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中國現代文學史張愛玲的小說

中國現代文學史張愛玲的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3-23 01:36:04

1. 中國現代文學史以問題小說聞名的女作家是誰

問題小說代表作家:冰心
我只想把我所看到聽到的種種問題,用小說的形式寫了出來。 --冰心

2. 中國現代文學代表作有哪些

這個問題比較大,得細分:一、散文類的作家主要是以下幾位在文學上比較有造詣:
1、席慕容:主要散文作品
《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寫給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 、《席慕蓉和她的內蒙古》(攝影+文字),《貝殼》選入初中課本.《蚌與珠》(與小思的《蟬》收入中學生課本人版短文兩篇)、《鄉愁》(詩歌)。《外婆和鞋》被選入小學課本短文.
2、林清玄:代表作有:《心靈上的百合花》、《心的菩提》、《情的菩提》
3、劉白羽:《紅瑪瑙集》 《海天集》 《秋陽集》 《臘葉集》
4、楊朔:他的作品基調是歌頌新時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勞動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萊仙境》、《雪浪花》、《櫻花雨》、《香山紅葉》、《泰山極頂》、《畫山綉水》、《茶花賦》、《海市》、《鐵騎兵》等。楊朔是當今文壇一再精闢闡述散文詩化理論,並認真實踐,卓有成效的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散文作家。
5、秦牧:我國著名文學大師,散文家,作品集有《秦牧散文選》,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長河浪花集》二、小說類作家作品1、巴金《愛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霧、雨、電),《寒夜》2、老舍《四世同堂》,《駱駝祥子》3、矛盾《子夜》4、錢鍾書《圍城》5、孫犁《白洋淀紀事》…………………………太多太多……………………

