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現代小說戈丹的男主人公
A. 普列姆昌德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戈丹》講述了怎樣的故事
《戈丹》講述了主人公何利是一個自耕農,和妻子、兒女終年辛勤只能勉強溫飽。他的理想就是能擁有一頭奶牛。但好容易賒款買到一頭後,引起弟弟的妒忌並將牛毒死。村裡的宗教祭祀、高利貸者和警察等乘機對他多方敲詐勒索。後來,何利又收留了不同種姓的未婚兒媳,引起更大的風波。為了保住教籍,他甘願接受巨額罰款,由自耕農降為半自耕農,接著又成了僱工,後來竟不得不變相地出賣了小女兒。即使如此,何利還是想再買一頭奶牛,他拚命幹活,終於中暑而死。這部小說揭露了農村中尖銳的階級矛盾,被譽為印度農村的一部史詩。
B. 普列姆昌德的作品
《戈丹》發表於1936年,是普列姆昌德30多年創作的結晶,標志著他的現實主義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在《戈丹》以前的作品中,無論是著名話劇《斗爭》或長篇小說《仁愛道院》、《工地》等,都曾提出過尖銳的社會問題,但在解決社會矛盾上,往往暴露出他的改良主義的幻想。這些都表明作者深受甘地主義的影響,也反映了印度民族解放斗爭本身的弱點。在《戈丹》里,作者對甘地的「非暴力抵抗」,順從地進監獄的思想,通過丹妮亞的口進行了批判;同時,作者已考慮到從社會制度這一根本問題上來解決社會矛盾。小說通過哲學教授梅達和女醫生瑪爾蒂小姐的議論,提出了「要來一個天翻地覆的變革」。這個變革就是要建立一個新的社會制度。普列姆昌德曾明確說過:「有個俄國,如今建立了新制度,那裡的貴族和富人都受到了懲罰,窮人都過上了好日子。有朝一日,我們也會像俄國那樣。」但在小說里,作者並沒有指出天翻地覆變革的道路。從作者寫這部小說時的思想狀況看,他對達到理想社會的途徑是不明確的。他認為要達到理想社會,「人們的品質」很重要,他說:「只要我們個人不能提高,任何社會制度也不會繁榮」,甚至會成為「更糟糕的獨裁」。所以在《戈丹》里,作者贊揚了梅達教授等人言行一致、不為私利而為他人服務的品質,想以此作為人們效仿的榜樣,為理想社會的到來奠定道德基礎。這是一種脫離實際的幻想,實際上是作者既嚮往合理的社會而又不知如何達到的思想矛盾的反映。
《舞台》寫於1928年,普列姆昌德自己認為這是他寫得最好的長篇小說。小說共50多萬字,中心事件發生在20年代貝拿勒斯近郊的邦德浦爾村。《舞台》通過該村雙目失明的乞丐蘇爾達斯為保衛自己祖傳的土地而進行的斗爭,反映了印度近現代社會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激烈沖突。這部作品在印地語文學中第一次揭示了這樣一個歷史事實:英國殖民主義的確立,資本主義的入侵,已瓦解了向來作為印度經濟基礎的農村公社,摧毀了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打破了農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給他們帶來了惶惑和災難。《舞台》實際上是面臨沖擊而日趨衰落的印度傳統農業文明的一曲悲壯的輓歌。蘇爾達斯這個形象既是甘地主義的象徵,也是作者普列姆昌德思想的正面體現者。他不以貧為恥、以富為榮,而是安貧樂道、恥於謀利,滿足於吃一口要一口,從不考慮改變自身生存的條件,卻追求心地的純潔、精神的高尚和完美。這正是印度傳統農業文明的人生哲學。作者最後把蘇爾達斯寫成了道義上的勝利者,他的死被看作是民族精神的涅槃,震撼了成千上萬印度人的靈魂。《舞台》所變現出的對傳統農業文明的認同傾向具有明顯的二重性:當它具體表現為對殖民侵略的否定時,它是悲壯而崇高的;當它由此把傳統文明作為永恆的理想世界,不想接受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觀念時,它又是僵化、保守和幼稚的。
