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西方現代主義小說

西方現代主義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3-21 06:36:09

『壹』 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作品有哪些

以美國詩人E•龐德為化表的人認為,中世紀以後五、六百年的文學都可稱為現代派。美國批評家愛德蒙•威爾遜在其名著《阿爾克塞爾的城堡》中把1870年作為現代派文學的起點。美國批評家西利爾•康諾利等人認為1880年應作為現代派的起點。《現代傳統》的編者、研究喬伊斯和葉芝的專家理•艾爾巴和查•費德爾遜則認為現代派的起源的上限定在1900年更為合理。但是,中外研究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專家大都支持丹麥著名批評家勃蘭克斯的觀點,認為1890年才是現代主義的真正開始。我國著名外國文學研究專家哀可嘉先生說:「我覺得還是選擇一個對它們說來是折中的時間——1890年作為現代派文學的上限為好。」
然而,我們認為,西方現代派文學的正式開始時間應該是1857年,即第一個比較典型的象徵主義者波德萊爾的第一部典型的象徵主義詩歌惡之花問世的那一年。我們這樣說是因為:一、《惡之花》是第一部典型的象徵主義作品,也是第一部全面沖破傳統的詩歌藝術、開創新的路子的作品。它的問世,標志著象徵主義的興起、現代派文學的正式出現。二、《惡之花》是後來一百多年裡出現的各種現代派文學流派和著作的總根源,在大多數現代派的作品裡可以看到它的影響和痕跡。三、《惡之花》具有現代派文學的基本特徵,它本身就是一部典型的現代派文學作品。在題材上,現代派文學企圖挖掘作者自己的內心世界。《惡之花》第一次實行了筆觸的大轉移,深入到了詩人的內心深處,同時還把社會之惡和人性之惡作為藝術美的對象來描寫;在藝術技巧上,現代派廣泛運用暗示、象徵、烘托、對比、意象等手法,以發掘人物內心的奧秘,而這正是《惡之花》的主要藝術特徵,詩人波德萊爾發展了瑞典神秘主義哲學家史登堡的「對應論」,把山水草木看作向人們發出信息的「象徵的森林」,認為外界事物與人的辦公世界能互相感應、契合。詩人可以運用有聲有色的物象來暗示內心的微妙世界。正是這種強調用有物質感的形象通過暗示、烘托、對比、渲染和聯想的渠道來表現的方法,後來就成為象徵派詩歌以及整個現代派文學的基本方法。四、繼波德萊爾《惡之花》之後,在1890年以前出現了魏爾倫的《詩的藝術》(1884)、蘭波的《醉舟》(1871)、瑪拉美的《牧神的午後》(1876)等著名的象徵主義詩篇,而且以他們為核心形成了一個前期象徵主義流派。1898年以前,這幾位詩人相繼過世。因此,1890年是前期象徵主義的末端,而不是開始。從以上事實,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1857年到1898年,是前期象徵主義興衰的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40年的歷史,是整個西方現代派文學的總源。把現代派文學史的上限劃到1857年是完全合理的
現代派文學的下限是什麼時候?
中外不少評論家認為,西方現代派文學到1970年左右就結束了,因此,它的下限自然也劃在1970年。對此,我們也有不同的看法。因為法國的存在主義直到1980年薩特離世才基本不存在了。薩特離世後,它在美國尚有餘波,更何況,它已滲透到在歐洲、美洲、拉美洲出現的許多現代派文學里。新小說派領袖羅布——格里耶至今仍在創作和宣傳他的觀點,而且因為另一位新小說派大師克洛德•西蒙於1985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法國再次出現了「新小說派熱」。吸收了歐美各現代派的因素而形成的拉美現代派文學,如魔幻現實主義等正方興未艾。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性人物加西亞•馬爾克斯也是在80年代(1982)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
如此說來,現代派文學雖然已不象五、六十年代那樣盛行,但仍有著強烈的餘波。而且是不是會出現新的高潮?也未可知。它的下限還是個未知數。

