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萬提斯開創了歐洲現代長篇小說的先河
Ⅰ 塞萬提斯是西班牙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傑出作品是什麼
塞萬提斯是西班牙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傑出作品是《堂吉訶德》。
參考文獻:
劉象愚 於天池 主編.中國少年兒童藝術網路全書·文學藝術卷.太原:希望出版社.2002.第303-304頁.
Ⅱ 為什麼說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作家
公元1616年4月23日,歐洲文壇上兩顆璀燦奪目的文學巨星——莎士比亞與塞萬提斯,同日隕落!這一神秘的巧合給後人們留下無限的哀思與遐想。盡管在當時人們並未意識到什麼,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歲月的變遷,人們驀然回首才發現:這一壯麗的時刻昭示著文藝復興的輝煌嘎然而止!
恩格斯認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便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文壇上這樣的「雙子星座」。
德國大詩人海涅評論說:「這兩位詩人不僅是當時開的花,而且替後世伏了根。大家因為莎士比亞的作品在德國和現在的法國起了影響,就推他為後世戲劇藝術的開山祖師。我們也應該推尊塞萬提斯為近代小說的開山。」
俄國文藝理論家別林斯基明確指出:「終於在16世紀,完成了藝術方面最後的改革:塞萬提斯用無與倫比的《堂·吉訶德》擊敗了詩歌的虛偽理想傾向,莎士比亞則使詩歌和現實生活永遠調合、結合了起來。」
文藝復興時期的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重新闡釋了「藝術摹仿自然」這一傳統口號,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尊重現實的精神。在忠實現實的問題上,莎士比亞主張體現真善美,塞萬提斯主張想像力與歷史真實性的統一;在作家創造力問題上.莎士比亞與塞萬提斯都同樣看到想像和虛構的無窮藝術魅力;莎士比亞的主張更帶有自然神論色彩,塞萬提斯則將作家的才情擺在顯著的位置,強調人的能力與價值.把人看成是具有無限創造力的生物。
莎士比亞畢生共創作了戲劇三十七部、長詩兩首、十四行詩一百五十四首,另外還有一些雜詩。他的作品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他的戲劇用高超的藝術技巧,令人驚嘆地表現了他自己的時代和時代精神,表現了人文主義思想。李爾在暴風雨中對當時社會罪惡的控訴,哈姆萊特在生死問題上的獨白,泰門對資本主義社會黃金罪惡的譴責,這些著名的詩章都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精彩表達,其揭露極為深刻,文筆極為生動,感情極為深摯,語言極為鋒利,都是當時時代精神的高度藝術化的反映。他有一雙點石成金的妙手,他的劇本故事情節絕大多數都是取自別人作品,但一到他手中便能成為極富個人特色的栩栩如生的作品,表現人文主義者的愛情、友誼、生活、理想。莎士比亞非常善於塑造人物。幾百年來,哈姆萊特、奧瑟羅、羅密歐、考狄利婭、苔絲狄蒙娜、鮑西婭、羅瑟琳……吸引了無數世代的觀眾和讀者。他塑造了一系列概括性強、具有獨特人性並且在矛盾中發展的典型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復雜,刻劃深入。夏洛克、福斯塔夫等已成為世界文學中千古不朽的藝術典型。「夏洛克」已成為歐洲多種語言和辭典中的一個普通名詞,意為「高利貸者,重利盤剝者」。「Falstaffian」(福斯塔夫式的)一詞早已被收入英語辭典。福斯塔夫是他所創造的一個最著名、最復雜、最矛盾、最生動、最使觀眾愛好的喜劇人物。莫爾根評論說,「約翰·福斯塔夫爵士,就他一生中我們看見他的那個時期來講,已成了一個大概從未展示過的最完美的喜劇性格」。
