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西方文學史第一部現代小說

西方文學史第一部現代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5-11 12:32:48

A. 西方文學史上最早出版的文學作品是哪一部呢這部作品講述了哪些內容

西方文學史上最古老的經典作品是古希臘的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統稱荷馬史詩。西方文學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具有歷程碑意義的作家。有許多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供參考。 1.荷馬的《荷馬史詩》。《荷馬史詩》是指公元前9至8世紀產生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據說它是由盲詩人荷馬製作的。

在這部1.4萬多行的史詩中,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無知,表達了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歐洲後代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3.塞萬提斯的大廳·吉訶德。這本書的創作為世界現代小說奠定了基礎,也就是說,現代小說的一些寫作技巧,如真實和想像力、嚴肅和幽默、准確和誇張、故事,甚至作者進入小說指出小說,在唐·吉訶德都出現了。塞萬提斯在17世紀文學啟蒙復興時期寫了《堂堂》·吉訶德對現代小說的發展產生了深遠而革命性的影響。因此,他是現代小說的第一人,因為他是第一人,他的唐·吉訶德對西班牙文學、歐洲文學甚至世界文學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

B. 簡述西方文學在發展歷程上具有歷程碑意義的作家及代表作品.

在西方文學發展歷程上具有歷程碑意義的作家很多,不勝枚舉,現舉出幾個作家及其代表作,供參考。 1、荷馬的《荷馬史詩》。《荷馬史詩》是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產生於公元前九至八世紀,相傳是盲詩人荷馬所做。《荷馬史詩》集古希臘文化之大成,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標志著西方文學史的第一座里程碑。 2、但丁的《神曲》。但丁·阿利基埃里(1265-1321) 義大利詩人,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但丁一生著作甚豐,其中最有價值的無疑是《神曲》。這部作品通過作者與地獄、煉獄及天國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網路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在這部長達一萬四千餘行的史詩中,但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表達了執著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對歐洲後世的詩歌創作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十日談》 3、薄伽丘的《十日談》。《十日談》採用了阿拉伯名著《天方夜譚》的所謂「框架式結構」,即開端有個類似序曲故事統領全書,其它各篇均鑲嵌於這個總框架之中:1348年鼠疫流行,佛城十個少男少女避居鄉間別墅,為祛寂寞,每人每日講個故事,十天過去,共講一百個故事。這些故事,或取自歷史,或取自傳說,或取自現實生活,內容或揭露封建殘暴、或鞭撻教會虛偽、或諷刺僧侶荒淫,寫得風趣生動、神采飛揚。本書在歐洲文學史上劃出了一個時代即「小說」的時代,因為它打破了從來都是韻文獨領風騷的局面,把散文的文學提高到一個突出地位。 4、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這本書的創作奠定了世界現代小說的基礎,就是說,現代小說的一些寫作手法,如真實與想像、嚴肅與幽默、准確與誇張、故事中套故事,甚至作者走進小說對小說指指點點,在《堂·吉訶德》中都出現了。在17世紀——文學剛剛啟蒙復興的時代,塞萬提斯就寫出了《堂·吉訶德》,它給予近現代小說的發展就是深刻的、革命性的影響。所以說他是現代小說第一人,正因為他是第一人,他的《堂·吉訶德》對西班牙文學、歐洲文學,乃至整個世界文學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 5、莎士比亞(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英:Hamlet)、《奧賽羅》(英:Othello)、《李爾王》(英:King Lear)、《麥克白》(英:Mac Beth)。著名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劇、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還寫過154首十四行詩,二首長詩。本·瓊森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和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6、維克多·雨果 (1802~1885)。法國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散文家, 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在法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雨果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創作歷程超過60年,作品合計達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留下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1830年,28歲的維克多·雨果開始奮筆疾書他的「命運三部曲」之一《巴黎聖母院》,這部小說被譽為「法國浪漫主義歷史小說的傑作」和「浪漫主義文學的里程碑」,為他躋身法國以至歐洲最重要的作家行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歌德《浮士德》是一部長達一萬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詩劇,第一部二十五場,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場。全劇沒有首尾連貫的情節,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發展變化為線索。這部不朽的詩劇,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浮士德》構思宏偉,內容復雜,結構龐大,風格多變,融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於一爐,將真實的描寫與奔放的想像、當代的生活與古代的神話傳說雜揉一處,善於運用矛盾對比之法安排場面、配置人物、時庄時諧、有諷有頌、形式多樣、色彩斑駁,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8、巴爾扎克 (1799–1850)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濃厚浪漫情調的偉大作家,一邊因奢華的生活而負債累累,一邊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創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學巨著。他的生活趣事層出不窮,而作品更被譽為「法國社會的一面鏡子」。在他逝世時,文學大師雨果曾站在法國巴黎的蒙蒙細雨中,面對成千上萬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評價道:「在最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佼佼者。」《人間喜劇》是巴爾扎克的多卷本巨著,是他以畢生精力完成的光輝創作群,堪稱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奇跡。在這里,他以清醒的現實主義筆觸,被恩格斯譽為「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它再現了1816-1848年,也就是「王政復辟」到七月王朝期間廣闊的社會圖景。

C. 外國文學史的論述題:堂吉柯德的思想意義是什麼

《唐·吉訶德》的思想意義如下:

從精神層面看,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著矛盾。這是第一點。《堂吉訶德》用文學的形式深刻而生動地揭示了這一矛盾,可以說是淋漓盡致,讓每一代人都能感受到並認同它。第二,塞萬提斯早在17世紀就寫了《堂吉訶德》。

