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著和現代小說的作文
⑴ 有關名著和現代文學有關的作文
空閑之餘,久聞易中天之《品三國》一書。閱之,作者用現代的眼光解讀三國的歷史,且讓我對三國這段歷史更加產生了興趣。
易老師用通俗幽默的詞語,認真的歷史態度,公正的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也使我對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 三國裡面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曹操。
在看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冷酷奸詐的歷史形象,當然也是受了小說的原因,看了之後使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放眼當今社會的大小企業,在用人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關,這就是為什麼人力資源是那麼的重要,如果一個企業不會用人的話,那麼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走向滅亡的企業,同時也在告訴我們什麼是人才?如何去發掘人才,保證人才能夠為我所用,能夠死心塌地的為企業著想,曹操的前期為什麼會那麼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為曹操能夠發現人才,並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台,能夠採納好的建議為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這些成就了曹操身邊不缺少有才乾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並死心塌地的跟隨曹操,一個企業是一樣的,靠什麼壯大,靠的是人才,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夠做到人才為我所用,不能夠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麼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的企業。無論在什麼時代人才是多麼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業迅速的發展並壯大起來,一個企業如果想做到這幾點那麼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現出整體的形象,首先一點就是要讓員工信服,靠什麼讓員工信服,不只是單靠的工資,最重要的是企業的信譽和企業的發展潛力,有沒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業文化,有沒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為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讓員工信服,要讓員工真正的看到企業的發展潛力,而不是意味的唱高調子,這樣只能是一時的效果,但帶來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因為直接影響了企業在員工心目的形象,企業靠什麼傳播,靠什麼吸引人才,靠的是實力以及信譽,如果你在員工的心中把這兩樣都給毀了,還談什麼企業文化,還談什麼發展,一切都是空的。
通過讀易老師的《品三國》一書,不但使我明白了什麼是「用人之道」!也使我明白了曹操為什麼能夠一步步的走向強大!使我明白了三國這段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讓我學到了如何做人,在現代社會中我應該如何給自己策劃;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如何使自己成為真正有用的人,使自己在當今社會中,在自己的事業中,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立於不敗之地!做一名堂堂正正的男子漢!
謝謝易老師帶給我的這些寶貴的財富!
⑵ 作文三篇:1、以「美」為話題。2、名著讀後感。3、現代小說讀後感 都在600字左右。
《美就在身邊》
那是北風呼嘯的日子,那是梅花盛開的季節,那是我見到她的第一次。
在巴士上,人們都不約而同地把頭轉向窗口那邊,不停的對手哈著氣,試圖想更暖和一點。沒想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突然,司機猛地一剎車,「哇」的一聲,把車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一位中年婦女身上。
剛剛可能是因為司機的急剎車,這位中年婦女受不住,吐在了一個時髦的年輕姑娘身上。婦女緊皺著眉頭,連聲說著對不起,姑娘緩緩的回過頭,全車人都把心揪得緊緊的,在為這位中年婦女擔心著。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迎來的不是一頓狠狠的怒罵,而是姑娘把外面的那層衣服脫了,對婦女說:「大姐,你需要坐在通風的位置,我就要下車了,這個位子給你坐吧。」「可是,你的衣服?」「沒關系,這件衣服也舊了,大不了洗洗再穿唄。」
車門開了,姑娘走下車,大家不由自主地贊嘆道:「這女孩兒真善良!」「這女孩兒心眼兒真好!」
這就是美,年輕姑娘的行動向我們展示了善良和美合為一體的化身。
她和梅花一樣,擁有著純潔高尚的品質。美,就在身邊。
生活豐富多彩,人們往往是生活中亮麗的風景線。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家庭中的溫馨,社會中的奉獻,更是一道道多彩多姿的美景。
我在xx學校x年級x班讀書。每天早晨,每當我走到學校門口,琅琅的讀書聲總會傳進我的耳朵。伴著讀書聲走進教室,拿出一些經典誦讀的書,加入讀書的行列。老師在講台前,指導著我們,並不時提醒我們注一下音,就這樣一直讀下去,直到第一節課的上課鈴響起......
