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代文閱讀(課內比較16分)
【答案】【小題1】本段文字作者使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來塑造李逵的性格。對李逵的語言、動作描寫是正面描寫,表現了李逵的粗直可愛;戴宗的介紹是對李逵的側面描寫,寫出了李逵嗜酒、好賭、愛斗得不足,是我們了解得更加清晰。【小題2】討好鳳姐,賈芸深知鳳姐是喜奉承愛排場。【小題3】李逵是好漢,為人直率,無私心,所以他的說慌並不令人討厭。【小題4】賈芸說謊為了迎合鳳姐獲得差事,期中表現的聰明乖巧,有心計善逢迎,孝順而又想著幹事業,值得欣賞和贊美;李逵打架賭博賴賬等種種不直之舉似乎情有可原,他的粗的可笑,直的可愛,忠的可敬。【答案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首先說明正面和側面描寫的方法,原來具體舉例說明哪是正面描寫,哪是側面描寫,人物有什麼性格特點。考點:分析作品描寫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小題2】試題分析:閱讀第一段,抓住關鍵句「賈芸深知鳳姐是喜奉承愛排場的」,從人物的語言特點來分析即可。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小題3】試題分析:根據作品,了解李逵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其說慌的原因。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小題4】試題分析:了解兩個人物的形象,一是討人所好巧以言辭的小人,一個是直率的好漢,此據對兩個人物進行評價。考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
『貳』 怎麼上關於「現代文閱讀」的公開課拜託了各位 謝謝
★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1、先讀題後讀文。讀題時注意從題干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使閱讀具有明確的目標。 2、讀文時,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 3、准備答題時,必須再次細讀題目,找准「題眼」。 4、答題時,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限字題的解答: 1、根據題目要求作完全准確的表述(此時不要過多地考慮字數的多少); 2、對照字數要求進行簡縮:①去除無關緊要的修飾語,②多音節詞改為單音節詞,③用簡稱(尤其是地名)。 3、將符合題意和字數要求的句子連起來讀一遍,看是否有語病,如有,必須修改。要做到句子簡明、完整、通順、明確。 ★擬寫標語題: 1、語句必須簡短、精煉; 2、可採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對偶句、對稱句,也可巧妙地應用詩文名句、諺語、歇後語等稍作改動以切合語境。 ★詞語的比較(選詞填空): 1、比較詞義,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詞,一定要仔細辨別兩個詞在程度、適用范圍、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區別。 2、選好之後應該將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反復體會。 ★根據文意給相關名詞下定義: 以給「轉基因作物」下定義為例。 1、格式A:轉基因作物是一種…………的作物。格式B:一種…………的作物叫做轉基因作物。 2、注意點:下定義必須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屬性,如「作物」就是「轉基因作物」的本質屬性;「數學方法」就是「統籌方法」的本質屬性。 ★文段中關鍵詞語、短句的分析: 在題目的題干中出現了加引號的詞語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對象源出於原文,在分析時應貫徹這樣的原則: 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也就是說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來考慮。 ★理解詞語在選文中的意思和在語境中的含義: 解答這類題目,要注意兩點:一是這個詞可能不再具有詞典中的含義,而是特定語境中的特殊含義。二是要理解詞語的語境含義首先必須正確理解詞語所在的語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實在是標致極了」一句中的「標致」。 ★評價、賞析一句話: 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准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4、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5、說明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說明內容、說明對象的特徵和說明文語言的特色(准確、生動)。 6、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7、議論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論點(或是全文的中心論點,或是所在段的分論點)以及議論文語言的特色。 8、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①點明題旨的句子; 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 ③總結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 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指明語句所用的寫作方法: 一定要注意文體特徵和專用術語使用的准確性。