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說對話怎麼寫
① 小說的對話怎麼寫
看多了小說,就想自己寫的人,無異於吃多了美食,就想自己下廚的饕餮客,到實踐時,才發現做起來比看起來難度要高幾個層次,兩者的差距不亞於長江天塹。要攻克這道天塹,直搗黃龍,要勇氣要毅力要經驗,也要有必不可少的技巧謀略。
最近看的這本《暢銷作家寫作全技巧》,倒是求得了不少實用的技巧。作者大澤在昌是一位獲得過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直木獎、文學新人獎等多個獎項的著名推理小說家和暢銷作家。這本書是他開設的「小說課堂」講座的內容精選,也就是說這是一部名家面授班的講義精華。
這本書的內容包括十堂寫作課程和四次主題習作講評。大澤在昌先生從十個方面,對如何寫出能獲獎又暢銷的小說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內容實在、實用,技巧、套路一樣不和,滿滿的傾囊相授的誠意。
全書主要內容大綱如以下思維導圖所示。
本書主要內容思維導圖
大澤先生這十堂課給我啟示最大的分別是第三、四、五、七、九課中關於角色、對話、情節、文筆和立意這五個方面的小說寫作技巧。如果融匯貫通以上五個方面的內容,可以概括為,通過精彩的開篇、富有內涵的立意、一波三折的情節、鮮明的角色、生動的對話、精確的文字,寫出能產生情感宣洩效果,讓讀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的文章。
下面細述以上五個方面的觀感。
一是關於塑造鮮明的角色
在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中,人物是核心,人物是支撐情節的基礎。塑造鮮明的人物角色,尤其是主要人物角色,是一篇小說的重中之重。
人物描寫的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性格以及身世背景。大澤先生主張通過人物語言和動作而非敘事來描寫人物性格,不是通過說明的方式,而是讓人物的性格有言行中自然體現。
不同的角色應有不同的措辭,來表現出各自的鮮明個性。即使是人物的身世背景也最好通過對話的方式來表現出來,這樣比起敘事更自然生動。
這種通過「對話」來揭示人物過去的手法也有兩種,一種是塑造一個善於插話提問的角色,另一種是在對話中插入回憶敘事部分。
大澤先生非常重視對話的作用,想想我喜歡的海明威、福克納的小說,確實也是如此,作者跳出來解釋說明人物性格確實不是一種高級的方法。正如在生活中我們了解一個人的性格也是通過他的言行舉止,或者別人的評價,而不是一份說明書。
他還強調,小說中的主要角色要予以他強烈的情感。小說是對現實生活的藝術化提煉,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來反映特有
② 小說對話怎麼描寫
不要光是寫人物的面部表情、聲音之類的,還有人物當時的動作和周圍的環境之間相結合. Eg1:「你是誰呢?怎麼會跑到極北之地來?」年輕的鉑伊司站在雪白的冰面上,像個十五六歲的天使.他整個人就像是為這個冰雪的世界而誕生的一樣,干凈而純粹,渾身閃動著鑽石的碎光. ——結合環境Eg2:她小小的身軀站在巨大的火紅色雄獅面前,抬起頭,天真地望著它:「你是不是,想死?」她的聲音弱弱的,很平靜,像在問別人吃過早飯了沒有.: ——結合動作Eg3:小女孩認真地皺起眉頭,她搖了搖頭,用一種像是從遙遠的空間傳遞過來的幽幽的聲音,認真地說:「不是啊,我不是來和你們搶【冰貉】的.」說完目光轉向窗外,此刻的窗外已經漆黑一片,如血的夕陽已經完全地沉進了大地深處,墨黑的夜色密密麻麻地塗遍了小鎮的每一寸地面,漆黑的大地上只剩下房屋窗戶透出的零星燈火.她停了一會兒,說:「我是來和他們,搶【冰貉】的呀.」 ——集合本人無能啊,只找得到這些了.Lz寫書的時候也不要忘了人物的心理活動也是可以和環境相結合的哦~或者最常用的就是背影這類的~ 以上全摘自《臨界·爵跡》祝Lz寫書愉快……