下課了,孩子們湧出教室,跑向走廊,奔向操場。同學們追著、跑著、叫著,各種聲音混成一片,組成了一首校園交響曲。
中午過去了,迎來了陽光明媚的下午。來到學校,同學們不約而同的掏出書本,盡情汲取書中的養分,每個同學都如痴如醉,彷彿置身書中奇妙的世界。
下午最後一節課是古詩詞誦讀,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放聲齊誦,那聲音,忽高忽低,忽揚忽抑,忽急忽緩,美妙至極。那雄渾磅礴的聲音,如萬馬齊鳴,如天仙奏樂。
放學了,同學們一個個向老師告別。結束了一天的學習生活,同學們歡笑著奔向遠方。
這難道不是一種生活中的美嗎?
《美就在身邊》
美,往往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美,在人們心靈的最深處,只在乎你是否有仔細體會。美,就在身邊。 在公園里,在五彩繽紛的花朵簇擁處.美,在生活中,在每件愉快的事情中.
自古以來,梅花被無數的詩人所歌頌,正是因為她的美,渲染著周邊的人。每當萬木凋零,風欺雪壓時,她總是在白雪皚皚之時,傲立雪中,把清香灑滿人間。只是美,真正在身邊體驗到的內在美!
有一件事,她深深地把人心的內在美散播在人們的心裡。 那是北風呼嘯的日子,那是梅花盛開的季節,那是我見到她的第一次.在巴士上,人們都不約而同地把頭轉向窗口那邊,不停的對手哈著氣,試圖想更暖和一點。沒想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突然,司機猛地一剎車,「哇」的一聲,把車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一位中年婦女身上。 剛剛可能是因為司機的急剎車,這位中年婦女受不住,吐在了一個時髦的年輕姑娘身上。婦女緊皺著眉頭,連聲說著對不起,姑娘緩緩的回過頭,全車人都把心揪得緊緊的,在為這位中年婦女擔心著。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迎來的不是一頓狠狠的怒罵,而是姑娘把外面的那層衣服脫了,對婦女說:「大姐,你需要坐在通風的位置,我就要下車了,這個位子給你坐吧。」「可是,你的衣服?」「沒關系,這件衣服也舊了,大不了洗洗再穿唄。」 車門開了,姑娘走下車,大家不由自主地贊嘆道:「這女孩兒真善良!」「這女孩兒心眼兒真好!」
這就是美,年輕姑娘的行動向我們展示了善良和美合為一體的化身。
她和梅花一樣,擁有著純潔高尚的品質。美,就在身邊。
美就在身邊 我的世界裡,充滿了美,它們是五彩的顏料,是多姿的音符。把我的世界裝點的有聲有色,五彩絢麗。 早上起床,昏昏欲睡的我看見了放在桌上的一杯冒著熱氣的牛奶,不由得我精神百倍;冬天,我搓著凍僵的雙手,媽媽遞來一雙雪白色的,毛茸茸的手套,帶上它,頓時感受到了陣陣暖意……。這一切都讓我感到:美就在我身邊。親情之美,如白色般的純潔。
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同學撐起藍色的傘陪我回家,我沒淋到一滴雨,而她卻濕了一半;我丟了錢包,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這時同學送來了拾到的。藍色的錢包竟如橙色般的絢麗……,這一切,都讓我體會到:美就在我身邊。友情之美,是藍色的,那樣清澈。
走在街上,看見「紅領巾」攙扶一個盲人過馬路,我敬佩地望著在魚貫人群中慢慢行走的那一高一矮的身影;在幼兒園門邊,看見幾個穿紅校服的女同學在耐心地哄一個哭泣的小男孩兒,我內心不由發出贊嘆……,這一切,都讓我感受到了;美就在我身邊。心靈之美是紅色,那樣耀眼。
美就在我身邊,當朋友為我唱起了「祝你生日快樂……」當我為躺在病床的老
美就在我身邊,當與以前的「仇人」冰釋前嫌,當你張開雙臂迎接遠方歸來的親人;當你和知心朋友坐在一起聽音樂;當同學取得了成功給他送上衷心祝福;我感受到了,美奏出的快樂樂章。
美就在我身邊,當一個對生活推動失去信心的人,看到了初升的太陽,聽到鳥兒的歌唱,又燃起了生活的勇氣,當失聰的孩子費盡力氣喊出了「媽媽。」當遭遇挫折的人,看見了在藍天上翱翔雄雄鷹。我感受到了,美唱出的歡快樂章。
美就在我身邊,不是嗎?