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句子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句子比較分析題: 常見題意:原句換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與改句哪個好? 答題方法及步驟: 1、表明觀點(行不行,哪個好); 2、分析原句優點; 3、分析改句缺點。 ★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你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2、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採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適用於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 ②翻譯句子法,適用於文言文語段; ③解釋重點詞法,適用於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 ④變換句式法,適用於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 散文(包括雜文、通訊、一般記敘文)中的「我」等於作者本人;而小說中的「我」不等於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礎上通過虛構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 ★評價作家作品: 1、應以對作家、作品的進步性作肯定性評價為主; 2、對作家、作品的局限性應點到為止,重點在於歷史局限性。 ★給文段擬題: 1、看開頭、看結尾、看中心句、看過渡句、看反復出現的句子。、 2、語言要求簡練,一般在6個字左右。 ★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1、必須用第一人稱; 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根據短文提出的觀點補充舉例: 1、可舉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說服力,並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識面,但一定要寫准確人物、事件,切忌張冠李戴。 2、也可舉凡人事例,可以編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實感,切忌過於誇大,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編亂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簡短評價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年代)、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線索,藉助文章中的過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詞語,表時間變化的語句,表地點轉換的語句,還要注意人物出場的先後順序。 ★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判斷文段的說明中心(說明內容): 答題方式: 1、實物說明文:說明對象+對象的特徵 2、事理說明文:關於…………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說明文:…………的操作或實驗或製作的過程 ★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題格式: 本句用了××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直觀、深入淺出(科學准確)地說明了(說明內容),使讀者…… ★說明文中詞語作用的認識與辨析: 主要有兩種題型: A、「××」詞好在哪裡?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B、「××」詞能不能刪掉? ▲答題方式:①不能,用了「××」詞,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 ②不能,刪掉「××」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詞,准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③這個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 ★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說明文中的主觀題及其解答: 著重要表現創新意識、科學精神。 主要題型: 1、對文中的內容進行簡明、准確的改寫。如:根據提示給事物下定義、文字圖表式處 理、圖表文字化、簡要概述所舉例子等。 2、對文中內容進行合理的補寫。如:加標題、結合語境補寫句子、對文章說明的對象按要求進行補充說明。 3、聯系實際舉例說明。(要符合文段的說明中心的要求) 4、對文章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與設想。(要有科學性,切忌胡編亂造) 5、對語言的表達特色進行評說。(結合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特色來考慮) ★識別或提煉中心論點、分論點: 1、論點出現的形式和位置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較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標題、②開頭、③篇末、④論述過程中(注意承上啟下的過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當碰到文中沒有現成的表達論點的句子時,盡管有一定難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確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據論題和論據,參考作者要解決的問題,准確判斷和提煉作者的觀點,然後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達中心論點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較,找出最簡潔、最明確的句子。 