莎士比亞完全打破了古代希臘悲劇「三一律」中的情節統一律。《李爾王》有兩個平行情節,最後合成一個情節。《威尼斯商人》有三個故事線索,《仲夏夜之夢》有四個情節線索。莎士比亞又是語言大師。莎士比亞劇作里有當時英國社會的廣闊圖景,有個性突出的幾百個人物形象,有幾百年來膾灸人口的不少著名場景,有極富藝術魅力的、無比優美的抒情詩段落,有著名的格言警句為人們傳頌不輟,有寓意深刻、給人以巨大教益的人生哲學。所有這一切,都是通過極其形象化的語言來表達的。請聽聽《哈姆萊特》那段著名的道白吧:「人是一個什麼樣的傑作呀!人的理性多麼高貴!人的能力無窮無盡!人的儀態和舉止多麼恰到好處,令人嘆驚!人的活動多麼像一個天使!人的洞察力多麼宛若神明!人是世界的美!動物中完善的典型!」它使多少人徹底地擺脫了神學的束縛,認識了自身的價值和能力,充分發揮了人類的聰明才智。莎士比亞就象其他所有的文藝復興巨人一樣,表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引導人們認識自己,懂得「人」的價值、尊嚴和力量。這些巨人們為近代資產階級文化打下了基礎,在歷史上有不可磨滅的巨大功勛。
而在文藝復興時期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全稱《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台·拉·曼卻》)則是一部反封建社會的長篇小說,是歐洲長篇小說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塞萬提斯在作品前言中闡明了小說的創作意圖,「是要消除騎士小說在社會上,在群眾中的聲望和影響」,「把騎士小說那一套掃除干凈」。騎士小說是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騎士制度的產物,曾盛行西歐。到了16世紀,騎士小說在一些國家已經衰落,但在西班牙還很盛行。當時西班牙王權用騎士的榮譽和驕傲鼓動貴族去建立世界霸權,而美化封建關系、情節離奇的騎士傳奇正適合他們的需要。塞萬提斯痛恨這種文學,他宣布要「攻擊騎士小說」。《堂吉訶德》揭露了騎士傳奇的荒唐和危害,盡情嘲笑了騎士理想和騎士制度。《堂吉訶德》一問世,風行西班牙的騎士小說果然從此銷聲匿跡。
通過堂吉訶德主僕二人的游俠經歷,反映了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廣闊的社會現實。小說出現了近700個屬於各階層的人物,如貴族、僧侶、地主、市民、士兵、演員、商人、理發師、騾夫、牧羊人、強盜等等,所描寫的生活從公爵的城堡,到外省的小客店,從貧窮的農村到雜亂的城鎮,從平原到深山,從大路到森林,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社會畫卷。作品真實地揭示了統治階級專橫腐敗、貴族豪門荒淫無恥、勞動人民挨餓受苦的社會現實。小說第二部關於公爵城堡的描寫,集中揭露了貴族階級的腐朽實質。貴族們雖然態度傲慢,生活奢華,實際上借了債還不起,精神上更是空虛無聊。小說有許多地方描寫了旅店裡的生活,集中揭露了當時社會上庸俗自私的市儈習氣。作品還描寫了人民的貧困和受壓迫的情形,如小農奴安得列斯受地主的虐待等。作品真實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和風俗習尚等各個方面,充分揭示了這個威震世界的西班牙王國已經破綻百出和它必然衰落的趨勢。
塞萬提斯在小說中,還抨擊了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表達了人文主義者對自由思想、自由戀愛和個性解放的追求。這部小說以廣博的內容和深刻的現實意義,成為一部史詩性的世界名著。
首先,小說的諷刺手法十分高超。作品故意採用騎士小說的手法,以達到諷刺騎士制度和騎士小說的目的。如堂吉訶德受封騎士的場面,諷刺性非常強烈。騎士受封前夕,要在禮拜堂徹夜守護盔甲。堂吉訶德的盔甲放在小客店院子中的水槽里。他整夜「挎著盾牌、綽起長槍、神氣十足地在水槽前面來回巡行」,並與前來飲騾子的騾夫打了一仗。為他加封的人不是國王,而是窮客店的店主;加封時手捧的不是聖經,而是一本騾夫草料賬簿;為他掛劍的不是神職人員,而是客店的妓女。整個過程的荒唐滑稽與堂吉訶德的虔誠和深信不疑,構成了深刻的諷刺。就這樣,中世紀認為最神聖的庄嚴儀式,變得一文不值,可笑之極了。作品還用現實與堂吉訶德的幻想之間的矛盾來增強諷刺效果。堂吉訶德心目中的宮殿,事實上是一座破茅屋;他心目中的「眼睛是太陽、臉頰是玫瑰、嘴唇是珊瑚、牙齒是珍珠」的絕代佳人,實際上是滿身汗味、胸脯上長毛、男人一般的村姑。作家用高度誇張的手法,在現實與幻想的強烈對比中突出了「騎士的愛情」的造作可笑,從而達到了辛辣的諷刺目的。
