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說對現代文學的影響
㈠ 明清小說對當代中國人精神文化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明清兩代,產生了幾百部各種體式的小說。毫無疑問,並不是所有的小說都可以融人當代精神文化。但是,就整體而言,明清小說卻在二十世紀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這種影響大大超出了它們產生之初所發生過的影響;而在進人新世紀之後,估計也不會再有那樣的影響了。
從二十世紀初前後開始,人們的小說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歷史上一直受歧視的小說,在二十世紀一下子從邊緣躍入中心,成為社會文化的焦點。現在,回顧梁啟超們對小說的提倡,已難以想像那種視小說為文學之最上乘、為社會改革之關鍵的觀點在當時的沖擊力。就是五、六十年代毛澤東對《紅樓夢》等作品的大力推崇,也達到了令人矚目的程度。他甚至說:「中國有三部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誰不看完這三部小說,誰就不算中國人。
正是因為二十世紀社會各階層人士對明清小說無以復加的推崇,有關作品大量傳播。我們知道,明清小說從產生之日起,就是在十分不利的社會條件下傳播的。既有政府的禁毀,也有社會輿論的壓制。而在二十世紀,除了文革十年,沒有發生過任何大規模的禁毀。甚至於像《金瓶梅》這樣的作品,也大量印行並堂而皇之地成了學術研究的熱點。明清小說在二十世紀的印刷數量多得難以統計。
明清小說在當代的傳播不完全是一種文學行為。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激烈的意識形態沖突也反映到了明清小說中,甚至就是通過明清小說反映出來的。《紅樓夢》評論、為曹操翻案、評《水滸》等,都曾在國內引起過極大的反響,一再
證實了明清小說確實也是一種當代精神文化現象。
還有一點不應忽略。在二十世紀,明清小說大量譯為外文,使明清小說有了外國的接受,並反饋回來,啟發了本國讀者的閱讀。比如近二十年來,有關明清小說的實用性研究也成為了一個熱點,就很可能受到了日本人的影響。當日本企業家聲稱從《三國演義》中學到了經營管理之術時,於是一批由《三國演義》引發的謀略學、人才學、人際關系學等書也就應運而生。這些書算不得正兒八經的古代文學研究著作,但它們從一個側面顯示明清小說的豐富內涵和生命力。
二十世紀是明清小說接受史上的黃金百年,與古代文學其他文體在這一世紀的命運相比,也形成了鮮明對比。五四文學革命提倡白話,可以說是為已經呈衰落之勢的古文釜底抽薪;而舊體詩的格津要求與現代漢語也存在許多矛盾,至少使接受者有了越來越多的理解與感受上的障礙。雖然傳統詩文仍然被誦讀,但無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目前連大學中文系的教學參考書也不比《千家詩》、《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之類當年的啟蒙讀物更豐富。至於戲曲本來與小說是相伴而生的,在二十世紀後五十年中,也開始把「振興」作為自己的口號。而之所以要求「振興」,也是因為它面臨了無可奈何的萎縮局面。這樣看來,明清小說在二十世紀的命運,即使不是一枝獨秀,也是占盡春光的。
㈡ 魯迅的文學作品對現代的影響
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頂尖級大文豪。作為中國新文學創作的開拓者和先驅者,魯迅在小說、散文、詩歌、散文詩這些領域中都作出了傑出建樹。這些作品已經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為重要的奠基石和紀念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雜文創作,不僅跟他的小說同樣是並峙的高峰,而且這種由他所開創的文學體裁,既是深刻理性思維的結晶,卻又包含著烈火燃燒般的情感,以及鮮明靈動的形象,璀璨華美的文采,寫出了整個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在被壓榨和欺淩中間,不斷掙扎、抗爭、追求和探索一條嶄新道路的心靈史、性格史和文化史,從而滲透出異常獨特的思想魅力和藝術魅力,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種重要經典,同時又是對於整部世界文學史的卓越貢獻。
作為傳統載體的經典,在它流傳的過程中不僅呈現出變異性的形態,同時更呈現出恆常性的形態。對經典作品恆常價值的認定,體現著廣大讀者對導向性、確定性和精英性的追求。經典之作跟平庸之作的區分,恰如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凡鳥,峻嶺之於小丘,河海之於細流,其中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它具有恆常性。
魯迅作品的恆常價值,首先表現在代表了中國最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他們在「三座大山」壓迫下求生存、求溫飽、求發展的歷史要求。中國新文學的先進性,也就集中體現於這種堅實的人民大眾立場。魯迅作品的恆常價值,同時表現在對偽君子及丑惡社會現象的狠批態度。魯迅筆下那種借改革公名陰以遂其私利的假革命,那種使「猛人」昧於世情、脫離民眾的「包圍者」,那種收受了「金老鼠」之後還想下屬再以「金牛」、「金象」作為賀禮的貪官,那種只做「當局」不辦實事的冗員,那種「倚徒華洋之間,往來主奴之界」的西崽……它們作為前車之鑒,至今仍令我們時刻警覺。當然,魯迅作品的恆常價值還體現於超卓非凡的藝術造詣、文體創新的巨大實績等多方面。
㈢ 古代文學對現當代文學的影響