但他是第一部現代小說,因為他是第一部,所以他的《堂吉訶德》關於西班牙文學,歐洲文學,以及世界文學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它不僅被翻譯成許多語言。《堂吉訶德》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塞萬提斯寫《堂吉訶德》的時候,他是在反對小說,騎士精神的浪漫故事以及它們對人們的不良影響。在《堂吉訶德》中,塞萬提斯一方面批判了社會的罪惡,另一方面,他贊揚了消除暴力和善良,懲罰邪惡促進善良,幫助弱者等美德,贊揚了黃金世紀社會的理想目標。

作為典型的殖民主義文本,《堂吉訶德》產生於西班牙的黃金時代,當時正值西班牙的鼎盛時期和衰落時期。在堂吉訶德第一次失敗的旅行之後,正是這個神話吸引了邊遠地區的農民參與到作者的殖民冒險中來:「堂吉訶德充滿了虛張聲勢,充滿了說服,充滿了承諾。

而這個可憐的傢伙決定和他一起出去,成為他的隨從。堂吉訶德還告訴他,他可以自己出去,他可以通過一次冒險,在一眨眼的功夫征服了一個島嶼,並讓他成為它的統治者。

歷史的改寫使丹吉河充滿了濃郁的殖民色彩。在小說中,美國或印度的鏡像幾乎無處不在。主人和僕人二人都在誤入歧途的過程中,不時遇到丈夫和妻子或父親的女兒偶然去美國服兵役,聽說同胞們曾多次在西方發家致富。

這些描述顯示了塞萬提斯作為當時最大的殖民帝國公民的佔有欲。他們忽視了他們的金銀是瘋狂掠奪和流血的結果這一事實,想當然地認為殖民地的財富屬於帝國的資產。另一方面,西班牙人有權隨心所欲地指揮和使用這些武器。

(3)西方文學史第一部現代小說擴展閱讀

《唐·吉訶德》內容簡介:

拉曼查是一個叫朱薩諾的鄉下小紳士的領地,他將近五十歲,又高又瘦,有一匹瘦馬和一支長矛。老盾牌,40多歲的女管家,一個侄女在她二十多歲,和一個助手,一般能夠支持自己,但不是很好。

他的一個愛好是閱讀騎士文學,他變得如此專注於他們,他不打獵或照顧他的家人,然後他賣掉了他的土地購買這些書,與人們交談,關於正義。他就這樣說了一天又一天,一天又一天,直到他的腦子累了,失去了理智。

他的腦子里充滿了魔法、戰車、決斗、挑戰、傷痛、漫遊、愛情、騷動和書中的荒誕,他相信這些都是真的。然後產生幻想,為了提升自己的名望和財富,為公眾謀福利。

他想做一名游俠騎士,把書中看到的一切付諸實施,去拯救苦難,去體驗危險,去樹立成就。他把這匹馬命名為羅齊南托,意思是一匹曾經努力工作的馬。他找到一把長矛和一把盾牌,想像著一個鄉下女人是他的妻子,一個騎士。

堡酒店,他把業主為主要,他自己努力,然後第一個遇到的是一個富農折磨一個小男孩,因為牧童放羊時丟了羊,堂吉訶德看著,他不僅把牧童叫富農,也稱為富農欠下9個月要根據孩子們的羊。那個叫豪圖多爾的富人答應來,但是當堂吉訶德走後,他把小牧羊人安德烈斯綁了起來,打了他。

然後他回到家,和他的鄰居桑丘·博薩約好了,一個誠實的農民,做他的僕人,並答應讓他做島上的總督。於是桑丘帶著夢想,騎著驢,作為僕人帶著他「立功」去了。在兩次冒險中,鬧了很多笑話,傻風車當巨人,旅館當城堡,苦役犯當受迫害的騎士,巨人當人頭的皮等等。

他有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這種精神變得越來越強。最後,同村的加拉斯科學士假扮成騎士,把他打倒在地,送他回家隱居一年。後來,他去了冒險護林員,懷著很好的願望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最後,我在一種致命的危險中醒來,發現我過去的荒謬。

死前立了三份遺囑。一個是過去付給桑丘一筆錢。另一方面,所有的財產都給了外甥女;但是,如果一個人結婚時受過騎士文學的教育,他就不應該和這樣的人結婚;三是以他為題材的作者的道歉,使其寫這本荒誕的書,為自己為此承擔了良心的負擔。最後騎士平靜地死去了。