『貳』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意識流小說

意識流小說是20世紀初期(20年代)興起於西方,以表現人們的意識流動、展示恍惚迷離的心靈世界為主的小說。認為文學應表現人物的意識流動,尤其是表現潛意識的活動,人的意識流動遵循的是「心理時間」,而非物理時間。 它以象徵暗示、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等意識流的創作方法為主要特徵,在本世紀20—30年代英、美、法等國形成一個頗為壯觀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
「意識流」是西方現代文學藝術中,特別是小說和電影中廣為應用的寫作技巧。是現代派小說的一個重要類型。意識流小說是20世紀初興起於西方、在現代哲學特別是現代心理學的基礎上產生的小說類作品。意識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認為人的意識活動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關的零散方法進行的,而是一種流,是以思想流、主觀生活之流、意識流的方法進行的。同時又認為人的意識是由理性的自覺的意識和無邏輯、非理性的潛意識所構成;還認為人的過去的意識會浮現出來與的意識交織在一起 ,這就會重新組織人的時間感,形成一種在主觀感覺中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時間感。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強調並發展了這種時間感,提出了心理時間的概念。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潛意識的存在,並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識活動的基礎。他們的理論觀點,促進了文學藝術中意識流方法的形成和發展。 1、內心獨白:意識流小說直接展示所思所感,展示心理的原生態,不加以條理化、邏輯化,作家退出小說,主觀干預較少,注重表現人物的意識活動本身。
2、採用自由聯想的方式,在某對象上稍許停留,任何外在的刺激都可以打斷從前的思維過程而展開新的思緒。
3、主觀性、隨意性強,常打破時空限制,跳躍性較大,從心理結構組織流程,而傳統小說多在時空的推移中展開情節。
4、內容和題材上,傳統小說往往全知全能,而在意識流小說中作家地位下降,讀者的參與性加強,不注意刻畫典型人物,憑借人物的意識來寫人,情節淡化。 1、愛爾蘭的喬伊斯:《都柏林人》、《青年藝術家的肖像》 、《尤利西斯》
2、英國的沃爾夫:《牆上的斑點》、《到燈塔去》
3、法國的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
4、美國的福克納:「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創造了一個獨特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
《喧嘩與騷動》(1929),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沒落。小說創造了復合意識流方法,使運用意識流手法去發掘人物的內心生活方面達到了新的高度。著重表現昆丁的變態心理和班吉神經錯亂的潛意識活動。人物(長子昆丁、二子傑生、小兒子班吉、女兒凱蒂)

『叄』 西方現代派文學的代表作有哪些

【美國】塞林格
《麥田裡的守望者》
【捷克】昆德拉
《玩笑》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美國】海明威
《老人與海》
【英國】勞倫斯
《兒子與情人》
【美國】海勒
《第二十二條軍規》
【哥倫比亞】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
【法國】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
【奧地利】卡夫卡
《變形記》
【德國】愷撒
《從清晨到午夜》
這些是比較常見的,你還可以參考資料
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9216842

