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現代小說的成立
㈠ 求一本介紹韓國現代史的書。
漫話韓國》
作者:(韓)李元馥 著,(韓)朴惠園 譯
出版:中信2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清代的《李朝實錄》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中日韓三國共同歷史讀本 》
《文化韓國 》
《文化震撼之旅韓國 》
《當代韓國史(1945-2000)》
《地球漫步——韓國 》
《韓國——外國習俗叢書 》
㈡ 求 關於韓國小說史 的一切..
韓國文學
按照年代劃分,韓國文學可分為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韓國的古典文學是在以韓國人民傳統的民間信仰為背景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但也受到了道教、儒教和佛教的影響,其中以佛教影響最大,其次則是朝鮮時代儒教的巨大影響。
另一方面,韓國的現代文學則是在實行現代化的進程中與西方文化接觸而發展起來的。從西方傳入韓國的不僅有基督教思想,而且還有眾多的藝術潮流和影響。隨著「新教育」和「國語與文學運動」的發展,過去一向代表統治階級文化的漢文書寫系統便失去了它以往所具有的社會文化作用。
新羅的「鄉歌」標志著韓國文學中一種獨特詩歌體裁的興起。「鄉歌」是以漢字的音和義記錄的韓語詩歌,保存於《三國遺事》一書中的此種詩歌共有14首。
高麗時期文學的特徵是更多地使用漢字、「鄉歌」的消失,以及「高麗歌謠」的出現並以口頭文學的形式一直流傳至朝鮮時期。
朝鮮時代早期創建的韓文字母是韓國文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樂章,例如《龍飛御天歌》,均用韓文字母記錄。
「時調」是朝鮮時代詩歌的代表。「時調」的詩歌形式確立於高麗後期,但在朝鮮時代以宋代理學為主導的新的社會意識形態影響下進一步繁榮昌盛。朝鮮時代另一種詩歌形式是「歌辭」。「歌辭」不限於抒發個人的情感,還常常包含警世勸善的內容。
韓國最初的古典小說是金時慣用漢字寫的《金鰲新話》和許筠用韓文字母寫的《洪吉童傳》。
隨著時間的推移,韓文字母的應用日益廣泛,促進了韓國語言、文學的成長和發展。
韓國的現代文學是在朝鮮王朝封建社會的瓦解和西方新思想的傳入的背景下形成的。作為韓國現代文學的形式,「唱歌」(新體歌)和「新體詩」被譽為新的詩歌形式。
㈢ 韓國現代小說《자전거 도둑》的中文版
作者怎麼叫「發完。」那個句號好奇怪
㈣ 韓國現代小說選 讀後感
本書通過描寫50年代戰爭創傷的《受難二代》、
60年代頹廢一代的《漢城,1964年冬》、
70年代產業化時代里精神失鄉民的《去森浦的路》,
以及反映80年代民眾運動和工人運動...
㈤ 現代朝鮮、韓國文學是什麼
1910年以後,日本對朝鮮實行野蠻的殖民統治。此間前後,崔南善(1890~1957)在他創辦的《少年》、《青春》等雜志上,發表他和李光洙(1892~1951?)的新體詩和現代小說。
1919年爆發的全民性的反日運動,促進了進步力量的興起。在日本執行「文化統治」時,西方的文藝思潮也進入朝鮮文壇。「創造派」、「白潮派」、「廢墟派」等文學流派,將歐洲的唯美主義、頹廢主義和自然主義等引進朝鮮。在金東仁(1900~1951)、廉相涉(1893~1963)、朴鍾和(1901~1981)等代表作家的作品裡,充滿了頹廢、感傷。
1923年,在國內外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一批文學新秀組織了文藝社團「焰群社」,首先舉起革命文學的旗幟。他們的作品多描寫下層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揭露社會的黑暗,批判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表達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嚮往之情,所以,又稱「新傾向派」。著名作品主要有宋影(1903~1979?)的《黑暗的村莊》(1923)、《日益擴大的人群》(1924),崔曙海(1901~1932)的《故國》(1924),李箕永(1895~1984)的《窮苦的人們》(1924)等等。