分析論據與論點的關系: 答題方式:本文(段)的論點是……,這里所列舉的……屬(事實或道理)論據,是為了從(反面或正面)證明這個論點,…… 辨識論證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這類問題,首先需要明確常見的幾種論證方法的概念,了解它們之間的差別,然後結合語境,具體內容具體分析。 2、答題方式:這一段(一句)運用了××論證方法,論證了……(論點),顯得……(好處)。 ★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 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根據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5、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6、調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7、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8、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叄』 課外現代文閱讀。
①只要略加觀察,閃過我眉宇的慌張就會袒露無遺, 我把一隻不被察覺的小紙盒塞進書桌,那裡,供奉著兩條黑黢黢的毛毛蟲。三日不見,刮目相看,你懂這句話的含義嗎?醜陋的毛毛蟲會變成美麗的蝴蝶,轉瞬即變,像魔術般,我守候的就是揭開謎底的時刻。 然後,開始上課。可接下來的情況就惡劣了,只聽我同桌以驚雷般的分貝和速率,「咔嚓」一聲蹦起來。「她養兩條毛毛蟲!」 ②他的臉色白堊紀的土壤般,神經也地震後的公路樣扭曲。課堂頓時嘩然一片。 老師捧著書本,幾乎袋鼠狀跳過來道:「怎麼回事?」 千萬萬千,我沒料到毛毛蟲溜達出來,更沒料到男生還有怕毛毛蟲的。我的臉色在眾目睽睽之下,騰地轉換成紅蘿卜。我囁嚅道:「我只是怕錯過變蝴蝶的時機。」 ③心裡其實已哭得滂沱,我是學習委員耶! 竟然?老師將毛毛蟲盒子從書桌里掏出來,彷彿展示:證據昭昭,你們都看到了吧。讓我尤其痛苦的是, ④兩條醜陋的蟲子競然不知羞恥,慢騰騰地扭著身子炫耀。⑤完啦,幾歲的英名毀在兩條爬行蟲子爪下。我深埋頭,恐怖地思忖。 「把蟲子收到盒子里,星期一放學後告訴我,蝴蝶有多少種。」 天使的聲音在耳邊吹拂,這是老師的嗎?我怔了一下才緩過神,這「批評」是對著我的嗎?怎麼聞不到硝煙味? 我如約來到老師辦公室,她表情依然平靜似水。我可不敢出大氣,嚶嚶著說,全世界大約有蝴蝶 15000種,單台灣就有400多種。見老師沒吱聲,知道她不滿意,趕緊補充道:鳳蝶最美呢,全世界有600多種。老師依舊悶葫蘆。我急了,休息日片刻不閑地忙活查資料,換得老師沒態度,可了得?我猛地仰起頭,豁出去了,大聲說,蝴蝶翅膀上的花紋,由鱗粉狀的細末構成;產於美洲大陸的大樺斑蝶能遷徙 2000到3000公里,集體過冬呢…… 竹筒終於把豆子倒完了。老師問,你知道金翅膀的蝴蝶嗎? 當然,我不知道。 我回到家,再次開始搜尋。這一查真嚇了一跳,單講蝴蝶分類,學問就浩瀚。比如說鳳蝶,就有碧鳳蝶、麝香鳳蝶,五花八門,使人眼花繚亂。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沒查找到。但我想:即使世間沒有,老師的心裡也裝有。因為她教會我用一隻眼睛仔細現察,另一隻眼睛不停尋找。 1.又說說下面兩個詞在文中的意思。 悶葫蘆: 硝煙味: 2.第五段中「天使的聲音在耳邊吹拂」。「天使」指誰?文中為什麼用「吹拂」? 3.第七段中「竹筒終於把豆子倒完了」的意思是 。 4.第三段中「竟然?」之後作者省略了內容,請體會當時的情境,將省略內容補出來。 補寫內容: 5.文章的語言很有特點,請在畫橫線的五個句子中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句並說明理由。最喜歡的句子(寫 序號即可): 喜歡的理由: 6.你在閱讀此文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疑問。請把你認為最有價值的一個問題寫在下面。 7.概述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含標點40字以內);談談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含標點50字
『肆』 20篇現代文閱讀
徐行制題】高考考生必要精通的二十篇名家名篇現代文閱讀之015——
現代文閱讀題中主觀性試題誤答例析
北京四中 徐行
下面的現代文閱讀題是我編寫的。應該說,原文和題目都不是很難,但學生在答題中仍然出現了不少失誤。分析這些誤答的例子,對指導學生現代文閱讀,對今後語文學習及應考復習,都是會有很大幫助的。原題如下:
閱讀下文,回答1-8題
幸福的錯覺
山樵
(1) 幸福每每是痛苦的孿生兄弟。
(2) 昔日的非洲富婆出門要戴30斤重的鐵環,用蹣跚的步態與
大步流星奔波於烈日下的窮女人區別開來。那種稀里嘩啦的鐵環聲掠過窮街陋巷時,遠近的窮女人都會「嘖嘖」地艷羨和嫉恨:「看人家富得那份閑逸!」如今,當非洲富婆抹著猩紅的厚唇,乘著「賓士」招搖而過時,棕櫚樹下小憩的窮女人又會說:「嘖嘖,瞅人家富得獵豹也趕不上!」
(3) 文明人很少能說出自己真實的需要是什麼,幸福的形式和
內容都是由富人規劃的。90年代暴發戶們的典型形象是坐在寫字台前以「大哥大」掩耳,於是,在人潮如涌、塵土飛揚的街頭,時常有人手持「大哥大」,幸福地耷拉著眼皮,以每步15厘米的步幅徘徊,接受街頭行人的注目禮。
(4) 用多數人匱乏凸顯少數人的富足,是現代廣告術的公
開秘密。宮廷秘傳、限量生產以及豪門、帝都、王朝、超霸等標牌,無非是為這幾個奢侈品的消費網羅更多的看客。黃金宴的就餐者之所以有睥睨眾生的倨傲,是因為他們有魄力在眾目睽睽之下,能把別人終生也不曾有的財富化成糞便!