D. 誰能給我列一個外國文學史的發展脈絡啊就是各個時期的思想潮流和代表作家作品之類的

第一章古代文學
西方古代文學包括:古希臘羅馬文學和早期基督教文學。(它們是氏族社會向奴隸制過渡時期的產物)。古希臘羅馬文學和早期基督教文學中分別體現出來的世俗與人本色彩和神聖與超越色彩共同構成西方文學(和文化)的兩個源頭。恩格斯說:「沒有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的基礎,也就沒有現代的歐洲」。
第一節 古代文學概述
一古代希臘文學。(歐洲文學的源頭之一)
(一)主要成就:神話、史詩和戲劇,此外還有寓言、抒情詩和文藝理論等。
(二)主要特徵:
★★理解後簡答題
【希臘神話的主要特徵】
1、鮮明的人本色彩,命運觀念。
從諸神的恣情縱欲,到盜火者的狂熱殉情;從阿喀琉斯多憤怒,到美狄亞的殘忍復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絕無宗教恐怖的壓抑和彼岸天國的誘惑。
2、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並存。
古希臘文學的許多篇章從不同程度,不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為後人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也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充滿了神奇的想像、怪誕色彩、表現出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3、種類繁多,且具有開創性。
除神話,史詩外還有悲劇,喜劇、寓言、故事、教諭詩、抒情詩、散文、小說等 (三)古希臘文學的發展狀況。
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由氏族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史稱「荷馬時代」(英雄時代):
主要成就:神話、史詩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教諭詩《工作與時日》:現存最早一部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詩作。
敘事詩《神譜》:最早一部比較系統地敘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譜系的作品。
等二時期(奴隸制社會形成至全盛時期)史稱「古典時期」:
主要成就:戲劇成就最大,另外還有抒情詩、散文、寓言、悲劇、喜劇、文藝理論。
抒情詩中琴歌成就重大:
薩福:柏拉圖稱她為「第十位文藝女神」。
獨唱琴歌代表詩人
阿那克瑞翁:創造「阿那克瑞翁體」。
合唱琴歌代表詩人:品達:代表作《勝利頌》
寓言:《伊索寓言》(散文體)
主要反映奴隸制社會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勞動人民生活教訓和斗爭經驗的總結(《農夫和蛇》《烏龜和兔子》等。 v@hIT'#d_
全盛時期歐洲文學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
9.)
喜劇詩人:阿里斯托芬 幾次著名的戰役後,出現了正式的歷史著作。
「歷史之父」:希羅多德《希臘波斯戰爭史》
雄辯家:蘇克拉底和狄摩西尼。
文藝理論家:柏拉圖(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始祖)反對民主制,創立「理念論」。代表作《對話錄》。
亞里斯多德:代表作《詩學》
第三時期(奴隸制衰亡時期)史稱「希臘化時期」:
主要成就: 新喜劇:不談政治,以描寫愛情故事和家庭關系為主要內容。又稱「世態喜劇」。最著名的新喜劇作家:米南德(雅典人) `
田園詩(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5b98ab010004yn.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
這里很全,你可以自己下來看看!!希望能對你有用。

E. 外國文學作品有哪些, 要那些著名的

1.《變形記》[奧地利]卡夫卡2.《童年》《人間》《我的大學》[蘇聯]高爾基 3.《羊脂球》《項鏈》[法]莫泊桑 4.《變色龍》 [俄]契柯夫
5.《戰爭與和平》、《復活》[俄]托爾斯泰
6.《雙城記》[英]狄更斯
7.《莎士比亞全集》[英]莎士比亞
8.《對話錄》[希]柏拉圖
9.《荷馬史詩》[希]荷馬
10.《哈克貝利.芬歷險記》[美]馬克.吐溫
11.《紅與黑》[法]司湯達
12.《草葉集》[美]惠特曼
13.《神曲》[意]但丁
14.《堂吉訶德》[西]塞萬提斯
15.《浮士德》[德]歌德
16.《社會契約論》[法]盧梭
17.《包法利夫人》[法]福樓拜
18.《高老頭》[法]巴爾扎克
19.《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20.《安娜.卡列尼娜》[俄]托爾斯泰
21.《呼嘯山莊》 艾米莉·勃朗特
22.《荊棘鳥》[美] 考琳 ·麥卡洛
23.《飄》瑪格麗特·米切爾
24.《絞刑架下的報告》 伏契克,
25.《湯姆叔叔的小屋》,又譯作《黑奴籲天錄》和《湯姆大伯的小屋》[美]比徹·斯托夫人
26.《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和《笑面人》 [法]雨果
27.《三劍客》 [法]大仲馬
28.《簡·愛》 [英]夏洛蒂·勃朗特
29.《茶花女》[法]小仲馬
30.《基督山恩仇記》[法] 大仲馬
31.《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32.《老人與海》[美] 海明威
33.《泰戈爾短篇小說選》[印度]泰戈爾
34.《死魂靈》[俄]果戈理
35.《罪與罰》(上下)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36.《雙城記》 [英] 狄更斯
37.《田裡的守望者》[美]塞林格
38.《在路上》[美]傑克·凱魯亞克
39.《熱愛生命》[美]傑克·倫敦
40.《了不起的蓋茨比》[美]菲茨傑拉德
41.《肖申克的救贖》[美]史蒂芬·金
42.《霧都孤兒》[英]迪更斯
43.《天使,望故鄉》[美]托馬斯·沃爾夫
44.《第22條軍規》[美]約瑟夫·海勒
45.《裸體的午餐》[美]威廉·巴勒斯
46.《名人傳》[法]羅曼·羅蘭
47.《追憶似水年華》[法]普魯斯特 48.《少年維特之煩惱》[德]歌德49.《牛虻》[英]艾捷爾·麗蓮·伏尼契50.《傲慢與偏見》[英]簡·奧斯汀

