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三大英國現代小說奠基人

三大英國現代小說奠基人

發布時間: 2022-03-21 13:16:45

㈠ 現代主義小說的奠基人是誰

我們常把(五四 )新文化運動作為我們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的分水魯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1881~1936)

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魯迅出身於沒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學,先入江南水師學堂,次年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其間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的「科學」與「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1904年到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後棄醫習文。

㈡ 笛福,菲爾丁,理查遜 並稱英國文學史上的三大……

英國三大現代小說奠基人

㈢ 誰被稱為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人

是卡夫卡。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並不多,但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卻是極為深遠的。卡夫卡生活和創作活動的主要時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家庭因素與社會環境,造成了他與社會與他人的多層隔絕,使得卡夫卡終生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而社會的腐敗,奧匈帝國的強暴專制,政治矛盾與民族矛盾的雙重困擾,人民生活的貧窮困苦,經濟的衰敗,這一切更加深了敏感抑鬱的卡夫卡內心的苦悶。於是,時時縈繞著他對社會的陌生感,孤獨感與恐懼感,成了他創作的永恆主題。
美國詩人奧登認為:「他與我們時代的關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亞、歌德與他們時代的關系。」卡夫卡的小說揭示了一種荒誕的充滿非理性色彩的景象,個人式的、憂郁的、孤獨的情緒,運用的是象徵式的手法。後世的許多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如「荒誕派戲劇」、法國的「新小說」等都把卡夫卡奉為自己的鼻祖。
卡夫卡是20世紀絕無僅有的寫作天才。他與馬塞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等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變形記》是其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他的三部長篇小說是《審判》、《城堡》和《美國》。
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的手法,表現人的孤立、絕望。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興起的「荒誕派戲劇」、法國的「新小說」和在美國出現的「黑色幽默」小說等文學流派都受到卡夫卡小說的影響。
卡夫卡被認為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是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其作品主題曲折晦澀,情節支離破碎,思路不連貫,跳躍性很大,語言的象徵意義很強,這給閱讀和理解他的作品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卡夫卡的作品難讀,連母語是德語的讀者也覺得讀懂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那獨到的認識,深刻的批判,入木三分的描寫,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只要你能讀進去,只要你能摸到作品的脈絡,定會獲益匪淺。下點功夫讀一讀卡夫卡是值得的。

㈣ 18世紀的英國文學的主要人物

18世紀產生了一種進步思潮?啟蒙運動,這一時期的思想家和作家們崇尚理性,認為啟蒙教化是改造社會的基本手段,因此18世紀又被稱為"理性的時代".在文學領域體現為18世紀上半期的新古典主義,代表作家有詩人蒲伯(A. Pope)和期刊隨筆的創始人斯梯爾(R.Steele)和艾迪生(J.Addison).
18中期興起了英國現代小說,出現了大批有影響的小說家.理查遜(Samuel Richardson)的小說〈帕美拉〉(Pamela)採用書信體形式對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細致的描寫,大大豐富了小說的創作方法.哥爾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的〈威克菲牧師傳〉(The Vicar of Wakefield)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感傷小說之一.勞倫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打破傳統的敘事方法,創作了〈項迪傳〉,而被認為是英國現代派文學的先驅.
迪福(Daniel Defoe)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個現實主義小說家,代表作是〈魯濱遜漂流記〉.講述故事情節並分析魯濱遜這一人物形象.
斯威夫特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諷刺小說家,以犀利的文筆對教會和社會的虛偽腐敗進行了辛辣的諷刺.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記〉

菲爾丁是英國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在理論與實踐上都為英國小說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在他的代表作〈湯姆?瓊斯〉中,他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了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講述故事情節,分析主題和主要人物形象
希望對你有幫助,求鮮花,求金幣,求贊同!