(5) 這種幸福的錯覺使文明躁動不安。
(6) 漢末魏晉時,服食仙丹成了上流社會的時髦,因此致
病、致死的有名醫皇甫謐、晉朝的賈後、哀帝和北魏的道武帝等。流風所及,連買不起「五石散」的人也學著找個人多的地方躺下,作痛苦狀,還念念有詞:「葯性發作了!」現代的窮人似乎少了這份「滾一身泥巴,博片刻虛榮」的耐心和風雅。但他敵不過廣告無孔不入的誘惑,於是要泄莫名火,發無名怨。賊膽大的去做綠林中人,攪得狼煙四起;賊心毒的恨不得葯死所有幸福的鄰居,在赴黃泉時扯平幸福與痛苦的落差。
(7) 耐人尋味的是,萬民欽慕帝王富足,而帝王子女自古以來都難耐高處不勝寒
的壓抑。拿破崙之子在新年之際,當人們張羅著是送一座宮殿、城池還是送一支軍隊作為幼王的新年禮物時,他只想要一雙農民穿的價值一個蘇的木屐,穿著它上街,與那些赤腳在泥中追嬉的頑童一起玩耍。
(8) 那是一個孩子自然而真實的需要。幼王的新年幸福只需一個蘇。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旨。(不能寫成比喻句。限20字內,含標點,以下各
項答題字數均含標點。)
2.下面的例子,哪些是直接用來說明「 幸福每每是痛苦的孿生兄弟 」?(選三項)
A. 非洲富婆戴鐵環。
B.手持大哥大,耷拉著眼皮在塵土飛揚的街頭徘徊。
C.買不起「五石散」,卻躺倒呻吟:「葯性發作了!」
D.綠林人攪得狼煙四起。
E.拿破崙之子要穿木屐。
F.道武帝服食丹葯致死。
3.第3段中的「文明人」指什麼人?(限11個字內回答)
4.第3段「幸福的形式和內容都是由富人規劃」的意思是什麼?(限20字回答)
5.第4段「為這幾個奢侈品的消費網羅更多的看客」意思是什麼?(限15字內回答)
6.第5段「使文明躁動不安」是什麼意思?(限20字內回答)
7.第6段所說的「賊」指什麼人?(限20字內回答)
8.第7段「高處不勝寒的壓抑」指什麼而言?(限20字內回答)
以上試題除第2題外都是主觀性試題。下面試舉學生答題的例子進行分析。
還應該說明的是,老師所給的答案並不是唯一答案,學生答題也不是一無是處,這里我僅就其失誤點談談我的看法。
第1題
【答案】一些人所謂的幸福,其實不過是痛苦。(或:幸福應是自然而真實的需要,否則只能是痛苦。)
【誤答舉例】
甲、 人們往往不知道怎樣做才算真正獲得幸福。
乙、 差異是幸福的錯覺,幸福失去了原本的標准。
丙、 告誡人們物質的享受和虛榮心的滿足不是幸福。
丁、 幸福常有痛苦伴隨,其錯覺使文明本末倒置。
【分析】
本題考查對中心的概括。原文1、5、8段對體現中心有重要作用。
甲例使用了否定句式,這是一般概括所忌諱的,由於沒有明確點出「把痛苦當幸
福」,答案沒有落到實處。
乙例語言模稜,前半句語句不通,後半句突然出現「原本的標准」,這指的是什麼呢沒有講清。
丙例「物質享受和虛榮心的滿足不是幸福」概括很好,若加上「甚至是痛苦」,就符合題目要求了。
丁例前半句與文意不合,後半句「其」字指代不明,「使文明本末倒置」又指什麼,很含糊。
第2題(答案:A、B、F 分析:略)
第3題
【答案】現代社會中(有文化)的人。
【誤答舉例】
甲、 真正懂得幸福含義的人。
乙、 現代社會中內心空虛的人。
丙、 被虛榮心侵蝕的社會中人。
丁、 擁有許多財富的現代人。
【分析】
本題考查理解詞語的含義。
四例共同的錯誤是把原文中泛指誤解為特指,於是做出了片面的
回答。其實只要仔細閱讀原句及上下文,應是不該答錯的。
第4題
【答案】有錢人顯示闊氣的舉動,往往被人認為是幸福。
【誤答舉例】
甲、 富人視一般人得不到的財富為幸福。
乙、 富人形式上表現的富有隻不過是幸福的錯覺。
丙、 有錢便是「幸福」,「幸福」成了富人們創造的產品。
丁、 只有金錢才能滿足富人們所謂的幸福。
【分析】
本題考查句意理解並涉及到第3段的文意。
甲例主體錯了,沒有答出誰「規劃」誰。
乙例除了主體錯了,還有「只不過是幸福的錯覺」語句生硬,引用原文未作闡釋,
怎能作為答案呢?
