意加以渲染,那麼在對情節的梳理中就會妙趣橫生,課堂就會活躍,印象自然也就深刻得多了。在授課中讓文中的人物形象展示出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就能體現出來,教學效率也就提高了。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是人物活動的場所和環境,對主題能起到烘托的作用。例如《孔乙己》中開頭對魯鎮酒店的格局的描寫就是如此,交代了事情發生的地點或背景,增加了事情的真實性。
總之,要提高小說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使學生真真實實地把握小說的三要素,即人物、情節、環境。教師要吃透文本,巧妙設置導入情境,找到切入點,抓住重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發現討論探究,這樣教學的有效性自然會大大提高。

Ⅱ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研修總結)

1、備課 任何一堂成功的課,離不開課前認真細致的備課,而備課的充分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你上課的自信程度,講課效果,學生聽課的效果,所以備好一堂課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1)細致全面。我們上課面對的是學生,而學生是各種程度參差不齊的,你無法預料到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那麼我們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備,細致入微的備好每一堂課,細致到每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放過。我們不能打無准備之戰,千萬不能忘記我們要帶好子彈上戰場。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准備長流水,所以你一定要把水備好,並把每一堂課的知識備全備細。 (2)重點突出。是不是細致全面的准備上課就一定會很充分,學生就會相當滿意了呢?我覺得並非如此,我們必須在全面細致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課進行精細加工:做到哪些知識是自己要儲備的,哪些是要講給學生聽的;講給學生的哪些是需要了解的,哪些是需要重點掌握的。哪些是學困生需要掌握的;哪些是中間生需要掌握的;哪些是優等生需要掌握的;都應該有分門別類的要求。(3)語言精練。在課前准備好精練的上課語言,力求一語中地,切中要害,不說廢話,學生們才能心服口服。 2、上課 (1)正視自己。無論何時,站在學生面前,都要充滿自信,敢於迎視面對你的幾十雙眼睛,要讓他們從你自信的目光中讀出,你有充分的准備和無窮的力量,勇於面對他們所提出的任何問題和給予你的任何挑戰。堅實的自信心會讓你上課時鏗鏘有力,毫不畏懼的目光會讓你在學生面前信服指數激增,所以無論上任何一堂課,無論面對什麼類型的學生,堅定的信心,自信而執著的目光會讓你更加具有人格魅力。 (2)真情投入。我們現在經常會見到年輕老師的教學及班級管理,滿意率都比老教師高,他們取勝的籌碼決不是靠知識和經驗,而是依靠對學生的真情投入,年齡上較小的差異使他們和學生的距離拉近了,他們課後和學生打成一片,與學生們朋友般的接觸,把自己的業余時間無償的給學生答疑,解決問題,這一點大大彌補了他們知識經驗的不足,學生們在心底里接受了年輕老師,而這一點是我們用知識和經驗無法做到的,因為你高高在上,因為你距學生於千里之外,所以如果我們這些有經驗的老師能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去,你會驚喜的發現你的加入讓學生們是那麼的開心。 所以只要老師真情投入,無私付出,學生們就會在情感上接受這位老師,即便是課講的還不是很精彩,但是學生們因為喜歡了老師而喜歡上了他講的課。 (3)准確明了。一個人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更不用說是初中學生。所以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根據學生各年齡段的特點,抓住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段,利用詼諧幽默簡潔明了的語言,抓住一顆顆年輕跳躍的心。這時在准確的講授知識,尤其是對一些需要重點講解的知識,要將語速放慢,語調加重,字斟句酌,上課的時候盡量不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語言:可能是吧,差不多,當然要想做到准確規范,課前備課非常重要,但是一旦面對學生提出的一些突發性的問題,決不能信口開河,拿不準的不講或繞過去,等到下節課准備充分了再准確到位的講解給學生,如果總是用含混不清的語言,學生們決不可能信服你「金碑銀碑不如學生的口碑」,學生們的評價會影響你以後的教學生涯。 3、課後反思 上完課下來要認真思考得失,哪些地方是成功的,要仔細的進行回味總結。哪些地方學生聽得清楚明白,當時採用了什麼方法,什麼樣的語言,以便以後應用。那麼在上課過程中的不足,一定要想辦法在下一堂課中更充分更准確地講解出來,決不能使同樣的失誤再次上演。

Ⅲ 如何提高中學生語文閱讀研修總結

閱讀是人們獲得各種信息最迅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獲得信息從而進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如何盡快地使小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對這次研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點看法:
一、創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
