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西方現代短篇小說特點綜述

西方現代短篇小說特點綜述

發布時間: 2022-05-08 15:09:56

㈠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的主要作品,他們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莫泊桑
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1880年發表第一個短篇小說《羊脂球》,此後陸續寫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小說,博得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贊譽。他的創作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法國社會現實,無情地揭露了資產階級道德風尚的丑惡,對下層社會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說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布局謀篇別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等,長篇小說《一生》、《俊友》(又譯做《漂亮的朋友》等。

(2)契可夫
十世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短篇小說藝術大師。他的早期合作諷刺和揭露了俄國社會官場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惡面目,寫得諧趣橫生,發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創作了既幽默又富於悲劇的短篇小說,反映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被侮辱被損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苦惱》、《萬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3)歐.亨利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現實主義著名作家。曾被誣告罪入獄三年。後遷居紐約,專事寫作,他幾乎每周寫一篇短篇小說,供報刊發表。他一生創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對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虛偽的道德給予揭露和諷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白菜與皇帝》,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等。他們的作品是批判社會封建

㈡ 如何評價現代西方現代主義文學

20世紀初主流文學是歐美現代派文學又稱現代主義文學,它包括後期象徵主義、表現主義、意識流、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等幾個重要文學流派。
20世紀初的西方社會已呈現城市化、工業化、機械化的面貌,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產生了劇烈的改變。
人際關系: 孤獨感和無所依靠的心境是現代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
社會關系的特徵: 「非人化」 過程,
文藝家與讀者關系的疏離
戰爭和革命
生產力的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科學研究 的理論發現
非理性主義哲學
思想特徵
首先,現代主義具有強烈的文化批判傾向。
其次,現代主義文學突出地表現異化主題。這種異化主題,主要從自然與個人、社會與個人、個人與個人、個人與自我的關系4方面表現出來。
藝術特徵
首先,現代主義文學強調表現內心生活和心理真實,具有主觀性和內傾性特徵。
其次,現代主義文學普遍運用象徵隱喻的神話模式,追求藝術的深度模式。
第三,現代主義文學提倡「以丑為美」、「反向詩學」,大量描寫丑的事物。
第四,現代主義文學熱衷於藝術技巧的革新與實驗,某些作家的創作具有形式主義傾向。

㈢ 西方現代文學的特點

一、現代主義的興起

現代主義的產生於兩次世界大戰動盪不寧的社會現實和戰後異化的社會環境里。對於一些西方作家和藝術家來說,當代歷史是毫無效益和混亂不堪的光怪陸離的巨大場景,傳統的創作已不再適用,只有種種反傳統的形式和風格方能表現歷史所呈現的絕望和混亂的景象,沖出一化的牢獄走向整體。於是,在現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和哲學思潮的基礎上,藝術家們在作品裡集中體現出帶有抽象意味的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絕望感,人的生存本身難以忍受「形而上」的痛苦等復雜的感受。現代派作品在思想內容方面的典型特徵是它所表現的對現代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和文明深切的危機意識和緊迫的變革意識。


二、現代主義的代表作品

現代主義流派紛呈,作品也是多姿多彩,象徵主義有梅特林克的戲劇《青鳥》,波德萊爾的詩集《惡之花》,表現主義有斯特林堡的戲劇《鬼魂奏鳴曲》,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音樂做品《華沙倖存者》,立體主義有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亞威農少女》,超現實主義達利的《記憶的永恆》《帶抽屜的維納斯》等。