《服務院》是其成名作,被譽為印地語文學中第一部優秀現實主義小說,寫一婦女因無陪嫁不能嫁到體面人家,後被丈夫遺棄淪為妓女,受盡歧視和欺凌,最後在服務院棲身。小說揭露了索取嫁妝的惡習、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關系及上層人士的虛偽等。《戈丹》是其代表作和最優秀長篇小說。主人公何利原是自耕農,有幾畝祖傳土地,他與妻兒終年勞動,勉強可以溫飽。由於他賒購的奶牛被毒死,受到多方敲詐勒索。後他收留未正式結婚而懷孕的兒媳,更引起軒然大波。他破產而淪為雇農,被迫變相賣女。他最後還想為孫子買頭奶牛,終在熱浪中累倒而死,身後僅剩的20個安那也被婆羅門當作獻牛(戈丹)的禮金搜刮而去。小說揭示了農村中尖銳的階級矛盾,塑造了典型人物,被譽為印度農村的一部史詩。
C. 列姆昌德的作品《戈丹》寫的是什麼
《戈丹》(1936)是作者的重要作品。這部被稱為印度農村史詩的長篇小說,體現了作者的最高藝術成就也就是30年代印度文學的代表作。作品的主人公何利是一個善良、淳樸而又謹慎教規的貧苦農民。小說通過何利所經歷的幾次「事件」來表現主題。第一件是「奶牛事件」:何利唯一的希望就是想買一頭奶牛,即可以擠奶,又可以為家增添光彩。後來賒購的奶牛被毒死。他的美夢化成泡影,第二件事「教籍事件」:何利兒子和戈巴爾和薄拉的寡居女兒襲妮亞私下相戀。結果逃跑,何利收留,但觸犯教規,被開除教籍接著又成僱工。第三件事「嫁女」:為嫁大女孩子兒,借200盧比,從此債台高築。又一次陷入高利貸剝削的羅網之中。第四是「賣女還租」:因欠3年地租,被地主控告,要抽回他的耕地、走投無路,只得把女兒賣給一個喪妻的老頭作繼室,從而得到100盧比。這部小說揭示了農村中尖銳的階級矛盾,塑造了典型人物,被譽為印度農村的一部史詩。
D. 《戈丹》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揭露了什麼社會矛盾
《戈丹》是普列姆昌德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主人公何利是一個自耕農,和妻子、兒女終年辛勤只能勉強溫飽。他的理想就是能擁有一頭奶牛。但好容易賒款買到一頭後,引起弟弟的妒忌並將牛毒死。村裡的宗教祭祀、高利貸者和警察等乘機對他多方敲詐勒索。後來,何利又收留了不同種姓的未婚兒媳,引起更大的風波。為了保住教籍,他甘願接受巨額罰款,由自耕農降為半自耕農,接著又成了僱工,後來竟不得不變相地出賣了小女兒。即使如此,何利還是想再買一頭奶牛,他拚命幹活,終於中暑而死。這部小說揭露了農村中尖銳的階級矛盾,被譽為印度農村的一部史詩。從藝術上看,小說不僅逼真地描寫了農村的生活,而且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節的安排也達到了較高水平。
E. 現代印度文學是什麼
現代印度文學在南亞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其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二個時期:
20世紀20年代是現代文學繼承近代文學的傳統,並繼續向前發展的時期。在近代文學史上聞名世界的偉大作家泰戈爾,在這個時期發表了許多重要詩作。作為現代文學的奠基者的普列姆昌德在本世紀之初登上文壇,20世紀20年代發表了許多重要作品,已經成為一位蜚聲文壇的作家。
20世紀30~40年代是印度現代文學的繁榮時期。1936年成立的印度進步作家協會,有力地推動了印度文學的發展。在這個時期的創作中,反殖民主義的主題日益深化,並同反封建主義的主題密切結合;這時的創作也更緊密地結合現實生活,取材社會下層,描繪工人、農民的悲慘命運。一些優秀之作,在內容上表現了印度的民族苦難和斗爭,在藝術技巧上也具有較高的水平。作為這個時期代表之作的有:普列姆昌德的《戈丹》,安納德的《不可接觸的賤民》和《兩葉一芽》。著名作家錢達爾也在這個時期開始從事創作。
F. 《戈丹》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戈丹》以30年代農村生活為背景,通過主要人物何利一家的生活變化,描繪了印度農民的極端貧困和不幸遭遇,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印度農村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猛烈地抨擊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剝削制度以及地主、資本家、高利貸者的罪惡,深刻地揭示了造成農民悲劇命運的社會原因。