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的區別,在於時代性.每一代都是在不斷的創新改進.古代用文言,現代是白話.文學早期也不過四書五經,這些具有實際教育意義或者對統治者有幫助的書.而後漫漫發展.比如漢的<上林賦>鳳求凰等等,開始為拍皇上馬屁,或者愛情的歌頌.真正文學意義上的東西,我想還是唐宋明清.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兩代的小說.這些才應該是我國古代文學.對於現代人的說話,用詞方面都有很深的影響.當然神話的東西也屬於這個范疇.但是外國古代文學更傾向於神話,<但丁>的神曲,荷馬史詩.這些對後世的影響猶為重要,稱為文藝復興.真正的影響,則是要知道文學,是一種精神的東西.他的發展不向科學,可以無止境的向更快更好發展.文學的任何一種題才都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後需要的是另一種文學元素的新生與發展.現代文學比如<哈利,波特>他描素的是一個魔法世界,而讀者是以孩子為主.他創意新穎,但是你可以看到那些古代文學如北歐神話中的影子.所以再怎麼樣出奇的現代文學,也離不開沉澱了幾百上千年古代文學的基礎.至少在語言的演變,等等,我們都是繼承以發展的.
㈣ 中國古典文學對現代生活的意義何在
古典文學對於現代社會的影響很多,但有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現在的社會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狀況下,人們越來越忽視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有人說文化大革命從政治上否定了傳統的意義,但人們的生活意識沒有改變,而現代社會從卻意識上根本否定了國人應有的素質,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很嚴重的現象。古典文學,或者可以更廣泛一點國學,有助於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現代社會,缺少一位像胡適先生那樣的偉人為古典文學重新注入魅力,我們要做的還是靠自己發掘。
可以從思想性和藝術性上判定其積極意義。
1.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是中國幾千年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政體發展的載體,讓後人透過文學作品了解社會更替,對傳承中國文化有著積極意義。
2.中國文學作品按照時代發展,顯現出文學體裁多樣性。先秦諸子百家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體現了中國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時代的潮流。也是白話文和當代文學發展的根基。
3.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是我們對待文化遺產應該持有的態度。
望採納,謝謝。
㈤ 闡述中國古典小說六大名著對現代文學的影響,並談談閱讀六大名著時應如何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
曹雪芹的紅樓夢在當時吸引了很多人來看,直到現在,許多優秀的網路小說都有她的影子。
㈥ 明清小說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不要復制)
1.中國真正意義上小說地位的確立正是始於明清時期,在此之前,小說只是被看做市野之作,不入主流,明清依靠大量的作品出現和給文化生活產生的影響而確立了小說在文學中的主要地位。這是明清小說最功不可沒的地方。
2.確立了小說範式。諸如四大名著,紅樓夢這樣的作品,對後代小說寫作,無論是主題,文筆還是遣詞造句,刻畫人物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3.開啟了中國白話文的時代;
其實明清小說作用很多很細,總體上講就是一個創新轉折和承上啟下的作用,具有很高的文學地位。
後世「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說法很到位。
㈦ 中國古代詩歌對現代文學的影響
首先,古詩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古以來的思想發祥,中國人欣賞什麼,厭惡什麼,都可以從古詩中看到淵源。比如《詩經》中描寫美人所展示的審美傾向,比如《離騷》中對諂媚小人的厭惡。比如看到落花枯葉,會傷春悲秋。這些都是深植於中國人學業的一種本能傾向。所以現代作家中還是有很多人還是以一種傳統的純粹文人的姿態在寫作,比如汪曾祺,比如林清玄。
在從寫作的方法上來說。詩歌善用意象,講求虛實結合,在寫作藝術上言有盡而意無窮,會採用一些留白的手法。並且詩歌著重抒情,現代一些散文詩歌在抒情手法上有所借鑒。詩歌多用比擬,通感等修辭手法,現代依然傳習。詩歌講究對仗,現代文中會採用總題之下,幾條線索並立的手法。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是議論文的寫法指導。詩歌的充分想像力的運用,也為後世的寫作打開了門路。
另外,從文學的發展來看,詩歌是最初的文學形式。最初的詩歌就分為詩經這樣的寫實派,和離騷這樣的浪漫派,之後寫實派還有樂府的輝煌,杜甫的經典,浪漫派還有李白的瀟灑,蘇軾的豪邁。到了近現代還有這主要兩個派別的爭論,是為人生而寫作,還是為藝術而寫作。
這是我個人觀點,你斟酌。 答案補充 多少次南來北歸
熟睹了木棉颯颯
至今首次發現
公路邊 鐵道旁
綠水畔 青山下
株株木棉清秀婀娜
姿仙氣華
它們肌膚細膩
裊裊娉娉
高高的樹冠
時時含羞垂下
或許獨得南國的溫潤
或許雪霜侵犯不了它
佇立山坳
結游嶺崖
處處雍容華貴
一樣風致瀟灑
流連南國木棉的優雅
沒忘欣賞群山起伏
嵐霧繚繞
蔥郁挺拔的松林
一路延綿 漫山遍嶺
它們皮質皸裂
軀體遒勁
在為誰抵禦太多的風雨?