㈤ 現代主義文學的三大奠基人

奧地利作家弗蘭茨·卡夫卡、法國作家馬賽爾·普魯斯特、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是現代主義文學的三大奠基人。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提倡從人的心理感受出發,表現生活對人的壓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徵性、荒誕性、意識流去表現荒誕的世界裡異化的人的危機意識;在現代主義文學作品中,人物往往是變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誕的,主題往往是絕望的。
1弗蘭茨·卡夫卡,代表作有《審判》、《城堡》、《變形記》等,創作主題主要是現代社會中人的異化和孤獨,揭示了一種荒誕的充滿非理性色彩的景象,個人式的、憂郁的、孤獨的情緒,運用的是象徵式的手法。他的作品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卻極為深遠,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超現實主義余黨視之為同仁,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荒誕派以之為先驅,20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黑色幽默」奉之為典範
2馬賽爾·普魯斯特,代表作《追憶似水年華》等。他不注重敘述故事,交代情節和刻畫人物形象,而注重抒發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感想和分析,在作品中力圖抓住情感的無限豐富性,捕捉各種感覺、回憶、意念。他是意識流文學的先驅與大師,也是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
3詹姆斯·喬伊斯,代表作長篇小說《尤利西斯》表現現代社會中人的孤獨與悲觀,是意識流作品的代表作,後期作品《芬尼根的守靈夜》借用夢境表達對人類的存在和命運的終極思考。他專注於表現內心深處的火花掠過大腦時隱約間傳遞出無數信息,行文上使用變化多端的語言形式、第三人稱的敘述與第一人稱的視角交替、自由間接引語、內心獨白、破折號代替引號等特殊表達。不少歐洲當代的重要作家都受到了喬伊斯的影響。
弗蘭茨·卡夫卡與馬塞爾·普魯斯特、詹姆斯·喬伊斯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

㈥ 英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是誰

蕭伯納

㈦ 紀伯倫是阿拉伯現代小說和什麼的主要奠基人

紀伯倫簡介
黎巴嫩文壇驕子紀伯倫(一八八三—一九三一),作為哲理詩人和傑出畫家,和泰戈爾一樣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同時,他又是阿拉伯現代小說和藝術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二十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本世紀二十年代初,以紀伯倫為中堅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個文學流派「敘美派」(即「阿拉伯僑民文學」)曾聞名全球。

在短暫二輝煌的生命之旅中,紀伯倫飽經顛沛流離、痛失親人、愛情波折、債務纏身與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區的一個農家。故鄉的奇兀群山與秀美風光賦與他藝術的靈感。十二歲時,因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國的殘暴統治,他隨母親去美國,在波士頓唐人街過著清貧的生活。一八九八年,十五歲的紀伯倫隻身返回祖國學習民族歷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會。一九0二年返美後僅一年多的時間,病魔先後奪去了他母親等三位親人。他以寫文賣畫為生,與為人剪裁縫衣的妹妹一起掙扎在金元帝國的底層。一九0八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資助赴巴黎學畫,並得到羅丹等藝術大師的親授與指點。一九一一年他再次返美後長期客居紐約,從事文學與繪畫創作,並領導阿拉伯僑民文化潮流。當他感到死神將臨,決心讓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燒得更加光耀,遂不顧病痛,終日伏案,直到四十八歲英年早逝。

紀伯倫是位熱愛祖國、熱愛全人類的藝術家。在生命的最後歲月,他寫下了傳遍阿拉伯世界的詩篇《朦朧中的祖國》,他謳歌畢生苦戀的祖國:「您在我們的靈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動的心臟。」愛與美是紀伯倫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說:「整個地球都是我的祖國,全部人類都是我的鄉親。」他反對愚昧和陳腐,他熱愛自由,崇尚正義,敢於向暴虐的權力、虛偽的聖徒宣戰;他不怕被罵作「瘋人」,呼籲埋葬一切不隨時代前進的「活屍」;他反對無病呻吟,誇誇其談;主張以「血」寫出人民的心聲。

文學與繪畫是紀伯藝術生命雙翼。紀伯倫的前期創作以小說為主,後期創作則以散文詩為主。此外還有詩歌、詩劇、文學評論、書信等。《先知》是紀伯倫步入世界文壇的頂峰之作,曾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紀伯倫的畫風和詩風一樣,都受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一七五七—一八二七)的影響,所以,文壇稱他為「二十世紀的布萊克」。一九0八年—一九一0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藝術期間,羅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評價紀伯倫:「這個阿拉伯青年將成為偉大的藝術家。」紀伯倫的繪畫具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色彩,在阿拉伯畫壇佔有獨特的地位。他畢生創作了約七百幅繪畫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國藝術館和黎巴嫩紀伯倫紀念館收藏。

在東方文學史上,紀伯倫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嚴肅與冷峻,又有詠嘆調式的浪漫與抒情。他善於在平易中發掘雋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啟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紀伯倫風格還見諸於他極有個性的語言。他是一個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寫作的雙語作家,而且每種語言都運用得清麗流暢,其作品的語言風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東西方讀者。美國人曾稱譽紀伯倫「象從東方吹來橫掃西方的風暴」,而他帶有強烈東方意識的作品被視為「東方贈給西方的最好禮物」。

早在一九二三年,紀伯倫的五篇散文詩就先由茅盾先生介紹到中國。一九三一冰心先生翻譯了《先知》,為中國讀者進一步了解紀伯倫開闊了文學的窗扉。近十多年來,我國又陸續出版了一些紀伯倫作品。這位黎巴嫩文壇驕子在中國有越來越多的知音。