三、現代主義的主要特點
在藝術特徵方面,主觀性、內向性是現代主義的重要特徵,往往側重於以本能為主導多變化的內心來反映現實,常常把現實世界和心理世界攪拌起來表現,追求的是現實世界擠壓之下的心理世界的真實以及心理世界扭曲之下的現實世界的真實。
現代藝術的主題思想的譬喻性、模糊性和多義性,是由於現代社會科學尤其是哲學、心理學等廣泛滲人的結果。因此「對於理智地強調,對於辯證的興趣,對於悖論邏輯的愛好以及象徵、譬喻、寓言等手段的運用,都說明了他們對於作品中一種哲學品性的自覺的追求」。
西方現代主義結構還表現出思想方式的「非理性」,作品主人公的「非英雄化」傾向;藝術作品的結構趨於鬆散而復雜,隨著哲學成分的加重,清潔淡化甚至被取消,任務的抽象化、寓意的象徵化,很多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思想的載體,追求「較深刻的哲理內涵和盡可能多的信息量」,從而啟發觀眾去思考,並且「化繁求簡、返璞歸真」。
在表現手法上主張「離間」,即「把人們熟悉的經驗陌生化,引起人們從另一角度重新認識這個經驗」;追求表現的創新,常常使用象徵、譬喻、寓言、暗示、無意識、意識流、夢幻、荒誕、悖論等探索方式和表現手段,從而傳遞事物背後不可言傳的意義。

㈣ 外國文學史契訶夫短篇小說的特點有哪些

1、契訶夫短篇小說的特色:制
①小說結構精巧,採用了故事套故事的結構方式;
②誇張和諷刺的妙用;
③語百言簡潔生動,富於個性化。
2、簡介
契訶夫的顯著度特色是他能夠從最平常的現象中揭示生活的本質。問他高度淡化情節,只是答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現重要的社會現象。

㈤ 簡述泰戈爾短篇小說創作藝術特點

一.復雜矛盾的心理描寫

摩訶摩耶作為小說的女主人公,是一個具有高貴出身的美麗女性,她與同村的男青年羅耆波青梅竹馬,互生情愫,按理說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但當心上人羅耆波向她表白並提出私奔去結婚的想法時,她腦子里卻在迴旋著這樣的念頭:「多少世代以來摩訶摩耶的家族就以名門望族而自豪,我怎麼能夠同意嫁給像羅耆波這樣出身低微的人呢?戀愛是一回事,婚姻又是另外一回事啊。」深受當時種族制度毒害的她並沒有答應羅耆波的求婚,甚至認為是自己過去輕率的行動使得他懷有這樣大膽的希望。

更讓人感到難以置信的是,當摩訶摩耶知道自己即將被絲毫沒有人情味的哥哥嫁給一個行將就木的男人時,竟然沒有一絲兒反抗的表示,甚至在新婚後第二天就成了寡婦時,也沒有因此而過於悲傷。在這里我們不難發現此時的摩訶摩耶已經不僅僅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了,她的心靈在長久壓迫扭曲的環境中被腐蝕折磨壞了,竟也成了封建禮教的保護者了。我無法相信,腐朽落後到了極點的封建教化竟然在這個年輕人身上留下了如此難以磨滅的影響,乃至於完全扼殺了她原本應該有的青春和生命力,這也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封建教義是扼殺人性的、極其不道德的事實。

而摩訶摩耶在經歷殉葬,大難不死後,既想立馬見到心心念念的愛人羅耆波和他一起私奔開始美好的新生活,又擔心自己在大火中已經殘缺的容貌被對方看到而遭到嫌棄和拒絕。在經歷了內心掙扎後,她終於邁出了勇敢的那一步,她去赴羅耆波的約了。老天爺的眷顧,讓她有了再活一次的機會,這也是她第一次對不公平的命運進行反抗。

而羅耆波,作為小說的男主人公,內心的掙扎也是顯然易見的。小說中摩訶摩耶在從火葬場死裡逃生與他重逢後,他內心感到十分激動和欣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被面紗隔開的這兩個相愛的年輕人卻再也不能像原來那樣自在地相處了,羅耆波明白自己已經失去了從前認識的那個摩訶摩耶,他暗自思量:「自然在人與人之間安置的柵欄已經夠多了。摩訶摩耶更像古代的英雄迦爾納,一出生就帶著避邪的護身符。她身子周圍本來就有一道無形的圍牆。現在她彷彿是再生了一次,來到我的身邊,周圍又加上了一重圍牆。她雖然總是在我身旁,可是又遙遠得使我永遠不能接近。我坐在她那不可侵犯的魔力圈外,以一種不滿足的如飢如渴的心情,企圖穿透這薄薄的而又深不可測的奧秘;恰如天上的星星一夜又一夜地消磨時光,想以永不閃動的低垂的目光看透黑夜的奧秘而終不可得。」