③ 如何寫好小說的對話情節部分求教。
看看以下的相關資料對於你以後的寫作有沒有點幫助,希望對你有用
一、對話的含義與功能
對話是人類最廣泛的思想感情交流方式,指的是兩人或三人或多人的交談、討論、爭辯。在語文活動中,「對話」有兩層含義,一方面,讀與寫的過程就是「對話」,是與他者(他人、社會、以至自然)的對話,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7-9年級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所以,這次「個性•讀書」的主題作文輔導中,「啟迪」、「質疑」、「評薦」等章節無一不屬於這種廣義概念的「對話」范疇。另一方面,就作文本身而言,對話又是一種表現方式,甚至還是重要的文藝形式:日記、書信與讀書筆記是人的自我對話、與他人的對話(包括與閱讀的書的作者、書中人與物的對話)最基本、也最自由的書面形式;相聲、笑話、小幽默、劇本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對話的這種方式來完成作品本身的塑造。本章主要和大家探討作為表現方式的狹義概念的「對話」的寫作方法與技巧。
雖然對話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在,但對話的學問還挺大:首先,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身分各異的人說話時的語氣、用辭、風格和表達方式都不相同;其次,同一個人,對不同的對象,說的話也不相同;再次,即使是同一個人對同一個對象,在不同的情境中會出現不同情緒,會說不同的話。因此,通過人物的對話,可以看出他們的身份、關系、情緒、情境等。
我們先來看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中的一段對話:
羅森格蘭茲:殿下,你把那屍體怎麼樣啦?
哈姆雷特:它本來就是泥土,我仍舊讓它回到泥土裡去。
羅森格蘭茲:告訴我們它在什麼地方,讓我們把它搬到教堂里去。
哈姆雷特:不要相信。
羅森格蘭茲:不要相信什麼?
哈姆雷特:不要相信我會說出我的秘密,倒替你們保守秘密。而且,一塊海綿也敢問起我來!一個堂堂王子應該用什麼話去回答它呢?
羅森格蘭茲:您把我當做一塊海綿嗎,殿下?
哈姆雷特: 嗯,先生,一塊吸收君王的恩寵、利祿和官爵的海綿。可是這樣的官員要到最後才會顯出他們對於君王的最大用處來;像猴子吃硬殼一般,他們的君王先把他們含在嘴裡舐弄了好久,然後再一口咽了下去。當他需要被你們所吸收去的東西的時候,他只要把你們一擠,於是,海綿,你又是一塊乾巴巴的東西了。
羅森格蘭茲:我不懂您的話,殿下。
哈姆雷特: 那很好,下流的話正好讓它埋葬在一個傻瓜的耳朵里。
在這段對話中,很容易看出,哈姆雷特與羅森格蘭茲的立場是對立的。王子哈姆雷特說的話貌似瘋狂:「它本來就是泥土,我仍舊讓它回到泥土裡去。」「一塊海綿也敢問起我來!」「下流的話正好讓它埋葬在一個傻瓜的耳朵里。」可是,這些話里卻蘊含著機智與邏輯。例如,關於海綿的巧妙比喻只有正常理智的人才會想得出,這里又足以體現他是假裝瘋狂。
關於對話的功能,首先,「言為心聲」,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直接流露,人物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過符合他們性格特徵的語言表現出來的。譬如,寫王熙風的出場,即是未寫人貌 先寫人聲。王熙風說的一句「我來遲了,沒得迎接遠客!」真是先聲奪人,表面看是客氣話 ,骨子裡卻充滿傲氣。