我驀然懂得南國木棉的清秀
我開始明白南國松樹的豁達
木棉自如展示它的婀娜
青松默默承擔雨摧風打
這些雨水都澆不滅焰火
這些雨水都無法運走的激情
一畝足可以放牧驚嘆與夢想
一萬畝突然邂逅
撞開了人間的天堂
連時光都走不動了
這些燃燒的寂寞和靈魂
被清晨漫卷而來的山嵐
緊緊包裹緊緊擁撫
並不是每一朵花
都能從朦朧中芳菲進記憶
把杜鵑當作火焰的人
沐在風里享受無拘無束的愛意
我看見一隻蝴蝶
在一片葉子的背面睡著了
是一襲花蕾的絲綢睡在身邊
㈧ 明清小說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怎樣的地位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這個時代的小說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
從明代開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現代小說轉變的時期。我國小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初具規模,志人志怪,為明清小說的繁榮准備了條件。元末明初,在話本的基礎上,產生了長篇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而《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記載的在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
中國古代的敘事文學,到了明清時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學理念、文學體式和文學表現手段而言,明清小說以其完備和豐富將敘事文學推向了極致。從明清小說所表現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豐碩的藝術創作成果和豐富的社會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說無疑鑄就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後的輝煌。
㈨ 魯迅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
郭沫若曾寫過這樣一幅輓聯:
孔子之前,無數孔子;孔子之後,一無孔子
魯迅之前,一無魯迅;魯迅之後,無數魯迅
可以說,魯迅先生開創了中國文壇現今的繁榮之門!
魯迅是現代中國最有創造性和獨立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魯迅「思想」和「文學」都體現了變革時期文學的思想、意識觀念和社會形式。西方社會的文藝復興、思想啟蒙和現代主義思想給了魯迅以啟示,只不過它們是以反叛神權和宗教,建立世俗社會和人的思想為目標。中國傳統社會有一套束縛人的封建禮教,而現代思想啟蒙就是以掙脫傳統思想的束縛,爭得做人的地位和價值為目標。魯迅是現代思想革命的先覺者和建設者,他以「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的反叛思維和戰斗精神建築了現代思想文化大廈,把「先行者」的悲劇性和荒誕性體驗提升到生命存在的價值高度,為中國現代思想和文學貢獻了最寶貴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品格。
魯迅的文學是精神的「反叛」與生命「掙扎」的文學,是獨特的精神和語言存在。他是傳統文化和人性的勘探者,是現代思想的鑄造者。他的思想與文學都是一體的,他創造了現代社會精神文化,並成為其重要的一環或結構,奠定了他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意義。在由傳統向現代思想和文學的轉變過程中,魯迅是一座界碑,他的啟蒙思想和立意、格式,特別是文學具有現代思想和文學革命的原型意義。他關注人的思想的覺醒和社會、民族的解放,並大膽實踐和推動中國文學的意義和文體形式變革,吸收世界先進文化,反思、批判中國歷史的「非人道」現象和傳統文化的惰性力量,提倡「立人」的思想主張,認為思想啟蒙和社會的變革「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人是社會的主體,是文化的根本,「尊個性而張精神」,才是社會變革的當務之急。「立人」即要實現人的意識覺醒和精神的獨立,釋放人的生命能量,懷疑和反叛一切制約人的生命和思想的意識觀念和社會制度
㈩ 對現代文學有影響的古代文學作品有哪些
我認為影響最大的是四書五經,其次是朱熹和王守仁的作品。再然後就是明清小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