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對現代長篇小說的貢獻
A. 堂吉訶德的形象及其現代意義
形象
一、堂吉訶德是一個脫離現實、耽於幻想、行動盲目的這樣一個人。他因讀騎士小說入了迷而想入非非,喪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騎士小說的描寫當成現實生活,無視已經發生了變化的時代
二、堂吉訶德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痛恨專制殘暴,同情被壓迫的勞苦大眾,嚮往自由,把保護人的正當權利與尊嚴,鋤強扶弱,清除人世間的不平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許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騎士道,但他對此是如此的迷戀和執著,如此的不可思議,已完全變成偏執
三、堂吉訶德是一個永不妥協的鬥士,他為實現理想而奮不顧身的精神令我們折服。堂吉訶德敢於為主持正義、清除罪惡而忘我斗爭,不管碰到什麼樣的敵人,他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縮。他把磨坊的風車當作巨人,毫不猶豫地挺槍拍馬沖過去
意義
(一)、堂吉訶德的形象徹底完成了作者賦予其的打倒騎士文學和騎士制度的使命。作者正是通過塑造堂吉訶德這一典型形象,通過描寫堂吉訶德的荒唐行徑,以及他屢屢碰壁、事事失敗的遭遇,生動地說明了騎士的長矛、甲胄已經進了歷史陳列館,逆時代車輪而行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作者利用堂吉訶德這一形象無情地嘲笑和抨擊了腐朽荒唐的騎士制度和流行的騎士小說,指出它對人的毒害,從而給騎士小說以致命的打擊。
(二)、堂吉訶德身上寄託了作者人文主義的理想,體現出了其時代意義。
B. 堂吉訶德文學地位(簡略)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偉大的作家塞萬提斯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膾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是歐洲長篇小說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書一方面針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丑惡現象,一方面贊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德,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情感,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永恆的價值,在相隔四個世紀之後,仍感動著每一個讀者。
根據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來自世界各國不完全的統計,《堂吉訶德》已用70種文字出版了兩千多個版本。這部小說曾受到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革命導師及席勒、歌德、拜倫、海涅等著名文人的高度贊譽,成為世界各國讀者普遍熟悉和喜愛的世界文學名著之一,對後來的一些著名作家產生了影響。笛福曾自豪地稱魯濱孫具有一種堂吉訶德精神;福克納更是每年讀一遍《堂吉訶德》,聲稱"就像別人讀《聖經》似的"。
人生在世,如果有什麼必讀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訶德》。它不僅故事講述得神奇精彩,語言也十分淳樸。
--奈及利亞著名作家奧克斯
在歐洲一切著名的文學作品中,把嚴肅和滑稽、悲劇性和喜劇性、生活中的瑣屑和庸俗與偉大和美麗如此水乳交融,這樣的範例僅見於《堂吉訶德》。
--俄國著名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
人類從精神層面上總有一對矛盾:理想和現實,這是第一位的。《堂吉訶德》利用文學形式將這對矛盾揭示得深刻而生動,可說淋漓盡致,使得每代人都感受到果真如此,予以認同。從藝術角度講,塞萬提斯通過《堂吉訶德》的創作奠定了世界現代小說的基礎,就是說,現代小說的一些寫作手法,如真實與想像、故事中套故事等,在《堂吉訶德》中都出現了。塞萬提斯早在17世紀就寫出了《堂吉訶德》,可說他是現代小說第一人,正因為他是第一人,所以他的《堂吉訶德》對西班牙文學、歐洲文學,乃至整個世界文學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
--著名學者趙德明
C. 堂吉訶德的文學史價值
《唐·吉訶德》(中文讀音: táng jí hē dé又譯作《堂吉訶德》《堂·吉訶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反騎士小說。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唐·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區的守護者),拉著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遊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蘇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文學評論家都稱《唐·吉訶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作品影響:
《唐·吉訶德》書中寫的人物有七百多,是歐洲最早的長篇現實主義小說之一,是國際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西班牙文學巨著。《堂吉訶德》描繪了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社會廣闊的生活畫面,揭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傾向,表現了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作品出版後,上至宮廷,下至市井,到處傳誦。如今已用100多種文字譯成數百種譯本。
D. 堂吉訶德對歐洲長篇小說的發展有什麼貢獻
《堂吉訶德》樹立了西班牙文學,歐洲文學乃至當今世界主流文學不寫三偽文學的傳統,這一傳統成為文人的主要精神!