『肆』 推薦幾部經典的有關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文學理論書

昆德拉的其實寫得比較文學,比較趣味,老外的理論書和國人在觀念上還是有差別的……

系統介紹現代主義文學的,《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徐XX編的,還行吧,挺系統的

其實隨便翻本文學史就有了啊。。。。

『伍』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包括哪些流派

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流派:
(一)象徵主義文學:它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中出現最早、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文學流派,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流行於法國,以詩歌和戲劇為主.1886年詩人莫雷亞斯發表《象徵主義宣言》,標志著象徵主義流派的誕生.一戰後,後期象徵主義應運而生,上世紀20年代,後期象徵主義達到高潮.
象徵主義的特徵是:反對膚淺的抒情和直露的說教,主張情與理的統一,主張通過象徵暗示、意象隱喻、自由聯想、和語言的音樂性,去創造病態的「美」,表現內心的「最高真實」,表現理念世界的美和無限想像.
法國早期象徵主義的詩人鼻祖、及三主將:
1,波德萊爾:他於1857年發表的《惡之花》,是象徵主義文學的開山之作,成為法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一件令人矚目的大事. 2,馬拉美:1876年他的詩歌《牧神的午後》,在法國詩壇引起轟動.1896年,他被選為「詩人之王」,是法國象徵主義運動的領導人物. 3,魏爾倫:他的主要作品是《無言的浪漫曲》等,他的詩風明朗輕快,清新流暢,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因此受到了普通讀者的喜愛. 4,蘭波:他15歲就擅長寫作拉丁文詩歌了,並掌握了法國古典詩歌的傳統格律.他的創作生涯雖短,但才華橫溢,他主要的詩集有《地獄的一季》、《彩圖集》.
後期象徵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
1,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他是象徵主義戲劇的代表作家,夢幻劇《青鳥》(1908),是他戲劇生涯的巔峰之作.青鳥象徵著幸福,主題是歌頌人們對幸福和光明的追求.他獲得了191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2,愛爾蘭詩人劇作家葉芝:他的詩作《駛向拜占庭》,描繪了一個老人遠渡重洋去聖城拜占庭,追求永恆的精神生活的故事.葉芝由於「表達了整個民族精神」,而獲得了1923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3,法國詩人瓦雷里:他的巔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濱墓園》(1926),詩的主旨是關於絕對靜止與人生交易的對立統一關系.開篇一句「這片平靜的房頂上有白鴿盪漾」,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
4,奧地利詩人里爾克:他是象徵主義在德語文學中的代表.他著名的組詩《致奧爾弗斯十四行詩》和《杜伊諾哀歌》,奠定了他在現代詩壇上的大師地位,並對現代詩歌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盡管其風格晦澀難懂,但擴大了詩歌的藝術表現領域.
5,俄國詩人勃洛克:1918年發表長詩《十二個》,是他的代表作,他是自萊蒙托夫以後俄國最傑出的詩人.
6,美國詩人評論家龐德:他的鴻篇巨制、現代敘事詩《詩章》,加上他對其他作家的影響,以及多部的文學評論集,使他登上了現代主義文學大師的寶座.
7,英國詩人劇作家艾略特:他的詩作《荒原》(1922),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詩歌,它以悲劇的視角,展現了戰後歐洲文明的荒涼.另外他還有詩劇《大教堂兇殺案》,詩作《四個四重奏》等等,他在194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二)表現主義文學:是一戰前後流行於歐美文學的一個重要的現代主義流派,它起源於德國,先從繪畫開始,後波及文學.尼采「重估一切」的極端主張,對德語世界的表現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提法最早出現於德國評論家瓦爾登在《狂飆》雜志上發表的一篇繪畫評論,強調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現內在世界,用「表現」取代「再現」.
表現主義的特徵是:抽象化,變形,面具的運用,時空的真幻錯雜,注重聲光效果,及象徵和荒誕的手法.其理論綱領是「藝術是表現不是再現」,主張文學不應該再現客觀現實,而應表現人的主觀精神和內在激情,表現透過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本質,而對事物外在形態的精確描繪,毫無意義.表現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1,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歐洲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他的代表劇作是《到大馬士革去》,《鬼魂奏鳴曲》.
2,德國劇作家托勒和愷撒:前者的代表作是《轉變》.後者的代表作是《煤氣》三部曲.
3,捷克劇作家恰佩克:其代表作品是《萬能機器人》(1920).
4,美國劇作家奧尼爾:他將表現主義藝術手法融於自己的創作,形成獨具特色的「奧尼爾派」,《安娜·克里斯蒂》(1920),《瓊斯皇帝》(1920),《毛猿》(1921),是表現主義劇作的典範作品.他是美國戲劇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作家,193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5,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他的小說大多表達世界荒誕、人性「異化」的主題,在西方現代文學發展中具有開拓性意義,是西方現代文學的鼻祖.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美國》(1914)、《城堡》(1922)、《訴訟》(1919)《變形記》(1912)等等.