其次,對話可以進一步刻畫人物性格,一針見血地展現人物的面貌與內心。哈姆雷特講述關於海綿的比喻是要告訴羅森格蘭茲不要做昏君的走狗,不要被昏君所利用。而羅森格蘭茲問「不要相信什麼?」只是試圖從哈姆雷特的口中捕捉他感興趣的信息;爾後對於用海綿來比喻他本人時又說「我不懂您的話,殿下。」這又說明他不並相信哈姆雷特是真的瘋狂,而且,他也並不準備聽從哈姆雷特的忠告。
此外,對話還能夠推動情節的發展。敘述時,寫一個人物是以作者的立足點寫的,成為「人物— 作者—讀者」的三者關系;而用對話來寫,讓人物直接說話給讀者聽,成為「人物—讀者」的兩者關系。所以,介紹人物時,對話比形容更容易讓讀者接受,也更具體,寫得好的會話,一行的效果可以勝過十行的敘述,幫助故事張馳有度,層層推進,有懸念,有趣,又有力量。下面這段對話選自《起死》(即讓彼時彼地的古人復活,與此時此地的現代人對話),是魯迅從《莊子》、《至樂》篇的寓言故事裡演繹出來的,文中漢子與莊子的對話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莊子只得請巡警幫他解圍:
五百年前的骷髏被莊子施法術復了生,不過是赤條條的,於是一把抓住旁邊的莊子說: 「你把我弄的精赤條條的,活轉來又有什麼用?叫我怎麼去探親?」
莊子說,這跟我沒關系呀!不是我弄你的。
「我不信你的胡說。這里只有你,我當然問你要!我扭你見保甲去!」
這時,莊子就開始和他講起自己的哲學來:「慢慢的,慢慢的,我的衣服舊了,很脆,拉不得。你且聽我幾句話:你先不要專想衣服罷,衣服是可有可無的,也許是有衣服對,也許是沒有衣服對。鳥有羽,獸又毛,然而黃瓜茄子赤條條。此所謂彼也一是非,此也一是非。你固然不能說沒有衣服對,然而你又怎麼能說有衣服對呢?」
漢子大怒:「放你媽的屁,不還我的東西,我先揍死你!」
漢子說,既然你說衣服可有可無,那你把衣服剝下來給我穿吧。
莊子說,不行,不行,我要見楚王,怎能不穿衣服去呢?
漢子死死揪住莊子不放,莊子沒辦法,只好吹警笛,請巡警幫他解圍。
二、「個性•讀書」活動中對話的准備
1、 研究性閱讀
電視連續劇《尋秦記》,讓一個現代人穿越時空到秦朝生活,現代的經驗與知識結構使他置身於一個很奇妙的環境之中。為了寫好這部劇本,作者就需要讀大量有關秦朝歷史的書,需要把握當時復雜的自然、社會環境、人際關系、人物個性及各種具體情境。同學們在日常作文中,自然不需要花寫作《尋秦記》那麼多的功夫,但對話仍然要立足於對原著的研究性閱讀。
研究性閱讀的內容不僅要包括原著本身;還要包括周邊的一些東西,如作者傳記,相關評論等。研究性閱讀的過程不僅要全面了解作品的基本內容,作者的生平、經歷、思想等;還要對作品的內涵,如作品中人物的內心,作品的寫作背景、作者的追求與思索所折射出來的精神等進行深入開掘,產生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例如,魯迅要寫《起死》,先要通過閱讀了解莊子其人及是時社會背景。又如我們要與魯迅先生筆下被殘酷地拋棄於社會底層,生活窮困潦倒,最終被強大的黑暗勢力所吞沒的讀書人形象——「孔乙己」展開對話,你不僅要了解《孔乙己》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讀懂透過作品字面所傳達出來的信息;更要從內心去理解、同情、分析他可憐而可笑的個性特徵及悲慘結局,理解作者塑造這個人物形象是要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病態社會的冷酷,以及中國封建傳統文化氛圍「吃人」本質;你還可以找一找《魯迅傳》、《魯迅小說新論》、《中國文化的守夜人——魯迅》之類的書籍,從更加廣闊的視野上來審視作品,深入了解別人對魯迅、對魯迅的作品、對「孔乙己」的形象等的各種評價與看法。
2、 換位想像與體驗