E. 堂吉訶德的藝術成就
我是獠啊香 氣死我了 回答的問題又被刪了 刪個毛
重來
這部小說的重要成就是他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訶德的藝術形象(這個是重點)
另外,隨著主人公的足跡所到,描寫了上至宮廷城堡下至農舍客店的極其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社會各個階層的700多個任務,極其廣泛地反映了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的政——治,經濟,宗教,道德,風俗等各方面的情況,寫出了封建政權,天主教會的黑暗腐敗和廣大人民備受剝削壓迫的實情,揭露了西班牙王國表面強大而實際已趨衰落的本質。(又打了一遍 ,啊 我真是倒霉催的。。)
原。原來沒被刪哪 那個汗哪`````
F. 《唐吉訶德》主要是反映什麼,有什麼寓意
1、反映:《唐吉訶德》小說通過塑造與刻畫堂吉訶德這一滑稽可笑、可愛而又可悲的人物形象,成功反映了西班牙當時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
2、寓意:《唐吉訶德》乍看似乎荒誕不經,實則隱含作者對西班牙現實深刻的理解。作者採用諷刺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現實與幻想結合起來,表達他對時代的見解。
3、內容簡介:
《唐·吉訶德》(又譯作《堂吉訶德》《堂·吉訶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長篇反騎士小說。
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唐·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區的守護者)。
拉著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遊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蘇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文學評論家稱《唐·吉訶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6)堂吉訶德對現代長篇小說的貢獻擴展閱讀
1、《唐·吉訶德》作品影響
《唐·吉訶德》書中寫的人物有七百多,是歐洲最早的長篇現實主義小說之一,是國際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西班牙文學著作。作品出版後,上至宮廷,下至市井,到處傳誦。該作已用100多種文字譯成數百種譯本。
盡管小說的結構不夠嚴密,有些細節前後矛盾,但不論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和廣度上,還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歐洲在此以前的小說前進了一大步,標志著歐洲長篇小說創作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創作背景
《唐·吉訶德》的產生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西班牙經過光復戰爭,顛覆和驅逐了阿拉伯人的統治,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同時又依靠其龐大的騎士隊伍,雄霸歐洲,遠征美洲,造就了西班牙的「黃金世紀」。
這一時期,西班牙的文學也繁榮發展起來,田園小說、流浪漢小說、騎士文學和戲劇等各大流派爭奇斗艷。騎士文學在西班牙曾風靡一時,各種作品層出不窮。
G. 《堂吉訶德》這本小說給人什麼啟示
更正:不是《堂吉訶德》,而是《唐·吉訶德》。
《唐·吉訶德》這本小說給人的啟示是:人要有善良正義的本性,並且要為了目標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
初看《堂吉訶德》,我認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味,又覺得書中蘊涵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最基本的本質就是為了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在實現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桿兒似的游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為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塞萬提斯寫《唐·吉訶德》時,為的是打擊、諷刺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說及其在人們中造成的惡劣影響。