從這里的心理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羅耆波是十分孤獨的,他傾慕著美麗的摩訶摩耶,從前不可得,如今終於排除萬難可以在一起生活,卻不能得以親近。但盡管如此孤獨,羅耆波還是沒有選擇離開摩訶摩耶,他是真正地愛著摩訶摩耶,不願意讓她再次受傷。但與孤獨同時困擾著羅耆波的,還有那如飢似渴的不滿足,時間越久,在他心裡的疙瘩也越來越大,終於在一個靜寂的夜裡他揭開了心愛的摩訶摩耶的面紗……

小說以其細膩真實的心理描寫向我們展示了深受封建教義荼毒的人物內心,深刻揭示了封建社會吞噬人性的真相。同時這也更好地加強了小說所要烘托的悲劇氣氛和批判力量,讓讀者以身臨其境的角度感受主人公內心的情感波動。在一次次的閱讀中,我彷彿能聽見舊時代下女性在封建男權的壓迫下不得不躡足走動和低聲抽泣的聲音,對摩訶摩耶不幸的命運感到深切的同情。

二.偶然性與必然性重疊的情節安排

在小說《摩訶摩耶》中,女主人公摩訶摩耶在其哥哥的安排下被迫與一個瀕死的老婆羅門成婚(古代的印度社會宗教盛行,而當時主管祭祀儀式的祭司就被稱為「婆羅門」,按照小說中的交代,男主人公羅耆波的身份也是婆羅門,只不過是個身份微賤的「婆羅門」),結果摩訶摩耶在舉行婚禮的第二天就成了可憐的寡婦,還要按照當時印度的習俗給這個素不相識的丈夫殉葬。這看似巧合的背後,其實卻暗含著所有舊時代女性必然走向的人生結局。在那個封建婚姻制度和種姓制度盛行的時代,婦女們已經完全喪失了自主的權利,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聽從家族男性的安排,她們的身心被拴上了重重的鐵鏈,無處可逃。而等待她們的命運,除了順從就是滅亡。

但在進行殘忍的火葬時老天爺又突降大雨,使主持大典的人全逃到小屋裡去了,摩訶摩耶這才能解開繩索而倖免於難。這里又是一個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了,摩訶摩耶居然沒有被火燒死,而救她於危難之中的,卻是陰晴不定的老天爺。有人可能會說是泰戈爾點亮了主角光環的作用,若是女主人公就這么死了,後面的故事還怎麼發展下去呢?但讓我感到不解的是,為什麼作者沒有安排男主角(羅耆波)來救摩訶摩耶,而是找了一個最不受人類控制的角色(老天爺)來解救摩訶摩耶呢?我想是因為作者知道在當時封閉黑暗的社會背景下,沒有任何一人敢冒著大不韙來解救摩訶摩耶,即便是深愛著摩訶摩耶的羅耆波也不敢,小說中也提到他最多隻敢以自殺的方式或者幹些別的可怕的事情來救贖自己,或是期待自然的力量,而對於親身解救摩訶摩耶,卻隻字未提。

泰戈爾正是因為深刻地了解到封建社會的虛偽和黑暗,對當時女性凄慘的命運感到深切的同情和不忿,所以他才能用這樣飽蘸著深情的筆觸,去刻畫出摩訶摩耶這樣一個典型的封建女性形象。在寫作時又將情節發展的懸念性、傳奇性與當時的時代大背景進行了深度的融合,從而使這部作品產生了既撲朔迷離而又切實可信的藝術感染力。