《美就在身邊》
「美」一個讓萬千人矚目的字眼一個讓萬千人如痴如醉的字眼,一個讓無數人為他傾注心血的字眼......啊!「美」在我們心中如此高貴而難以擁有。朋友其實美並不難尋,他就默默的隱藏在我們生活中。
你看,公園里那棵被園丁修剪地有個性的小樹,它有種藝術美,而在森林中自由生長的樹,它有種自然美,被萬人稱之為奇跡的萬里長城,它蘊含了雄壯美,物美人更美.在我認識的人中,個個都有種特殊的美:年輕有為的趙阿姨有種高雅美,遇事沉著冷靜的爸爸有種剛毅美,性格活潑而可愛的妹妹有種童真梅......但讓我記憶深刻的卻是那位體態端莊,面容慈祥的段奶奶。他是一位體型偏胖的老人,那個飽經風霜的臉上譜寫了她對人生的深刻認識,她那細咪咪的眼睛裡透露著一絲絲沉靜與美好,這也許就是她對兒女的美好期望吧!她那邊便的鼻子似乎是被她經歷過的艱辛年代所撞扁的吧!我特別佩服她那張能說會道的嘴巴,從那張嘴裡奔出的話可謂是精玉良言呀!讓人不得不服。也正是她讓我懂得了沒的真正含義......
記得有一次暑假的一天中午,我懶洋洋的拿起作業做了起來,由於天氣太熱,連風扇也止不住熱,外面的花草也被那炎炎的太陽烤的耷下了老袋,平日兇猛的狗也無奈地吐出了長長的舌頭,那平日冷冰冰的鐵梯也頓時燒了起來。讓我不由得想大叫:「真熱呀!"可是作業沒做完呀!怎麼辦呢?真急人,忽然我想:做得好壞,都一樣是做了。不然我乾脆亂七八糟亂做一通吧!反正我是做了,總比沒做好吧!嘿嘿,說干就干,於是我拿起筆,以我最糊塗的字完成作業,沒過一會兒,就快做完了,那時的心情真是太快樂了,只是隱約會感到一的不安。這時,剛買完菜回來的段奶奶給我打了聲招呼「小寒,在做作業呀!好勤快呀,值得表揚嘛!」聽了她的話,我對她笑了笑,心裡很不安,因為每次段奶奶開見我寫作業都會來看看,這次他一定會來看的,我一定會受到他的批評的。不料,她還真來了,我急忙掩飾,遮住。可還是沒有逃過他那雙法眼,她看了我寫的字。瞬間就變了臉色,對我說:「小寒呀,你這次寫的字好像特別爛啊!沒上次的好看了,這是怎回事呢?難道你沒聽過這句話嗎?要做就做到最好,要麼就別做。你這既是浪費本子,也是在浪費你自己的精力與時間,更是在浪費你爸媽對你的期望,你可能認為就這一次沒關系下一次改正就可以了,告訴你呀,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也將離你不遠。記住!」我聽了段奶奶的話,臉頓時紅了起來,心裡特別愧疚,「下次記著改正呀!小寒,爸媽培養你不容易啊!認真做作業吧!我去炒菜了!」那一瞬間她在我眼裡變得高大起來,她在我眼裡,哦!不,是在我心裡以佔有哲學家的位置。是她那句話讓我改正了錯誤。正正是她那句話讓我知道:做什麼要做到最好,也正是她那句話讓我發現了隱藏在她身上那暗暗發光的美。
啊!段奶奶,美字與您的外貌配對,也許並不合格!但和您平平相貌下的那顆樂於助人,想幫助多數人,想跟多數人帖近的心加以配對,那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朋友,美在我們心中的確高貴,但並不難以擁有,只要你細細品味,你一定會發現生活中的美,美就會充溢你的生活,讓你的生活更多彩,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發現生活隱藏的美吧!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你要哪本名著?我比較愛老舍,托爾斯泰,巴金,魯迅,三毛,小仲馬等人寫的書,最愛看的書《復活》《家春秋》《牛虻》《飄》等,挑這些人的書我幫你點評!(*^__^*) 嘻嘻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望採納
⑶ 給我一篇關於名著的作文
——讀《水滸傳》有感
近日,我讀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書中的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象。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們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他創作的《水滸傳》則更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反映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熱情地歌頌了農民的革命斗爭。它不僅描述了一個個作惡多端,欺壓百姓的害民賊,同時也描述了一個個劫富擠貧、鋌而走險的好漢,他們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統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顯宦,下至惡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無法再生活下去,走投無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過閱讀《水滸傳》不僅讓我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本質的了解,而且還讓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吳用、林沖、武松、魯智深……他們是多麼讓人神往啊!他們就好比劉備、諸葛亮、關羽、孫悟空……一般,是永遠存活在人們心中的藝術形象。全書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還算是英雄好漢武松醉後打虎的故事了——