營造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於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去探索。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並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問答、探討的相互動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
教師在教學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意見,使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來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同時也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
二、養成提出疑問的習慣
閱讀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質疑釋疑,這樣教師才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大膽讓學生思考,提出自己的疑惑,敢於提出疑問,閱讀中有哪些難點,不明白之處
難點在什麼地方,便於有針對性地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對於學生來說,能夠起到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及養成求知興趣的作用等等。語文學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認真尋疑、大膽質疑、積極解疑,讓「疑」成為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
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
這種閱讀,既能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
四、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做任何一件事都離不開興趣。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那興趣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內驅力被極大地激發起來,產生機械的學習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表現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
五,多接觸社會,多實踐
社會是個大舞台,社會是個最終的大學。只有把閱讀與社會聯系起來,才能真正的了解社會,學會思考。如果閱讀脫離了當今社會,那也只能是空中樓閣,鏡中月,水中花一樣,徒有美麗的外表,沒有多少實際用處。小學生最終是要走入社會的,所以閱讀不能脫離社會:其次,小學生還要多參加實踐活動,只要才能融入社會,了解社會,更好的增加了閱讀能力。說一個人的閱歷深也就是這個意思。
六、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手抄報,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七,由課堂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
如果光有課堂閱讀,而無課外閱讀,那所學知識就太有限了。就象魯迅所說的那樣,讀書要博採眾長,就象蜜蜂釀蜜一樣,如果只採哪一種花,那所得就變得非常有限了。所以小學生還要加強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進步,寫文章時才會源頭活水,有話可講。課本知識畢竟是有限的,那些文章只是個樣板,課外還有很多知識要關注,只有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那才到了最佳境界,才算真正會讀書,真正能讀好書。
總之,通過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勤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教師在這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採用最佳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Ⅳ 如何提高現代小說教學的有效性

根據小說的特點,我確定了小說教學的三個環節:即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進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後欣賞小說的藝術手法(重點是環境描寫)。
一、理清線索,把握情節
人物形象雖然是小說的中心,但是人物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故事情節的基礎上的,因此,閱讀鑒賞小說必須從故事情書這個環節開始,只有熟悉故事情節,才能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小說的故事情節也是有線索貫穿起來的,所以閱讀鑒賞小說的第一步應該是理清線索。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於勒》就是以「於勒」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全文以盼於勒→贊於勒→見於勒→躲於勒組成全文的故事情節.