F. 著名的外國文學作品,越多越好!

1 紅與黑 [法] 司湯達
2 苔絲 [英] 哈 代
3 霧都孤兒 [英] 狄更斯
4 老人與海 [美] 海明威
5 父與子 [俄] 屠格涅夫
6 少年維特的煩惱 [德] 歌 德
7 簡·愛 [英] 夏綠蒂·勃朗特
8 歐也妮·葛朗台 [法] 巴爾扎克
9 高老頭 [法] 巴爾扎克
10 巴黎聖母院 [法] 雨 果
11 茶花女 [法] 小仲馬
12 呼嘯山莊 [英] 艾米莉·勃朗特
13 牛虻 [愛爾蘭] 艾麗·伏尼契
14 百年孤獨 [哥倫比亞] 馬爾克斯
15 傲慢與偏見 [英] 奧斯汀
16 罪與罰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17 安娜· 卡列尼娜 [俄] 列夫·托爾斯泰
18 莎士比亞選集 [英] 莎士比亞
19 美麗與悲哀 [日] 川端康成
20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 [法] 莫泊桑
21 母親 [前蘇聯] 高爾基
22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前蘇聯] 奧斯特洛夫斯基
23 雪萊詩選 [英] 雪 萊
24 拜倫詩選 [英] 拜 倫
25 安徒生童話 [丹麥] 安徒生
26 伊索寓言
27 獵人筆記 [俄] 屠格涅夫
28 憤怒的葡萄 [美] 斯坦貝克
29 三個火槍手 [法] 大仲馬
30 布登勃洛克一家 [德] 托馬斯·曼
31 了不起的蓋茨比 [美] 菲茨傑拉德
32 吉檀伽利 [印度] 泰戈爾
33 唐·吉訶德 [西班牙] 塞萬提斯
34 魯濱遜飄流記 [英] 笛 福
35 園丁集 [印度] 泰戈爾
36 新月集 [印度] 泰戈爾
37 采果集 [印度] 泰戈爾
38 包法利夫人 [法] 福樓拜
39 帶發條的桔子 [英] 安東尼·伯吉斯
40 惡心 [法] 讓·保爾·薩特
41 大師與瑪格麗特 [俄] 米哈伊爾·布爾加科夫
42 癌症樓 [前蘇聯] 索爾仁尼琴
43 玩笑 [捷克] 米蘭·昆德位
44 日瓦戈醫生 [前蘇聯] 帕斯捷爾納克
45 十日談 [義大利] 卜伽丘
46 尤利西斯 [愛爾蘭] 詹姆斯·喬伊斯
47 戀愛中的女人 [英] D·H·勞倫斯
48 五號屠場 [美] 小庫爾特·馮尼格
49 麥田裡的守望者 [美] 傑羅姆·塞林格
50 嘉莉妹妹 [美] 西奧多·行萊塞
51 一千零一夜
52 希臘神話故事 [古希臘]
53 復活 [俄] 列夫·托爾斯泰
54 基度山伯爵 [法] 大仲馬
55 戰爭與和平 [俄] 列夫·托爾斯泰
56 浮士德 [德] 歌 德
57 上尉的女兒 [俄] 普希金
58 哈克貝利·芬恩歷險記 [美] 馬克·吐溫
59 湯姆·索耶歷險記 [美] 馬克·吐溫
60 悲慘世界 [法] 雨 果
61 鐵皮鼓 [德] 君特·格拉斯
62 古都 [日本] 川端康成
63 城堡 [奧地利] 卡夫卡
64 娜娜 [法] 愛彌爾·左拉
65 兒子與情人 [英] D·H·勞倫斯
66 馬丁·伊登 [美] 傑克·倫敦
67 白牙 [美] 傑克·倫敦
68 愛彌兒 [法] 盧 梭
69 洛麗塔 [美]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70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捷克] 米蘭·昆德拉
71 第二十二條軍規 [美] 約瑟夫·海勒
72 羅生門 [日] 芥川龍之介
73 不朽 [捷克] 米蘭·昆德拉
74 生活在別處 [捷克] 米蘭·昆德拉
75 為了告別的聚會 [捷克] 米蘭·昆德拉
76 蠅王 [英] 戈爾丁
77 本性 [捷克] 米蘭·昆德拉
78 野性的呼喚 [美] 傑克·倫敦
79 紅字 [美] 納撒尼爾·霍桑
80 我是貓 [日] 夏日漱石
81 在路上 [美] 傑克·凱魯亞克
82 模糊情緣 [美] 西奧多·德萊塞
83 美妙的新世界 [英] 奧爾都斯·赫胥黎
84 覺醒 [美] 凱特·肖班
85 在人間 [前蘇聯] 高爾基
86 童年 [前蘇聯] 高爾基
87 我的大學 [前蘇聯] 高爾基
88 死魂靈 [俄] 果戈里
89 雪國 [日本] 川端康成
90 高龍巴 [法] 梅里美
91 草葉集 [美] 惠特曼
92 巨人傳 [法] 拉伯雷
93 毛猿 [美] 奧尼爾
94 斯巴達克思 [義大利] 喬萬尼奧里
95 惡之花 [法] 波德萊爾
96 失樂園 [英] 彌爾頓
97 大街 [美] 劉易斯
98 雙城記 [英] 狄更斯
99 夜色溫柔 [美] 菲茨傑拉德
100 好兵帥克 [捷克] 哈謝克

G. 推薦外國文學作品,並說說內容簡介和推薦理由

《唐·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反騎士小說。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唐·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區的守護者),拉著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遊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蘇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文學評論家都稱《唐·吉訶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H. 簡述西方文學的發展及其階段

簡談西方文學史——理性與原欲

人於生俱來的是理智、道德還是慾望、罪惡?我們應該崇尚制約還是解放本性?這種對人類靈魂的拷問之聲,對人類自身的思考琢磨,自始至終回盪於西方文學之中,也推動著它的發展和變化。

一、
古希臘文學是歐洲文學的源頭之一,其中蘊涵的關於「人」的觀念,經由古羅馬文學的傳承對後來的歐洲文學產生深遠影響。古希臘重視人的價值的實現,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崇尚人的智慧(人智)。在這種文化中產生的古希臘文學,就呈現出張揚個性、放縱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生命價值的特徵,具有根深蒂固的世俗人本意識。這種意識是原欲型的,雖然其中也不乏理性精神,但這種精神主要是對人的肯定而並非是與原欲相對的理性意識和道德規范。