其次,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成功運用了對比手法。堂吉訶德和桑丘是一對相互對比、相互襯托的形象。一個又高又瘦,一個又矮又胖;一個騎瘦馬、持長矛、滿臉愁容,一個騎壯驢、揮短鞭、詼諧風趣;一個瘋瘋癲癲耽於幻想,一個頭腦清醒講究實際。鮮明的對比使人物的喜劇特徵更加突出。在人物的語言上,作家也大量運用對比手法。一個是著意模仿騎士口吻,裝腔作勢;另一個是實實在在的平民語言,堂吉訶德的瘋話處處同桑丘的實話相映襯。此外,作品中的真實生活細節和奇異的虛幻想像對比,荒謬滑稽的鬧劇場面與朴實無華的現實生活場面對比等等,都加深了作品的諷刺意義。
最後,小說在結構上以主人公的游俠歷程為主線,又穿插了一些各自獨立且與主題相關聯的故事作補充,深化了作品的主題。當然,有時穿插的故事過於冗長,造成結構不夠嚴謹,這是不足之處。
Ⅲ 誰被稱為現代小說之父
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他在西方文學發展史上占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被稱為「現代小說之父」。其作品主要為個人通過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18世紀,長篇小說興起,笛福作為西方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他的創作開辟了以寫實為風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現代長篇小說發展的道路。他的小說情節曲折,採用自述方式,可讀性強。並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斗的社會風氣。自14至15世紀新航路開辟以來,航海成為每各青年人都抱有的一種理想,其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聞名於世,魯濱孫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Ⅳ 誰被譽為「限現代小說」的創始人
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1547——1616),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家,被譽為現代小說之父。
塞萬提斯一生坎坷,歷盡滄桑:由於家貧,他始終未能進入大學學習;他當過兵,打過仗,受傷而左手致殘;他曾被海盜俘虜,關押長達五年之久,幾次試圖越獄均遭失敗;由於無妄之災,他數度被捕入獄;為了糊口,他當過糧油徵收員和稅吏;他的婚姻並不幸福,家庭矛盾一直困擾著他,夫妻長時間分居著。難能可貴的是,他從來沒有退卻過。他是一位有才幹,有抱負,有勇氣,有理想的作家,現實中不能實現的抱負和理想,他在文學作品中一一加以實現,他的創作熱情化著了感人至深的作品。他寫過詩歌、戲劇、小說,其中以小說的成就最高,其次是戲劇。
塞萬提斯的劇作有20多部,流傳下來的有18部。重要的有《被圍困的努曼西亞》、《被囚禁的阿爾及爾》、《薩拉曼卡的山洞》等。小說創作有中短篇《訓誡小說集》,主要內容包括愛情故事、流浪漢故事、哲理性故事等,這是繼薄迦丘的《十日談》之後給予西方文壇影響最深的短篇小說集。長篇《堂吉訶德》和《貝雪萊斯和西吉斯蒙達歷險記》,前者是其代表作,後者是作者最後一部作品,長期未受到重視,進入20世紀後,作為研究《堂吉訶德》的參照,引起重視,有評論家說:「就塞萬提斯的生平和著作而言,如果說《堂吉訶德》是作者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苦澀對照,那麼《貝雪萊斯和西吉斯蒙達歷險記》則表明作者在返老還童,是一場大獲全勝的、合乎理想的夢幻。」
Ⅳ 塞萬提斯有怎樣的作品特點