㈧ 誰是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並建立現實主義理論

亨利·菲爾丁是英國百第一個偉大的小說家,英國小說得以定型的奠基人。是十八世紀英國四大現實主義度作家之一,也是十八世紀歐洲最傑出的現實主義小知說家之一。他具有比較系統的現實主義小說創作思想,主要表現為他的散文體道喜劇史詩理論與嚴格模仿自然理論。他在小說中所遵循的這些創版作原則,使他的小說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具權有現實主義特徵,因此他被譽為英國現實主義小說之父

㈨ 英文小說家之父是誰A, Swift B, Fielding C, Chaucer D, Ca

選B菲爾丁

亨利·菲爾丁(Henry Fielding,1707年4月22日-1754年10月8日)18世紀最傑出的英國小說家,戲劇家。18世紀英國啟蒙運動的最大代表人物之一,被沃爾特·司各特稱為「英國小說之父」,是英國第一個用完整的小說理論來從事創作的作家。在《約瑟夫·安德魯斯》、《棄嬰托姆·瓊斯的故事》和《阿米麗亞》中,菲爾丁奠定了19世紀末一直支配著英國小說的那種全面反映當代社會的現實主義傳統。蕭伯納認為菲爾丁是除莎士比亞外英國從中世紀至19世紀之間最偉大的劇作家。菲爾丁的戲劇作品主要屬於笑劇、模仿嘲諷劇和諷刺劇。他對文學的最大貢獻是他創作的現實主義小說。他和丹尼爾·笛福、塞繆爾·理查遜並稱為英國現代小說的三大奠基人。曾為劇院編寫劇本,一度主持小劇場。先後寫了《堂吉訶德在英國》、《歷史紀事》等二十五部政治諷刺喜劇,均遭禁演。40年代後致力寫作長篇小說《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尖銳諷刺當時的社會、政治制度;《約瑟夫·安德魯斯傳》以幽默筆調揭露社會的不平等現象。代表作《湯姆·瓊斯》,通過一個棄兒的身世,諷刺和抨擊當時貴族資產階級社會的庸俗、虛偽和道德敗壞。還在各卷緒論中提出關於小說創作的意見,認為作家應該熟悉生活。作品對歐洲小說的發展影響很大。

㈩ 英國小說之父是誰

英國小說之父是亨利·菲爾丁。

亨利·菲爾丁(Henry Fielding,1707年4月22日-1754年10月8日),18世紀最傑出的英國小說家,戲劇家。18世紀英國啟蒙運動的最偉大代表人物之一,是英國第一個用完整的小說理論來從事創作的作家,被沃爾特·司各特稱為「英國小說之父」。

在《約瑟夫·安德魯斯》、《棄嬰湯姆·瓊斯的故事》和《阿米莉亞》中,菲爾丁奠定了至19世紀末一直支配著英國小說的全面反映當代社會的現實主義傳統。他對文學的最大貢獻是他創作的現實主義小說。菲爾丁和丹尼爾·笛福、塞繆爾·理查遜並稱為英國現代小說的三大奠基人。

評價:

40年代後菲爾丁致力於寫作長篇小說《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尖銳諷刺當時的社會、政治制度,其《約瑟夫·安德魯斯傳》,以幽默筆調揭露了社會的不平等現象。

代表作《湯姆·瓊斯》,通過一個棄兒的身世,諷刺和抨擊當時貴族資產階級社會的庸俗、虛偽和道德敗壞,菲爾丁還在各卷緒論中提出關於小說創作的意見,認為作家應該熟悉生活。

菲爾丁奠定了至19世紀末一直支配著英國小說的全面反映當代社會的現實主義傳統,其作品對歐洲小說的發展影響很大。

熱點內容
好看的言情穿越小說言情 發布:2025-08-12 12:08:15 瀏覽:289
長篇小說推薦重生 發布:2025-08-12 11:54:44 瀏覽:900
古代言情小說推薦完本合集 發布:2025-08-12 11:33:07 瀏覽:832
斗56聽書軟體 發布:2025-08-12 11:02:53 瀏覽:724
小說少女之春全文 發布:2025-08-12 10:52:54 瀏覽:458
小說閱讀傳奇侯發山 發布:2025-08-12 10:50:11 瀏覽:561
無心法師第四部小說全集閱讀 發布:2025-08-12 10:37:46 瀏覽:942
快穿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8-12 10:36:03 瀏覽:864
完結yy穿越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8-12 10:35:55 瀏覽:323
帶藍字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12 10:34:24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