古羅馬文學是對古希臘文學的直接繼承,但同時也帶有自身的獨特性。古羅馬人有種對集權國家和個體自我犧牲精神的崇拜,因此其文學也較古希臘文學更具理性意識和責任觀念,在審美品格上更趨於庄嚴和崇高的風格。但是,古羅馬文學人文意識觀念的主體仍然是古希臘文學的人本意識,仍屬於古希臘原欲型文化的范疇。

希伯來文學是歐洲文學的又一源頭,其中所蘊涵的「人」的觀念,經由中世紀基督教文學對後來的歐洲文學產生深遠影響。希伯來民族信仰一神的上帝,強調人對上帝的絕對服從;尊重靈魂,主張人的理智抑制肉體的慾望;輕視人的現世生命價值和意義,看重來世和天國的幸福。顯然,希伯來文化是種重靈魂、重群體、重來世的理性型文化。原欲與理性是人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因此古希臘文化與希伯來文化是既統一又對立,它們被稱為「異質文化」。在公元1世紀中葉到2世紀末葉,希伯來文化與古希臘文化出現了第一次碰撞。希伯來文化吸收了古希臘文化的某些成分後演變成一種新的文化——基督教文化。但古希臘文化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希伯來文化,因此基督教文化仍屬於古希臘的異質文化。

基督教文學是基督教文化的產物,蘊涵的是種理性化的人本意識,或者說是種宗教人本意識。基督教文學中的英雄不像古希臘文學中是人化的神,而是神化的人。他們並不是因為人類的智慧而顯得神通廣大,是神的附著才賦予其無窮威力。基督教文學中人讓位於神、「靈」取代「肉」的現象體現的是人對上帝的崇拜,也體現了人對人性本質的追尋趨於理性和精神的境界。但另一方面,這又表現了一種人們對人原始生命力和生命價值的壓制,是對歐洲古典文學世俗人本意識的排斥。總之,重視人的精神、對理性的追求、強調理性對原欲的限制,是早期希伯來文學和中世紀基督教文學文化價值觀念的主要特徵。

然而,世俗的教會把基督教精神推向了極端。尤其在中世紀後期,上帝的權利畸形膨脹,人的主體性顯得微不足道。生命的本能沖動、人的合理要求都被基督教教義視為罪惡或無意的,人的本性遭到了嚴重的壓抑。這時,原始基督教對人類的理性追求最終走向了對人類思想的扼殺。

二、
之後,歐洲文化的古希臘羅馬源流與希伯來基督教源流形成了比「希臘化」時期更大規模的碰撞,帶來了歐洲文學中人文觀念的重大變化。這就是「文藝復興」,歐洲文化的大轉型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基督教文化走向極端,壓抑著人們,一些人文主義者就借用古典文化向其發起了攻擊。文藝復興倡導人文主義,強調以人為本、以人權反神權、以人性反神性、以個性自由反禁慾主義等,要從上帝那裡找到人類自己。這是與基督教文化相沖突的,而這種沖突實質上也就是原欲與理性、肉體與靈魂的沖突。古希臘羅馬文化吸收了希伯來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匯集成了人文主義。而文藝復興便是歷史給予歐洲社會重新選擇文化模式的契機。

人文主義文學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的主流。在此時期,莎士比亞是歐洲文化、藝術的集大成者,他對人理解的深刻要遠遠超出前輩人文主義作家。其深刻之處在於通過悲劇告訴了人們:人的自由是有限的,僅僅滿足人的慾望和解放並不能把人引向自由、平等的理想世界,人的價值更應該體現在理性力量上,因此,人必須在自然慾望與社會道德、原欲與理性、出世與入世、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方面正確把握。猶如哈姆雷特,在他身上世俗人本意識和宗教人本意識的融合就十分明顯,這也正是近代歐洲文化模式的典型。

17世紀的歐洲講究理性,講究秩序,這一精神也集中體現在了這一時期文學主流——古典主義文學中,帶來了文學中人文主義觀念的演變。文藝復興雖然帶來了人的解放和社會的進步,但同時它對於個性自由的追求又過於偏激,造成了人們道德水準下降和社會秩序混亂。這種社會現實使人意識到了理性、秩序的重要性,再加上這一時期自然科學的成果告訴了人們宇宙是井然有序的,因而社會也應該有自己的規范與秩序,個人也應該服從社會規范。在這種精神文化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古典主義文學,便以理性作為自己的生命,注重人的主體意識和能動性,同時又否定了神性。相對於人文主義,古典主義更注重人的理智對情感慾望的制約,強調對自由的規范,這是對文藝復興時期極端追求個性自由的反撥。在古典主義文學中,人通常都處於理智與情感、個人利益與國家民族利益的糾葛中,而服從王權則是最高的理性。古典主義文學中蘊涵的是種理性化的人本意識,既肯定了個體,又強調約束。

18世紀啟蒙文學和古典主義文學一樣強調理性精神,但它又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自由,肯定人的情感的合理性。這既是對神性更徹底的否定,又是對否定情感自由的古典主義的調節和反撥。啟蒙文學家大多把個性與情感自由提高到了理性與秩序之上。盧梭是其中的典型,他否定原罪說,認為人的本性是美和善的,一切發自人的慾望和要求都是合理的,而人類自己創造的文明才是人性的污染物和罪惡的滋生地。但盧梭對人的理解過於理想、超時代,歌德則顯得更現實、更理智。歌德的思考與莎士比亞有相似之處,筆下的浮士德苦苦追尋情感與理性的統一,尋找既張揚個性又不與外在沖突,既滿足慾望又不違背社會道德律令兩全其美的道路。然而,人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浮士德一生執著地探索追求,但最終陷於進退兩難的困境,這也正是歌德關於「人」的理解的困惑。歌德通過《浮士德》,把「人」的探索推向了更渺遠的天地。啟蒙文學對個性情感自由的理性追求,為浪漫主義文學奠定了基礎。