1616年,塞萬提斯與世長辭。塞萬提斯自1577年開始文學創作,寫過哀歌、長詩、悲劇、喜劇、短篇小說、長篇小說。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深刻地反映了16世紀末西班牙王國走向衰落時期的社會現實,塑造了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流氓妓女的各階層人物形象,暴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宣揚了人文主義思想。塞萬提斯也因此被譽為「現代小說之父」。
Ⅵ 有人說《堂吉訶德》是歐洲現代小說的奠基之作,為何要這樣說
《唐·吉訶德》(又譯作《堂吉訶德》《堂·吉訶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長篇反騎士小說。
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唐·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區的守護者),拉著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遊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蘇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
塞萬提斯生活的時期,西班牙還流行著五六十部粗製濫造、荒謬愚昧的騎士小說,為此,塞萬提斯決定創作《堂吉訶德》,「把騎士文學的地盤完全摧毀」,他沿用騎士作為主角的寫作形式,把騎士制度、騎士精神漫畫化。
作者採用諷刺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現實與幻想結合起來,表達他對時代的見解。現實主義的描寫在《唐·吉訶德》中佔主導地位,在環境描寫方面,與舊騎士小說的裝飾性風景描寫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詩般的宏偉規模,以農村為主要舞台,出場以平民為主,人數近700多人,在這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繪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聯系的社會畫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虛實結合的,否定中有歌頌,荒誕中有寓意,具有強烈的藝術性。
Ⅶ 塞萬提斯是歐洲近代現實主義小說先驅,代表作是什麼,哪國人
《唐吉可德》 西班牙
Ⅷ 作家塞萬提斯簡介。
塞萬提斯,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3日在馬德里逝世。他被譽為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裡最偉大的作家。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塞萬提斯,他的一生經歷,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險生涯。他生於16世紀的西班牙,那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被逐回北非,西班牙從地域到宗教都得到統一。在西班牙王廷的資助下,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海洋冒險促進了殖民主義的興盛,對美洲的掠奪刺激了國內工商業的發展,一些城市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萌芽,西班牙擁有一千多艘船航行在世界各地,成為稱霸歐洲的強大封建帝國。但是西班牙的強盛極為短暫,專制君主腓力普二世對外發動多次失敗的戰爭,既耗盡了國庫的資產,也使西班牙喪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在國內,封建貴族與僧侶還保持著特權,各種苛損雜稅繁多,使得貧富分配不均的現象更為突出,階級矛盾日益激化。