話說武松離了「三碗不過岡」後,便直奔景陽岡。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覺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塊大石頭上,正閉了眼要睡,忽然從亂樹叢中躥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虎來。武松見了,頓時驚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從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閃在旁邊。那老虎把兩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縱身一撲,武松急忙閃到一邊,老虎見捉不到武松,便乾脆一掀,一剪,可都讓機靈的武松閃過了。那老虎正准備再次攻擊,武松連忙掄起哨棒,從空中劈下,誰知只打到了一棵樹上,哨捧斷成了兩截。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撲過來,武松往後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丟掉手中的哨棒,兩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勁地踢它,又用拳頭猛打它,不一會兒,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氣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樹邊拾起半截哨棒,回來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絲氣也沒有了才罷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陣,才走下岡子去。
《水滸傳》中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永不磨滅
⑷ 關於文學名著的作文
鑒賞與評析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戰爭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注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等,每次戰爭的寫法也隨戰爭特點發生變化,在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他活動,作為戰爭的前奏、餘波,或者戰爭的輔助手段,使緊張激烈、驚心動魄力的戰爭表現得有張有弛,疾緩相間。如在赤壁之戰前描寫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矛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准備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說特別注意把人物放在現實斗爭的尖銳矛盾中,通過各自的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詐,一舉一動都似隱伏著陰謀詭計;張飛心直口快,無外不帶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可以得心應手,從容不迫。著名的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張飛「威震長坂橋」、趙雲「單騎救幼主」、諸葛亮「七擒孟獲」、「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等更是流傳極廣的篇章。