崔曙海是新傾向派最有影響的代表作家之一。他自幼家境貧寒,16歲時即四處漂泊,過著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這種來自社會底層的經歷,使他親身體驗了勞動人民的痛苦與不幸。因此,他的作品主要描寫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和強烈的反抗情緒。他的幾十篇短篇小說分別結集《血痕》(1926)和《紅焰》(1931)出版。著名的《朴石之死》(1925)寫因無錢求醫而死了獨生子的老婦對金錢社會的詛咒。《飢餓與殺戮》(1925)的主人公京洙因找不到工作而被逼發瘋,並發出要「砸爛這個鬼世界」的怒吼。代表作《出走記》(1925)中的主人公朴君善良、勤勞,曾懷著「開辟新生活」的美好願望棄家出走,但結果仍難以生存。經過5年痛苦掙扎與求索,終於認識到「對於這種只能維護和縱容那些虛偽、姦邪、殘暴和懶惰者的制度」,「不能置之不理」,他最終走上了覺醒並反抗之路。朴君的形象是有代表性的,因此這篇小說也成為新傾向派文學的典型之作。
1925年8月,朝鮮無產階級藝術同盟(簡稱「卡普」)成立,它是以原來新傾向派作家為基礎組成的。「卡普」初期沿用原文藝社團焰群社的綱領。1927年9月「卡普」改組後,制定了新綱領,明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作為無產階級運動的一翼開展無產階級的藝術運動」。「卡普」主張以文學創作教育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徹底批判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從新傾向派到卡普的成立、改組,標志朝鮮無產階級文學從萌芽、發展到高漲。這時期出現了一批無產階級作家,產生了一批優秀的文學作品。如趙明熙(1892~1942)的短篇小說《洛東江》(1927)、李箕永的短篇小說《元甫》(1928)和長篇小說《故鄉》(1933)、韓雪野(1900~)的短篇小說《過渡期》(1928)和《摔跤》(1928)、宋影的劇本《拒絕一切會客》(1929)等。「卡普」以其強烈的革命色彩引起日本統治者的仇恨,於1931年和1934年先後兩次對「卡普」作家進行逮捕、鎮壓。1935年「卡普」被迫解散。但「卡普」文學的巨大影響不可低估,它支配了1925~1935年間的朝鮮現代文壇。
趙明熙是「卡普」文學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他20世紀20年代初寫的抒情詩,有著較多的感傷和神秘主義色彩。從日本歸國後所寫的劇本《婆娑》(1923)、詩《在春天的草地上》(1924)等,表明他創作思想的進步。1925年他積極參與組織「卡普」,此時創作的作品主要描寫朝鮮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之下所遭受的苦難,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反抗精神。如短篇小說《到地下去》(1925)、《低氣壓》(1926)、《洛東江》(1927)、《春善》(1928)、《兒子的心》(1928)、《美妮和龍兒》(1928)等。其中《洛東江》是他的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公朴成雲是洛東江畔漁民的兒子,他苦苦探索反日獨立之路,最終由一個民族主義者轉變成為社會主義者。這篇小說是20世紀20年代朝鮮人民革命運動和反日斗爭的一個縮影。
20世紀30年代後期,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朝鮮各方面的統治,進步作家已難以公開活動。只有在金日成領導的抗日武裝斗爭中產生、發展的革命文藝,如詩歌、小說、戲劇以及政論等,為朝鮮現代文學史留下光輝的一頁。其中《血海》(1936)和《賣花姑娘》(1930)等,都是著名的戲劇。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朝鮮人民也迎來了自己的解放。但是幾年之後,朝鮮北部和朝鮮南部分別成立了兩個國家,於是朝鮮現代文學實際就成了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的現代文學。