本打算寫成幾個短篇故事,後來寫著寫著,他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為我們了解和研究西班牙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習慣的一部網路全書。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針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丑惡現象,一方面贊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德,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現實感。相隔四個世紀之後,仍感動著每一個讀者。《堂吉訶德》中出現了近700個人物,描寫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真實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我想:正是這個原因促使這部作品被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名作家推選成為最優秀的經典文學名著。
簡介《唐·吉訶德》
《唐·吉訶德》(中文讀音: táng jí hē dé又譯作《堂吉訶德》《堂·吉訶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反騎士小說。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唐·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區的守護者),拉著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遊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蘇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文學評論家都稱《唐·吉訶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內容梗概:
《堂吉訶德》一書全名是《拉曼卻的機敏堂·吉訶德傳》,共兩部,第一部出版於1605年,第二部出版於1615年。
小說的情節非常奇特:拉曼卻地方一個鄉村的小紳士叫吉桑諾,將近五十歲,身段頎長,面孔瘦削,有一匹瘦馬,還有一支長矛、一面舊盾,家中有一個四十來歲的女管家,一個二十來歲的外甥女,還有一個幫工,一般生活可以維持,但並不大富裕。他有一個嗜好是喜讀騎士小說,讀得入迷了,不打獵,不管家事,後來竟然把土地賣了去買這類書,並見人就與人議論書中的義理。從黑夜到白天,從白天到黑夜,他每天這樣談,以致腦汁漸漸枯竭下去,終於失掉了理性。他腦子里滿是魔法、戰車、決斗、挑戰、受傷、漫遊、戀愛、風波以及書中種種荒唐無理的事,凡是書中所寫的他都信以為真。於是突發奇想,為了增進自己的聲名謀利公眾的福利,他要去做游俠騎士,把書中見到的都實行起來,去解救苦難,去親歷危險,去建功立業。他於是給馬起了名為羅齊南脫,意為「從前勞役的馬」,找出矛和盾,把一個鄰村的擠奶姑娘取名為杜爾西內婭,臆想為身為騎士的自己的意中人,便出了村子去行俠仗義,遊走天下。
在客店裡,他把店主認作堡主,硬叫他封了自己,然後第一件遇到的不平事是一個富農拷打一個小牧童,是因為牧童放羊時丟了羊,堂吉訶德見狀不平,他不僅叫富農放了牧童,還叫富農把欠下的九個月的工資照致發給放羊的孩子。那個財主叫郝屠多,當時雖然答應下來了,可是當吉何德一走,又把小牧童安德列斯綁起來打了一頓,他的仗義毫無結果。後來,他回家來了,約見了他的鄰居——一個老實的農民桑丘·潘沙,約請其為侍從,答應將來叫他做海島總督。於是懷著夢想的桑丘,騎著小毛驢,作為侍從與他一起"建功立業"去了。在兩次外出遊俠冒險中,鬧了無數的笑話——傻把風車當巨人,把旅店當城堡,把苦役犯當作被迫害的騎士,把皮囊當作巨人的頭顱等等。他有百折不屈的精神,愈挫愈奮,最後直到人們把他裝進籠子里送回家來。第三次堂吉訶德和桑丘約好去薩拉戈薩參加比武,他們歷經了各種奇遇,曾被公爵夫婦請到城堡作客。最後是同村的加爾拉斯果學士(堂吉訶德的一位朋友參孫·卡拉斯科),裝做「白月騎士」把他打倒了,令他回家隱居一年,堂吉訶德這才履行諾言,回到了家。之後又外出冒險游俠,以善良願望做了許多荒誕之事。最後在垂危中理智醒來,發現過去自己的荒唐,死前立下三條遺囑,一是過去付給桑丘的一筆錢,都不用算了,花剩下的都給他用,因為這個人心地純良,做事忠實;二是遺產全部歸外甥女,但如果嫁人時,那個人要讀過騎士文學,就不要嫁給這樣的人,遺產全部收回,撥給宗教充做宣傳費用;三是向以他為題材的作者致歉,令其寫出了這部荒唐的書,自己為此有良心負擔。最後,這位騎士便安心地死去了。