盡管專制王權與天主教會勾結在一起,利用宗教裁判所鎮壓一切進步思想與人民的反抗,但人文主義思想仍然得到傳播,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作家。 塞萬提斯出生於一個貧困之家,父親是一個跑江湖的外科醫生。因為生活艱難,塞萬提斯和他的七兄弟姊妹跟隨父親到處東奔西跑,直到1566年才定居馬德里。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使他僅受過中學教育。 23歲時他到了義大利,當了紅衣主教胡利奧的家臣。一年後不肯安於現狀的性格又驅使他參加了西班牙駐義大利的軍隊,准備對抗來犯的土耳其人。他參加了著名的勒班多大海戰,這次戰斗中,西班牙為首的聯合艦隊的二十四艘戰艦重創了土耳其人的艦隊。帶病堅守崗位的塞萬提斯在激烈的戰斗中負了三處傷,以至被截去了左手,此後即有「勒班多的獨臂人」之稱。經過了四年出生入死的軍旅生涯後,他帶著基督教聯軍統帥胡安與西西里總督給西班牙國王的推薦信踏上返國的歸途。 不幸的是途中遭遇了土耳其海盜船,他被擄到阿爾及利亞。由於這兩封推薦信的關系,土耳其人把他當成重要人物,准備勒索巨額贖金。做了奴隸的塞萬提斯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卻均以失敗告終,但他的勇氣與膽識卻得到俘虜們的信任與愛戴,就連奴役他們的土耳其人也為他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折服。1580年親友們終於籌資把他贖回,這時他已經34歲了。 以一個英雄的身份回國的塞萬提斯,並沒有得到腓力普國王的重視,終日為生活奔忙。他一面著書一面在政府里當小職員,曾干過軍需官、稅吏,接觸過農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公幹。他不止一次被捕下獄,原因是不能繳上該收的稅款,也有的卻是遭受無妄之災。就連他那不朽的《堂吉訶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監獄里構思和寫作的。1616年他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塞萬提斯十分愛好文學,在生活窘迫的時候,賣文是他養活妻兒老小的唯一途徑。他用文學語言給一個又一個商人、一種又一種商品做廣告。他寫過連他自己也記不清數目的抒情詩、諷刺詩,但大多沒有引起多大反響。他亦曾應劇院邀請寫過三四十個劇本,但上映後並未取得預想的成功。1585年他出版了田園牧歌體小說《伽拉泰亞》(第一部),雖然作者自己很滿意,但也未引起文壇的注意。塞萬提斯50餘歲開始了《堂吉訶德》的寫作。《堂吉訶德》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書中堂吉訶德在游俠生活中的遭遇,揭露了社會的黑暗,抨擊教會的專橫,揭示人民的困苦。他塑造的堂吉訶德和他的仆從桑丘,是西方古典文學中的兩個典型形象。 1605年《堂吉訶德》第一部出版,立即風行全國,一年之內竟再版了六次。這部小說雖然未能使塞萬提斯擺脫貧困,卻為他贏得了不朽的榮譽。書中對時弊的諷刺與無情嘲笑遭到封建貴族與天主教會的不滿與憎恨。1614年有人出版了一部偽造的續篇,站在教會與貴族的立場上,肆意歪曲、醜化小說主人公的形象,並對塞萬提斯本人進行了惡毒的誹謗與攻擊。塞萬提斯為了抵制偽書的惡劣影響,趕寫了《堂吉訶德》第二部,於1615年推出。該書幾乎被譯成各種文字,廣泛流傳於世,老少皆宜且寓意深刻。歐洲一些著名文學評論家說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品。除此之外,他還於1613年出版了包括十三篇優秀短篇小說的《懲惡揚善故事集》,其中有曲折的愛情故事,有社會風俗的描寫,也有一些哲學議論。書中描寫了封建社會的罪惡以及西班牙下層民眾生活的貧困,肯定人性與個性自由,對社會的不公正發出了憤怒的抗議。這些充滿了人文主義思想的現實主義短篇在西班牙文藝復興文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著名長篇小說《堂吉訶德》(1602~1615)是塞萬提斯的代表作。小說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拉·曼卻》共2卷,主要描寫一個瘦弱的沒落貴族堂吉柯德因迷戀古代騎士小說,竟像古代騎士那樣用破甲駑馬裝扮起來,以醜陋的牧豬女作美賽天仙的崇拜貴婦,再以矮胖的農民桑丘·潘札作侍從,3次出發周遊全國,去創建扶弱鋤強的騎士業績。