三、
浪漫主義流行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那是個封建制度衰亡、資本主義上升的新舊交替的時代。浪漫主義文學在反古典主義精神中發展起來,強調自我、追求自由,竭力倡導自由思想,可以說是人文主義思想在新的歷史中的再現。

浪漫主義的自由思想是和法國大革命精神相吻合的,可以說它是法國大革命精神的產物,是法國大革命精神在文學上的表現。但這種自由精神的倡導者是盧梭,盧梭是浪漫主義文學的「精神之父」。法國大革命過去了,原先人們認為能帶來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了,然而,現實卻讓人們感到,在新的社會中自由僅僅是種形式,資本主義文明使人的生命力受到壓抑,使自由得而復失。但此時盧梭的自由思想早已在大革命浪潮中深入人心,因此,在新的社會中,人們追求自由的熱情依然十分強烈,「自由」是18世紀末19世紀歐洲時代精神的最強音。浪漫主義者認為現代文明帶給人們壓抑,因此崇尚自然,倡導「歸返自然」。他們有的留戀湖光山色,有的嚮往原始森林,有的追懷宗法式的田園生活,就是不接納現代文明,堅持認為只有自然才能給予人們真正的自由。浪漫主義文學的自由觀念和生命意識在「自然」的境界中找到了最終的歸宿。

浪漫主義文學的自由觀念和生命意識,實際上是歐洲文學人文觀念的新發展,是19世紀人道主義的一種表現,具體地講,它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文學中人本意識在新的歷史中的再現。浪漫主義所講的「人性」,其側重點不是人文主義所講的「人智」,而是「原欲」;不是古典主義的王權意志、公民責任和理性思維,而是個人情感及慾望;也不是啟蒙主義的「自然法則」、「社會道德律令」,而是人的自然欲求和生命意識。浪漫主義的理性與原欲、理智與情感的天平明顯是傾向於後者的,它的人文觀念已經表現出對歐洲近代理性主義文化傳統的反叛精神。盡管還不至於完全脫離理性主義文化傳統,但這種反叛與後來「重估一切價值」的現代反傳統思想在本質上有著一衣帶水的關系。所以,浪漫主義文學中蘊涵了20世紀現代主義的文化基因,這也正是現代主義又被稱為「新浪漫主義」的重要原因。

現實主義形成於19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確立和發展的時期。這時,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金錢的追求和崇拜更為狂熱,大多數人忙於爭奪財富。人的「個性自由」表現為對金錢的極力追逐,人的慾望使許多人喪失理智、喪失道德責任、喪失了人與人間的溫情。現實主義比浪漫主義作家要理性得多,他們力圖通過文學細致地展現現實,深入解剖在利益驅動下的人的心靈,從而警告世人:不要在物質面前失去人的自尊,從人道主義出發,對社會做出深刻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所呼喚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理智、道德意識和人格尊嚴。因此,現實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浪漫主義的反撥。

浪漫主義作家所倡導的個性自由,在現實主義文學中被視為追求物質和滿足私慾的自由,現實主義作家將這認為這是人本性中的「惡」,是人類自身的破壞力,是一種與人的高貴理性相對立的動物本能。他們隱隱感覺到,人在獲得「自由」後,並不像浪漫主義者所想像的人因自由生長而顯得盡善盡美,也不像人文主義者所講的人因有高貴的理性而成為「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因為人還有種於生俱來難以抑制的私慾。他們呼喚理性,卻又覺得理性在本能面前實在勢單力薄,根本無力阻止人們的墮落,因而「人」的形象也就不再顯得理性和高貴。現實主義作家把這種「惡」看成是人身上所固有的,並對它的自由泛濫感到深深地憂慮和恐懼,希冀人們能用理性來抑制。可見,現實主義作家總體上來說是傳統理性主義的倡導者,遵循的是近代理性主義價值觀念。但是,他們對人類自身「惡」所表現的憂慮、恐懼甚至悲觀,泄露了對歐洲傳統理性主義文化的懷疑與反思。這正是20世紀文學中彌漫的悲觀情緒和危機意識的精神源頭之一。所以,現實主義人文觀念的發展,其中也孕育著20世紀現代文化的基因。

現實主義作家對人是否存在動物性感到迷惑不解,而後起的自然主義則非常肯定地回答了人動物屬性的問題。自然主義產生於19世紀後期,1859年問世的《物種起源》對它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在達爾文之前,人因擁有靈魂而不被列入動物的范疇,而進化論卻把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作為動物的一部分。這一振聾發聵的觀點一被人們所認可,就啟發人們沿著自然主義的思想來研究人」。自然主義就是在這樣一個進化論影響下的社會中產生的。在創作中,自然主義作家往往把生理研究和社會分析結合在一起。此時,為現實主義作家所疑慮的人的「動物性」已被看成既定的科學事實,「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被用來解釋人類「惡」的產生和存在的原因;從前文學中高貴的「人」的形象已從神聖的理性殿堂跌入到動物王國。因此,自然主義文學在文化觀念上對傳統理性主義已有所超越,從而跨入了非理性主義文化的門檻。