丙例中的「幸福」雖然加了引號,仍然未作闡釋,「創造的產品」言不及義。
丁例分析角度不對,脫離了原文要表現的意思。
第5題
【答案】多數人達不到超豪華的高消費。
(或:向達不到超豪華的高消費的民眾顯闊。)
【誤答舉例】
甲、 人們都想營造現代家庭,變為紳士淑女。
乙、 人們羨慕而不能承擔這種高消費。
丙、 迎合人們對幸福誤解的消費心理。
丁、 是為這種商品多找一些顧客。
【分析】本題考查句意理解並涉及到對第4段文意的理解。句中關鍵詞語是「網羅」「看客」。
甲例脫離了廣告人的意圖,「都想」的概括也過於武斷。
乙例看到「人們不能承擔」這一點應是符合文意的,但「人們羨慕」則有以偏概全之嫌。
丙例所說的「迎合」「消費心理」確實是廣告人的用意,但題目讓我們分析的那句話應是作者的看法,答題的同學沒有把握題目的要求。
丁例的分析仍是從廣告人一方的意圖而言。由於沒有注意「網羅」特別是「看客」這些詞語中體現的作者的情緒,因此出現了回答中的偏差。
第6題
【答案】富豪揮金如土的舉動,影響了社會的正常秩序。
【誤答舉例】
甲、 窮人追求這種幸福,也想享受這種幸福。
乙、 社會不安定,有些人在虛榮心驅使下做壞事。
丙、 使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迷失了方向。
丁、 幸福的錯覺使社會文明出現求虛榮和亂抱怨。
戊、 幸福的錯覺改變了文明的內容,使它錯誤發展。
己、 所謂的「幸福」使人們看不清什麼是真正的幸福。
【分析】
本題考查對文意的理解,涉及到5、6段,也是本文作者主要觀點所在。
甲例沒有抓住「躁動不安」來分析,言不及義。
乙例開句就寫「社會不安定」,本末倒置,因果不明。
丙例中沒寫誰「使人們」怎樣,「人生觀價值觀」失之籠統,原文還是談的社會正常秩序。
丁例中「幸福的錯覺使……」不如說「富豪們的奢侈使……」更為貼切,「求虛榮和亂抱怨」沒有達到作者的認識高度,作者認為已造成了社會的動盪。
戊例答得太虛,「改變」了什麼「內容」?沒講出來。「使它」的「它」指代什麼,也不清楚。
已例中「使人看不清什麼是」是需要解釋的,兩個「幸福」一個加引號,一個未加引號,難道是讓閱卷人去判斷嗎?
第7題
【答案】禁不住富貴的誘惑而鋌而走險的現代窮人。
【誤答舉例】
甲、 現代窮人中一部分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幸福」的人。
乙、 指盜賊和搶劫他人的罪犯和殺害鄰居的惡人。
丙、 指滾一身泥巴博片刻虛榮的虛榮心。
丁、 那些雖然不富但仍追求富人幸福的窮人。
【分析】
本題考查詞義理解,涉及到第6段的文意。
甲例「獲得幸福的人」落腳點不準。
乙例雖然羅列了幾種「賊人」但未能對這些人的共性作出概括,
特別是沒有涉及犯罪原因(富貴誘惑),因而脫離了文意。
丙例「指……虛榮心」,謬。「賊」怎麼會是「虛榮心」呢?
丁例恰好彌補了乙例中的不足,然而又缺少乙例中的內容(沒涉及「犯罪」),仍屬不全面。
第8題
【答案】雖然高貴富有,卻沒有自由,沒有歡樂。
【誤答舉例】
甲、 拿破崙之子雖處在很高地位卻追求貧民的幸福。
乙、 世俗偏見和禮教對帝王子孫的束縛與壓抑。
丙、 指因家庭富有受世人嫉恨的生活而言。
丁、 指帝王子女孤獨的生活和追求平等的願望。
【分析】
本題考查對7、8段文意的理解。
甲例說小王子「追求貧民的幸福」不確。穿木屐,赤腳在污泥中
嬉戲,就是「貧民的幸福」嗎?不確。那是一種自由,是一種歡樂。
乙例把「寒」理解為「束縛與壓制」亦無不可,但「世俗偏見」和「禮教」都無來由,與文意不合。
丙例「受世人嫉恨」沒有原文依據,屬於靠「想當然」來答題之列。丁例用「孤獨」來概括幼王的生活,沒有扣到「不歡樂」「不開心」的「點」上。「追求平等」,口號太大,與人物年齡與作者意圖不切合。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現代文閱讀題中主觀性試題的解答在學生中仍存在相當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分為理解有誤和表達有誤兩大類。
理解有誤大致包括:誤解詞義、誤解句意,還有一個對結構層次和寫作特點的理解,這份考題沒有涉及。誤解的產生主要是對原文閱讀分析不夠,對原文整體把握不夠,也有憑想當然來答題產生的錯誤。
表達有誤大致包括:指代不明、語言歧義、含混不清、以偏概全、失之籠統、脫離原文等毛病。而表達有誤歸根結蒂還是由理解不確而造成的。
我想,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只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對誤解誤答進行恰如其分的分析,逐漸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我們在現代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是會得到較好的解決的。
『伍』 課外現代文閱讀技巧和方法