(三)意識流文學:是西方現代文學藝術中,特別是小說和電影中廣為應用的寫作技巧,是現代派小說的一個重要類型.它興起於上世紀20年代的英國,後波及到了歐美各國,理論基礎是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學.「意識流」的概念是由詹姆斯提出的,他認為人的意識活動像一條河流一樣,是不間斷的主觀思想意識的流動.
意識流小說的特點,它不是傳統小說那樣按故事情節發生的先後次序,或是按情節之間的邏輯聯系,形成的單一的、直線發展的結構,而是隨著人的意識活動,通過自由聯想來組織編撰故事的.其情節之間的安排和銜接,一般不受時間、空間、邏輯、或因果關系的限制,它可以隨意跳躍、多變、穿插,過去、現在、將來時序,交叉重疊,在前後的兩個場景之間,沒有時間、地點等方面的緊密邏輯聯系,等等.它是人的意識活動,不斷地向四面八方發射又收回,經過不斷地循環往復,而形成的一種枝蔓式的立體結構.「意識流」的藝術技巧:
1,內心獨白:在假定沒有其他人傾聽的情況下,一個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無顧忌地直接表露出來,就是「內心獨白」,這是意識流文學最常用的寫作技巧.
2,內心分析:所謂「內心分析」,是指小說中的敘事人或人物,很理智地對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進行分析追索,並且是在並無旁人傾聽的情況下進行的.它與「內心獨白」的區別在於,它以理性為指引,做出合乎邏輯的、有條理地推理或說明,而非任意識自然流動.
3,時間和空間蒙太奇:蒙太奇是電影中用來表現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視角」、「慢鏡頭」、「特寫鏡頭」、「閃回」等等.意識流小說家為了突破時空的限制,表現意識流動的多變性、復雜性,經常採用這類手法.
4,詩化和音樂化:為了加強象徵性的效果,意識流小說家有時採用詩歌和音樂的手段,廣泛運用意象比喻、樂章結構、節奏韻律、標點符號、甚至離奇的拼寫方式,來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間的感受、印象、精神狀態、或作品寓意.伍爾芙《海浪》的語言,就和意象派詩歌非常相似,喬伊斯《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運用了巴哈賦格曲的結構.
「意識流」文學著名的代表作家:
1,法國作家普魯斯特:他是意識流文學的開山鼻祖,因著名的作品《追憶逝水年華》,而在世界文學史上留名.他作品的「內心獨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內心分析」,而不是意識徹底地自然流動.
2,愛爾蘭作家喬伊斯:他的著名作品《尤利西斯》(1922),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他是意識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這一文學流派的巔峰.該作品中有大量獨白,其特點是在獨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跡,純粹是小說中人物自己的真實意識流露,這種內心獨白被成為「直接內心獨白」.
3,美國作家福克納:他是「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也是美國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以描寫錯亂意識著稱.代表作是一系列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小說,包括15個長篇和幾十個短篇.《喧嘩與騷動》(1929),是福克納最優秀的意識流作品,1949年,福克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4,英國作家伍爾芙:她是意識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的小說往往富有詩意,在語言上更像詩體散文,富有唯美主義的情調.她著名的作品是:《到燈塔去》《海浪》.

(四)超現實主義文學:它誕生於1924年的法國,由達達主義發展而來,從1924年到上世紀60年代,歷經了半個世紀,擴及歐美24個國家.這一流派有明確的政治、社會和文學理論,以及一套實驗性的藝術方法,但情況極為復雜.作為一場廣泛的文藝運動的超現實主義思潮,盡管其影響極為廣泛,但就文學領域而言,實際成就僅局限於詩歌領域.
超現實主義者認為,文學不是再現現實,而是要表現「超現實」,即由「夢幻與現實轉化成的絕對現實」,是現實與非現實兩種要素的統一物.為了在內容上描繪超現實,他們反對邏輯推理的思維活動,主張寫人的潛意識、夢境,寫事物的巧合,甚至讓文學成為夢幻、潛意識、乃至精神錯亂的產物,並提出「自動寫作法」,作為表現上述內容的創作方法.強調夢幻、貶斥理性,成為其美學的重要標志.

(五)未來主義文學:是20世紀初興起於義大利的一個文學流派,是未來主義藝術在文學領域的體現,其文學的成就不如繪畫的成就高,也沒有如法國象徵主義文學和德國表現主義文學一樣,發展成國際性的文學運動,主要局限於義大利一國.在晚期,也波及鄰國法國,和剛剛成立不久的蘇聯.
創始人是義大利的馬利奈蒂,他1909在法國《費加羅報》上發表了《未來主義宣言》,次年又發表了《未來主義文學宣言》,進一步宣布其主張.在文學藝術的主題上,主張調動一切藝術手段,集中表現運動中的物和人,通過動態來贊美運動感、力感和立體風格.藝術形式上,主張徹底摒棄傳統手法.主要的作家及其作品是:
1、俄國的馬雅可夫斯基的長詩:《穿褲子的雲》
2、法國阿波里奈爾:首創「樓梯式」的詩歌形式.

(六)意象派:是象徵主義的一個變種,意象派詩歌的特點:清晰、精確、濃縮、具體,不宣洩感情,不宣講道理,重在表現詩人的直觀形象,但作者的直觀感受並不直接表露,而是通過意象來暗示.美國詩人龐德的《地鐵車站》,是典型的意象詩.