3. 怎麼評價張愛玲的作品

??在林治波先生的一篇關於張愛玲的文章之中,林先生猛烈抨擊了余秋雨對張愛玲的無尚贊美,認為一個不愛國的人,其價值是值得懷疑和唾棄的。讀過之後,我雖認為,余秋雨的稱贊確實有些過分勉強,但似乎對張愛玲之人,定性亦然有些片面,為此,寫此文以商榷之。 ??先說余秋雨,余秋雨首先是一個暢銷書作家,用我的個人觀點看,是作品帶有「媚俗傾向」的作家或學者。我也拜讀過《文化苦旅》和他的一些作品,高中時候對他的崇拜,今天已經是盪然無存了。我覺得他的書和瓊鰩的書有一點相同,就是只適合特定的人群閱讀。他的文章里多的是「贊美」和「感嘆」,以及飛揚的文采,而其他的很少見到。 ??從林先生引用的余秋雨對張愛玲下的評語來看,他是沒有讀懂張愛鈴的,而我認為林先生本人,對張愛玲也有諸多片面的認識。 ??我們身處在一個浮躁的時代,很多人都在誤讀一些東西。常見人說喜歡三毛的書里多彩的撒哈拉旅行故事而喜歡三毛,而無法讀出三毛散文里彌漫著的那種無處不在的寂寞。同樣,蠟筆小新首先被很多人理解為一部教壞小孩子的臟片,其實它應該是一個優秀的適合成年人看的成人卡通才對。而很多膚淺的人如余秋雨之流,覺得張愛鈴充滿繽紛意境摻和著時代巨大變遷的小說里,讀出的是風花雪月與缺乏人性的貧血,我覺得,這也是一種膚淺的誤讀。 ??余秋雨稱贊張愛玲的美麗靈魂,其人是否美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她才華如曇花綻放。而漂泊不定的一生確實並不美麗。經歷了類似魯迅一樣的少年家境衰落的她,在後母的虐待和辱罵中抑鬱的度過了童年。她恨她的父親與後母,然而直到她出走去找自己的生母前,她都沒有辦法改變。很多人看她的文字會覺得她是一個有閑作家。但同時,也有人這樣描述張愛玲的正義感:「張愛玲富有愛心和正義感,她作品中的這種溫馨的寬容及其愛憎也表現得十分明顯。她在上海外灘看見警察打人便寫了《打人》:」我向來不願意看見什麼,就有本事不看見。然而這一回,我忍不住屢屢回頭望,氣塞胸膛,打一下,就覺得我的心收縮一下。打完之後,警察朝這邊踱了過來,我惡狠狠盯住他看,恨不得眼睛裡飛出小刀子,很希望能夠表達出充分的鄙夷與憤然。「 ??而對於他的第一個丈夫漢奸胡蘭成,後人有如此描述:「胡氏才情橫溢,曾任汪精衛的機要秘書,被稱為汪家偽政權的」文膽「,歷任汪偽政權政府的中央委員、宣傳部次長、行政院法治局局長。舞文弄墨,他是才子,善寫政論;感情上花言巧語、放浪形骸、口是心非,是個偽君子;政治上他是個親日派。張愛玲不問政治甚至厭惡政治,由於愛才惜才致使走錯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因為張愛玲封建家庭的不幸(後母的虐待)和時局的動盪,她非常希望有一個可靠的依託,胡蘭成的才情蒙住了她的眼睛,使她做了她生命中兩大憾事之一——嫁給胡蘭成,這段姻緣註定不會有好結局。僅兩三年後,她因為胡的生活放盪而不得不離婚。 ??她的作品裡,有華麗的生命,繁華的上海,和戰火中的香港也有各種各樣的男人與女人,中產階級和下層少女都有,但大體上這些人都是有著各樣各樣自己悲苦的不幸的小人物。她寫的小說里,攙雜在時代大變換的背景里,人物常常是無力抗拒命運的被動的,無望的;在表面的華麗與情愛的殼底下,是一種時代大場面下的群生的辛苦相。不斷地描述各種不幸的情愛是張愛玲寫人性的一種方式。我覺得她作品最完美的一部應該是《金鎖記》,那是一部描述社會如何鍛造出人性的丑惡的好小說。 ??雖然她少女成名,文才天下,但在哪個動盪的社會里,她仍然是一個被動的,無助的弱女子。再加上她少時封建家庭的教育和物質給養充沛的生活,她是不能對革命有太多的認識的,她不問政治,討厭政治。所以,後來在美國工作的時候被授權寫了明顯意識形態分歧的《赤地之戀》,盡管她不喜歡寫這樣的命題作文,但為了生計也只好寫下去。 ??另外有一個已經長眠地下的很出名的台灣女作家,我不太忍心提起她的名字。她在自殺前所寫的那部《滾滾紅塵》,同樣是寫漢奸,而且美化女作家對漢奸的文學作品,作品受到了輿論界理所當然的抨擊,認為「沒有原則」。 ??但是,今天對她的評論已經很寬容了。 ??其實,在她的《小艾》中,彷徨的張愛玲曾經透漏出對建國後新生活的渴望。比如「現在是真的為人民服務了」。然而她的觀點仍然那是這樣的:「我沒有寫歷史的志願,也沒有資格評論史家應持何種態度,可是私下裡總希望他們多說點不相乾的話。現實這東西是沒有系統的,像七八個話匣子同時開唱,各唱各的,打成一片混沌。」 ??後來她去了美國,死在了美國。 ??綜觀張愛玲的一生,實在是一個封建沒落家庭里的悲苦的天才女子的縮影,她是一個被動的受害者,受著封建家庭的戕害和戰爭社會的雙重戕害,從這種意義上講,她實在是和那些為了物質利益而主動投向侵略者懷抱的漢奸有很多不同。她的祖父是李鴻章的女婿,是一個正直的儒生,彈劾貪官,評議朝政,若他九泉下有知,怕也會為自己後人有走錯路至此而憤怒。而張愛玲建國後,一直未少入中國現代文學史,也是一個缺憾。我們的文學似乎連汪精衛的書信都能發表,卻始終容不下張愛玲的哪怕一點篇章,而張愛玲雖錯,以漢奸稱之,似乎也太有些過。對於張愛玲的錯誤,在那個一切價值觀都被打破必須重新評價的年代來說,似乎可以用白玉有瑕來評判。我記得一個獲過諾貝爾獎的德國作家也曾經支持過納粹的民族優勝理論和德國的侵略戰爭。坦而言之,很多名人都犯過一些回憶起來非常懊悔的重大的錯誤。比如張抗抗、曹禹、陳獨秀等等,然而這並不影響他們成為名人。 ??有一個類似的例子,少年時期的魯迅家境衰落的時候的遭遇,在他的一生都留下了陰影,一生幾乎都是在不斷的對社會變革及身邊人的懷疑與不信任中度過。同樣,張愛玲特殊的經歷也影響了她的性格和她的一生。到今天我們可以寬容的去看魯迅,但是卻無法寬容的去看張愛玲。很多那個時代的言俗小說今天早已經不能得到,而張的小說還仍然生存著,這說明她的小說里是有一些人性中永恆的東西。我對張愛玲悲涼的一生的態度,是同情的,寬容的。我希望大家也能用寬容的心,來看待一個時代的受害者,而不要把她推到對立面上去,使之永受歷史不公正的裁決。