三.留白手法的運用

當摩訶摩耶在經歷劫後餘生赴約來到羅耆波的家後,這兩個相愛的年輕人終於團聚在了一起。但是他們不能久留,必須得馬上遠離這個地方,逃到羅耆波的東家那裡去。於是「在那個狂風暴雨交加的日子裡,這兩人避開大路。在曠野里走著,因為恐怕路旁的大樹會倒下來壓著他們。狂風在後面趕打著他們,好像要把這一對青年趕離人間,推向毀滅。」在如此惡劣的天氣環境下,本應呈現這兩個年輕人互相陪伴、扶持的溫馨場景,但在這段文字里作者對於他們趕路的經過卻沒有敘述,只對周圍的環境作了簡單的描寫,更是用「毀滅」一詞作為結尾。而想毀滅這兩個年輕人的,正是先前解救了摩訶摩耶的老天爺。老天爺給了她重生的希望,卻想要再次剝奪她年輕的生命。在閱讀全文後再次揣摩,我們不難發現這里的「毀滅」其實也預示著摩訶摩耶最後悲劇的結局。

在小說的結尾,當摩訶摩耶在大火中毀容的臉龐時最終被羅耆波揭開時,她瞬間從睡夢中驚醒了,並立刻把面幕遮上,昂然起立,離開了床,再也沒有回來,哪兒也找不到她的蹤跡。作為一個高傲的女孩,她的自尊和隱私在面幕被揭開的那一刻也被打入了最深的低谷,她無法容忍自己殘破的面容被愛人以這樣的方式看到,於是她決絕的選擇了離開。沒有人知道摩訶摩耶去了哪裡,最終結局如何,留給我們的只有長久難以平平復的「沉默的怒火」和「長長的瘢痕」……

結婚——殉葬——重生——相聚——出走,摩訶摩耶悲慘的命運和她在面對不幸時的冷靜和泰然,都在一次次地揉搓著讀者的心,讓人不忍心再看下去,但又著實對小說的結局感到好奇。泰戈爾不是一個創造美好童話的作家,他沒有為這個故事編織一個完美的結局,而是留給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只有當你真正讀懂了這篇文章,才能找到打開摩訶摩耶心門的鑰匙,這也正是泰戈爾的偉大所在,他不點明結局而結局卻早已註定,這更能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生活在舊時代下的女性身不由己的命運。

在閱讀這部作品時,我一面對女主人公摩訶摩耶悲慘的命運而感到同情,一面又對當時印度殘害人性的等級制度和寡婦殉葬這樣的陋習而深惡痛絕。泰戈爾不愧為世界文學巨匠,他不刻意安排什麼,卻總是能運用最平實的文字來達到直擊人心的效果。即使在短篇小說有限的篇幅當中,我們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信念,想來這也是他的作品流傳於世、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了。

㈥ 莫泊桑歐亨利契科夫的短篇小說各自特點以及風格是什麼

1、莫泊桑

特點:(1)在對人物的描繪上,莫泊桑並不追求色彩濃重的形象、表情誇張的面目、誇張的生平與難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於描寫「處於常態的感情、靈魂和理智的發展」(《論小說》),表現人物內心的真實與本性的自然,通過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狀態與在一定情勢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動、舉止、反應、表情,來揭示出其內在心理與性格的真實。

(2)莫泊桑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

風格:現實主義小說藝術。

2、歐亨利

特點:歐·亨利的小說在藝術處理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們的「意外結局」,只有到了最後一刻,「謎底」才最終解開,情節的發展似乎明明朝著一個方向在發展,結果卻來個出其不意。這意外的結局一般說來是比較令人寬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結局,也常包含著某種光明之處,這就是所謂「帶淚的微笑」,即「歐·亨利式結尾」。

風格:世態人情,並且易有濃郁的美國風味。

3、契科夫

特點: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

風格:現實主義。

契科夫:

(6)西方現代短篇小說特點綜述擴展閱讀:

三人的短篇小說:

1、莫泊桑

《羊脂球》《俊友》《項鏈》《一生》《溫泉》《歸來》《我的叔叔於勒》等。

2、歐亨利

《麥琪的禮物》(一作賢人的禮物)《最後一片葉子》《帶傢具出租的房間》《愛的犧牲》《心與手》《二十年後》等。

《感恩節的先生們》

3、契科夫:

《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皮靴》《馬姓》《凡卡》《迷路的人》《預謀犯》《未婚夫和爸爸(現代小品)》《客人(一個場景)》《名貴的狗》《紙里包不住火》《哼,這些乘客們!》《普里什別葉夫中士》《獵人》《哀傷》《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釘子上》《勝利者的得意洋洋》《小公務員之死》《不平的鏡子》等。

㈦ 與19世紀的作品相比,現代美國作品的特點是什麼

19世紀美國的美國文學的特點如下:1、兩種現實主義小說,在這方面的主要代表是亨利·詹姆斯,他的創作繼承了19世紀的高雅「現實主義」傳統,擅長描寫美國東部有閑階級男女的心理,他作品描寫的民主思想濃厚、獨立性強、天真無邪、不拘虛禮但又有些我行我素的美國上層婦女形象。始終被看成是美國文化產物的典型,與這種創作傾向截然相反的是鄉土小說和反映農民心聲的作品,這方面比較有影響的作家哈姆林·加蘭。2、鄉土作家和幽默小說,這方面的代表性作家是歐·亨利,他的短篇小說篇幅不長,以情節取勝,一般以寫小市民生活為主,充滿了蘊含同情的幽默和恢諧之特色,尤其是那些出人意料的結尾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謀篇布局手法更每每令讀者拍案叫絕。3、「黑幕揭發者」與厄普頓·辛克萊,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一批以揭露資本家窮奢極欲和政府丑聞為主要內容的暴露文學曾一度發展到高峰,其中以厄普頓·辛克萊的《屠場》最有影響。4、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織,這一時期美國文學的一個重要成就在於出現了一批既具有現實主義傾向同時又受到歐洲自然主義哲學和文學思潮影響的作家,他們所描寫的往往是一些沒有文化、出身貧寒的下層人民和社會渣滓,第一部顯示出決定論哲學傾向的作品是斯蒂芬·克萊斯的中篇小說《街頭婦女郎梅季》。

㈧ 「短篇小說」有哪些特點

短篇小說是小說的一種,其特點是篇幅比較短小,情節比較簡潔,人物比較集中。它通常選取和描繪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極力刻畫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徵,能夠及時、迅速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某一側面或生活內容,做到了 以小見大,使讀者能「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 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所以他在《試談短篇小說》中得出這樣的結 論,雖然「它的篇幅不可能長,它的故事不可能發生於長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說的故事只發生於幾天或幾小時之內),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 能一定要有性格的發展」。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范圍雖不像中篇小說那樣廣闊,但是它善於抓住典型的生活片段,來說明復雜的社會現象。在中國文學史中,自唐宋以來,短 篇小說就日趨發展、豐富。特別是到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說取得了長足的發 展,如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就是非常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現代文學史上,短篇小說更加彭勃發展,魯迅的《狂人 日記》、《葯》、《祝福》,茅盾的《春蠶丁玲的《沙菲女士日記》,葉 紫的《豐收》等,都是著名的短篇小說。

熱點內容
推薦穿越養娃小說 發布:2025-07-05 13:46:54 瀏覽:951
種田桃花多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05 13:23:08 瀏覽:296
合集言情長篇小說 發布:2025-07-05 13:23:05 瀏覽:577
男配角嘯天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5 13:22:29 瀏覽:415
男主開始不愛女主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5 13:17:26 瀏覽:344
現代虐文悲劇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5 13:04:55 瀏覽:262
沉寂校園小說 發布:2025-07-05 13:04:51 瀏覽:199
重生女主排行榜小說 發布:2025-07-05 11:18:42 瀏覽:278
子宮淚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5-07-05 11:18:02 瀏覽:641
男生變蘿莉百合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5 11:00:26 瀏覽: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