(七)隱逸派:是20世紀上半葉在義大利和西方頗有影響的詩歌流派之一,它產生於一戰後,30年代達到鼎盛.它以主觀唯心主義為理論基礎,主張藝術家避開嚴酷的現實,逃遁到個人的情感世界裡去.它的題材主要是描寫片斷的自然場景,抒發人的瞬間感受、幻想、和隱藏在內心的微妙情緒,表現人生的孤獨、憂郁和生活的邪惡.
在藝術上,隱逸派側重以奔放的想像,藉助獨特的隱喻和意象,來建立藝術形象,詩歌大多是自由體,講究韻律,追求詩歌的音樂性,強調詞的聲音、比詞的意義更富有表現主觀感覺的力量,力求挖掘詞語蘊含的感情色彩,而舍棄它的普通的、日常的涵義.隱逸派的代表作家是:
1,義大利詩人誇西莫多:作品是詩歌《消逝的笛音》,他於195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義大利詩人蒙塔萊:作品是詩集《烏骨賊》等,他於197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存在主義文學.存在主義文學是特定歷史時期的一種文學現象,具有其存在的獨特價值.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掃盪了西方人的一切價值觀念,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個滿目瘡痍、慘絕人寰的荒誕世界.這使得西方社會在信仰、價值觀念上發生了嚴重的危機、思想理論出現了真空狀態.在這個特定歷史時期具有濃郁哲學色彩的存在主義文學的出現使西方人找到了一艘解救自己的存在主義方舟.存在主義告誡世人,上帝死後,人在這個世界上是孤獨的,誰也不能代替他拯救他.同時,存在主義又給人傳遞著一種信息,那就是「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人應超越荒誕外界,反抗荒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創造自己的本質.這種哲理思想使西方人看到了希望,並得到了許多人的共鳴.存在主義哲學在文學的宣傳下深入人心,老幼皆知,存在主義文學為其哲學的廣泛傳播立下了汗馬功勞.
存在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法國的薩特、阿貝爾·加繆(1913—1960)和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是20世紀50年代崛起於現代拉丁美洲文壇、富有撼動世界的轟動效應的現代派文學重要流派.至今在世界文壇上有著廣泛的影響.魔幻現實主義植根於拉美寡頭黑暗統治的現實生活中,融匯、吸納古印第安文學、現實主義文學與西方現代派文學的有益經驗,將幻象與現實、神話與現實水乳交融,大膽借鑒象徵、寓意、意識流等西方現代派文學各種表現技巧、手法,以鮮明獨異的拉美地域色彩為特徵.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在體裁上以小說為主.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於美洲各國的現實生活,「把神奇和怪誕的人物和情節,以及各種超自然的現象插入到反映現實的敘事和描寫中,使拉丁美洲現實的政治社會變成了一種現代神話,既有離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現實主義的情節和場面,人鬼難分,幻覺和現實相混」.從而創造出一種魔幻和現實融為一體、「魔幻」而不失其真實的獨特風格.因此,人們把這種手法稱之為「魔幻現實主義」.從本質上說,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所要表現的,並不是魔幻,而是現實.「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現實」才是目的.
魔幻現實主義主要代表作品有:瓜地馬拉M.A.阿斯圖里亞斯的里亞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A.卡彭鐵爾的《這個世界的王國》、墨西哥作家J.J.魯爾福的《彼得羅·巴拉莫》、秘魯作家J.M.阿格達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等.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會現實生活.在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的筆下,拉丁美洲的社會現實與傳統現實主義定義中的「現實」,有著根本的區別.魔幻現實主義作品中所表現的是一種拉丁美洲充滿這餓光怪陸離、虛幻恍惚的現實,也就是卡彭鐵爾所說的「神奇現實」.在這種現實中,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覺和真實相混,神話和現實並存.
「黑色幽默」派
是西方現代派文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流派,對現代世界文學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作品《第二十二條軍規》、《萬有引力之虹》、《煙草經紀人》和《第五號屠場》等「黑色幽 默」派影響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黑色幽默」的小說家突出描寫人物周圍世界的荒謬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以一種無可奈何的嘲諷態度表現環境和個人(即「自我」)之間的互不協調,並把這種互不協調的現象加以放大,扭曲,變成畸形,使它們顯得更加荒誕不經,滑稽可笑,同時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悶.因此,有一些評論家把「黑色幽默」稱為「絞架下的幽默」或「大難臨頭時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們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會現實,表達作家對社會問題的觀點.在描寫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傳統,小說的情節缺乏邏輯聯系,常常把敘述現實生活與幻想和回憶混合起來,把嚴肅的哲理和插科打諢混成一團.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平欽的《萬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說則嘲笑人類的精神危機,如巴斯的《煙草經紀人》和珀迪的《凱柏特·賴特開始了》.
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或稱疲憊的一代(Beat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於美國的一群鬆散結合在一起的年輕詩人和作家的集合體.這一名稱最早是由作家傑克·克魯亞克於1948年前後提出的.在英語中,形容詞「beat」一詞有「疲憊」或「潦倒」之意,而克魯亞克賦予其新的含義「歡騰」或「幸福」,和音樂中「節拍」的概念聯結在一起.
新小說派
「新小說」是20世紀50年代中葉出現在法國文壇的一個新的文學流派,他們的文藝觀和寫作方法迥然不同於巴爾扎克以來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具有「反小說」的傾向,是二戰後最具革命性的文學流派,在理論和創作兩方面都有建樹,當時公認為屬於「新小說」派的作家有:阿蘭·羅伯—戈里耶、娜塔莉婭·薩洛特、米歇爾·布托爾、克洛德·西蒙、克洛德·奧利爾及瑪格麗特·杜拉絲等等.
1956年薩洛特發表了她的著名論文《懷疑的時代》,被視為「新小說」派的宣言.羅伯—戈里耶在1956年和1958年也發表了《未來小說的道路》、《自然、人道主義、悲劇》等論文,更明確闡述了新小說派的文藝觀點.
新小說派發展的兩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中期前的「受冷落」和其後長達三十多年的「熱鬧期」,至1985年克洛德·西蒙獲諾貝爾文學獎達到高峰.
荒誕派戲劇
荒誕派戲劇: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法國的反傳統戲劇流派.1950年法國劇作家尤奈斯庫的《禿頭歌女》問世,1953年貝克特又以劇作《等待戈多 》轟動法國舞台,1961年英國批評家艾思林發表《荒誕戲劇》一書,將這類作品作了理論上的概括,並予正式命名.此後,荒誕派戲劇達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階段.荒誕派戲劇家提倡純粹戲劇性、通過直喻把握世界,他們放棄了形象塑造與戲劇沖突,運用支離破碎的舞台直觀場景、奇特怪異的道具、顛三倒四的對話、混亂不堪的思維,表現現實的丑惡與恐怖、人生的痛苦與絕望,達到一種抽象的荒誕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庫、貝克特等人