小說的故事情節一般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組成,但有些小說前面還有序幕,或者後面有尾聲。如《我的叔叔於勒》開頭寫我與若瑟夫的對話就屬於序幕部分,最後我們改坐別的船回來就是尾聲。有些小說故事主體不是完全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組成。如《項鏈》一文最後發觀項鏈是假的既是高潮又是結局。
還有的小說,情節寫得一波三折,故事情節由幾個高潮組成。如《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與眾親戚見面就同屬於發展高潮部分。全文有兩次高潮,王熙鳳出場是第一次高潮,寶黛相會是第二次高潮,也是最高潮。《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陸虞候密謀害林沖」和「風雪夜山神廟復仇」就是兩個高潮,而在兩個高潮之間則有一個過渡(低潮)——林教頭接管草料場。因此本文的情節結構為開端→發展→過渡→高潮結局。
由此可知,小說鑒賞首先必須理清線索,在理清線索的基礎上把握故事情節。而小說的故事情節並非千篇一律地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組成,會有各種不同的結構,這是小說鑒賞必須使學生明確的問題。
二、掌握手法,分析人物
如果說小說教學的第一步是要求學生理清線索,把握情節的話,那麼掌握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說教學的中心環節,而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有哪幾種呢?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種多樣,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情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時,首先要求學生明確作者是通過哪些手法刻畫人物的?如《林黛玉進賈府》中作者著力描寫了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三個人物,這三個人物主要是通過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的。林黛玉的外貌通過眾人眼中的林黛玉,王熙鳳眼中的林黛玉和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三次描寫,既寫出了林黛玉的體弱多病,弱不禁風的一面,又揭示了她容貌標志,美麗多情而又多愁善感的一面。而林黛玉的語言、動作描寫既表現了她注意禮節,顧全大局,辦事小心謹慎的性格,又表觀了她心態復雜多疑的一面。
除了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以外,有些小說較多地運用了心理活動描寫。比較典型的是《項鏈》,文章開頭序幕部分用了大段的心理描寫,寫瑪蒂爾德的「痛苦」和「夢想」,一共七次用了「夢想」一詞,多次用「痛苦」、「苦惱」、「傷心」來刻畫瑪蒂爾德的心理,揭示她愛慕虛榮的性格特點。
小說刻畫人物性格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法那就是細節描寫。如《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脫大衣穿大衣兩個細節形象地刻畫了奧楚蔑洛夫見風使舵的奴才性格。
小說描寫人物大多採用正面描寫,但有時作者還採用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刻畫人物性格。如《第二次考試》中對陳一玲的塑造 ,用蘇教授的見聞來表現對陳一玲的優秀品質.
三、鑒賞環境,概括作用
環境描寫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說鑒賞不可缺少的環節。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等。如魯迅的小說《故鄉》開頭「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這一自然環境描寫既勾勒故鄉破敗的特徵,同時也渲染了漸近故鄉時的肅殺、悲涼的氣氛。
小說除自然環境描寫之外還有社會環境描寫。如《變色龍》中廣場冷清的描寫, 暗示了時代特徵.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對風雪的描寫,作者從不同角度寫風雪:有正面描寫,有側面描寫,有通過人物動作、感覺寫風雪,既寫出了大雪的氣勢,也襯託了林沖這個落難英雄的處境。同時作者也以風雪的變化層層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正因為風大雪緊,林沖才要喝酒,才會在沽酒途中見到山神廟;正因為風大雪緊,草廳才會被搖振、壓倒;正因為草廳被壓倒,林沖才會到山神廟安身;正因為在山神廟安身,林沖才會暗中聽到陸謙三人的話,促使林沖殺敵報仇,使林沖走上反抗的道路。
由此可知,小說的環境描寫起著渲染氣氛,刻畫人物心理,揭示主題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綜上所述,小說教學應緊緊圍繞人物、情節、環境這三個環節展開。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小說或預習課文時,必須按照這三個環節進行 。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Ⅳ 如何提高初中小說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小說教學的有效性
根據小說的特點,我確定了小說教學的三個環節:即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進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後欣賞小說的藝術手法(重點是環境描寫)。
一、理清線索,把握情節
人物形象雖然是小說的中心,但是人物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故事情節的基礎上的,因此,閱讀鑒賞小說必須從故事情書這個環節開始,只有熟悉故事情節,才能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小說的故事情節也是有線索貫穿起來的,所以閱讀鑒賞小說的第一步應該是理清線索。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於勒》就是以「於勒」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全文以盼於勒→贊於勒→見於勒→躲於勒組成全文的故事情節.