在「個性讀書」寫作過程中,讀書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讓閱讀所獲得的情感體驗,在作文中得以升華、延續。對話通常至少有兩個人,而且是交織在一起,相互間形成了一定關系。研究性學習讓我們把握了原著的真實精神,但這還不夠,還要展開想像,進行創造性思維,把自己放到作者所處的時代、文中人、物所處的時空、具體情境中去進行體驗,身臨其境地面對對話對象,展示讀者與對話對象所處的兩個不同時空座標點的特殊性,把握雙方在諸多方面的包容或沖突,由此展開對話內容,生成情節。如《起死》中,一個是現實主義的鄉下人——漢子,一個是相對主義的哲學家——莊子,兩者之間的個性沖突反映在對話間,最後最後的結果自然只能是戲劇性地寫莊子只得請巡警幫他解圍。
再看《兵敗南朝》節選中的對話:
這是一個獨門小院,矮矮的籬笆牆圍著幾間破陋的草屋。籬笆門上,掛一個小木牌,上面寫著「祖宅」。院子里正蹲著一位身著粗布衣服的老伯,頭戴一塊方巾。夜風吹過,他的衣袖飄了幾飄,透著幾分仙風道骨的氣質。地上,正擺著無數根小竹棍。「祖爺爺,他是祖爺爺……」大家猶豫了一下,不知該怎樣稱呼才更合適。我們害怕這樣貿然出現會嚇著他,豈料他忽然跳起來,激動得鬍子都在發顫:「嗚呼!吾歷時十餘年,今日終得正果也。圓周盈數乃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較前人之所得甚精之,吾樂哉!」
我們被他嚇了一跳。再仔細看祖爺爺的周圍,更是大吃一驚,地上除了堆成山一樣的小竹棍之外,映入眼簾的是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圓。每個圓中都有一個正多邊形,而且邊數越來越多,圓也越來越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祖爺爺,您是在算圓周率嗎?這太煩了!我們已經知道圓周率是3.1415926!」快嘴的我,趕緊搶著說。豈料,祖爺爺大驚失色,轉過身來,眼睛緊緊盯著我,還帶著一絲恐懼。我們趕緊拿出筆記本電腦,迅速輸入一個程序,告訴他:「還有更精確的呢,是3.1415926535897932384……」我看著電腦一口氣念下去。「這……這……這是什麼?」沒等我念完,祖爺爺已是話也說不清楚。「這是電子計算機。」「什麼雞?」祖爺爺盯著電腦不知所措。「它不是下蛋的雞,它是20世紀的發明,能進行快速精密的計算,還具有多媒體功能。」祖爺爺愈發顫得厲害。「它能計算、能發聲、能通訊、還能出影像……」說完我就按了按鍵,屏幕上立即出現了幾個穿「三點式」的女孩子伴著歌曲在跳舞。「這……這……非人也,妖怪也!」祖爺爺像受了沉重的一擊,鬍子抖了幾抖,眼睛一翻,竟暈倒在一片竹棍之中了。 (北京 何鋒)
要寫好這一段文字,小作者不僅要了解祖沖之的身份和研究成就,還要了解祖沖所有時代的東漢時的語言(如是圓周盈數而非圓周率),數學研究的方法(如擺小竹棍)等等,這些都是在研究性閱讀過程中完成的。然後,小作者作為一個現代中學生來到南朝(換位),展開了關於祖宅情形的一系列想像,並在想像中完成了情節的體驗生成:首先出來的問題是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其次是高科技的筆記本電腦與擺竹棍的落後的數學研究方法出現沖突,導致祖沖之說出「什麼雞」,「這……這……非人也,妖怪也!」等彷彿幼稚卻符合南朝科技認知水平的話來;最後,對話的直接結果又推動了情節發展——祖沖之「竟暈倒在一片竹棍之中了。」
三、寫作:溝通與表達
1、對話寫作的基本要求:
郭沫若說,記人時應該「盡量地使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老舍說:「老看著你的人物,記住他們的性格,好使他們有他們自己的話。學生說學生的話,先生說先生的話,什麼樣的學生與先生又說什麼樣的話。」我們應當知道,大部分人說話是難以模擬的,因為對話寫作是一種模擬溝通,要使之具有現場感,就必須做到:
①、弄清對話對象:可是文章作者,亦可是文中人物或文中事物,可以就作品內容與他人對話,還可以是讓原著中的不同人物在原著之外的場景意外相遇。要把握對話雙方的身份、個性與關系。一般來說,對話對象的身份是綜合的,如孔乙己,是讀書人;是鄉下;是封建社會人……,都決定了說話的語氣、用辭、風格與表達方式。
②、把握對話內容:既可以是對對話對象的理解、同情、欣賞、崇拜……,也可以是對對話對象進行質疑與辯駁……。首先,探討話題必須切合雙方關系,而又易於把握,對中學生來說,與詩人探討文學,與畫家談美術,與悲劇者話人生……,這樣最為妥貼;其次,對話中不可有過多議論,應直接進入對話,直接切入主題,直接進入細節。
例如,與既懂詩文、又會書畫、甚至還是做「東坡肉」高手的宋朝大才子蘇東坡對話,可以聊詩文,可以聊書畫,還可以聊飲食,但應抓一點即可,切忌全面撒網,貪多求全,免得不嘗失。
③、找准對話時機:尤其是把握對話的情境來提問、談感受、表達看法。不必刻意交代人物相遇的可能性,但應該有恰當的氛圍感染,重在與之心靈對話,對話的寫作要能夠推動故事的發展。如《兵敗南朝》中,對祖沖之生活環境的渲染很到位,符合數學家的形象;與祖沖之之間的對話符合各自的身份:一個千年之後的中學生,一個古時候的數學家。
2、文體選擇與語言表達
前面談到,對話是一種重要的表現方式,甚至是一種重要的文藝形式。在「個性讀書」寫作過程中,要靈活而自由地選擇文體,不應拘泥於原作。一種形式是全文採用對話或在文中穿插對話,包括:訪問記或答問錄(如《魯迅訪問記》);小劇本(如《起死》);童話形式(主要是與文中事、物對話)等。另一種是心靈獨白(包括一個人對其他人的講話,或者未與他人進行對話和交接而自語,或者只是一個 人講話,他人雖聽卻不說話)。如致××的信、建議書、日記,實質是對話過程中一方失語或無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形式更強調「心靈的共鳴」,更利於「心靈的對話」。
此外,作文的語言表達,不同於生活中時而粗淺寒喧、時而深刻明義、或者有時會言不及義,應選擇准確而有效的對話,不要讓文章里人說一大堆廢話。對話不是交代不重要的瑣事。
Ⅱ 示例
拯救凡•高(節選)
河北張家口一中 馬稚剛
在巨大的轟鳴聲中我穿越了那個漆黑扭曲的空間,走進1890年的一個上午。
……歷史告訴我,凡•高就住在這里。至少,在這個時間,他應該在這里——因為這是他將要自殺的上午。
……
推開第二層上閣樓的門,我看見凡•高的畫室兼卧室,與走廊里的陰晦截然不同,屋子裡裝滿了陽光,明媚和煦,地板上扔著躺倒的靴子,捲成一團的襪子,折斷了的畫筆,撕成大大小小碎片的畫布……床邊有打翻的調色板,各種色彩干結成一塊五彩斑斕的毒瘡,觸目驚心。
我俯下身子注視地上的一塊布片,雖然只是一個局部,但色彩濃烈幾乎讓人窒息,即使是在方寸之間,凡•高的才華也足以閃亮,這時來自床下的目光穿透了我。
「你是誰?你來干什麼?」在黑漆漆的床底下,只能看見他蜷縮著的輪廓,目光涼涼像一個蘇醒的惡夢。
我坐倒在地上,心臟緊縮,我所崇拜的藝術的魔鬼已經近在咫尺:「對不起,先……先生,凡•高先生,我從1999年來,來……來找你……」
「找我?」他扭動了一下身子,聲音像金屬,堅硬刺耳,「1999?很有趣!」
「您能從床下出來嗎?我……我看不清楚,先生。」
「什麼?出來?」他的眼睛燃燒起來,猛烈的憤怒噴涌,如來自地獄的熔岩,「你們都想叫我出去!你們都想殺了我!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太陽,太陽會把我燒死!我說過多少遍!你們都想殺死我!去你的1999罷,謊言!兇手!」他不可抑制地暴怒著用額頭嗵嗵地撞擊床板,四肢急劇地抽搐,彷彿溺水者想抓住什麼,那種目光——只有撒旦才會有的目光切開了我的皮膚。
他真的是個魔鬼!世界上最偉大的瘋子,那個在我無數個沉沒的夜晚里哭泣,歌唱,咆哮的瘋子!