『陸』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魔幻現實

魔幻現實主義指的是20世紀中期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的一個流派。發端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至60年代後成為拉美小說創作的主流。它的興起被稱為「拉美文學的爆炸」。代表人物有瓜地馬拉的阿斯圖里亞斯、古巴的卡彭鐵爾、墨西哥的魯爾弗和哥倫比亞的馬爾克斯。 魔幻現實主義是通過「魔法」所產生的幻景來表達生活現實的一種創作方法。魔幻是途徑,表現生活現實是目的。用魔幻的東西將現實隱去,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循環往復的、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相混合、主客觀事物的空間失去界限的世界。藝術上則在現實描繪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奇跡、幻覺、夢境甚至鬼魂形象出現於小說情節中,時序關系常被打亂,敘述富於跳躍性,有時場面帶有象徵色彩,顯示出鮮明的地獄和民族特點。它堪稱是「移植」和「尋根」相結合的成功範例。它既是對現實的深刻開掘,又是對歷史的嚴肅反思;既有對本大陸傳統文化的尋本探源,又有對歐美現代主義的廣泛吸收。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現實主義」這一術語的人是委內瑞拉作家:彼特里。
真正成熟的標志是墨西哥作家魯爾福的中篇小說《佩德羅·帕拉莫》。
本世紀60年代,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魔幻現實主義形成熱潮,以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為標志。 1、俄國馬雅可夫斯基的長詩:《穿褲子的雲》
2、法國阿波里奈爾:首創「樓梯式」的詩歌形式。