小說的故事情節一般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組成,但有些小說前面還有序幕,或者後面有尾聲。如《我的叔叔於勒》開頭寫我與若瑟夫的對話就屬於序幕部分,最後我們改坐別的船回來就是尾聲。有些小說故事主體不是完全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組成。如《項鏈》一文最後發觀項鏈是假的既是高潮又是結局。
還有的小說,情節寫得一波三折,故事情節由幾個高潮組成。如《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與眾親戚見面就同屬於發展高潮部分。全文有兩次高潮,王熙鳳出場是第一次高潮,寶黛相會是第二次高潮,也是最高潮。《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陸虞候密謀害林沖」和「風雪夜山神廟復仇」就是兩個高潮,而在兩個高潮之間則有一個過渡(低潮)——林教頭接管草料場。因此本文的情節結構為開端→發展→過渡→高潮結局。
由此可知,小說鑒賞首先必須理清線索,在理清線索的基礎上把握故事情節。而小說的故事情節並非千篇一律地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組成,會有各種不同的結構,這是小說鑒賞必須使學生明確的問題。
二、掌握手法,分析人物
如果說小說教學的第一步是要求學生理清線索,把握情節的話,那麼掌握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說教學的中心環節,而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有哪幾種呢?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種多樣,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情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時,首先要求學生明確作者是通過哪些手法刻畫人物的?如《林黛玉進賈府》中作者著力描寫了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三個人物,這三個人物主要是通過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的。林黛玉的外貌通過眾人眼中的林黛玉,王熙鳳眼中的林黛玉和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三次描寫,既寫出了林黛玉的體弱多病,弱不禁風的一面,又揭示了她容貌標志,美麗多情而又多愁善感的一面。而林黛玉的語言、動作描寫既表現了她注意禮節,顧全大局,辦事小心謹慎的性格,又表觀了她心態復雜多疑的一面。
除了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以外,有些小說較多地運用了心理活動描寫。比較典型的是《項鏈》,文章開頭序幕部分用了大段的心理描寫,寫瑪蒂爾德的「痛苦」和「夢想」,一共七次用了「夢想」一詞,多次用「痛苦」、「苦惱」、「傷心」來刻畫瑪蒂爾德的心理,揭示她愛慕虛榮的性格特點。
小說刻畫人物性格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法那就是細節描寫。如《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脫大衣穿大衣兩個細節形象地刻畫了奧楚蔑洛夫見風使舵的奴才性格。
小說描寫人物大多採用正面描寫,但有時作者還採用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刻畫人物性格。如《第二次考試》中對陳一玲的塑造 ,用蘇教授的見聞來表現對陳一玲的優秀品質.
三、鑒賞環境,概括作用
環境描寫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說鑒賞不可缺少的環節。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等。如魯迅的小說《故鄉》開頭「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這一自然環境描寫既勾勒故鄉破敗的特徵,同時也渲染了漸近故鄉時的肅殺、悲涼的氣氛。
小說除自然環境描寫之外還有社會環境描寫。如《變色龍》中廣場冷清的描寫, 暗示了時代特徵.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對風雪的描寫,作者從不同角度寫風雪:有正面描寫,有側面描寫,有通過人物動作、感覺寫風雪,既寫出了大雪的氣勢,也襯託了林沖這個落難英雄的處境。同時作者也以風雪的變化層層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正因為風大雪緊,林沖才要喝酒,才會在沽酒途中見到山神廟;正因為風大雪緊,草廳才會被搖振、壓倒;正因為草廳被壓倒,林沖才會到山神廟安身;正因為在山神廟安身,林沖才會暗中聽到陸謙三人的話,促使林沖殺敵報仇,使林沖走上反抗的道路。
由此可知,小說的環境描寫起著渲染氣氛,刻畫人物心理,揭示主題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綜上所述,小說教學應緊緊圍繞人物、情節、環境這三個環節展開。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小說或預習課文時,必須按照這三個環節進行 。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Ⅵ 如何提高現代小說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七至九年級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因此在初中課本中選入了部分文學作品,其中有一類就是小說。那麼如何提高小說教學的有效性,實現課標要求,聽了姜峰老師的講座,深受啟發,現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提高現代小說教學有效性的一些措施。