朝鮮解放後40餘年來,無論是在反美侵略的解放戰爭,還是在戰後恢復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新老作家一同創作,將現代文學不斷推向繁榮發展的新階段。朝鮮比較著名的作品有:描寫抗日武裝斗爭的趙基天(1913~1951)的長篇敘事詩《白頭山》(1947)、朴世永(1902~)的長篇敘事詩《密林的歷史》(1962~)等;描寫土地改革的有李箕永的長篇小說《土地》(1~2卷,1948~1960)、千世峰(1915~)的長篇小說《大河奔流》(1964)等;描寫祖國解放戰爭的有黃健的短篇小說《燃燒的島》(1952)、千世峰的中篇小說《戰斗的村民》(1953)、石潤基的長篇小說《時代的誕生》(1964)等;描寫社會主義建設和千里馬運動的有李北鳴(1908~)的中篇小說《勞動的一家》(1947)、權正雄(1925~)的短篇小說《百日紅》、趙白嶺(1913~)的劇本《紅色宣傳員》(1961)、尹世重的長篇小說《在考驗中》(1963)、李根榮(1909)的中篇小說《第一次收獲》(1957)等。這些作品都從不同側面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主義現實的理解和感受。
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於民族災難之中。長期的日本殖民統治和50年代初的朝鮮戰爭,在韓國人民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此時西方的文藝思潮也蜂擁而入,一批年輕的文學青年形成了80年代韓國文壇上的「戰後文學派」。戰後派作家的作品,內容上主要宣洩戰爭中郁積的苦悶,揭露戰爭給人性帶來的毀滅;形式上否定文學傳統,竭力學習和模仿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手法,有意識地進行文學審美觀念和創作方法的大膽變革。戰後文學派的主要作家有吳永壽(1914~)、孫昌涉(1922~)、金聲翰(1919~)、徐基源(1930~)、河瑾燦(1931~)等。
孫昌涉和徐基源是戰後派文學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孫昌涉的小說《血書》(1955)以強烈的感情色彩,在憂郁、壓抑的氣氛中描寫了主人公所受的非人侮辱與絕望心情。作品中無論是白痴少女昌愛、殘廢軍人俊錫,還是失業者達壽、無望詩人奎鴻等,都是麻木、漠然、反常的被棄者。通過他們在飢餓和死亡線上的苦苦掙扎,反映了韓國戰後的社會現實。徐基源的名篇《深夜的擁抱》(20世紀50年代)不僅描寫了戰爭對人性的毀滅,而且筆觸深入主人公的靈魂深處,寫出了他的覺醒。主人公從戰場上偷跑回家想看望病危的妻子,但又痛感自己罪孽深重而無顏去見。總覺得他曾強奸並殺害的一個姑娘彷彿就是妻子。最終他的人性得到覺醒,決心回到妻子身邊去。
如果說韓國20世紀50年代文壇的主流是戰後派文學的話,那麼20世紀60年代新感覺派的出現也堪稱是韓國文壇上的一件大事。這派作家一反戰後派文學過分執著於表現歷史的傾向,反對從「悲劇性的歷史出發來感傷和哀嘆」,主張努力去「探索現實與未來」。他們格外強調語言技巧,注重語言的感覺、意象的跳躍和心理分析,提倡到「無意識」中去尋找創作源泉,竭力表現夢境和幻覺。新感覺派作家主要有金承鈺(1941~)、朴泰洵(1942~)、徐廷仁(1936)、金成一(1940~)等。
金承鈺大學時代發表處女作《生命演習》(1962),確立了在韓國文壇的地位。
他的短篇小說《漢城,1964年冬》(1965),描寫寒冷的冬天,在漢城一家酒館里,無恥的主人公「我」和一個姓安的大學生偶遇一中年漢子。「我」因出身卑微、升學無望,當兵作公務員,都覺得無意義;大學生「安」雖為不愁吃喝的富家子弟,也同樣感到空虛、困惑;中年漢子更慘,愛妻得病死在醫院,他賣妻子屍體領到一筆錢。他用這點錢求人同他聊天,以解除孤獨與絕望。但最終未能使他得到解脫,第2天他在客店自殺。在這3個人物身上集中概括了韓國當時一代人的彷徨、悲觀、空虛、失落、百無聊賴的精神面貌。
20世紀70年代後,韓國的經濟有了迅速發展,文壇也出現了色彩紛呈的景象。這時,純文學、暴露文學、商業文學等,都異常活躍。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是採用最多的表達方法,為人們所追棒。
在作家隊伍里,中青年作家思想表現敏銳,不少成為文壇新秀,他們的作品也較多受關注,這些作家作呂是:黃皙暎(1943~)的描寫勞資矛盾的小說《客地》(1971);女作家朴景利(1926~)的反映近代農村生活史的長篇歷史小說《土地》(1~3卷,1969~1978);趙世熙(1942~)的深刻揭示韓國社會矛盾和社會悲劇的12篇系列小說《矮子射向上空的小球》(1978);李范宣(1920~)的描寫社會底層市民生活和心理的《黑海峽》(1976)和《白烏鴉的手記》(1979);女作家孫素熙(1917~)的以心理描寫見長富於抒情色彩的《黑夜》(1974)和《華麗的我們》(1978);千勝世(1938~)的(1974)寫佔領軍的專橫野蠻與獸性的《黃狗的悲鳴》。由於這些作品代表了韓國現代文學的主要成就,因而在文學史上佔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㈥ 韓國著名文學作家