4. 張愛玲小說對中國現代文學創作的影響

張愛玲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作家,一個曠世才女,一個不願被人控制寫作的作家.就連魯迅都十分佩服她. 張愛玲女性主體意識的形成主要來自於自身的經驗世界,家庭環境的影響滋生其反抗父權文化壓抑的意識,並促進其獨立自強意識的形成,她將這種意識體現在小說之中。通過女性被奴化、物化、獸化現象的透視,探詢女性心理痼疾形成的根源,解構了父權文化。 「解構」是本論文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解構不僅是一種形而上的思考、一種開放性思維,而且它所包含的肯定與否定的雙重內涵與張愛玲創作思維有某種契合,解構理論的運用為張愛玲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立場。另外,論文還將文本細讀和宏觀分析相結合、綜合考察和個案分析相結合,並通過比較分析和歷時性的分析突出其小說思想藝術價值。論文詳細地闡述了張愛玲小說創作的外在與內在生成機制,充分顯示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天才作家的超人之處。張愛玲不僅以強烈的個人風格展現了作品的獨有價值,而且也奠定了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張愛玲生於1920年9月30日,(比魯迅小39歲,比老舍小21歲,比曹禺小10歲),卒於1995年(終年75歲),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原名張英。

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則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可到了她父母一代,家道已然完全敗落。父親屬於遺少型的少爺,母親則是一個時髦的新女性。3歲時張愛玲隨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個短暫的幸福童年。受父親風雅能文的影響,張愛玲從小就會背唐詩,給了她一些古典文學的啟蒙,鼓勵了她的文學嗜好。同時也受母親嚮往西方文化的影響,生活情趣及藝術品味都是西洋化的。然而好景不長,父親娶姨太太後,母親不但勇敢地沖出了家庭的牢籠,而且更勇敢地與姑姑一起出洋留學,而年幼的張愛玲,則在失去了母愛之後,還要承受舊家庭的污濁。因此,張愛玲後來在文學創作中總是以"衰落中的文化,亂世中的文明"作為文化背景。

張愛玲的作品文筆非常好,感情也很充沛,但是文章的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思想卻不是那麼的積極向上,而課本教材要起到的作用除了應付考試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幫助學生塑造及健全健康的人格。所以感情比較悲觀的張愛玲作品也就無緣課本教材了。