以致鬧出不少笑話,到處碰壁受辱,被打成重傷或被當作瘋子遣送回家。小說中出現的人物近700個,描繪的場景從宮廷到荒野遍布全國。揭露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荒淫腐朽,展現了人民的痛苦和斗爭,觸及了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和風俗等諸方面的問題。小說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堂吉訶德和既求實膽小又聰明公正的農民桑丘這兩個世界文學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朴實無華的生活真實,也有滑稽誇張的虛構情節,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廣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這本書堪稱經典,但是最好不要帶著那麼嚴肅的眼光去看,因為這本書在出版後一大段時間內屬於地攤讀物,他的價值也曾被認為僅僅是「逗笑」(塞萬提斯不學無術,不過倒是個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當時人語),不管曾經遭過什麼評價,這本書確實很逗笑,我寫這篇讀後感的時候都忍不住想笑。這本書言語輕松活潑,似乎每一句話都是信手拈來而又很貼切,但不是那麼精確,甚至情節的前後銜接都很隨便,以至於出現不少漏洞,但是這並不影響整個書的吸引力,這本書有一種來自民間的活力,如果你和一堆淳樸的鄉下人扎堆開玩笑,就能感受到這種暖和的,自然的活力來。 作者塞萬提斯正是這種社會低層的角色,他是個傷殘的軍士,被俘當過奴隸,其間帶領弟兄們幾回逃跑,都被抓回來。被人贖回來之後,一貧如洗,寫作也沒有讓他脫貧,還因為無妄之災坐了幾回牢…….最後得水腫病死了。死後,人們也不知他的確切葬處。 堂吉訶德,一個鄉下紳士,讀騎士小說入了迷,一心想要把書中騎士的種種行為付諸現實,他以利相誘,居然說動了鄰居桑丘去作他的奴僕,這樣,一個瘋子和一個傻子,就開始了這部「偉大的信使」。 在歷險中,和別人交談,只要不涉及騎士道,堂吉柯德頭腦清晰,見識高明,他有堅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堪稱騎士典範,他一心追求正義,和想像中的敵人「作戰」毫不畏懼,連命都不要,他堅信自己應該扶助弱小,但事實上,他往往給別人添亂。他捍衛純潔忠貞,痴心不悔地堅守著自以為是的愛情,而他所謂的「情人」是個粗壯的村姑,壓根不認識他。他在想像的世界裡生活,歷盡挫折而不後悔,認為這只不過是「魔術家搗的鬼」,還不斷給桑丘打氣---騎士總是要歷盡各種艱險,才能成就豐功偉績的。 而桑丘呢?他是個只看見眼前利益只顧自己的農民,因為堂吉柯德許給他種種好處,他才跟著去當奴僕的,他滿足於口腹的享受,對堂吉柯德的各種奇思異想不斷戳穿,對他的清苦生活滿腹牢騷。「天上飛的老鷹,比不上地上跑的母雞。」他憑常識判斷處理問題,總督居然當的不錯,當然,後來他覺得累,不願當了。 主僕二人的歷險,略似《西遊記》當中的唐僧師徒四人的歷險,只是前者是現實世界為背景的荒謬,而後者是以神話世界為背景的奮斗。這另人想起信仰的問題,信仰是遙遠的,如遠方的燈火。而眼前的世界,局限於經驗,是感性的,淺薄的而或許是「正常的」, 桑丘就是一個沒有理性,光知道享受的傻子,主僕二人看似矛盾,實際卻不可分割。堂吉柯德的理想固然可笑,可是誰又能笑話他呢?如果一個人有點使自己激動的理想和信念,是不是比堂吉柯德的游俠夢更加真實,更加高明一些呢?如果不是,想做桑丘,滿足於眼前的快樂,又有誰甘心這樣呢? 作者和他筆下的堂吉柯德一樣,是一個悲劇人物. 1547年10月出生於西班牙的阿爾卡拉 德埃納雷斯。父親羅德里戈 德 塞萬提斯和母親萊昂諾爾·科爾蒂娜是破落貴族。 當時社會背景:十六世紀上半葉正是西班牙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西班牙自十五世紀末成了歐洲大陸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後,不斷向海外擴張,征服了美洲的大部分地區,瘋狂地掠奪黃金。