我向著他跪下了:「出來罷,凡•高先生,陽光不會殺死你的,它滋養萬物無私地賦世界以生機,它會像愛每一顆麥子,每一根野草一樣愛你,而不是消滅你,它生來就是要創造的,如同你一樣。你還記得嗎?金色麥田的海洋,黃金一樣的世界——此刻,它們就在窗外!」
「金色的麥田?金子的海洋?」他稍稍安靜下來,聲音變得遙遠,「金色的世界,呵呵呵呵——可那是假的,朋友,假的!沒有真正的黃金世界!沒有金色的麥田,那都是假的!真正的天堂是不會誕生的!而我們的世界正在死亡,麥田,野草,向日葵,你們和我們,都在死亡……天堂就在死亡里,在死亡里……」他彷彿在床下輕蔑地嘲笑著。
「不,不對!真正的天堂不在死亡里,它決不屬於黑暗!」我大聲地吼叫,忘記自己正面對著世界上最偉大的瘋子,「它在音樂里,在色彩里,在你的藝術里!你的藝術,流淌著黃金一樣濃烈的色彩和同樣濃烈的生命感的畫卷!《星月》、《向日葵》……那是真正的天堂,你不能拒絕它!」
「我的藝術?哈哈哈哈——」
「凡•高先生,你要相信你的藝術!」
「藝術!繆斯的血……阿波羅的血……阿弗洛狄忒的血……血!讓你看看我的藝術!」
一個東西從床下扔出來,灰色的一小團,表面干皺萎縮如一枚風乾的果核,我費力地把它打開,一個殘損的「3」型——耳朵,他的耳朵!那隻為了一個妓女割下來的耳朵!
我沒法站起來了,面對一個瘋子遠比我所想像的難得多,何況他是一個偉大的瘋子。
「我知道世界傷害過你,甚至可以說它一直在傷害你,」我的腦核里還在震響著那個聲音:凡•高不能死!——「憤怒可能會給人靈感,死亡給的更多,但它們絕不是藝術本身!我們的世界充滿了生命,每一天它們都在誕生,在構築我們世界新的色彩,生命,永恆的生命才是真正的藝術!凡•高先生,在你的畫卷里就有這種生命,你一定要生存下來!未來的世界,你將獲得偉大的成功,你的作品將和太陽一起不朽!相信我,你能為人類創造更多的藝術的奇跡!」
「不,沒有人能預言未來,除了上帝!」
「可我能!我從未來而來,我看見你的作品被供奉在藝術的聖壇上,無數的藝術家拜倒在你的作品面前……」
對於天才和偉大的瘋子而言,開啟未來的預言就像一個咒語。
凡•高坐在了畫布面前,抓著他的畫筆,在顫抖,我終於可以凝視這張舉世聞名的臉:顴骨高聳,眼窩深陷,一隻耳朵奇怪地突出在頭顱上,在陽光里他蒼白瘦弱,不知所措。我忽然深深地失望了,這不是那個畫像里的凡•高,那個籠罩著藝術的力量,冷酷嘲笑這個世界的魔鬼!一個可怕的念頭咬住了我:當凡•高不再是魔鬼,他的藝術還具有那種力量嗎?