《三國演義》雖以歷史為題材,但它畢竟不是史書而是文學作品。因為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寫人物,善於抓住基本特徵,突出某個方面,加以誇張,並用對比、襯托的方法,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條基本原則。小說中運用這一原則的最好說明,就是向來人們所謂的「三絕」,即曹操的「奸絕」——奸詐過人;關羽的「義絕」——「義重如山」;孔明的「智絕」——機智過人。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斗爭中,放在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來塑造。對於主要人物,往往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現其復雜的性格。2.它長於描述戰爭。全書共寫大小戰爭四十多次,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最為出色。對於決定三國興亡的幾次關鍵性的大戰役,作者總是著力描寫,並以人物為中心,寫出戰爭的各個方面,如雙方的戰略戰術、力量對比、地位轉化等等,寫得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各具特色,充分體現了戰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既寫出了戰爭的激烈、緊張、驚險,而又不顯得凄慘,一般具有昂揚的格調,有的還表現得從容不迫,動中有靜,有張有弛。3.它的結構,既宏偉壯闊而又嚴密精巧。時間長達百年,人物多至數百,事件錯綜,頭緒紛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實,又要注意藝術情節的連貫。因此,在結構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難的。可是作者卻能寫得井井有條,脈絡分明,各回能獨立成篇,全書又是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這主要得力於作者構思的宏偉而嚴密。他以蜀漢為中心,以三國的矛盾斗爭為主線,來組織全書的故事情節,既寫得曲折多變,而又前後連貫;既有主有從,而又主從密切配合。4.語言精練暢達,明白如話。今天看來,這種語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當時它卻近於白話;用這種語言來寫長篇小說,是一種創舉,和過去某些小說粗糙蕪雜的語言相比,是一個明顯的進步。《三國演義》在藝術上的最大缺點,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發展變化。這可能是受了民間傳說人物定型化的影響和歷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誇張有時不合情理。魯迅先生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批評是很中肯的。
《三國演義》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廣泛流傳,魅力無窮,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深影響。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性格與《三國志》中的人物真實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現舉幾個人物說明。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⑸ 關於名著和漫畫小說有何看法的作文八百字
講到我的興趣愛好我想那就應該是看書了吧!假設我能活到一百零一歲的話,那麼,在用來看書的時間至少有九年了,而且用來看漫畫書的時間也會有四五年了。
雖然我很喜歡看漫畫,但是我也不會去看那種有不良習貫的書,那是因為看那些會走上不良的前途所從我死了也不會看那種書。我是喜歡看比較幽默的漫畫,我看過一本叫藍貓淘氣三千萬之人體生命的秘密,它這本漫畫是為了探搜我們身體里的秘密我了解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所以我建議大家看一些有益的漫畫。
但是漫畫有一些壞處,比如成技下降之類…….只要嚴格的支定時間就可以了,所以眼精很重要。
⑹ 現代文、名著、作文套題(七)
唐僧四人帶著經書離開了西天,正要踏雲回到長安城,孫悟空突然提議道:「師父,現在九九八十一難都沒了,我們來的那條路上一切太平,我們要不要再走一次,重溫一下?」
「你這猴子,還是那麼淘氣,八十一難,你師父就被抓了八十一次,還重溫什麼?不過也不可能出現第八十二次了,走一遍也沒什麼。」唐僧笑。
……
「師父,這些妖怪不是我們都打過了嗎?不是都被神仙們給收走了嗎?怎麼又出現了?」文殊菩薩收走了青獅之後,孫悟空疑惑地問道。
「沒打過,」沙僧突然說,「以前跟這只青獅打的時候,我無意間從中間打斷了這個洞窟門口的一棵樹,但現在沒有剩下的半截樹,也沒有挖走樹樁之後的坑。」
「那這是怎麼回事?」豬八戒的腦子還沒有反應過來。