一是激趣導入,吸引學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雲:「知之者不如樂知者,樂知者不如好知者。」語文課堂中導課非常重要,小說教學也不例外,如果能在了解課文之前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故鄉》一課時,我用多媒體展示了幾首鄉愁詩,詩中憂郁的情調,對故鄉深深的眷戀一下子吸引了學生,我順勢引導,「葉落歸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每個人都喜歡自己的故鄉,當有一天終於回到久別的故鄉時,我們應當是什麼心情呢?」學生們在閱讀了鄉愁詩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回答到「高興」、「激動」等。我語調一轉,「可有一個人回到闊別了二十多年的故鄉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來一起閱讀魯迅先生的一篇小說《故鄉》,分析文中的『我』回到故鄉為什麼高興不起來。」通過這樣的激趣,學生也有一些疑惑,為什麼回到闊別二十多年的故鄉卻沒有正常人應該有的心情呢,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閱讀非常認真,發言非常積極,教學效果自然非常好了。
二是滲透背景知識,拉近時空距離。在教讀一些時空跨度較大的文章時,必須要滲透背景知識的介紹。如教讀《變色龍》一課時就必須介紹背景知識,因為這一課的主人公太有點見風使舵了,以至於到了不顧廉恥的地步,在正常的社會形態下,怎麼會有這種人,或者說有也不會表現的如此張揚,應當是很隱蔽的。所以在教讀文章前必須向學生介紹沙皇俄國統治下的變態的、畸形的警察制度及警察本質,如此學生才能理解人物的真實性,才會理解文章的批判性,才能准確把握文章主旨。
三是把握每篇小說教學的側重點。每一篇小說的教學,都離不開小說的三要素,所以老師們都是根據三要素展開教學,以為這樣便能抓住小說教學的本質了,我當然同意同行的這些意見。但我認為:課本所選的每一篇小說雖然都是文學作品,但欣賞價值點卻不一樣,通俗一點就是教學側重應當有所不同。
如理清故事情節這一環教學中,《孔乙已》一課必須搞清楚孔乙已在咸亨酒店的待遇,在丁舉人家的遭遇,最後一次見孔乙已時的凄慘。這樣有利於學生從孔乙已的經歷入手分析出冷酷的社會對人的摧殘。所以《孔乙已》一課中的故事情節要詳細分析。而如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情節簡單,學生讀了之後就能概括,因此無須將教學重點放在理清故事情節上。
在分析人物形象時,不同的文章也應抓住不同的描寫來分析。如《故鄉》中的楊二嫂應當抓住典型的動作描寫與語言描寫來體會其尖酸潑辣。而《熱愛生命》中卻要分析心理描寫,以此感受主人公勇敢堅強的精神。還有分析菲利普夫婦要抓住他們的語言和神態,分析孔乙已則側重於外貌和語言。總之,文學畫廊中,正是因為不同的人物因其典型的動作或語言而使其形象栩栩如生、與眾不同,所以我們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應當抓住最能表現人物形象的描寫,這樣的分析必然令同學們印象深。
分析環境描寫也應當根據需要進行。如《蒲柳人家》一課的環境描寫基本沒有突出的作用,無須分析。而《我的叔叔於勒》中一家人去哲爾塞島旅行時的「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方」與回來時「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形成鮮明的對比,分析這兩環境描寫,有利於學生理解小說中環境描寫能烘託人物心情的作用。分析《熱愛生命》中的環境則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小說中典型環境描寫有利於刻畫人物形象……
當然,小說是文學作品,其審美點、知識點、情感點在不同的文章中會有不同的體現,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但若是每一位老師在教學中都能在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上再有針對性地引導教學,則必能提高小說教學的有效性。

熱點內容
呆美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9 17:26:43 瀏覽:120
短篇言情小說花火 發布:2025-07-29 17:11:48 瀏覽:188
幽默動漫排行榜完本小說 發布:2025-07-29 17:11:45 瀏覽:428
有沒有校園女配的小說 發布:2025-07-29 17:04:24 瀏覽:18
傾聽書的聲音作文400 發布:2025-07-29 16:58:22 瀏覽:303
喜馬拉雅聽書錄音如何配樂 發布:2025-07-29 16:51:35 瀏覽:253
雪中悍刀行推薦類似的小說 發布:2025-07-29 16:46:28 瀏覽:333
香書網言情小說有個總裁非要娶我 發布:2025-07-29 16:28:02 瀏覽:935
言情穿越小說夜雅言 發布:2025-07-29 16:17:10 瀏覽:48
網王之女王的後宮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9 16:10:14 瀏覽: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