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近現代小說作品
㈠ 當代英美文學作品以及暢銷英美小說
暢銷書榜1.書名:《Twilight》(暮色);作者:Stephenie Meyer(美國)2.書名:《New Moon》(新月);作者:Stephenie Meyer(美國)3.書名:《Breaking Dawn》(破曉);作者:Stephenie Meyer(美國)4.書名:《Eclipse》(日食);作者:Stephenie Meyer(美國)5.書名:《206 Bones》(206塊骨頭);作者:Kathy Reichs(美國)6.書名:《Mysister』s Keeper》(我姐姐的生命護者);作者:Jodi Picoult(美國)7.書名:《The girl who played with fire》(玩火的女孩);作者:Steig Larsson(英國)8.書名:《Breath》(呼吸);作者:Tim Winton(澳大利亞)9.書名:《James Halliday Australian Wine Companion 2009》;(2009年澳大利亞葡萄酒指南)作者:James Halliday(澳大利亞)10.書名:《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龍圖文身的女孩)作者:Stieg Larsson(英國) http://book.163.com/09/0828/11/5HQ48S8L00923ING_2.html
㈡ 歐美近代現代小說
《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玩偶之家》,《紅與黑》,《蘋果車》
㈢ 現代美國文學作品有哪些
外國的現代文學主義流派及代表:
(一)存在主義文學:薩特於1938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惡心》,開創了無神論存在主義的文學先河。他於1943年發表的《存在與虛無》,是存在主義的哲學綱領。阿爾貝·加繆,是存在主義文學的另一員大將,他的作品彌漫著濃厚的存在主義氣息。小說《局外人》(1945)和《鼠疫》,劇本《誤會》《卡利古拉》等,為他贏得了遠遠超過前輩的榮譽,他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存在主義的女將,是20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女性之一,是薩特的學生和伴侶。波伏娃最重要的作品是她的《第二性》,被認為是女權運動的「聖經」。
(二)荒誕派戲劇:荒誕派戲劇家提倡純粹戲劇性、通過直喻把握世界,他們打破了傳統戲劇的寫作手法,放棄了形象塑造與戲劇沖突,運用支離破碎的舞台直觀場景、奇特怪異的道具、顛三倒四的戲劇對白、怪誕、模糊、病態、醜陋的人物,若有若無的劇情,混亂不堪的思維,來表現現實的丑惡與恐怖、人生的痛苦與絕望,達到一種抽象的荒誕效果,而這種怪誕的手法,貼切地表現了荒誕的主題。1961年英國著名戲劇理論家馬丁·埃斯林發表《荒誕戲劇》一書,將這類作品作了理論上的概括,並予正式命名。此後,荒誕派戲劇達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階段,並以其「反戲劇」、「反文學」、「先鋒派」的面貌,出現在世界文學之林。尤奈斯庫:荒誕派戲劇創始人,1950年劇作《禿頭歌女》問世,1952年劇作《椅子》。薩繆爾·貝克特:1953年劇作《等待戈多》,轟動法國舞台,並確立了他在法國劇壇上的地位,也使他的名聲享譽世界。貝克特於196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阿達莫夫:1953年《一切人反對一切人》,《塔拉納教授》。熱內:1947《女僕》,1956《陽台》,1958《黑人》等。哈羅德·品特:是一位英國劇作家,早期作品經常被歸入荒誕派戲劇。劇作《看房者》(1960),為他贏得了國際性劇作家的聲譽,也是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三)新小說派:是20世紀50至60年代盛行於法國文學界的一種小說創作思潮,也被稱之為「反傳統小說」。新小說派的基本觀點認為,傳統小說中無所不知的敘述者,總是試圖賦予生活以秩序和意義,但實際生活中並不存在。20世紀以來小說藝術已處於嚴重的停滯狀態,其根源在於傳統小說觀念的束縛,墨守過時的創作方法,因此他們主張摒棄以巴爾扎克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寫作方法,從情節、人物、主題、時間順序等方面進行改革。