我無聲地離去了……
點評:
一個是古時候的藝術家、瘋子、魔鬼,躲在床下,害怕陽光,害怕被傷害和殺死;一個是未來新時代中學生,敬畏藝術,尊重生命。兩者之間出現溝通的障礙是正常的,作者對兩者身份和知識結構的沖突把握得很好,正是這種沖突,促進了對話情節的生成。文末「當梵谷不再是魔鬼,他的藝術還具有那種力量嗎?」發生深省。
④ 小說中對話怎麼寫
對話一般是情景式的對話,所以一般都很直白,要給人一種很直觀的感覺!就像:「你是誰?」「我是誰,沒想到只過了三年,你就把我忘了…」「你是_」這一種對話式的!是最常用也是最能表達作者所想要表達意思的方式。
⑤ 小說對話部分怎麼寫
小說對話部分可以以兩個人對話的形式敘述,就像我們平常對話是一樣的。使用逗號引號進行分別,只要表達通順語氣連貫就可以。
⑥ 小說對話怎麼寫
小說的對話需要你相信這個人物
只要相信人物,你自己從人物的角度把話說出來就行
推薦你看《莫子星傳說》
裡面所有人物基本上都是靠對話搭建的
⑦ 對話小說怎麼寫
對話是塑造人物的關鍵,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如何寫出精彩有質感的對話。
1.如果讀者根據上下文能夠判斷語氣,就不要描寫語氣
海明威在《午後之死》中說:「如果一位散文家對於他想寫的東西心裡很有數,那麼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東西,讀者呢,只要作家寫得真實,會強烈的感覺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寫出來似的。」
我們來看看海明威《永別了,武器》的結尾——
醫生順著過道走掉,我回到病房門口。
「你現在不可以進來。」一個護士說。
「不,我可以的。」我說。
「目前你還不可以進來。」
「你出去。」我說,「那位也出去。」
如果改成:
醫生順著過道走掉,我回到病房門口。
「你現在不可以進來。」一個護士嚴肅的說。
「不,我可以的。」我急切的說。
「目前你還不可以進來。」
「你出去。」我氣憤的跺腳,「那位也出去。」
咦?整個閱讀體驗都不對了,因為這些語氣描寫都代入了作者的主觀引導,給我們增加了閱讀屏障,讀者與小說之間,多了作者這樣的一個「中介」,而「中介」越多,閱讀體驗就越弱,因為這增加了讀者和小說人物的距離。
而在沒任何語氣描寫的情況下,讀者對人物的體會卻更深刻有力,因為它使整個文本的展示力都增強了。
⑧ 寫小說該怎麼寫對話
沒有很明確的限制,最重要是人物特色鮮明,邏輯清晰。
此外,建議看書,看劇本,可以借鑒莎士比亞、曹禺他們的寫作格式。
⑨ 小說里的對話怎麼寫
和此賣家交流,自覺七經八脈為之一暢,我在淘寶買了這么多年,所謂看過"女干"商無數,但與賣家您交流,我只想說,老闆你實在是太好了。 你的高尚情操太讓人感動了。本人對此賣家之仰慕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海枯石爛,天崩地裂,永不變心。交易成功後,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靜。自古英雄出少年,賣家年紀輕輕,就有經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之智,而今,天佑我大中華,滄海桑田5000年,神州平地一聲雷,飛沙走石,大霧迷天,朦朧中,只見頂天立地一金甲天神立於天地間,花見花開,人見人愛,這人英雄手持雙斧,二目如電,一斧下去,混沌初開,二斧下去,女媧造人,三斧下去,小生傾倒。得此大英雄,實乃國之幸也,民之福,人之初也,怎不叫人喜極而泣 .......看著交易成功,我竟產生出一種無以名之的悲痛感——啊,這么好的賣家,如果將來我再也遇不到了,那我該怎麼辦?直到我毫不猶豫地把賣家的店收藏了,我內心的那種激動才逐漸平靜下來。可是我立刻想到,這么好的賣家,倘若別人看不到,那麼不是浪費心血嗎?經過痛苦的思想斗爭,我終於下定決心,犧牲小我,奉獻大我。我要以此評價奉獻給世人賞閱,我要給好評!
⑩ 小說,怎麼描寫對話
【以下節選自我的小說】
講到這里,老者才低頭仔細端詳起這個「命」字。一邊看,一邊說道:
「小友的這個『命』字,寫得極為有氣勢;只可惜這個字是狂草,字體不正,不平不穩,似有搖搖欲墮之相!由此可知,小友身居高位,卻不能左右逢源,此其一。」
「其二,這個『命』字可拆開看作『人、一、叩』三個部分,『人』和『一』好解釋:一個人只有一條性命嘛!而『叩』在古大陸語中有『承受』、『認命』的意思。從『命』字本身來看,『命』的意思就是人在世上留一口氣而已……」葛衣老者越說眉頭擰的越緊,「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看來小友你大限將至啊……」
「另外,小友你的這個『命』字在收尾之時卻是出現了書法中的『渴筆』!老朽若是記得不錯,小友你在寫這個字之前,毛筆可是蘸足了墨汁的!既然如此,小友竟然還能寫出『渴筆』,實屬罕見!這種『渴筆』透出了一股哀愁、迷茫之意……」老者的霜眉已經擰成了疙瘩,「看來你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坐在老者面前聽著的葉知秋已經愣住。
這位老者,委實是不同凡響。只是從這一個字上,竟然說出來了這么多。
要知道,這測字的學問,可說是極多。江湖上一些自稱半仙的人的大多都是些騙子,真正要掌握測字這門學問,那必須得潛心玄學多年才行。
而且,達到測字的最高境界,真正胸中有丘壑的大能者,也從不肯輕易示以真言:天機,豈是好泄露的?