1、李清俊
李清俊,1939年8月9日出生於韓國全羅南道長興郡,1966年畢業於國立漢城大學文理學院德語德文系,1965年以小說《退院》獲《思想界》雜志新人文學獎,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
主要代表作有《你們的天國》、《白痴和傻子》等。他的作品被譯為英、法、德、日等語種,在世界各地出版。李清俊的創作,一直關注政治、社會的機制與人類精神的對立關系,特別是執著追求語言的真實和話語的自由。
2、全民熙
全民熙,韓國著名作家,《上古世紀》劇情架構師,韓國民族藝術人總聯合協會研究員,被譽為亞洲第一奇幻小說作家,唯一被國際認可的亞洲奇幻作家。旗下多部作品被改編成世界級網游,被譽為世界文學界獨一無二的「網游文學女王」。
1999年,發表韓國PC通訊史上以400萬點擊率創下史上新高的《歲月之石》, 隨後發表的《符文之子》暢銷全亞洲,後續還被開發為著名網路游戲「天翼之鏈」。至今為止,發表過的所有長篇小說都進入海外市場,在韓國文學界作家中,也是唯一的能夠將所有作品成功推向海外的作家。
3、崔仁浩
崔仁浩,1945年生於首爾,他是韓國和全亞洲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其創作的《商道》《王道》暢銷韓國及亞洲各地區,銷售上百萬冊。2003年他的作品剛一進入中國,便迅速登上暢銷書排行榜。
其它代表作包括:長篇小說《他鄉》、《我內心的風車》、《地球人》、《傻子們的行進》、《城市獵人》、《愛的條件》、《佛色》、《冬天裡的客人》、《沒有路的路》、《愛的欣喜》等。
大型歷史小說《失落的王國》(全五卷)、《王道的秘密》(全三卷》等。 曾獲韓國現代文學獎、理想文學獎、天主教文學獎等。
4、孔枝泳
孔枝泳,1963年出生於首爾,畢業於韓國延世大學英語系。韓國當代最著名的女作家,暢銷書作家。1988年,其短篇小說《拂曉》發表於《創作與批評》秋季號,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活動,內容主要圍繞著女性、工人、貧困者,以及受到歧視的人。
2001年,《我們是誰,我們來自何方,我們去往哪裡》榮獲韓國第七屆21世紀文學獎。2005年韓國東仁文學獎第六次審讀會上,著名作家朴婉緒鄭重推薦孔枝泳的《我們的幸福時光》列入候選名單,並說:「讀孔枝泳的作品讓人內心平靜。」
5、崔仁勛
韓國小說家,咸鏡北道會寧人。木浦高中畢業後,就讀於韓國首爾大學法律系。輟學後,參軍當了陸軍中尉。1959年,在自由文學雜志上,發表《Grey俱樂部始末記》獲東仁文學獎。翌年,以短篇小說《假面考》、長篇小說《廣場》。
1961年,在文學界嶄露頭角,並作為有爭議的作家,受到文壇矚目。60年代後,崔仁勛的小說具有觀念化傾向,為擺脫這種局限,他轉寫戲劇。創作了《何時何地變成什麼再相逢》。
㈦ 男主在非洲建立基地掩蓋另外一個時空的物資運回現代的小說(開始運費石油賣給韓國時認識女主)
華麗的虛偽的《紅警廢土xx》。主角帶紅警基地穿越到伊拉克。在未來廢土和現實伊拉克來回。
㈧ 現代小說的鼻祖是什麼
12世紀法國一個同樣重要的創新是創作了篇幅更長、叫作「傳奇故事」的敘事詩。它們是現代小說現在所能確定的鼻祖:講述動人的故事,往往以刻劃人物特徵見長,主題通常是愛情和冒險。有些傳奇故事發揮古典希臘人的主題,但最著名和寫得最好的是「亞瑟王傳奇」系列。這些傳奇取材於克爾特人英雄亞瑟王及其眾多豪俠騎士傳奇性的業績。創作亞瑟王傳奇的第一位偉大作家是法國北部詩人克雷蒂安·德·特魯瓦,他活躍於約1165至1190年之間。克雷蒂安在創立和構建傳奇故事這種新形式方法居功甚偉,同時他在主題和創作態度方面也有所創新。如果說行吟詩人頌揚單相思和婚外私通,那麼克雷蒂安·德·特魯瓦最先提出了在婚姻范圍內的浪漫愛情的理想。此外,他不僅描繪了人物的行為,而且描述了他們的思想和情感。
㈨ 韓國現代於哪年成立
現代(汽車品牌)
現代成立於1946年,為韓國汽車品牌,創始人鄭周永,現代是韓國最大的汽車企業
發展歷史
若按照全球其他各家領先的汽車廠商的標准,現代汽車公司的歷史是相當之短的。它可被分為三個十年時期,在每個十年時期中公司的成長和發展均有一個主要特徵。
藉助戰後的建設浪潮的推動,現代建築公司在1967年12月建立了現代汽車公司。這意味著公司開始介入運輸及機械工業領域。這個年輕的汽車製造商最早選擇福特的英國分公司作為其合作夥伴,即由福特負責向現代提供生產轎車及輕型卡車所必需的技術。這個令雙方收獲頗豐的合作使得韓國和英國的汽車工業之間保持了長久的密切關系。