「我好像覺得,這一路上的事情,好像我們上一次來的時候就發生過,而且時間地點人物基本上都沒有變。」唐僧緊皺眉頭想了想,說。
「難道時光倒轉了,我們還要再西遊一遍?」豬八戒一臉苦相。
「怕什麼,時光倒轉才好呢,師父離開長安不少年,時光倒轉,不就等於師傅沒離開多久就回去了嗎?那那些佛教信徒們才高興呢!」沙僧打趣道。
「信徒沒什麼,我寺里的那些僧人們更高興!他們已經被寺里藏書閣的那些內容自相矛盾的經書折磨了很久了,自然是我越早回去他們越高興。」唐僧笑。
……
「為什麼每個妖怪都有神仙罩著,就我們沒有!」又一個妖怪被神仙帶走了,沙僧生氣的大喊。
「咱們也沒辦法。」豬八戒也陰沉著臉。
「神仙老頭,我孫悟空的怒火你們可是受過一次的!」孫悟空也十分生氣。
「別生氣,生氣對自己不好,雖說這已經是第一百五十次叫神仙帶走妖怪了,但這只能證明這群神仙都是妖怪被帶走的次數加一百,」唐僧心裡也有不少火,但還是勸道,「雖然說這些二百五神仙總是讓我們的努力付之東流,但是我們總是在一步步接近長安城啊!傳道授業是我的目的,也是我們的目的,讓這些怪乖乖的讓路只是一個過程而已,那些二百五神仙改變不了什麼。」
……
一路沉默的走著,打妖怪,看著妖怪被神仙收走,大家心裡都不爽得很。
終於這天,走到了流沙河。
「師父,我實在不想走了,大師兄一個人就足夠保護你的安全了,我心裡最近很不好受,每次看見努力付之東流,我就想起流沙河來,至少在這里我也呆了很久。我想留在這兒,當個擺渡人就好了,我實在沒有再走下去的心了。」沙僧看著眼前滾滾的河水,沉默了很久,說。
「豬八戒以前說的對,我們的故事被倒著進行著,這是不可阻擋的。沙僧,這是你的想法,也是註定,我改變不了。」唐僧不知道接下來該說些什麼。
「三師弟,給你些盤纏,就當是二師兄的心意,我攢了好久了,給你吧。這里前不搭村後不著店的,沒點錢買條船去遠處買東西不行。」豬八戒掏出大約一兩銀子,交給沙僧。
三個人和一匹馬,沉默著和一個人分別。
……
「師父,我終於理解沙僧是怎麼想的了。我也受不了了,我寧願重回高老莊當個農夫。」八戒的表情難以形容。
「去吧,二師弟,我會保護好師父。」悟空說。
……
「師父,長安到了,您去傳道吧,我想去看看五行山的遺址。」悟空說。
……
唐僧依然在長安城內傳道授業解惑。
孫悟空坐在五行山曾經坐落的地方,不發一言。
豬八戒在田裡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沙僧在流沙河上,堅持擺渡。
……
五百年過去了。
「心裡有個結,總是有股無名火,發不出去。」孫悟空總是想。
直到這一天,他問別人這是哪朝哪代哪一年,他才知道,五百年過去了。
「什麼玩意兒!故事倒轉了!我又要去鬧一回天宮不成?」孫悟空生氣的想。
「其實也不錯,那些二百五一樣的神仙早就該收拾了。」他又笑著想。
……
孫悟空回到了花果山,猴子早換了不知多少代,已經不認識這個「齊天大聖」了。
……
孫悟空覺得時候快到了,爬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坐了下來。
一年後,那裡多了一塊大石頭。
⑺ 名著與網路小說 作文
我的家鄉在河口區,那裡有一望無際的蘆葦盪,香氣宜人的槐花林;還有寬寬的馬路,漂亮的廣場。
春天到了,我們來到田野上。蘆葦鑽出嫩嫩的芽,一眼望不到邊,全成了綠的海洋。進入五月份,幾千畝的槐花林成了我們旅遊的去處。槐樹上掛滿了一串串白色的槐花,風一吹,花瓣灑落一地,濃郁的芳香隨風散開,香氣撲鼻而來。離開槐花林再往北走,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海邊的泥灘是我們玩耍的好地方。夏天的泥灘上,踩蛤蜊是最好玩的,用雙腳晃著踩下去,能捉到好多蛤蜊。
在河口區中央有一個廣場,叫黃河廣場。廣場上有綠樹紅花,還有各式各樣的路燈。我經常和姥姥、大姨去黃河廣場,在那裡釣魚、盪鞦韆、滑滑板,玩得很開心。每到晚上,廣場上的燈都亮起來,音樂噴泉變幻出各種各樣的水柱,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我家鄉的水果特別有名,就說說有什麼吧,有特大黒梨、脆桃、馬場西瓜。海鮮也特別豐富,比如說大蝦、飛蟹、梭魚、爬蝦等,特別有名,特別好吃。
我的家鄉很美,還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歡迎你們來河口旅遊啊
⑻ 求關於名著的作文
品評歷史演義,感受三國風雲——《三國演義》讀後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著而成的。由題目可知,這部小說是依據《三國志》寫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白話文小說。與《三國志》相比,《三國演義》變得藝術性更強了。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來點評一下這部66萬字的名著。