一五一六年卡洛斯一世繼承西班牙王位,一五一九年他又從祖父那裡繼承了德國王位,並成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改稱卡洛斯五世。西班牙依仗它龐大的軍隊和無敵艦隊稱霸於歐美兩大洲,成為一個軍事大國。它的資本主義工商業也得到發展,經濟上呈現出繁榮的景象,是歐洲最富庶的地區之一。與此同時,它的文化教育事業也得到迅速的發展。一四九二年西班牙的第一部語法書出版後,以卡斯提亞語為國語的語言日趨完善,出現了蒙特瑪約爾的田園小說、流浪漢小說、騎士小說和魯埃達的戲劇。文藝復興思想的傳入使西班牙的文學藝術進入了長達近兩個世紀的黃金時期。塞萬提斯正是在這塊文化沃土上成長起來的,無疑地受到了絢麗多彩的文學作品的影響。 塞萬提斯對文學有特殊的愛好,為了廣泛閱讀拉丁經典著作和其他名著,他到一個羅馬教會的神職人員家中教西班牙語,以後又隨他們去義大利,在當時的紅衣主教裘利奧·阿括維瓦手下當了一名扈從。這樣,他便有機會利用他主人豐富的藏書,瀏覽名著。此外,他還接觸到不少義大利的文人學士,結識了被稱為「哲學游俠騎士」的吉奧爾達諾·布魯諾,親耳聆聽托爾瓜托?塔索對古代藝術的精闢論述。他受到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感染與熏陶,他對古代光輝的文化藝術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這樣,他便能在《堂吉訶德》中借主人公之口,對文化教育、貴賤等級、清廉公正、自由平等問題發表精闢的論述,閃耀出人文主義思想的光輝。
《堂·吉訶德》是歐洲最早的長篇現實主義小說之一,享有世界聲譽。塞萬提斯一再聲明 《堂吉訶德》
,他寫《堂·吉訶德》是為了諷刺當時盛行的騎士小說,「把騎士小說的那一套掃除干凈」。其實,作品的實際效果遠遠超出了這一「宗旨」。它通過堂·吉訶德的游俠冒險,描繪了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社會廣闊的生活畫面,展示了封建統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傾向,表現了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至今已用100多種文字譯成數百種譯本。
小說
塞萬提斯的小說,按照出版年代順序排列如下: 塞萬提斯·薩維德拉
《伽拉泰亞》La Galatea,又譯《條紋棉布》(1585年) 《聰明的紳士堂吉訶德·德·拉曼恰》El ingenioso hidalgo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1605年) 《訓誡小說集》Novelas ejemplares,又譯《模範故事》、《懲惡揚善短篇小說集》(1613年) 《聰明的騎士堂吉訶德·德·拉曼恰第二部分》Segunda parte del ingenioso caballero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1615年) 《貝爾西雷斯和西希斯蒙達歷險記》Los trabajos de Persiles y Sigismunda(1617年)
藝術成就
塞萬提斯的作品是相當獨特的。他通過嘲弄性地模仿已經開始衰退的文學潮流, 塞萬提斯
例如騎士小說,來創造出另一種富有生氣的小說類型——復調小說。這種小說憑借一種「虛構之外的游戲」摻雜了宇宙觀與世界觀,甚至復雜地與現實混合在一起。在當時,英雄史詩也可以採用散文的形式,他略帶嘲諷地以對洛佩·德·韋加的戲劇中經典人物的修改,創造了現實主義的准則,並將其推廣到歐洲,其在整個歐洲的追隨者比在西班牙本地要多的多。整個十九世紀的現實小說都被他這位「教師」所影響。 另一方面,塞萬提斯的另一部著作《訓誡小說集》,展現了他著眼點的深度以及對敘事結構進行試驗的願望。其中有諷刺體《狗的對話錄》,流浪漢小說《林孔內特和科爾塔迪略》,雜記《退伍的玻璃窗》,拜占庭小說《英國的西班牙女人》和《慷慨的情人》,甚至是警察小說《血的力量》(La fuerza de la sang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