G. 泰戈爾 有篇小說《戈丹》嗎
《戈丹》是普列姆昌德的代表作
H. 普列姆昌德 印度印地語作家。
普列姆昌德(1880~1936)Premchand
印度印地語作家。1880年7月31日生於北方邦貝拿勒斯附近的拉莫希村,卒於1936年10月8日。原名滕伯德·拉伊。5歲開始在農村上舊式學堂,念波斯語和烏爾都語,後轉入正規小學。後為負擔一家生活,充當家庭教師。19歲開始在公立學校教書,此後長期從事教育工作,並通過自學取得學士學位。1921年響應甘地的不合作運動而放棄公職,在貝拿勒斯一所私立學校任教。後專門從事文學創作,先後主編《時代》、《榮譽》、《甘美》、《天鵝》和《覺醒》等雜志,創辦智慧之神出版社。1936年4月主持印度進步作家協會第一次大會。
他一生創作了15部中篇和長篇小說(包括未完兩部),約300篇短篇小說及論著、電影劇本、兒童文學和翻譯作品。早期用烏爾都語寫作,1915年前後開始改用印地語。處女作是中篇小說《聖地的奧秘》。1908年出版短篇小說集《祖國的痛楚》,因其中的愛國主義思想而遭殖民當局查禁。從此改用普列姆昌德的筆名。他的作品還有長篇小說《服務院》、《博愛新村》(又譯《仁愛道院》)、《妮摩拉》、《舞台》(又譯《戰場》)、《聖潔的土地》、《戈丹》等,短篇小說多收在題名《聖湖》的8部集子中 ,包括《進軍》、《半斤小麥》、《冬夜》、《沙倫塔夫人》、《解脫》、《神廟》、《害人是天職》、《老嬸娘》、《棋友》、《開齋節的會禮地》、《咒語》、《彩票》等名篇。
《服務院》是其成名作,被譽為印地語文學中第一部優秀現實主義小說,寫一婦女因無陪嫁不能嫁到體面人家,後被丈夫遺棄淪為妓女,受盡歧視和欺凌,最後在服務院棲身。小說揭露了索取嫁妝的惡習、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關系及上層人士的虛偽等。《戈丹》是其代表作和最優秀長篇小說。主人公何利原是自耕農,有幾畝祖傳土地,他與妻兒終年勞動,勉強可以溫飽。由於他賒購的奶牛被毒死,受到多方敲詐勒索。後他收留未正式結婚而懷孕的兒媳,更引起軒然大波。他破產而淪為雇農,被迫變相賣女。他最後還想為孫子買頭奶牛,終在熱浪中累倒而死。身後僅剩的20個安那也被婆羅門當作獻牛(戈丹)的禮金搜刮而去。小說揭示了農村中尖銳的階級矛盾,塑造了典型人物,被譽為印度農村的一部史詩。
普列姆昌德在印度有小說之王美譽。中國1953年開始譯其小說,已出版他的小說和文論中譯本10餘種
I. 普列姆昌德的小說戈丹,TXT下載。寫論文急需,在線等!!
普列姆昌德的小說戈丹
http://pan..com/share/home?uk=258437024?6aerhre168hte
J. 《戈丹》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小說描寫貧苦農民何利一家悲慘的生活與經歷。何利勤勞終年,仍在飢寒線上掙扎。他一生「最崇高的願望」、「最美麗的夢想」就是積攢一點錢,買一條母牛。但是這一小小的心願,對他卻是一種永遠不可企及的奢望;不管他怎樣拚命奮斗,最終只是一個泡影;他為之付出了極為沉重的代價,乃至自己的性命。小說以何利3次買牛的經歷作為貫穿線索,展示了他的悲劇命運。
第一次他向鄰村牧人薄拉賒買了一頭母牛,卻被弟弟希拉毒死。為了使希拉不受警察敲詐,何利被迫借下了高利貸去賄賂。兒子戈巴爾與一寡婦戀愛,何利將她收留在家,這觸怒了村裡的「長老會」,被罰以重金。何利無奈,將全年收成上交,還把破房子也抵押了出去。盡管如此,他並未放棄買牛的夢想。
第二次,他想賣掉剛成熟的甘蔗去買牛。但高利貸者早與糖廠老闆勾結,把錢扣除了,他不僅未收到一文,家裡的一對耕牛又被拉去抵了債。高利貸的盤剝使他負債累累,永無還清之日,他淪為了僱工,生活更加艱難。為了交清欠租,保住僅有的幾畝地,他把女兒賣給一個老頭做妻子。他拚命幹活,拚命積攢,仍存著買牛的幻想。他終於累死在田裡了,用血汗換來的20安那,卻被祭司搜颳去作了行「戈丹」儀式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