抓住文章的題目,每篇文章起碼讀三遍,篩選文中的重點詞語和中心觀點,認真審題,完善簡潔地回答問題等是現代文課外閱讀答題技巧。 技巧一、抓住題目把握中心思想 任何體裁的文章都是有章可循的,考生在做課外閱讀時,如果抓住了文章的題目,就能抓住文章的靈魂,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整體。 記敘文可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類型,記敘文的題目一般也分為這幾種類型。簡析題目可以幫助推測記敘文內容,推測文章主題,如《月是故鄉明》一文,從題目入手分析,可推測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應是借描寫明月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說明文的題目往往能揭示說明的對象或對象的特徵,如《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戲曲》一文,從題目可推測出文章說明的對象應該是中國戲曲,說明的中心是中國戲曲的特點。如何把握說明的中心內容?考生可沿著題目的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一定要注意總說性的語段、過渡性的語段,通常在這樣的語段中能找出體現說明對象特徵的詞語或句子。 議論文的題目往往能揭示文章論述的話題或文章的中心論點。如《談寬容》、《說天才》,這些題目是作者要議論的問題,即論題。《寬容是一種美德》、《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勁》,這些題目是作者對「寬容」和「天才」的看法,即論點。由此可見,論題包含著論點,以論題為線索去分析,就能快速找到論點。抓住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就抓住了文章的靈魂。 技巧二、由略到精最少讀三遍 ①文章讀三遍:閱讀質量的高低往往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中考語文的現代文閱讀共有三個課外語段,對於任何一篇課外閱讀,考生都要至少讀三遍。 第一遍略讀,整體把握。第二遍精讀,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閱讀。第三遍更換角度,檢查試卷。如果考生只草草地把文章讀一遍,就下結論寫答案,那麼很容易中途受挫,或扭曲自己的思考方向,而且也容易忘記自己想表達什麼。 ②畫重點詞句:考生在閱讀語段時,可以在重點地方(說明文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首括句、尾結句,文中的設問句、過渡句;記敘文開頭和結尾句、議論抒情的句子、景物描寫的句子、人物描寫的句子、承上啟下的過渡句;議論文中標志中心論點的詞語,如「我認為」、「所以」、「總之」、「可見」、「綜上所述」等)用鉛筆畫線,以利於了解、分析問題,同時也節省了再次整體閱讀的時間,提高答題效率。第三遍閱讀可根據畫線部分快速瀏覽,檢查回答是否准確。 ③換角度審題:很多考生對答案檢查了很多遍,也沒有發現錯誤,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有些考生只檢查答案,而沒有再看看問題。二是一直用同樣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的同一個角度,當然只能得出同樣的結果。防止這種錯誤出現就要更換角度,重新審題思考,避免答題的片面性,使錯誤能及時得以糾正。 技巧三、還原詞句就近找論點 在記敘文閱讀和議論文閱讀中,經常設置如對某個詞語的理解、對某個語句含義的把握等問題。考生在回答這樣的問題時,一定要牢記「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文」。 首先,找到這個詞語或句子的出處。把詞語或句子還原到文中,然後再思考問題。只有結合具體語境,才能准確推斷詞語的含義,准確了解語句在文中所佔的位置。考生萬不可一見到題就草率作答,這樣極易斷章取義,偏離文章中心。 其次,不要隨意聯系現實。有些考生在回答問題時,總喜歡聯系現實,當現實與文章內容不一致時,總認為文章的作者是錯誤的,然後就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已有認知答題,完全不顧文章,這是大錯特錯的。 再次,遵循就近原則。議論文中經常設置這樣的問題:某某文字直接證明的道理是什麼?某種論證方法的作用是什麼?考生在回答時,首先應關注某某文字前面或後面是否有說理性文字,如果有,那很可能就是答案。如果沒有,再找某某文字所在段的中心句,如果有中心句,那就是答案。如果沒有,那麼再找文章的中心論點。 技巧四、依靠重點詞完善采分點 有的考生做閱讀題時,發現問題簡單,自己會做,就盲目樂觀,精神鬆懈,考生常因此丟掉一些最基本的采分點。 