然而,到了七十年代早期,現代集團的管理層做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即不再僅僅依賴於外國車型的授權許可,而是要同步地開發現代自主擁有所有權的轎車車型。通過引進GiorgioGiugiaroItalDesign設計室的車型以及使用從日本國和英國學習到的生產技術,現代汽車的第一個自主車型Pony終於投產。這款微型汽車在國內市場迅速獲得了巨大成功,並且令現代汽車雄踞國內市場首位長達二十年之久。
七十年代後期,現代汽車開始試驗性地進軍海外市場,這令公司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八十年代韓國的經濟奇跡以其工業基礎的擴大和人均收入年均兩位數的增長速度為主要標志。韓國進入了工業化階段,並且因為汽車工業的發展而進步神速。在韓國社會中,轎車曾經一度被視為地位的象徵,可是它現在已經迅速地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在八十年代初期,現代汽車公司做出了另一個決定。在此後幾年中,這個決定的重要性日益彰顯。以快速的經濟增長為動力,以其具有奉獻精神、受過高等教育的員工的努力工作為保證,現代汽車公司投資對其蔚山工廠進行大規模的擴建,這令工廠實現了從小批量生產到大批量生產的重要轉變。現代考慮未來發展的眼光已超越了國界:市場容量應被分為國內市場和出口市場兩部分。
至八十年代中期,現代已經在加拿大確立了堅固的先遣陣地並開始准備向最具挑戰性市場--美國--進軍。
在八十年代後期,公司吸取了在北美主要地區經營的經驗,並已經做好准備應付九十年代將帶來的更為劇烈的競爭。至1990年為止,公司對美國的累計出口量已逾100萬輛之多,這個里程碑標志著現代汽車終於在美國的競爭版圖上有了一席地。
現代汽車承諾在這整個十年中致力於自身技術的發展,而九十年代見證了這個承諾是如何被成功實現的。
1991年,公司發布了其首個內部獨立設計的動力總成--Alpha型發動機。
兩年之後,公司又發布了Beta型發動機。
1992年1月,現代汽車以其概念車型HCD-I向汽車世界首次描述了現代對未來的展望。這款試驗車型開創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概念車傳統,其後的產品包括一系列的HCD概念車型。公司記錄了其在電動車領域、混合驅動車領域以及包括安全性、降低排放、材料循環利用等方面在內的汽車關鍵技術領域的主要發展過程。
車標故事
現代汽車公司的標志是橢圓內有斜字母H。橢圓表示地球,意味著現代汽車以全世界作為舞台,進行企業的全球化經營管理。斜字母H是現代汽車公司英文HYUNDAI的首個字母,同時又是兩個人握手的形象化藝術表現,代表現代汽車公司與客戶之間互相信任與支持!橢圓既代表汽車方向盤,又可看作地球,兩者結合寓意了現代汽車遍布世界。
「Driveyourway」中文含義為:駕馭你的路。這句口號體現了現代汽車通過不斷的革新,滿足顧客需求的意志,以及為了讓顧客和現代汽車一起追求自信而美好的未來,而全力以赴的意志。
㈩ 韓國現代集團的現代歷史
1940年,鄭周永在漢城成立了當時罕見的汽車修配廠,這是現代集團最早的雛形。1946年,鄭周永開辦了「現代汽車修理所」,這是鄭周永第一次把「現代」作為一個商業性企業的名稱,隨後鄭又創辦了「現代土建社」。1950年,鄭周永將「現代汽車修理所」和「現代土建社」合並為現代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從此拉開了創建「現代王朝」的序幕。
在家人的協助下,鄭周永率領現代集團在韓國創造了一系列讓人嘆為觀止的輝煌:現代集團下面的旗艦企業——現代建設集團是韓國建築業的第一大企業,在韓國的18座核電站中,有12座是現代建設集團所修建;現代汽車集團,韓國的第一大汽車企業,20世紀70年代,製造出韓國第一輛國產汽車,其蔚山工廠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工廠;現代重工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廠;現代電子是全球第二大晶元製造商……
1992年,現代集團的銷售額佔到了韓國整個國民收入的16%,達到驚人的532億美元,出口額達到87億美元,佔全國出口總量的12%,在韓國的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下轄的企業達到46家、涉及的領域包括電子、建築、汽車、鋼鐵、造船、石化……成為韓國當之無愧的第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