一、真實與虛構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小說。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使用藝術的手法進行虛構,而不是隨便那段史實就可以拿來虛構的。比如,關公溫酒斬華雄,史書上並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於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不勝數。讀過之後,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為小說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為,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了。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為什麼讀過之後,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二、神化與醜化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並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過加工後的人物,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醜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羽被神化的地方則是「忠」「義」。下面,我想簡單比較一下作者為什麼著重的神化這兩個人。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自朱熹之後,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並能被統治階級所接受的。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於「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羽寫成了「忠」「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為什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治者曾給關羽長達三十餘字的謚號了。
至於醜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醜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
⑼ 求助一篇以「面對文學名著「為話題的作文 800字
800字,全寫出來我是沒那個本事。。。給點意見希望給你點靈感。
就論點給幾個觀點。你可以直接給出你自己的論點也可以有一個話題引出。
例如:「面對文學名著,我心有所悟。」下文就寫悟出了些什麼。
但切記下面的段落要圍繞一個話題來討論,不可以多話題。
全文的中心要圍繞你所領悟的是什麼,
是某個品質(堅強、勇敢……)?
某個現象(網路小說的日漸泛濫,讓我們淡忘了那些名著;「崇洋媚外」的思想一味關注國外名著而拋棄中華的五千年的文學精粹……)?
某個心情(震驚於他們才華,可以純粹的寫一部、一類作品的優點、當時映射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
開頭部分,可以用的是「開門見山」直接引出,就是太過簡單(可以說是簡陋了)不過如果明確觀點後可以適當的運用些修辭手法加以潤飾(個人建議排比,強調且有氣勢裡面最好加上比喻等)或者用些名人名言(讀書可以明志……之類的);既然是以「面對名著」為話題,那麼如果可以用名著里的原話來做開頭就更好的(好處麽,自然是文章整體更統一啦~)
結尾!
首位呼應!
這個我首推!
為什麼吶,那些什麼拋個設問引人深思,或者總結上文簡練概括,其實如果加個首尾呼應(開頭用名句,結尾也來個。開頭說小故事引人入局,結尾就說小故事結局給人答案),這個老師。。。(上海的閱卷老師很喜歡的。。07年的高考形勢,現在應該也差不多吧。。。)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文章整體統一性,完整性很重要。還建議可以再呼應一下論點。
如果不太熟練這些手法的,單純的重申論點也還是不錯的!
中間(3~4段)
用什麼結構要看你選什麼為論點。
遞進比較好寫先1,再1推2,寫2,再2推3,寫完3結尾。
並列也很好寫。如果開頭是排比,就吧排比的內容轉變一下,變成沒段論證的開頭。
正反對比也很好寫,就是不停的反駁。(不過真的要寫的不俗還是……)
寫3段是我推薦的。你可以把第四段寫成反思型的,但意思點一下就可以了。
不過是不是話題作文不適合吶(?好久不寫了。。。有點忘記了。。。不好意思。。。)
差不多了。希望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