而眼前這位老者,說話沒有任何歧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絕不含糊!而且,他所算出來的,已經接近真相!
這才讓葉知秋驚詫不已!
就在這時,老者突然抬頭道:「老朽有些話,想要跟小友單獨說說。小友可否與老朽單獨一敘?」
葉知秋心裡很清楚:自己這次恐怕碰上高人了。
他回頭與葉知夏互相對視了一眼,見後者向他點了點頭。於是當機立斷,將這位老者請到了知味坊的雅間里。
既然來到了知味坊,又怎能沒有好酒好菜相配呢?
葉知夏不敢怠慢,叫人端上酒菜。上完酒菜之後,他自己很識趣地迴避了。
雅間里,老者坐在座位上,抬手給自己沏了杯茶一飲而盡,然後抄起一雙筷子自顧自吃了起來,像是完全忽略了旁邊葉知秋一般。
葉知秋就當高人自有怪癖,倒也沒說什麼。這份心性,這份氣度,頓時博得了老者贊賞的目光。
等到酒已過三巡,菜也過五味,老者放下碗筷,對著葉知秋報以歉意道:「方才耽誤了小友一些時間,還望小友不要怪罪。」
「怎麼會!」葉知秋擺擺手,表示自己並沒有在意。
「主要是由於這件事情關系重大,老朽不得不謹慎對待。」老者接著解釋。隨後,老者從身上神神秘秘地掏出一樣八角形的東西。
「這是什麼?」葉知秋有些好奇,便湊近去看。
只見在一塊正八邊形木盒的正反兩面,刻有八卦的圖案,在八卦圖案的中央有一個太極圖案正在緩緩的旋轉。
「此物名為坎博錄,乃十大神器之首,」老者的語氣自豪道,「世人皆以為坎博錄只掌管一切知識,卻不知坎博錄更大的作用乃是預言!」
說話間,老者一手按在坎博錄上,一手將食指和中指並在唇前,口中念念有詞。旋即,老者一抬手,從那看似很薄的坎博錄中抽出一幅長卷,在這幅長卷上畫有各種各樣的線,交叉錯雜。
老者見葉知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長卷看,便開口解釋道:「此卷名為命盤。」
「命盤?」葉知秋表示自己從來沒有聽說過。
「命盤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廣義的命盤中,每個人的命運是一條線。這條線可以是直線、曲線甚至是折線。由這些線條所構成的整體稱之為命盤。」老者頓了頓,繼續道,「而狹義的命盤,則是代表這個人命運的線條與代表他人命運的線條之間相交所構成的一個整體。通俗的來講呢,有點像關系網,但又與關系網有所不同。」
老者頗有些自得地說:「正是因為命盤的緣故,所以我幫人算命從來都沒有失手過。」
葉知秋表示自己有聽沒有懂。他從頭到尾都聽得暈暈乎乎的:坎博錄?十大神器?命盤?什麼鬼!
老者也發現葉知秋似乎沒怎麼聽懂,道:「小友,其實你沒必要聽懂。我之所以告訴你這么多,正是看在你什麼都不懂的份上我才跟你說的。要知道我這坎博錄若是放在仙界被人知道了,那我現在只有逃命的份……」
「仙界?」葉知秋有些驚訝,「您,您是上仙?」
葉知秋所在的這個世界被稱之為修界,在這修界之上還有一個仙界,那裡是修界所有修煉者所追求的目標,只有修煉到羽化登仙的境界後才能到達仙界。
「是啊。唉,別提了,我這不是在仙界混不下去了才下到修界來的嘛!不然我至於給人算命嗎?」老者苦笑道,「不說這些傷心的過往了,說正事。」
老者一本正經道:「小友你有所不知,我方才給你測字的時候順帶看了你的命盤。按照命盤顯示,你會在二十四周歲的時候夭折。」老者一邊說著,一邊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