H. 堂吉訶德的歐洲社會意義
《堂吉訶德》在歐洲小說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總結了中世紀以來長篇敘事作品的成就,又為近代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歐洲文學做出巨大的貢獻。
①它摧毀了騎士文學,同時又繼承了騎士文學的成就,吸收了流浪漢小說、英雄史詩等其他方面的成就,創造了新型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②描寫生活極其廣泛,但不像流浪漢小說那樣,隨著主人公的足跡,到一個地方寫一個地方,而是注意環境的選擇和典型概括。小說比較集中描寫了客店和貴族城堡,當做環境的交叉點,出現多種人物引出各種事件。
③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用誇張和反復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I. 為什麼堂吉訶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
這別去研究,但堂·吉柯德的確是一部舉世聞名的諷刺小說,具有深刻的醒世意義。西班牙的塞萬提斯讓後人傾佩。
J. 《堂吉訶德》為什麼標志著歐洲長篇小說的創作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二)
曠世傑作
在西班牙的文學史上,想入非非的騎士傳奇和玩世不恭的流浪漢小說在16世紀盛行一時,而就在這時出現了一部世界巨著,它在把二者的傳統融為一體的同時又對荒唐透頂、矯揉造作的騎士傳奇進行了無情的鞭撻,讓傷風敗俗的流浪漢小說自慚形穢,它將聲嘶力竭、奄奄一息的西班牙文學拖進了17世紀,一個充滿科學知識、人文主義和動盪變換的世紀,這就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堂吉訶德》的成功,使小說這種形式的名聲為之大振——在塞萬提斯時代,與詩歌相比,小說仍被視為低人一等的創作形式。
《堂吉訶德》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德·拉·曼卻》,共有兩部。第一部於1605年出版,出版後立即風行一時,僅在幾個星期內就銷售一空,一年之內再版了6次。1614年,一個叫做阿維拉尼達的人出版了一部《堂吉訶德》續集,惡毒辱罵塞萬提斯,嚴重歪曲堂吉訶德和桑丘這兩個人物形象。塞萬提斯極為憤慨,他加緊寫作,於1615年出版了《堂吉訶德》第二部。
《堂吉訶德》故意模擬騎士傳奇的寫法,描寫堂吉訶德和他的侍從桑丘·潘沙的「游俠史」。第一部敘述主人公堂吉訶德是拉·曼卻地方的一個窮鄉紳,本姓吉哈達,因為讀騎士傳奇入了迷,夢想當一個游俠騎士。他拼湊了一副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名為堂吉訶德,騎上一匹瘦馬,取名為「駑馬辛難得」,並仿照騎士的做法,物色了鄰村一個擠奶姑娘為自己的意中人,給她取個貴族名字叫杜爾西內婭·台爾·托波索,決心終身為她效勞。於是,堂吉訶德開始了三次騎士之旅。第一次,他單槍匹馬出遊,向商人挑戰,被打得遍體鱗傷,只得返回家中。後來,他找了鄰居桑丘做侍從一同出去。堂吉訶德滿腦子都是騎士傳奇中的古怪念頭,以為處處是妖魔鬼怪,是他冒險的機會。他把風車當巨人,把旅店當城堡,把理發師的銅盆當做魔法師的頭盔,把羊群當軍隊,把苦役犯當做受迫害的騎士,把皮酒囊當做巨人頭,不顧一切地提矛殺去,結果鬧出無數荒唐可笑的事情。這些行動不但害了別人,也使自己挨打受苦,弄得頭破血流。但是他執迷不悟,直到幾乎喪命,才被人抬回家去。
第二部敘述堂吉訶德和桑丘·潘沙第三次出遊。堂吉訶德的鄰居參孫·加爾拉斯果學士為了醫治堂吉訶德的精神病,故意慫恿他再次外出,然後自己也扮成騎士,准備打敗他,迫使他放棄荒唐的念頭,回家養病。不料交手後反被堂吉訶德打敗。參孫於三個月後重新找堂吉訶德決斗,終於打敗了他。根據事前商定的條件,他在一年之內不許摸劍,不許外出,只可在家休養。堂吉訶德回到家中便病倒在床。臨終時,他醒悟過來,痛斥騎士小說並立下遺囑,不許他的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嫁給騎士,否則她就得不到遺產。
《堂吉訶德》在歐洲小說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總結了中世紀以來長篇敘事作品的成就,又為近代小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於歐洲近代長篇小說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