譬如《揚州個園》中有這樣一段話,「揚州的個園,是一座獨具風格的名園。它是清嘉慶、道光年間興建起來的。當時園中遍植翠竹,又因竹葉形狀很像一個『個』字,故名個園。園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堆疊精巧而著名。」如果根據此段內容設置問題:此園名為「個園」的原因是什麼?考生會感到回答此題非常輕松,但是卻容易忽視一個最基本的采分點「竹葉形狀很像一個『個』字」。因此,考生越是認為試題容易,越應該慎重。 特別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說明文提煉信息准確度好把握,信息點回答不全面卻是個大問題。那麼,如何全面篩選信息呢?像上面介紹的例子,只要考生在閱讀時注意到「因竹葉形狀很像一個『個』字」前有一個「又」字,此題就不會輕易丟掉采分點了。所以在閱讀時,尤其是閱讀說明文時,考生一定要注意「又、還、也、此外、而且」等詞語。 技巧五、言簡意賅分條作答 做課外閱讀,需要書寫的文字較多,一些考生常懷有僥幸心理,答案寫得非常詳細,以便閱卷教師從中找到正確答案,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所以,考生回答問題時,應言簡意賅。比如在回答「請概括文章所使用的事實論據,或請為文章補充一個事實論據」一類的問題時,考生可按照這樣的思路去考慮問題:如果是正面的事實,可以概括為「某某按照論點的內容去做了,有怎樣的效果」;如果是反面的事實,可以概括為「某某沒按照論點的內容去做,有怎樣的後果」。這樣既節省筆墨,又抓住了采分點。 有些問題的采分點較多,如果考生把所有的內容放在一起,混成一片,不利於閱卷教師批閱。為了避免不必要的丟分,考生在回答此類問題時,應注意條理的清晰。尤其是3分或4分的題,考生應在每一條答案前標明序號,以便閱卷教師一目瞭然地抓住答案中的幾個采分點。 技巧六、仔細審題避免丟分 不論閱讀的題型如何,都必須審慎對待,細心透視題乾的重點和考點。須知:正確的審題是正確答題的基礎和前提。在審視閱讀題時,應注意兩點:一要看懂題乾的字面義,重點詞語要仔細推敲、體味;二要領悟題乾的隱含義,明確考點、命題要求和答題指向。 考生因不仔細審題而丟失的分數,往往多於沒有掌握知識點而丟失的分數。如題干讓你找錯誤的選項,而你找了正確的;題干讓你用原文語句回答,而你用自己的話概括,這都是不注意審題所致。這類考生在答題時,往往是「想當然」,思維總停留在見過的題型上,總認為此題似曾相識,然後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答題,而很少去領悟此次考試出題者的意圖。成績發表後,才追悔莫及,為時已晚。所以,越是似曾相識的題,越要仔細審題,避免丟分。
『陸』 初中現代文課外閱讀100篇小說閱讀的文段一到文段十五的答案
你也看刀劍的嗎?
『柒』 現代文小說閱讀訓練(有答案)
父親的救援 張銘書 ⑴1992年,我在地區高師讀書,父母親在老家種田。父親為貼補家用,不顧多年腰疼的老毛病,農忙之餘幫人跑起了長途貨運。這年父親已46歲。 ⑵正是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親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時所有的細節。 ⑶那天正好是寒露,陰歷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著雨的時候,父親從外地跑車回來。剛一進村,就看見村支書迎頭擋在車燈前面,朝父親一個勁兒地擺手。父親趕緊剎車。支書一臉焦急地說:「快!你娃出事了!」原來他剛剛從電視里插播的緊急通告里看到:一個20歲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車禍,被緊急送往市一院,司機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錢,另有一本學生證,望家人緊急聯系。學生證上寫著我的名字,所以支書便急吼吼地來找我父親。 ⑷父親的臉迅速變得煞白,他蹲在車下先抽了兩分鍾煙,然後抬頭問支書:「你家裡還有多少錢?」支書說:「也不太多。」父親說:「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親身上還裝著代收的幾千元貨款。 ⑸父親不敢讓我母親知道,家也沒回,當即發動車,准備直奔市一院。車開到鎮子上,不敢再開了,因為手抖得太厲害。就從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戰友,幫忙駕車直撲市裡。從小鎮到市區僅八十公里,一個小時後就到了。 (6)主治醫生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繳錢:「傷情非常嚴重,需立即手術,如果再晚幾個小時聯系不到家人,雙腿將很難保住。」 ⑺父親再也隱忍不住,眼淚嘩一下傾倒了滿臉。