同時,新小說派認為傳統現實小說中的慣用語言,也必須徹底改革,因為這些語言由於長期重復使用,已變為「陳套」或「僵化」,失去了表達現代人復雜多變生活的能力。阿蘭·羅布-格里耶:《橡皮》(1953),《在迷宮中》(1959)。娜塔麗·薩洛特(女):《馬爾特羅》(1953),《天象儀》(1959),《黃金果》(1963)。米歇爾·布陶:《路過米蘭》(1954),《變化》(1957)。克洛德·西蒙:《弗蘭德公路》(1960)。為他贏得了「新小說」柱石的稱譽,奠定了在文壇上的地位。瑪格麗特·杜拉斯(女):《夏天晚上十點半》,電影劇本《廣島之戀》(1959)
(四)垮掉的一代:是二戰後風行於美國的文學流派,是出現在美國的、一群鬆散的、結合在一起的年輕詩人、及作家的集合體。該流派的作家都是些性格粗獷豪放、落拓不羈的男女青年,他們生活簡單,不修邊幅,喜穿奇裝異服,厭棄工作和學業,拒絕承擔任何社會義務,也蔑視社會的法紀秩序,反對一切世俗陳規和壟斷資本統治,抵制對外侵略和種族隔離,討厭機器文明,並以浪跡天涯為樂。他們永遠尋求新的刺激,尋求絕對自由,縱欲、吸毒、沉淪,以此向體面的傳統價值標准進行挑戰,因此被稱作垮掉的一代。傑克·克魯亞克:小說《在路上》(1957)艾倫·金斯堡:詩歌《嚎叫》(1956)威廉·博羅斯:小說《裸體午餐》(1959)
(五)黑色幽默:「黑色幽默」的小說家們,突出描寫人物周圍世界的荒謬、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以一種無可奈何的嘲諷態度,表現環境和個人之間的互不協調,並把這種互不協調的現象,加以放大,扭曲,變成畸形,使它們顯得更加荒誕不經,滑稽可笑,同時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悶。因此,有一些評論家把「黑色幽默」,稱為「絞架下的幽默」,或「大難臨頭時的幽默」。納博科夫:黑色幽默最早的作家,他在1955年出版了長篇小說《洛麗塔》,此後又出版《普寧》(1957)、《微暗的光》(1962)等小說,成為事實上黑色幽默派的元老。 約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使他成為公認的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家。庫特·馮尼格特:以充滿幽默和奇特風格的長篇小說而著稱,他的《第五號屠場》(1969),使黑色幽默小說的創作影響,達到頂峰。另外他的《貓的搖籃》(1963),和《時震》,也是優秀的黑色幽默作品。托馬斯·品欽:受業於納博科夫,以長篇小說《萬有引力之虹》(1973),成為黑色幽默派的後起之秀。威廉·蓋迪斯:他的小說《小大亨》(1975),以誇張的諷刺,描寫一個大發投機財的孩子形象,獲得1976年美國全國圖書獎。托馬斯·伯傑:他的小說《小巨人》(1964),是對看似強大實則渺小的西方社會的諷刺。約翰·霍克斯:他被認為是「當代最有獨創性的小說家」。代表作《血桔》,描寫了一對夫婦在假想的海島上,過著原始的性愛生活,成為「反小說」的典範。約翰·巴斯:他在代表作《牧羊童賈爾斯》(1966)中,以「反英雄」的描寫手法,通過對大學生賈爾斯,受到來自兩個方面魔力的迫害,以至神經錯亂的描述,影射冷戰時世界兩大政治集團對人類造成的傷害
(六)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是20世紀50年代崛起於拉丁美洲文壇、賦有撼動世界轟動效應的重要文學流派,至今仍在世界文壇上有著廣泛的影響。它以小說為主要體裁,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各國的現實生活,就是「將神奇和怪誕的人物及情節,以及各種超自然的現象,插入到反映現實的敘事和描寫中去,做到既有離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現實主義的情節和場面,人鬼難分,幻覺和現實相混,將拉丁美洲現實的政治社會,變成了一種現代神話。」因此,人們將這種寫作手法,稱之為「魔幻現實主義」。委內瑞拉—烏斯拉爾·彼特里:短篇小說《雨》(1948)。他率先將此術語,運用於拉美文學。古巴—阿萊霍·卡彭鐵爾:長篇小說《這個世界的王國》(1949)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長篇小說《總統先生》(1949),《玉米人》(1950)。他於196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墨西哥—胡安·魯爾福:中篇小說《佩得羅·帕拉莫》(1955)。秘魯—阿格達斯:《深沉的河流》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長篇小說《百年孤獨》(1970),《家長的沒落》(1981)。他於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智利—伊薩貝爾·阿連德(女):長篇小說《幽靈之家》(1982),被譽為是穿裙子的馬爾克斯。