四、
20世紀西方文學是在現代非理性主義文化中生長起來的,歐美文學表現出了對與傳統文學的重大差異。無論是現代主義還是現實主義傾向的文學,都更注重對人的內心做哲學的思考,並往往以荒誕不經的形式加以表現。特別是現代主義傾向的文學,把理智與情感、理性與原欲、靈與肉、善與惡等主題推向深入。有些現代作家還認為人的非理性元素是人生命的本體,蘊涵的是一種非理性人本意識,顯示了歐美文學在人文觀念上的新發展。

浪漫主義文學在「返回自然」的追求中,雖已露出了非理性的端倪,但還十分朦朧,其本質仍與理性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實主義文學對人本性中破壞力深感憂慮,並對理性的制約力感到懷疑,但最終又在理性主義信念中找到生存的勇氣和力量。20世紀文學,特別是現代主義傾向的文學把浪漫主義的「返回自然」進一步推到返回原始的荒蠻時代,以非理性的自由去反抗現代文明,反抗宗教理性、科學理性、政治理性和經濟理性。這時的「理性」也已擁有了更廣泛的內涵,指的是抑制人生命的一切有形和無形的力量,是罪大惡極的劊子手,是荒誕的、不講理的、總是與人作對的力量。許多作家都站在反理性的立場上描寫神秘的非理性和潛意識沖動給人們所帶來的自由感,這就是20世紀文學頻頻描寫病態、畸形、死亡、夢境、幻覺、白日夢、痴人夢、性沖動、歇斯底里、長篇獨白、內心回憶等等的重要原因。因此,在20世紀文學,尤其是現代主義傾向的文學中,已很難聽到以往文學中對人性美的贊歌,這正是歐美文學人文觀念轉型的表現。

在對待物質文明的態度上,20世紀文學也表現出了更強烈的反抗。這時的「物」已被泛化為金錢、物質、科技、社會等整個物質世界,人與物的對立也被泛化為人和除了精神世界外整個現代化物質文明的對立。以往的文學在描寫人與物、人與自然的關系時,依然相信人自身的理性力量,保留著幾分樂觀與浪漫。即使是浪漫主義作家,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時也並不抹殺人與物之間的差別,也不認為人喪失了對物質世界的支配權而淪為「物」的奴隸。現實主義作家也一方面表現人被物質改變的同時,又一方面表現其對這種改變的抗拒。而20世紀歐美文學則著重表現人在物前的無能為力,物質世界拋棄了人類,人處於一個難以理喻、無法解釋的陌生世界。人自己蛻變成了物,世界是荒誕的,人類的生存失去了意義。20世紀表現的這種人與物的矛盾人對物質和科學理性的反對,實質上是對人類本性的一種維護,表現了一種新的人道原則。

非理性傾向是20世紀歐美社會的時代特徵。作家們對人類非理性的本質常常表現出憂慮、恐懼甚至否定。他們真切觀察到了人的非理性內容並視其為人的生命本體,但對於回歸原始狀態,完全釋放本性的人,又是充滿憂慮的,這正是20世紀歐美文學中危機意識和被悲觀情緒產生的原因。在20世紀文學非理性傾向的背後,隱藏著作家們對人的處境和命運的理性思考。即使是典型的現代主義作家,在創作中依然包含著對更高意義上的理性的追求。20世紀50年代以後這種追求理性的傾向更為明顯。這種「更高意義上的理性」雖然較之傳統的理性有著明顯的不同,但其實質已露出了人道主義信仰精華與近代個性、科學思維相結合的趨勢。20世紀50年代後的歐美文學中,這種趨向已十分明顯。可見,經過漫長的歷史起伏,文學中又出現了恢復對「上帝」與「理性」的崇拜和追尋。當然,這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上帝與理性了。由此可見,20世紀50年代後西方文學的人文觀念,又開始朝著新的方向發展。

附簡表:
古希臘羅馬文學:荷馬史詩 古希臘戲劇

中世紀文學:但丁

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塞萬提斯 莎士比亞

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莫里哀

18世紀啟蒙文學:歌德

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拜倫 雨果 普希金

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司湯達 巴爾扎克 狄更斯 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爾斯泰 契訶夫
易卜生 馬克·吐溫

19世紀自然主義和其他流派(唯美主義、象徵主義):左拉 莫泊桑 波德萊爾

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高爾基 肖洛霍夫 艾特瑪托夫 羅曼·羅蘭 德萊塞 海明威 勞倫斯

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艾略特 卡夫卡 喬伊特 薩特

20世紀後現代主義文學:貝克特 品欽 海勒 馬爾克斯

I. 行測常考的外國文學典故有哪些

1、烏托邦
源出希臘文,意即「烏有之鄉」。1516年,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在其《烏托邦》一書中,描述了一個他所憧憬的美好社會,即烏托邦。那裡一切生產資料均歸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則按需分配;人人都從事生產勞動,並有充足的時間供科學研究和娛樂;那裡沒有酒店妓院,也沒有墮落和罪惡。故此詞喻指根本無法實現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會。