他跌跌撞撞地趕緊往繳費處跑。【示例:「再也」、「眼淚嘩一下傾倒」、「跌跌撞撞地趕緊」、「跑」等詞,寫出父親在得知「我」傷勢如此嚴重後的巨大悲痛,再剛強的父親也承受不了如此的打擊。】 ⑻從繳費處回來,父親不顧護士的攔阻,硬闖進急診室。 ⑼父親看到的是一張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過去。父親的心裡「咯噔」一下,因為他發現這個小伙並非他兒子——也就是說,並不是我。父親從裡面退出來,反復端詳從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張學生證,學生證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沒有錯呀。父親迷惑了。 ⑽這時來了幾名警察,警察告訴父親,這個小伙的身份剛剛弄清了,原來是一名小偷,之前在公交車上偷了幾個學生的東西,被人發覺後就跳車狂奔,他做賊心虛,已經把所有追趕的人都甩掉了,還是不停地飛跑,結果就跑到了一個車輪下了。 ⑾【A】父親這才鬆了一口氣。整個人虛脫得一身大汗,癱坐在門口的石頭台階上,再也站不起來。 ⑿這時,父親的戰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兒子,你繳的住院押金怎麼辦?」 ⒀父親說:「當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兒子,還害得差點嚇死我,哪能再給他白扔錢?」 ⒁父親就到收費處去退錢。收費處讓父親找主治醫生開退費說明。主治醫生刷刷幾筆就開好了。 ⒂父親卻猶豫起來,說,算了,這錢我不退了,你們接著給他治吧,長得那麼漂亮的小夥子,要是少了兩條腿多可惜呀,他家裡應該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會疼得心慌。 ⒃小伙的手術順利進行。 ⒄此時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親想來學校找我,又怕打攪我睡覺,就和戰友在車里胡亂擠了一宿。【B】第二日早上才來學校,看見我後,沖上來就緊緊抱了我一下。父親一貫性格剛強,平時很少流露感情,這次擁抱,還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 ⒅那小伙在醫院的精心治療下,恢復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陽光燦爛。他尋到我家,給我父親磕了仨響頭,非要認我父親為乾爹。 ⒆我父親擔心他再學壞,就讓他跟自己學開車。 ⒇現在,十多年過去了,他已成為本市運輸業非常叫得響的一位老闆,去年,還被市裡評為「年度最具愛心十大人物」之一。 (選自《小小說選刊》2008年第1期) 10.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小說的內容。(3分) ▲ 11.文章第15段說「父親卻猶豫起來」,結合上下文,說說父親猶豫的原因。(3分) ▲ 12.仿照對文章第7段畫線句的評注,從文中另外兩處畫線的句子中選擇一處,任選一個角度加以評注。(3分) 我選( ▲ )處,評註: ▲ 13.文中的父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說說父親是個怎樣的人?(3分) ▲ 14.聯系全文,小說標題「父親的救援」有什麼含義?(4分) 答案: ▲ 10.(3分)父親決然救援一個偷了自己兒子錢出車禍的小偷,並使他走上正途。(大意對即可。) 11.(3分)父親想到了小夥子如果得不到及時醫治就得失去兩條腿,他的未來要受到嚴重影響;同時想到小夥子的父母如果知道小夥子的遭遇也會疼得心慌。(答出一點2分,答出兩點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引用原文亦可。) 12.(3分)示例:我選【A】句,評註:「才」、「虛脫」、「癱坐」、「再也」等詞寫出了真相大白後,父親緊綳的心弦一下子松開了,驚人的狂喜和驚人的打擊給父親帶來的情感變化是如此巨大。
我選【B】句,評註:「才」、「沖上來」、「就」、「緊緊」等詞寫出父親見到安然無恙的「我」內心的狂喜,這劫後重生的巨大幸福感使一向剛強的父親不禁真情流露。(評注角度不限,理解正確即可。) 13.(3分)勤勞、寬容(有愛心、善良)、愛家人。(答出兩點即可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給分)。 14.(4分)一指父親用借來的錢救了小夥子的生命;二指父親用他的寬容和愛心拯救了小夥子的靈魂(精神)。(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熱點內容
櫻桃免費小說
發布:2025-07-24 12:36:12
瀏覽: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