『柒』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異化主題、文藝觀、表現方法。非理性主義:叔本華、尼采、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論主張。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概況。
象徵主義與意象派詩歌
象徵主義的先驅。前期象徵主義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張。後期象徵主義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和文藝觀。象徵主義的文藝觀和創作方法。《荒原》的思想內容。
意象派的基本特點和主要的作家作品。什麼是意象?
未來主義
義大利、俄國、法國未來主義主要作家。義大利正統未來主義的基本主張。
表現主義
發展概況。主要作家作品。思想特徵、文藝觀、主要藝術手法。
卡夫卡主要作品,卡夫卡創作的思想藝術特徵。
意識流小說
何謂意識流?意識流小說的理論基礎。空間時間與心理時間。意識流小說的創作特點。主要作家作品。約克納帕塌法世系。
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的主要主張和創作方法。下意識寫作。主要作家作品。
存在主義文學
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存在主義文學的發展概況、主要作家作品、思想藝術特徵。
新小說派
主要作家作品。文藝觀與創作方法。
荒誕派戲劇
怎樣理解荒誕?發展概況。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代表作家作品。《等待戈多》的思想內容。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的幽默。主要作家作品。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第二十二條軍規》的思想內容。
魔幻現實主義
西班牙傳統文學、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印第安民間文化和東西方古代神話傳說對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形成的影響。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形成過程、主要作家作品、藝術特點。《百年孤獨》的思想藝術特點。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象徵主義
1、象徵主義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運動中出現最早、影響最大的文學流派,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象徵主義流行於19世紀後半葉的法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後期象徵主義應運而生,本世紀20年代,後期象徵主義達到高潮。

2、象徵主義具有鮮明的特徵:創造病態的「美」;表現內心的「最高真實」;運用象徵暗示;在幻覺中構築意象;用音樂性來增加冥想效應。它發展了前期象徵主義的藝術特點,反對膚淺的抒情和直露的說教,主張情與理的統一,通過象徵暗示、意象隱喻、自由聯想和語言的音樂性去表現理念世界的美和無限性。

3、代表作家:法國瓦雷里、德國里爾克、美國龐德、愛爾蘭葉芝和英國T�6�1S�6�1艾略特。

『捌』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新小說派

形成於本世紀50年代的法國,後成為二戰後法國和西方最重要的小說流派之一。又稱反小說派或拒絕派。
新小說派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中的一個重要流派。最早興起於法國,風行於20世紀50、60年代,影響波及英、德、美、日、波蘭、捷克等國,成為一種國際性的文學現象。主要有4個代表作家:阿蘭·羅布-格里耶、娜塔莉·薩洛特、米歇爾·布陶和克洛德·西蒙。法國文學界出現的一支新的小說創作流派。以阿蘭·羅布-格里耶(1922~ 2008)、娜塔麗·薩洛特(1902~ )、米歇爾·布陶(1926~ )、克洛德·西蒙(1913~ )、馬格麗特·杜拉斯(1914~ ) 等為代表的一批新作家,公開宣稱與19世紀現實主義的文學傳統決裂,探索新的小說表現手法和語言,描繪出事物的"真實"面貌,刻畫出一個前人所未發現的客觀存在的內心世界。法國文學評論家稱他們為"新小說派"或"反傳統小說派"。這一派在50年代剛出現時不為人所理解,被認為是"古怪"、"荒誕"、"好像發精神病"。但到了60年代,新小說派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文學的一支具有代表性的流派。這一派的小說和理論,在西歐、美國和日本曾流行一時,並且影響遍及波蘭、捷克等東歐、中南歐國家。 1、法國薩洛特:第一個寫新小說
2、法國西蒙:「新小說派之父」,《風》(198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佛蘭德公路》
3、法國羅布—格里耶:《窺視者》:獲法國1955年的「評論家獎」,《橡皮》(1953,杜邦、格里納達端、瓦拉斯,寫政治謀殺案)

熱點內容
長篇小說推薦重生 發布:2025-08-12 11:54:44 瀏覽:900
古代言情小說推薦完本合集 發布:2025-08-12 11:33:07 瀏覽:832
斗56聽書軟體 發布:2025-08-12 11:02:53 瀏覽:724
小說少女之春全文 發布:2025-08-12 10:52:54 瀏覽:458
小說閱讀傳奇侯發山 發布:2025-08-12 10:50:11 瀏覽:561
無心法師第四部小說全集閱讀 發布:2025-08-12 10:37:46 瀏覽:942
快穿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8-12 10:36:03 瀏覽:864
完結yy穿越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8-12 10:35:55 瀏覽:323
帶藍字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12 10:34:24 瀏覽:316
重生小說yy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8-12 10:19:47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