2、猶大的親吻
猶大是《聖經》中耶穌基督的親信子弟12門徒之一。耶穌傳布新道雖然受到了百姓的擁護,卻引起猶太教長老司祭們的仇恨。他們用30個銀幣收買了猶大,要他幫助辨認出耶穌。他們到客馬尼園抓耶穌時,猶大假裝請安,擁抱和親吻耶穌。耶穌隨即被捕,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人們用猶大的親吻比喻可恥的叛賣行為。
3、海妖之歌
出自希臘神話。傳說在一個島上住著一些以美妙歌聲迷人害人的海妖,名叫塞王。後奧德賽路經該島,事先得到瑟西女仙的警告,用蠟封住同伴們的耳朵,又把自己綁在桅桿上,同伴們奮力劃槳,終於戰勝了迷人的歌聲。比喻那種騙人的甜言蜜語。
4、阿基里斯之踵
希臘神話英雄阿基里斯唯一能被刺傷的地方。他出生後,母親海洋女神西蒂斯握著他的腳跟在冥河裡浸泡,因此他全身除腳踵外其他地方刀槍不入。比喻易受傷害的地方或致命弱點。
5、蒙娜麗莎的微笑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達•芬奇的作品。完成於1506年,畫中的蒙娜麗莎相傳原是佛羅倫薩有名的美女,她性情矜持,鬱郁寡歡。為了使蒙娜麗莎發自心扉的微笑,達•芬奇請樂隊演奏美人家鄉的作品,才使他嫣然一笑。而這一微笑的含義就成為幾百年藝術史上的不解之迷。常比喻青年女子迷人的微笑,或轉義為神秘的微笑。
6、騎士精神
騎士原是中世紀時歐洲封建貴族中等級最低、人數最多的一個階層。他們通過服騎兵兵役獲得國王或大領主的采邑。因當時歐洲各國封建割據,領主們為保存並擴張勢力,就得依靠騎射搏擊的武功。因此無論國君還是爵爺,實際上都是騎士,這使得騎士的地位大大提高了。由於當時社會崇尚武藝,因而騎士很受人仰慕。騎士周身披著鋼甲,頭上戴著有蒙面罩的兜帽,腰間插著十字柄的直劍,手執長矛和盾牌,騎膘悍的高頭大馬,威風凜凜。他們經常比武打鬥,與上流社會的婦女談情說愛。成為當時文學創作的重要題材,出現了歷久不衰的「騎士傳奇文學」。後來,歐洲人常把崇尚武藝、扶弱抑強、尊重女性、忠貞愛情、捍衛榮譽的品質稱為「騎士精神」。18世紀義大利有些貴族青年效仿中世紀騎士的做法,甘願為一些名門貴婦服役,人們嘲諷的稱這些貴族青年為「侍從騎士」。由此,此語成了為貴婦人效勞並向她們獻殷勤的青年男子同義語。
7、禁果
《舊約•創世紀》:亞當和夏娃住在伊甸園中,上帝允許他們食用園中的果子,惟有一棵「知善惡樹」上的果子禁止吃。但狡猾的蛇引誘他們吃了禁果。結果心明眼亮,知善惡,辨真假,羞恥之情油然而生,被上帝逐出伊甸園。蛇也受到懲罰,終生用肉軀爬行。比喻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東西。
8、圓桌會議
出自英國古代英雄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的傳說。圓桌無首席末席之分,象徵圍桌而坐的騎士處於平等的地位。在圓桌旁舉行的會議稱為「圓桌會議」。表示參加談判的各方一律平等。
9、骨中之骨,肉中之肉
出自《聖經》。上帝在亞當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了女人夏娃,並讓兩人結為夫妻。亞當說:「這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可以稱她為妻,因為她是從夫身上取下來的。因此男人要和妻結合,夫妻成為一體。」後喻指骨肉相連的關系,也比喻耗費了自己很多心血和精力所獲得的成果和最心愛的東西。
10、俄底浦斯
希臘神話中英雄忒拜王拉伊俄斯和王後伊俄斯特的兒子。神諭說:「國王的兒子將要殺父娶母。」所以孩子一出生就被扔到山上,但被救活,並長大了。一次,他失手打死一個老人,這正是他的生父。後來,他來到忒拜,為當地人除去人面獅身怪獸,被擁戴為忒拜王,並娶了前王的妻子——正是他的生母。註定的命運還是實現了。母親悲憤自殺,他也弄瞎了雙眼,最後死在雅典附近復仇女神的聖林里。

J. 麻煩推薦幾部18世紀以前的外國文學名著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英:Hamlet)、《奧賽羅》(英:Othello)、《李爾王》(英:King Lear)、《麥克白》(英:Macbeth)。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喬萬尼·薄伽丘——《十日談》
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以上三個人都是中世紀的,當然是18世紀前的了,然後他們分別涉及戲劇、短篇小說集還有記傳小說。其中莎士比亞是全世界最有才華的戲劇大師,你看過他的書就會明白;十日談很諷刺很歡樂也有悲傷,也是那句話,看過就明白;堂吉訶德不用俺說了吧,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意義重大哦。
推薦這三個人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都夠經典,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很有話題談,讀書筆記啊論文啊之類的都很容易找到想要表達的東西。

熱點內容
玄幻虐心言情催淚小說完結 發布:2025-07-07 21:11:39 瀏覽:998
男變女校園百合小說 發布:2025-07-07 21:09:08 瀏覽:820
關於媽媽喜歡兒子的小說言情 發布:2025-07-07 21:07:25 瀏覽:610
好看感人小說 發布:2025-07-07 21:04:52 瀏覽:845
小說浪盪江湖魂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05 16:39:30 瀏覽:847
長篇末日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5 15:59:29 瀏覽:250
大主宰聽書上 發布:2025-07-05 13:57:08 瀏覽:813
小說男主角名字叫楊天 發布:2025-07-05 13:56:22 瀏覽:349
推薦穿越養娃小說 發布:2025-07-05 13:46:54 瀏覽:951
種田桃花多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05 13:23:08 瀏覽:296