㈣ 求高人推薦英美現代新興小說家的作品
外國較經典的《瓦爾登湖》 美國 梭羅著,另外俄國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華茲華斯的詩作
英美文學作家作品
http://wybrainbow.blog.163.com/blog/static/99425554200961444044863/
去這里看
㈤ 英美20世紀50年代的文學作品
20世紀:
英國:高爾斯華綏《福爾賽世家》三部曲:《有產業的人》、《騎虎》、《出租》
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威爾斯《時間機器》、《莫若博士島》、《影身人》、《星際戰爭》
毛姆《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尋歡作樂》
威廉·戈爾丁《蠅王》
美國:歐·亨利《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藤葉》、《警察與贊美詩》
傑克·倫敦《熱愛生命》、《馬丁·伊登》、《鐵蹄》
厄普頓·辛克萊《屠場》
西奧多·德萊塞《嘉莉妹妹》、《珍妮姑娘》、《金融家》、《巨人》、《斯多噶》、《「天才」》、《美國的悲劇》
辛克萊·劉易斯《大街》、《巴比特》
菲茨傑拉德《人間天堂》、《了不起的蓋茨比》
約翰·多斯·帕索斯《美國》三部曲:《北緯四十二度》、《一九一九》、《賺大錢》
辛格《盧布林的魔術師》
諾曼·梅勒《裸者與死者》
赫爾曼·沃克《凱恩號嘩變》、《戰爭風雲》、《戰爭與回憶》
賽珍珠《東風西風》 、《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兒子們》、《分家》 ;《母親》、《戰斗的天使》、《流放》、《愛國者》、《這驕傲的心》、《諾言》、《閨閣》、《四海之內皆兄弟》(譯出中國的《水滸傳》)
㈥ 英美小說列表
英國:
《羅密歐與朱麗葉》1594 《哈姆雷特》1601 莎士比亞
《培根隨筆》1597-1625 培根
《失樂園》1667 彌爾頓 《魯賓遜漂流記》1719 笛福
《格列佛游記》1726 斯威夫特 《詠水仙》1792 華茲華斯
《傲慢與偏見》1813 簡·奧斯汀 《西風頌》1819 雪萊
《唐璜》1819-1824 拜倫 《簡·愛》1847 夏洛蒂·勃朗特
《呼嘯山莊》1847 艾米麗·勃朗特 《名利場》1848 薩克雷
《大衛·科波菲爾》1850 《雙城記》1859 狄更斯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1887-1927 柯南道爾
《快樂王子》1888 《陶連·葛雷的畫像》1891 王爾德
《徳伯家的苔絲》1891 哈代 《基姆》1901 吉卜林
《月亮和六便士》1919 毛姆 《荒原》1922 艾略特
《到燈塔去》1927 伍爾夫 《蠅王》1954 戈爾丁
美國:
《紅字》1850 霍桑 《湯姆叔叔的小屋》1852 斯托夫人
《草葉集》1855-1892 惠特曼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1884 馬克吐溫
《嘉莉妹妹》1900 《美國的悲劇》1925 德萊塞
《野性的呼喚》1903 《馬丁·伊登》1909 傑克·倫敦
《麥琪的禮物》1904-1910 歐亨利 《了不起的蓋茨比》1925 菲茨傑拉德
《喧嘩與騷動》1929 福克納
《永別了,武器》1929 《老人與海》1952 海明威
《飄》1936 米切爾 《憤怒的葡萄》1939 斯坦貝克
《麥田裡的守望者》1951 塞林格 《第二十二條軍規》1961 海勒
《教父》1969 普佐
㈦ 有哪些美國或英國近代現代小說值得推薦
英文版的吸血鬼日記
㈧ 求英美現代小說
荊棘鳥
下圍棋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