5. 張愛玲的小說有哪些

傾城之戀,半生緣,小團圓,金鎖記,我看過的。

6. 張愛玲小說推薦

《十八春》(即〈半生緣〉)寫了三十年代上海的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顧曼楨家境貧寒,自幼喪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養活。曼楨畢業後在一家公司工作,與來自南京的許世鈞相愛,世鈞深深同情曼楨的處境,決定與之結婚。曼璐終於也嫁人了,姐夫祝鴻才是個暴發戶,當得知曼璐不能生育,便日生厭棄之心,曼璐為了栓住祝生出一條殘計……十八年在天才作家張愛玲的筆下一晃就過去了,曼楨和世鈞又在上海相遇,而歲月變遷綠樹早已成蔭。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成名作與代表作。白流蘇和范柳原這一對現實庸俗的男女,在戰爭的兵荒馬亂之中被命運擲骰子般地擲到了一起,於「一剎那」體會到了「一對平凡的夫妻」之間的「一點真心」。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被哥哥嫁給殘疾的姜家二少做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7. 張愛玲小說推薦。看過的進。

金鎖記

8. 張愛玲的小說有哪些

我說小說集的名稱是最全的
張愛玲小說集《傳奇》包含和收集《傾城之戀 》《沉香屑第一爐香》 《心經》《金鎖記》《封鎖》等16篇小說代表張愛玲的最高成就
長篇小說《半生緣》又名《十八春》長篇的最高成就
散文集 《流言》是我們了解張愛玲和張愛玲作品的鑰匙不得不看的散文集,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集中表現了張愛玲的大蒼涼

9. 多年前看過張愛玲一篇小說,現在就是找不到它收錄在張的哪本里,請知道的跟握說下謝謝!大致內容如下

傾城之戀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09月0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10. 張愛玲的小說哪一本最經典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結稿,後來張愛玲旅美期間,進行改寫,刪掉了略帶政治色彩的結尾,易名為《半生緣》。
幾個平凡的眾生男女,世鈞曼楨叔惠翠芝,一群隨處可見的都市年青人,把那一點點並不離奇的痴愛怨情,纏來絞去地在一張翻不出去的網里演了那麼多年,也就不年青了。而同時翻天覆地的中國近代社會種種變事:九·一九、一二·八、抗戰勝利、國民黨接管、上海解放、支持東北,只是作了他們的背景,隱隱約約給他們的故事刷上一筆動亂的底色。讓讀者盪氣回腸為之嗟嘆的,只是亂世里這幾個男女的故事,一點點的痴,一縷縷的怨,脆弱的愛,捂住面孔的無奈。
《半生緣》把張愛玲那種精妙絕倫,回味無窮的語言表露無疑,就象一窗精巧細致的窗欞格紋,少了每一格都不成,只是放在眼裡便透著美,但到底美在哪裡卻又一時道不明。洗盡鉛華、略帶感傷的筆調,正好用來緩緩敘述這一段漫長的不了情。曼楨與世均註定的情深緣淺,世均與翠芝兩個不相愛的人結了婚。叔惠去了後方,翠芝對叔惠情深幾許,卻是「漢之廣矣,誰可泳之?」曼楨懷著自殺般的心情嫁了祝鴻才……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經刻骨銘心的愛,慢慢淡去;那些曾經撕心裂肺的痛,已然遠去;而那些曾經摧肝裂膽的恨,也變得輕如飛絮……

熱點內容
欲屋宅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08-12 07:05:25 瀏覽:649
最新的穿越架空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2 07:05:18 瀏覽:799
小說推薦男主重生愛女主 發布:2025-08-12 06:53:06 瀏覽:690
人魚末日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2 06:46:19 瀏覽:60
校園神級少年親校花小說 發布:2025-08-12 06:43:40 瀏覽:251
推薦文科學霸小說 發布:2025-08-12 06:41:32 瀏覽:349
湛清言情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8-12 06:35:14 瀏覽:227
好看的商場小說完本推薦 發布:2025-08-12 06:31:19 瀏覽:280
男主後宮肉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2 06:29:39 瀏覽:518
短劍小說txt免費下載 發布:2025-08-12 06:29:07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